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93429U - 一种复合式炉排焚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式炉排焚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693429U CN204693429U CN201520321214.9U CN201520321214U CN204693429U CN 204693429 U CN204693429 U CN 204693429U CN 201520321214 U CN201520321214 U CN 201520321214U CN 204693429 U CN204693429 U CN 2046934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re grate
- grate
- plate
- assembly
-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焚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式炉排焚烧系统。本系统包括主燃烧室以及炉排组件,炉排组件为两个以上且沿物料的行进方向依序设置,首端炉排组件的进料端构成物料输入端,末端炉排组件的出料端构成燃尽垃圾的灰渣输出端;各炉排组件上相应开设贯穿其排面的连通外部供风源的通风孔隙;上述炉排组件至少分别包括辊轮输送式的活动炉排组件和具备固定炉排板面的固定炉排组件;固定炉排组件的焚烧面呈面倾斜布置,且其底端搭设于活动炉排组件的进料端和/或构成上述灰渣输出端。本系统可确保垃圾焚烧时的高透气性和高燃尽性的同时,又能实现其整体的可控化操作效果,从而有效提升炉内的物料焚烧效率和工作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焚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式炉排焚烧系统。
背景技术
焚烧处理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有效处理方式,因此被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目前的垃圾焚烧处理方式中,层状燃烧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很多国家都采用这种燃烧技术。为使垃圾燃烧过程稳定,层状燃烧关键是炉排。在进行炉排焚烧炉初始设计时,人们都希望垃圾在炉排上着火后,热量能够不仅来自上方的辐射和烟气的对流,还来自垃圾层内部。甚至希望炉排上已着火的垃圾能够在炉排的特殊作用下,使垃圾层强烈地翻动和搅动,不断地推动下落,引起垃圾底部也开始着火;连续的翻转和搅动,使垃圾层松动,透气性加强,从而加剧垃圾的着火和燃烧。然而,对于活动炉排而言,由于垃圾中普遍存在的塑料袋等塑形物料,经过高温焚烧呈未燃尽状态时,甚至因水分不均衡而导致物料压结时,都往往会形成厚厚的“壳”状垃圾层。上述“壳”状垃圾层的存在,极大的阻碍了风力沿垃圾层的贯穿性,或者说导致垃圾层淤结凝滞而无法松动,透气性极难得到保证。而对于固定炉排而言,固然因为其排面固定而易于诸多翻动部件的布置,然而,考虑到炉内空间和垃圾燃尽所需行进的长度,炉排自身的布置长度往往较长。一方面,通常的用于上述焚烧炉的固定炉排,都采用刚性的一体件结构。考虑到其具体尺寸,传统制作时,往往采用成本较高的焊接方式进行多炉排板拼合组装。而众所周知,焊接过程是一个不均匀的加热过程,焊件各部位在热胀冷缩和塑性变形的影响下最易产生内应力、变形或裂纹现象,轻则影响结构尺寸的准确性、正确安装效果和外形美观度,严重时还可能降低承载能力,甚至造成事故;而固定炉排所应用的工作环境恰好充斥了高温、热胀冷缩、垃圾重力所导致的炉排表面变形等,从而导致目前固定炉排的实际应用寿命和工作能力远不如预期的设计性能。