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25808U - 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25808U
CN204725808U CN201520377353.3U CN201520377353U CN204725808U CN 204725808 U CN204725808 U CN 204725808U CN 201520377353 U CN201520377353 U CN 201520377353U CN 204725808 U CN204725808 U CN 204725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ed
flow path
heat flow
mould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773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商铁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BEST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BEST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BEST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BEST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773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25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25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2580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模具温控装置结构复杂、温度转换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包括缸体,其设置有高温进出管组、低温进出管组与模具进出管组;调节阀芯,其设置于缸体内并设有输入通道与输出通道,输入通道与输出通道能使模具进出管组与高温进出管组连通并形成与模具连通的高温流路,调节阀芯转动时,输入通道与输出通道使模具进出管组与低温进出管组形成与模具连通的低温流路;高温流路连通时低温流路阻断,低温流路连通时高温流路阻断;通过调节阀芯在缸体内转动,分别实现高温流路连通或阻断以及低温流路连通或阻断,其结构简单,温度转换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尤其是一种对模具进行顺序变温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其主要用于配合工业生产中的各种成型工艺或成型方法,其中,在注塑、吹塑等塑料加工工艺中,模具中设有用于通过不同温度气体或液体介质的流道,在加工过程中,介质通过模具,实现模具的快速升温或降温,从而缩短成型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1169046 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快速控制注塑模具温度变化的装置,其包括蒸气/冷却水回路、压缩空气清扫同路和先导气体通路和中央控制单元,其中,蒸气/冷却水回路中公开了蒸气发生器、多个手动开关阀、受控开关阀、模具中的流体通路等技术特征,压缩空气清扫通路和先导气体通路中公开了压缩空气供应,多个手动开关阀以及多个受控开关阀,这种装置虽然能实现模具温度的周期性变化,缩短成型周期,降低能耗,但是蒸气回路与冷却水回路均通过多个手动开关阀和受控开关阀来控制其连通和阻断,因此存在以下问题,1、其结构过于复杂,使用成本较高,同时也不便维修;2、手动开关阀与受控开关阀均通过人工控制,其自动化程度较低,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3、通过人工控制手动开关阀和受控开关阀来实现蒸气回路与冷却水回路的连通与阻断,蒸气回路与冷却水回路的连通与阻断的转换时间较长,大大降低了模具温度的转换效率,从而延长了产品的成型周期。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上述装置存在的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且模具温度转换效率较高的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且模具温度转换效率较高的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包括
缸体,其上设置有高温进出管组、低温进出管组与模具进出管组;
调节阀芯,其设置于缸体内并设有输入通道与输出通道,输入通道与输出通道能使模具进出管组与高温进出管组连通并形成与模具连通的高温流路,当调节阀芯转动时,输入通道与输出通道使模具进出管组与低温进出管组形成与模具连通的低温流路;
所述高温流路连通时低温流路阻断,所述低温流路连通时高温流路阻断。
在上述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中,高温进出管组包括高温输入管与高温输出管,模具进出管组包括模具输入管与模具输出管,低温进出管组包括低温输入管与低温输出管,当输入通道连通高温输入管与模具输入管且输出通道连通高温输出管与模具输出管时,高温流路连通且低温流路阻断,当输入通道连通低温输入管与模具输入管且输出通道连通低温输出管与模具输出管时,低温流路连通且高温流路阻断。
在上述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中,所述输入通道有两个,其包括高温输入通道与低温输入通道,当高温输入通道连通高温输入管与模具输入管时,高温流路连通,当低温输入通道连通低温输入管与模具输入管时,低温流路连通。
在上述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中,所述输入通道与输出通道均为开设于调节阀芯上的连通槽。
在上述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中,所述缸体上还设有高温循环管,当低温流路连通且高温流路阻断时,所述高温循环管与高温输入管连通并形成高温循环流路。
在上述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中,所述缸体上还设有低温循环管,当高温流路连通且低温流路阻断时,所述低温循环管与低温输入管连通并形成低温循环流路。
在上述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中,在调节阀芯外表面设置有轴向定位槽,在缸体内侧壁上设置有轴向定位部,所述轴向定位部位于轴向定位槽内。
