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59325U - 制冰机 - Google Patents

制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59325U
CN208959325U CN201690000571.8U CN201690000571U CN208959325U CN 208959325 U CN208959325 U CN 208959325U CN 201690000571 U CN201690000571 U CN 201690000571U CN 208959325 U CN208959325 U CN 2089593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heater
making disc
shifting
machin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900005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智埈东
李柾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E CH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E CH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349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365733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590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385391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DAE CH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E CHA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593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5932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2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 F25C5/04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without the use of saws
    • F25C5/08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without the use of saws by heating bodies in contact with the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305/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features for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305/024Rotating ra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duction, Working, Storing, Or Distribution Of 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制冰机,其包括:制冰盘(ice tray),配置有收容制冰水的被划分的空间;排出器(ejector),对所述制冰盘内的冰进行移冰;移冰加热器,配置于所述制冰盘的一侧,包括向所述制冰盘供应热的发热体;以及控制箱,与所述制冰盘相向而配置,在内部配置有驱动所述排出器的电机以及向所述电机与所述加热器供应电源的电源供应部,其中,所述移冰加热器为板形,在所述控制箱的制冰盘侧形成有能够使所述移冰加热器通过的通孔部,在所述通孔部形成有包封(packing)所述移冰加热器的包封构件,从所述移冰加热器的所述发热体延伸而形成的线被所述包封构件包封。

Description

制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制冰机,更加具体地涉及一种配置有包括直接连接方式的高效移冰加热器的移冰加热器的制冰机。
背景技术
通常,冰箱具有冷藏保管食品的冷藏室以及冷冻保管食品的冷冻室。此时,在冷冻室或者冷藏室设有用于制造冰的制冰机。
以往的冰箱用制冰机在制冰盘的下部配置有加热器。加热器发挥如下作用,即,在完成制冰时,稍稍融化牢固地结合于制冰盘的内侧面的冰,从而可以移冰。作为加热器虽然使用了U字形的护套式加热器(Sheath heater),但护套式加热器直接与制冰盘接触的面积小,构成护套式加热器的管的直径大,因此产生热的热线与制冰盘之间具有相当大的间距。因此,在护套式加热器的情况下,传热效率低下,所以为了融化制冰盘内的冰会消耗较长的时间与电力。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可以使用将金属薄膜作为电阻器使用的表面式加热器。为了向表面式加热器供应电源,需要连接表面式加热器与电源之间的引线,但引线的金属不能暴露于外部,因此需要用于电绝缘引线的两端的其他构成。为此,制冰机的成本上升,制造工序会变得繁杂。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板式移冰加热器与电源供应部直接电连接的制冰机。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从移冰加热器至制冰盘的传热效率的制冰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减少整个制冰工序所需的电力消耗的同时可以缩短制冰时间的制冰机。
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冰机,其包括:制冰盘,配置有收容制冰水的被划分的空间;排出器,对所述制冰盘内的冰进行移冰;移冰加热器,配置于所述制冰盘的一侧,包括向所述制冰盘供应热的发热体;以及控制箱,与所述制冰盘相向而配置,在内部配置有驱动所述排出器的电机以及向所述电机与所述加热器供应电源的电源供应部,其中,所述移冰加热器为板形,在所述控制箱的制冰盘侧形成有能够使所述移冰加热器通过的通孔部,在所述通孔部形成有包封(packing)所述移冰加热器的包封构件,从所述移冰加热器的所述发热体延伸而形成的线被所述包封构件包封。
所述移冰加热器穿过所述包封构件而其一端可以直接插入于配置在所述电源供应部的电源引入部。
所述包封构件可以形成有用于防止从所述通孔部脱离的防脱结构。
所述弹性材料可以包括硅胶、树脂类以及橡胶类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还可以包括贴紧构件,其位于所述移冰加热器的另一面侧,以使所述移冰加热器向所述制冰盘侧贴紧。
