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1340A - 用於電子裝置之機械震動防護 - Google Patents

用於電子裝置之機械震動防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1340A
TW201901340A TW107108466A TW107108466A TW201901340A TW 201901340 A TW201901340 A TW 201901340A TW 107108466 A TW107108466 A TW 107108466A TW 107108466 A TW107108466 A TW 107108466A TW 201901340 A TW201901340 A TW 20190134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
flexible strip
housing
electronic device
fo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8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2398B (zh
Inventor
羅伯特 費爾查爾德
廖奕潔
楊文東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西方數位科技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西方數位科技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西方數位科技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1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1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2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23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06F1/1658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internal components, e.g. disc drive or any other functional modu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06F1/187Mounting of fixed and removable disk driv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02Cabinets; Cases; Stands; Disposition of apparatus therein or thereon
    • G11B33/08Insulation or absorption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or soun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2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 G11B33/121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the apparatus comprising a single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 G11B33/123Mounting arrangement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onto a chassis
    • G11B33/124Mounting arrangement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onto a chassis of the single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e.g. disk drive, onto a chas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殼體及一內部組件。一撓性條防護內部組件免受機械震動損壞。撓性條包含經構形以接觸內部組件之至少一個組件支撐部分及經構形以接觸殼體之至少一個殼體支撐部分。根據一項態樣,一第一形狀自撓性條之一第一表面突出且經構形以接收由殼體沿一第一維度施加之力,並且一第二形狀自撓性條之一第二表面突出且經構形以接收由殼體沿一第二維度施加之力。根據另一態樣,一第一形狀自撓性條之一第一表面突出,且經構形以接收由殼體施加之力並在該第一形狀外的撓性條之一其餘部分彈性地變形之前彈性地變形。

Description

用於電子裝置之機械震動防護
本申請案係關於機械震動防護,且更特定而言係關於用於電子裝置之機械震動防護。
諸如智慧型電話、平板電腦、外部硬碟機及膝上型電腦之電子裝置可包含用以諸如在電子裝置掉落並撞擊地面時防護內部組件免受衝擊損壞之機械震動防護。此機械震動防護通常涉及多個彈性墊(例如,橡膠)或彈性墊圈,該等彈性墊或彈性墊圈附接至電子裝置之一殼體內側之組件。 然而,習用震動防護組件通常不提供針對由組件自不同方向接收之力調整震動吸收量之能力,諸如藉由沿一垂直方向提供比沿一水平方向大之一震動吸收量。另外,習用震動防護通常需要小心放置且預壓縮具特殊形狀之部件(諸如一殼體內之彈性墊或墊圈)以配合一內部組件及殼體之特定表面或邊緣,此可增加製造電子裝置之成本及複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包括:一殼體;一內部組件,其位於該殼體內;及一撓性條,其用於防護該內部組件免受機械震動損壞。該撓性條包括:至少一個組件支撐部分,其經構形以接觸該內部組件;至少一個殼體支撐部分,其經構形以接觸該殼體;一第一形狀,其自該撓性條之一第一表面突出且經構形以接收由該殼體沿一第一維度施加之力;及一第二形狀,其自該撓性條之一第二表面突出且經構形以接收由該殼體沿一第二維度施加之力。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包括:一殼體;一內部組件,其位於該殼體內;及一撓性條,其用於防護該內部組件免受機械震動損壞。該撓性條包括:至少一個組件支撐部分,其經構形以接觸該內部組件;至少一個殼體支撐部分,其經構形以接觸該殼體;及一第一形狀,其自該撓性條之一第一表面突出,且經構形以接收由該殼體施加之力並在該第一形狀外的該撓性條之一其餘部分彈性地變形之前彈性地變形。
