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32939U - 接线端子夹制结构 - Google Patents

接线端子夹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32939U
CN204632939U CN201520122415.6U CN201520122415U CN204632939U CN 204632939 U CN204632939 U CN 204632939U CN 201520122415 U CN201520122415 U CN 201520122415U CN 204632939 U CN204632939 U CN 204632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component
jaws
binding post
post holding
folde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2241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智远
萧志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witchLab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Gaoche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WITCHLAB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WITCHLAB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WITCHLAB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2241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32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32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32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15Terminal blocks providing connections to wire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28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 H01R4/48365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with integral release mean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包含一外壳以及一设于外壳内的导电夹框,外壳上设有一插线口及一开口,夹框包含一电连接件以及分置于电连接件两侧的弹性件,各弹性件分别相向延伸一夹部,各夹部之间形成一对应插线口的夹口以及一位于这些夹部与夹口之间的插线空间,夹口与插线空间之间相互连通且夹部的顶缘与夹口之间形成有缺口,开口内设有一可推动而启闭夹口的按钮,其中至少一弹性件的夹部顶缘上设有可遮蔽缺口的挡部,电连接件与夹口顶端之间的高度差至少等于或大于电连接件与挡部之间的高度差,使夹口连通插线空间相连通的区间均对应位于夹口顶端至电连接件之间的规范区域内,有效降低电线从缺口及夹口顶端之间偏移穿离夹口部位而造成夹接电线不实的问题。

Description

接线端子夹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接线端子夹制结构,针对电子零件的电线接脚的接线端子,特别涉及一种可阻挡电线伸出至接线端子以外的夹制结构,尤其涉及能够引导电线顺畅插入接受夹持的结构。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也称为连接器,主要用来连接电子零件与电子零件之间的电线,或者将电子零件的电线接脚连接至电路板上,该电子零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LED、变压器、液晶面板、触控面板…等等,借以传输电源或电子信号,以方便电子产品、电子设备内部电路板与电子零件之间的配置及维修。
目前市面上的接线端子种类繁多,传统接线端子如图1所示,通常具有利用塑胶制成的绝缘外壳1a,以及被包覆于外壳1a内的金属制导电夹框2a。外壳1a前端设有可供外界电线插入的插线口11a,且外壳1a顶部设有开口12a。夹框2a包括一显露在外壳1a底部的电连接件20a,以及分别设于电连接件20a两侧的二弹性件21a、22a,接线端子可通过电连接件20a电连接在电路板上。各弹性件21a、22a分别相向延伸一片状夹部211a、221a,并在各夹部211a、221a之间形成一对应插线口11a的夹口24a,各夹部211a、221a之间的底部受到电连接件20a遮挡,但是各夹部211a、221a之间的顶部并未受到任何结构遮挡,而形成一介于夹部211a、221a与夹口24a之间的缺口25a,且夹口24a顶部与缺口25a之间形成有一端口241a,开口12a内活动设置一对应于各夹部211a、221a之间的按钮3a。