还可以包括固定部,其用于固定所述移冰加热器的一端插入所述电源引入部的状态。
所述电源引入部的表面可以被镀锡处理。
所述移冰加热器由位于所述控制箱内的电源连接部与贴紧所述制冰盘的一侧而供应热的加热部构成,所述加热部可以形成为厚度比所述电源连接部薄或者宽度比所述电源连接部窄。
所述移冰加热器包括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发热层以及形成于所述发热层上的第二绝缘层,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或者材质可以彼此不同地形成。
所述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可以由聚酰亚胺(PI)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形成。
所述发热层可以由通过蚀刻或者印刷而被图案化的金属形成。
所述发热层可以由正温度系数(PTC:posi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 发热体或者碳材料形成。
所述发热层可以包括线加热器(Cord Heater)。
所述线加热器可以包括经电子束照射处理的护皮。
所述第一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电子束照射处理。
所述移冰加热器贴紧的所述制冰盘的部分可以形成为平面。
所述包封构件可以形成有电线通过部,该电线通过部使连接于电源控制部的电线通过,所述电源控制部控制供应至所述移冰加热器的电源。
在所述移冰加热器可以形成有使冷气与所述制冰盘接触的至少一个疏通孔。
所述移冰加热器为多个,所述多个移冰加热器之间保持已设定的间距,因此可以使冷气与所述制冰盘接触。
所述制冰盘可以由金属、树脂以及金属与树脂的组合中的一种形成。
所述移冰加热器可以通过粘接剂粘接于所述制冰盘。
所述粘接剂可以是聚酰亚胺粘接剂。
所述移冰加热器嵌装于所述制冰盘。
在被嵌装的所述移冰加热器可以形成有多个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冰机,其包括:制冰盘,配置有收容制冰水的被划分的空间;移冰加热器,配置于所述制冰盘的一侧,包括向所述制冰盘供应热的发热体;以及控制箱,与所述制冰盘相向而配置,在内部配置有驱动所述排出器的电机以及向所述电机与所述加热器供应电源的电源供应部,其中,在所述移冰加热器的一侧形成有连接于电源的电源连接部,在所述控制箱的一侧配置有供所述移冰加热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移冰加热器的引线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的通过部,在所述通过部内插入有包围所述电源连接部的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以及所述移冰加热器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贴紧构件向所述制冰盘侧贴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冰机,其包括:制冰盘,配置有收容制冰水的被划分的空间;移冰加热器,配置于所述制冰盘的一侧,包括向所述制冰盘供应热的发热体;以及控制箱,与所述制冰盘相向而配置,在内部配置有驱动所述排出器的电机以及向所述电机与所述加热器供应电源的电源供应部,其中,在所述移冰加热器的一侧形成有连接于电源的电源连接部,所述电源连接部插入于被插入所述控制箱的一侧的弹性构件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冰机,其包括:制冰盘,配置有收容制冰水的被划分的空间;移冰加热器,配置于所述制冰盘的一侧,包括向所述制冰盘供应热的发热体;以及控制箱,与所述制冰盘相向而配置,在内部配置有驱动所述排出器的电机以及向所述电机与所述加热器供应电源的电源供应部,其中,在所述移冰加热器连接有能够控制电源的控制构件,所述移冰加热器的引线以及所述控制构件的引线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形成于所述控制箱的一个以上的通过部而被引入至所述控制箱侧。
直流电源可以供应至所述移冰加热器以及所述电机。
还包括在所述控制箱内部与所述电机连接而旋转的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在旋转过程中在已确定的角度启动凸轮开关而可以依次执行已确定的步骤。
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将板式移冰加热器的电源连接部直接插入到形成于电源供应部的电源引入部,据此无需进行对连接部位的其他绝缘工序,因此成本降低、制造工序可以得到简单化。
另外,移冰加热器面接触于制冰盘的外周面,使移冰加热器贴紧制冰盘侧,从而可以提高从移冰加热器至制冰盘的传热效率,利用较少的热量以及较短的驱动时间也可以融化冻结于制冰盘内侧面的冰。
另外,通过减少从移冰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可以使能够作为制冰盘使用的材料多样化。
另外,通过在移冰加热器形成疏通孔或者彼此保持间距而贴附多个移冰加热器,据此在制冰盘中制造冰块期间使足够的冷气与制冰盘接触,从而可以缩短制冰时间。
另外,移冰加热器中电源连接部通过包封构件插入控制箱内且包括固定电源连接部与电源引入部之间的连接的固定部,从而可以使移冰加热器与电源引入部之间的电连接牢固,因此可以防止在制冰机的使用过程中移冰加热器发生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剖面图。
图2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长度方向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移冰加热器的平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移冰加热器的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盘的仰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包封构件及其相关构成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长度方向剖面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剖面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长度方向剖面图。
