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06754U - 制冰机 - Google Patents
制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06754U CN204806754U CN201290001382.4U CN201290001382U CN204806754U CN 204806754 U CN204806754 U CN 204806754U CN 201290001382 U CN201290001382 U CN 201290001382U CN 204806754 U CN204806754 U CN 2048067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er
- ice
- accepting groove
- pan
- resettlement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2—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 F25C5/04—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without the use of saws
- F25C5/08—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without the use of saws by heating bodies in contact with the ic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04—Producing ice by using stationary moul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22—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 F25C1/24—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for refrigerators, e.g. freezing tr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Production, Working, Storing, Or Distribution Of 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制冰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冰机包括:冰盘;至少一个加热器收容部,形成于冰盘;加热器,具有软质的表皮或具有弹性力的表皮,从而紧贴于加热器收容部内而得到收容,且用于加热冰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制冰机,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移冰时用于加热冰盘的加热器的制冰机。
背景技术
通常,冰箱具有用于冷藏存放食物的冷藏室以及用于冷冻食物的冷冻室。此时,冷冻室或冷藏室中设置有用于制造冰的制冰机。
图1为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制冰机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冰盘的下部形成有加热器的状态的图。
参考图1和图2,现有的制冰机10包括:冰盘11、排出器13、控制部15、侧面引导部17、冰库19、供水管21、供水杯23、验冰杆25、加热器27。
在现有的冰箱用制冰机10中,冰盘11在内部具有用于收容水的制冰空间。冰盘11的内部形成有多个隔板,从而可将制冰空间分隔为多个空间。冰盘11通过供水管21和供水杯23而得到水(即,制冰水)的供应。在此,收容于冰盘110内的制冰空间的水借助于制冰室(未图示)的冷气而被制成冰。
如果制冰完毕,则控制部15使设置于冰盘11下部的加热器27运行而加热冰盘11。于是,冻结于冰盘11的内侧面的冰稍微融化,从而使冰易于转移。关于加热器27将会参考图3而在后面阐述。
然后,控制部15通过驱动马达(未图示)而使排出器13朝顺时针方向旋转。排出器13包括:排出器轴13-1,与马达(未图示)连接;多个排出器翅片13-2,相互隔开而形成于排出器轴13-1。当马达(未图示)使排出器轴13-1朝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排出器翅片13-2与排出器轴13-1一起旋转并使冰盘11内的冰与冰盘11分离而被推向上部。被排出器翅片13-2推上的冰顺着形成于冰盘11一侧的侧面引导部17落下而被收容于冰库19。
图3为表示图1中的A-A′剖面的图。
参考图2和图3,加热器27在冰盘11的下表面与冰盘11结合而形成。具体而言,加热器27结合于延伸部11-1与卡定部29之间,该延伸部11-1在冰盘11的下表面延伸,该卡定部29形成于冰盘11的下表面。
现有的制冰机10主要将U字形的套管加热器(SheathHeater)使用为加热器27。套管加热器27由如下要素构成:发热线41、氧化镁(MgO)粉块44,包覆发热线41而形成;金属管47,包覆氧化镁粉块而形成。在此,套管加热器27以6~8mm左右的直径形成。
如此,当作为加热器27使用U字形的套管加热器时,由于与冰盘11接触的面积有限,因此在将热量传递至未与加热器27直接接触的部分而使冰盘11的温度上升至已设定温度时需要较多的时间。如果加热器27操作的时间变长,则安装有制冰机10的制冰室的整体温度将会上升。在此情况下,在将冰盘11内的冰转移到冰库19之后再获得制冰水供应而制造冰时,为了将冰盘11冷却至制冰温度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因此,完成一个循环(Cycle)的制冰工艺为止所需的总制冰时间变长,且制冰工艺所用的电力消耗也增加。
另外,对于加热器27而言,由于从发热线41到冰盘11为止的热传递距离(约为3~4mm)较长,因此在将冰盘11加热至已设定温度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高电力(例如145W),因此存在电力消耗较多的问题。
