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03078U - 一种缓解箱涵侧陡降的箱涵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缓解箱涵侧陡降的箱涵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03078U CN204703078U CN201520269595.0U CN201520269595U CN204703078U CN 204703078 U CN204703078 U CN 204703078U CN 201520269595 U CN201520269595 U CN 201520269595U CN 204703078 U CN204703078 U CN 2047030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x culvert
- sides
- pile foundation
- floor
- side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解箱涵侧陡降的箱涵结构,包括由箱涵顶板、箱涵底板、两侧箱涵侧壁构成的箱涵本体,箱涵底板两侧边缘水平向两侧延伸分别形成外延板,在箱涵侧壁与外延板之间形成多个肋板,外延板边缘位于各个肋板处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凸趾,位于箱涵侧壁下、肋板与凸趾交接处下分别形成内侧桩基、外侧桩基,箱涵本体两侧回填区域填充低压缩性填料,通过有针对性地在箱涵底板下方设置内侧桩基、外侧桩基,外延板、肋板共同承担了箱涵侧回填土料荷载及路面荷载,并借助外侧桩基传递至土层深处,避免了箱涵侧壁外侧下方土层受压沉降;同时,填充的低压缩性填料承载力高,难以压缩,进而消除了回填区域的压缩沉降,不致形成陡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涵构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缓解箱涵侧陡降的箱涵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河道中,跨径10m以下的小流域河道往往采用箱涵过河。传统跨河箱涵,由于箱涵下处理的地基和箱涵侧下方未处理的土层的压缩性不同,且箱涵侧下方土层所受荷载更大于箱涵底地基,加之箱涵侧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箱涵侧回填土性质截然不同,在该三个主要因素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箱涵侧下方土层及箱涵侧回填土的压缩沉降,易造成箱涵侧路面的陡然沉降,从而影响行车、行人的安全舒适性。
目前,现有用于控制箱涵侧陡降的技术方案中,通常是在箱涵顶板外两侧设置搭板,其一端搁置在箱涵侧壁加设的牛腿上,另一端向箱涵外延伸一段距离,搁置在土层上。然而,该方案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搭板直接受路面荷载作用,也容易造成搭板下地基和回填土沉降,并不能很好解决土体沉降问题;而且,所需要的搭板长度较长和厚度较大,其钢筋混凝土用量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缓解箱涵侧陡降及改善箱涵结构受力的箱涵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缓解箱涵侧陡降的箱涵结构,包括由箱涵顶板、箱涵底板、两侧箱涵侧壁构成的箱涵本体,所述箱涵底板两侧边缘水平向两侧延伸分别形成外延板,在所述箱涵侧壁与外延板之间沿箱涵本体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形成多个肋板,所述外延板边缘位于各个肋板处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凸趾,在所述箱涵底板下方位于箱涵侧壁下、肋板与凸趾交接处下分别形成内侧桩基、外侧桩基,所述箱涵本体两侧回填区域填充低压缩性填料。
进一步,所述箱涵本体两侧回填区域均采用碎石振密充填。
有益效果:此缓解箱涵侧陡降的箱涵结构摒弃传统满堂布置桩基的结构形式,利用桩基相对周围土体刚度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在箱涵底板下方位于箱涵侧壁下、肋板与凸趾交接处下分别设置内侧桩基、外侧桩基,其中,外延板、肋板共同承担了箱涵侧回填土料荷载及路面荷载,并通过下方的外侧桩基传递至土层深处,避免了箱涵侧壁外侧下方土层受压沉降;同时,两侧回填区域填充的低压缩性填料承载力高,难以压缩,进而消除了回填区域的压缩沉降,不致形成陡降。
此外,由于内侧桩基布置于箱涵竖向荷载向下传递的箱涵侧壁下方,支撑住箱涵上部结构,进而解决了传统箱涵通过箱涵底板形成支撑力,底板弯矩过大的问题,从而优化了箱涵结构的受力,节省了底板钢筋混凝土材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B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缓解箱涵侧陡降的箱涵结构,包括由箱涵顶板11、箱涵底板12、两侧箱涵侧壁13构成的箱涵本体10,箱涵底板12两侧边缘水平向两侧延伸分别形成外延板14,在箱涵侧壁13与外延板14之间沿箱涵本体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形成多个肋板15,外延板14边缘位于各个肋板15处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凸趾16,在箱涵底板12下方位于箱涵侧壁13下、肋板15与凸趾16交接处下分别形成内侧桩基17、外侧桩基18,箱涵本体10两侧区域均采用碎石振密充填。
本实施例中,向外延伸形成凸趾16宽度与肋板15宽度一致,凸趾16沿箱涵本体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内侧桩基17处于箱涵侧壁13下方,也沿箱涵本体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桩位刚好处于肋板15与箱涵侧壁13交接位置,外侧桩基18也沿箱涵本体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位于肋板15与凸趾16交接处的下方。
由于内侧桩基17、外侧桩基18的桩位刚好位于箱涵侧壁13及凸趾16与肋板15交接处下方,箱涵底板12中部不设桩基,从而让箱涵侧壁13及外延板14传来的上部荷载就近直接作用在内侧桩基17和外侧桩基18上,其中箱涵的外延板14、肋板15共同承担了箱涵侧回填土料荷载及路面荷载,并通过下方的外侧桩基18传递至土层深处,避免了箱涵侧壁13外侧下方土层受压沉降,同时,两侧回填区域均采用碎石振密充填,振密充填的碎石承载力高,难以压缩,进而消除了回填区域的压缩沉降,不致形成陡降,从而缓解箱涵侧路面陡降引起跳车现象。
此外,由于箱涵底板12不受桩基顶托,所受向上的压力小,明显减少了箱涵底板12跨中及端部弯矩;因而,箱涵底板12及箱涵侧壁13下部厚度及配筋可较常规箱涵有所调减,本实用新型在缓解箱涵侧路面陡降问题的同时,也优化了箱涵桩基布置,改善了箱涵结构受力,减少结构厚度和配筋数量,有助于降低成本。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2)
