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36952U - 一种自行车辅助装置及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行车辅助装置及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36952U
CN204736952U CN201520278820.7U CN201520278820U CN204736952U CN 204736952 U CN204736952 U CN 204736952U CN 201520278820 U CN201520278820 U CN 201520278820U CN 204736952 U CN204736952 U CN 204736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ipe link
bicycle
handle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7882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h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h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h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h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2027882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36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36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369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辅助装置及自行车,属于无轨陆用车辆领域。所述辅助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架、连接杆和手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架之间的角度可调,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手柄之间的角度可调,所述固定架安装在自行车的车座支架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车座支架、固定架、连接杆、以及手柄依次连接,且固定架与连接杆之间、连接杆与手柄之间的角度均可调节,使得初学者能够通过车座支架接收到教练的矫正指示,从而自主调整车身重心,并且可以根据需求调节手柄伸出的长度和角度,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自行车辅助装置及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轨陆用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辅助装置及自行车。
背景技术
人们在初学骑自行车时,难免会因为掌握不好平衡而摔倒,非常容易受伤。为了避免初学者在学骑自行车时摔伤,教练会使用一种辅助装置帮助初学者掌握平衡。一般常见的辅助装置的结构十分简单,通常包括一根固定在自行车车架或者后轮轮轴上的手柄,手柄由教练掌控,教练通过手柄控制自行车始终保持竖直向上的平衡状态,从而解决了初学者容易摔倒的问题。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辅助装置安装在自行车车架上,导致教练直接控制车架,使得矫正幅度过大,当初学者感受到矫正的作用力时,车身已经被矫正到了平衡状态,导致初学者只能被动的接受平衡状态下的自行车,不利于初学者主动的掌握骑车技巧。并且,不能调节手柄伸出的角度,不能很好的适用于身高不同的教练。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辅助装置及自行车。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辅助装置,所述自行车辅助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架、连接杆和手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架之间的角度可调,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手柄之间的角度可调,所述固定架安装在自行车的车座支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架包括连接部和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的耳环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车座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耳环部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相连接;所述手柄的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通过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上颌、以及与所述上颌相匹配的下颌,所述上颌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凹槽,所述下颌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上颌与所述下颌可拆卸连接,所述车座支架穿过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所形成的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耳环部上还设有沿所述第一通孔外围设置的锯齿状的第一凸块,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上还设有沿所述第二通孔外围设置的锯齿状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相匹配;所述手柄上还设有沿所述第三通孔外围设置的锯齿状的第三凸块,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上还设有沿所述第四通孔外围设置的锯齿状的第四凸块,所述第三凸块与所述第四凸块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均为蝶形螺母。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所述自行车包括自行车车架、车座支架、自行车辅助装置,所述车座支架与所述自行车车架固定连接,所述车座支架与所述自行车辅助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自行车辅助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架、连接杆和手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架之间的角度可调,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手柄之间的角度可调,所述固定架安装在自行车的车座支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架包括连接部和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的耳环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车座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耳环部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相连接;所述手柄的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通过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上颌、以及与所述上颌相匹配的下颌,所述上颌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凹槽,所述下颌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上颌与所述下颌可拆卸连接,所述车座支架穿过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形成的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耳环部上还设有沿所述第一通孔外围设置的锯齿状的第一凸块,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上还设有沿所述第二通孔外围设置的锯齿状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相匹配;所述手柄上还设有沿所述第三通孔外围设置的锯齿状的第三凸块,