并且,加热器27约以6~8mm的直径形成得较大,并在冰盘11的下表面向外部暴露。在此,当通过形成于冰盘11下部的风道(未图示)供应冷气时,加热器27直接暴露于冷气,不仅如此,暴露于冷气的面积较大,因此加热器27的温度上升缓慢,并存在发生热量损失的问题。
而且,为了防止加热器27在冰盘11的下部脱离,加热器27在延伸部11-1与卡定部29之间借助于形成在卡定部29的突起29-1而得到卡定。在此情况下,存在加热器27的卡定部位走形并损坏的危险。
并且,加热器27的外周面由刚性的金属管47构成,因此难以使加热器27与冰盘11紧贴,于是存在从加热器27朝向冰盘11的传热效率降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在短时间内将冰盘加热至已设定温度并能够减少电力消耗和热量损失的加热器的制冰机。
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制冰机,包括:冰盘;至少一个加热器收容部,形成于所述冰盘;加热器,具有软质的表皮或具有弹性力的表皮,从而紧贴于所述加热器收容部内而得到收容,加热所述冰盘。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为线加热器。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在所述冰盘的外周面以曲折形态或螺旋形态形成。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收容部包括:收容槽,形成于所述冰盘的外周面,所述加热器插入到所述收容槽而紧密贴附,其中,所述加热器以与所述收容槽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形成而紧贴于所述收容槽,并形成为多边形形态、多边形与半圆形的组合形态中的其中一种形态。
优选地,所述制冰机还包括:紧贴维持部件,形成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与所述加热器之间。
优选地,所述紧贴维持部件为导热性粘接部件。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包括:至少一个辅助突起,形成于所述加热器的外周面,将所述加热器固定支撑于所述收容槽内。
优选地,所述制冰机还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突起的紧贴维持部件,其中,突起按预定深度对加热器进行施压,从而附加突起的至少一部分被插入到助突起插槽。
优选地,所述制冰机还包括:注塑件收容槽,形成于所述冰盘,用于收容注塑件,该注塑件形成于所述加热器的末端与用于将电源供应给所述加热器的引线的一端相连接的部位,所述注塑件收容槽形成有基于所述加热器的长度误差的缓冲空间。
优选地,所述制冰机还包括:加热器支撑部,在所述冰盘的一侧支撑所述加热器。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支撑部包括:基架,形成于所述冰盘的下部;支撑肋部,在所述基架向上部突出而形成,并与所述加热器接触而支撑所述加热器。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支撑部还包括:屏蔽部,形成于所述支撑肋部的末端,屏蔽所述加热器收容部内的加热器。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支撑部还包括:支撑突起,从所述屏蔽部突出而形成,并与所述加热器接触。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收容部包括:收容槽,形成于所述冰盘的外周面,用于插入加热器,所述屏蔽部插入到所述收容槽内而与所述加热器接触。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收容部包括:收容槽,形成于所述冰盘的外周面,用于插入加热器,所述制冰机还包括:密封部件,填充所述收容槽的内壁与所述加热器之间的空余空间。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收容部包括:一对突起部,突出形成于所述冰盘的外周面;收容槽,形成于所述一对突起部之间,用于插入所述加热器,所述屏蔽部形成于所述支撑肋部的末端,并接触于所述一对突起部而通过所述一对突起部疏散由所述加热器传递的热量。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收容部包括:一对突起部,在所述冰盘的外周面水平突出而形成;收容槽,形成于所述一对突起部之间,用于插入所述加热器。
优选地,所述制冰机还包括:密封部件,在所述加热器收容部内覆盖所述加热器而填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制冰机,包括:冰盘;至少一个加热器收容部,形成于所述冰盘;至少一个加热器,加热所述冰盘,其中,加热器具有软质的表皮或具有弹性力的表皮,从而紧贴于所述加热器收容部内而得到收容,其中,加热器的直径等于或大于加热器收容部的直径,从而加热器和加热器收容部相互紧贴。
优选地,所述制冰机还包括将加热器施压至冰盘的紧贴部件。
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扩大加热器与冰盘直接接触的面积,并可遍及冰盘的全部区域而形成加热器,因此可减少将冰盘加热至已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间。在此情况下,可减少安装有制冰机的制冰室的整体温度的上升,并可在将冰盘内的冰转移到冰库之后再获得制冰水供应而制造冰时减少将冰盘冷却至制冰温度所需的时间。因此,可缩短完成一个循环的制冰工艺为止所需的总制冰时间,并可减少用于制冰工艺的电力消耗。另外,可以使加热器与冰盘紧贴,因此可提高传热效率。
而且,加热器的传热距离短,因此即使只用低电力也能够将冰盘加热至已设定的温度,所以可减少运行加热器本身所使用的电力消耗。
并且,通过在冰盘的下部支撑加热器,可防止加热器从加热器收容部脱离。另外,将加热器密封于加热器收容部内,从而即使向冰盘供应冷气也能够防止冷气与加热器之间的接触。在此情况下,可防止加热器的温度上升因冷气而变得缓慢,并可防止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逃逸到外部,从而可减少热量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制冰机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冰盘的下部形成有加热器的状态的图。
