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20579U - 线对板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线对板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20579U
CN204720579U CN201520431067.0U CN201520431067U CN204720579U CN 204720579 U CN204720579 U CN 204720579U CN 201520431067 U CN201520431067 U CN 201520431067U CN 204720579 U CN204720579 U CN 2047205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ontact site
board connector
insulation shell
binding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310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进顺
殷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310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20579U/zh
Priority to TW104214404U priority patent/TWM5218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205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205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一接线端子以及一按压元件;其中,该绝缘壳体设有供一导线插口,并在该导线插口的上方设有一固定槽;该接线端子包括一焊接部、一固定部、一连接部、由该焊接部向后延伸出的一第一接触部以及由该固定部向后延伸出的一第二接触部,其中该焊接部与该固定部分别位于该导线插口的上下两侧,该第一接触部与该第二接触部之间形成一夹线口,该第一接触部具有相对该第二接触部向后突伸出的一自由端;通过按压该按压元件能够向下施压于该第一接触部的自由端,使该接线端子的夹线口张开,从而允许该导线向后插入该夹线口内并夹固于其中。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装拆简便的前提下,确保与导线的导电线芯的可靠结合。

Description

线对板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适于与导线对接的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1210069665.9揭露了一种构造用于在端对端结构中连接导线的线对线电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一绝缘的主体元件,其包括上壁、下壁、相对的末端壁和设置在所述末端壁之间的内部连接器位置;一定义在所述每个末端壁中的导线插口;一设置在连接器位置中并与导线插口同轴的第一接触元件,所述第一接触元件包括有一带有各自的接触片的相对末端部,所述接触片穿过各自的导线插口偏置到一闭合位置;每个导线插口处设置一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可以移动通过主体元件的壁面上的开口,并且包括一与所述第一接触元件各自的末端部接触的咬合端;所述执行机构可以通过手动按压方式将接触片移动到打开位置,以将导线的导电线芯越过所述接触片插入到导线插口中,进而根据执行机构的释放和回复,所述接触片偏置抵住相对的导线的导电线芯。
现有的这种线对线电连接器,仅是通过第一接触元件的一接触片来接触导线的导电线芯的下侧,连接器上的其他结构不会与导线的导电线芯发生电性接触。具体而言,在与插入导线插口中的导线的导电线芯相结合时,第一接触元件是借助接触片的向上翘起的顶端与导线的导电线芯的底侧相抵而实现电连接,一旦导线的导电线芯沿导线插口稍微有所退移,就可能导致接触片的顶端无法可靠地抵压到导线的导电线芯的下侧,致使导线的导电线芯与连接器的结合变得不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线对板连接器,其可以在装拆简便的前提下,确保与导线的导电线芯的可靠结合。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线对板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壳体、装设在该绝缘壳体上的一接线端子以及用于对该接线端子施压的一按压元件;其中,该绝缘壳体的前表面设有供一导线对应插入的一导线插口,并在该导线插口的上方设有一固定槽;该接线端子包括设于该导线插口下方的一焊接部、对应插设至该绝缘壳体的固定槽内的一固定部、连接在该焊接部与该固定部之间的一连接部、由该焊接部向后延伸出的一第一接触部以及由该固定部向后延伸出的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与该第二接触部之间形成一夹线口,该第一接触部具有相对该第二接触部向后突伸出的一自由端;通过按压该按压元件能够向下施压于该第一接触部的自由端,使该接线端子的夹线口张开,从而允许该导线向后插入该夹线口内并夹固于其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焊接部和该固定部是上下相对平行延伸的,该夹线口是从前往后逐渐缩窄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固定部向上突伸出一锁固突起,该绝缘壳体设有向下突伸到该固定槽内的一卡固块,该卡固块与该锁固突起相配合从而将该固定部锁固到该固定