外界电线能够经由外壳1a前端的插线口11a插入夹口24a内,而借各夹部211a、221a的弹性作用夹口24a夹持固定电线,令接线端子借由夹框2a对电线产生固定夹持、导电和抗拉脱线的功能。当按压按钮3a时,该按钮3a即能下移推动而开启夹口24a,以释放电线脱离该夹口24a的夹制。
然而,当电线插入插线口11a时,若电线前段的插入端不正直,则电线非常容易偏斜而伸往夹口24a以外的方向或区域,除了各夹部211a、221a之间的底部可利用电连接件20a遮挡电线的偏出以外,各夹部211a、221a之间顶部的缺口25a、端口241a及按钮3a下方区域都没有任何可止挡电线偏向穿出夹框2a的结构及机制,以至 于电线在插入阶段、施力不当或电线前端不正直时,将特别容易使电线前端偏向穿过经缺口25a、端口241a或按钮3a下方区域穿出夹框2a外,电线将无法正确地被夹持于夹口24a内,使接线端子对电线的夹持固定、导电及抗拉拔脱线作用能力降低或丧失,导致操作上的不确定性提高。
此外,当所使用大线径的电线时,夹口24a的开启量必须达到该大线径电线可进出的间距,因此按钮3a需压下较深的高度,并施以较大的施压力,或者需使用尖细的工具辅助施工,操作上相当不便。再者,由于各弹性件21a、22a之间并未结合在一起,在受电线推挤及按钮3a反复推动各夹部211a、221a开启夹口24a的情形下,各弹性件21a、22a和夹部211a、221a之间容易被作用而开展或变形,致使夹口24a失去原始弹性夹持电线的作用,特别对于较细电线的夹持能力将严重损失。
再者,一般接线端子从弹性件21a、22a延伸设出夹部211a、221a到夹口24a,均采用单次内摺型态来形成,如此为了能够完全适应粗到细的多种线径电线,该内摺的角度必需加大,才能对较细线径的电线产生夹制作用。然而,如此却相对造成夹部211a、221a或夹口24a对插入电线的阻力大幅增加,影响电线插入的轻易度,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可有效阻挡电线在插接过程偏向穿出导电夹框的夹口以外,且能够全面地引导电线顺畅插入接受接线端子的夹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电线插入容易偏向穿出导电夹框或夹口以外区域而造成接线端子对电线的夹持导电及抗拉拔脱线作用能力降低或丧失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包含一绝缘外壳以及一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导电夹框,所述外壳上设有一插线口及一开口,所述夹框包含一电连接件以及分别设于该电连接件两侧的弹性件,各弹性件分别延伸形成相向的夹部,各夹部之间形成对应所述插线口的插线空间及夹口,位于各夹部的一顶缘处形成一缺口,所述开口内活动设置一可推动启闭夹口的按钮,弹性件至少其中之一的夹部上设有一可遮蔽所述缺口的挡部,且所述夹口顶部位置至少不低于所述挡部的遮挡高度,以使插线空间通过缺口连通至夹口的部位均对应在上述电连接件至端口以下的区间的夹口。
通过上述,端口的高度至少均位于对齐或高出挡部的高度,而使所述夹口顶部的 端口均位于挡部以下插线空间对应连通夹口的区域以外,因此当电线由插线口插入弹性件之间的插线空间中时,挡部可侧挡并引导电线顺利地经由各夹部及缺口间伸向夹口,避免侧偏向端口而穿出导电夹框以外。据此,以降低使用上的插线误失率。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弹性件的其中之一设有一延伸至弹性件之间的连接件,该连接件设有一伸往开口且跨越各夹部之间的弹性臂,所述按钮设于该弹性臂上而与外壳分体弹动设置在开口内部,且弹性臂设有一弯曲伸入挡部与连接件之间的局部缺口内的折弯部。如此,更可利用折弯部遮蔽挡部与连接件之间的局部缺口,且由其折弯部的内弧角度对插电线产生和顺的路径引导作用。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端口处的各夹部上分别设有一朝向开口的导斜面,所述按钮上设有一朝向各导斜面的斜推面。所述端口与各导斜面之间形成一凹口,各斜推面相互衔接而成一延伸至端口处遮蔽凹口的脊部,且由该脊部朝向凹口的一侧设有一止挡面,能够以轻触方式大幅开启夹口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传统接线端子的按钮需压下较深的高度并施以较大的施压力,或者需使用尖细的工具施工的问题。
通过上述,将按钮底部的斜推面向下延伸并衔接形成脊部,而使所述斜推面在脊部断面上构成概成三角形轮廓的止挡面,且所述斜推面和脊部所构成的V字形轮廓贴靠两导斜面;如此一来,当电线伸到所述按钮底部斜推面和两导斜面所在位置时,由于所述斜推面和导斜面相互贴靠,而使止挡面阻挡在按钮底部和两导斜面所在位置,如此更可增加阻挡电线穿出至夹框以外。此外,当按压按钮时,由于按钮的斜推面已经贴靠夹部的导斜面,且脊部顶抵于各导斜面底端,而使按压推力变为侧向分力压迫两导斜面,迫使夹部大幅度地启开夹口,令电线顺势进入夹口接受各夹部夹持,或者令电线由各夹部之间退出。据此,使插入及退出电线时按钮压下更有效率,且按钮压下至使夹口开启达最大线径的电线可退出宽度时,按钮底部所剩余的高度空间仍足以容纳最大线径的电线通过,以提升操作上的便利性。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弹性件的其中之一与连接件之间经由一扣件及一扣槽相互组接在一起。