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00163U - 附件自动焊接设备 - Google Patents

附件自动焊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00163U
CN204800163U CN201520439010.5U CN201520439010U CN204800163U CN 204800163 U CN204800163 U CN 204800163U CN 201520439010 U CN201520439010 U CN 201520439010U CN 204800163 U CN204800163 U CN 2048001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disk
automatic welding
welding device
annex
disk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390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正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olar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olar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olar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olar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390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001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001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0016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附件自动焊接设备,其包括:机壳、机架、输送线、转盘机构、机械手、上料机构、焊接机、以及控制装置;输送线、转盘机构、机械手等集成安装于机壳中,机壳安装于机架上;输送线形成附件的输送通道,转盘机构设置于输送线围成的区域中,机械手沿输送线设置,上料机构靠近转盘结构设置;焊接机设置于转盘机构的一侧,控制装置包括显示器、工控机以及人机界面。本实用新型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实用性强,对于同一类型的产品的焊接均可使用,适用范围广。且本实用新型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很大程度的节省了人力。并且其操作简单方便,易于维护和运输,使产品的生产及推广更加快速。

Description

附件自动焊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机壳附件自动焊接的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产品,如手机等,其机壳附件通常体积较小。针对上述附件的组装和焊接,目前基本采用人工的方式,将需焊接的附件组装到特定的治具内,然后,放入焊接机进行焊接。
然而,由于附件进行组装和焊接时,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上述人工组装,再放入焊接机进行焊接的方式,由于附件体积小,易变形等因素影响,人工组装速度慢、效率低、良率低且受人工因素影响较大,生产的人力成本高。而且,上述人工组装的方式精度不高,无法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需要。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附件自动焊接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附件自动焊接设备,其包括:机壳、机架、输送线、转盘机构、机械手、上料机构、焊接机、以及控制装置;
所述输送线、转盘机构、机械手、上料机构、焊接机、以及控制装置集成安装于所述机壳中,所述机壳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所述输送线形成所述附件的输送通道,所述转盘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线围成的区域中,所述机械手沿所述输送线设置,所述上料机构靠近所述转盘结构设置;所述焊接机设置于所述转盘机构的一侧,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显示器、工控机以及人机界面,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附件自动焊接设备的运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的改进,所述输送线包括进料流线、来料流线、成品传输流线、以及成品输出流线,所述进料流线、来料流线、成品传输流线、以及成品输出流线沿输送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的改进,所述转盘机构包括第一转盘机构、第二转盘机构、以及旋转机构,所述第一转盘机构与所述第二转盘机构相对设置,所述旋转机构位于所述述第一转盘机构与所述第二转盘机构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的改进,所述第一转盘机构和第二转盘机构通过直驱马达进行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的改进,所述机械手包括第一组装机械手、第二组装机械手、以及第三组装机械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的改进,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上料单元和第二上料单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的改进,所述第一上料单元和第二上料单元为弹匣式上料单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的改进,所述附件自动焊接设备还包括工业相机,所述工业相机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械手和焊接机所在的工位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的改进,所述附件自动焊接设备还包括焊渣处理机构和拆治具机构,所述焊渣处理机构与所述焊接机分布于所述转盘机构的两侧,所述拆治具机构设置于所述转盘机构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的改进,所述附件自动焊接设备还包括气源三联件和三色灯,所述三色灯设置于所述附件自动焊接设备的顶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实用性强,对于同一类型的产品的焊接均可使用,适用范围广。且本实用新型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很大程度的节省了人力。并且其操作简单方便,易于维护和运输,使产品的生产及推广更加快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中内部结构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100包括:机壳10、机架20、输送线、转盘机构、机械手、上料机构、焊接机70、以及控制装置。
所述机壳10限定所述附件自动焊接设备100的内部安装空间,所述输送线、转盘机构、机械手、上料机构、焊接机70、以及控制装置集成安装于所述机壳10限定的内部安装空间中,所述机壳10安装于所述机架20上,所述机架20对所述机壳10、及其内部结构形成支撑。
所述输送线形成所述附件的输送通道,其包括进料流线31、来料流线32、成品传输流线33、以及成品输出流线34。其中,所述进料流线31、来料流线32、成品传输流线33、以及成品输出流线34沿输送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来料流线32位于所述进料流线31的一侧,并与所述进料流线31垂直。所述成品传输线23和成品输出流线34与所述来料流线32平行设置,且所述成品传输流线33的下游端与所述成品输出流线34的上游端相连接。
所述转盘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线围成的区域中,其采用分割器配合伺服马达控制,可精确定位,将多个工位集中在同一台设备上工作,既节省场地空间,也缩短了产品的C/T。具体地,所述转盘机构包括第一转盘机构41、第二转盘机构42、以及旋转机构43,所述第一转盘机构41与所述第二转盘机构42相对设置,所述旋转机构43位于所述述第一转盘机构41与所述第二转盘机构42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转盘机构41靠近所述来料流线32设置,所述第二转盘机构42靠近所述成品传输流线33、以及成品输出流线34设置。所述第一转盘机构41与所述第二转盘机构42通过直驱马达进行传动连接。