图10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而移冰加热器贴紧于制冰盘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移冰加热器以及弹性构件的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移冰加热器以及弹性构件的剖面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移冰加热器以及弹性构件的立体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移冰加热器以及弹性构件的立体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移冰加热器以及弹性构件的剖面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移冰加热器的立体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移冰加热器以及弹性构件的剖面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局部剖面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局部剖面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局部剖面图。
符号说明
100、100a、100b:制冰机 102:制冰盘
102a、102b、102c:部分表面 104:排出器(ejector)
104-1:排出器轴 104-2:排出器销
104-3:移冰电机 106:电源供应部
108:电源引入部 108a:连接线
110:控制箱 120、160a、160b:移冰加热器
120-1:加热部 120-2:电源连接部
120a:端子 121:第一绝缘层
122:金属层 123:第二绝缘层
125:疏通孔 127:切开部
130:贴紧构件 131:支撑部
132:支撑螺丝 135:接触面
140:包封构件 140a:通孔部
141:加热器通过部 142:电线通过部
150:电源切断部 150a:电线
200:引线 210: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20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以及具备该加热器的制冰机的具体实施例。但是,这仅仅是示意性的实施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如果判断为对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技术的具体说明可能会不必要地使本实用新型的宗旨变得模糊,则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术语是考虑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根据用户、运用者的意图或者惯例等可能会不同。因此,该定义必须以本说明书整体内容为基础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通过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确定,以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向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有效地说明创新型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一种手段。
图1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100的剖面图。
参照图1,制冰机100包括制冰盘102、排出器104、移冰加热器120和控制箱110。
制冰盘102可以在内部具有收容水的制冰空间。在制冰盘102的内部形成有多个隔墙,从而可以将制冰空间分离为多个空间。此时,制冰盘102内被分离的各个制冰空间可以对应于排出器销(ejector pin)104-2而形成。为使排出器销104-2能够旋转而移冰,制冰盘102的内周面可以配置为具有与排出器销104-2的长度对应的半径的半圆弧形状。制冰盘102可以由金属、树脂以及金属与树脂的组合形成。尤其是,以往在护套式加热器等产生的热为高温,因此必须由金属形成制冰盘102。与此相反,在本实施例中,移冰加热器120形成为较薄,因此即使从移冰加热器120产生的热的温度相对较低,也能够在制冰盘102中充分地进行移冰。因此,作为构成制冰盘102的材料,也可以使用树脂。
排出器104可以发挥对制冰盘102内的冰进行移冰的作用。排出器104 可以包括:排出器轴104-1,连接于控制箱108内的电机(图2的104-3);以及多个排出器销104-2,在排出器轴104-1彼此隔开而形成。排出器销104-2 以排出器轴104-1为中心向已设定的方向(例如,图1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可以对制冰盘102内的冰进行移冰。
移冰加热器120可以配置在制冰盘102的下部。此时,移冰加热器120 可以配置为与制冰盘102的外周面面接触。移冰加热器120可以沿着制冰盘 102的长度方向配置。移冰加热器120可以在已设定的面积产生热。移冰加热器120可以形成为较薄的板形。例如,移冰加热器120的厚度可以形成为大于0且1mm以下。移冰加热器120的厚度的下限可以根据构成移冰加热器 120的发热体以及绝缘构件等的材质按照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的水平恰当地设定。通过制造较薄的移冰加热器120而使移冰加热器120的热容量较少,从而可以使移冰加热器120在较快的时间内上升为已设定的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少使用于移冰加热器120的电力消耗。
在图1中,显示为移冰加热器120配置于制冰盘102的下部中央,但并不限定于此。尤其是,移冰加热器120也能够以制冰盘102的中心为基准偏向一侧而配置,但在这种情况下使控制箱110内的印刷电路板的结构简单化,在将控制箱110内的电源切断部和/或温度传感器(未图示)等电连接于移冰加热器120的同时可以使其彼此邻接而安装于制冰盘102。
另外,为使移冰加热器120贴紧于制冰盘102,也可以使用粘接剂粘接,也可以在制冰盘102形成用于使移冰加热器120贴紧的空间而嵌(insert)装。作为用于将移冰加热器120粘接于制冰盘102的粘接剂可以使用聚酰亚胺 (PI)粘接剂,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众所周知的两面胶将移冰加热器120贴紧在制冰盘102。
此外,如果移冰加热器120贴紧的制冰盘102的表面为曲面,则即使移冰加热器120具有柔软性也有可能从制冰盘102脱离。为了防止以上问题,可以将移冰加热器120贴紧的制冰盘102的部分表面102a设计为平面。
控制箱110可以配置在制冰盘102的一侧。控制箱110可以在制冰盘102 的一侧结合于制冰盘102。在控制箱110可以配置有控制制冰机100的整体工作的控制部(未图示)。另外,在控制箱110可以配置有使排出器104向已设定的方向旋转的移冰电机(图2的104-3)。在控制箱110可以配置有移冰电机(图2的104-3)以及向移冰加热器120供应电源的电源供应部(图2 的106)。
在这里,控制部(未图示),例如,可以根据排出器104的旋转位置或者排出器104的工作时间经过而控制移冰加热器120的开(ON)或关(OFF) 动作。具体地说,控制部(未图示)在制冰盘102的温度达到已设定的制冰温度(即,制冰盘102内的制冰水结冰的温度)时,可以使移冰加热器120 工作。