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上还设有沿所述第四通孔外围设置的锯齿状的第四凸块,所述第三凸块与所述第四凸块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均为蝶形螺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车座支架、固定架、连接杆、以及手柄依次连接,且固定架与连接杆之间、连接杆与手柄之间的角度均可调节,使得教练在矫正自行车时,可以通过操控手柄,将矫正的作用力依次经由连接杆和固定架作用至车座支架,而不是直接作用于整个车架,进而可以小幅度的调整车身的平衡,并使得初学者能够通过车座支架接收到教练的矫正指示,从而自主调整车身重心,有利于初学者主动的掌握骑车技巧,并且,教练可以根据需求,自行调节手柄伸出的角度,提高了自行车辅助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行车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行车辅助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行车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自行车车架,2-车座支架,3-自行车辅助装置,31-固定架,311-连接部,312-耳环部,313-第一通孔,314-上颌,315-下颌,316-第一凸块,32-连接杆,321-第二通孔,322-第二凸块,323-第四通孔,324-第四凸块,33-手柄,331-第三通孔,332-把手,333-第三凸块,34-第一螺栓,35-螺钉组件,36-第二螺栓,37-第一螺母,38-第二螺母,4-车把,5-前轮,6-后轮,7-前叉部件,8-脚蹬,9-链条,10-曲柄链轮,11-飞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骑自行车辅助装置,如图1所示,自行车辅助装置3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架31、连接杆32和手柄33,连接杆32的一端与固定架31可拆卸连接且连接杆32与固定架31之间的角度可调,连接杆32的另一端与手柄33可拆卸连接且连接杆32与手柄33之间的角度可调,固定架31安装在自行车的车座支架2上。
在本实施例中,车座支架2、固定架31、连接杆32、以及手柄33依次连接,且固定架31与连接杆32之间、连接杆32与手柄33之间的角度均可调节,使得教练在矫正自行车时,可以通过操控手柄33,将矫正的作用力依次经由连接杆32和固定架31作用至车座支架2,而不是直接作用于整个车架,进而可以小幅度的调整车身的平衡,并使得初学者能够通过车座支架2接收到教练的矫正指示,从而自主调整车身重心,有利于初学者主动的掌握骑车技巧,并且,教练可以根据需求,自行调节手柄33伸出的角度,提高了自行车辅助装置3的适用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结合图2,固定架31包括连接部311和固定设置在连接部311上的耳环部312,连接部311与车座支架2固定连接,耳环部312上设有第一通孔313,连接杆3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321,第二通孔321的大小与第一通孔313的大小一致,第一通孔313和第二通孔321通过第一螺栓34和第一螺母37相连接;手柄33的与连接杆3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通孔331,连接杆3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323,第四通孔323的大小与第三通孔331的大小一致,第三通孔331和第四通孔323通过第二螺栓36和第二螺母38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连接部311包括上颌314、以及与上颌314相匹配的下颌315,上颌314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凹槽,下颌315上设有与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上颌314与下颌315可拆卸连接,车座支架2穿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形成的通孔。
作为优选,上颌314和下颌315由螺钉组件35连接在一起,进而使得自行车辅助装置3能够适用于更多类型的车座支架2。另外,为了方便拆装固定架31,还可以将螺钉组件35替换为卡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耳环部312上还设有沿第一通孔313外围设置的锯齿状的第一凸块316,连接杆32的一端上还设有沿第二通孔321外围设置的锯齿状的第二凸块322,第一凸块316与第二凸块322相匹配;手柄33上还设有沿第三通孔331外围设置的锯齿状的第三凸块333,连接杆32的另一端上还设有沿第四通孔323外围设置的锯齿状的第四凸块324,第三凸块333与第四凸块324相匹配。其中,锯齿状的第一凸块316是指第一凸块216与第二凸块322相匹配的一面具有锯齿状突起,其他凸块与第一凸块316设计相同,不做赘述。第一凸块316和第二凸块322上的锯齿状突起可以相互咬合,从而在装配时实现相互固定;第三凸块333和第四凸块324上的锯齿状突起可以相互咬合,从而在装配时实现相互固定。第一凸块316和第二凸块322配合可以将固定架31与连接杆32锁紧,第三凸块333与第四凸块324配合可以将手柄33与连接杆32锁紧。
具体地,第一螺母37和所述第二螺母38均为蝶形螺母,使得用户可以方便的拆装、调节连接杆32和手柄33。
在本实施例中,在手柄33的远离第三通孔331的一端设置有一球状把手332,使得教练能够舒适的抓握手柄33。容易知道,在其他实施例中,把手332也可以为椭圆状、圆柱状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固定架31的安装方法及手柄33的调整方法:
安装固定架:首先在车座支架2上选择合适的位置,再将上颌314与下颌315共同夹持在车座支架2上,最后用螺钉组件35将上颌314与下颌315固定在一起,进而将固定架31安装至车座支架2上,准备进行手柄33调节操作。
调节手柄:当固定架31安装至车座支架2上之后,结合图3,首先分别松动第一蝶形螺母37和第二蝶形螺母38,直至第一凸块316、第三凸块333分别与第二凸块322、第四凸块324完全脱离,然后移动连接杆32和手柄33,使手柄33上的把手332到达适合抓握的位置,最后分别拧紧第一蝶形螺母37和第二蝶形螺母38,使得第一凸块316、第三凸块333分别与第二凸块322、第四凸块324重新接合,进而锁紧自行车辅助装置,以完成手柄33的调节。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自行调节手柄的伸出长度和角度,使得自行车辅助装置能够适用于身高体格不同的人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车座支架、固定架、连接杆、以及手柄依次连接,且固定架与连接杆之间、连接杆与手柄之间的角度均可调节,使得教练在矫正自行车时,可以通过操控手柄,将矫正的作用力依次经由连接杆和固定架作用至车座支架,而不是直接作用于整个车架,进而可以小幅度的调整车身的平衡,并使得初学者能够通过车座支架接收到教练的矫正指示,从而自主调整车身重心,有利于初学者主动的掌握骑车技巧,并且,教练可以根据需求,自行调节手柄伸出的角度,提高了自行车辅助装置的适用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如图4所示,该自行车包括自行车车架1、车座支架2、自行车辅助装置3。
其中,车座支架2与自行车车架1固定连接,车座支架2与自行车辅助装置3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该自行车还包括车把4、前轮5、后轮6、前叉部件7、脚蹬8、链条9、曲柄链轮10、飞轮11,车把4设于前叉部件7的一端,前叉部件7的另一端与前轮5的中心连接,使得骑行者可以通过调整车把4改变前轮5的朝向,实现了自行车的转向,后轮6的中心与自行车车架1连接,飞轮11与后轮6同轴连接,脚蹬8安装于自行车车架1上,曲柄链轮10与脚蹬8的中心连接,链条9分别与曲柄链轮10、飞轮11啮合,骑行者驱动脚蹬8,曲柄链轮10、链条9、飞轮11、后轮6依次转动,实现了自行车的前行或后退。
具体地,自行车辅助装置3可以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自行车辅助装置3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该自行车还可以包括变速组件,变速组件与链条9啮合,骑行者可以利用变速组件改变曲柄链轮10与飞轮11之间的传动比,使得自行车能够适用于坡地、泥地等更多的特殊路况。