如此,在各弹性件的夹部被按钮频繁按压的情形下,亦可通过扣件及扣槽稳固定位各弹性件,并维持各弹性件之间的间距不变,以确保夹口弹性夹持电线的能力,进而提升其耐久使用寿命,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各弹性件和夹部容易被按钮按压变形而造成夹口失去弹性夹持电线作用的问题。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扣件上设有一凹部,所述扣槽上设有一可扣入该凹部的凸部。如此,以提升扣件及扣槽相互组接定位的稳固性。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连接件设有一弯折端,各弹性件的其中之一与弯折端相互对接,所述扣件和扣槽分别形成于该弯折端以及弹性件的其中之一上。如此,令扣件扣入扣槽的方向相异于所述弹性臂摆动的方向,因此弹性臂摆动的作用力并未对扣件造成影响,以确保扣件及扣槽相互组接定位的稳固性。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本实用新型特别将夹部至夹口之间的内夹结构分由二次以上的内摺部来达成,以多段较小内摺角度的内摺部来降低夹口单位开展角度的开展阻力,避免较细电线因受阻过度而偏向外伸,并得以降低开展后的可能弹性疲乏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接线端子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剖示图;
图4为图2的后视剖示图;
图5为图2的附加实施型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剖示图;
图7为图5的后视剖示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a外壳             11、11a插线口
12、12a开口           2、2a夹框
20、20a电连接件       21第一弹性件
21a、22a弹性件        211、211a、221、221a夹部
212、222导斜面        213挡部
214、224内摺部        22第二弹性件
23连接件              231弯折端
24插线空间            240、24a夹口
241、241a端口         25、25a缺口
251凹口               26弹性臂
27扣件                271凹部
28扣槽              281凸部
29折弯部            3、3a按钮
31、32斜推面        33脊部
34止挡面            40电线
H、h高度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2至图4,揭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图式,由上述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包含一塑胶制绝缘外壳1以及一设于外壳1内的金属制导电夹框2;外壳1端侧设有至少一插线口11,且外壳1顶部设有至少一开口12。夹框2包含有一电连接件20以及分别设于电连接件20两侧的弹性件,该弹性件在本案的图示实施例中则以一第一弹性件21及一第二弹性件22为例进行说明,惟非以此为限。
第一弹性件21或第二弹性件22设有一连接件23,且连接件23延伸至第一弹性件21与第二弹性件22之间。在本实施例上,连接件23设于第二弹性件22顶部,且连接件23自第二弹性件22伸往第一弹性件21,而使电连接件20、连接件23、第一弹性件21及第二弹性件22排列成口字型。电连接件20底面显露在外壳1底部,且接线端子可通过电连接件20焊接在外界电路板上。
第一弹性件21和第二弹性件22分别相向内摺延伸形成片状的夹部211、221,各夹部211、221之间形成一对应插线口11的插线空间24,末端收束形成一夹口240,以及一介于夹部211、221顶缘的缺口25,夹口240与缺口25之间设有位于缺口25顶部的一端口241。
外壳1顶部的开口12内活动设置一按钮3,且按钮3能够推动而启闭夹口240。具体来说,连接件23上设有一弹性臂26,该弹性臂26伸往外壳1顶部开口12且跨越各夹部211、221之间,按钮3设于弹性臂26末端,而使按钮3与外壳1分体弹动设置在开口12内部。导电夹框2可由金属片材弯折而成,因此第一弹性件21及第二弹性件22的夹部211、221与弹性臂26都具有弹力。
夹口240的端口241处分别设有一朝向开口12的导斜面212、222,并使该导斜面212、222彼此之间呈V形开展型态。按钮3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朝向导斜面212、 222的斜推面31、32,所述斜推面31、32呈V字型排列,而使两斜推面31、32对应设置于所述导斜面212、222之间。
第一弹性件21及第二弹性件22的至少一夹部211、221上设有可遮蔽缺口25的挡部213。在本实施例上,挡部213由第一弹性件21的夹部211顶部朝第二弹性件22方向延伸;或者,也可在第一弹性件21及第二弹性件22的夹部211、221上分别设置相向延伸的挡部。在所采用较佳的实施例中,电连接件20至端口241之间的高度差H至少等于或大于(不小于)电连接件20至挡部213之间的高度差h,以使得夹口240的顶部(端口241)位置不低于挡部213的遮挡高度。
