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78174U - 电梯 - Google Patents

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78174U
CN204778174U CN201520365426.7U CN201520365426U CN204778174U CN 204778174 U CN204778174 U CN 204778174U CN 201520365426 U CN201520365426 U CN 201520365426U CN 204778174 U CN204778174 U CN 204778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rope
rope
rope sheave
sheave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654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川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78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7817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施加在绳轮上的负荷并能够使曳引电机小型化的电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具备:曳引电机;绳轮,具有连接在所述曳引电机上的旋转轴以及所述旋转轴周围的绳轮外周部;轿厢,通过由所述曳引电机对所述绳轮进行的旋转驱动而在井道内升降;平衡锤,与所述轿厢联动地在所述井道内升降;第一主索,经由所述绳轮连接在所述轿厢以及所述平衡锤上;以及第二主索,经由所述绳轮连接在所述轿厢以及所述平衡锤上;所述第一主索以及所述第二主索分别与所述绳轮的正反旋转相对应地向相同方向移动,并且,所述第一主索在所述绳轮外周部上的卷绕方向与所述第二主索在所述绳轮外周部上的卷绕方向彼此相反。

Description

电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且是涉及以悬挂方式来驱动轿厢和平衡锤的电梯。
背景技术
在悬挂方式的电梯中,多根钢丝绳卷绕在主绳轮上。多根钢丝绳的两端直接连接在轿厢和平衡锤上。围绕主绳轮的旋转轴朝一个方向以及另一方向分别施加负荷。
轿厢一侧的负荷以及平衡锤一侧的负荷向下方作用在曳引机的主绳轮上。轿厢一侧的负荷和平衡锤一侧的负荷的总负荷作为绳轮负荷而施加在主绳轮上。
以往,为了防止出现负荷不平衡,已知一种电梯驱动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连接起吊钢索以及补偿绳的钢丝绳来形成一个环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6486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当施加在绳轮上的负荷较大时,需要加大曳引电机的电机轴径。无法使曳引电机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是考虑到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其能够减小施加在绳轮上的负荷,并能够使曳引电机小型化。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这样的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具备:曳引电机;绳轮,具有连接在所述曳引电机上的旋转轴以及所述旋转轴周围的绳轮外周部;轿厢,通过由所述曳引电机对所述绳轮进行的旋转驱动而在井道内升降;平衡锤,与所述轿厢联动地在所述井道内升降;第一主索,经由所述绳轮连接在所述轿厢以及所述平衡锤上;以及第二主索,经由所述绳轮连接在所述轿厢以及所述平衡锤上;所述第一主索以及所述第二主索分别与所述绳轮的正反旋转相对应地向相同方向移动,并且,所述第一主索在所述绳轮外周部上的卷绕方向与所述第二主索在所述绳轮外周部上的卷绕方向彼此相反。
在上述电梯中,所述第一主索向所述绳轮施加负荷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主索向所述绳轮施加负荷的方向为相反方向。
所述第一主索以及所述第二主索设置在如下方向上,即、使由所述第一主索中起始于所述平衡锤的主索部分对所述绳轮外周部施加的负荷与由所述第二主索中起始于所述轿厢的主索部分对所述绳轮外周部施加的负荷相互抵消的方向。
进一步具备多个导向轮,所述多个导向轮上分别卷绕着所述第一主索以及所述第二主索,所述多个导向轮配置成,相应于所述绳轮的旋转,当所述第一主索的循环方向以及所述第二主索的循环方向均为向右转或向左转之中的任何一个时,所述轿厢上升并且所述平衡锤下降,而当所述循环方向为向相反方向转时,所述轿厢下降并且所述平衡锤上升。
所述导向轮是下述的(1)、(2)的结构。
(1)所述导向轮将所述第一主索中起始于所述轿厢的主索部分引导至所述第一主索向所述绳轮外周部卷绕的卷绕部分的左侧。
(2)所述导向轮将所述第二主索中起始于所述平衡锤的主索部分引导至所述第二主索向所述绳轮外周部卷绕的卷绕部分的右侧。
所述轿厢固定在所述第一主索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主索的一端上,所述平衡锤固定在所述第一主索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主索的另一端上。
