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51896U - 一种汽车前轴吊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前轴吊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51896U
CN204751896U CN201520401642.2U CN201520401642U CN204751896U CN 204751896 U CN204751896 U CN 204751896U CN 201520401642 U CN201520401642 U CN 201520401642U CN 204751896 U CN204751896 U CN 204751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axle
adapter shaft
access division
shaft
automobile fro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0164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飞
丁伯江
段昌凯
杨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40164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51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51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5189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前轴吊具,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另一端固定有吊挂部,所述吊挂部垂直于所述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还固定有前轴卡接部和定位凸台,且所述前轴卡接部和所述定位凸台均位于所述旋转把手与所述吊挂部之间;支架套装在所述连接轴上,与所述连接轴间隙配合,并被夹紧在所述前轴卡接部和所述定位凸台之间;所述支架上设有前轴支撑部,所述前轴支撑部与所述前轴卡接部配合对前轴相对的两端进行限位固定。该前轴吊具降低了前轴加工时的劳动强度,且提高了前轴吊起时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前轴吊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轴吊具。
背景技术
在生产中,汽车前轴的输送通常是正立输送,即板簧面朝下,利用板簧面在输送辊道上输送,但是在加工前轴锁栓孔时,需要将前轴侧放,板簧面朝向里面。对于这一过程,目前采用的方式是人工将前轴翻转90°使其侧卧,然后利用吊具将工件吊装到相应的加工工位;侧卧吊装时,通常是用两个吊钩勾住前轴两板簧面的螺栓孔,由于板簧面螺栓孔孔距的限制,两吊钩的跨度较大,前轴有可能脱离吊钩,吊装可靠性差。并且,前轴比较长,每次翻转需要两个人从两端进行翻转,操作劳动强度大。
因此,对于本领域人员来讲,设计一种可靠的、安全的、操作简单方便的前轴吊具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轴吊具,其方便吊具的翻转,且可提高前轴吊挂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前轴吊具,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另一端固定有吊挂部,所述吊挂部垂直于所述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还固定有前轴卡接部和定位凸台,且所述前轴卡接部和所述定位凸台均位于所述旋转把手与所述吊挂部之间;支架套装在所述连接轴上,与所述连接轴间隙配合,并被夹紧在所述前轴卡接部和所述定位凸台之间;所述支架上设有前轴支撑部,所述前轴支撑部与所述前轴卡接部配合分别对前轴相对的两端进行限位固定。
优选地,所述定位凸台为与所述连接轴一体成型的轴肩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平板和连接于所述平板一侧的圆筒,所述平板相对的另一侧表面与所述前轴卡接部贴合,所述圆筒的端面与所述定位凸台的表面贴合。
优选地,所述平板上还设有两组加强筋,两组所述加强筋分别由所述圆筒的表面向所述平板的同一侧边缘延伸,并与所述平板的该边缘形成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前轴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平板靠近所述前轴卡接部的一侧,且所述前轴支撑部为两组相隔预设距离设置的吊钩。
优选地,所述前轴卡接部为凸块,且其上设有卡接槽。
优选地,所述旋转把手为空心的棱柱或管体。
优选地,所述连接轴为空心轴。
优选地,所述吊挂部为平板结构,其上设有与所述连接轴焊接的大圆孔和用于与吊起设备连接的小圆孔。
优选地,所述小圆孔上固定有吊带或链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轴吊具,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依次固定有吊挂部、前轴卡接部、定位凸台和旋转把手,并且在前轴卡接部和定位凸台之间还夹紧有支架,支架套装在连接轴上;支架上的前轴支撑对前轴的一端进行限位固定,然后转动旋转把手,使得连接轴带动前轴卡接部转动,使前轴卡接部与前轴支撑部相对,对前轴相对的另一端进行限位固定,从而保证前轴在正立状态下固定;再采用启动设备吊起吊挂部,由于吊挂部与连接轴垂直,受重力作用,连接轴会带动前轴翻转90°,达到前轴侧卧状态,工件被输送至对应工位,完成加工后,再借助旋转把手人工将连接轴旋转90°,使前轴恢复正立状态,放置于输送线上即可。该吊具合理地利用重力作用对前轴进行翻转,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利用前轴卡接部与前轴支撑部配合,对前轴相对的两端进行限位固定,保证了吊起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轴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轴正立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轴侧卧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轴吊具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轴吊具中吊挂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1-连接轴,2-旋转把手,3-吊挂部,4-前轴卡接部,5-定位凸台,6-支架,7-前轴支撑部;