接着,控制部(未图示)使排出器104按照图1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开始对制冰盘102内的冰进行移冰。控制部(未图示)在排出器104的位置经过移冰加热器120时,可以关闭(OFF)移冰加热器12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少融化冰所需的电力消耗。此时,控制部(未图示)通过位置传感器(未图示)确认排出器104的原位置(home position)后累计从移冰电机(未图示) 输入的脉冲信号数量,从而可以确认当前排出器104的位置(即,排出器销 104-2的旋转位置)。
在这里说明为,在控制部(未图示)将移冰加热器120全部开启(ON) 后,在排出器104经过了移冰加热器120时关闭(OFF)移冰加热器120,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通过除此以外的各种方式调节移冰加热器120的工作。
另外,在这里说明为,控制部(未图示)根据排出器104的位置控制移冰加热器120,但并不限定于此,控制部(未图示)也可以在使排出器104 旋转后根据经过时间控制移冰加热器120。
移冰加热器120的一侧贴紧于制冰盘102,移冰加热器120的另一侧可以被贴紧构件130支撑。贴紧构件130使移冰加热器120向制冰盘102侧贴紧,从而可以使从移冰加热器120产生的热较容易传递到制冰盘102侧。另外,贴紧构件130可以发挥防止移冰加热器120向外部暴露的加热器外壳的作用。
另外,所述制冰机100包括转换器(未图示),从而交流状态的电源转换成直流状态的电源而可以供应至制冰机100内的各个构成。在包括制冰机100的冰箱所消耗的电量的相当一部分在制冰机100消耗,但通过将供应至制冰机100的电源转换成直流状态而可以将电压相比交流状态降低相当多,因此可以减少电力消耗。这意味着在制冰机100为了减少电力消耗无需另行进行用于增加电阻值的设计。
另外,在控制箱110的内部可以配置有连接于移冰电机104-3的凸轮机构(camgear)(未图示)。凸轮机构可以通过接受电机104-3的旋转力的传递而旋转,在已设定的相位角上凸轮机构与凸轮开关(未图示)接触而可以执行已确定的步骤。因此,以凸轮机构的旋转为起始点可以按照步骤执行制冰机100的移冰过程。
图2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100的长度方向剖面图。
参照图2,在制冰机100的控制箱110内可以包括:移冰电机104-3,用于使排出器轴104-1向已设定的方向旋转;电源供应部106,用于向移冰电机 104-3和移冰加热器120供应电源。电源供应部106可以是例如印刷电路板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在电源供应部106的一侧可以形成有移冰加热器120的一侧(电源连接部)可以直接插入的电源引入部108。移冰加热器120的电源连接部(图3的120-2)形成有金属端子图案,以直接插入电源引入部108,从而移冰加热器120无需其他构成也可以电连接于电源供应部 106。即,在本实施例中,无需用于连接移冰加热器120与电源供应部106的引线以及用于使引线与移冰加热器120、电源供应部106的电连接牢固的锡焊、焊接或者孔焊(eyelet)等构成,仅靠移冰加热器120的电源连接部(图 3的120-2)插入电源引入部108也可以从电源供应部106向移冰加热器120 供应电源。为使移冰加热器120与电源引入部108之间的连接牢固,固定部 (未图示)也可以形成于电源引入部108的附近。作为固定部(未图示)的实例可以是如下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即,电源引入部108的两侧形成为钩形状,从而当移冰加热器120插入电源引入部108时,使钩形状的一端挂在移冰加热器120。电源引入部108被镀锡处理而防止金属的腐蚀,可以加强电源引入部108与移冰加热器120的一端之间的接合性。
另外,优选地,在电源引入部108保留已设定的距离d而插入移冰加热器120,已设定的距离d优选为1.5~2.0mm,更加优选为1.8mm。
在本实施例中,直接将移冰加热器120与电源供应部106电连接,从而不需要用于电连接的其他构成,因此可以降低成本。另外,无需用于使电连接机构绝缘的追加工序。
在控制箱110中的制冰盘102侧,可以形成有使移冰加热器120通过内部的通孔部140a,在通孔部140a可以形成有通过包封(packing)移冰加热器120来固定移冰加热器120的包封构件140。包封构件140可以是在移冰加热器120插入形成于控制箱110内的电源供应部106的电源引入部108而电连接时用于物理地固定移冰加热器120的构件。包封构件140以包围移冰加热器120的一部分的周围的方式形成,包封构件140可以由具有弹性的硅胶、树脂类、橡胶等材料形成。从移冰加热器120的发热体延伸并由与发热体相同的材料形成的线,可以存在于被包封构件140包封的移冰加热器120 的部分。在包封构件140可以形成有防脱结构,其为了防止从通孔部140a的脱离,如图2所示,可以与通孔部140a卡合。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120的平面图。
参照图3,移冰加热器120是较薄的板形,可以由向制冰盘102供应热的加热部120-1以及插入电源引入部108而电连接的电源连接部120-2构成。加热部120-1以及电源连接部120-2可以由包封构件140划分。即,不通过包封构件140而位于控制箱110的外部且贴紧制冰盘102的下部的部分可以相当于加热部120-1,通过包封构件140而位于控制箱110的内部且插入电源引入部108的部分可以相当于电源连接部120-2。在电源连接部120-2可以形成有可以电连接于电源引入部108的端子120a。端子120a可以是由金属形成的图案。
为使能够在制冰盘102生成冰的冷气能够与制冰盘102接触,在加热部 120-1可以形成有至少一个疏通孔125。为使外部冷气也能够达到附着有移冰加热器120的制冰盘102的部分,疏通孔125可以是移冰加热器120的一部分被去除的形态。
移冰加热器120的加热部120-1可以形成为厚度比电源供应部120-2薄或者宽度比电源供应部120-2窄。优选地,为使加热部120-1能够贴紧曲面即制冰盘102的外部表面,加热部120-1形成为较薄而柔软。与此相反,电源供应部120-2优选为其机械强度应被保障成插入电源引入部108而牢固地固定,因此与加热部120-1相比优选为厚度厚或者宽度窄。只不过,如果加热部120-1贴紧制冰盘102的曲面而过度地弯曲则加热部120-1从制冰盘102脱离的可能性增加,因此为了防止这种现象,也可以将制冰盘102的外部表面中贴附加热部120-1的部分表面102a设置成平面。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120的剖面图。
参照图4,移冰加热器120可以由第一绝缘层121、形成于第一绝缘层 121上的发热层122和使发热层122上绝缘的第二绝缘层123构成。移冰加热器120可以以如下方式形成:通过在第一绝缘层121上形成由金属构成的层之后通过蚀刻(etching)等而进行图案化,由此形成发热层122,并在发热层122上形成第二绝缘层123。移冰加热器120中第二绝缘层123可以贴紧于制冰盘102。
