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75551U - 机动车后扰流器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车后扰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75551U
CN204775551U CN201520006483.6U CN201520006483U CN204775551U CN 204775551 U CN204775551 U CN 204775551U CN 201520006483 U CN201520006483 U CN 201520006483U CN 204775551 U CN204775551 U CN 204775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iler
bumper
extension
fixed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0648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确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astic Omnium SE
Original Assignee
Plastic Omnium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astic Omnium SE filed Critical Plastic Omnium SE
Priority to CN20152000648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75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75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7555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后扰流器(1)。该扰流器(1)的特征在于,该扰流器包括:第一部分(10),该第一部分用于被固定在机动车后部上的组装位置上,并构成扰流器(1)的上表面;第二部分(20),该第二部分构成扰流器(1)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能够在该第二部分(20)处于组装位置时遮盖机动车后窗(98)的上边缘(985),该第二部分(20)是可拆卸的,以允许在该机动车上组装或卸下后窗(98)。

Description

机动车后扰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领域。
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的后扰流器。
背景技术
扰流器(或扰流翼,英语为“spoiler”)指的是一种用于改善其上安装有该部件的机动车的空气动力性能的车身部件。扰流器也被用于机动车的美观方面。后扰流器位于机动车的后部。该部件因此是位于车顶与后窗之间的车身部件。
扰流器可以例如位于机动车后部的后背门的上部上并正好位于后窗的上边缘上方。
后窗在后背门(或车顶)上的组装是通过粘接操作来实现的,该粘接操作同时实现后窗的固定和密封功能。为了保持通常以连续条带的形式来放置的粘接密封件的完好性,必须使后窗靠近并安放后窗,并且以几乎垂直于粘接线的初始路线来按压粘接剂:该组装限制因此要求后窗的引入路线不妨碍到扰流器。为此,必须在安放后窗之前取下扰流器。然而,这是不期望发生的,这是因为这意味着额外的安装和拆除步骤,并且当扰流器以不可拆卸的方式被固定在后背门(或车顶或车身)上、或与后背门集成在一起时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与……集成在一起”指的是扰流器在其制造期间与该部件模制在一起)。
替代地,可以使用长度足够短以允许如上所述地安放后窗的扰流器。但是,该方案的缺陷在于后窗可用的几何构造被限制。这样的后窗的一个额外的缺陷在于,后窗的上边缘仍然是可见的,这在外观方面是不利的,并因此在潜在使用者所感受到的质量方面是不利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这些缺陷。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扰流器,该扰流器允许在后背门(或车顶)上的组装后窗,但其长度和几何构造不受该组装操作的限制。
该目的是借助于扰流器包括以下部分来达到的:
-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用于被固定在机动车后部的组装位置上,并构成扰流器的上表面;
-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构成扰流器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能够在该第二部分处于组装位置时遮盖机动车后窗的上边缘,该第二部分是可拆卸的,以允许在机动车上组装或卸下后窗。