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接触部包括由该焊接部的后端向上向后倾斜延伸出的一弹性臂、由该弹性臂的后端进一步向后水平延伸出的一按压臂和由该按压臂的中部向上撕破形成的一第一夹持臂,所述自由端是该按压臂的末端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接触部包括由该固定部的后端向后向下倾斜延伸出的一第二夹持臂,前述的夹线口由该第二夹持臂与该第一夹持臂配合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接触部还包括由该第二夹持臂的两侧分别向下弯折延伸出的两个侧向夹持臂,该两侧向夹持臂用于夹持该导线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接触部包括由该焊接部的后端向上向后倾斜延伸出的一弹性臂、由该弹性臂的后端进一步向后延伸出的一按压臂和在该弹性臂向上撕破形成的一第一夹持臂,所述自由端是该按压臂的末端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接触部包括由该固定部的后端向后向下倾斜延伸出的一第二夹持臂,前述的夹线口由该第二夹持臂与该第一夹持臂配合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绝缘壳体包括一顶板和从该顶板向下平行延伸出的两个隔板,该绝缘壳体的前部设有供该导线插置其中的一插接部,该绝缘壳体在正对该插接部的后方位置设有供该按压元件装设其中的一安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插接部包括一前墙、一后墙以及连接在该前墙与该后墙之间的一底墙,该导线插口是沿前后方向贯穿该前墙和该后墙的;所述的固定槽设置在该顶板的底侧与该插接部的顶侧之间且沿水平方向延伸;该隔板与该插接部的一侧之间形成有向后开口的一卡槽,用于对应收容该接线端子的连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绝缘壳体的隔板相对该顶板是向后突伸出的,该隔板的后部凹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向下开口的一滑槽;该按压元件包括一顶壁和由该顶壁的两侧向下延伸出的两个侧壁,每个侧壁的外侧突设有对应与该滑槽相配合的一滑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绝缘壳体的隔板相对该顶板是向后突伸出的;该接线端子还包括由该第一接触部的自由端向上弯折延伸出的一卡固部,该按压元件包括一顶壁以及由该顶壁的后侧向下延伸出的一后壁,该后壁上设有供该接线端子的卡固部对应插设的一卡固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通过使接线端子具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来形成可以夹紧导线的导电线芯的夹线口,并且使第一接触部具有与按压元件相配合的自由端,从而可以在装拆简便的前提下,确保与导线的导电线芯的可靠结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对板连接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与导线的一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对板连接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与导线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线对板连接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与导线的另一视角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线对板连接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与导线的一立体分解图,其中从绝缘壳体上分离出一端子与一按压元件。
图5是图4的另一视角的一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线对板连接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与导线的一俯视图。
图7是图6中沿A-A方向的一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线对板连接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导线的一立体组合图。
图9和图10是本实用新型线对板连接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两个不同视角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11是图8所示线对板连接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导线的一俯视图。
图12是图11中沿B-B方向的一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10a 线对板连接器
1、1a 绝缘壳体
  11 顶板  12 隔板  14 插接部  15、15a 安装部
16 固定槽  17 卡槽  18 滑槽
    141 前墙  142 后墙  143 底墙  145 导线插口  167 卡固块
2、2a 接线端子
  21、21a 焊接部  22、22a 固定部  23、23a 连接部
24、24a 第一接触部  25、25a 第二接触部  26a 卡固部
29、29a 夹线口
221 锁固突起  222 突刺
241、241a 弹性臂  242、242a 按压臂
249、249a 自由端  245、245a 第一夹持臂  246a 突伸部