第一绝缘层121在为了形成发热层122而进行蚀刻期间必须被保持,因此优选为具有可以具有已设定的机械强度的足够的厚度。与此相反,第二绝缘层123是贴紧于制冰盘102的部分,可以发挥传递从发热层122产生的热的通道的作用。因此,第二绝缘层123优选为具有可以实现电绝缘的最小限度的厚度。其结果,第二绝缘层123的厚度优选为比第一绝缘层121的厚度薄。此外,第一绝缘层121可以由聚酰亚胺(PI)形成,第二绝缘层123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形成。此外,第一绝缘层121以及第二绝缘层12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电子束照射处理而形成交联(cross-linking)。
另外,发热层122不仅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而且也可以由正温度系数 (PTC:posi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发热体材料或者碳(carbon)材料形成。
在以上说明了发热层122通过蚀刻等而被图案化的情形,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通过金属材料的印刷(printing)而在第一绝缘层121上形成发热层122,也可以在第一绝缘层121上以之字形(zigzag)等的形状布置包括缠绕在纤维构件上的热线的线加热器(Cord Heater)。线加热器可以包括照射电子束而被交联处理的护皮。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盘102的仰视图。
参照图5,如前所述,在制冰盘102的下部可以贴附有移冰加热器120。在移冰加热器120形成有至少一个疏通孔125,从而使从外部供应的冷气通过疏通孔125也可以供应至制冰盘102中贴紧有移冰加热器120的部分。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包封构件140及其相关构成的立体图。
参照图6,在包封构件140形成有加热器通过部141,因此移冰加热器120的电源连接部120-2可以通过加热器通过部141而位于控制箱110内。以包封构件140为基准,移冰加热器120中加热部120-1位于控制箱110的外部,且可以贴紧于制冰盘102的下部。
另外,在包封构件140可以形成有使连接于电源切断部150的电线150a 通过的电线通过部142,所述电源切断部150在电源过度供应至移冰加热器 120或者移冰加热器120过热时切断供应至移冰加热器120的电源。电源切断部150可以是保险丝或者双金属片(bimetal)等。另外,除了电源切断部 150之外,连接于温度传感器(未图示)的电线也可以通过电线通过部142。这样,使连接于电源切断部150或者温度传感器(未图示)等的电线150a通过包封构件140,据此,无需用于将电线150a与外部绝缘或者封闭电线150a 的其他构成,可以通过包封构件140实施绝缘以及封闭。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制冰机100a的长度方向剖面图。在关于图7的说明中,省略关于与前述实施例对应的构成的说明。
参照图7,用于插入移冰加热器120的电源引入部108可以不贴附于PCB 等的电源供应部106,而是通过连接线108a连接至电源供应部106。这是为了解决如移冰加热器120为交流电源用且在电源供应部106供应直流电源的情况那样,移冰加热器120与电源供应部106之间的电流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发生的问题,并不把电源引入部108贴附于电源供应部106,而是可以在控制箱110内的空间内使电源引入部108处于与电源供应部106隔开的状态。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制冰机100b的剖面图,图9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制冰机100b的长度方向剖面图。在关于图8以及图9的说明中,省略关于与前述实施例对应的构成的说明。
参照图8以及图9,在制冰机100b的制冰盘102的下部贴紧有多个移冰加热器160a、160b,多个移冰加热器160a、160b之间隔开已设定的间距而可以形成冷气可以接触于制冰盘102的下部的空间。如前述实施例,替代在移冰加热器120形成多个疏通孔125而允许冷气与制冰盘102的下部接触,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配置多个移冰加热器160a、160b而在移冰加热器160a、160b 之间允许有冷气可以接触的空间,从而可以使足够的冷气达到制冰盘102。
图10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移冰加热器120贴紧制冰盘 102的结构的剖面图。
参照图10,可以使制冰盘102的外部表面中贴紧移冰加热器120的部分表面102c形成为v字形状。据此,贴紧于部分表面102c的移冰加热器120 也可以形成为v字形状而贴紧。因此,通过尽量不使移冰加热器120弯曲而维持防止移冰加热器120从制冰盘102脱离的效果,并且,与移冰加热器120 贴紧制冰盘102的部分表面102a为简单平面的情况相比,通过缩短移冰加热器120与制冰盘102内的冰块间的距离,可以对制冰盘102内的冰块更加容易地移冰。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移冰加热器120以及弹性构件 140的立体图,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移冰加热器120以及弹性构件140的剖面图。
参照图11以及图12,形成于移冰加热器120的一侧而连接于电源的电源连接部可以插入弹性构件140内。弹性构件140可以是以移冰加热器120 能够插入的方式一侧被切开或者一部分被去除的形状。弹性构件140可以由具有弹性与绝缘性的硅胶、树脂类、橡胶等材料形成。以弹性构件140为基准,移冰加热器120中加热部120-1位于控制箱110的外部而可以贴紧于制冰盘102的下部。这样,电源连接部插入弹性构件140内,从而可以确切地从外部绝缘电源连接部。
在控制箱110中的制冰盘102侧可以形成有供移冰加热器120或者连接于移冰加热器120的引线200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的通过部,在通过部可以插入有可以将移冰加热器102的电源连接部120-2绝缘且可以包封(packing) 控制箱110的通过部的弹性构件140。弹性构件140可以是在移冰加热器120 连接于控制箱110内的印刷电路板PCB而电连接时用于物理地固定移冰加热器120的构件。引线200的一端电连接于印刷电路板而可以将电源从印刷电路板供应至移冰加热器120。引线200的一端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锡焊、焊接或者孔焊(eyelet)等实现。
在以上说明了弹性构件140包封控制箱110的通过部的情形,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包括用于包封控制箱110的通过部的其他包封构件(未图示)。
另外,弹性构件可以一体地形成为包围移冰加热器120的整体,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形成为包围连接于移冰加热器120的引线200,从而形成为与引线200的数量对应的多个。
