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90148U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90148U
CN204790148U CN201520372846.8U CN201520372846U CN204790148U CN 204790148 U CN204790148 U CN 204790148U CN 201520372846 U CN201520372846 U CN 201520372846U CN 204790148 U CN204790148 U CN 2047901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tend
coil
lens
lens carrier
rea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7284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利德
黄哲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7284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901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901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9014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配置有透镜支架和线圈,透镜支架带有筒状部位,线圈位于筒状部位外围,透镜支架在筒状部位的外围设有保持部位和法兰部位,法兰部位向着透镜支架内径方向的外侧凸出,保持部位配置有粘合剂填充部位,线圈将光轴方向的一侧端部与对向法兰部位的光轴方向前侧或后侧的线圈对接面连接,并从内径方向的外侧覆盖粘合剂填充部位,粘合剂填充部位被线圈覆盖部分的光轴方向的前侧端和后侧端均属开放端,对向光轴方向一侧的第一面被设置在粘合剂填充部位内。配置有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头装置,配置有摄像头装置的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的透镜支架和线圈的粘合强度较高且稳定。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透镜驱动装置被应用于摄像头装置中,摄像头装置被安装在手机、智能电话等电子设备中;摄像头装置应用了上述透镜驱动装置;而电子设备则配置了上述摄像头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透镜驱动装置,例如专利文献(中国专利公开公报第102809798号)中公布了以下的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带有透镜支架和圆环状的线圈,透镜支架配置有筒状部位,用于支撑透镜;圆环状线圈被固定于透镜支架的筒状部位的外周围。另外,透镜支架的筒状部位中具有粘合部位,以便利用粘合剂粘合线圈的内周面。粘合部位具有防止已经粘合的线圈从透镜支架中脱离的功能。
由于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设置有防止脱离功能,因此可有效防止线圈从透镜支架中脱离。但是,如果由于防止脱离功能导致粘合剂未能顺畅流动,有可能无法获得预期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透镜支架和线圈的粘合强度较高且稳定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配置有透镜支架和线圈,透镜支架带有筒状部位用于保持透镜稳定,线圈被配置在筒状部位的外围上,透镜支架在筒状部位的外围上配置有保持部位和法兰部位,保持部位用于保持线圈内周面的稳定,法兰部位从筒状部位的透镜光轴方向前侧或后侧向着透镜支架内径方向的外侧凸出,保持部位配置有粘合剂填充部位,该粘合剂填充部位向着透镜支架内径方向内侧下凹,并且在光轴方向的前后延伸,线圈将光轴方向的一侧端部与对向法兰部位的光轴方向前侧或后侧的线圈对接面连接,并从内径方向的外侧覆盖粘合剂填充部位,粘合剂填充部位被线圈覆盖部分的光轴方向的前侧端和后侧端均属开放端,对向光轴方向一侧的第一面被设置在粘合剂填充部位内。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配置有透镜支架和线圈,透镜支架带有筒状部位用于保持透镜稳定;线圈被安装在筒状部位的外围上,透镜支架在筒状部位的外围上带有保持部位,保持部位用于保持线圈内周面的稳定,保持部位对向透镜支架内径方向的内侧下凹,并在透镜的光轴方向前后延伸,保持部位配置有粘合剂填充部位,从透镜支架内径方向的外侧被线圈覆盖,粘合剂填充部位被线圈覆盖部分的光轴方向的前侧端和后侧端均属开放端,对向光轴方向前侧的第一面和对向后侧的第二面或者对向光轴方向后侧的第一面和对向前侧的第二面被设置在粘合剂填充部位内。
从光轴方向的后侧起对向前侧的方向中,或者从光轴方向的前侧起对向后侧的方向中,向着透镜支架内径方向外侧呈现阶梯状凸出的阶梯部位形成所述第一面。