255、255a 第二夹持臂  256 侧向夹持臂  265a 卡止片
3、3a 按压元件
   31 顶壁  32、33 侧壁  34、34a 后壁  36 滑块  38a卡固槽
20 导线
  201 导电线芯  202 绝缘外皮。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参见图1至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线对板连接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线对板连接器10用于将一导线20电性连接到一电路板(图未示),该线对板连接器10包括一绝缘壳体1、装设在该绝缘壳体1上的两个接线端子2以及能够分别对这两个接线端子2施压的两个按压元件3。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线20具有一导电线芯201和包覆在该导电线芯201外周的一绝缘外皮202。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导线20也可以是裸线,即只具有导电线芯201。
参见图3、图4和图5,该绝缘壳体1是一体注塑成型的。该绝缘壳体1包括一顶板11、从该顶板11向下延伸出的三个隔板12、被这三个隔板12分隔出的位于前方的两个插接部14和位于后方的两个安装部15。其中,这些隔板12的后部相对顶板11是向后突伸出的。该插接部14位于该绝缘壳体1的前部,用于供该导线20的导电线芯201插置其中。该安装部15位于该绝缘壳体1的后部位置,用于装设该按压元件3。在本实施例中,该安装部15处于正对插接部14的后方位置。
每一插接部14包括位于该顶板11及两个隔板12之间的一前墙141、一后墙142及连接在该前墙141和该后墙142之间的一底墙143。该插接部14具有前后贯穿该前墙141和该后墙142的一导线插口145,用于供该导线20的导电线芯201穿插于其中。在该顶板11的底侧与该插接部14的顶侧之间形成有一固定槽16。该顶板11设有向下突伸到该固定槽16内的一卡固块167。并且在该隔板12与该插接部14的一侧之间形成有向后开口的一卡槽17。
该安装部15是由相对的两个隔板12向后突伸出顶板11的部分所界定的。这两个隔板12的后部凹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向下开口的一滑槽18。
参见图3、图4和图5,该接线端子2包括用于对应焊接到该电路板的一焊接部21、用于固定到该绝缘壳体1的一固定部22、竖直连接于该焊接部21与该固定部22一侧的一连接部23、由该焊接部21向后延伸出的一第一接触部24以及由该固定部22向后延伸出的一第二接触部25。
该焊接部21和该固定部22是上下相对且均是水平地平行延伸的,其中该焊接部21与该固定部22分别位于该导线插口145的上下两侧。该连接部23对应插置在该绝缘壳体1的卡槽17中。该第二接触部25与该第一接触部24相向延伸并形成一夹线口29,其中该夹线口29是从前往后逐渐缩窄的,从而可以便于该导电线芯201插入并防止其反向拔出。该第一接触部24具有相对该第二接触部25向后突伸出的一自由端249。参见图6和图7,在未插入导线20时,该夹线口29大致是处于闭合状态,在该自由端249受外力作用而向下动作时,该夹线口29将会张开,待张开到适当位置,即可将导线20的导电线芯201插置到该夹线口29中,一旦外力解除,该自由端249将向上弹回而使该导线20的导电线芯201被该夹线口29夹紧从而建立电连接。
该焊接部21位于该绝缘壳体1的插接部14的底墙143的下方,并向前伸出于该前墙141。该固定部22向上突伸出一锁固突起221。该锁固突起221能够与该绝缘壳体1的卡固块167对应配合从而将该接线端子2卡固在该固定槽16中。在本实施例中,该锁固突起221是撕破地向上向后突伸出的弹片结构。另外,该固定部22的左右两侧设有多个突刺222,也有利于将该固定部22卡固在该固定槽16中。
该第一接触部24包括由该焊接部21的后端向上向后地倾斜延伸出的一弹性臂241,由该弹性臂241的后端进一步向后水平延伸出的一按压臂242和由该按压臂242的中部向上向后突伸出的一第一夹持臂245。其中该第一夹持臂245是由该按压臂242的前端中部向上撕破地形成的。前述的自由端249是该按压臂242的末端部分。
该第二接触部25包括由该固定部22的后端向后向下倾斜延伸出的一第二夹持臂255和由该第二夹持臂255的两侧向下弯折延伸出的两个侧向夹持臂256。前述的夹线口29是由该第二夹持臂255与第一夹持臂245配合而成的。这两个侧向夹持臂256则是包围在该夹线口29的两侧。值得一提的是,当该接线端子2与导线20的导电线芯201结合时,第一夹持臂245、第二夹持臂255以及两个侧向夹持臂256可以从四周与导线20的导电线芯201发生电性接触,这有利于提高结合的可靠性。
参见图4和图5,该按压元件3是一体注塑成型的。其包括一顶壁31和由该顶壁31向下延伸出的两个侧壁32、33以及一个后壁34。每个侧壁32、33的外侧突设有能够与该绝缘壳体1的安装部15上的滑槽18相配合的一滑块36,从而使该按压元件3可以在该滑槽18内上下滑动并防止脱出。
在将导线20向后插入至线对板连接器10时,操作员只需要向下按压该按压元件3,即可向下施压于该接线端子2的自由端249,使该第一接触部24和该第二接触部25之间的夹线口29张开,进而能够容许该导线20的导电线芯201插入其中。而在分离时也只需要向下按压该按压元件3,该夹线口29将会重新打开,就可以轻易地将该导线20从线对板连接器10中向前拔出。
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10的装配过程大致包括:首先,将该按压元件3由下往上地装设到该绝缘壳体1的安装部15,即是使该按压元件3的两个滑块36对应装设到该绝缘壳体1的两个滑槽18中;然后,将该接线端子2由后往前地固定到该绝缘壳体1的固定槽16,即是使该接线端子2顶部的锁固突起221沿着固定槽16向前推进,直至该锁固突起221的斜坡越过该卡固块167并锁扣于该卡固块167的前侧,同时,该接线端子2两侧的突刺222将与该固定槽16的两侧卡紧,从而完成装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10通过使该接线端子2具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接触部24和第二接触部25来形成可以夹紧该导线20的导电线芯201的夹线口29,并且使该第一接触部24具有与按压元件3相配合的自由端249,从而可以在装拆简便的前提下,确保该线对板连接器10与该导线20的导电线芯201的可靠结合。