另外,在移冰加热器120的发热部122的一侧可以连接有在过度供应电源或者移冰加热器120过热时可以切断供应至移冰加热器120的电源的切断构件150。切断构件150可以通过连接线150a连接于移冰加热器120的发热部122以及引线200。切断构件150可以是保险丝或者双金属片(bimetal) 等。连接于切断构件150的连接线150a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电源连接部一起插入弹性构件140内。这样,连接线150a通过弹性构件140绝缘,这样就不需要用于将连接线150a与外部绝缘或者隔离的其他构成,并且还可以通过弹性构件140实施绝缘以及隔离。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移冰加热器120以及弹性构件 140的立体图。
参照图13,在连接于移冰加热器120的引线200的一端可以形成有可以连接于控制箱110内的印刷电路板的端子210。端子210与在印刷电路板上对应地形成的端子结合而可以向移冰加热器120供应电源。在引线200的一端形成有端子210,因此不需要用于与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的锡焊、焊接或者孔焊(eyelet)等构成,仅通过将端子210结合于印刷电路板上的对应端子就能够使电连接牢固。只不过,印刷电路板与移冰加热器120之间的连接也可以直接实现。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移冰加热器120以及弹性构件 140的立体图,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移冰加热器120以及弹性构件140的剖面图。在本实施例的构成中,省略关于与前述实施例对应的构成的说明。
参照图14以及图15,切断构件150的一部分插入弹性构件140内而可以与移冰加热器120的电源连接部120-2一起从外部绝缘。与前述实施例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切断构件150的一部分以及连接线150a的全部插入弹性构件140内,从而可以使电绝缘更加确切。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移冰加热器120的立体图。
参照图16,在移冰加热器120的电源连接部120-2的一侧可以形成有切开部127。切开部127可以发挥将电源连接部120-2向两侧分离的作用,可以通过切开部127防止连接于移冰加热器120的一对引线200电性短路。因此,切开部127可以更加确切地使移冰加热器120电绝缘。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移冰加热器120以及弹性构件 140的剖面图。
参照图17,在通过切开部127形成的空间可以配置有弹性构件140。因此,可以通过切开部127以及弹性构件140更加确切地使移冰加热器120电绝缘。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局部剖面图。
参照图18,在控制箱110的制冰盘侧形成有通过部,因此可以使移冰加热器120以及连接于移冰加热器120的引线200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另外,在通过部内可以插入有包围移冰加热器120的电源连接部120-2的弹性构件 140。另外,在制冰盘102的下侧可以配置有贴紧构件130,贴紧构件130可以使移冰加热器120向制冰盘102侧贴紧。
贴紧构件130可以具有与移冰加热器120的下部接触的接触面135。接触面135可以是具有非平面的弧形结构的曲面。接触面135形成为具有弧形结构的曲面,从而可以使移冰加热器120与贴紧构件130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小。因此,可以使在移冰加热器120产生的热通过贴紧构件130向外部排放的量最小化。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局部剖面图。
参照图19,切断构件150在与移冰加热器120的下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其一部分插入弹性构件140内而可以绝缘。切断构件150中从弹性构件140 暴露的部分可以由贴紧构件130支撑。此外,控制箱100可以包括向制冰盘 102侧突出的突出部110-1,突出部110-1对支撑切断构件150的贴紧构件130 的部分的下方进行支撑,从而可以二次支撑切断构件150。通过贴紧构件130 以及突出部110-1支撑切断构件150,从而可以防止切断构件150向外部暴露,可以防止切断构件150与其他构成之间的连接受损。
只不过,在以上说明了突出部110-1位于贴紧构件130的下侧,但并不限定于此,替代贴紧构件130而可以由突出部110-1直接支撑切断构件150 的下侧。在这种情况下,突出部110-1的形成高度可以不同。
在突出部110-1的下侧可以形成有用于提高机械强度的加强筋。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局部剖面图。
参照图20,在弹性构件140插入控制箱110内的情况下,为了应对弹性构件140从控制箱110被推出的力度,贴紧构件130可以包括支撑部131。支撑部131提供贴紧构件130可以与控制箱110结合的空间,支撑螺丝132 可以通过支撑部131插入控制箱110侧。因此,可以通过支撑部131防止贴紧构件130被弹性构件140推出。
另外,在弹性构件140形成有突起145,从而可以加强与控制箱110的通过部之间的结合。在控制箱110的通过部可以形成有针对弹性构件140的引导部110-2以及对应于弹性构件140的突起145的阶梯部110-3。因此,可以使控制箱110的通过部与弹性构件140之间的结合更加牢固。
以上通过代表性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可以对以上所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并不能限定于所述实施例,应该通过以下说明的权利要求书以及与该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内容限定。

Claims (28)

1.一种制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冰盘,配置有收容制冰水的被划分的空间;
排出器,对所述制冰盘内的冰进行移冰;
移冰加热器,配置于所述制冰盘的一侧,包括向所述制冰盘供应热的发热体;以及
控制箱,与所述制冰盘相向而配置,在内部配置有驱动所述排出器的电机以及向所述电机与所述移冰加热器供应电源的电源供应部,
其中,所述移冰加热器为板形,
在所述控制箱的制冰盘侧形成有能够使所述移冰加热器通过的通孔部,在所述通孔部形成有包封所述移冰加热器的包封构件,
