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40526U - 磁旋钮及电器产品 - Google Patents
磁旋钮及电器产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40526U CN204740526U CN201520507311.7U CN201520507311U CN204740526U CN 204740526 U CN204740526 U CN 204740526U CN 201520507311 U CN201520507311 U CN 201520507311U CN 204740526 U CN204740526 U CN 2047405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nob base
- knob
- magnetic
- joint pin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3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9994 ca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421 cell wa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9 cor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70 easy-to-clea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58 resili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旋钮及电器产品。该磁旋钮包括第一旋钮座和套设在第一旋钮座外侧的第二旋钮座,第一旋钮座可相对于第二旋钮座转动,第二旋钮座内设有磁性固定件,磁性固定件与电器产品上的磁铁相互吸引以使第二旋钮座的下表面固定在电器产品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旋钮及电器产品,采用分体结构,即将第二旋钮座通过磁性固定件固定在电器产品上,第二旋钮座套设在第一旋钮座外,第一旋钮座可在第二旋钮座内旋转,使得在旋动旋钮的时候,只有中间的第一旋钮座旋转,外侧的第二旋钮座固定不动,因而第二旋钮座与电器产品之间不会产生相对转动,进而不存在由于第二旋钮座与电器产品表面摩擦以及磁力的吸引的作用而导致旋钮转动不畅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旋钮及电器产品。
背景技术
磁旋钮是利用磁铁异性相吸的原理,旋钮上和电器产品上分别具有一颗永磁铁,通过两颗永磁铁的吸力把旋钮和电器产品结合在一起,并在旋钮上设置感应用的磁铁用于在旋钮旋转时能够产生磁场的变化,电器产品里的感应元器件接收到感应变化信号后反馈给芯片,芯片判断信号的指示含义而使电器产品上产生功率、定时、定温等参数选择。
现有技术中的磁旋钮为整体结构,即旋钮整个贴附在电器产品上,在转动旋钮时是磁旋钮整体转动,用于贴附磁旋钮的永磁铁相对电器产品上的永磁铁具有相对旋转,由于磁旋钮整个贴附上电器产品表面,且整体转动,从而由于电器产品表面摩擦力以及两颗永磁铁之间的吸力的影响而易导致转动不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旋钮及电器产品,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磁旋钮整体在电器产品上转动,由于摩擦力和磁力的影响而导致转动不畅的缺陷,实现磁旋钮的轻松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旋钮,包括第一旋钮座和套设在所述第一旋钮座外侧的第二旋钮座,所述第一旋钮座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旋钮座转动,所述第二旋钮座内设有磁性固定件,所述磁性固定件与电器产品上的磁铁相互吸引以使所述第二旋钮座的下表面固定在所述电器产品上。
进一步的,
在所述第二旋钮座的下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旋钮座的外侧设有容置凹槽,所述容置凹槽沿背离电器产品的方向凹陷,所述磁性固定件容纳在所述容置凹槽内。
可以选择的,
在所述第二旋钮座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旋钮座的外侧设有容置凹槽,所述第二旋钮座上对应所述容置凹槽处的下表面封闭,所述容置凹槽沿靠近电器产品的方向凹陷,所述磁性固定件容纳在所述容置凹槽内。
可以选择的,
所述磁性固定件与所述第二旋钮座注塑在一起,且所述第二旋钮座完全包覆住所述磁性固定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旋钮座顶部盖设有旋钮盖,所述旋钮盖与所述第一旋钮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盖与所述第二旋钮座之间存在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钮座上设有连接柱,所述第二旋钮座上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第二旋钮座的连接通孔,且所述第二旋钮座在所述连接柱的轴向上与所述连接柱固定,所述第一旋钮座可以所述连接柱的轴线为中心在所述第二旋钮座内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旋钮座与所述连接柱之间采用卡环轴向固定,所述连接柱顶部沿圆周方向开设有环形凹槽;