另一方面,现有固定炉排的广泛使用方式都为焚烧面呈面倾斜式的排体倾斜结构,上述较长结构所带来的排体的长距离坡面和坡度,极易造成垃圾沿排面下落速度过快,从而失去焚烧可控性,垃圾焚烧不完全的状况时有发生,从而给厂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如何寻求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炉排焚烧系统,能够在确保垃圾焚烧时的高透气性和高燃尽性的同时,又能实现其整体的可控化操作效果,为本领域近年来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复合式炉排焚烧系统,可确保垃圾焚烧时的高透气性和高燃尽性的同时,又能实现其整体的可控化操作效果,从而有效提升炉内的物料焚烧效率和工作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式炉排焚烧系统,包括位于炉体内的主燃烧室以及设置于主燃烧室内的炉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组件为两个以上且沿物料的行进方向依序设置,下一炉排组件的进料端衔接与其相邻的上一炉排组件的出料端,首端炉排组件的进料端构成物料输入端,末端炉排组件的出料端构成燃尽垃圾的灰渣输出端;各炉排组件上相应开设贯穿其排面的连通外部供风源的通风孔隙;上述炉排组件至少分别包括辊轮输送式的活动炉排组件和具备固定炉排板面的固定炉排组件;固定炉排组件的焚烧面呈面倾斜布置,且其底端搭设于活动炉排组件的进料端和/或构成上述灰渣输出端。
所述活动炉排组件为复合式炉排结构;以炉排组件排面的垂直物料行进方向为其横向方向,所述活动炉排组件由多个沿上述横向方向依次并列布置的炉排单元彼此紧密贴靠拼合构成,各炉排单元的炉排面共同构成供物料行进及焚烧的焚烧面;所述炉排单元包含活动炉排单元和固定炉排单元,所述活动炉排单元为滚筒轴线平行上述炉排组件横向方向的滚筒式活动炉排,所述固定炉排单元为长方板状结构,且其长度至少与各活动炉排单元的炉排实际运料长度等同布置;每两个活动炉排单元之间夹设多个固定炉排单元或每两个固定炉排单元之间夹设一个以上的活动炉排单元;本焚烧系统还包括用于翻顶上述焚烧面处物料的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包括活动顶杆以及位于活动顶杆杆身处的提供其顶升动力的动力部;各固定炉排单元的排面上开设贯穿其排面的顶杆孔,活动顶杆穿过上述顶杆孔且其最大升程贯穿固定炉排单元上的垃圾层。
在炉排组件的横向方向上,各固定炉排单元与活动炉排单元逐个依次间隔均布;活动顶杆与固定炉排单元上的各顶杆孔间构成套接式的往复运动配合。
所述活动顶杆为轴线铅垂布置的多个且沿上述炉排组件的横向方向于各固定炉排单元上依次均布;以上述沿炉排组件的横向方向均布的活动顶杆为一组横向活动顶杆,所述横向活动顶杆为多组且呈纵向均布的沿固定炉排单元的物料预定行进方向依次布置;各横向活动顶杆均独立动作。
所述固定炉排组件由多个可彼此拼接以共同形成供垃圾行进及焚烧的焚烧面的子炉排构成,该焚烧面呈便于垃圾行进的倾斜面结构,各子炉排均为一体件且其拼接方向平行和/或垂直垃圾行进方向设置;在垃圾的行进方向上,每相邻的两个彼此拼接的子炉排构成螺栓固接配合,在焚烧面的垂直垃圾行进方向上,每相邻的两个彼此拼接的子炉排间存有配合间隙;子炉排上设有用于避免焚烧面处灰渣沿上述配合间隙落入排面以下的缝盖板,该缝盖板板长方向平行垃圾行进方向,所述缝盖板外形呈“L”字板状或开口朝下的凹槽状,其一侧直板或槽边固接于子炉排的用于构成配合间隙的一侧侧边处,其另一侧直板或槽边呈悬置状的延伸至旁侧的所配合子炉排的侧边上方处且在铅垂方向上两者存有配合高度差。