优选地,自行车车架1可以为合金构件,如铝合金车架、钛合金车架等,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其他材料的构件,如碳纤维构件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车座支架、固定架、连接杆、以及手柄依次连接,且固定架与连接杆之间、连接杆与手柄之间的角度均可调节,使得教练在矫正自行车时,可以通过操控手柄,将矫正的作用力依次经由连接杆和固定架作用至车座支架,而不是直接作用于整个车架,进而可以小幅度的调整车身的平衡,并使得初学者能够通过车座支架接收到教练的矫正指示,从而自主调整车身重心,有利于初学者主动的掌握骑车技巧,并且,教练可以根据需求,自行调节手柄伸出的长度和角度,提高了自行车辅助装置的适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行车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辅助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架、连接杆和手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架之间的角度可调,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手柄之间的角度可调,所述固定架安装在自行车的车座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连接部和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的耳环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车座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耳环部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相连接;
所述手柄的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通过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上颌、以及与所述上颌相匹配的下颌,所述上颌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凹槽,所述下颌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上颌与所述下颌可拆卸连接,所述车座支架穿过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所形成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环部上还设有沿所述第一通孔外围设置的锯齿状的第一凸块,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上还设有沿所述第二通孔外围设置的锯齿状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相匹配;
所述手柄上还设有沿所述第三通孔外围设置的锯齿状的第三凸块,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上还设有沿所述第四通孔外围设置的锯齿状的第四凸块,所述第三凸块与所述第四凸块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均为蝶形螺母。
6.一种自行车,所述自行车包括自行车车架、车座支架、自行车辅助装置,所述车座支架与所述自行车车架固定连接,所述车座支架与所述自行车辅助装置可拆卸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辅助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架、连接杆和手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架之间的角度可调,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手柄之间的角度可调,所述固定架安装在自行车的车座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连接部和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的耳环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车座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耳环部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相连接;
所述手柄的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通过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上颌、以及与所述上颌相匹配的下颌,所述上颌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凹槽,所述下颌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上颌与所述下颌可拆卸连接,所述车座支架穿过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形成的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耳环部上还设有沿所述第一通孔外围设置的锯齿状的第一凸块,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上还设有沿所述第二通孔外围设置的锯齿状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相匹配;
所述手柄上还设有沿所述第三通孔外围设置的锯齿状的第三凸块,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上还设有沿所述第四通孔外围设置的锯齿状的第四凸块,所述第三凸块与所述第四凸块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均为蝶形螺母。
CN201520278820.7U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自行车辅助装置及自行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36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78820.7U CN204736952U (zh)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自行车辅助装置及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78820.7U CN204736952U (zh)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自行车辅助装置及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36952U true CN204736952U (zh) 2015-11-04

Family

ID=54418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7882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36952U (zh)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自行车辅助装置及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369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56714B2 (en) Recumbent bicycle with improved rear wheel support and pedal locating method
KR20110060801A (ko) 자전거용 핸들
CN204736952U (zh) 一种自行车辅助装置及自行车
DE202013004765U1 (de) Aerolenker
US20140274582A1 (en) Training Equipment with Alternative Assembly Modules
CN104787205A (zh) 一种自行车及其可调节式车架减震结构
CN205239812U (zh) 运动自行车
CN108556589A (zh) 一种实现无级调节的fsae赛车横向稳定杆
CN208789851U (zh) 一种儿童脚踏车
CN203427970U (zh) 自行车弹簧减震把手
CN203427964U (zh) 一种车架可变形的自行车
CN202264862U (zh) 一种方向盘式自行车把手
DE102013008694B4 (de) Aerolenker
CN103359235B (zh) 一种车架可变形的自行车
CN202728488U (zh) 一种免工具可调角度自行车小副把
CN204775747U (zh) 一种自行车及其可调节式车架减震结构
CN220701281U (zh) 重型机车可调手把机构
CN103395464A (zh) 自行车弹簧减震把手
CN205417911U (zh) 一种套管连接式休闲单车
RU2255876C1 (ru) Гоночный велосипед
CN207875854U (zh) 一种情侣自行车
CN207450102U (zh) 一种便携式自行车
CN109501921A (zh) 一种可调式的智能自行车
CN205131526U (zh) 一种可环绕调节自行车
US20180327045A1 (en) Bicycle frame comprising a single upper bar and a single lower ba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04

Termination date: 2016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