所述卡环自上而下卡入所述环形凹槽中,或者,所述卡环上开设有安装缺口且所述卡环沿所述连接柱的径向卡入所述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盖的下表面设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用于供所述连接柱插入,且所述安装筒与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钮座内侧还设有第三旋钮座,所述第一旋钮座和所述第三旋钮座可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二旋钮座旋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器产品,包括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上设有如上所述的磁旋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旋钮及电器产品,通过磁性固定件将第二旋钮座固定在电器产品上,而在第二旋钮座的内侧设置第一旋钮座,第二旋钮座套设在第一旋钮座外,并且第一旋钮座可以相对于第二旋钮座旋转,在需要转动该磁旋钮时,仅需要转动中间的第一旋钮座即可,其外侧的第二旋钮座被固定在了电器产品上了,安装有磁性固定件的第二旋钮座与电器产品不存在相对转动,因而在旋转该磁旋钮时,不需要克服第二旋钮座与电器产品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第二旋钮座与电器产品之间磁铁的吸力,因而该磁旋钮转动起来较为顺畅,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磁旋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磁旋钮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第二旋钮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一旋钮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旋钮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旋钮座; 2-第二旋钮座; 3-磁性固定件;
4-连接柱; 5-连接通孔; 6-卡环;
7-环形凹槽; 8-容置凹槽; 9-旋钮盖;
10-凹槽; 11-安装筒; 12-凹陷部;
13-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磁旋钮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磁旋钮的爆炸图;请参照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磁旋钮,包括第一旋钮座1和套设在第一旋钮座1外侧的第二旋钮座2,第一旋钮座1可相对于第二旋钮座2转动,第二旋钮座2内设有磁性固定件3,磁性固定件3与电器产品上的磁铁相互吸引以使第二旋钮座2的下表面固定在电器产品上。
具体地,第一旋钮座1和第二旋钮座2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更具体的,第二旋钮座2可以呈倒置的圆筒状,内部通孔用于容置第一旋钮座1,除内部通孔之外的部分用于安装磁性固定件3,以使得该部分固定到电器产品上,第一旋钮座1可以从第二旋钮座2的下端从下至上穿进第二旋钮座2内;当然,第一旋钮座1和第二旋钮座2的横截面也可以不为圆形,例如,第一旋钮座1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第二旋钮座2上用于套装第一旋钮座1的内部通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但是由于第二旋钮座2的外轮廓不需要与其他部件配合,因此,第二旋钮座2的最大横截面处,即第二旋钮座2的外轮廓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如多边形,圆形等,在此,本实用新型不作具体限定。
第一旋钮座1可以绕第二旋钮座2的中心轴线旋转,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旋钮座1与第二旋钮座2之间优选为间隙配合,以使得第一旋钮座1能在第二旋钮座2内侧转动顺畅,第一旋钮座1和第二旋转座2不会由于两者之间的相对转动而产生磨损;磁性固定件3可以为永磁体,第一旋钮座1可以为电的良导体,也可以为导电不良体,在第一旋钮座1内还可以装设用于感应的磁铁或者其它零件,并且均能在第二旋钮座2内转动,以便电器产品内的感应装置检测到第一旋钮座1的旋转,从而对电器产品的功能进行选择与切换。
进一步的,由于磁性固定件3的磁力作用,第二旋钮座2的下表面紧贴到电器产品上。而在旋动第一旋钮座1的过程中,为防止转动的第一旋钮座1与电器产品的表面产生摩擦,进而影响整个旋钮的外观与使用寿命,因此,可将第一旋钮座1上朝向电器产品的表面与电器产品之间保持预设间隙,优选的,该预设间隙可以为0~3mm。