1.一种缓解箱涵侧陡降的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箱涵顶板、箱涵底板、两侧箱涵侧壁构成的箱涵本体,所述箱涵底板两侧边缘水平向两侧延伸分别形成外延板,在所述箱涵侧壁与外延板之间沿箱涵本体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形成多个肋板,所述外延板边缘位于各个肋板处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凸趾,在所述箱涵底板下方位于箱涵侧壁下、肋板与凸趾交接处下分别形成内侧桩基、外侧桩基,所述箱涵本体两侧回填区域填充低压缩性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解箱涵侧陡降的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涵本体两侧回填区域均采用碎石振密充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69595.0U CN204703078U (zh) | 2015-04-29 | 2015-04-29 | 一种缓解箱涵侧陡降的箱涵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69595.0U CN204703078U (zh) | 2015-04-29 | 2015-04-29 | 一种缓解箱涵侧陡降的箱涵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03078U true CN204703078U (zh) | 2015-10-14 |
Family
ID=54282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269595.0U Active CN204703078U (zh) | 2015-04-29 | 2015-04-29 | 一种缓解箱涵侧陡降的箱涵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0307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68465A (zh) * | 2017-08-03 | 2017-10-20 | 中铁第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岩溶区内设涵洞的深埋式桩、复合梁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13123259A (zh) * | 2021-04-15 | 2021-07-16 |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道路浅埋箱涵加固补强结构及施工方法 |
-
2015
- 2015-04-29 CN CN201520269595.0U patent/CN20470307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68465A (zh) * | 2017-08-03 | 2017-10-20 | 中铁第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岩溶区内设涵洞的深埋式桩、复合梁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13123259A (zh) * | 2021-04-15 | 2021-07-16 |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道路浅埋箱涵加固补强结构及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174453U (zh) | 一种用于治理桥头跳车的轻质路堤结构 | |
CN204780498U (zh) | 泡沫轻质土桥台回填路堤 | |
CN106087629A (zh) | 无桥头锥坡预制挡板泡沫混凝土轻质路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6400636B (zh) | 一种多层道路软土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控制方法 | |
CN105951537B (zh) | 一种中低速磁浮低置线路肋柱分散式道岔基础结构 | |
CN103806347A (zh) | 一种适用于岩质陡坡路堤的侧向桩板结构 | |
CN202969393U (zh) | 一种公路高填方涵洞的加筋减载结构 | |
CN203295966U (zh) | 基于柔性桩的减少桥台跳车的结构 | |
CN204703078U (zh) | 一种缓解箱涵侧陡降的箱涵结构 | |
CN103194962A (zh) | 基于柔性桩的减少桥台跳车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02830954U (zh) | 岩溶区轻型框架路基桩板结构构造 | |
CN202007366U (zh) | 高速铁路陡坡路基构造 | |
CN104499425A (zh) | 一种降低无缝桥梁台后动力冲击响应的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 |
CN106192652A (zh) | 一种防止不均匀沉降的高陡路堤加固结构 | |
CN113338155A (zh) | 一种控制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路基及施工方法 | |
CN209053036U (zh) | 一种高速公路护栏支撑预制件及其布设结构 | |
CN202000221U (zh) | 陡坡路基无砟轨道构造 | |
CN205576663U (zh) | 一种高速公路软土层桩复合地基 | |
CN212612060U (zh) | 一种缓解侧陡降的箱涵结构 | |
CN202247929U (zh) | 塞形承台结构 | |
CN204475362U (zh) | 现浇趾式钢筋混凝土储罐基础 | |
CN112252159B (zh) | 一种桥梁路面一体化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04875406U (zh) | 直立式泡沫轻质土公路路堤 | |
CN107090759A (zh) | 两级路坡沟构件及两级路坡沟结构 | |
CN209066196U (zh) | 铁路高填方路堤箱型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510060 East seat, No. 348 East Ring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Yuexi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060 East staircase,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 348 East Ring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City Engineering Design studies total institute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