在以下詳細說明中,陳述眾多具體細節以提供對本發明之一透徹理解。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明瞭,可在無此等具體細節中之某些細節之情況下實踐所揭示之各項實施例。在其他例項中,已詳細展示眾所周知之結構及技術以避免使各項實施例不必要地模糊。 圖1A至圖1C係根據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50之透視圖,電子裝置50包含內部組件10、殼體100以及撓性條200及201。如圖1A至圖1C中所展示,內部組件10以及撓性條200及201裝納於殼體100內。電子裝置50可包含(舉例而言)一資料儲存裝置(諸如一硬碟機或一固態磁碟機)。在其他實施例中,電子裝置50可包含(舉例而言)一智慧型電話、平板電腦、機上盒或膝上型電腦。內部組件10可包含(舉例而言)硬體或其他組件(諸如電路)以用於電子裝置50之操作。 如圖1A及圖1B之分解圖及圖1C之裝配圖中所展示,殼體100包含第一部分102及第二部分104,第一部分102及第二部分104係藉助一中心線閂鎖系統沿著第二部分104之帶突片部分106接合在一起。在圖1A至圖1C之實例中,可將第一部分102與第二部分104壓配於一起使得第二部分104上之突片藉助一干涉配合鎖定至第一部分102上之凹痕中。其他實施方案可提供裝配一殼體之一不同方式,諸如藉由使用螺絲來將殼體之一頂部部分固定至殼體之一底部部分。 在圖1B及圖1C之實施方案中,撓性條200包含用以在殼體100之第一部分102與第二部分104接合在一起之帶突片部分106處接觸殼體100之平頂(Plateau)部分210。平頂部分210與殼體100之間的接觸允許撓性條200給帶突片部分106提供額外結構穩定性以幫助在一機械震動事件(諸如掉落之後之一衝擊)期間使第一部分102與第二部分104保持在一起。在某些實施方案中,亦可將平頂部分210偏置於殼體100內以將壓力提供至帶突片部分106上以改良第一部分102與第二部分104之接合在一起或閂鎖。 撓性條200及201分別定位於內部組件10之一第一側12及一第二側14上。如圖1A中所展示,第一側12與第二側14對置。與習用彈性墊相比,撓性條200及201可允許殼體100之一較簡單裝配,此乃因第一部分102及第二部分104可藉助附接至內部組件10之撓性條200及201接合在一起而無需擔心彈性墊或墊圈在殼體100之裝配期間移動或保持壓縮。 如圖1D之俯視圖中所展示,撓性條200包含組件支撐部分202及203,組件支撐部分202及203分別接觸內部組件10之第一側12上之支柱16及18。在圖1D之實例中,組件支撐部分202及203係經構形以壓配至內部組件10之第一側12上之孔中之銷以便不需要用螺絲將撓性條200固定至第一側12且進一步減少震動防護所需之部件之一數目。然而,其他實施方案可包含用於將撓性條200固定至內部組件10之不同支撐部分,諸如螺絲孔。 撓性條200亦包含用於與殼體100接觸之殼體支撐部分205及207。如圖1D中所展示,殼體支撐部分205及207分別配合至殼體100之槽116及118中。在圖1D之實例中,槽116及118係分別界定於內部殼體表面120與肋112及114中之每一者之間用以固持撓性條200之殼體支撐部分205及207之空間。 如圖1D中所展示,撓性條200及201用於提供殼體100與內部組件10之間的震動隔離。更詳細地說,內部組件10之第一表面12與撓性條200之後表面244界定搖擺空間122以給撓性條200沿一第一方向彎曲或彈性變形提供餘地從而沿圖1D中所展示之一y維度或沿著一y軸進入至搖擺空間122中。另外,撓性條200之前表面245與殼體100之側內部表面120界定搖擺空間124以給撓性條200沿一相反方向彎曲或彈性變形提供餘地從而沿y維度進入至搖擺空間124中。 撓性條200在搖擺空間122及124中之彎曲或彈性變形一般允許藉由撓性條200吸收沿y維度之力,當殼體100之側內部表面120在前側形狀254及256以及撓性條200之殼體支撐部分205及207處施加一力時,此沿y維度給內部組件10提供震動防護。舉例而言,若殼體100掉落時外部側表面126朝下而致使撓性條200之壓縮,則可發生此力沿y維度之施加。 另外,在殼體100於殼體支撐部分205及207處施加力之情況下,當吸收沿圖1D中所展示之x維度施加之力時,搖擺空間122及124亦給撓性條200沿y維度之彎曲或彈性變形提供餘地。舉例而言,若電子裝置50掉落時殼體100之外部後表面128朝下而致使撓性條200之壓縮,則可發生此力沿x維度之施加。 圖2A至圖2C係根據一實施例之撓性條200之圖式。如圖2A之透視圖及圖2B之前視圖中所展示,撓性條200包含自撓性條200之頂部表面228突出之頂部形狀224及226。頂部形狀224及226經構形以接收由殼體100沿圖2A中所展示之一z維度施加之一向下力。類似地,底部形狀236及238自底部表面234突出且經構形以接收由殼體100沿z維度施加之一向上力。 如圖1C中所展示,頂部表面228及殼體100之一內部頂部表面界定一頂部搖擺空間以給撓性條200沿一第一方向彎曲或彈性變形提供餘地從而沿圖1C中所展示之z維度進入至頂部搖擺空間中。另外,撓性條200之底部表面234及殼體100之一底部內部表面界定一底部搖擺空間以給撓性條200沿一相反方向彎曲或彈性變形提供餘地從而沿z維度進入至底部搖擺空間中。 撓性條200在頂部及底部搖擺空間中之彎曲或彈性變形一般允許藉由撓性條200吸收沿z維度之力,當殼體100之頂部或底部內部表面分別在頂部形狀224及226處或底部形狀236及238處對撓性條200施加力時,此沿z維度給內部組件10提供震動防護。舉例而言,若電子裝置50掉落時其頂部或底部外部表面朝下,則可發生此力沿z維度之施加。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撓性條200可藉由一模製程序(諸如射出模製)整體地形成。由於撓性條200係形成為單件,因此與使用可能需要仔細地定位且然後旋緊、膠黏或壓縮至一殼體或一內部組件上之較多震動防護組件相比,此一般允許一較便宜且較簡單製造程序。另外,與涉及硫化彈性材料或對彈性材料進行塑形以配合一特定形狀之程序相比,一模製程序可通常允許製造具有一較嚴格公差或較少變化之撓性條。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撓性條200可由一塑膠材料形成,舉例而言,諸如一聚碳酸酯(PC)材料。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用於撓性條200之一材料之選擇可取決於設計考量,諸如用以允許在永久或塑膠變形之前吸收不同量之力的材料之強度,或用以允許針對一給定力具有不同量之抗變形性的材料之剛度。 除上文論述之藉由撓性條200彎曲或彈性變形進入至搖擺空間中來吸收力之外,撓性條200之形狀224、226、236、238、206、208、246、248、250、252、254及256亦可提供透過形狀之彈性地變形或彎曲之局部化第一力吸收階段,該局部化第一力吸收階段在透過形狀外的撓性條200之一其餘部分之彈性地變形或彎曲之一第二力吸收階段之前。提供兩個力吸收階段可一般允許力吸收中之一較線性回應且藉由撓性條200提供一較高總體力吸收。 頂部形狀224及226自頂部表面228突出以接收由殼體100沿z維度施加之一向下力。如圖2A及圖2B中所展示,頂部形狀224及226中之每一者在撓性條200中在頂部形狀224及226下方界定一孔或空間。另外,頂部形狀224及226中之每一者包含一抛物線型曲線或具有一拱形形狀,該抛物線型曲線或拱形形狀提供在一頂點部分或接近拱形之頂部之部分處與殼體100接觸之一區域。孔230及232可給頂部形狀224及226回應於由殼體100沿z維度施加之一力而彎曲或彈性地變形提供餘地。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頂部形狀224及226經構形以在撓性條200之一其餘部分在一第二力吸收階段期間彈性地變形之前在一第一力吸收階段期間彈性地變形或彎曲。在某些情形中,第一力吸收階段可針對一給定量之力提供足夠震動防護。在總體所施加力隨時間變大之情形中,第二力吸收階段可提供額外震動防護。在第一力吸收階段期間,頂部形狀224及226可諸如藉由回應於沿z維度施加之一力沿z維度彎曲而分別朝向孔230及232彈性地向下變形(例如,頂部形狀224及226向下垂直位移)。在第二力吸收階段期間,撓性條200可諸如藉由沿z維度彎曲而彈性地向下變形進入至撓性條200下面之一搖擺空間中(例如,撓性條200向下垂直位移)。 底部形狀236及238自底部表面234突出以接收由殼體100沿z維度施加之一向上力。