所述第一主索以及所述第二主索均采用各主索的两端直接连接在所述轿厢以及所述平衡锤上的1:1绕绳比挂绳方式。
在上述电梯中,进一步具备:第三导向轮,所述第一主索卷绕在该第三导向轮上,并且所述第一主索以折回方式卷绕在所述绳轮上;以及第四导向轮,所述第二主索卷绕在该第四导向轮上,并且所述第二主索以折回方式卷绕在所述绳轮上;使通过所述第三导向轮产生的从所述第一主索向所述绳轮施加的力以及通过所述第四导向轮产生的从所述第二主索向所述绳轮施加的力的合力,朝上方作用于所述绳轮的旋转轴。
所述合力根据所述轿厢的重量、所述轿厢内的搭载物以及所述平衡锤所产生的负荷的大小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能够减小施加在绳轮上的负荷,并能够使曳引电机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绳轮的纵剖面构造的图。
图3A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轿厢上升时第一主索以及第二主索的移动方向的图。
图3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轿厢下降时第一主索以及第二主索的移动方向的图。
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梯的概要结构图。
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梯的概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进行说明。此外,对各图中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去重复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概要结构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具备曳引电机11、主绳轮14(绳轮)以及轿厢15。曳引电机11设置在井道10的上部。主绳轮14具有连接在曳引电机11上的旋转轴12、以及旋转轴12周围的绳轮外周部13。轿厢15通过由曳引电机11对主绳轮14进行的旋转驱动而在井道10内升降。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具备平衡锤16、第一主索17以及第二主索18。平衡锤16与轿厢15联动地在井道10内升降。第一主索17经由主绳轮14连接在轿厢15以及平衡锤16上。第二主索18经由主绳轮14连接在轿厢15以及平衡锤16上。第一主索17以及第二主索18分别与主绳轮14的正反旋转相对应地向相同方向移动。第一主索17在绳轮外周部13上的卷绕方向与第二主索18在绳轮外周部13上的卷绕方向彼此相反。
进一步,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具备导向轮19、20以及导向轮21、22、23、24。导向轮19、20上分别卷绕着第一主索17。导向轮21、22、23、24上分别卷绕着第二主索18。
曳引电机11向主绳轮14输出旋转力矩。旋转轴12为绳轮轴。在旋转轴12周围,被第一主索17以及第二主索18施加绳轮轴负载(SSL)。
图2是示出主绳轮14的纵剖面构造的图。该图2示出了在经过旋转轴12的截面上的绳轮外周部13的构造。标注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1中的要素相同的要素。
在主绳轮14的绳轮外周部13上形成有绳轮槽28。第一主索17和第二主索18依次以相隔一个绳轮槽的方式卷绕在多个绳轮槽28中。主绳轮14通过向一方向旋转而卷起第一主索17以及反卷第二主索18。主绳轮14通过向另一方向旋转而反卷第一主索17以及卷起第二主索18。另外,主绳轮14具有圆筒主体25、带有凸缘的侧面26、27。圆筒主体25构成绳轮本体。侧面26、27分别设置在圆筒主体25的上表面以及底面。多个绳轮槽28分别形成在圆筒主体25的绳轮外周部13上。主绳轮14、曳引电机11构成曳引机。
图1中的轿厢15固定在第一主索17的一端以及第二主索18的一端上。例如,轿厢15的轿厢架上部被固定在第一主索17以及第二主索18的各一端上。轿厢15根据层站呼梯以及轿厢呼梯而向各楼层的电梯进出口运行。轿厢15在电梯进出口处开启和关闭轿厢门。
平衡锤16是平衡物(标记为C/W(counterweight))。在平衡锤16上固定着第一主索17的另一端以及第二主索18的另一端。例如,第一主索17以及第二主索18的各另一端固定在平衡锤16的锤架上部。通过曳引电机11的曳引,轿厢15以及平衡锤16在井道10内以悬挂方式移动。
第一主索17以及第二主索18均为钢丝绳。一根钢丝绳具有芯绳和多根绞绳。各绞绳扭绞于芯绳外周。
第一主索17固定在轿厢15以及平衡锤16之间。第一主索17分别经过导向轮20、主绳轮14、以及导向轮19。第一主索17通过第一系统的1:1绕绳比挂绳方式连接轿厢15以及平衡锤16之间。1:1绕绳比挂绳方式是指,主索17、18的两端直接连接在轿厢15以及平衡锤16上。
第二主索18固定在轿厢15以及平衡锤16之间。第二主索18分别经过导向轮24、主绳轮14、导向轮23、导向轮22、以及导向轮21。第二主索18通过第二系统的1:1绕绳比挂绳方式连接轿厢15以及平衡锤16之间。对于轿厢15,两个系统的主索17、18分别循环并被牵引。
第一主索17对主绳轮14向左施加负荷的方向与第二主索18对主绳轮14向右施加负荷的方向为相反方向。第一主索17、第二主索18分别被导向轮20、23引导。以使向左施加的负荷与向右施加的负荷相互抵消的方式引导第一主索17、第二主索18。