借助于这些布置,无论扰流器的几何构造和长度如何,后窗都能够以保证与车顶的连续性的方式在机动车后部被组装在后背门或车顶或车身上。为此,只需要取下可拆卸的第二部分,然后一旦组装了后窗再将其装回去。并且,该第二部分在其处于组装在第一部分上的组装位置时将遮盖后窗的上边缘(以及后窗的粘接密封件),这改善了潜在使用者所感受到的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部分可以构成所述扰流器的后缘。该第一部分可以永久性地与机动车的一个后部部件联接。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部分能够借助于第一固定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固定在第一部分上的组装位置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部分能够借助于第二固定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固定在在后部部件上的组装位置上。
根据另一实施例,第二部分承载技术设备。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总成,该总成包括机动车的一个后部部件和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并被固定在该后部部件上的扰流器。
例如,该后部部件具有上延伸件,该上延伸件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空间中延伸。由此,上延伸件的远端可以能够缩短或延长,以减小或增大所述扰流器的长度。此外,第一部分可以能够借助于第一固定装置被固定在上延伸件上。
根据另一示例,该后部部件具有下延伸件,该下延伸件位于上延伸件下方,后窗的上边缘被固定在该下延伸件上。第二部件因此可以能够借助于第二固定装置被固定在下延伸件上。
根据一个示例,该后部部件为后背门,该后背门包括集成在该后背门上的衬里,该衬里具有所述上延伸件和/或所述下延伸件。
由此,能够容易地选择扰流器的最终长度并简单地通过改变后背门衬里的上延伸件的长度来配置扰流器的几何构造。然后,在后背门的衬里上安放扰流器的第一部分和扰流器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被设置为适合后背门的长度。
附图说明
阅读以下对一个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显而易见。该说明参照附图,在这些附图中:
-图1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扰流器和总成的剖视图;
-图2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扰流器和总成的一个变型的剖视图;
-图3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变型的扰流器和总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后扰流器1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以下在扰流器1的第一部分10安装在机动车后背门90上的情况下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扰流器1安装在不包括后背门90的机动车上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扰流器1安装在车顶(即顶棚)或车身上。例如,扰流器1安装在车顶的后横梁上。
在最具一般性的情况下,扰流器1安装在机动车的一个后部部件上。
由此,在以下说明中,该后部部件为后背门,该后背门包括集成在该后背门上的衬里50,该衬里50具有上延伸件55和/或下延伸件58(见下文)。
图1中示出的扰流器1安装在机动车后背门90的衬里50上,更确切地说,其安装在构成用于接收后窗98的开口的框架的上横梁上。
衬里50被集成在后背门90上,即衬里50在其制造期间与后背门90模制在一起。
按照惯例,衬里50(及其上延伸件55和下延伸件58——见下文)不构成扰流器1的一部分。
图1的剖视图位于机动车的纵向(即从前方向后方,其中“前方”位于图1的右侧,而“后方”则位于图1的左侧)平面中,与此剖视平面垂直的方向则是机动车的左-右的方向(即横向方向)。
如图1所示,该扰流器1包括第一部分10,该第一部分借助于粘接剂12被固定在所述衬里50上的组装位置上。替代地,第一部分10借助于永久性机械组装装置(例如:铆接)或可拆卸机械组装装置(例如:螺母-螺帽组合)或多个这些装置的组合被固定在衬里50上。
替代地,第一部分10的至少一部分被集成在后背门90上。由此,第一部分10可以整个都集成在后背门90上。
由此,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部分10永久性地与后背门50联接,或更具一般性地,与机动车的一个后部部件联接。
第一部分10构成扰流器1的上表面。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部分10还构成扰流器1的后缘。
扰流器1还包括第二部分20,该第二部分20构成扰流器1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如图1所示,第二部分20构成扰流器1的整个下表面。