从所述移冰加热器的所述发热体延伸而形成的线被所述包封构件包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冰加热器穿过所述包封构件而其一端直接插入于配置在所述电源供应部的电源引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封构件形成有用于防止从所述通孔部脱离的防脱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贴紧构件,位于所述移冰加热器的另一面侧,以使所述移冰加热器向所述制冰盘侧贴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移冰加热器的一端插入所述电源引入部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引入部的表面被镀锡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冰加热器由位于所述控制箱内的电源连接部与贴紧所述制冰盘的一侧而供应热的加热部构成,
所述加热部形成为厚度比所述电源连接部薄或者宽度比所述电源连接部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冰加热器包括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发热层以及形成于所述发热层上的第二绝缘层,
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或者材质彼此不同地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由聚酰亚胺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层由通过蚀刻或者印刷而被图案化的金属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层由正温度系数发热体或者碳材料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层包括线加热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加热器包括经电子束照射处理的护皮。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被电子束照射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冰加热器贴紧的所述制冰盘的部分形成为平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封构件形成有电线通过部,该电线通过部使连接于电源控制部的电线通过,所述电源控制部控制供应至所述移冰加热器的电源。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冰加热器形成有使冷气与所述制冰盘接触的至少一个疏通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冰加热器为多个,
所述多个移冰加热器之间保持已设定的间距,从而使冷气与所述制冰盘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盘由金属、树脂以及金属与树脂的组合中的一种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冰加热器通过粘接剂粘接于所述制冰盘。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剂是聚酰亚胺粘接剂。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冰加热器嵌装于所述制冰盘。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在被嵌装的所述移冰加热器中形成有多个通孔。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直流电源供应至所述移冰加热器以及所述电机。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在所述控制箱内部与所述电机连接而旋转的凸轮机构,
所述凸轮机构在旋转过程中在已确定的角度启动凸轮开关而依次执行已确定的步骤。
26.一种制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冰盘,配置有收容制冰水的被划分的空间;
移冰加热器,配置于所述制冰盘的一侧,包括向所述制冰盘供应热的发热体;以及
控制箱,与所述制冰盘相向而配置,在内部配置有驱动排出器的电机以及向所述电机与所述加热器供应电源的电源供应部,
其中,在所述移冰加热器的一侧形成有连接于电源的电源连接部,
在所述控制箱的一侧配置有供所述移冰加热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移冰加热器的引线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的通过部,
在所述通过部内插入有包围所述电源连接部的弹性构件,
所述弹性构件以及所述移冰加热器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贴紧构件向所述制冰盘侧贴紧。
27.一种制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冰盘,配置有收容制冰水的被划分的空间;
移冰加热器,配置于所述制冰盘的一侧,包括向所述制冰盘供应热的发热体;以及
控制箱,与所述制冰盘相向而配置,在内部配置有驱动排出器的电机以及向所述电机与所述加热器供应电源的电源供应部,
其中,在所述移冰加热器的一侧形成有连接于电源的电源连接部,
所述电源连接部插入于被插入所述控制箱的一侧的弹性构件内。
28.一种制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冰盘,配置有收容制冰水的被划分的空间;
移冰加热器,配置于所述制冰盘的一侧,包括向所述制冰盘供应热的发热体;以及
控制箱,与所述制冰盘相向而配置,在内部配置有驱动排出器的电机以及向所述电机与所述加热器供应电源的电源供应部,
其中,在所述移冰加热器连接有能够控制电源的控制构件,
所述移冰加热器的引线以及所述控制构件的引线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形成于所述控制箱的一个以上的通过部而被引入至所述控制箱侧。
CN201690000571.8U 2015-03-13 2016-03-14 制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5932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034918 2015-03-13
KR1020150034918A KR102365733B1 (ko) 2015-03-13 2015-03-13 다이렉트 접속 방식 고효율 이빙 히터를 구비하는 제빙기
KR10-2015-0059093 2015-04-27
KR1020150059093A KR102385391B1 (ko) 2015-04-27 2015-04-27 제빙기
PCT/KR2016/002529 WO2016148467A1 (ko) 2015-03-13 2016-03-14 제빙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59325U true CN208959325U (zh) 2019-06-11

Family