第一主索17、第二主索18设置在使两个负荷相互抵消的方向上。由第一主索17中起始于平衡锤16的主索部分对绳轮外周部13施加的负荷与由第二主索18中起始于轿厢15的主索部分对绳轮外周部13施加的负荷相互抵消。
导向轮19、20、21、22、23、24均设置在规定的位置上。导向轮19、20、21、22、23、24的位置根据第一主索17、第二主索18的循环方向、轿厢15以及平衡锤16的移动方向来决定。
导向轮19、20配置成相应于主绳轮14的旋转方向满足下述(i)、(ii)的关系。(i)第一主索17的循环方向以及第二主索18的循环方向均为向右转或向左转。在(i)的情况下,轿厢15上升并且平衡锤16下降。(ii)第一主索17的循环方向以及第二主索18的循环方向与上述方向相反(向左转或向右转)。在(ii)的情况下,轿厢15下降并且平衡锤16上升。
导向轮21、22、23、24配置成相应于主绳轮14的旋转方向满足如下(iii)、(iv)的关系。(iii)第一主索17以及第二主索18的循环方向均为向右转或向左转。在(iii)的情况下,轿厢15上升并且平衡锤16下降。(iv)第一主索17以及第二主索18的循环方向与上述方向相反。在(iv)的情况下,轿厢15下降并且平衡锤16上升。
另外,导向轮20将第一主索17中起始于轿厢15的主索部分引导至第一主索17向绳轮外周部13卷绕的卷绕部分的左侧。导向轮23将第二主索18中起始于平衡锤16的主索部分引导至第二主索18向绳轮外周部13卷绕的卷绕部分的右侧。
接下来,对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动作进行说明。电梯控制部41对曳引电机11的速度进行控制。轿厢15向着由主绳轮14的旋转方向决定的方向运行规定距离。规定距离由主绳轮14的旋转数以及绳轮直径决定。
图3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轿厢15上升时主索17、18的移动方向的图。标注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1和图2中的要素相同的要素。在主绳轮14顺时针旋转的情况下,主绳轮14卷起来自导向轮20的第一主索17。导向轮20牵拉绷紧固定在轿厢15上的第一主索17。主绳轮14向导向轮19送出第一主索17。另外,主绳轮14卷起来自导向轮24的第二主索18。导向轮24牵拉绷紧固定在轿厢15上的第二主索18。主绳轮14向导向轮23送出来自导向轮24的第二主索18。导向轮23向导向轮22送出第二主索18。导向轮22向导向轮21送出第二主索18。轿厢15上升。平衡锤16下降。
图3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轿厢15下降时主索17、18的移动方向的图。标注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1至图3中的要素相同的要素。在逆时针旋转的情况下,主绳轮14卷起来自导向轮19的第一主索17。导向轮19牵拉绷紧固定在平衡锤16上的第一主索17。主绳轮14向导向轮20送出第一主索17。另外,主绳轮14卷起来自导向轮23的第二主索18。导向轮23通过导向轮22牵拉绷紧第二主索18。导向轮22通过导向轮21牵拉绷紧第二主索18。轿厢15下降。平衡锤16上升。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设置有两个系统的1:1绕绳比挂绳方式。第一系统以及第二系统自身采用1:1绕绳比挂绳方式。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通过两个系统的主索17、18的卷绕来分散对主绳轮14施加的两个负荷。能够使对主绳轮14施加的来自平衡锤16的负荷与对主绳轮14施加的来自轿厢15的负荷左右分散。仅在主绳轮14上施加数值非常小的负荷。能够使施加在主绳轮14上的绳轮轴负载几乎为零。
由于乘坐电梯的人数会有变动,所以轿厢15与平衡锤16并非总是均衡的。左右各方向的负荷也并非总是均衡的。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中,通过两个系统的主索17、18,使负荷左右对称地作用在主绳轮14上。使对主绳轮14施加负荷的方向左右对称。通过设置成左右对称,能够分散施加在主绳轮14上的负荷。能够减小绳轮负荷。主绳轮14不受需要耐受较大的绳轮负荷的限制。无需增大旋转轴12的轴径。由于无需增大旋转轴12的轴径,因此能够使曳引电机11小型化。能够减小施加在曳引电机11上的负荷。能够使曳引电机11小型化。曳引电机11支承在设备底座(machinebed)上。由于被支承而使负荷减小。能够简化设备底座的构造。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通过第一系统的1:1绕绳比挂绳方式能够使轿厢15、平衡锤16、第一主索17以相同的速度运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通过第二系统的1:1绕绳比挂绳方式能够使轿厢15、平衡锤16、第一主索18以相同的速度运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轿厢15以及平衡锤16彼此向相反的方向上下运行。通过1:1绕绳比挂绳方式,不会增长主索17、18的绳索总长度。
(第一变形例)