后背门90承载(后)窗98,该后窗特别地通过其上边缘985借助于粘接密封件(在图1中可见)被固定在该后背门90上。
第二部分20是可拆卸的,以允许在机动车上组装和卸下该后窗98。由此,一旦后窗98被固定在后背门90上,就将第二部分20固定在第一部分10上和/或后背门90上,该第二部分20因此处于组装位置。
在该组装位置上,第二部分20遮盖后窗98的上边缘985,使得该边缘(以及尤其是其与后背门90的衬里50的粘接条带或密封件)对于位于机动车后方和外部并看到后窗和扰流器的人是不可见的。
一般地,第二部分20能够借助于第一固定装置21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固定在第一部分10上的组装位置上。替代地,或作为补充地,第二部分20能够借助于第二固定装置22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固定在后背门90(或更具一般性地,机动车的后部部件)上的组装位置上。
例如,第二部分20借助于第一固定装置21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固定在第一部分10上,并借助于第二固定装置22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固定在后背门90上。
图1示出了第二部分20被同时固定在第一部分10上和后背门90的衬里50上的情况。
第一固定装置21是一方面由第一部分10的凹槽、另一方面由第二部分20端部处的挂钩构成的组合,其中所述凹槽由第一部分10的弯曲的端部构成,并在第一部分10的整个或部分横向宽度上延伸,而所述挂钩则在第二部分20的整个或部分横向宽度上延伸,该凹槽和该挂钩相互协作,以实现将第一部分10固定在第二部分20上。
替代地,第一固定装置21例如为卡接装置、舌片/开孔组合。
如图1所示,衬里50具有上延伸件55和下延伸件58,该下延伸件58位于上延伸件55下方,后窗98的上边缘985被固定在该下延伸件上。在所示示例中,衬里50从前向后(机动车的方向)分为上延伸件55和下延伸件58。
有利地,上延伸件55在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之间的空间中延伸。
上延伸件55的其他几何构造也是可能的。
第一部分10能够借助于第一固定装置21被固定在上延伸件55上,而第二部分20则能够借助于第二固定装置22被固定在下延伸件58上。
图1示出了(例如借助于粘接剂)位于上延伸件55上的组装位置的第一部分10和借助于第二固定装置22位于下延伸件58上的组装位置的第二部分20。
第二固定装置22是分布在后背门90的衬里50的横向宽度上的、将第二部分20固定在衬里50上的螺丝-螺母(螺栓)组。
由此,一端被固定在第一部分10上而另一端被固定在后背门90上的第二部分20被牢固地维持在其位置上。
替代地,第二固定装置22例如为卡接装置、舌片/开孔组合。
由于第二部分20是可拆卸的,所以如有必要,总是能够在取下第二部分20之后取下后窗98,并且用另一后窗来替换该后窗,而不需要动到第一部分10,该第一部分不一定是可拆卸的。在替换后窗98之后,只需重新将第二部分20固定在第一部分10上。
由此,如图1所示,在组装位置上,后窗98的上边缘985夹在衬里50的粘接有该上边缘985的端部和第二部分20的一部分之间。
有利地,在上边缘985和第二部分20的该部分之间插入弹性密封件,以消除间隙并保证密封性。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变型,其中,衬里50的上延伸件55比图1所示的情况中的上延伸件55更多地向着后方延伸。
图1中竖直虚线“E”标出了上延伸件55的后端部(远端552)。在图2中,线“E”以相对于两张附图中具有相同形状和位置的元件(例如后窗98)位置相同的方式布置。要注意的是,上延伸件55具有远端552,该远端向后延伸到线“E”之外。因此,扰流器1的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比图1所示出的情况更多地向着后方延伸。在这两个情况下,第一部分10支在(并例如粘接在)远端552上,这为扰流器1提供了更大的刚性。
这允许具有更多地向后方延展的扰流器1,这会特别地改善机动车的空气动力性能。
相反地,上延伸件55的远端552可以缩短,以减小扰流器1的长度,即从图2中所示出的变型回到图1中所示出的变型。
由此,上延伸件55的远端552能够缩短或延长,以减小或增大扰流器1的长度。
这样的优点在于允许容易地改变扰流器1的性能及其外观。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变型,其中,第二部分20承载技术设备80。
“技术元件”指的是为机动车提供了不同于扰流器的功能的元件。该技术元件例如是后信号灯、装饰性元件(镀铬饰条、车标)或照明元件(背光照明带等)、天线、挡风玻璃清洗器(由喷嘴和管构成的元件)、雨刷器、摄像头、传感器、雷达的整个或一部分。技术元件80通过专门布置在第二元件20中的开孔通到机动车外部。
有利地,该开孔可以被布置为用于接收多种不同的技术元件80中的任一种,使得技术元件80能够互换,而无需更换第二部分20。
如有必要,该技术元件通过连接85与机动车的供电或供水连接,该连接如有必要则通过专门布置为用于实现该连接的开孔穿过衬里50。
由此,技术元件80能够被跟随该机动车的另一机动车更好地看见,这对于信号灯或装饰性和/或照明元件是特别有利的。
有利地,第二部分20还可以同时承载多个技术元件80,例如尾灯和雨刷器。

