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55318U - 增程式电动车电机三回路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增程式电动车电机三回路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55318U
CN204055318U CN201420360599.5U CN201420360599U CN204055318U CN 204055318 U CN204055318 U CN 204055318U CN 201420360599 U CN201420360599 U CN 201420360599U CN 204055318 U CN204055318 U CN 204055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wheel motor
water pump
side wheel
electric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605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岗
屈驰
任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Euease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Euease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Euease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Euease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605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553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55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5531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公交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增程式电动车电机三回路冷却系统,包括左、右侧轮边电机,左、右侧轮边电机控制器,水泵,发电机及发电机控制器,散热器,第一管道依次连接水泵冷却液出液管道,右侧轮边电机控制器及右侧轮边电机,右侧轮边电机通过第四管道与散热器回液口连接;第二管道依次连接水泵出液管道,发电机控制器及发电机,发电机通过第五管道与散热器回液口连接;第三管道依次连接水泵出液管道,左侧轮边电机控制器及左侧轮边电机,左侧轮边电机通过第六管道与散热器回液口连接;散热器出液口通过第七管道与水泵进液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回路冷却系统互不影响,共用一个冷却模块,减少冷却装置节约空间。

Description

增程式电动车电机三回路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公交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程式电动车电机三回路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传统能源的逐渐减少及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能源成了我们生活的主题,而增程式电动公交车应了时代的需求,解决了传统能源的稀缺,满足了人们对零排放的需求。而增程式电动公交车轮边电机及ISG发电机的冷却技术一直是一个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中增程式电动公交车轮边电机及ISG发电机的冷却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程式电动车电机三回路冷却系统,包括左侧轮边电机、右侧轮边电机、左侧轮边电机控制器、右侧轮边电机控制器、水泵、发电机、发电机控制器、散热器,通过第一管道依次连接水泵的冷却液出液管道,右侧轮边电机控制器以及右侧轮边电机,右侧轮边电机通过第四管道与散热器回液口连接;通过第二管道依次连接水泵的冷却液出液管道,发电机控制器以及发电机,发电机通过第五管道与散热器回液口连接;通过第三管道依次连接水泵的冷却液出液管道,左侧轮边电机控制器,以及左侧轮边电机,左侧轮边电机通过第六管道与散热器回液口连接;散热器出液口通过第七管道与水泵的进液口连接。
上述冷却液是冷却水。
 上述水泵工作时的额定流量为6000L/h。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整套系统由冷却液进行冷却,采用单一冷却模块为循环冷却液降温,各个电机控制系统独立冷却循环;各个回路冷却系统互不影响,共用一个冷却模块,减少冷却装置节约空间。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增程式电动公交车轮边电机及ISG发电机的冷却技术问题。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增程式电动车电机三回路冷却系统冷却管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右侧轮边电机; 2、水泵;  3、发电机控制器;  4、发电机;  5、散热器; 6、右侧轮边电机控制器;  7、左侧轮边电机控制器;  8、左侧轮边电机;9、散热器回液口;10、散热器出液口;11、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13、第三管道;14、第四管道;15、第五管道;16、第六管道;17、第七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为增程式电动车电机三回路冷却系统冷却管路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包括左侧轮边电机8、右侧轮边电机1、左侧轮边电机控制器7、右侧轮边电机控制器6、水泵2、发电机4、发电机控制器3、散热器5,通过第一管道11依次连接水泵2的冷却液出液管道,右侧轮边电机控制器6以及右侧轮边电机1,右侧轮边电机1通过第四管道14与散热器回液口9连接;通过第二管道12依次连接水泵2的冷却液出液管道,发电机控制器3以及发电机4,发电机4通过第五管道15与散热器回液口9连接;通过第三管道13依次连接水泵2的冷却液出液管道,左侧轮边电机控制器7,以及左侧轮边电机8,左侧轮边电机8通过第六管道16与散热器回液口9连接;散热器出液口10通过第七管道17与水泵2的进液口连接。