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弹性臂26衔接连接件23的位置设有一往导电夹框2内部的折弯部29,且折弯部29弯曲伸入挡部213与连接件23之间的局部缺口25内,而使折弯部29除了可遮蔽局部缺口25之外,更可通过其折弯部29的弯弧面导引由插线口11进入的电线40能够顺通往插线空间24及夹口240。
使用时,可将连接电阻、电容、电感、LED、变压器、液晶面板或触控面板等电子零件的电线40接脚,经由插线口11插入外壳1内部,令电线40推触第一弹性件21及第二弹性件22的夹部211、221或夹口240,迫使各夹部211、221或夹口240往导电夹框2外侧弹性移动而开启夹口240,当电线40通过夹口240时可接受各夹部211、221提供给夹口240的弹力夹持,而定位电线40于夹口240内。
在此期间,夹部211、221上的挡部213可阻挡电线40经由缺口25伸出导电夹框2以外;而且,将夹口240可能连通缺口25的端口241至电连接件20的高度差H,至少加高到不低于挡部213至电连接件20的高度差h的位置,令端口241受到挡部213充分遮挡,而使所述端口241均可位于插线空间24对应通往夹口240的规范区域以外。因此,当外界电线40由插线口11插入第一弹性件21与第二弹性件22之间时,挡部213可阻挡电线40经由缺口25或端口241侧偏穿出至导电夹框2或夹口240所对应的位置以外,导引电线40顺畅地插入夹口240中。
欲将电线40自接线端子取出时,可按压按钮3驱使斜推面31、32触动第一弹性件21和第二弹性件22的导斜面212、222,令按钮3的斜推面31、32沿着导斜面212、222推动夹口240展开,亦即迫使第一弹性件21和第二弹性件22的夹部211、221分别往导电夹框2外侧弹性开展而联动开启夹口240,此时即可将电线40顺利自各夹部211、221或夹口240之间取出。
据此,以达到上述阻挡电线40穿出至接线端子的导电夹框2或夹口240以外,且能够引导电线40顺畅插入接受各夹部211、221或夹口240的夹持,克服先前技术中,外界电线非常容易侧偏穿出接线端子的导电夹框或夹口以外,而造成接线端子对电线的夹持导电及抗拉拔脱线的作用能力降低或丧失,进而降低使用上的误失率。
如图2所示,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1与连接件23之间可经由一扣件27及一扣槽28相互组接在一起,扣件27上设有一凹部271,且扣槽28上设有一可扣入凹部271的凸部281,以提升扣件27及扣槽28相互组接定位的稳固性。详细来说,扣件27形成于连接件23上,且扣件27可设成圆形轮廓,凹部271位于圆形扣件27与连接件23相衔接处的两侧;扣槽28形成于第一弹性件21顶部,且扣槽28亦可设成圆形轮廓,凸部281位于圆形扣槽28对应圆形扣件27的凹部271的位置。
依此,在第一弹性件21和第二弹性件22的夹部211、221被按钮3频繁按压或受电线40长时间插置推挤的情形下,仍可通过扣件27及扣槽28稳固扣定第一弹性件21和第二弹性件22之间的关系,并维持第一弹性件21和第二弹性件22之间的展张间距不变,防止电连接件20、连接件23、第一弹性件21及第二弹性件22之间产生非期待的外扩或扭曲变形的情形,以确保夹口240弹性夹持电线40的能力,进而提升其耐久使用寿命。
在一修饰的实施例中,连接件23设有一对接第一弹性件21的弯折端231,扣件27和扣槽28分别形成于弯折端231及第一弹性件21上。如此,令扣件27扣入扣槽28的方向相异于弹性臂26上下摆动的方向,因此弹性臂26摆动的作用力并未对扣件27造成影响,可确保扣件27及扣槽28相互组接定位的稳固性。
请参阅图5至图7,在又一可行的实施例中,端口241与各导斜面212、222之间形成一凹口251(参照图3及图4),各斜推面31、32底端相互衔接而成一延伸至贴近端口241处以遮蔽凹口251的脊部33,且由该脊部33朝向凹口251的一侧设有一止挡面34。借此,将按钮3底部的斜推面31、32向下延伸并衔接形成脊部33,而使所述斜推面31、32在脊部33断面上构成概成三角形轮廓的止挡面34,且所述斜推面31、32和脊部33所构成的V字形轮廓贴靠两导斜面212、222。当电线40伸到按钮3底部斜推面31、32和两导斜面212、222所在位置时,由于所述斜推面31、32和导斜面212、222相互贴靠,而使止挡面34阻挡在按钮3底部和两导斜面212、222所在位置(即上述的缺口25与端口241之间的凹口251部位),如此更可增加阻挡电线 40由此穿出至夹口240以外。
当按压按钮3时,由于按钮3的斜推面31、32已经贴靠夹部211、221的导斜面212、222,且脊部33顶抵于各导斜面212、222底端,而使按钮3的按压推力变为侧向分力压迫两导斜面212、222,以克服来自夹部211、221相向弹力,而大幅度地启开夹口240,令电线40顺势进入夹口240接受夹持,或者反之令电线40由其间退出。
据此,使插入及退出电线40时按钮3单位压下距离所产生的夹口240或夹部211、221开启程度更有效率,且按钮3压下至使夹口240开启达最大线径的电线可退出间隙时,按钮3底部所保持的高度空间仍足以容纳最大线径的电线40通过,克服上述先前技术中,传统接线端子的按钮需压下较深的高度,并施以较大的施压力,或者需使用尖细的工具施工的问题,可更进一步提升操作上的便利性。