本实施例提供的磁旋钮,利用第二旋钮座2的磁性固定件3与电器产品内的磁铁相互吸引配合,将第二旋钮座2固定在电器产品上,而设置在第二旋钮座2内侧的第一旋钮座1可在第二旋钮座2内且可相对于第二旋钮座2旋转,在需要旋动该磁旋钮时,仅旋动中间的第一旋钮座1,第二旋钮座2一直由于磁性固定件3的作用被固定在电器产品上,而与电器产品之间没有相对旋转,因而在旋动旋钮的过程中,不需要克服第二旋钮座2与电器产品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第二旋钮座2与电器产品之间的磁力吸引,因此,在旋钮转动的过程中更加顺畅,操作不费力,使用较为方便。
图3为图1中第二旋钮座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附图1和附图3,进一步的,还可以在第二旋钮座2的下表面、且位于第一旋钮座1的外侧设置容置凹槽8,容置凹槽8沿背离电器产品的方向凹陷,磁性固定件3容纳在容置凹槽8内;具体的,容置凹槽8整体可以呈环形,将第二旋钮座2周向固定到电器产品上,相应的,磁性固定件3也可以为环形整体嵌入到环形的容置凹槽8内,以使得更加平稳地将第二旋钮座2固定到电器产品上。在具体装配时,可以直接将磁性固定件3从下至上压入到容置凹槽8内;整个磁旋钮在安装后在整体上看不见磁性固定件3,并且,磁性固定件3可以从容置凹槽8中拆装出来,以便于更换磁性固定件3。
要实现将磁性固定件3固定到第二旋钮座2上的结构有很多种,例如,还可以是,在第二旋钮座2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旋钮座1的外侧设置容置凹槽8,第二旋钮座2上对应容置凹槽8处的下表面封闭,容置凹槽8沿靠近电器产品的方向凹陷,磁性固定件3容纳在容置凹槽8内。在具体装配时,磁性固定件3从上至下压入到容置凹槽8内,第二旋钮座2的下表面封闭,从而磁性固定件3被完全支撑到容置凹槽8内,不会脱落。而此种结构,要实现在外观上看不见磁性固定件3,可以在第二旋钮座2上部覆盖一个遮挡盖以遮挡容置凹槽8内的磁性固定件3。
更或者,为实现外观上看不见磁性固定件3,还可以将磁性固定件3与第二旋钮座2注塑在一起,且第二旋钮座2完全包覆住磁性固定件3。即,从第二旋钮座2的任何角度均看不见磁性固定件3。
另外,第一旋钮座1内侧还可以设有第三旋钮座(图中未示出),第一旋钮座1和第三旋钮座可分别相对于第二旋钮座2旋转。第一旋钮座1和第三旋钮座上可以分别设置感应用的磁铁,用于分别与电器产品内的感应装置感应,以分别实现不同功能的调节,例如,可以利用第一旋钮座1来实现温度调节,第三旋钮座来实现功率调节等,当然,具体第一旋钮座1和第三旋钮座具体用于调节的参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设计,在此,本实用新型不作具体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转动的第二旋钮座2可以套设第三旋钮座3,或者更多的相对于第一旋钮座1转动的第四旋钮座、第五旋钮座等等更多的转动的旋钮座,以实现参数的分层调节。
图5为图1中旋钮盖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附图1、附图2和附图5,在第二旋钮座2的顶部还可以盖设有旋钮盖9,旋钮盖9可以与第一旋钮座1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二旋钮座2呈倒置的圆筒状,在第二旋钮座2的顶部还可以向下凹陷形成凹槽10,旋钮盖9可以为圆形板状结构,旋钮盖9位于凹槽10内,优选的,旋钮盖9与第二旋钮座2之间存在间隙,具体可以是旋钮盖9的边缘与第二旋钮座2的凹槽10的槽壁之间存在间隙。
或者,旋钮盖9的边缘可以向下延伸形成扣部,扣部与圆形板状结构相垂直,整个旋钮盖9形成内径较大的筒状结构,整个筒状结构的旋钮盖9盖设到第二旋钮座2外侧上方,旋钮盖9的内侧壁与第二旋钮座2的外侧壁相配合并且保留一定间隙。第二旋钮座2与旋钮盖9之间的间隙可以保证旋钮盖9与第二旋钮座2之间摩擦力小,转动更为顺畅。
在需要旋转磁旋钮时,由于旋钮盖9与第一旋钮座1固定连接,因此,可通过旋动旋钮盖9旋转,进而带动第一旋钮座1旋转,旋钮盖9部件起到美观的作用,并且由于旋钮盖9设置在顶部,还能够起到方便操作的作用。
图4为图1中第一旋钮座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附图1、附图2、附图3和附图4,在第一旋钮座1上可以设有连接柱4,相应的,在第二旋钮座2上开设有连接通孔5,连接柱4穿过第二旋钮座2的连接通孔5,且第二旋钮座2在连接柱4的轴向上与连接柱4固定,第一旋钮座1可以连接柱4的轴线为中心在第二旋钮座2内旋转。
优选的,第一旋钮座1内部可以形成空腔13,该空腔13朝靠近电器产品的方向凹陷,该空腔13的底面可以与第一旋钮座1上朝向电器产品的表面平行,该连接柱4可以设置在该空腔13内,且垂直于该空腔13的底面设置;第二旋钮座2上的连接通孔5可以是在第二旋钮座2上凸起的圆柱形孔,即,该圆柱形孔的高度大于用于开设该处第二旋钮座2的厚度;也可以是直接在第二旋钮座2上开设的圆形通孔,该圆形通孔的高度等于用于开设该处第二旋钮座2的厚度;凸起的圆柱形孔可以保证连接通孔5的长度较长,更有利于连接柱4的径向限位;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通孔5的横截面也可以不为圆形,例如,连接通孔5的横截面还可以为正六边形或者正方形,相应的,其内部的连接柱4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本实用新型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能保证连接柱4可与连接通孔5之间能够以连接柱4的轴线为中心相对旋转即可。