从光轴方向的后侧起对向前侧的方向中,向着透镜支架内径方向外侧呈现阶梯状凸出的阶梯部位形成所述第一面;从光轴方向的前侧起对向后侧的方向中,向着透镜支架内径方向外侧呈现阶梯状凸出的阶梯部位形成所述第二面;或者,从光轴方向的前侧起对向后侧的方向中,向着透镜支架内径方向外侧呈现阶梯状凸出的阶梯部位形成所述第一面;从光轴方向的后侧起对向前侧的方向中,向着透镜支架内径方向外侧呈现阶梯状凸出的阶梯部位形成所述第二面。
所述阶梯部位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面为一个或多个。
所述第一面与粘合剂填充部位的底面垂直、倾斜或弯曲。
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与粘合剂填充部位的底面垂直、倾斜或弯曲。
所述透镜支架在粘合剂填充部位的底面配置有凸出部位,凸出部位是向透镜支架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凸条,所述第一面在凸出部位的后侧端部上对向后侧,第二面在凸出部位前侧的端部上对向前侧;或者,所述第一面在凸出部位的前侧端部上对向前侧,第二面在凸出部位后侧的端部上对向后侧。
所述透镜支架在粘合剂填充部位的底面配置有下凹部位,下凹部位是向透镜支架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凹条,所述第一面在下凹部位的后侧端部上对向后侧,第二面在下凹部位前侧的端部上对向前侧;或者,所述第一面在下凹部位的前侧端部上对向前侧,第二面在下凹部位后侧的端部上对向后侧。
一种摄像头装置,配置有上述任一透镜驱动装置。
一种电子设备,配置有上述的摄像头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透镜驱动装置中的透镜支架和线圈粘合强度较高,从而保持稳定状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透镜驱动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透镜支架第一实施例和配置在该透镜支架中的线圈放大显示的斜视图;
图3是对图2中的线圈被安装在透镜支架中的状态相关说明予以部分省略后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在透镜支架第二个实施例中,对显示其外周壁的部分予以省略后的放大斜视图;
图5是在透镜支架的第二个实施例的一项变形例中,对显示外周壁的部分予以省略后的放大斜视图;
图6是在透镜支架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其他变形例中,对显示外周壁的部分予以省略后的放大斜视图;
图7是在透镜支架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对线圈被安装在透镜支架上的状态相关说明予以部分省略后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根据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以下参照附带图纸,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透镜驱动装置被应用于自动聚焦摄像头、手机、多功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中,自动聚焦摄像头中还配置有以VCM(音圈马达)方式运转的透镜驱动装置。
透镜驱动装置的结构:
以下将图1到图7中纸面上的上方作为透镜光轴方向的“前方”,将下方作为透镜光轴方向的“后方”。在这种情况下,“前侧”是摄影对象一侧,“后侧”是图像传感器等摄像传感器一侧。另外,只将透镜的光轴方向称为“光轴方向”。
图1所示的VCM方式运转的透镜驱动装置1配置有透镜支架4、配置在透镜支架4外围的线圈5、框架2、铁轭3、磁铁6、前侧弹簧7、后侧弹簧8、终端9、基座10。透镜支架4和线圈5被称为移动体;框架2、铁轭3、磁铁6、终端9和基座10被称为固定体。
从平面角度观察,铁轭3是呈现偏矩形的四角筒状物体,被固定配置在基座10和框架2之间。
磁铁6被配置在铁轭3的外周壁3a的内侧上。另外,4块磁铁6分别被配置在铁轭3的4个边角部位的外周壁3a的内侧上。
带有筒状部位4a的透镜支架4在其内侧上保持透镜(不图示)的稳定。在本实施例中,从平面角度观察,线圈5呈现圆角四边形的圆环状。另外,安装线圈5时,要在筒状的透镜支架4的外围上与4块磁铁6对向。
前侧弹簧7和后侧弹簧8分别具有固定在透镜支架4中的内周侧部位、从内周侧部位配置在外侧中的外周测部位、连接内周侧部位和外周测部位并可弹性变形的数个臂部位。前侧弹簧7和后侧弹簧8的内周侧部位分别被配置于移动体上,并且分别从前侧和后侧夹钳入透镜支架4。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前侧弹簧7和后侧弹簧8的外周侧部位分别被配置于固定体上,前侧弹簧7的外周侧部位和后侧弹簧8的外周侧部位分别被固定在框架2和基座10上。因此,透镜支架被支撑起可在前后方向等地方自由移动。