在上述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中,在调节阀芯底面设置有横向定位槽,在缸体内部下端面上设置有横向定位部,所述横向定位部位于横向定位槽内。
在上述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中,在缸体底部设置有安装座,在安装座上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转轴穿过安装座并伸入缸体内与调节阀芯相连。
在上述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中,在调节阀芯底部设置有安装块,在安装块上开设有连接孔,在连接孔内侧壁上开设有固定缺口,在转轴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转轴插入连接孔中且固定块嵌入固定缺口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包括缸体与调节阀芯,缸体上设置有高温水管组、低温水管组以及模具水管组,阀芯上设置有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调节阀芯在缸体内转动,分别实现高温水管组与模具水管组相通以及低温水管组与模具水管组相通,其结构较简单,使用成本较低,并且,整个装置在发生故障时也容易维修。
2、通过调节阀芯转动,分别使高温水、低温水经过模具,由于调节阀芯温度间断性增高,调节阀芯无法由工作人员控制其转动,而由电机等具有驱动功能的驱动件带动其转动,因此,其中自动化程度较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通过调节阀芯转动这一个动作就能实现高温水路与低温水路的转换,其转换时间短,实现了模具的迅速升温与降温,从而缩短了产品的成型周期,成型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装配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阀芯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高温水路连通的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低温水路连通的状态图。
图中,100、缸体;110、安装孔;120、高温输入管;130、高温输出管;140、低温输入管;150、低温输出管;160、模具输入管;170、模具输出管;180、高温循环管;190、低温循环管;200、调节阀芯;210、输入通道;211、高温输入通道;212、低温输入通道;220、输出通道;230、环形安装槽;240、横向定位槽;250、安装块;251、连接孔;252、固定缺口;300、高温箱体;400、低温箱体;500、模具;600、安装座;61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主要针对模具快速升温和快速降温,从而实现产品的快速成型,而快速升温与快速降温是通过高温介质或低温介质流过模具而实现的,这种介质可以是高温水、低温水,也可以是高温气体与低温气体。
另外,图中的箭头表示介质的流动方向。
如图1、图3、图4所示,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包括缸体100与调节阀芯200。
缸体100为圆形,缸体100内部中空,在缸体100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10,上述的安装孔110内一一对应安装有高温输入管120、高温输出管130、低温输入管140、低温输出管150、模具输入管160以及模具输出管170,高温输入管120与低温输出管150对称,在高温输入管120与高温输出管130之间设置有高温箱体300,高温箱体300内装有高温水或者高温气体,高温输入管120与高温输出管130分别与高温箱体300相通。
低温输入管140与高温输出管130对称,在低温输入管140与低温输出关之间设置有低温箱体400,低温箱体400内装有低温水或者低温气体,低温输入管140与低温输出关分别与低温箱体400连通。
模具输入管160与模具输出管170对称,在模具输入管160与模具输出管170之间设置有模具500,模具500内设置有可通过液体或气体的通道,模具输入管160与模具输出管170分别与通道相通。
如图2至图4所示,调节阀芯200设置于缸体100内,在调节阀芯200上设置有输入通道210与输出通道220,在缸体100底部设置有安装座600,缸体100固定安装在安装座600的上表面上,通过安装座600,能将本装置与其它设备连接或固定,安装座600底部安装有电机610,电机610的转轴(图中未示出)穿过安装座600并伸入缸体100内与调节阀芯200相连,电机610能驱动调节阀芯200在缸体100内转动。
生产初期,模具500的初始温度为常温,高温输入管120与模具输入管160分别与输入通道210连通,高温输出管130与模具输出管170分别与输出通道220连通并形成高温流路,高温箱体300内的高温水或者高温气体通过高温流路流经模具500,使模具500迅速升温,从而达到相应工艺所需的温度,便于原料在模具500内成型。
生产进行中,当原料的温度不断传递给模具500时,调节阀芯200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输入通道210远离高温输入管120并分别连通低温输入管140与模具输入管160,输出通道220远离高温输出管130并分别连通低温输出关与模具输出管170,形成低温流路,而此时,高温流路阻断,低温箱体400内的低温水或者低温气体通过低温流路流经模具500,使模具500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模具500温度过高而对原料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保证正常的生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调节阀芯200采用往复运动,而非单向转动,也就是说,初始状态下,高温流路连通,模具500升温,模具500需要降温时,调节阀芯200转动,高温流路阻断且低温流路连通,当模具500再次需要升温时,调节阀芯200转回至初始位置。
如图3、图4所示,作为改进,输入通道210有两个,其包括高温输入通道211与低温输入通道212,当高温输入通道211连通高温输入管120与模具输入管160,输出通道220连通高温输出管130与模具输出管170时,高温流路连通,此时,低温输入管140仅与低温输出通道220连通,低温流路是阻断的,当低温输入通道212连通低温输入管140与模具输入管160,输出通道220连通低温输出管150与模具输出管170时,低温流路连通,而高温流路是阻断的。