对于上述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可对第一主索17、第二主索18的牵引方式进行各种变更。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梯的概要结构图。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梯具备导向轮29、30和导向轮31、32。导向轮29、30分别被第一主索17卷绕。导向轮31、32分别被第二主索18卷绕。在图4中示出的附图标记中,除了这些附图标记以外,具有与上述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的要素表示与图1至图3中所示的要素相同的要素。
第一主索17的一端固定在轿厢15上。第一主索17的中途部分经由导向轮29、30卷绕在主绳轮14上。第一主索17的中途部分通过主绳轮14折回。折回后的第一主索17的部分卷绕在导向轮31上。来自导向轮31的第一主索17的另一端经由导向轮32固定在平衡锤16上。第一主索17通过第一系统的1:1绕绳比挂绳方式连接轿厢15以及平衡锤16之间。
第二主索18的一端固定在轿厢15上。第二主索18的中途部分通过主绳轮14折回。折回后的第二主索18的另一端固定在平衡锤16上。第二主索18也通过1:1绕绳比挂绳方式连接轿厢15以及平衡锤16之间。对于轿厢15,两个系统的主索17、18分别循环并被牵引。
关于上述以外的结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梯具有与上述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结构实质上相同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梯,通过曳引电机11的曳引而使轿厢15以及平衡锤16在井道10内以悬挂方式升降。
在主绳轮14顺时针旋转(参照图4的C)的情况下,主绳轮14卷起来自导向轮30的第一主索17。导向轮30通过导向轮29牵拉绷紧第一主索17。导向轮29牵拉绷紧固定在轿厢15上的第一主索17。主绳轮14使第一主索17折回。主绳轮14向导向轮31送出折回后的主索17。导向轮13向导向轮32送出第一主索17。另外,主绳轮14卷起固定在轿厢15上的第二主索18。主绳轮14向平衡锤16一侧送出第二主索18。轿厢15上升。平衡锤16下降。
在逆时针旋转(参照图4的R)的情况下,主绳轮14卷起起始于平衡锤16的第一主索17。主绳轮14向轿厢15一侧送出第一主索17。另外,主绳轮14通过导向轮31卷起第二主索18。主绳轮14使卷起的第二主索18折回。主绳轮14向导向轮30送出折回后的第二主索18。导向轮30向导向轮29送出第二主索18。另外,导向轮31通过导向轮32牵拉绷紧第二主索18。导向轮32牵拉绷紧固定在平衡锤16上的第二主索18。轿厢15下降。平衡锤16上升。
在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梯中,通过两个系统的主索17、18能够使负荷上下对称地作用在主绳轮14上。能够减小施加在主绳轮14上的绳轮负荷。能够使曳引电机11小型化。
(第二变形例)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梯的概要结构图。具有与上述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的要素表示与图1至图3中所示的要素相同的要素。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梯是在上述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图1)中分别从左斜上方以及右斜上方对主绳轮14施加两个拉力的变形例。两个拉力是,由第一主索17施加的拉力、以及由第二主索18施加的拉力。
在井道10内的梁结构物33上,设置有纵剖面为H型的水平梁34、35。在水平梁34、35上设置有设备底座36。设备底座36上支承着曳引电机11。
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梯具有:第一主索17;导向轮37、38(第三导向轮);第二主索18;以及导向轮39、40(第四导向轮)。第一主索17在主绳轮14上折回并圈绕在主绳轮14上。导向轮37、38对第一主索17赋予朝向水平方向的上方的钢丝绳张力。第二主索18在主绳轮14上折回并圈绕在主绳轮14上。导向轮39、40对第二主索18赋予朝向相反侧水平方向的上方的钢丝绳张力。
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梯使两个力的合力朝上方作用于主绳轮14的旋转轴12。一个力是通过导向轮37、38产生的从第一主索17向主绳轮14施加的力。另一个力是通过导向轮39、40产生的从第二主索18向主绳轮14施加的合力。各合力根据轿厢15的重量、轿厢15内的搭载物、以及平衡锤16所产生的负荷的大小决定。
关于上述以外的结构,无特别的限定,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梯具有与上述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实质上相同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梯使主绳轮14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与主绳轮14的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相对应地,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梯分别以实质上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动作示例相同的方式动作。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梯通过两个系统的1:1绕绳比挂绳方式能够使两个负荷相互抵消。两个负荷是,对主绳轮14施加的来自左斜上方的负荷和对主绳轮14施加的来自右斜上方的负荷。