如圖2A及圖2B中所展示,底部形狀236及238中之每一者在撓性條200中在底部形狀236及238上面界定一孔或空間。另外,底部形狀236及238中之每一者包含一抛物線型曲線或具有一拱形形狀,該抛物線型曲線或拱形形狀提供在一頂點部分或接近拱形之底部之部分處與殼體100接觸之一區域。孔240及242可給底部形狀236及238回應於由殼體100沿z維度施加之一力而彎曲或彈性地變形提供餘地。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底部形狀236及238經構形以在撓性條200之一其餘部分在一第二力吸收階段期間彈性地變形之前在一第一力吸收階段期間彈性地變形或彎曲。在某些情形中,第一力吸收階段可針對一給定量之力提供足夠震動防護。在總體所施加力隨時間變大之情形中,第二力吸收階段可提供額外震動防護。在第一力吸收階段期間,底部形狀236及238可諸如藉由回應於沿z維度施加之一力沿z維度彎曲而分別朝向孔240及242彈性地向上變形(例如,底部形狀236及238向上垂直位移)。在第二力吸收階段期間,撓性條200可諸如藉由沿z維度彎曲而彈性地向上變形進入至撓性條200上面之一搖擺空間中(例如,撓性條200向上垂直位移)。 端形狀206及208分別自端表面220及221突出以接收由殼體100沿x維度施加之力。如圖2A及圖2B中所展示,端形狀206及208中之每一者分別在撓性條200中在端表面220與221之間界定一孔或空間。另外,端形狀206包含具有一拱形形狀之抛物線型曲線218,其作為在拱形之一頂點部分處與殼體100接觸之一區域。孔222及223可給端形狀206及208回應於由殼體100沿x維度施加之一力而彎曲或彈性地變形提供餘地。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端形狀206及208經構形以在撓性條200之一其餘部分在一第二力吸收階段期間彈性地變形之前在一第一力吸收階段期間彈性地變形或彎曲。在第一力吸收階段期間,端形狀206及208可諸如藉由回應於沿x維度施加之一力沿x維度彎曲而分別朝向孔222及223彈性地向內變形(例如,端形狀206及208向內水平位移)。在第二力吸收階段期間,撓性條200可諸如藉由沿z維度彎曲而彈性地向上或向下變形進入至撓性條200上面或下面之一搖擺空間中(例如,撓性條200向上或向下垂直位移)。另一選擇係或另外,撓性條200在第二階段期間可諸如藉由沿y維度彎曲(例如,撓性條200向側面橫向位移)而彈性地橫向變形進入至橫向地毗鄰撓性條200之一搖擺空間(例如,圖1D中之搖擺空間122或124)中。 前側形狀254及256自側表面244突出以接收由殼體100沿y維度施加之一橫向力。如圖2A及圖2C中所展示,前側形狀254及256中之每一者包含一抛物線型曲線或具有一拱形形狀,該抛物線型曲線或拱形形狀提供在一頂點部分或接近拱形之頂部之部分處與殼體100接觸之一區域。前側形狀254及256後面之空間可給前側形狀254及256回應於由殼體100沿y維度施加之一力而彎曲或彈性地變形提供餘地。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前側形狀254及256經構形以在撓性條200之一其餘部分在一第二力吸收階段期間彈性地變形之前在一第一力吸收階段期間彈性地變形或彎曲。在某些情形中,第一力吸收階段可針對一給定量之力提供足夠震動防護。在總體所施加力隨時間變大之情形中,第二力吸收階段可提供額外震動防護。 在第一力吸收階段期間,前側形狀254及256可諸如藉由回應於沿y維度施加之一力沿y維度彎曲(例如,前側形狀254及256向側面橫向位移)而朝向側表面244彈性地向內變形。在第二力吸收階段期間,撓性條200可諸如藉由沿y維度彎曲(例如,撓性條200橫向位移)而彈性地向側面變形進入至橫向地毗鄰撓性條200之一搖擺空間(例如,圖1D中之搖擺空間122)中。 後側形狀246、248、250及252自後側表面244突出以接收由內部組件10沿y維度施加之一橫向力。如圖2A及圖2C中所展示,後側形狀246、248、250及252中之每一者包含一帶平頂部分之抛物線型曲線,該帶平頂部分之抛物線型曲線提供在一平頂部分處與內部組件10接觸之一區域。後側形狀246、248、250及252後面之空間可給後側形狀回應於由內部組件10沿y維度施加之一力而彎曲或彈性地變形提供餘地。來自內部組件10之此等力舉例而言可係由對殼體100之一對置側之一衝擊造成,該衝擊壓縮後側形狀246、248、250及252。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後側形狀246、248、250及252經構形以在撓性條200之一其餘部分在一第二力吸收階段期間彈性地變形之前在一第一力吸收階段期間彈性地變形或彎曲。在某些情形中,第一力吸收階段可針對一給定量之力提供足夠震動防護。在總體所施加力隨時間變大之情形中,第二力吸收階段可提供額外震動防護。 在第一力吸收階段期間,後側形狀246、248、250及252可諸如藉由回應於沿y維度施加之一力沿y維度彎曲(例如,後側形狀246、248、250及252橫向位移)而朝向後側表面244彈性地後變形。在第二力吸收階段期間,撓性條200可諸如藉由沿y維度彎曲(例如,撓性條200橫向位移)而彈性地向側面變形進入至橫向地毗鄰撓性條200之一搖擺空間(例如,圖1D中之搖擺空間124)中。 藉由包含不同形狀作為用於沿不同維度接收力的撓性條200之部件,即使在使用可整體地形成之一單個組件之情況下,一般亦可能針對一特定維度定製或調整震動防護之量。沿不同維度吸收之力之量可取決於針對彼維度用於吸收力之形狀而變化。舉例而言,與自撓性條200之一端表面突出用於吸收沿x維度之力之一不同幾何形狀或形狀相比,自撓性條200之一頂部表面突出之一特定幾何形狀或形狀可提供對沿z維度之力之一較大吸收。此定制可一般允許滿足電子裝置50之不同維度震動吸收規格(例如,沿z維度1 ms 650 G及沿x及y維度1 ms 350 G),而不必個別地製造及定位不同定製組件。 如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撓性條200之特定形狀及配置在不同實施方案中可不同。就此而言,下文所論述之圖3A至圖5B提供可用於殼體100中以給內部組件10提供震動防護之撓性條之不同形狀及配置之實例。 圖3A及圖3B提供根據一實施例之撓性條300之一後視圖及一俯視圖。已在圖3A及圖3B中對類似於圖2A至圖2C中之撓性條200之部分的撓性條300之部分進行重新編號,其中在百位數上標3。如圖3A中所展示,撓性條300包含經構形以接觸一殼體(諸如槽116及118中之殼體100)之殼體支撐部分305及307。 在一項態樣中,撓性條300與圖2A至圖2C之撓性條200之不同之處在於頂部形狀324及326以及底部形狀336及338分別與頂部表面328及底部表面334界定二維開放空間。此等開放開空間可允許頂部及底部形狀之餘地在撓性條300之一其餘部分在一第二力吸收階段期間彈性地變形之前透過形狀之彈性變形或彎曲提供局部化第一力吸收階段。 在另一態樣中,撓性條300與圖2A至圖2C之撓性條200之不同之處在於藉由端形狀306及308界定一較大孔,此可允許端形狀之較彈性變形。在條300不同之又一態樣中,前側形狀354及356具有一V形形狀,該V形形狀可給每一前側形狀提供與殼體100接觸之兩個區域且亦與前側表面346及348界定一個二維開放空間。另外,前側形狀354及356與後側形狀347及350鄰接。 在某些情形中,頂部形狀324及326以及底部形狀336及338之第一力吸收階段可針對一給定量之力提供足夠震動防護。在總體所施加力隨時間變大之情形中,一第二力吸收階段可提供額外震動防護。在第二力吸收階段期間,撓性條300可諸如藉由沿z維度彎曲而彈性地向下或向上變形進入至撓性條300下面或上面之一搖擺空間中(例如,撓性條300垂直位移)。 端形狀306及308分別自端表面320及321突出以接收由殼體100沿x維度施加之力。