由于模具500要分别通过高温介质和低温介质,通过调节阀芯200转动,实现高温介质和低温介质的迅速转换,若高温介质和低温介质共用一个输入通道210,而前后通过的介质温度又不同,所以在转换时,先通过的介质对后通过的介质的温度存在一定影响,导致模具500升温或降温时的效果较差,本实用新型中,将输入通道210分为高温输入通道211与低温输入通道212,高温输入通道211对应高温介质,低温输入通道212对应低温介质,二者互不干扰,因此,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发生,保证了模具500的升温与降温效果。
作为改进,所述输入通道210与输出通道220均为连通槽,所述连通槽开设于调节阀芯200外表面上。
此处,将输入通道210与输出通道220的形状设置为连通槽,而连通槽是开设在调节阀芯200外表面上的,对于调节阀芯200而言,连通槽加工较为简单,加工成本较低,连通槽能通过的液体或者气体流量较大,对模具500的快速升温或降温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当然,输入通道210与输出通道220也可以为连通通道,即输入通道210与输出通道220均经过调节阀芯200内部,但显然,相对于连通槽,其加工较困难。
如图3、图4所示,作为改进,在缸体100外表面还设有与缸体100内部相通的高温循环管180,该高温循环管180位于高温输入管120与高温输出管130之间,当低温流路连通且高温流路阻断时,所述高温循环管180与高温输入管120连通并形成高温循环流路。
形成高温循环流路后,高温箱体300内的高温水或者高温气体由高温箱体300流出,经过高温输入管120、高温输入通道211以及高温循环管180再次回流至高温箱体300内,低温流路连通时,高温循环流路内的高温介质能自动循环,而当低温流路阻断时,高温流路自动连通且高温循环流路自动阻断,仅仅通过调节阀芯200的转动既能实现这种功能,无需对其进行开关控制,其结构更加简单,其控制程序也相当简单,保证了本实用新型较低的成本,高温循环流路使得高温介质对高温输入管120与高温输入通道211进行预热,防止其温度降低而影响高温介质的温度,在高温流路连通时,高温介质与高温输入管120和高温输入通道211的温度相同,其为模具500的迅速升温提供了前提条件。
作为改进,缸体100外表面还设有与缸体100内部相通的低温循环管190,该低温循环管190位于低温输入管140与低温输出管150之间,当高温流路连通且低温流路阻断时,所述低温循环管190与低温输入管140连通并形成低温循环流路。
同样的,高温流路连通时,低温循环流路内的低温介质能自动循环,无需对其进行开关控制,最大限度的控制了成本,低温循环流路使得低温介质对低温输入管140和低温输入通道212进行预冷,防止其温度升高而影响低温介质的温度,在低温流路连通时,低温介质与低温输入管140和低温输入通道212的温度相同,其为模具500的迅速降温提供了前提条件。
如图2所示,在调节阀芯200两端分别设置有环形安装槽230,该环形安装槽230环绕调节阀芯200外表面设置,所述环形安装槽230内设置有密封圈(图中未示出),所述密封圈分别抵在环形安装槽230与缸体100上。
调节阀芯200与缸体100间存在一定间隙,其密封性较差,一部分高温介质或者低温介质在经过输入通道210和输出通道220时,会进入到调节阀芯200与缸体100之间的间隙中,并从缸体100的两端渗出,造成介质的泄漏和浪费,而在调节阀芯200上两端设置环形安装槽230,在环形安装槽230内安装密封圈,增加了调节阀芯200与缸体100间的密封性,避免介质泄漏,同时,也对高温介质和低温介质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进一步的,在调节阀芯200底面设置有横向定位槽240,该横向定位槽240为一个且呈环形设置于调节阀芯200上,在缸体100内部下端面上设置有横向定位部(图中未示出),横向定位部位于横向定位槽240内,横向定位槽240与横向定位部配合,增加了调节阀芯200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止调节阀芯200在缸体100内横向移动。
如图2所示,在调节阀芯200底部设置有安装块250,在安装块250上开设有连接孔251,在连接孔251内侧壁上开设有固定缺口252,在转轴上设置有固定块(图中未示出),所述转轴插入连接孔251中且固定块嵌入固定缺口252内。
电机610的转轴插入安装孔110中,并通过固定块与固定缺口252的配合来带动调节阀芯200转动,其连接结构较简单,拆装较方便,便于维修,而安装块250的设置,则增加了电机610转轴与调节阀芯200的接触长度,使得调节阀芯200转动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高温箱体300与低温箱体400打开,使用过程中,高温箱体300与低温箱体400是常开的,高温箱体300不停向高温输入管120输送高温介质,低温箱体400不停向低温输入管140输送低温介质。
初始状态下,如图3所示,高温输入通道211连通高温输入管120与模具输入管160,输出通道220连通高温输出管130与模具输出管170,高温流路连通,高温介质由高温箱体300经高温流路进入到模具500内,模具500快速升至所需要的温度,高温介质在高温流路内循环并使模具500持续保持所需的高温,此时,低温流路阻断,低温输入通道212连通低温输入管140与低温循环管190,低温介质不经过模具500且在低温循环流路中循环,低温输入管140与低温输入通道212维持着原有的低温。
当模具500需要降温时,电机610带动调节阀芯200在缸体100内转动,如图4所示,随着调节阀芯200转动,高温输入通道211、低温输入通道212、输出通道220的位置发生改变,此时,低温输入通道212连通低温输入管140与模具输入管160,输出通道220连通低温输出管150与模具输出管170,低温流路连通且高温流路阻断,低温介质由低温箱体400经低温流路进入到模具500内,模具500快速降低至所需温度,而低温介质在低温流路中循环并使模具500持续保持所需的低温,此时,高温输入通道211连通高温输入管120与高温循环管180,高温介质不经过模具500且在高温循环流路中循环,高温输入管120与高温输入通道211维持着原有的温度。
当模具500需要再次升温时,电机610带动调节阀芯200转回至初始位置,高温流路连通且低温流路阻断。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调节阀芯200在缸体100内转动,实现高温流路与低温流路的切换,满足模具500不同情况时的不同的温度需求,缩短了产品成型的时间,提高了成型效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缸体,其上设置有高温进出管组、低温进出管组与模具进出管组;
调节阀芯,其设置于缸体内并设有输入通道与输出通道,输入通道与输出通道能使模具进出管组与高温进出管组连通并形成与模具连通的高温流路,当调节阀芯转动时,输入通道与输出通道使模具进出管组与低温进出管组形成与模具连通的低温流路;
