CN204810779U - 风扇的固定构造 - Google Patents

风扇的固定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10779U
CN204810779U CN201390000817.8U CN201390000817U CN204810779U CN 204810779 U CN204810779 U CN 204810779U CN 201390000817 U CN201390000817 U CN 201390000817U CN 204810779 U CN204810779 U CN 204810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support
casing
assembling
abut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900008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广田秀行
安田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10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1077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72Fan mounting or fan specif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风扇的固定构造。支架(6)具备弹性形状部(6d、6e、6f、6g),这些弹性形状部(6d、6e、6f、6g)对嵌装于支架(6)的风扇(5)在该风扇(5)的厚度方向上施力,电子设备(1)的下部机壳(3)具备抵接部(3c、3d、3e),这些抵接部(3c、3d、3e)从弹性形状部(6d、6e、6f、6g)的施力方向的相反侧与经由支架(6)而组装的风扇(5)抵接,从而限制该风扇(5)的厚度方向的位移。

Description

风扇的固定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中的风扇的固定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风扇的固定构造具备:风扇,其具备方形的风扇框架;弹性部件,其夹设于风扇框架的外侧;以及外壳,其供弹性部件嵌合的一边敞开,对在外壳的边缘部形成的嵌合边进行弹性按压,使该嵌合边嵌合固定于电子设备的框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68364号公报
在以专利文献1为代表的现有技术中,利用弹性部件,除了限制在风扇的外周面上的移动之外,还限制其厚度方向上的移动,因此,即使施加有振动也不会产生颤动音等异响,能够将风扇固定于电子设备的框架。
然而,除了发挥对风扇进行保持的支架的作用的外壳以外,还需要用于对风扇进行弹性按压而将其固定的弹性部件,从而因部件件数的增加而引发对组装工序的繁杂化的担忧。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仅是利用弹性部件将风扇夹入,因此,因风扇、弹性部件以及外壳的尺寸误差而使得进行弹性按压的程度受到影响。由此,在组装作业中或者在组装之后,若沿着厚度方向对风扇朝电子设备的框架侧施力,则风扇有可能向电子设备的框架侧倾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风扇的固定构造,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来防止因振动等而产生异响。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风扇的固定构造具备风扇、以及供风扇嵌装的支架,该风扇的固定构造经由支架而组装固定于电子设备的机壳,上述风扇的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支架具备:第一弹性形状部,该第一弹性形状部在该风扇的厚度方向上对嵌装于该支架的风扇施力;弯曲部,该弯曲部在宽度方向的一方朝外侧弯曲;以及L字形状部,该L字形状部在宽度方向的另一方沿组装方向延伸,电子设备的机壳具备:第一抵接部,该第一抵接部从第一弹性形状部的施力方向的相反侧与经由支架而组装的风扇抵接,由此限制该风扇的厚度方向的位移;第二抵接部,当对嵌装有所述风扇的所述支架进行组装时,该第二抵接部与所述弯曲部抵接,由此限制所述支架朝向宽度方向的一方的位移;以及第三抵接部,当对嵌装有所述风扇的所述支架进行组装时,该第三抵接部与所述L字形状部抵接,由此限制所述支架朝向宽度方向的另一方的位移。
优选地,所述支架在与嵌装后的所述风扇的框架外周对置的面具有对该风扇朝内侧施力的第二弹性形状部。
优选地,所述支架具有舌片,该舌片从供所述风扇嵌装的开口的周缘部延伸配置,该舌片的与所述风扇的导线接触的拐角部形成为钝角。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的机壳具有引导形状部,当对嵌装有所述风扇的所述支架进行组装时,所述引导形状部对所述支架朝组装方向引导。
优选地,所述支架在组装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机壳时与该机壳的底面抵接的下端的相反侧具备螺钉紧固用的伸出部,所述电子设备的机壳具备对所述伸出部进行螺钉紧固的支承面,当将所述支架组装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机壳时,在该支架的最下端与所述机壳的底面抵接的状态下,在所述伸出部与所述支承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支架在与所述伸出部连接的基部形成有狭缝。
根据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来防止因振动等而产生异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扇的固定构造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扇的固定构造中的风扇以及支架的图(组装前)。