如圖3A中所展示,端形狀306及308中之每一者分別在撓性條300中在端表面320與321之間界定一孔或空間。孔322及323可給端形狀306及308回應於由殼體100沿x維度施加之一力而彎曲或彈性地變形提供餘地。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端形狀306及308經構形以在撓性條300之一其餘部分在一第二力吸收階段期間彈性地變形之前在一第一力吸收階段期間彈性地變形或彎曲。在某些情形中,第一力吸收階段可針對一給定量之力提供足夠震動防護。在總體所施加力隨時間變大之情形中,第二力吸收階段可提供額外震動防護。 在第一力吸收階段期間,端形狀306及308可諸如藉由回應於沿x維度施加之一力沿x維度彎曲而分別朝向孔322及323彈性地向內變形(例如,端形狀306及308向內水平位移)。在第二力吸收階段期間,撓性條300可諸如藉由沿z維度彎曲而彈性地向上或向下變形進入至撓性條300上面或下面之一搖擺空間中(例如,撓性條300向上或向下垂直位移)。另一選擇係或另外,撓性條300在第二階段期間可諸如藉由沿y維度彎曲(例如,撓性條300向側面橫向位移)而彈性地橫向變形進入至橫向地毗鄰撓性條300之一搖擺空間(例如,圖1D中之搖擺空間122或124)中。就此而言,彎曲部360及362可在第二階段期間吸收沿x維度之力或用於偏置撓性條300使其向外或向內彎曲進入至一特定搖擺空間中。 前側形狀354及356分別自前側表面346及348突出以接收由殼體100沿y維度施加之一橫向力。如圖3B中所展示,前側形狀354及356中之每一者包含一V形形狀,該V形形狀在每一前側形狀之端部分處提供與殼體100接觸之兩個區域。前側形狀354及356後面之空間可給前側形狀354及356回應於由殼體100沿y維度施加之一力而彎曲或彈性地變形提供餘地。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前側形狀354及356經構形以在撓性條300之一其餘部分在一第二力吸收階段期間彈性地變形之前在一第一力吸收階段期間彈性地變形或彎曲。在某些情形中,第一力吸收階段可針對一給定量之力提供足夠震動防護。在總體所施加力隨時間變大之情形中,第二力吸收階段可提供額外震動防護。 在第一力吸收階段期間,前側形狀354及356可諸如藉由回應於沿y維度施加之一力沿y維度彎曲(例如,前側形狀354及356橫向位移)而分別朝向前側表面346及348彈性地向內變形。在第二力吸收階段期間,撓性條300可回應於分別透過後側形狀347及350之彎曲部360及362傳輸之壓縮而彈性地向側面變形進入至橫向地毗鄰撓性條300之一搖擺空間(例如,圖1D中之搖擺空間122)中。 後側形狀347及350自後側表面344突出以接收由內部組件10沿y維度施加之一橫向力。如圖3B中所展示,後側形狀347包含連接至彎曲部358及360之一平頂部分,該平頂部分提供與內部組件10接觸之一區域。類似地,後側形狀350包含連接至彎曲部362及364之一平頂部分,該平頂部分提供與內部組件10接觸之一區域。後側形狀347及350後面之空間可給後側形狀回應於由內部組件10沿y維度施加之一力而彎曲或彈性地變形提供餘地。來自內部組件10之此等力舉例而言可係由對殼體100之一對置側之一衝擊造成,該衝擊壓縮後側形狀347及350。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後側形狀347及350經構形以在撓性條300之一其餘部分在一第二力吸收階段期間彈性地變形之前在一第一力吸收階段期間彈性地變形或彎曲。在某些情形中,第一力吸收階段可針對一給定量之力提供足夠震動防護。在總體所施加力隨時間變大之情形中,第二力吸收階段可提供額外震動防護。 在第一力吸收階段期間,後側形狀347及350可諸如藉由回應於沿y維度施加之一力沿y維度彎曲(例如,後側形狀347及350橫向位移)而朝向前側表面345彈性地向外變形。在第二力吸收階段期間,撓性條300可諸如藉由沿y維度彎曲(例如,撓性條300橫向位移)而彈性地向側面變形進入至橫向地毗鄰撓性條300之一搖擺空間(例如,圖1D中之搖擺空間124)中。 圖4A及圖4B提供根據一實施例之撓性條400之一前視圖及一俯視圖。已在圖4A及圖4B中對類似於撓性條300之部分的撓性條400之部分進行重新編號,其中在百位數上標一4。如圖4A中所展示,撓性條400包含經構形以接觸一殼體(諸如槽116及118中之殼體100)之殼體支撐部分405及407。 在一項態樣中,撓性條400與圖3A及圖3B之撓性條300之不同之處在於頂部形狀424及426自頂部表面428突出遠於額外頂部形狀466及468以針對由殼體100施加之相同量之力吸收一不同量之力。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頂部形狀424及426與額外頂部形狀466及468之間的高度(亦即,距頂部表面428之距離)之差可提供沿z維度之一額外力吸收階段。展示底部形狀436及438相對於自底部表面434突出之額外底部形狀470及472之一類似高度差。 與圖3A及圖3B中之撓性條300之另一不同之處在於,圖4A及圖4B中之頂部形狀424及426包含位於頂部形狀424及426之基底處之凹痕或凹口425及427,該等凹痕或凹口可允許頂部形狀424及426比額外頂部形狀466及468更彎曲或更有彈性。底部形狀436及438包含沿著底部表面434之類似凹口或凹痕429及431。 在撓性條400與撓性條300不同之又一態樣中,與圖3A及圖3B中之前形狀354及356相比,前形狀454及456分別沿著撓性條400之一全高度延續,前形狀354及356在圖3A中僅在組件支撐部分302及303下面延伸。除提供與殼體100接觸之一較大區域之外,前形狀454及456之配置亦可提供撓性條400關於撓性條400之一縱向中心線之對稱性。由於撓性條400亦關於其橫向中心線對稱,因此可互換地使用撓性條400以防護內部組件10免受機械震動損壞,其中組件支撐部分402及403與內部組件10之第一側12或第二側14 (圖1A所展示)接觸。此可互換性可進一步減少用於給電子裝置50提供震動防護之總成之部件之數目及複雜性。 在某些情形中,頂部形狀424及426以及底部形狀436及438之第一力吸收階段可針對一給定量之力提供足夠震動防護。在總體所施加力隨時間變大之情形中,可由額外頂部形狀466及468提供一第二力吸收階段以用於額外震動防護。在第二力吸收階段期間,額外頂部形狀466及468可彈性地向下變形以吸收額外力。就此而言,額外頂部形狀466及468可較短,使得在一震動事件期間在殼體100已足夠地壓縮頂部形狀424及426而使頂部形狀424及426向下變形至與頂部表面428相距等於額外頂部形狀466及468距頂部表面428之一高度之一距離之後,額外頂部形狀466及468與頂部形狀424及426相比在一稍晚時間接觸殼體100。 在某些情形中,在額外頂部形狀466及468之彎曲或彈性變形之後可發生一第三力吸收階段,其中撓性條400諸如藉由沿z維度彎曲而彈性地向下變形進入至撓性條400下面之一搖擺空間中(例如,撓性條400垂直位移)。對於底部形狀436及438,針對沿z維度向上施加之力在一第一力吸收階段期間亦可使用一類似變形發展階段,後續接著藉由額外底部形狀470及472之一第二力吸收階段,且然後後續接著藉由撓性條400之一其餘部分之一彎曲或彈性變形之一第三力吸收階段。 端形狀406及408分別自端表面420及421突出以接收由殼體100沿x維度施加之力。如圖4A中所展示,端形狀406及408中之每一者分別在撓性條400中在端表面420與421之間界定一孔或空間。孔422及423可給端形狀406及408回應於由殼體100沿x維度施加一力而彎曲或彈性地變形提供餘地。 前側形狀454及456分別自前側表面446及448(其等連接至前側表面445)突出以接收由殼體100沿y維度施加之一橫向力。如圖4B中所展示,前側形狀454及456中之每一者包含一V形形狀,該V形形狀在每一前側形狀之端部分處提供與殼體100接觸之兩個區域。