参见图8至图12,示出本实用新型线对板连接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参见图8,该线对板连接器10a与前述的线对板连接器10基本相同,包括一绝缘壳体1a和装设在该绝缘壳体1a上的两个接线端子2a以及能够对这两个接线端子2a分别施压的两个按压元件3a。
参见图9,该绝缘壳体1a与前述的绝缘壳体1基本相同,差异之处主要体现在安装部15a,比如该安装部15设置有滑槽18,而安装部15a则没有设置滑槽。
参见图9和图10,该接线端子2a与前述的接线端子2相类似,该接线端子2a包括用于对应焊接到电路板的一焊接部21a、用于固定到该绝缘壳体1a的一固定部22a、竖直连接于该焊接部21a与固定部22a一侧的一连接部23a、由该焊接部21a向后延伸出的一第一接触部24a以及由该固定部22a向后延伸出的一第二接触部25a。二者的差异之处主要体现在:该接线端子2a还包括由该第一接触部24a的自由端249a向上弯折延伸出的一卡固部26a,用于与该按压元件3a固定连接到一起,具体而言,该卡固部26a具有向后弯折出的一卡止片265a;另外,该接线端子2a上的第一夹持臂245a是在弹性臂241a与按压臂242a之间的连接处(且基本上是弹性臂241a的位置处)向上撕破形成的;另外,该弹性臂241a在与该焊接部21a的相交处撕破地向后延伸出一突伸部246a。
参见图9和图10,该按压元件3a与前述的按压元件3类似,差异之处主要体现在:该按压元件3a的后壁的底部设有供该接线端子2a固定装设于其上的一卡固槽38a。换言之,通过该卡固槽38a与该卡固部26a相配合,可以将该按压元件3a固定装设到该接线端子2a上。
以下,对图11和图12所呈现的该导线20的导电线芯201插置于线对板连接器10a的接线端子2a中的情形进行进一步说明。将图12与图7进行比照,可见该接线端子2a上的第一夹持臂245a与第二夹持臂255a相配合,可以牢靠地将该导线20的导电线芯201夹持在其中。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线对板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壳体、装设在该绝缘壳体上的一接线端子以及用于对该接线端子施压的一按压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的前表面设有供一导线对应插入的一导线插口,并在该导线插口的上方设有一固定槽;该接线端子包括设于该导线插口下方的一焊接部、对应插设至该绝缘壳体的固定槽内的一固定部、连接在该焊接部与该固定部之间的一连接部、由该焊接部向后延伸出的一第一接触部以及由该固定部向后延伸出的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与该第二接触部之间形成一夹线口,该第一接触部具有相对该第二接触部向后突伸出的一自由端;通过按压该按压元件能够向下施压于该第一接触部的自由端,使该接线端子的夹线口张开,从而允许该导线向后插入该夹线口内并夹固于其中。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焊接部和该固定部是上下相对平行延伸的,该夹线口是从前往后逐渐缩窄的。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向上突伸出一锁固突起,该绝缘壳体设有向下突伸到该固定槽内的一卡固块,该卡固块与该锁固突起相配合从而将该固定部锁固到该固定槽中。
4.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触部包括由该焊接部的后端向上向后倾斜延伸出的一弹性臂、由该弹性臂的后端进一步向后水平延伸出的一按压臂和由该按压臂的中部向上撕破形成的一第一夹持臂,所述自由端是该按压臂的末端部分。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接触部包括由该固定部的后端向后向下倾斜延伸出的一第二夹持臂,前述的夹线口由该第二夹持臂与该第一夹持臂配合形成。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接触部还包括由该第二夹持臂的两侧分别向下弯折延伸出的两个侧向夹持臂,该两侧向夹持臂用于夹持该导线的两侧。
7.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触部包括由该焊接部的后端向上向后倾斜延伸出的一弹性臂、由该弹性臂的后端进一步向后延伸出的一按压臂和在该弹性臂向上撕破形成的一第一夹持臂,所述自由端是该按压臂的末端部分。
8.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接触部包括由该固定部的后端向后向下倾斜延伸出的一第二夹持臂,前述的夹线口由该第二夹持臂与该第一夹持臂配合而成。
9.依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包括一顶板和从该顶板向下平行延伸出的两个隔板,该绝缘壳体的前部设有供该导线插置其中的一插接部,该绝缘壳体在正对该插接部的后方位置设有供该按压元件装设其中的一安装部。
10.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接部包括一前墙、一后墙以及连接在该前墙与该后墙之间的一底墙,该导线插口是沿前后方向贯穿该前墙和该后墙的;所述的固定槽设置在该顶板的底侧与该插接部的顶侧之间且沿水平方向延伸;该隔板与该插接部的一侧之间形成有向后开口的一卡槽,用于对应收容该接线端子的连接部。