图4(a)及图4(b)分别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扇的固定构造中的风扇以及支架的图(组装后)。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扇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经由支架而将风扇组装于电子设备的机壳(chassis)的工序的图(其1)。
图7是示出经由支架而将风扇组装于电子设备的机壳的工序的图(其2)。
图8是示出经由支架而将风扇组装于电子设备的机壳的工序的图(其3)。
图9是示出经由支架而将风扇组装于电子设备的机壳的工序的图(其4)。
图10(a)是示出对支架6进行螺钉紧固之后的风扇的固定构造的图,图10(b)是由图10(a)中的A-A线进行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更加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扇的固定构造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图1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立体图。电子设备1例如是车载用的信息设备(导航装置等),如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1通过将成为顶板的上部机壳2与一面开口的箱型的下部机壳3组合而构成。
另外,在电子设备1中,基板4以及嵌装于支架6的风扇5等被收纳于上部机壳2与下部机壳3组合而形成的内部空间内。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扇的固定构造中的风扇以及支架的图(组装前)。另外,图4(a)、图4(b)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扇的固定构造中的风扇以及支架的图(组装后)。如图3所示,风扇5例如是散热用的冷却风扇,其由方形的框架构成。另外,风扇5经由导线5a以及连接器5b而被供给电力,从而,该风扇5进行旋转而产生空气流。
支架6是供风扇5嵌装的框架形状的金属薄板制支架。在该支架6的内周部形成有弹性形状部6a、6b、6c。如图4(a)所示,在支架6的厚度方向的一个面,形成有弹性形状部6d、6e、6f、6g。
弹性形状部6a、6b、6c通过对支架6的内周部进行切割并使其向内侧弯曲而形成,这些弹性形状部对嵌装于该支架6的风扇5的框架外周朝内侧施力。由此,能够防止支架6内的风扇5的晃动。
另外,弹性形状部6a、6b、6c与支架6的内周部连接的基部形成为位于供风扇5嵌装的开口侧。由此,能够将风扇5顺畅地嵌装于支架6。
弹性形状部6d、6e、6f、6g形成于支架6的厚度方向的一个面,它们在支架6的厚度方向上对嵌装于支架6的风扇5施力。即,在组装于电子设备1的下部机壳3之前的阶段,由于弹性形状部6d、6e、6f、6g的施力,使得风扇5形成为从支架6略微突出的状态。
此外,弹性形状部6d、6e、6f、6g相当于第一弹性形状部,弹性形状部6a、6b、6c相当于第二弹性形状部。
并且,如图4(b)所示,支架6具有舌片6h,该舌片6h从供风扇5嵌装的开口的周缘部延伸设置。舌片6h的与风扇5的导线5a接触的拐角部形成为钝角。在不具有该舌片6h、且与导线5a接触的拐角部为锐角的情况下,当将风扇5嵌装于支架6时,导线5a有可能被夹入到锐角的拐角部而受到损伤。因此,使拐角部形成为钝角的舌片6h,由此防止导线5a的夹入。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扇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另外,图6至图9是示出经由支架而将风扇组装于电子设备的机壳的工序的图。
如图5所示,风扇5经由支架6而组装于电子设备1的下部机壳3。另外,如图6所示,沿着在下部机壳3的侧面3A形成的通气口3C而对风扇5进行安装。
下部机壳3具有多个引导形状部,这些引导形状部将嵌装有风扇5的支架6向组装方向C引导。首先,在下部机壳3的侧面3A,形成有在组装时位于支架6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组装引导部3a、3b。组装引导部3a通过将成为支架6的螺钉紧固支承面的板状部3g的端部朝组装方向C侧弯折而形成。同样地,组装引导部3b通过将成为支架6的螺钉紧固支承面的板状部3h的端部朝组装方向C侧弯折而形成。
当对嵌装有风扇5的支架6进行组装时,如图7所示,利用组装引导部3a、3b将支架6朝组装方向C引导。
另外,如图6所示,在下部机壳3的侧面3A以及底面3B形成有抵接部3c、3d、3e。抵接部3c例如通过使对侧面3A进行切割并立起的小片(抵接部3c-2)的端部弯曲而形成。另外,抵接部3d例如通过对底面3B进行切割并使之立起而形成。抵接部3e例如通过使对底面3B进行切割并立起的小片(抵接部3f)的一部分弯曲而形成。
嵌装于支架6的风扇5被弹性形状部6d、6e、6f、6g在厚度方向上施力,并且,如图9所示,在组装之后,抵接部3c、3d、3e从上述施力方向的相反侧与风扇5抵接。
这样,抵接部3c、3d、3e与风扇5抵接,从而限制组装后的风扇5的厚度方向的位移。由此,能够无晃动地将风扇5组装于下部机壳3。
此外,抵接部3c、3d、3e相当于第一抵接部。
另外,如图6所示,在抵接部3c、3d、3e形成有将支架6朝组装方向C引导的引导形状部亦即组装引导部3c-1、3d-1、3e-1。例如,组装引导部3c-1、3d-1、3e-1通过使成为抵接部3c、3d、3e的小片的端部在风扇5的厚度方向上、且朝与风扇5分离的方向弯曲而形成。
通过以该方式形成,如图7、图8所示,当进行组装时,能够将嵌装于支架6的风扇5顺畅地向抵接部3c、3d、3e引导。
另外,如图6所示,在支架6,在宽度方向的一方形成有向外侧弯曲的弯曲部6i-1,在宽度方向的另一方形成有沿组装方向延伸的L字形状部6i-2。
并且,在下部机壳3的侧面3A形成有抵接部3c-2,在下部机壳3的底面3B形成有抵接部3f。抵接部3c-2相当于第二抵接部,抵接部3f相当于第三抵接部。