前側形狀454及456後面之空間可給前側形狀454及456回應於由殼體100沿y維度施加之一力而彎曲或彈性地變形提供餘地。 後側形狀447及450自後側表面444突出以接收由內部組件10沿y維度施加之一橫向力。如圖4B中所展示,後側形狀447包含連接至彎曲部458及460之一平頂部分,該平頂部分提供與內部組件10接觸之一區域。類似地,後側形狀450包含連接至彎曲部462及464之一平頂部分,該平頂部分提供與內部組件10接觸之一區域。後側形狀447及450後面之空間可給後側形狀回應於由內部組件10沿y維度施加之一力而彎曲或彈性地變形提供餘地。來自內部組件10之此等力舉例而言可係由對殼體100之一對置側之一衝擊造成,該衝擊壓縮後側形狀447及450。 圖5A及圖5B提供根據一實施例之撓性條500之一前視圖及一俯視圖。已在圖5A及圖5B中對類似於撓性條400之部分的撓性條500之部分進行重新編號,其中在百位數上標一5。如圖5A中所展示,撓性條500包含經構形以接觸一殼體(諸如槽116及118中之殼體100)之殼體支撐部分505及507。 在一項態樣中,撓性條500與圖4A及圖4B中之撓性條400之不同之處在於已靠近於殼體支撐部分505及507添加一額外頂部形狀對574及578以及一額外底部形狀對576及580。另外,圖5A中之撓性條500之頂部形狀及底部形狀之高度與圖4A中之撓性條400之頂部及底部形狀相同。 與圖4A及圖4B中之撓性條400一樣,圖5A及圖5B中之撓性條500縱向且橫向地對稱使得可互換地使用撓性條500以防護內部組件10免受機械震動損壞,其中組件支撐部分502及503與內部組件10之第一側12或第二側14 (圖1A中所展示)接觸。此可互換性可進一步減少用於給電子裝置50提供震動防護之總成之部件之數目及複雜性。 在某些情形中,頂部形狀524、526、566、568、574及578(自頂部表面528突出)以及底部形狀536、538、570、572、576及580(自底部表面534突出)之第一力吸收階段可針對沿z維度之一給定量之力提供足夠震動防護。在總體所施加力隨時間變大之情形中,一第二力吸收階段可藉由以下方式提供:撓性條500諸如藉由沿z維度彎曲而彈性地向上或向下變形進入至撓性條500上面或下面之一搖擺空間中(例如,撓性條500垂直位移)。 端形狀506及508分別自端表面520及521突出以接收由殼體100沿x維度施加之力。如圖5A中所展示,端形狀506及508中之每一者分別在撓性條500中在端表面520與521之間界定一孔或空間。孔522及523可給端形狀506及508回應於由殼體100沿x維度施加之一力而彎曲或彈性地變形提供餘地。 前側形狀554及556分別自前側表面546及548突出以接收由殼體100沿y維度施加之一橫向力。如圖5B中所展示,前側形狀554及556中之每一者包含一V形形狀,該V形形狀在每一前側形狀之端部分處提供與殼體100接觸之兩個區域。前側形狀554及556後面之空間可給前側形狀554及556回應於由殼體100沿y維度施加之一力而彎曲或彈性地變形提供餘地。 後側形狀547及550自後側表面544突出以接收由內部組件10沿y維度施加之一橫向力。如圖5B中所展示,後側形狀547包含連接至彎曲部562之一平頂部分,該平頂部分提供與內部組件10接觸之一區域。類似地,後側形狀550包含連接至彎曲560之一平頂部分,該平頂部分提供與內部組件10接觸之一區域。後側形狀547及550後面之空間可給後側形狀回應於由內部組件10沿y維度施加之一力而彎曲或彈性地變形提供餘地。來自內部組件10之此等力舉例而言可係由對殼體100之一對置側之一衝擊造成,該衝擊壓縮後側形狀547及550。 藉由提供如上文所闡述之撓性條,一般可能針對不同維度使用一單個組件定製力吸收量或震動防護,此可減少製造成本及裝配複雜性。 提供所揭示實例性實施例之前述說明以使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做出且使用本發明中之實施例。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明瞭對此等實例之各種修改,且本文中所揭示之原理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之情況下應用於其他實例。所闡述實施例在所有態樣上皆應視為僅係圖解說明而非限制性,且因此本發明之範疇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而非前述說明指示。歸屬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等效內容之意義及範圍內之所有改變皆將涵蓋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
10‧‧‧內部組件
12‧‧‧第一側/第一表面
14‧‧‧第二側
16‧‧‧支柱
18‧‧‧支柱
50‧‧‧電子裝置
100‧‧‧殼體
102‧‧‧第一部分
104‧‧‧第二部分
106‧‧‧帶突片部分
112‧‧‧肋
114‧‧‧肋
116‧‧‧槽
118‧‧‧槽
120‧‧‧內部殼體表面/側內部表面
122‧‧‧搖擺空間
124‧‧‧搖擺空間
126‧‧‧外部側表面
128‧‧‧外部後表面
200‧‧‧撓性條
201‧‧‧撓性條
202‧‧‧組件支撐部分
203‧‧‧組件支撐部分
205‧‧‧殼體支撐部分
206‧‧‧形狀/端形狀
207‧‧‧殼體支撐部分
208‧‧‧形狀/端形狀
210‧‧‧平頂部分
218‧‧‧抛物線型曲線
220‧‧‧端表面
221‧‧‧端表面
222‧‧‧孔
223‧‧‧孔
224‧‧‧頂部形狀/形狀
226‧‧‧頂部形狀/形狀
228‧‧‧頂部表面
230‧‧‧孔
232‧‧‧孔
234‧‧‧底部表面
236‧‧‧底部形狀/形狀
238‧‧‧底部形狀/形狀
240‧‧‧孔
242‧‧‧孔
244‧‧‧後表面/側表面/後側表面
245‧‧‧前表面
246‧‧‧後側形狀/形狀
248‧‧‧後側形狀/形狀
250‧‧‧後側形狀/形狀
252‧‧‧後側形狀/形狀
254‧‧‧前側形狀/形狀
256‧‧‧前側形狀/形狀
300‧‧‧撓性條/條
302‧‧‧組件支撐部分
303‧‧‧組件支撐部分
305‧‧‧殼體支撐部分
306‧‧‧端形狀
307‧‧‧殼體支撐部分
308‧‧‧端形狀
320‧‧‧端表面
321‧‧‧端表面
322‧‧‧孔
323‧‧‧孔
324‧‧‧頂部形狀
326‧‧‧頂部形狀
328‧‧‧頂部表面
334‧‧‧底部表面
336‧‧‧底部形狀
344‧‧‧後側表面
345‧‧‧前側表面
346‧‧‧前側表面
347‧‧‧後側形狀
348‧‧‧前側表面
350‧‧‧後側形狀
354‧‧‧前側形狀
356‧‧‧前側形狀
358‧‧‧彎曲部
360‧‧‧彎曲部
362‧‧‧彎曲部
364‧‧‧彎曲部
400‧‧‧撓性條
402‧‧‧組件支撐部分
403‧‧‧組件支撐部分
405‧‧‧殼體支撐部分
406‧‧‧端形狀
407‧‧‧殼體支撐部分
408‧‧‧端形狀
420‧‧‧端表面
421‧‧‧端表面
422‧‧‧孔
423‧‧‧孔
424‧‧‧頂部形狀
425‧‧‧凹痕/凹口
426‧‧‧頂部形狀
427‧‧‧凹痕/凹口
428‧‧‧頂部表面
429‧‧‧凹痕/凹口
431‧‧‧凹痕/凹口
434‧‧‧底部表面
436‧‧‧底部形狀
438‧‧‧底部形狀
444‧‧‧後側表面
445‧‧‧前側表面
446‧‧‧前側表面
447‧‧‧後側形狀
448‧‧‧前側表面
450‧‧‧後側形狀
454‧‧‧前形狀/前側形狀
456‧‧‧前形狀/前側形狀
458‧‧‧彎曲部
460‧‧‧彎曲部
462‧‧‧彎曲部
464‧‧‧彎曲部
466‧‧‧額外頂部形狀
468‧‧‧額外頂部形狀
470‧‧‧額外底部形狀
472‧‧‧額外底部形狀
500‧‧‧撓性條
502‧‧‧組件支撐部分
503‧‧‧組件支撐部分
505‧‧‧殼體支撐部分
506‧‧‧端形狀
507‧‧‧殼體支撐部分
508‧‧‧端形狀
520‧‧‧端表面
521‧‧‧端表面