另外,后侧弹簧8被2块弹簧片分割,在通电状态下与各自弹簧片的外周侧部位和终端9连接,终端9还与外部电源连接。在通电状态下,各自弹簧片的内周侧部位与线圈5连接。线圈5供应的电流从一侧的终端9通过一侧的弹簧片流向线圈5,再通过另一侧的弹簧片流向另一侧的终端9。利用在线圈5中流动的电流和磁铁6的磁通量产生推力(电磁力),使透镜支架4和透镜支架4支撑起的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透镜在前侧弹簧7和后侧弹簧8的回弹力重合位置范围中移动,并进行合焦运作等。
透镜支架的结构:
1、第一个实施例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透镜支架4具有呈现偏筒状的筒状部位4a。透镜支架4还配置有保持部位11和法兰部位13,保持部位11用于在外围上保持线圈5的内周面5a的稳定性。
在筒状部位4a后侧,法兰部位13从透镜支架4的外周面4b起对向透镜支架4的内径方向外侧凸出。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法兰部位13在圆周方向中后述的粘合剂填充部位12对应的位置上中断。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从透镜支架4的外周面4b起对向透镜支架4的内径方向外侧凸出形成保持部位11。并且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在透镜支架4的圆周方向上设置90°的间隔形成4个保持部位11。
如图2和图3所示,线圈5的内周面5a被稳定在保持部位11上,线圈5还被安装在透镜支架4上。各保持部位11的外侧面形成平面形状,在该部分中,线圈5的圆角四边形的直线边部位为5b。此时,线圈5的后侧端部5c与对向法兰部位13前侧的线圈对接面13a对接。保持部位11带有粘合剂填充部位12,粘合剂填充部位12对向透镜支架4的内径方向内侧下凹,并在光轴方向的前后延伸。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粘合剂填充部位12形成于保持部位11的圆周方向中央部位上。线圈5使其后侧端部5c与法兰部位13的线圈对接面13a对接,并配置在筒状部位4a的外周上,线圈5从内径方向的外侧覆盖粘合剂填充部位12。另外,粘合剂对上述粘合剂填充部位12和线圈5包围的空间进行填充。
如图3所示,线圈5从内径方向外侧覆盖部分的粘合剂填充部位12的前侧端和后侧端均为向外部开放的开放端15、16。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从光轴方向的后侧起对向前侧的方向中,向着内径方向外侧呈现阶梯状凸出的阶梯部位形成于粘合剂填充部位12内。通过该阶梯部位14,在粘合剂填充部位12内对向光轴方向的后侧形成了第一面14a。
线圈5从透镜支架4的前侧插入筒状部位4a中,在与法兰部位13的线圈对接面13a对接的范围内推入线圈5的后侧端部5c。此时,线圈5的直线边部位5b与透镜支架4的保持部位11对接。之后,粘合剂从粘合剂填充部位12的开放端15、16的一侧流入。例如,如果粘合剂从后侧的开放端16流入,粘合剂流入之后,空气从前侧的开放端15中排出。至此,粘合剂轻易填充在粘合剂填充部位12和线圈5之间的空间中,然后从反向一侧的前侧开放端15中流出。如果对粘合剂的流出情况进行确认,通过提高温度和照射紫外线的方式使粘合剂硬化。通过上述方式使透镜支架4和线圈5之间粘合固定起来。
线圈5覆盖粘合剂填充部位12部分的光轴方向的前侧端和后侧端均属开放端15、16,粘合剂在粘合剂填充部位12内自由流动。由于粘合剂在第一面14a中的流动性良好,粘合剂硬化后,可牢固固定透镜支架4和线圈5之间的空间。
在该实施例中,如果施加将线圈5从透镜支架4中脱离的力度,即在与光轴平行的方向上施加力度,粘合剂填充部位12内存在的第一面14a和法兰部位13的线圈对接面13a将承受该力度。
总而言之,如果在前侧方向对线圈5施加使线圈5脱离的力度,由于阶梯部位14的第一面14a承受该力度,因此阻止了线圈5的移动。另外,如果在后侧方向对线圈5施加使线圈5脱离的力度,由于法兰部位13的线圈对接面13a承受该力度,因此阻止了线圈5的移动。由于前侧和后侧线圈5的移动均被阻止,因此线圈5难以从粘合剂填充部位12中脱离。由此形成了透镜支架4和线圈5之间的粘合强度较高且稳定性良好的透镜驱动装置1。
另外,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虽然对法兰部位13设置在透镜支架4的光轴方向后侧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即使前后方向逆转设置在前侧也无妨。在这种情况下,线圈对接面13a对向后侧,并与线圈5的前侧端部5d对接。另外,第一面14a是对向光轴方向前侧的面,从前侧起对向后侧的方向中,阶梯部位14向着内径方向的外侧呈现阶梯状凸出。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从前侧起对向后侧,粘合剂填充部位12的透镜支架4的内径方向大小进一步变小。如此一来,制造透镜支架4时,由于可将模具从光轴方向后侧抽出,因此制造较为简便。
另外,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虽然只设置了一个阶梯部位14和与之相关的第一面14a,但即使设置数个也无妨。此时,从前侧起对向后侧,粘合剂填充部位12的透镜支架4的内径方向大小进一步变小,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保持制造的简便性。