各子炉排包括沿垃圾行进方向依次布置的四方板状的各炉排板,炉排板的上、下板沿均垂直垃圾行进方向,各炉排板的板面与焚烧面倾斜方向同向倾斜以共同形成上述焚烧面;各炉排板的布置高度逐次降低以构成子炉排的台阶式焚烧面结构;在铅垂方向的投影上,上一炉排板的下板沿相邻的下一炉排板的上板边板沿位于同一投影线上,或上一炉排板的下板沿位于下一炉排板的板面投影内;各相邻炉排板板体配合处存在贯穿炉排排体的供风孔隙;构成各子炉排的炉排板背面设置用于连接及固定彼此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沿垃圾行进方向同向布置的纵向加强筋以及沿子炉排横向水平布置的横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夹设于各相邻的纵向加强筋间且彼此固接设置,所述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共同构成网栅状筋板结构;各相邻子炉排的相配合炉排板以及每个子炉排的各相邻炉排板的上、下板边间彼此上下叠合搭靠布置,所述上一子炉排的末端炉排板处开设有螺纹孔,下一子炉排的首端炉排板处相应开设贯穿其板面的螺栓孔,两者彼此搭接以构成螺栓固接配合;所述缝盖板呈板面与子炉排的上述台阶式焚烧面吻合布置的阶梯板体状构造。
所述各子炉排上同样开设有供顶杆通行以顶升和打穿焚烧面处垃圾层的顶杆孔,所述顶杆孔轴线铅垂并贯穿子炉排的相应炉排板,顶杆孔为与顶杆形状适配的多边形或圆形或扁圆形结构;所述各顶杆孔的开设位置均位于相应子炉排的首端炉排板处;在垃圾的行进方向上,相邻子炉排上的顶杆孔彼此位置错开设置;所述顶杆孔外形呈沿铅垂方向由相应炉排板处向下顺延的套筒状结构,顶杆孔的上述顺延段的外壁处开设有贯穿其壁体的用于与顶杆衬套及外部支撑结构间固接的配合孔。
所述首端炉排组件为活动炉排组件,本系统还包括位于主燃烧室进料斗所在侧布置的辅助活动炉排组件进料的推杆机构,推送机构的推送路径与活动顶杆的运动路径彼此空间避让;所述推杆机构的推送高度与活动炉排组件的焚烧面处垃圾行进高度等高度,推杆机构的推送方向与活动炉排组件的焚烧面处垃圾行进方向同向布置;所述推杆机构为推进小车,推进小车以外部推送装置驱动,且以位于小车上方的密封轴承和位于小车底部的导引辊协助推进。
炉排组件以各滚筒及支撑轴固接于主燃烧室内,炉排组件下端与主燃烧室底面之间区域构成连通外部供风源的热风室,所述热风室连通上述通风孔隙;位于活动炉排单元处的热风室处设置用于接收排面处下漏灰渣的回料斗,所述位于固定炉排单元处的热风室以沿各炉排组件横向方向布置的横档板隔离成若干子风室,各子风室彼此隔离并沿炉排组件的物料预定运行方向依次布置,每个子风室均以独立的供风管连通外部供风源,且每个供风管上均设置用于启闭该供风管的风阀。
位于固定炉排组件下方的各横档板则顶端铅垂向上延伸,并抵靠或靠近于相应的子炉排所处板体的底端板面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摒弃了传统的单一类型炉排结构,通过将活动炉排和固定炉排进行有机结合,在利用了活动炉排自身输送物料的高可控性的同时,又借鉴了固定炉排的无死角焚烧及供风功能。实际操作时,无论是将固定炉排组件作为首端炉排组件还是将活动炉排组件作为首端炉排组件,都能实现上述的结构目的。原来活动炉排组件上不利于安装的通风打穿和倾斜供风结构,如活动顶杆式结构和供风槽等,均可在固定炉排组件上直接采用;而固定炉排所不具备的垃圾行进速度可控等问题,也可直接通过操控活动炉排组件来实现间接焚烧控制。其结构实现合理可靠,彼此作用互补,最终在可确保垃圾焚烧时的高透气性和高燃尽性的同时,又能实现其整体的可控化操作效果。
2)、即使对于活动炉排组件,本实用新型也通过上述改良结构,从而实现可应用于活动炉排结构上的通风打穿效果。一方面,本活动炉排组件利用固定炉排单元和活动炉排单元的复合式间隔结构,确保了位于其焚烧面处行进的物料始终处于类似“纵向撕扯”状态,也即位于焚烧面处的物料间始终彼此交错滑擦,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物料所形成的垃圾层的结壳状况。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固定炉排单元,这样,在固定炉排单元上布置活动顶杆,利用其由下而上的对于垃圾层的贯穿作用,从而能够强制的打穿垃圾层,使垃圾层内部得到更大的透气性,以加剧垃圾的着火和燃烧。物料一边沿排体行进并不断顶动和撕扯,一边受到通风孔隙处风力的不断吹拂并高效燃烧,最终保证了整个垃圾层的高透气性和燃烧室内焚烧温度的恒定高温性,进而也就有效的提升了其实际焚烧效能。