522‧‧‧孔
523‧‧‧孔
524‧‧‧頂部形狀
526‧‧‧頂部形狀
528‧‧‧頂部表面
534‧‧‧底部表面
536‧‧‧底部形狀
538‧‧‧底部形狀
544‧‧‧後側表面
546‧‧‧前側表面
547‧‧‧後側形狀
548‧‧‧前側表面
550‧‧‧後側形狀
554‧‧‧前側形狀
556‧‧‧前側形狀
560‧‧‧彎曲
562‧‧‧彎曲部
566‧‧‧頂部形狀
568‧‧‧頂部形狀
570‧‧‧底部形狀
572‧‧‧底部形狀
574‧‧‧頂部形狀
576‧‧‧底部形狀
578‧‧‧頂部形狀
580‧‧‧底部形狀
x‧‧‧維度
y‧‧‧維度
z‧‧‧維度
依據下文在結合圖式之情況下所陳述之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之特徵及優點將變得較顯而易見。圖式及相關聯說明經提供以圖解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且並不限制所主張實施例之範疇。 圖1A係根據一實施例之具有撓性條之一電子裝置之一殼體內側之一分解透視圖。 圖1B係圖1A之電子裝置之一分解透視圖,其中撓性條與一內部組件之相對側接觸。 圖1C係在殼體封閉之情況下在殼體內側之圖1A及圖1B之電子裝置之一透視圖。 圖1D係根據一實施例之圖1C之殼體內側之一俯視圖,其用以展示殼體內側之撓性條及內部組件之配置。 圖2A係根據一實施例之一撓性條之一透視圖。 圖2B係圖2A之撓性條之一前視圖。 圖2C係圖2A及圖2B之撓性條之一俯視圖。 圖3A係根據一實施例之一撓性條之一後視圖。 圖3B係圖3A之撓性條之一俯視圖。 圖4A係根據一實施例之一撓性條之一前視圖。 圖4B係圖4A之撓性條之一俯視圖。 圖5A係根據一實施例之一撓性條之一前視圖。 圖5B係圖5A之撓性條之一俯視圖。

Claims (29)

  1. 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 一殼體; 一內部組件,其位於該殼體內;及 一撓性條,其用於防護該內部組件免受機械震動損壞,該撓性條包括: 至少一個組件支撐部分,其經構形以接觸該內部組件;至少一個殼體支撐部分,其經構形以接觸該殼體;一第一形狀,其自該撓性條之一第一表面突出且經構形以接收由該殼體沿一第一維度施加之力;及一第二形狀,其自該撓性條之一第二表面突出且經構形以接收由該殼體沿一第二維度施加之力。
  2.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第三形狀,該第三形狀自該撓性條之一第三表面突出且經構形以接收由該殼體沿一第三維度施加之力。
  3.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撓性條係藉由一模製程序而整體地形成。
  4.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針對施加至該第一形狀及施加至該第二形狀之相同量之力,該第一形狀經構形以吸收與該第二形狀不同之一量之力。
  5.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形狀及該第一表面經構形以在該第一形狀與該殼體接觸時界定一搖擺空間,該搖擺空間在該第一表面與該殼體之間給該撓性條之彈性變形提供餘地。
  6.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形狀經構形以接收由該殼體施加之一力且在該第一表面因該所施加力而彈性地變形之前彈性地變形。
  7.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殼體支撐部分經構形以配合至由該殼體界定之一槽中。
  8.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殼體包含接合在一起之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且其中該撓性條進一步包括經構形以在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接合在一起之一位置處接觸該殼體之一平頂部分。
  9.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額外形狀,該額外形狀自該撓性條之該第一表面突出且經構形以接收由該殼體沿該第一維度施加之力。
  10. 如請求項9之電子裝置,其中針對施加至該額外形狀及施加至該第一形狀之相同量之力,該額外形狀經構形以吸收與該第一形狀不同之一量之力。
  11. 如請求項9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形狀自該第一表面突出遠於該額外形狀。
  12.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形狀在該撓性條中界定一孔。
  13.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形狀在該撓性條中在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一形狀之間界定一個二維開放空間。
  14.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形狀包含一抛物線型曲線。
  15.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內部組件包含一第一側及與該第一側對置之一第二側,且其中該撓性條關於該撓性條之一中心線對稱,以允許互換地使用該撓性條以在該至少一個組件支撐部分與該內部組件之該第一側接觸時或在該至少一個組件支撐部分與該內部組件之該第二側接觸時防護該內部組件免受機械震動損壞。
  16. 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 一殼體; 一內部組件,其位於該殼體內;及 一撓性條,其用於防護該內部組件免受機械震動損壞,該撓性條包括: 至少一個組件支撐部分,其經構形以接觸該內部組件;至少一個殼體支撐部分,其經構形以接觸該殼體;及一第一形狀,其自該撓性條之一第一表面突出,且經構形以接收由該殼體施加之力並在該第一形狀外的該撓性條之一其餘部分彈性地變形之前彈性地變形。
  17. 如請求項16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撓性條係藉由一模製程序而整體地形成。
  18. 如請求項17之電子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第二形狀,該第二形狀自該撓性條之一第二表面突出且經構形以接收由該殼體沿一第二維度施加之力。
  19. 如請求項18之電子裝置,其中針對施加至該第一形狀及施加至該第二形狀之相同量之力,該第一形狀經構形以吸收與該第二形狀不同之一量之力。
  20. 如請求項16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形狀及該第一表面經構形以在該第一形狀與該殼體接觸時界定一搖擺空間,該搖擺空間在該第一表面與該殼體之間給該撓性條之彈性變形提供餘地。
  21. 如請求項16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殼體支撐部分經構形以配合至由該殼體界定之一槽中。
  22. 如請求項16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殼體包含接合在一起之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且其中該撓性條進一步包括經構形以在該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接合在一起之一位置處接觸該殼體之一平頂部分。