抵接部3f的端部的组装引导部3f-1以在风扇5的宽度方向上、且朝与风扇5分离的方向弯曲的方式而形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上述抵接部3c与抵接部3c-2形成为一体,抵接部3e与抵接部3f形成为一体。
如图7所示,当对嵌装有风扇5的支架6进行组装时,利用组装引导部3a、3b将支架6朝组装方向C引导。
接着,如图8所示,支架6的弯曲部6i-1的端部a1与下部机壳3的抵接部3c-2抵接,从而支架6的朝宽度方向的一方(形成有弯曲部6i-1的一侧)的位移得以限制。
当使支架6进一步朝组装方向C前进时,如图9所示,支架6的L字形状部6i-2的端部a2与下部机壳3的抵接部3f抵接,从而支架6的朝宽度方向的另一方(形成有L字形状部6i-2的一侧)的位移得以限制。
这样,能够将支架6向下部机壳3组装,而不使该支架6相对于组装方向C倾斜。
另外,如图6所示,在支架6,在组装于下部机壳3时与底面3B抵接的下端的相反侧设置有螺钉紧固用的伸出部6j。
伸出部6j是在支架6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朝外侧延伸设置的板状部,并形成有定位用的孔部6k、6l以及螺钉插入用的孔部6m、6n。
并且,在与支架6连接的伸出部6j的基部,形成有在螺钉紧固时容易实现朝向支承面挠曲的狭缝6o、6p。
另外,在下部机壳3的侧面3A,形成有成为螺钉紧固的支承面的板状部3g、3h。板状部3g、3h是设置于下部机壳3的侧面3A、并具有与底面3B平行的平面部的螺钉紧固用的支承面,其形成有螺钉紧固用孔部3k、3l,这些螺钉紧固用孔部3k、3l形成有螺纹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板状部3g、3h一体地形成有定位用的突起部3i、3j。
如图9所示,在将嵌装有风扇5的支架6组装于下部机壳3的状态下,板状部3g、3h的突起部3i、3j分别插入到伸出部6j的孔部6k、6l。由此,将支架6定位于下部机壳3的正常的组装位置。此时,伸出部6j的螺钉插入用的孔部6m、6n与板状部3g、3h的螺钉紧固用孔部3k、3l形成为重叠的状态。
图10(a)、图10(b)是示出将保持风扇的支架螺钉紧固于电子设备的机壳时的样子的图。图10(a)示出对支架6进行螺钉紧固之后的风扇固定构造,图10(b)是由图10(a)中的A-A线进行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如图10(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支架6的高度尺寸设定为,在组装后的状态下,使得伸出部6j的高度比板状部3g、3h的高度高。
即,在支架6正常组装于下部机壳3的情况下,使支架6的最下端与下部机壳3的底面3B抵接而对其进行适当的定位。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组装后产生晃动。
此外,如图10(b)所示,在组装后的状态下,在伸出部6j与板状部3g、3h之间形成有间隙B。
在形成有间隙B的状态下,如图10(a)所示,在利用螺钉7、8对伸出部6j与板状部3g、3h进行螺钉紧固的情况下,假设若维持伸出部的刚性,则伸出部有可能以螺钉紧固部位为支点而歪斜,从而有可能使得支架6从底面3B升起而悬空。
因此,在与支架6连接的伸出部6j的基部,形成有在螺钉紧固时容易实现朝向支承面的挠曲的狭缝6o、6p。
如图10(a)所示,当利用螺钉7、8对伸出部6j与板状部3g、3h进行螺钉紧固时,前端的各伸出部6j从狭缝6o、6p向板状部3g、3h侧挠曲。由此,既能够维持支架6的最下端与底面3B抵接的状态,又能够牢固地对伸出部6j与板状部3g、3h进行螺钉紧固。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1,支架6具备弹性形状部6d、6e、6f、6g,这些弹性形状部对嵌装于支架6的风扇5在其厚度方向上施力,电子设备1的下部机壳3具备抵接部3c、3d、3e,这些抵接部从弹性形状部6d、6e、6f、6g的施力方向的相反侧与经由支架6而组装的风扇5抵接,从而对该风扇5的厚度方向的位移进行限制。
这样,仅通过附加弹性形状部6d、6e、6f、6g、抵接部3c、3d、3e之类的简易的结构,就能够经由支架6而将风扇5以在厚度方向上对其施力的状态组装于下部机壳3。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因风扇5的厚度方向的晃动而产生由振动等引起的异响。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支架6在与嵌装后的风扇5的框架外周对置的面具有对该风扇5朝内侧施力的弹性形状部6a、6b、6c,因此,能够防止支架6内的风扇5的晃动。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1,支架6在宽度方向的一方具有向外侧弯曲的弯曲部6i-1,在宽度方向的另一方具有沿着组装方向延伸的L字形状部6i-2,下部机壳3具有抵接部3c-2以及抵接部3f,当对嵌装有风扇5的支架6进行组装时,抵接部3c-2与弯曲部6i-1抵接而对支架6的朝向宽度方向的一方的位移进行限制,抵接部3f与L字形状部6i-2抵接而对支架6的朝向宽度方向的另一方的位移进行限制。通过以该方式构成,能够将支架6向下部机壳3组装,而不使该支架6相对于组装方向C倾斜。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1,支架6具有舌片6h,该舌片6h从供风扇5嵌装的开口的周缘部延伸设置,该舌片6h的与风扇5的导线5a接触的拐角部形成为钝角,因此,当将风扇5嵌装于支架6时,能够防止导线5a被夹入到拐角部。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1,下部机壳3具有在对嵌装有风扇5的支架6进行组装时,将支架6向组装方向引导的组装引导部3a、3b、3c-1、3d-1、3e-1、3f-1。通过以该方式构成,能够顺畅地对支架6进行组装。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1,支架6在组装于下部机壳3时与该机壳3的底面3B抵接的下端的相反侧具备螺钉紧固用的伸出部6j,下部机壳3具备对伸出部6j进行螺钉紧固的支承面亦即板状部3g、3h,当将支架6组装于下部机壳3时,在支架6的最下端与底面3B抵接的状态下,在伸出部6j与板状部3g、3h之间形成有间隙B。