尽量缩小数个阶梯部位14之间的光轴方向距离,但在1个阶梯部位14中存在数个第一面14a也无妨。另外,阶梯部位14的第一面14a没必要垂直于粘合剂填充部位12的底面12a,即使是倾斜面和弯曲面也无妨。
粘合剂填充部位12的前侧端不延伸至保持部位11的前侧端或透镜支架4的前侧端也无妨。
实际上由于通过缠绕较细导电线的方式形成线圈5,有时粘合剂会流入粘合剂填充部位12之外的保持部位11和导电线之间。此时由于整体的粘合面积增加,整体的粘合强度得以增强。
另外,虽然说明要使粘合剂流入后侧开放端16,但即使粘合剂从前侧的开放端15流入也无妨。
2、第二个实施例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如图4到图6所示,透镜支架4的粘合剂填充部位12中不仅设置了对向后侧的第一面17a、18a,还设置了对向前侧的第二面17b、18b。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对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结构打上相同的记号,并对相关说明予以省略。
图4所示的透镜支架4在粘合剂填充部位12的底面12a配置有凸出部位17,凸出部位17是对向透镜支架4的内径方向外侧突出。凸出部位17是向透镜支架4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凸条,在光轴方向中互相以规定的间隔形成3条凸条。凸出部位17的高度比从底面12a到支撑部位11的外侧面的高度要低。
各凸出部位17带有第一面17a和第二面17b,第一面17a在凸出部位17的后侧端部上对向后侧,第二面17b在前侧的端部上对向前侧。从后侧对向前侧的方向中,通过对向内径方向的外侧呈现阶梯状凸出的阶梯部位形成第一面17a。另外,从前侧对向后侧的方向中,通过对向内径方向的外侧呈现阶梯状凸出的阶梯部位形成第二面17b。
另外,在第二个实施例中,与粘合剂填充部位12的底面12a直接相交的法兰部位13的线圈对接面13a对向后侧挖出一部分。通过这种方式,配置过程中使线圈5与法兰部位13对接。上述挖出部分构成与线圈5之间的间隙,从而形成开放端16。另外,将线圈5安装在粘合剂填充部位12的前侧端时,由于位于比线圈5的前侧端更靠前的前侧,最终还是形成开放端15。
因此,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粘合剂填充部位12中由线圈5覆盖部分的前侧端和后侧端均形成开放端15、16。
从粘合剂填充部位12的开放端15、16任意一方填充粘合剂,在粘合剂填充部位12和线圈5的内周面5a之间的空气从另外一侧的开放端16、15排出。通过这种方式,粘合剂在粘合剂填充部位12内顺畅流动。由于粘合剂在第一面17a和第二面17b中的流动性良好,粘合剂硬化后,利用粘合剂的均匀流动,可牢固粘合固定透镜支架4和线圈5之间的空间。在该实施例中,在粘合剂填充部位12内从粘合剂填充部位12的底面12a对向内径方向的外侧突出形成凸出部位17。粘合剂硬化时,在凸出部位17中形成粘合剂较厚部分和较薄部分。因此可强化粘合强度。
另外,粘合剂硬化后,如果施加力度将线圈5从透镜支架4中脱离出来,凸出部位17的第一面17a承受施加在前侧方向中的力度,从而阻止了线圈5的移动。另外,第二面17b承受施加在后侧方向的力度,从而阻止了线圈5的移动。
通过上述方式,可实现透镜驱动装置1的透镜支架4和线圈5之间的粘合强度的较高稳定性。
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由于线圈5使光轴方向的后侧端部5c与法兰部位13的线圈对接面13a对接,即使线圈对接面13a也可承受对向后侧的力度。因此,可实现透镜驱动装置1的透镜支架4和线圈5之间的粘合强度的较高稳定性。
图5显示了第二个实施例的变形例子。该变形例子是凸出部位17在透镜支架4的圆周方向中间部位形成的凹口。即在粘合剂填充部位12的底面12a的中央位置中未形成凸出部位17的结构。
粘合剂填充部位12内粘合剂从开放端15、16任意一侧填充时,未形成凸出部位17的地方形成粘合剂的填充流道。通过这种方式,粘合剂在粘合剂填充部位12内具有更好的流动性。
图6显示了第二个实施例的变形例子。该变形例子代替由凸条构成的凸出部位17,形成由凹条构成的下凹部位18。即从粘合剂填充部位12的底面12a对向透镜支架4的内径方向内侧,从而形成下凹部位18的结构。
在由凹条构成的下凹部位18的前侧端部对向后侧形成第一面18a,在后侧端部对向前侧形成第二面18b。从后侧对向前侧的方向中,通过对向内径方向的外侧呈现阶梯状凸出的阶梯部位形成第一面18a,另外,从前侧对向后侧的方向中,通过对向内径方向的外侧呈现阶梯状凸出的阶梯部位形成第二面18b。
如果施加力度使线圈5从透镜支架4上脱离,由于下凹部位18的第一面18a承受在前侧方向施加的力度,因此阻止了线圈5的移动。另外,由于第二面18b承受在后侧方向施加的力度,因此阻止了线圈5的移动。因此,可实现透镜驱动装置1的透镜支架4和线圈5之间的粘合强度的较高稳定性。
如果设置下凹部位18,可在深度方向上扩大设置第一面18a和第二面18b,从而加强防止脱离的效果。
另外,在该变形例子中,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利用线圈对接面13a也可承受施加在后侧方向上的力度。因此,可实现透镜驱动装置1的透镜支架4和线圈5之间的粘合强度的较高稳定性。