31-大圆孔,32-小圆孔;41-卡接槽;
61-平板,62-圆筒,63-加强筋;A-前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做进一步地详细介绍。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轴吊具,包括连接轴1,所述连接轴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2,另一端固定有吊挂部3,所述吊挂部3垂直于所述连接轴1;所述连接轴1上还固定有前轴卡接部4和定位凸台5,且所述前轴卡接部4和所述定位凸台5均位于所述旋转把手2与所述吊挂部3之间;支架6套装在所述连接轴1上,与所述连接轴1间隙配合,并被夹紧在所述前轴卡接部4和所述定位凸台5之间;所述支架6上设有前轴支撑部7,所述前轴支撑部7与所述前轴卡接部4配合分别对前轴相对的两端进行限位固定。
参考图2,当前轴A在输送线上处于正立状态时,先用前轴支撑部7对前轴A的一侧进行限位固定,然后转动旋转把手2,使其带动连接轴1相对于支架6转动,当位于连接轴1上的前轴卡接部4与前轴支撑部7相对时,停止转动,用前轴卡接部4对前轴的另一侧进行限位固定;固定牢靠后,用启动设备(如电动葫芦)在吊挂部3处将吊具吊起,由于吊挂部3与连接轴1垂直,吊起过程中受重力作用,吊具带动前轴A翻转90度,变到如图3所示的状态,完成了前轴A从正立状态到侧卧状态的翻转。然后吊具带动前轴A到对应工位完成锁栓孔加工后,送回输送线处,人工借助旋转把手2将吊具转动90度,使得前轴A回到正立状态,再转动连接轴1,使得前轴卡接部4脱离前轴A,将前轴A放回输送线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吊具,合理的利用重力作用,完成前轴从正立状态到侧卧状态的自动翻转,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利用前轴卡接部4与前轴支撑部7相互配合对前轴进行固定,提高了前轴吊起时的可靠性;并且,将前轴卡接部4固定在可转动的连接轴1上,方便与前轴卡接或脱离,便于使用。
在本实施例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定位凸台5优选为与所述连接轴1一体成型的轴肩结构,在吊具翻转时,所述定位凸台5会受到所述支架6较大的作用力,一体式的结构可有效保证吊具的强度,防止定位凸台5处断裂。
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6包括平板61和连接于所述平板61一侧表面上的圆筒62,所述平板61相对的另一侧表面与所述前轴卡接部4贴合,所述圆筒62的端面与所述定位凸台5的表面贴合。所述圆筒62可对所述连接轴1进行限位,提高连接轴1转动时的平稳性;而平板61的设置则方便所述前轴支撑部7的布置固定。
为了提高支架6的强度,所述平板61上还设有两组加强筋63,优选地,两组所述加强筋63分别由所述圆筒62的表面向所述平板61的同一侧边缘延伸,并与所述平板61的该边缘形成三角形,使得加强结构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轴支撑部7设置在所述平板61靠近所述前轴卡接部4的一侧,且所述前轴支撑部7为两组相隔预设距离设置的吊钩,所述吊钩可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与所述平板61固定,或选择与所述平板61一体成型。
与所述前轴支撑部7配合的所述前轴卡接部4优选为凸块,在其上设有卡接槽41,所述卡接槽41转动到与所述前轴支撑部7相对的位置时,对前轴进行卡接定位。
参考图5,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吊挂部3为平板结构,其上设有与所述连接轴1焊接的大圆孔31和用于与吊起设备连接的小圆孔32。所述平板可选择为两端分别为半圆形的平板,且两端半圆形的直径不相等,其中大圆孔31设置在直径较大的一端,这种结构可优化所述吊挂部3的受力,提高其强度。
为了方便与启动设备连接,所述小圆孔32上还可固定有吊带或链条。
在本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地,所述旋转把手2为空心的棱柱或管体;所述连接轴1也为空心轴,以减轻吊具的重量,使得吊具的翻转更加灵活。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前轴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轴(1),所述连接轴(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2),另一端固定有吊挂部(3),所述吊挂部(3)垂直于所述连接轴(1);所述连接轴(1)上还固定有前轴卡接部(4)和定位凸台(5),且所述前轴卡接部(4)和所述定位凸台(5)均位于所述旋转把手(2)与所述吊挂部(3)之间;支架(6)套装在所述连接轴(1)上,与所述连接轴(1)间隙配合,并被夹紧在所述前轴卡接部(4)和所述定位凸台(5)之间;所述支架(6)上设有前轴支撑部(7),所述前轴支撑部(7)与所述前轴卡接部(4)配合分别对前轴相对的两端进行限位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轴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5)为与所述连接轴(1)一体成型的轴肩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轴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包括平板(61)和连接于所述平板(61)一侧的圆筒(62),所述平板(61)相对的另一侧表面与所述前轴卡接部(4)贴合,所述圆筒(62)的端面与所述定位凸台(5)的表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