再依据图2至图7所示者,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弹性件21及第二弹性件22延伸至夹口240之间的各夹部211、221更可实行至少两次以上的内摺部214、224来达成完整的内夹间距,以此来分散全部内夹间距所产生的弹性夹制力,降低单位开展度所需的弹性阻力,进而减轻较细电线40插入的阻力,防止因受阻而产生插入偏向的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凡其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而完成的等效修饰或置换,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23)

1.一种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绝缘外壳以及一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导电夹框,所述外壳上设有一插线口及一开口,所述夹框包含一电连接件以及分别设于该电连接件两侧的弹性件,各弹性件分别延伸形成相向的夹部,各夹部之间形成对应所述插线口的插线空间及夹口,位于各夹部的一顶缘处形成一缺口,所述开口内活动设置一可推动启闭夹口的按钮,弹性件至少其中之一的夹部上设有一可遮蔽所述缺口的挡部,且所述夹口顶部位置至少不低于所述挡部的遮挡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至夹口顶部之间的高度差至少不小于所述电连接件至挡部之间的高度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口顶部设有一朝向开口呈开展型态的端口,该端口的位置至少不低于所述挡部的遮挡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件的其中之一设有一延伸至这些弹性件之间的连接件,该连接件设有一伸往所述开口且跨越各夹部之间的弹性臂,所述按钮设于该弹性臂上而与所述外壳分体弹动设置在所述开口内部,且弹性臂设有一折弯部伸置在所述挡部与连接件之间以遮蔽局部缺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件的其中之一设有一延伸至这些弹性件之间的连接件,该连接件设有一伸往所述开口且跨越各夹部之间的弹性臂,所述按钮设于该弹性臂上而与所述外壳分体弹动设置在所述开口内部,且弹性臂设有一折弯部伸置在所述挡部与连接件之间以遮蔽局部缺口。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上设有朝向开口的导斜面,所述按钮上设有一朝向各导斜面的斜推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上设有朝向开口的导斜面,所述按钮上设有一朝向各导斜面的斜推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与各导斜面之间形成一凹口,各斜推面相互衔接而成一延伸至所述端口处遮蔽该凹口的脊部,且由该脊部朝向凹口的一侧设有一止挡面。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件的其中之一与连接件之间经由扣件及扣槽相互组接在一起。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件的其中之一与连接件之间经由扣件及扣槽相互组接在一起。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上设有一凹部,所述扣槽上设有一可扣入该凹部的凸部。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弹性件朝向夹口延伸的夹部分别由至少两次以上的内摺部完成全部内夹间距。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弹性件朝向夹口延伸的夹部分别由至少两次以上的内摺部完成全部内夹间距。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弹性件朝向夹口延伸的夹部分别由至少两次以上的内摺部完成全部内夹间距。
1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弹性件朝向夹口延伸的夹部分别由至少两次以上的内摺部完成全部内夹间距。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弹性件朝向夹口延伸的夹部分别由至少两次以上的内摺部完成全部内夹间距。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由延设于电连接件两侧的一第一弹性件及一第二弹性件所形成。
1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由延设于电连接件两侧的一第一弹性件及一第二弹性件所形成。
1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由延设于电连接件两侧的一第一弹性件及一第二弹性件所形成。
2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由延设于电连接件两侧的一第一弹性件及一第二弹性件所形成。
2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由延设于电连接件两侧的一第一弹性件及一第二弹性件所形成。
2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由延设于电连接件两侧的一第一弹性件及一第二弹性件所形成。