  23. 如請求項16之電子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額外形狀,該額外形狀自該撓性條之該第一表面突出且經構形以接收由該殼體沿該第一維度施加之力。
  24. 如請求項23之電子裝置,其中針對施加至該額外形狀及施加至該第一形狀之相同量之力,該額外形狀經構形以吸收與該第一形狀不同之一量之力。
  25. 如請求項24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形狀自該第一表面突出遠於該額外形狀。
  26. 如請求項16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形狀在該撓性條中界定一孔。
  27. 如請求項16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形狀在該撓性條中在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一形狀之間界定一個二維開放空間。
  28. 如請求項16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形狀包含一抛物線型曲線。
  29. 如請求項16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內部組件包含一第一側及與該第一側對置之一第二側,且其中該撓性條關於該撓性條之一中心線對稱,以允許互換地使用該撓性條以在該至少一個組件支撐部分與該內部組件之該第一側接觸時或在該至少一個組件支撐部分與該內部組件之該第二側接觸時防護該內部組件免受機械震動損壞。
TW107108466A 2017-05-12 2018-03-13 用於電子裝置之機械震動防護 TWI6623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594,447 2017-05-12
US15/594,447 US10281957B2 (en) 2017-05-12 2017-05-12 Mechanical shock protection for electronic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1340A true TW201901340A (zh) 2019-01-01
TWI662398B TWI662398B (zh) 2019-06-11

Family

ID=64096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8466A TWI662398B (zh) 2017-05-12 2018-03-13 用於電子裝置之機械震動防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81957B2 (zh)
CN (1) CN108877851A (zh)
TW (1) TWI6623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14460S1 (en) * 2016-05-14 2018-04-03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ata storage device
USD881186S1 (en) * 2016-05-14 2020-04-14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ata storage device
USD811391S1 (en) * 2016-05-14 2018-02-27 Wets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ata storage device
USD922379S1 (en) * 2019-04-02 2021-06-15 Xuepeng Huang Portable hard drive
USD928169S1 (en) * 2019-08-28 2021-08-17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bezel
USD926191S1 (en) * 2020-09-09 2021-07-27 Dongguan Kingtro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ocking st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32306A (en) * 1992-06-05 1994-07-26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Computer disk drive mounting apparatus
US5463527A (en) 1993-10-06 1995-10-31 Allen-Bradley Company, Inc. Suspension system for disk drives utilizing shear loaded elastomeric supports of different durometer hardnesses and elastomeric pads
US6567265B1 (en) 1995-11-20 2003-05-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aratus having flexible mounting mechanism
TW461558U (en) 1999-10-30 2001-10-21 Mitac Technology Corp Quakeproof structure for hard disk
TW467359U (en) * 2000-07-14 2001-1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Sliding rail device of data access device
DE10244887B3 (de) * 2002-09-26 2004-06-03 Fujitsu Siemens Computers Gmbh Halteschiene zur Festlegung einer Einschub-Baugruppe in einem Einbaukäfig eines Computers
US6757164B2 (en) * 2002-10-11 2004-06-29 Mitac International Corp. Positioning unit for a computer housing-and-peripheral device assembly
US6980430B2 (en) * 2003-12-10 2005-12-27 Chenming Mold Ind. Corp. Anchoring apparatus for data storage devices
US7774866B2 (en) * 2006-02-16 2010-08-17 Xenith, Llc Impact energy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GB0605699D0 (en) * 2006-03-22 2006-05-03 Qinetiq Ltd Acoustic telemetry
TW200836174A (en) * 2007-02-16 2008-09-01 Acer Inc Shock absorption structure of storage device