图3为表示图1中的A-A′剖面的图。
图4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剖面的图。
图5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冰盘的底面的图。
图6为表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冰机中冰盘上形成有加热器的状态的图。
图7为表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冰机中将加热器收容于加热器收容部的多样的实施例的图。
图8为表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冰机中将加热器收容于加热器收容部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9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剖面的图。
图10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支撑部中的支撑肋部的其他实施例的图。
图11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图。
图12是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性能与根据现有技术的加热器性能进行比较的曲线图。
符号说明
100:制冰机102:冰盘
104:排出器104-1:排出器轴
104-2:排出器翅片106:加热器
106-1:发热部106-2:绝缘部
108:冰库110:引导部
112:加热器支撑部121:加热器收容部
121-1:一对突起部121-2:收容槽
123:注塑件收容槽125:注塑件
127:引线131:紧贴维持部件
134:辅助突起
141:基架144:支撑肋部
147:屏蔽部147-1:支撑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4至图12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制冰机的具体实施例。然而这只不过是示例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
在说明本实用新型时,如果认为对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有可能对本实用新型的主旨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则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后述的术语为考虑到本实用新型中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其可能因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等而不同。因此,要基于贯穿整个说明书的内容而对其进行定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由权利要求书确定,以下的实施例只是用于将富于创造性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高效地说明给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普通知识的人员的一种方式而已。
图4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剖面的图,图5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冰盘的底面的图。
参考图4和图5,制冰机100包括:冰盘102、排出器104、加热器106、冰库108以及引导部110。其中,排出器104包括:排出器轴104-1,与马达(未图示)连接;多个排出器翅片104-2,相互隔开而形成于排出器轴104-1。
冰盘102在内部具有用于收容水的制冰空间。冰盘102的内部形成有多个隔板,从而可将制冰空间分隔为多个空间。其中,冰盘102内的分隔的各个制冰空间可以与排出器翅片104-2相对应而形成。
冰盘102的外周面可形成有用于收容加热器106的至少一个加热器收容部121。例如,加热器收容部121可包括:一对突起部121-1,在冰盘102的外周面突出而形成;收容槽121-2,形成于一对突起部121-1之间。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加热器收容槽121可形成为能够收容加热器106的其他多种多样的形态。例如,加热器收容部121可省去专门的突起部而只由形成于冰盘102外周面的收容槽构成。
排出器104起到当制冰完毕时将冰盘102内的冰转移到冰库108的作用。例如,在排出器轴104-1沿着预定方向(图4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排出器翅片104-2将与排出器轴104-1一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将冰盘102内的冰推上。此时,被排出器翅片104-2推上的冰将会顺着形成于冰盘102侧部的引导部110而降落到冰库108。
加热器106被收容于形成在冰盘102的外周面的加热器收容部121。例如,加热器106可插入到形成于一对突起部121-1之间的收容槽121-2而得到收容。加热器106包括:发热部106-1;绝缘部106-2,包覆发热部106-1而形成。
发热部106-1是当被施加电压时产生热量的部分。发热部106-1可使用普通的热线(例如,镍-铬线或铜-镍线等)。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发热部106-1还可以形成为玻璃纤维缠绕于热线的形态,或者形成为热线缠绕于玻璃纤维的形态。
绝缘部106-2作为构成加热器106的表皮的部分,起到保护发热部106-1的作用。绝缘部106-2可由软质的绝缘材料或具有弹性力的绝缘材料构成。例如,绝缘部106-2可由PVC、硅、橡胶等构成。在此情况下,加热器106具有柔韧(Flexible)的性质,因此可以使加热器106在加热器收容部121内紧贴于冰盘102而得到收容。作为这种形态的加热器106,例如可取线加热器(CordHeater),然而加热器106的种类并不局限于芯线加热器。