对凸出部位17和下凹部位18施加使线圈5从透镜支架4脱离的力度,如果通过第一面17a、18a和第二面17b、18b承受该力度也无妨。因此,在粘合剂填充部位12内,如果凸出部位和下凹部位带有对向后侧的第一面17a、18a和对向前侧的第二面17b、18b,即使不是在图4到图6所示说明的透镜支架4的圆周方向延伸的结构也无妨。
另外,在第二个实施例中,虽然形成3组凸出部位17和下凹部位18,但是即使只形成1组也可充分发挥粘合强度的优势。另外,如图7所示,如果选用组合凸出部位17和下凹部位18的形式也无妨。另外,阶梯部位的第一面17a、18a和第二面17b、18b没必要垂直于粘合剂填充部位12的底面12a,即使是倾斜面和弯曲面也无妨。
3、第三个实施例
如图7所示,在第三个实施例的透镜支架4中没有设置法兰部位13。即不存在线圈对接面13a,线圈5仅通过保持部位11或粘合剂填充部位12保持稳定。
粘合剂填充部位12内形成了数个对向后侧的第一面19a和数个对向前侧的第二面19b。从后侧对向前侧的方向中,通过对向内径方向外侧呈现阶梯状凸出的阶梯部位形成第一面19a。从前侧对向后侧的方向中,通过对向内径方向外侧呈现阶梯状凸出的阶梯部位形成第二面19b。
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粘合剂填充部位12中被线圈5覆盖部分的前侧端和后侧端均构成开放端15、16。
从粘合剂填充部位12的开放端15、16任意一方填充粘合剂,在粘合剂填充部位12和线圈5的内周面5a之间的空气从另外一侧的开放端16、15排出。通过这种方式,粘合剂在粘合剂填充部位12内顺畅流动。由于粘合剂在第一面19a和第二面19b中的流动性良好,粘合剂硬化后,利用粘合剂的均匀流动,可牢固粘合固定透镜支架4和线圈5之间的空间。
根据第三个实施例,粘合剂硬化后,如果施加力度使线圈5从透镜支架4中脱离,由于对向光轴方向后侧的第一面19a承受施加在前侧方向的力度,因此阻止了线圈5的移动。另外,由于对向光轴方向前侧的第二面19b承受施加在后侧方向的力度,因此阻止了线圈5的移动。因此即使没有法兰部位13,也可实现透镜驱动装置1的透镜支架4和线圈5之间的粘合强度的较高稳定性。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虽然分别设置二个第一面19a和第二面19b,但分别设置一个也无妨。另外,阶梯部位的第一面19a和第二面19b没必要垂直于粘合剂填充部位12的底面12a,即使是倾斜面和弯曲面也无妨。
摄像头装置、电子设备的实施例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至第三个实施例中透镜支架被应用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实施方案,粘合剂填充部位12被线圈5覆盖部分的前侧端和后侧端均形成开放端15、16。因此,粘合剂在粘合剂填充部位12内的流动性良好。
透镜支架4在粘合剂填充部位12内形成对向第一面14a、17a、18a、19a。因此,在线圈5中施加光轴方向前侧的力度使线圈5脱离,由于线圈5被阻止向前侧移动,因此难以从透镜支架4中偏离。
另外,透镜支架4中形成线圈的后侧端部5c对接的法兰部位13的线圈对接面13a,和/或在粘合剂填充部位12内形成对向前侧的第二面17b、18b、19b。因此,即使在线圈5中施加使线圈5脱离的光轴方向后侧力度,也阻止了线圈5向后侧移动,使其难以从透镜支架4中脱离。
因此,也可实现透镜驱动装置1的透镜支架4和线圈5之间的粘合强度的较高稳定性。
应用了这些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是配置有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装置和电子设备。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以透镜支架4和线圈5之间的粘合强度较高且具备稳定性为特征。
虽然上述内容参照了附带图纸对本实用新型的广受好评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方案,利用专利申请范围的记录内容,在掌握的技术范围中可进行各种变更。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有透镜支架和线圈,透镜支架带有筒状部位用于保持透镜稳定,线圈被配置在筒状部位的外围上,透镜支架在筒状部位的外围上配置有保持部位和法兰部位,保持部位用于保持线圈内周面的稳定,法兰部位从筒状部位的透镜光轴方向前侧或后侧向着透镜支架内径方向的外侧凸出,保持部位配置有粘合剂填充部位,该粘合剂填充部位向着透镜支架内径方向内侧下凹,并且在光轴方向的前后延伸,线圈将光轴方向的一侧端部与对向法兰部位的光轴方向前侧或后侧的线圈对接面连接,并从内径方向的外侧覆盖粘合剂填充部位,粘合剂填充部位被线圈覆盖部分的光轴方向的前侧端和后侧端均属开放端,对向光轴方向一侧的第一面被设置在粘合剂填充部位内。