US7515407B2 (en) * 2007-07-23 2009-04-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ibration damping carrier for a disk drive
US7701705B1 (en) 2007-12-10 2010-04-20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with sheet metal projections and elastomeric inserts
US7983033B2 (en) * 2008-08-15 2011-07-19 Oracle America, Inc. Mounting assembly for a storage device
US8300352B1 (en) 2009-06-18 2012-10-30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having mounting inserts with cantilevered beams
JP4905815B2 (ja) * 2009-10-28 2012-03-2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緩衝部材、腕時計の衝撃緩衝構造および腕時計
TWM403727U (en) 2010-11-25 2011-05-11 Inventec Corp Hard disk drive carrier
US8705201B2 (en) 2011-12-20 2014-04-22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with a damping insert sheet between a housing bay and a disk drive
FR2988043B1 (fr) * 2012-03-14 2014-11-21 Renault Sa Dispositif de montage d'un boitier, notamment d'une radio, dans un compartiment de planche de bord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US8462460B1 (en) 2012-03-29 2013-06-11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Shock mount and retainer for a disk drive enclosure
US8547658B1 (en) 2012-10-18 2013-10-01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ata storage device enclosure enabling use of a common shock mount across different products
US9360900B1 (en) 2013-08-21 2016-06-07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Captivating shock mounts for data storage devices using retention clips
US9265171B1 (en) 2014-04-30 2016-02-16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Self-aligning bracket assembly
TWM528508U (zh) 2016-03-04 2016-09-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承載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29457A1 (en) 2018-11-15
TWI662398B (zh) 2019-06-11
US10281957B2 (en) 2019-05-07
CN108877851A (zh) 2018-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2398B (zh) 用於電子裝置之機械震動防護
US8550576B2 (en) Chassis module for fixing electronic devices
US7755913B2 (en) Disk drive cage with shielding member
TWI662395B (zh) 計算裝置及閂鎖組件
US20130112633A1 (en) Retaining apparatus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US20120188705A1 (en) Case for a disk storage apparatus
US8286932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storage device
TWI437558B (zh) 金屬避震元件、金屬避震元件與媒體記錄單元的組合及媒體記錄裝置
TWI516184B (zh) 保護結構及其電子裝置
US9040818B2 (en) Dust-proof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30256247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TWI822235B (zh) 天線旋轉結構及電子裝置
US20130322006A1 (en) Computer enclosure and mounting assembly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of the same
TWI423255B (zh) 儲存裝置
US9146581B2 (en) Hard disk drive moun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498108B2 (en) Disk drive assembly
US20140063724A1 (en) Casing of solid state disk and solid state disk having the same
US8946568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enclosur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20300387A1 (en) Disk drive assembly
TWM510031U (zh) 電子裝置外殼
US819949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659888B2 (en) Disk drive assembly
US849372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hinge mechanism
JP3150996U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202329788A (zh) 殼體組件及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