如图1所示:
1、冷却液路走向布置:
⑴、第七管道17为水泵进液口连接管,为各个回路提供冷却液。
⑵、第一管道11为右侧轮边电机1、右侧轮边电机控制器6冷却管路,与第四管道14组成回路。
⑶、第二管道12为发电机控制器3、发电机4冷却管路,与第五管道15组成回路。
⑷、第三管道13为左侧轮边电机控制器7、左侧轮边电机8冷却管路,与第六管道16组成回路。
 ⑸、上述(2)、(3)及(4)中所述的冷却回路之间为并联管路,由水泵统一提供冷却液,将热量带回散热器5中经冷却模块降温后回到第七管道17中。
⑹、第七管道17与第四管道14、第五管道15、第六管道16组成冷却系统总回路。
2、图中冷却液液路走向特点:
1)电机控制器冷却管路与电机冷却管路串联,由于电机控制器工作最高温度 (≤70℃)低于电机最高工作温度(≤75℃),电机控制器靠近水泵出液端。
2)当某一驱动电机温度过热时,冷却模块开始工作,不会影响其他两路管路的冷却。
3)当三组驱动电机同时温度过高时,冷却模块开始工作,同时满足各个管路的冷却要求。
3、冷却模块为独立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散热器进出液口温度,可以同时满足三路冷却管路的冷却要求。
4、水泵及各个驱动电机控制器均由整车控制系统调控,当某一(或三台)电机控制器发出指令时,水泵以额定流量(6000L/h)开始工作。
   本实施例中对左侧轮边电机8、右侧轮边电机1、左侧轮边电机控制器7、右侧轮边电机控制器6、发电机4以及发电机控制器3等各部件自身上的具体冷却技术均为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整套系统由单一冷却模块件进行降温控制,冷却液循环动力及冷却液流量由水泵控制,左侧轮边电机、右侧轮边电机,发电机冷却循环液路并联,本系统用于增程式公路车轮边电机及发电机冷却。因此,本实用新型整套系统由冷却液进行冷却,采用单一冷却模块为循环冷却液降温,各个电机控制系统独立冷却循环;各个回路冷却系统互不影响,共用一个冷却模块,减少冷却装置节约空间。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增程式电动公交车轮边电机及ISG发电机的冷却技术问题。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冷却液是冷却水,冷却过程采用水循环冷却。所述水泵2工作时的额定流量为6000L/h。本实施例中增程式电动车轮边电机及ISG电机采用水冷控制系统;选用24V大排量水泵;管路走向采用电机控制器(左侧)--轮边电机、电机控制器--发电机、电机控制器(右侧)--轮边电机三回路并联,各回路串联水冷方式。电机冷却系统采用三回路冷却模式,右侧轮边电机1、右侧轮边电机控制器6,发电机控制器3、发电机4,左侧轮边电机控制器7、左侧轮边电机8分别由各独立冷却水管冷却,整套电机冷却系统均由散热器的冷却模块进行降温控制。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增程式电动车电机三回路冷却系统,包括左侧轮边电机(8)、右侧轮边电机(1)、左侧轮边电机控制器(7)、右侧轮边电机控制器(6)、水泵(2)、发电机(4)、发电机控制器(3)、散热器(5),其特征在于:
通过第一管道(11)依次连接水泵(2)的冷却液出液管道,右侧轮边电机控制器(6)以及右侧轮边电机(1),右侧轮边电机(1)通过第四管道(14)与散热器回液口(9)连接;
通过第二管道(12)依次连接水泵(2)的冷却液出液管道,发电机控制器(3)以及发电机(4),发电机(4)通过第五管道(15)与散热器回液口(9)连接;
通过第三管道(13)依次连接水泵(2)的冷却液出液管道,左侧轮边电机控制器(7),以及左侧轮边电机(8),左侧轮边电机(8)通过第六管道(16)与散热器回液口(9)连接;
散热器出液口(10)通过第七管道(17)与水泵(2)的进液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电动车电机三回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是冷却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程式电动车电机三回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2)工作时的额定流量为6000L/h。
CN201420360599.5U 2014-07-02 2014-07-02 增程式电动车电机三回路冷却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55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60599.5U CN204055318U (zh) 2014-07-02 2014-07-02 增程式电动车电机三回路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60599.5U CN204055318U (zh) 2014-07-02 2014-07-02 增程式电动车电机三回路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55318U true CN204055318U (zh) 2014-12-31

Family

ID=52196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6059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55318U (zh) 2014-07-02 2014-07-02 增程式电动车电机三回路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55318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2576A (zh) * 2015-09-28 2015-12-23 湖北雷迪特冷却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快速锁紧结构的混合动力车用冷却系统