根据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梯,导向轮37、38、39、40位于曳引电机11的上方。由于导向轮37、38、39、40位于曳引电机11的上方,因此,能够减小向主绳轮14施加的不平衡力矩。
另外,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梯通过主索17、18能够在主绳轮14上左右对称地施加负荷。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梯能够相对于水平方向从斜上方方向对主绳轮14施加负荷。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梯能够在相反侧相对于水平方向的从斜上方方向对主绳轮14施加负荷。在主绳轮14上仅仅施加数值非常小的负荷。
进一步,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梯使合力作用在抵消曳引电机11所受到的重力的方向上。使曳引电机11的重量难以施加在设备底座36上。能够减小向设备底座36施加的负荷。能够使曳引电机11小型化。对梁结构物33无需要求较大的耐强度。能够使用耐强度更小的梁结构物33来支承曳引电机11。
此外,本实用新型并非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能够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从而具体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2的构造仅是示例,绳轮槽28的数量不限于图2中的示例。图1至图5的内容仅是示例,对于仅仅对这些示例内容进行变更并加以实施的产品而言,不会有损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优越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向轮19、20、21、22、23、24以及导向轮37、38、39、40的配置位置是示例。能够对导向轮19至24以及37至40的配置位置、配置个数、绳轮直径以及旋转轴方向进行各种变更。存在用于决定导向轮19至24以及37至40的配置位置、配置个数、绳轮直径以及旋转轴方向的要素。要素基于井道空间的尺寸以及井道空间的形状。井道空间的形状是指梁结构物或突起物等。要素基于在井道10内配置轿厢15以及平衡锤16的位置、以及对主索17、18施加的钢丝绳张力的大小。
另外,通过对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进行适当组合,能够形成多种发明创造。例如,可以从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省略数个构成要素。进一步,还可以对存在于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进行适当组合。

Claims (10)

1.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具备:
曳引电机;
绳轮,具有连接在所述曳引电机上的旋转轴以及所述旋转轴周围的绳轮外周部;
轿厢,通过由所述曳引电机对所述绳轮进行的旋转驱动而在井道内升降;
平衡锤,与所述轿厢联动地在所述井道内升降;
第一主索,经由所述绳轮连接在所述轿厢以及所述平衡锤上;以及
第二主索,经由所述绳轮连接在所述轿厢以及所述平衡锤上;
所述第一主索以及所述第二主索分别与所述绳轮的正反旋转相对应地向相同方向移动,并且,所述第一主索在所述绳轮外周部上的卷绕方向与所述第二主索在所述绳轮外周部上的卷绕方向彼此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索向所述绳轮施加负荷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主索向所述绳轮施加负荷的方向为相反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索以及所述第二主索设置在如下方向上,即、使由所述第一主索中起始于所述平衡锤的主索部分对所述绳轮外周部施加的负荷与由所述第二主索中起始于所述轿厢的主索部分对所述绳轮外周部施加的负荷相互抵消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多个导向轮,所述多个导向轮上分别卷绕着所述第一主索以及所述第二主索,
所述多个导向轮配置成,相应于所述绳轮的旋转,当所述第一主索的循环方向以及所述第二主索的循环方向均为向右转或向左转时,所述轿厢上升并且所述平衡锤下降,而当所述循环方向为向相反方向转时,所述轿厢下降并且所述平衡锤上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轮将所述第一主索中起始于所述轿厢的主索部分引导至所述第一主索向所述绳轮外周部卷绕的卷绕部分的左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轮将所述第二主索中起始于所述平衡锤的主索部分引导至所述第二主索向所述绳轮外周部卷绕的卷绕部分的右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固定在所述第一主索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主索的一端上,所述平衡锤固定在所述第一主索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主索的另一端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索以及所述第二主索均采用各主索的两端直接连接在所述轿厢以及所述平衡锤上的1:1绕绳比挂绳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