所述机械手沿所述输送线设置,组装时机械手根据采集到的附件尺寸及位置度和角度,自动补偿位置,对位安装,位置安装精度可达±0.01mm,角度安装精度可达±0.1°。具体地,所述机械手包括第一组装机械手51、第二组装机械手52、以及第三组装机械手53。其中,所述第一组装机械手51、第二组装机械手52位于所述第一转盘机构41的一侧,所述第三组装机械手53位于所述第一转盘机构41的另一侧。
所述上料机构靠近所述转盘结构设置,其包括第一上料单元61和第二上料单元62。其中,所述第一上料单元61和第二上料单元62为弹匣式上料单元。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且一次装填可保证长时间生产。所述第一上料单元61和第二上料单元62分别靠近所述进料流线31和来料流线32设置。
所述焊接机70设置于所述转盘机构的一侧,用于完成附件的焊接。焊接时,焊接机70根据采集到数据自动补偿焊接位置,保证焊接时无漏焊,虚焊,焊接爆点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所述焊接机70为激光焊接机。
此外,所述附件自动焊接设备还包括工业相机,所述工业相机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械手和焊接机70所在的工位处。所述机械手和焊接机70通过工业相机采集相应附件的位置等信息。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显示器81、工控机82以及人机界面83,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附件自动焊接设备的运行。所述显示器81和工控机82集成安装于所述机壳10上。
此外,组装附件和产品时,以高精度的心轴作为定位基准,采用弹性压入的模式,保证附件和产品配合良好,之间没有间隙,以保证焊接后附件和产品之间没有间隙。载具上产品和附件装好后,采用弹簧压紧和吸盘吸附两种方式,以保证载具旋转时和焊接时附件和产品的位置度,保证焊接精度。
所述附件自动焊接设备100还包括焊渣处理机构91和拆治具机构92,所述焊渣处理机构91与所述焊接机70分布于所述转盘机构的两侧,所述拆治具机构92设置于所述转盘机构上。所述附件自动焊接设备100还包括气源三联件93和三色灯94,所述三色灯94设置于所述附件自动焊接设备的顶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实用性强,对于同一类型的产品的焊接均可使用,适用范围广。且本实用新型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很大程度的节省了人力。并且其操作简单方便,易于维护和运输,使产品的生产及推广更加快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附件自动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自动焊接设备包括:机壳、机架、输送线、转盘机构、机械手、上料机构、焊接机、以及控制装置;
所述输送线、转盘机构、机械手、上料机构、焊接机、以及控制装置集成安装于所述机壳中,所述机壳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所述输送线形成所述附件的输送通道,所述转盘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线围成的区域中,所述机械手沿所述输送线设置,所述上料机构靠近所述转盘结构设置;所述焊接机设置于所述转盘机构的一侧,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显示器、工控机以及人机界面,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附件自动焊接设备的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包括进料流线、来料流线、成品传输流线、以及成品输出流线,所述进料流线、来料流线、成品传输流线、以及成品输出流线沿输送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机构包括第一转盘机构、第二转盘机构、以及旋转机构,所述第一转盘机构与所述第二转盘机构相对设置,所述旋转机构位于所述述第一转盘机构与所述第二转盘机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机构和第二转盘机构通过直驱马达进行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包括第一组装机械手、第二组装机械手、以及第三组装机械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上料单元和第二上料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单元和第二上料单元为弹匣式上料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自动焊接设备还包括工业相机,所述工业相机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械手和焊接机所在的工位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自动焊接设备还包括焊渣处理机构和拆治具机构,所述焊渣处理机构与所述焊接机分布于所述转盘机构的两侧,所述拆治具机构设置于所述转盘机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自动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自动焊接设备还包括气源三联件和三色灯,所述三色灯设置于所述附件自动焊接设备的顶面。
CN201520439010.5U 2015-06-23 2015-06-23 附件自动焊接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001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39010.5U CN204800163U (zh) 2015-06-23 2015-06-23 附件自动焊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39010.5U CN204800163U (zh) 2015-06-23 2015-06-23 附件自动焊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00163U true CN204800163U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85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3901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00163U (zh) 2015-06-23 2015-06-23 附件自动焊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001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9587B (zh) 太阳能电池片的单焊及串焊一体设备
CN204397115U (zh) 离线式自动焊锡设备
CN103358124B (zh) 一种活接头自动组装设备及方法
CN204518236U (zh) 一种pcb贴胶装置
CN203690413U (zh) 软包电池封装生产线
CN204800268U (zh) 附件自动组装设备
CN204171545U (zh) 一种多工位高效圆周激光焊接机
CN204938354U (zh) 计算器自动化装配生产线
CN203679733U (zh) 调节器的电磁线圈总成的自动组装机
CN204800163U (zh) 附件自动焊接设备
CN103042337B (zh) 一种罐式集装箱角柱组装系统
CN203170517U (zh)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双头涂胶机
CN204769419U (zh) 全自动送料粘贴机
CN204441689U (zh) 有线插排组装机
CN202803525U (zh) 点胶装置
CN104999205A (zh) 一种工业自动化焊接机器人
CN202133582U (zh) 全自动银点焊接强度检测装置
CN206084218U (zh) 螺旋式速冻机用链齿块自动焊接平台
CN203774987U (zh) 微型电机磁钢的充磁、装配设备
CN203356971U (zh) 一种连接器装配压片的装置
CN207954932U (zh) 自动贴箔机
CN203485439U (zh) 一种双焊接头的超音波点焊机
CN102841016A (zh) 全自动银点焊接强度检测装置
CN201914759U (zh) 一种管夹胶带压入设备
CN206383620U (zh) 一种高真空贴合移载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