ID=56920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9000057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59325U (zh) 2015-03-13 2016-03-14 制冰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56515A1 (zh)
CN (1) CN208959325U (zh)
WO (1) WO20161484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89629A1 (en) * 2014-06-20 2017-03-30 Dae Chang Co., Ltd. Ice maker, refrigerator comprising sam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ce maker heater
FR3061960B1 (fr) * 2017-01-19 2019-05-31 Horiba Abx Sas Systeme d'analyses biologiques a traitement de portoirs specifiques
AU2019354477B2 (en) * 2018-10-02 2023-04-13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EP3862689A4 (en) * 2018-10-02 2022-08-17 LG Electronics Inc.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WITH IT
CN111765679B (zh) * 2019-04-01 2022-04-29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冰装置、制冰方法和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4325A (en) * 1979-01-08 1981-03-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ic oven toaster construction
KR100540428B1 (ko) * 2003-04-18 2006-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용 시스히터 실링구조
TW200519338A (en) * 2003-10-23 2005-06-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Ice tray and ice making machine, refrigerator both using the ice tray
KR100710711B1 (ko) * 2005-04-12 2007-04-24 주식회사 대창 제빙기
KR20100076111A (ko) * 2008-12-26 2010-07-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스팀노즐용 히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10135124A (ko) * 2010-06-10 2011-1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아이스 메이커 및 아이스 메이커가 구비된 냉장고
CN204806754U (zh) * 2012-12-10 2015-11-25 株式会社大昌 制冰机
KR101962139B1 (ko) * 2013-01-03 2019-03-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아이스메이커 및 그 제어방법
US10274240B2 (en) * 2014-04-07 2019-04-30 Daechang Co., Ltd.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48467A1 (ko) 2016-09-22
US20180156515A1 (en) 2018-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59325U (zh) 制冰机
US8384256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the method for assembling it
US10267551B2 (en)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comprising same
GB2384847A (en) Defroster for evaporator of refrigerator
JPH11339614A (ja) 密封ケ―ス入りの開路型サ―モスタット
KR20160004880A (ko) 제빙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냉장고
US6266969B1 (en) Device for defrosting evaporator in a refrigerator compartment
US5545878A (en) Defrost heater with spiral vent
KR100258790B1 (ko) 일정 시간이 경과한 후에 모터 기동용 회로에 흐르는 전류를 차단하는 장치
KR100502203B1 (ko) 활성 물질을 배출하는 전기 가열 장치
WO2021216271A1 (en) Ice maker heater assemblies
WO2008071794A1 (en) Heating element
US2253927A (en) Controlled temperature butter dish
KR102365733B1 (ko) 다이렉트 접속 방식 고효율 이빙 히터를 구비하는 제빙기
KR20160088777A (ko) 제빙기
KR102385391B1 (ko) 제빙기
KR20180090240A (ko) 제빙기
KR20160078200A (ko) 이빙 히터를 구비하는 제빙기
WO2020043936A1 (en) Connector with antenna,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a connector and an antenna
JP2001043963A (ja) 冷蔵庫
WO2006097245A1 (en) Heating element
JPS5855612B2 (ja) 電気器具の過熱防止器
CN209448125U (zh) 一种电连接结构及烹饪器具
US6639503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bimetal coil in a thermostat
CN210183771U (zh) 家用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