通过以该方式构成,能够可靠地防止在组装后产生晃动。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1,在与支架6连接的伸出部6j的基部形成有狭缝6o、6p,因此,既能够维持支架6的最下端与底面3B抵接的状态,又能够牢固地对伸出部6j与板状部3g、3h进行螺钉紧固。
此外,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其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实现实施方式中的任意构成要素的变形、或者实施方式中的任意构成要素的省略。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风扇的固定构造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来防止因振动等而产生异响,因此,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因车辆的行驶而产生振动的可能性较高的车载用的电子设备。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电子设备;2...上部机壳;3...下部机壳;3a、3b、3c-1、3d-1、3e-1、3f-1...组装引导部;3c、3c-2、3d、3e、3f...抵接部;3g、3h...板状部;3i、3j...突起部;3k、3l...螺钉紧固用孔部;3A...侧面;3B...底面;3C...通气口;4...基板;5...风扇;6...支架;6a、6b、6c、6d、6e、6f、6g...弹性形状部;6h...舌片;6i-1...弯曲部;6i-2...L字形状部;6j...伸出部;6k、6l、6m、6n...孔部;6o、6p...狭缝;7、8...螺钉。

Claims (6)

1.一种风扇的固定构造,其具备风扇、以及供所述风扇嵌装的支架,所述风扇的固定构造经由所述支架而组装固定于电子设备的机壳,
所述风扇的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具备:
第一弹性形状部,该第一弹性形状部在该风扇的厚度方向上对嵌装于该支架的所述风扇施力;
弯曲部,该弯曲部在宽度方向的一方朝外侧弯曲;以及
L字形状部,该L字形状部在宽度方向的另一方沿组装方向延伸,
所述电子设备的机壳具备:
第一抵接部,该第一抵接部从所述第一弹性形状部的施力方向的相反侧与经由所述支架而组装的所述风扇抵接,由此限制该风扇的厚度方向的位移;
第二抵接部,当对嵌装有所述风扇的所述支架进行组装时,该第二抵接部与所述弯曲部抵接,由此限制所述支架朝向宽度方向的一方的位移;以及
第三抵接部,当对嵌装有所述风扇的所述支架进行组装时,该第三抵接部与所述L字形状部抵接,由此限制所述支架朝向宽度方向的另一方的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在与嵌装后的所述风扇的框架外周对置的面具有对该风扇朝内侧施力的第二弹性形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具有舌片,该舌片从供所述风扇嵌装的开口的周缘部延伸配置,该舌片的与所述风扇的导线接触的拐角部形成为钝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的机壳具有引导形状部,当对嵌装有所述风扇的所述支架进行组装时,所述引导形状部对所述支架朝组装方向引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在组装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机壳时与该机壳的底面抵接的下端的相反侧具备螺钉紧固用的伸出部,
所述电子设备的机壳具备对所述伸出部进行螺钉紧固的支承面,
当将所述支架组装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机壳时,在该支架的最下端与所述机壳的底面抵接的状态下,在所述伸出部与所述支承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在与所述伸出部连接的基部形成有狭缝。
CN201390000817.8U 2013-01-07 2013-01-07 风扇的固定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1077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50029 WO2014106898A1 (ja) 2013-01-07 2013-01-07 ファンの固定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10779U true CN204810779U (zh) 2015-11-25

Family

ID=51062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9000081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10779U (zh) 2013-01-07 2013-01-07 风扇的固定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81866B2 (zh)
CN (1) CN204810779U (zh)
WO (1) WO201410689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7699A (zh) * 2020-05-28 2021-12-03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维护方法