CN105172577A (zh) * 2015-09-28 2015-12-23 湖北雷迪特冷却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载货汽车的冷却系统
CN105922859A (zh) * 2016-06-18 2016-09-07 苏州埃威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轮边驱动系统
CN106541814A (zh) * 2016-12-07 2017-03-29 山东理工大学 四驱轮毂驱动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温度集成调控系统
CN109774458A (zh) * 2017-11-15 2019-05-21 湖南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和控制器冷却系统和方法
CN110696601A (zh) * 2019-11-08 2020-01-17 湖南行必达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分配盒、双电机冷却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3370780A (zh) * 2021-07-19 2021-09-10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边驱动电机热平衡工作控制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2576A (zh) * 2015-09-28 2015-12-23 湖北雷迪特冷却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快速锁紧结构的混合动力车用冷却系统
CN105172577A (zh) * 2015-09-28 2015-12-23 湖北雷迪特冷却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载货汽车的冷却系统
CN105922859A (zh) * 2016-06-18 2016-09-07 苏州埃威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轮边驱动系统
CN106541814A (zh) * 2016-12-07 2017-03-29 山东理工大学 四驱轮毂驱动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温度集成调控系统
CN109774458A (zh) * 2017-11-15 2019-05-21 湖南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和控制器冷却系统和方法
CN109774458B (zh) * 2017-11-15 2022-04-08 湖南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和控制器冷却系统和方法
CN110696601A (zh) * 2019-11-08 2020-01-17 湖南行必达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分配盒、双电机冷却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3370780A (zh) * 2021-07-19 2021-09-10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边驱动电机热平衡工作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55318U (zh) 增程式电动车电机三回路冷却系统
CN106985657B (zh) 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方法
CN106457969B (zh) 增程式电动巴士的循环系统
CN106703967B (zh) 基于双冷却回路分体散热器的工程车辆温控系统及方法
CN104044444B (zh) 电动汽车整车集成热管理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05044517U (zh) 一种电动汽车冷却系统
CN206532845U (zh) 一种储冷式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装置
CN105346367A (zh) 一种电动汽车冷却方法及系统
CN102139630A (zh) 电动汽车热管理装置
CN201925131U (zh) 空压机换热回收系统
CN107054061B (zh) 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CN204641380U (zh) 混合动力装置双水冷系统及该混合动力汽车
CN205220340U (zh) 电动车用冷却系统
CN204354802U (zh)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冷却系统
CN205482052U (zh) 一种工艺水循环系统
CN105275538A (zh) 发动机
CN204870535U (zh) 一种纯电动扫路车串联式冷却系统
CN204759234U (zh) 纯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系统水冷散热装置
CN204301024U (zh) 一种精馏塔空冷器余热回收发电设备
CN209738805U (zh) 一种电动车冷却系统水路结构
CN204461132U (zh) 一种节能助力发电冷却塔系统
CN203925718U (zh) 冷却系统
CN203655676U (zh) 直流无刷风扇控制器
CN203272025U (zh) 一种超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冷却系统
CN202716724U (zh) 一种水冷式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用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Termination date: 201507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