2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线端子夹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由延设于电连接件两侧的一第一弹性件及一第二弹性件所形成。
CN201520122415.6U 2015-03-03 2015-03-03 接线端子夹制结构 Active CN204632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22415.6U CN204632939U (zh) 2015-03-03 2015-03-03 接线端子夹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22415.6U CN204632939U (zh) 2015-03-03 2015-03-03 接线端子夹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32939U true CN204632939U (zh) 2015-09-09

Family

ID=54051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22415.6U Active CN204632939U (zh) 2015-03-03 2015-03-03 接线端子夹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329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1732A (zh) * 2016-01-18 2017-07-25 百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接线端子台
CN109510007A (zh) * 2018-12-05 2019-03-22 天立电机(宁波)有限公司 插拔式接线端子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1732A (zh) * 2016-01-18 2017-07-25 百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接线端子台
CN106981732B (zh) * 2016-01-18 2020-01-31 百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接线端子台
CN109510007A (zh) * 2018-12-05 2019-03-22 天立电机(宁波)有限公司 插拔式接线端子
CN109510007B (zh) * 2018-12-05 2023-09-29 天立电机(宁波)有限公司 插拔式接线端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66110U (zh) 一种smt接线端子
CN203521640U (zh) 接线端子的改良结构
CN204632939U (zh) 接线端子夹制结构
CN206432501U (zh) 线对板连接组件
CN204011856U (zh) 插座插套结构
CN206480863U (zh) 插头
CN207444886U (zh) 一种既能隐藏电线水管又能快速拆装盖板的座便器
CN203326135U (zh) 一种超薄电源接线端子
CN103713167B (zh) 电能表接线端座及电能表接线端座校验结构
CN208186445U (zh) 一种家用电器装配连接组件及其家用电器
CN102082338A (zh) 卡缘连接器
CN204156138U (zh) 导线插入可打开式金属连接器
CN203589305U (zh) 电连接器
CN203850482U (zh) 一种按键式接线端子
CN207977683U (zh) 线缆约束装置
CN207993750U (zh) 翘板式点通开关
CN207883940U (zh) 一种接线方便的接线盒
CN207996914U (zh) 一种控制座包角侧推装置
CN201629425U (zh) 电连接装置
CN205465973U (zh) 芯片起拔器
CN203800217U (zh) 卡扣连接件及使用该连接件的连接器
CN204706297U (zh) 一种可实现前面维护的led显示屏
CN205753240U (zh) 固线夹
CN205230887U (zh) 一种机械按键
CN208738091U (zh) 一种电容屏辅助按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25

Address after: No. 169, plat Road,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Co-patentee after: Cheng Cheng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atentee after: SwitchLab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169, Ma Lu Town,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witchLab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