当作为加热器106使用线加热器时,由于线加热器可形成得柔韧且直径较小(例如,2~4mm),因此当把加热器106形成于冰盘102的外周面时可增大加热器106与冰盘102接触的面积。即,如图5所示,在冰盘102的外周面将加热器106形成为曲折形态,从而可以提高加热器106与冰盘102接触的面积,并可遍布冰盘102的所有区域而形成加热器106。
在此,图示为加热器106在冰盘102的外周面以曲折形态形成,然而并不局限于此,此外还可以形成为能够将加热器106密集地布置于冰盘102外周面的多样的形态(例如,螺旋形态等)。而且,虽然在此图示为加热器收容部121沿着加热器106连续形成,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加热器收容部121也可以每隔预定间距间断而形成。
如此,如果作为加热器106使用线加热器,则可以扩大加热器106与冰盘102直接接触的面积,并可遍及冰盘102的所有区域而形成加热器106,因此可缩短将冰盘102加热至已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间。在此情况下,可减少安装有制冰机100的制冰室的整体温度的上升,因此在将冰盘102内的冰转移到冰库108之后再获得制冰水供应而制造冰时,可缩短将冰盘102冷却至制冰温度所需的时间。据此,可以缩短直到一个循环(Cycle)的制冰工艺结束为止所需的总制冰时间,并可减少制冰工艺所用的电力消耗。
另外,对于加热器106而言,由于从发热部106-1到冰盘102的传热距离(约为1~2mm)短,故即使用低电力(例如50W)也能够将冰盘102加热至已设定的温度,因此可减少在运行加热器106本身所使用的电力消耗。
图6为表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冰机中冰盘上形成有加热器的状态的图。其中,在加热器的末端示出引线连接的部分。
参考图6,加热器106被收容于形成在冰盘102的外周面的加热器收容部121。在此,加热器106的末端连接于引线127的一端以获得电源供应。引线127的另一端与电源部(未图示)电连接。加热器106的末端与引线127的另一端电连接之后通过注塑件125而得到保护以绝外界影响。
其中,注塑件125被收容于形成在冰盘102的注塑件收容槽123。注塑件收容槽123可从加热器收容部121的收容槽121-2延伸而形成。注塑件收容槽123可形成为当注塑件125被收容于注塑件收容槽123内时注塑件125的左右方存在盈余空间。在此情况下,即使将加热器106的长度制作为比标准值稍短或稍长,也无需另行变更设计而可以直接使用。即,注塑件收容槽123内存在于注塑件125左右的盈余空间可谓是基于加热器106的长度误差的缓冲空间。
图7为表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冰机中加热器被收容于加热器收容部的多样的实施例的图。
参考图7的(a),收容槽121-2的上段可形成为半圆形态而收容槽121-2的下段可形成为四边形形态。另外,加热器106可形成为圆形。在此为了便于说明而以收容槽121-2和加热器106的剖面形状进行说明。在此情况下,加热器106的上段部分与收容槽121-2的上段接触,从而在加热器106的全部面积中约有1/2的部分将与冰盘102接触。
加热器106与收容槽121-2的内壁之间可形成有紧贴维持部件131。紧贴维持部件131起到防止加热器106与收容槽121-2的内壁之间存在空余空间或空气(Air)的作用。即,紧贴维持部件131起到使加热器106紧贴于收容槽121-2内壁的作用。作为紧贴维持部件131例如可使用粘接部件。在此情况下,可以使加热器106紧贴于收容槽121-2的内壁并得到固定。在此,如果将导热性粘接部件使用为紧贴维持部件131,则可以提高从加热器106到冰盘102的传热效率。并且,在收容槽121-2下端,可在收容槽121-2的内壁与加热器106之间的空余空间中填充专门的密封(Sealing)部件(未图示)。在此情况下,可减少加热器106的热损失并将加热器106固定于收容槽121-2内。此时,密封部件(未图示)可由与紧贴维持部件131相同的材料构成。
参考图7的(b),收容槽121-2可形成为四边形形态,加热器106可形成为与收容槽121-2对应的形态即四边形形态。由于加热器106的绝缘部106-2以注塑成型方式形成,因此可根据收容槽121-2的形态而以与之对应的形态形成。在此情况下,如果将加热器106插入到收容槽121-2,则加热器106的总面积中约有3/4的部分将与收容槽121-2接触,因此可提高从加热器106向冰盘102的传热效率。另外,可实现加热器106暴露于外部的面积的最小化,从而可减少热损失。
其中,加热器106可插入结合于收容槽121-2。加热器106可以以与收容槽121-2相同的大小形成,或者形成为稍大于收容槽121-2。此时,如果用硅或橡胶之类的具有弹性力的绝缘材料形成加热器106的绝缘部106-2,则可以使加热器106被挤压而插入结合于收容槽121-2。在此情况下,在将加热器106插入结合于收容槽121-2的过程中不会存在加热器106损坏的顾虑。另外,由于绝缘部106-2朝收容槽121-2的内壁侧具有弹性力,因此无需专门的结构件也能够防止加热器106从收容槽121-2中脱落。在此,图示成加热器106为四边形,然而并不局限于此而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多边形。
参考图7的(c),收容槽121-2的上段可形成为半圆形态而收容槽121-2的下段可形成为四边形形态。另外,加热器106可形成为与收容槽121-2对应的形态。即,收容槽121-2和加热器106可形成为半圆与四边形的组合形态。在此情况下,可扩大加热器106与冰盘102接触的面积并减少加热器106暴露于外部的面积。在此,加热器106可插入结合于收容槽121-2。
另外,在图7的(a)中对加热器106通过粘接方式固定于收容槽121-2的情形进行了说明,在图7的(b)和(c)中对加热器106通过插入结合方式固定于收容槽121-2的情形进行了说明,然而加热器106固定于收容槽121-2的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将插入结合方式和粘接方式全部使用而将加热器106固定于收容槽121-2,亦可以使用其他多种多样的结合方式而将加热器106固定于收容槽121-2。