第三导向轮,所述第一主索卷绕在该第三导向轮上,并且所述第一主索以折回方式卷绕在所述绳轮上;以及
第四导向轮,所述第二主索卷绕在该第四导向轮上,并且所述第二主索以折回方式卷绕在所述绳轮上;
使通过所述第三导向轮产生的从所述第一主索向所述绳轮施加的力以及通过所述第四导向轮产生的从所述第二主索向所述绳轮施加的力的合力,朝上方作用于所述绳轮的旋转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力根据所述轿厢的重量、所述轿厢内的搭载物以及所述平衡锤所产生的负荷的大小决定。
CN201520365426.7U 2015-03-09 2015-05-29 电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7817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6086A JP2016166063A (ja) 2015-03-09 2015-03-09 エレベータ
JP2015-046086 2015-03-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78174U true CN204778174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18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6542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78174U (zh) 2015-03-09 2015-05-29 电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166063A (zh)
CN (1) CN204778174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200375A1 (de) * 2019-01-15 2020-07-16 Thyssenkrupp Ag Aufzugsanlage mit einer ersten Aufhängung und einer zweiten Aufhängung an einem Fahrkorb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38707A1 (ja) * 2006-06-01 2007-12-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3227136A (ja) * 2012-04-26 2013-11-0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66063A (ja) 2016-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1042B (zh) 移动式起重机
US5931265A (en) Rope climbing elevator
CN105417418B (zh) 一种卷筒及其卷扬机构
CN104334490B (zh) 电梯装置和方法
JP2002504471A (ja) 頭上配置駆動モーター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201183725Y (zh) 起重机钢丝绳缠绕系统
CN204778174U (zh) 电梯
CN105775953B (zh) 一种背包架式钢带电梯
KR101887613B1 (ko) 복수의 권상기로 구동하는 초대형 고하중용 로프식 엘리베이터
CN203295068U (zh) 卷扬机下置式三小车四吊点门式起重机
CN112357724B (zh) 一种超深立井多绳提升系统及其导向方法
US20180065831A1 (en) Elevator
CN103342292A (zh) 卷扬机下置式三小车四吊点门式起重机
CN105384079A (zh) 差动式轨道集装箱起重机
CN103407921B (zh)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
CN101613057B (zh) 一种多吊点起重机起升机构
CN214422057U (zh) 一种6比1曳引结构呈s型分布的电梯
CN106061884A (zh) 用于钢绳提升机的低结构台车
CN201447325U (zh) 千吨级起重卷扬机
CN209442552U (zh) 一种卷扬起升装置及其立体车库
CN105793184B (zh) 电梯设备
CN104627258B (zh) 油罐出入库自动牵引车
JP5536267B1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202785367U (zh) 一种超高扬程起重机
CN205662779U (zh) 一种双捻股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