WO2023279344A1 (en) * 2021-07-08 2023-01-12 Abb Schweiz Ag Mounting assembly for electrical fan, associated cabinet and mounting metho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10943B2 (ja) * 2015-08-04 2018-10-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ファンユニット取り付け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693009B (zh) * 2018-11-07 2020-05-0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扣合裝置
US10966344B2 (en) * 2018-12-25 2021-03-30 Nanning Fugui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Mounting apparatus and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4953B1 (en) * 1999-05-25 2001-06-12 3Com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fan mounting system
JP2002182545A (ja) * 2001-09-28 2002-06-2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711015B2 (en) * 2002-02-04 2004-03-23 Acer Inc. Device for cooling CPU chip
JP2005197421A (ja) * 2004-01-07 2005-07-21 Funai Electric Co Ltd 電子機器
WO2010044181A1 (ja) * 2008-10-14 2010-04-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ファン固定装置
JP5538195B2 (ja) * 2010-11-30 2014-07-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ファン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7699A (zh) * 2020-05-28 2021-12-03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维护方法
CN113747699B (zh) * 2020-05-28 2023-11-21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维护方法
WO2023279344A1 (en) * 2021-07-08 2023-01-12 Abb Schweiz Ag Mounting assembly for electrical fan, associated cabinet and mount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106898A1 (ja) 2017-01-19
JP5881866B2 (ja) 2016-03-09
WO2014106898A1 (ja) 2014-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10779U (zh) 风扇的固定构造
US1006754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ase assembling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02752998B (zh) 电子设备
CN102809998A (zh) 风扇固定装置
CN202178462U (zh) 扣具组件
US8247707B2 (en) Shielding assembly
TW201901340A (zh) 用於電子裝置之機械震動防護
US20100040253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speaker
US20110075348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isk drive
US10485114B2 (en) Engaging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4026718B2 (ja) 線材の固定方法及び固定構造
US9146581B2 (en) Hard disk drive moun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5279889B2 (ja) 基板の保持・固定構造
CN102105031B (zh) 散热装置及其扣具
WO2011145349A1 (ja) 記憶装置取り付けブラケット
JP2013187151A (ja) 車両用スイッチノブの取り付け構造
JP4897962B2 (ja) プラグイン器具内感電防止カバーの固定構造及びバスダクト用プラグイン器具
JP6145442B2 (ja) 電磁弁マニホールド
JP5556650B2 (ja) 筐体
JP2012033826A (ja) 筐体
JPS642463Y2 (zh)
JP4714567B2 (ja) コネクタブラケット
US20120228451A1 (en) Expansion card mounting apparatus
US20120257369A1 (en) Emi shiel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19868447U (zh) 一种空调盖板安装组件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