图8为表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冰机中将加热器收容于加热器收容部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参考图8,加热器106的外周面可形成有辅助突起134。在此,辅助突起134可朝下侧方向倾斜而形成。在此,如果将加热器106置于收容槽121-2的下部之后向上部挤压,则由于绝缘部106-2由软质的绝缘材料构成,因此辅助突起137将会借助收容槽121-2的内壁发生折叠而以紧贴于加热器106的外周面的状态插入。如果加热器106插入到收容槽121-2,则加热器106将会借助辅助突起134而处于过盈插入到收容槽121-2内的状态,由此可以防止加热器106从收容槽121-2脱离。在此图示为具有一个辅助突起134,然而并不局限于此而也可以形成两个以上。
另外,收容槽121-2内还可以形成有与辅助突起134相对应的辅助突起插槽(未图示)。在此情况下,如果将加热器106插入到收容槽121-2内,则随着辅助突起134插入到辅助突起插槽(未图示)而使加热器106得到固定支撑。
图9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剖面的图。
参考图9,制冰机100还包括形成于冰盘102下部的加热器支撑部112。加热器支撑部112包括:基架141;支撑肋部144,从基架141向上部突出而形成。其中,支撑肋部144可以与收容槽121-2(即,加热器106)相对应而形成。
加热器支撑部112形成于冰盘102的下部,从而可以起到加热器106盖子的作用。另外,加热器支撑部112还可以起到用于将冷气供应到冰盘102的风道作用。此时,支撑肋部144之间的空间成为冷气移动的通道。在此,图示为加热器支撑部112形成于冰盘102的下部,然而加热器支撑部112的形成位置并不局限于此,加热器支撑部112也可以形成于冰盘102的侧部。
支撑肋部144的末端可形成有屏蔽部147。屏蔽部147可在支撑肋部144的末端向左右延伸而形成。此时,屏蔽部147可封堵收容槽121-2的入口而形成。于是,加热器106在收容槽121-2内将会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在此,对屏蔽部147在支撑肋部144的末端左右延伸的情形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屏蔽部147也可以与支撑肋部144相独立地形成而结合于支撑肋部144的末端。
由于加热器106在收容槽121-2内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因此即使通过支撑肋部144之间的空间供应冷气也能够防止冷气接触于加热器106。在此情况下,可防止当把冷气供应到冰盘102时加热器106的温度上升迟缓的情况。另外,可防止由加热器106产生的热量逃逸到外部,从而可以减少热量损失。
图10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支撑部中的支撑肋部的其他实施例的图。参考图10的(a),支撑肋部144的末端可以以与加热器106接触的方式形成。在此情况下,支撑肋部144将会支撑加热器106,由此可以防止加热器106从收容槽121-2脱离。
参考图10的(b),支撑肋部144的末端可形成有屏蔽部147。此时,屏蔽部147可以以插入到收容槽121-2内的状态接触于加热器106。在此情况下,可支撑加热器106并使加热器106可靠地与外界隔绝。
参考图10的(c),支撑肋部144的末端可形成有屏蔽部147。屏蔽部147可以以封堵收容槽121-2的入口的方式形成。屏蔽部147可形成有与加热器106接触的支撑突起147-1。在此情况下,使屏蔽部147与加热器106接触的面积减小,从而可以防止屏蔽部147和支撑肋部144因加热器106而变形。
即,在加热器支撑部112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情况下,如果屏蔽部147与加热器106接触,则屏蔽部147和支撑肋部144等可能因加热器106所产生的热量而发生变形。然而,如果在屏蔽部147形成支撑突起147-1而使屏蔽部147与加热器106的接触面积减少,则可以减少从加热器106传递向屏蔽部147的热量,从而可以防止屏蔽部147和支撑肋部144因加热器106而变形。
参考图10的(d),屏蔽部147可在支撑肋部144的末端向左右延伸至一对突起部121-1的下部。在此,屏蔽部147可分别与加热器106及一对突起部121-1接触而形成。在此情况下,不仅可以阻断冷气与加热器106之间的接触,而且还可以防止屏蔽部147和支撑肋部144因加热器106而变形。
即,如果使屏蔽部147从支撑肋部144的末端向左右延伸至一对突起部121-1的下部,则可将屏蔽部147的热量疏散到冰盘102,从而可以防止屏蔽部147和支撑肋部144变形。
参考图10的(e),屏蔽部147可包围一对突起部121-1的下端而形成。在此情况下,通过扩大屏蔽部147与冰盘102接触的面积,可以使屏蔽部147的热量更加迅速地疏散到冰盘102。
另外,在收容槽121-2内,收容槽121-2的内壁与加热器106之间的空余空间中可填充密封部件(未图示)。在此情况下,可将加热器106密封于收容槽121-2内而减少热量损失。另外,密封部件(未图示)起到一种缓冲作用,从而可以防止屏蔽部147和支撑肋部144因加热器106所产生的热量而变形。
图11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图。
参考图11,加热器收容部121可形成为一对突起部121-1在冰盘102的外周面水平突出。在此情况下,加热器106在收容槽121-2内可被一对突起部121-1所支撑。在此,图示为遍及冰盘102的外周面所有区域而均等地形成的一对突起部121-1在冰盘102的外周面水平突出,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冰盘102的外周面中形成于侧面的加热器收容部121可形成为一对突起部121-1从冰盘102的外周面水平突出,并使形成于冰盘102的下表面的加热器收容部121形成为一对突起部121-1从冰盘102的外周面垂直突出。
如此,遍及冰盘102的外周面所有区域而均匀地形成加热器106,从而可以缩短将冰盘102加热至已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间,并可均匀加热整个冰盘102。
图12是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性能与根据现有技术的加热器性能进行比较的曲线图。