2.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有透镜支架和线圈,透镜支架带有筒状部位用于保持透镜稳定;线圈被安装在筒状部位的外围上,透镜支架在筒状部位的外围上带有保持部位,保持部位是用于保持线圈内周面的稳定,保持部位对向透镜支架内径方向的内侧下凹,并在透镜的光轴方向前后延伸,保持部位配置有粘合剂填充部位,从透镜支架内径方向的外侧被线圈覆盖,粘合剂填充部位被线圈覆盖部分的光轴方向的前侧端和后侧端均属开放端,对向光轴方向前侧的第一面和对向后侧的第二面或者对向光轴方向后侧的第一面和对向前侧的第二面被设置在粘合剂填充部位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光轴方向的后侧起对向前侧的方向中,或者从光轴方向的前侧起对向后侧的方向中,向着透镜支架内径方向外侧呈现阶梯状凸出的阶梯部位形成所述第一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光轴方向的后侧起对向前侧的方向中,向着透镜支架内径方向外侧呈现阶梯状凸出的阶梯部位形成所述第一面;从光轴方向的前侧起对向后侧的方向中,向着透镜支架内径方向外侧呈现阶梯状凸出的阶梯部位形成所述第二面;或者,从光轴方向的前侧起对向后侧的方向中,向着透镜支架内径方向外侧呈现阶梯状凸出的阶梯部位形成所述第一面;从光轴方向的后侧起对向前侧的方向中,向着透镜支架内径方向外侧呈现阶梯状凸出的阶梯部位形成所述第二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部位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面为一个或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和/或第二面与粘合剂填充部位的底面垂直、倾斜或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支架在粘合剂填充部位的底面配置有凸出部位,凸出部位是向透镜支架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凸条,所述第一面在凸出部位的后侧端部上对向后侧,第二面在凸出部位前侧的端部上对向前侧;或者,所述第一面在凸出部位的前侧端部上对向前侧,第二面在凸出部位后侧的端部上对向后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支架在粘合剂填充部位的底面配置有下凹部位,下凹部位是向透镜支架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凹条,所述第一面在下凹部位的后侧端部上对向后侧,第二面在下凹部位前侧的端部上对向前侧;或者,所述第一面在下凹部位的前侧端部上对向前侧,第二面在下凹部位后侧的端部上对向后侧。
9.一种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有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任一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配置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头装置。
CN201520372846.8U 2015-06-01 2015-06-01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901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72846.8U CN204790148U (zh) 2015-06-01 2015-06-01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72846.8U CN204790148U (zh) 2015-06-01 2015-06-01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90148U true CN204790148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30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72846.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90148U (zh) 2015-06-01 2015-06-01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9014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2079A (zh) * 2015-06-01 2015-09-23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092068A (zh) * 2016-02-17 2017-08-25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照相装置、电子设备