旋钮盖9的下表面还可以设置安装筒11,安装筒11用于供连接柱4插入,且安装筒11与连接柱4固定连接。具体安装筒11可在旋钮盖9的中心沿轴向下延伸出来,而连接柱4可以采用很多方式与安装筒11固定连接,例如可以将两者采取超声波焊接固定,或者直接过盈配合固定,又或者可以是胶水直接固定等等,通过安装筒11与连接柱4连接,可以保证固定处的接触面积较大,以保证更稳固的固定。旋钮盖9还可以不通过安装筒11与连接柱4连接,例如,旋钮盖9还可以与连接柱4直接通过连接件(例如螺钉等)可拆卸地固定到一起,具体的固定方式有很多,本实用新型不作具体的限定,只要能实现旋钮盖9与第一旋钮座1能一起旋转即可。
第二旋钮座2上设置旋钮盖9既可以保证第二旋钮座2内的结构不外露,保证第二旋钮座2的美观,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的灰尘进入到第二旋钮座2中,并且还采用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固定到第二旋钮座2上,使得在需要清洁该磁旋钮时,可将旋钮盖9与第二旋钮座2相分离开,操作灵活,清洁方便。
更进一步的,为便于旋钮盖9的旋转,可以在旋钮盖9的上表面设置凹陷部12,凹陷部12的形状可以为弧形,实现与手指的形状良好地贴合,在转动该旋钮的时候,手指放置到凹陷部12内,利用手指与该凹陷部12之间的摩擦力带动旋钮盖9旋转,或者还可在旋钮盖9的上表面设置凸起柱(图中未示出),在转动该旋钮的时候,手指捏住凸起柱转动即可。
为进一步优化本装置,可以将第二旋钮座2与连接柱4在轴向方向上固定,从而可以保证连接柱4不会由于重力的影响而从连接通孔5内脱出。
具体地,可以在第二旋钮座2与连接柱4之间采用卡环6进行轴向固定,连接柱4顶部沿圆周方向开设有一环形凹槽7;可在卡环6上开设安装缺口(图中未示出)且卡环6沿连接柱4的径向卡入环形凹槽7内,即,将安装缺口对准需要卡入的环形凹槽7,将卡环6沿连接柱4的径向推入到环形凹槽7内。
或者,卡环6可以自上而下卡入环形凹槽7中,当在卡环6自上而下卡入到环形凹槽7的情况下,此时的卡环6优选为包括两种材料制成的封闭的环状结构,其卡环6的内径可小于连接柱4的外径,其内圆处(用于套设到连接柱4上)的边缘为弹性材料,具体的,可以为橡胶,非内圆处可为非弹性材料,如不锈钢、硬质塑料等;当卡环6自上而下安装时,由于连接柱4的外径大于卡环6的内径,因而卡环6在到达环形凹槽7之前,内圆处的弹性边缘处于压缩状态,当到达环形凹槽7处时,恢复形变,从而卡入到环形凹槽7内。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器产品,该电器产品可包括操作面板,在操作面板上可设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磁旋钮。安装有上述磁旋钮的电器产品,如电磁炉等,在需要转动旋钮进行温度、时间等参数调节时,能够十分轻松地旋动旋钮,并且即使长期使用后,操作面板上也不会因为旋钮与操作面板摩擦而产生的较深的刮痕,具有操作方便,美观实用等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磁旋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钮座和套设在所述第一旋钮座外侧的第二旋钮座,所述第一旋钮座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旋钮座转动,所述第二旋钮座内设有磁性固定件,所述磁性固定件与电器产品上的磁铁相互吸引以使所述第二旋钮座的下表面固定在所述电器产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旋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旋钮座的下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旋钮座的外侧设有容置凹槽,所述容置凹槽沿背离电器产品的方向凹陷,所述磁性固定件容纳在所述容置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旋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旋钮座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旋钮座的外侧设有容置凹槽,所述第二旋钮座上对应所述容置凹槽处的下表面封闭,所述容置凹槽沿靠近电器产品的方向凹陷,所述磁性固定件容纳在所述容置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旋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性固定件与所述第二旋钮座注塑在一起,且所述第二旋钮座完全包覆住所述磁性固定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磁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钮座顶部盖设有旋钮盖,所述旋钮盖与所述第一旋钮座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盖与所述第二旋钮座之间存在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钮座上设有连接柱,所述第二旋钮座上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第二旋钮座的连接通孔,且所述第二旋钮座在所述连接柱的轴向上与所述连接柱固定,所述第一旋钮座可以所述连接柱的轴线为中心在所述第二旋钮座内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钮座与所述连接柱之间采用卡环轴向固定,所述连接柱顶部沿圆周方向开设有环形凹槽;