Claims (13)

1.一种机动车后扰流器(1),所述扰流器(1)的特征在于,该扰流器包括:
-第一部分(10),该第一部分用于被固定在所述机动车的后部的组装位置上,并构成所述扰流器(1)的上表面;
-第二部分(20),该第二部分构成所述扰流器(1)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能够在所述第二部分(20)处于组装位置时遮盖所述机动车的后窗(98)的上边缘(985),所述第二部分(20)是可拆卸的,以允许在所述机动车上组装或卸下后窗(9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0)构成所述扰流器(1)的后缘。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扰流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0)永久性地与所述机动车的一个后部部件联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扰流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20)能够借助于第一固定装置(21)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固定在所述第一部分(10)上的组装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扰流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20)能够借助于第二固定装置(22)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固定在所述后部部件上的组装位置上。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扰流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20)承载技术设备(80)。
7.一种总成,其特征在于,该总成包括机动车的一个后部部件和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在所述后部部件上的扰流器(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的后部部件具有上延伸件(55),所述上延伸件在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之间的空间中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延伸件(55)的远端(552)能够缩短或延长,以减小或增大所述扰流器(1)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0)能够借助于第一固定装置(21)被固定在所述上延伸件(55)上。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部件具有下延伸件(58),所述下延伸件处于所述上延伸件(55)的下方,并且所述后窗(98)的所述上边缘(985)被在固定在所述下延伸件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20)能够借助于第二固定装置(22)被固定在所述下延伸件(58)上。
13.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部件为后背门,该后背门包括集成在所述后背门上的衬里(50),所述衬里(50)具有所述延伸件(55、58)。
CN201520006483.6U 2015-01-05 2015-01-05 机动车后扰流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75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06483.6U CN204775551U (zh) 2015-01-05 2015-01-05 机动车后扰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06483.6U CN204775551U (zh) 2015-01-05 2015-01-05 机动车后扰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75551U true CN204775551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15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0648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75551U (zh) 2015-01-05 2015-01-05 机动车后扰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755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1188A (zh) * 2017-09-08 2020-04-21 全耐塑料公司 包括可拆卸模块的机动车辆后部打开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1188A (zh) * 2017-09-08 2020-04-21 全耐塑料公司 包括可拆卸模块的机动车辆后部打开件
US11697461B2 (en) 2017-09-08 2023-07-11 Compagnie Plastic Omnium Rear closure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a removable modul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0799A (zh) 机动车后扰流器
US10399415B2 (en) Motor vehicle tailgate comprising a plastic box structure
CN106604859B (zh) 机动车辆的后扰流板
US9061574B2 (en) Window frame
US20100095599A1 (en) Sealing system for vehicle door leaf, method for making same and vehicle including same
CN202029773U (zh) 一种汽车前罩装饰件
CN103381779A (zh) 紧固装置
CN106608166A (zh) 汽车用车门构造
CN204775551U (zh) 机动车后扰流器
CN109353199A (zh) 隐藏式外水切组件及汽车
CN110893747B (zh) 车窗组件及车辆
CN204149965U (zh) 一种汽车门槛装饰件总成
CN204323506U (zh) 机动车辆的后扰流板
CN103192775B (zh) 一种调整型风窗下装饰板总成
US9481378B2 (en) Light strip for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a rail vehicle
CN208967716U (zh) 一种装饰条在汽车尾灯上的安装结构
CN209290510U (zh) 一种车辆顶板组件及车辆
CN106314309A (zh) 一种上安装装饰板结构
US10265896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longitudinal member cladding, and a longitudinal member cladding
CN110962761A (zh) 一种窗下框装饰件及车辆
CN205906075U (zh) 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前后脸与车身架连接结构
CN205970782U (zh) 一种汽车全景天窗排水管
CN213472749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胶条结构及车辆
CN203902236U (zh) 车门外水切饰条端盖、车门外水切饰条总成及固定结构
EP2226210A1 (en) Weatherstrip bar for automobile do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GPU Change to patent or to utility model
CU01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patent

Correction item: Inventor

Correct: Issam Hayat

False: Uncertain

Number: 46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31

CU03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patent gazette

Correction item: Inventor

Correct: Issam Hayat

False: Uncertain

Number: 46

Volume: 31

ERR Gazette correc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