参考图12的(a)可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106为了将冰盘102的温度提升到已设定的温度需要第一时间t1,反观根据现有技术的加热器,则为了将冰盘102的温度提升到已设定的温度需要比第一时间t1更长的第二时间t2。这是因为将加热器106形成为如同线加热器的形态而扩大了加热器106与冰盘102直接接触的面积,并将加热器106遍布于冰盘102的所有区域而形成,从而均匀地对整个冰盘102进行了加热。而且,其原因还在于借助加热器支撑部112而阻断了冷气与加热器106之间的接触。
参考图12的(b)可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106所用的电力低于根据现有技术的加热器所用的电力。这是因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106的热传递距离短,因此即使只用低电力也能够将冰盘102加热至已设定的温度。
参考图12的(c),在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106的情况下,制冰室的温度缓慢上升且温度的上升幅度不大,反观使用根据现有技术的加热器的情形,制冰室的温度急剧上升且温度的上升幅度也大。如图12的(a)和(b)所示,这是因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106在将冰盘102短时间内加热至已设定的温度的过程中消耗了低电力。
以上,已通过代表性实施例而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然而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普通知识的人员想必可以理解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度内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样的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而是应当根据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内容而确定。
Claims (20)
1.一种制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冰盘;
至少一个加热器收容部,形成于所述冰盘;以及
加热器,具有软质的表皮或具有弹性力的表皮,从而紧贴于所述加热器收容部内而得到收容,加热所述冰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为线加热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在所述冰盘的外周面以曲折形态或螺旋形态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收容部包括:
收容槽,形成于所述冰盘的外周面,
所述加热器插入到所述收容槽而紧密贴附,
其中,所述加热器以与所述收容槽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形成而紧贴于所述收容槽,并形成为多边形形态、多边形与半圆形的组合形态中的其中一种形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机还包括:
紧贴维持部件,形成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与所述加热器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紧贴维持部件为导热性粘接部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
至少一个辅助突起,形成于所述加热器的外周面,将所述加热器固定支撑于所述收容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机还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突起的紧贴维持部件,
其中,突起按预定深度对加热器进行施压,从而附加突起的至少一部分被插入到助突起插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机还包括:
注塑件收容槽,形成于所述冰盘,用于收容注塑件,该注塑件形成于所述加热器的末端与用于将电源供应给所述加热器的引线的一端相连接的部位,
所述注塑件收容槽形成有基于所述加热器的长度误差的缓冲空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机还包括:
加热器支撑部,在所述冰盘的一侧支撑所述加热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支撑部包括:
基架,形成于所述冰盘的下部;以及
支撑肋部,在所述基架向上部突出而形成,并与所述加热器接触而支撑所述加热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支撑部还包括:
屏蔽部,形成于所述支撑肋部的末端,屏蔽所述加热器收容部内的加热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支撑部还包括:
支撑突起,从所述屏蔽部突出而形成,并与所述加热器接触。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收容部包括:
收容槽,形成于所述冰盘的外周面,用于插入加热器,
所述屏蔽部插入到所述收容槽内而与所述加热器接触。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收容部包括:
收容槽,形成于所述冰盘的外周面,用于插入加热器,
所述制冰机还包括:
密封部件,填充所述收容槽的内壁与所述加热器之间的空余空间。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收容部包括:
一对突起部,突出形成于所述冰盘的外周面;以及
收容槽,形成于所述一对突起部之间,用于插入所述加热器,
所述屏蔽部形成于所述支撑肋部的末端,并接触于所述一对突起部而通过所述一对突起部疏散由所述加热器传递的热量。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收容部包括:
一对突起部,在所述冰盘的外周面水平突出而形成;以及
收容槽,形成于所述一对突起部之间,用于插入所述加热器。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机还包括:
密封部件,在所述加热器收容部内覆盖所述加热器而填充。
19.一种制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冰盘;
至少一个加热器收容部,形成于所述冰盘;以及
至少一个加热器,加热所述冰盘,其中,加热器具有软质的表皮或具有弹性力的表皮,从而紧贴于所述加热器收容部内而得到收容,
其中,加热器的直径等于或大于加热器收容部的直径,从而加热器和加热器收容部相互紧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机还包括将加热器施压至冰盘的紧贴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20120142886 | 2012-12-10 | ||
KR10-2012-0142886 | 2012-12-10 | ||
PCT/KR2012/011786 WO2014092235A1 (ko) | 2012-12-10 | 2012-12-28 | 제빙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06754U true CN204806754U (zh) | 2015-11-25 |
Family
ID=50934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9000138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06754U (zh) | 2012-12-10 | 2012-12-28 | 制冰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50316306A1 (zh) |
KR (1) | KR20140074795A (zh) |
CN (1) | CN204806754U (zh) |
WO (1) | WO201409223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8959325U (zh) * | 2015-03-13 | 2019-06-11 | 株式会社大昌 | 制冰机 |
KR102385391B1 (ko) * | 2015-04-27 | 2022-04-27 | 주식회사 대창 | 제빙기 |
KR102365733B1 (ko) * | 2015-03-13 | 2022-02-21 | 주식회사 대창 | 다이렉트 접속 방식 고효율 이빙 히터를 구비하는 제빙기 |
KR101696864B1 (ko) * | 2015-06-17 | 2017-01-16 | 동부대우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의 제빙 어셈블리 및 그 조립방법 |
KR101705644B1 (ko) | 2015-06-18 | 2017-02-10 | 동부대우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의 제빙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KR101705662B1 (ko) | 2015-06-18 | 2017-02-10 | 동부대우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의 제빙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KR101705655B1 (ko) | 2015-06-18 | 2017-02-10 | 동부대우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의 제빙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KR20170052235A (ko) * | 2015-11-04 | 2017-05-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제빙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
CN112805520A (zh) | 2018-10-02 | 2021-05-1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制冰器及包括其的冰箱 |
US11555641B2 (en) | 2018-11-16 | 2023-01-17 | Lg Electronics Inc. |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
US11578904B2 (en) * | 2018-11-16 | 2023-02-14 | Lg Electronics Inc. |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
EP3653975B1 (en) | 2018-11-16 | 2023-09-20 | LG Electronics Inc. | Home appliance with an ice maker |
EP3653961A1 (en) | 2018-11-16 | 2020-05-20 | LG Electronics Inc. |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
WO2020101370A1 (ko) | 2018-11-16 | 2020-05-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아이스 메이커 및 냉장고 |
EP4123245A1 (en) * | 2018-11-16 | 2023-01-25 | LG Electronics Inc. |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
WO2020101384A1 (en) * | 2018-11-16 | 2020-05-22 | Lg Electronics Inc. |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
EP3653958B1 (en) | 2018-11-16 | 2023-09-27 | LG Electronics Inc. | Refrigerator |