CN111492285A (zh) * 2017-12-19 2020-08-04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模块、以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1936906A (zh) * 2018-03-23 2020-11-13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照相机模块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2079A (zh) * 2015-06-01 2015-09-23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092068A (zh) * 2016-02-17 2017-08-25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照相装置、电子设备
CN107092068B (zh) * 2016-02-17 2023-09-12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照相装置、电子设备
CN111492285A (zh) * 2017-12-19 2020-08-04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模块、以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1492285B (zh) * 2017-12-19 2022-03-29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模块、以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1936906A (zh) * 2018-03-23 2020-11-13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照相机模块
CN111936906B (zh) * 2018-03-23 2022-07-15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照相机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90148U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820272B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CN102809798B (zh) 透镜架驱动装置
CN104932079A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KR101335130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US11322628B2 (en) Optical member driving mechanism
JP6273491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139941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バネ部材接着方法
JP2008281863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101713329B1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CN106842487A (zh) 音圈马达、透镜驱动装置及具有摄像头的电子设备
KR101230224B1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EP3591817A1 (en) Lens drive motor, camera and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US11677304B2 (en) Optical member driving mechanism
CN207117456U (zh) 一种三轴光学防抖音圈马达
CN204305164U (zh) 双摄像头装置及其终端设备
CN110062314A (zh) 扬声器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202854389U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带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CN208367302U (zh)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US8147151B2 (en) Shutter device
CN208367303U (zh)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207020434U (zh) 一种闭环自动对焦马达的配合结构
CN206135688U (zh) 双摄像头音圈马达
JP2010124091A (ja) スピーカ
CN105388579A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70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