轴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61)上还设有两组加强筋(63),两组所述加强筋(63)分别由所述圆筒(62)的表面向所述平板(61)的同一侧边缘延伸,并与所述平板(61)的该边缘形成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汽车前轴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支撑部(7)设置在所述平板(61)靠近所述前轴卡接部(4)的一侧,且所述前轴支撑部(7)为两组相隔预设距离设置的吊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前轴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卡接部(4)为凸块,且其上设有卡接槽(4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轴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把手(2)为空心的棱柱或管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前轴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1)为空心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轴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部(3)为平板结构,其上设有与所述连接轴(1)焊接的大圆孔(31)和用于与吊起设备连接的小圆孔(3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前轴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圆孔(32)上固定有吊带或链条。
CN201520401642.2U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汽车前轴吊具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51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01642.2U CN204751896U (zh)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汽车前轴吊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01642.2U CN204751896U (zh)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汽车前轴吊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51896U true CN204751896U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66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01642.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51896U (zh)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汽车前轴吊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518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1326A (zh) * 2015-06-10 2015-09-09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轴吊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1326A (zh) * 2015-06-10 2015-09-09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轴吊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51896U (zh) 一种汽车前轴吊具
CN104891326A (zh) 一种汽车前轴吊具
CN211338531U (zh) 一种可有效减少对产品损伤的片式散热器翻转吊具
CN201343361Y (zh) 平吊式自动开闭钢卷夹钳
CN216451655U (zh) 一种移动便捷型电气柜
CN204454274U (zh) 缸体下线吊具
CN201944539U (zh) 防弧光挡板
CN212263663U (zh) 机盖喷涂工装
CN108748023B (zh) 斗臂车带电作业工具挂板
CN210416680U (zh) 一种精密铸件加工用运输设备
CN205706784U (zh) 一种便于卸货的搬运车
CN220201205U (zh) 一种起管器
CN211615592U (zh) 一种具有货物夹持功能的搬运机器人
CN202046651U (zh) 机台搬运车
CN203806929U (zh) 一种变压器用片式散热器翻转吊具
CN212353343U (zh) 一种经济信息管理用图文吊架
CN205257768U (zh) 一种定子搬运夹具
CN209698243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焊接设备
CN205709476U (zh) 一种起吊钩
US2062520A (en) Portable power tool and mounting
CN216834310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无人机防撞结构
CN214985497U (zh) 一种平板布兜多用手拉车
CN204032647U (zh) 一种多功能行军水壶
CN213226215U (zh) 一种自动化物料搬运设备的定位装置
CN214138616U (zh) 一种防护效果好的物流用运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1012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