所述高温流路连通时低温流路阻断,所述低温流路连通时高温流路阻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高温进出管组包括高温输入管与高温输出管,模具进出管组包括模具输入管与模具输出管,低温进出管组包括低温输入管与低温输出管,当输入通道连通高温输入管与模具输入管且输出通道连通高温输出管与模具输出管时,高温流路连通且低温流路阻断,当输入通道连通低温输入管与模具输入管且输出通道连通低温输出管与模具输出管时,低温流路连通且高温流路阻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通道有两个,其包括高温输入通道与低温输入通道,当高温输入通道连通高温输入管与模具输入管时,高温流路连通,当低温输入通道连通低温输入管与模具输入管时,低温流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通道与输出通道均为开设于调节阀芯上的连通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上还设有高温循环管,当低温流路连通且高温流路阻断时,所述高温循环管与高温输入管连通并形成高温循环流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上还设有低温循环管,当高温流路连通且低温流路阻断时,所述低温循环管与低温输入管连通并形成低温循环流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调节阀芯两端分别设置有环形安装槽,所述环形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分别抵在环形安装槽与缸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调节阀芯底面设置有定位槽,在缸体内部下端面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位于定位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缸体底部设置有安装座,在安装座上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转轴穿过安装座并伸入缸体内与调节阀芯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调节阀芯底部设置有安装块,在安装块上开设有连接孔,在连接孔内侧壁上开设有固定缺口,在转轴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转轴插入连接孔中且固定块嵌入固定缺口内。
CN201520377353.3U 2015-06-03 2015-06-03 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25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77353.3U CN204725808U (zh) 2015-06-03 2015-06-03 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77353.3U CN204725808U (zh) 2015-06-03 2015-06-03 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25808U true CN204725808U (zh) 2015-10-28

Family

ID=54384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7735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25808U (zh) 2015-06-03 2015-06-03 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258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0206A (zh) * 2015-06-03 2015-09-09 宁波巴斯顿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0206A (zh) * 2015-06-03 2015-09-09 宁波巴斯顿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52223B (zh) 一种注塑模具快速加热与冷却方法及系统
CN101249714B (zh) 注塑模具的瞬间加热/冷却装置及其模具温度控制方法
CN206510391U (zh) 一种塑胶模具温度调节装置
CN204055318U (zh) 增程式电动车电机三回路冷却系统
CN108297322A (zh) 节能型轮胎硫化机
CN203543045U (zh) 一种注塑模具快速加热与冷却系统
CN204725808U (zh) 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
CN204471786U (zh) 一种注塑机模具加热及冷却装置
CN101100106A (zh) 一种塑料模具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温度控制装置
CN101480821B (zh) 模具温度快速变化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407248A (zh) 一种高效涡流加热运油式防析碳模温机
CN104890206A (zh) 一种模具顺序变温控制装置
CN211616513U (zh) 一种注塑模具循环水冷的制冷系统
CN105666780A (zh) 一种高光注射成型工艺
CN108145933A (zh) 塑胶模具快速加热装置
CN201192891Y (zh) 一种高光注塑模具的电加热式温度控制装置
CN109774085A (zh) 一种模具型腔压力与温度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06254431U (zh) 一种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
CN202572919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温度控制装置
CN108454045A (zh) 一种塑胶模具快速加热装置
CN211616517U (zh) 一种电磁加热模具的一体化设备及其控制系统
CN103817893A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温度控制系统
CN209478748U (zh) 旋转管道成型炉
CN202648936U (zh) 用于egr阀的高温热风内循环试验装置
CN206510394U (zh) 塑胶模温度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8

Termination date: 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