EP3653964A1 (en) * | 2018-11-16 | 2020-05-20 | LG Electronics Inc. |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
CN114838546B (zh) | 2018-11-16 | 2023-12-2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制冰器及冰箱 |
WO2020101369A1 (ko) | 2018-11-16 | 2020-05-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아이스 메이커 및 냉장고 |
US11874045B2 (en) | 2018-11-16 | 2024-01-16 | Lg Electronics Inc. |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
EP4300013A3 (en) | 2018-11-16 | 2024-03-13 | LG Electronics Inc. |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52539A (en) * | 1974-11-18 | 1976-04-27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Water tray for clear ice maker |
JP3852609B2 (ja) * | 2003-09-16 | 2006-12-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製氷装置、冷蔵庫 |
KR100690672B1 (ko) * | 2005-03-14 | 2007-03-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면상히터를 구비한 제빙기 |
KR20060009405A (ko) * | 2006-01-12 | 2006-01-31 | 이재한 | 개량된 히터를 가지는 제빙기 |
JP2008057896A (ja) * | 2006-08-31 | 2008-03-13 | Nidec Sankyo Corp | 製氷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氷装置 |
KR101669420B1 (ko) * | 2010-01-04 | 2016-10-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냉장고 |
-
2012
- 2012-12-28 WO PCT/KR2012/011786 patent/WO2014092235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12-28 US US14/651,184 patent/US2015031630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2-12-28 CN CN201290001382.4U patent/CN20480675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2-15 KR KR1020130016318A patent/KR20140074795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40074795A (ko) | 2014-06-18 |
US20150316306A1 (en) | 2015-11-05 |
WO2014092235A1 (ko) | 2014-06-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06754U (zh) | 制冰机 | |
CN204806755U (zh) | 制冰机 | |
KR20160150394A (ko) | 씨즈 히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제빙기 | |
CN101520261B (zh) | 控制用于冰箱的制冰组件的方法 | |
CN106642867A (zh) | 制冰机和具有该制冰机的冰箱 | |
CN104567205A (zh) | 冰箱 | |
EP2738496A2 (en) | Refrigerator with ice mold chilled by fluid exchange from thermoelectric device with cooling from fresh food compartment or freezer | |
KR102339583B1 (ko) | 제빙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 |
CN101520264B (zh) | 冰箱制冰组件及其控制方法 | |
US20240167748A1 (en) | Refrigerator | |
KR100607640B1 (ko) | 급속 제빙장치 | |
US12117226B2 (en) | Refrigerator | |
CN202262835U (zh) | 一种汽车用电热水杯 | |
CN203341501U (zh) | 炖锅 | |
CN114659313A (zh) | 制冰装置、制冰方法和冰箱 | |
CN205860545U (zh) | 一种冷暖箱 | |
JP5618357B2 (ja) | 冷凍冷蔵庫の製氷装置 | |
CN104870914B (zh) | 包括隔离器的冰箱 | |
CN104720440A (zh) | 具有蓄冷功能的食品冷藏展示柜 | |
CN204654563U (zh) | 一种蓄冷制冷的榨汁机 | |
KR20160002481U (ko) | 아이스크림 기계 | |
US20170131019A1 (en) | Refrigerator Appliance | |
CN203662623U (zh) | 用于微波炉的加热容器组件 | |
CN220731275U (zh) | 一种永磁磁共振磁体的温控装置 | |
KR100693541B1 (ko) | 제빙기의 이빙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