11.依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的隔板相对该顶板是向后突伸出的,该隔板的后部凹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向下开口的一滑槽;该按压元件包括一顶壁和由该顶壁的两侧向下延伸出的两个侧壁,每个侧壁的外侧突设有对应与该滑槽相配合的一滑块。
12.依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的隔板相对该顶板是向后突伸出的;该接线端子还包括由该第一接触部的自由端向上弯折延伸出的一卡固部,该按压元件包括一顶壁以及由该顶壁的后侧向下延伸出的一后壁,该后壁上设有供该接线端子的卡固部对应插设的一卡固槽。
CN201520431067.0U 2015-06-19 2015-06-19 线对板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205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31067.0U CN204720579U (zh) 2015-06-19 2015-06-19 线对板连接器
TW104214404U TWM521827U (zh) 2015-06-19 2015-09-04 線對板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31067.0U CN204720579U (zh) 2015-06-19 2015-06-19 线对板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20579U true CN204720579U (zh) 2015-10-21

Family

ID=54319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3106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20579U (zh) 2015-06-19 2015-06-19 线对板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20579U (zh)
TW (1) TWM5218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4324A (zh) * 2016-05-30 2019-02-05 威德米勒界面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用于导体的弹簧力端子
CN113574738A (zh) * 2019-03-29 2021-10-2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端子及带端子电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4324A (zh) * 2016-05-30 2019-02-05 威德米勒界面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用于导体的弹簧力端子
CN113574738A (zh) * 2019-03-29 2021-10-2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端子及带端子电线
CN113574738B (zh) * 2019-03-29 2023-03-0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端子及带端子电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1827U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22827U (zh)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CN206283014U (zh) 一种板端与线端结合的电源连接器
CN102683958A (zh) 快插接线端子
CN103247881B (zh) 一种导线快速连接器
CN104112968A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27235A (zh) 电连接器
CN204720579U (zh) 线对板连接器
CN206471561U (zh) 电连接器
CN104733893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4577406B (zh) Sata复合式连接器
CN103746203A (zh) 一种接线端子结构
CN203787681U (zh) 线束组件
CN202474337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2025907U (zh) 电连接器
CN201336425Y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03850548U (zh) 一种具有自弹锁扣及解锁结构的连接器
CN205657216U (zh) 具有稳固结构的电池连接器
CN109713490A (zh) 一种快速拔插接线插头
CN204632939U (zh) 接线端子夹制结构
CN207883940U (zh) 一种接线方便的接线盒
CN108683022A (zh) 一种防水式墙插以及接电设备
CN201629425U (zh) 电连接装置
CN209088147U (zh) 用于连接导线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09056647U (zh) 具有互勾锁扣结构的卡缘连接器
CN207009384U (zh) 一种断路器用接线端子的静插件以及断路器用接线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