所述卡环自上而下卡入所述环形凹槽中,或者,所述卡环上开设有安装缺口且所述卡环沿所述连接柱的径向卡入所述环形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盖的下表面设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用于供所述连接柱插入,且所述安装筒与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磁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钮座内侧还设有第三旋钮座,所述第一旋钮座和所述第三旋钮座可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二旋钮座旋转。
11.一种电器产品,包括操作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板上设有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磁旋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07311.7U CN204740526U (zh) | 2015-07-13 | 2015-07-13 | 磁旋钮及电器产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07311.7U CN204740526U (zh) | 2015-07-13 | 2015-07-13 | 磁旋钮及电器产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40526U true CN204740526U (zh) | 2015-11-04 |
Family
ID=54422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0731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40526U (zh) | 2015-07-13 | 2015-07-13 | 磁旋钮及电器产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40526U (zh) |
-
2015
- 2015-07-13 CN CN201520507311.7U patent/CN20474052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90032877A1 (en) | Simulated candle lamp | |
CN101685720B (zh) | 旋钮开关 | |
CN204597918U (zh) | 电子旋钮换挡机构 | |
KR20110126909A (ko) | 이중 착자 자석이 내장된 조립완구 유닛 | |
CN110098079B (zh) | 一种可移动旋钮 | |
CN204441187U (zh) | 磁旋钮及电器产品 | |
CN204740526U (zh) | 磁旋钮及电器产品 | |
CN204233754U (zh) | 一种可被电动加速的陀螺玩具 | |
CN206432187U (zh) | 一种具有阻尼结构的旋钮及应用该旋钮的家用电器上盖 | |
CN108630480A (zh) | 一种旋转式自供能无线开关 | |
CN204761182U (zh) | 用于吊扇的直流电机及吊扇 | |
CN201093412Y (zh) | 一种可360度旋转的灯头装置 | |
CN203774178U (zh) | 一种磁力档位旋钮 | |
CN204834448U (zh) | 旋钮开关及电器产品 | |
CN206134560U (zh) | 一种按键、游戏手柄及遥控控制器 | |
CN202603077U (zh) | 多功能外壳、蜡烛灯及触控遥控器 | |
CN204011206U (zh) | 钮子开关 | |
CN204460109U (zh) | 不松动的灯具座 | |
CN208208634U (zh) | 一种旋转按压复位机构及音频设备 | |
CN202073906U (zh) | 真空吸盘 | |
CN20978953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8111334U (zh) | 一种新型的开关结构 | |
CN203609256U (zh) | 一种密封圈防脱的压力锅 | |
CN209471393U (zh) | 用于磁控旋钮的壳底盖、磁控旋钮以及电器设备 | |
CN213248538U (zh) | 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