2)、实际使用时,可以利用活动炉排单元的间歇动作,而将活动顶杆部分的布置在活动炉排单元上。而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则是优选以固定炉排单元上开设顶杆孔,从而形成各活动顶杆的活动通道。具体操作时,更是可以通过更为密集的横向和纵向密集布置的多个活动顶杆,来实现炉排组件整个焚烧面的全程顶动打穿效果。
3)、活动炉排单元和固定炉排单元,是以沿炉排组件的横向方向彼此交错拼接构成。当然,可以将两单元的间隙做成上述的通风孔隙,也可在各单元上再次开设相应通风孔,只需保证当垃圾层松动时,能够有气流快速通过上述通风孔隙,而加速垃圾层燃烧。具体使用时,两单元的宽度甚至其排体长度都可以相等,以保证垃圾层的匀速行进及均匀撕扯能力。
4)、活动顶杆以多个的密布于固定炉排单元上。按照正常的矩阵排列,此处则以各行各列进行横纵布置以构成长方矩阵结构,以实现对于遍布固定炉排单元的焚烧工作面上的物料的无死角穿孔效果。活动顶杆的实际动作方式可以刻意布置,也可以独立动力部对单个活动顶杆随意进行升降动作。本实用新型优选为以横向布置的每行横向活动顶杆为同步动作机构,每行横向活动顶杆单元均“独立”动作。依靠人为或软件控制,只在需要时控制其中的某个每行横向活动顶杆单元动作即可,以避免无谓过度焚烧而导致的热量浪费现象。
5)、通过将固定炉排组件拆分为多个子炉排,利用一体设计,采用螺栓固接及拼靠方式,最终拼合螺接成整体件。一方面,其采用一体设计后,即可沿用传统的成本更低而工序更少的成熟铸造技术,单模即可进行制作,标准化程度更高,并具备极强的互换性。一旦在使用时某部分炉排单元出现磨损等结构问题时,也能够利用其标准结构进行针对性的更换维护,维护成本也可得到有效降低。另一方面,一体件的采用,其自身的工作应力及受热胀冷缩影响微乎其微。即使当热胀冷缩幅度过大而对子炉排的尺寸造成显著影响时,也完全可以通过两子炉排间的螺栓配合所具备的部分配合余量和拼靠所存在的配合间隙来进行自我在线调节,其系统的使用寿命及工作性能显然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实际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最需承担和调解热胀冷缩状况的,为沿垂直垃圾行进方向也即其纵向设置的各子炉排间的拼靠结构。上述拼靠结构间所形成的配合间隙,完美的解决了因热胀冷缩而导致的排面内应力挤压和拉伸断裂状况。而既然存在配合间隙,势必在原本光面结构的排面处出现了落灰缝隙;因此,本实用新型再通过设置缝盖板,使其形成了类似“遮灰盖”结构,从而起到避免沿焚烧面行进的灰渣落入排面以下的状况,其工作极为可靠稳定,同时本身的板面排布方向也不会对垃圾的实际行进焚烧产生影响,一举多得;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重点之一,缝盖板与相邻子炉排的高度差式配合结构非常必要。这是因为在垃圾沿固定炉排排面行进时,排面各处受压势必是不平均的。可能左侧子炉排排面略微下压而右侧反而排面正常。因此,通过上述配合高度差,实现了预留的高度配合余量,完善的解决了上述压力不均所导致的排面配合状况,最终为整个固定炉排的正常可靠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6)、固定炉排组件通过以若干的炉排板整块的同角度倾斜,以形成各子炉排的的台阶式构造;其不但确保了垃圾沿排体的无障碍行进和焚烧,同时也自然的形成了吹风方向与垃圾行进方向几乎同向的供风孔隙构造。供风孔隙的布置方式可为多种,无论是采用整个的长横向槽结构还是间断的短槽孔式布局,只需其横亘并布满排体的上述台阶面,垃圾一边沿排体行进并不断跌落翻动,一边在跌落的同时受到旁侧供风孔隙处与其行进方向同向的风力的不断吹拂并高效燃烧。此外,在上述供风孔隙形成的同时,由于各炉排板的首端配合处,也即供风孔隙的进风口处无任何阻碍部件,因此可适合任意方向的风力鼓动目的,以确保供风孔隙处出风风力的最优化。即使存在粉尘颗粒状的垃圾渣粒,其在沿排体焚烧面行进并不断在其台阶面处跌落翻身的同时,一旦靠近供风孔隙便会被该处的高速风力迅速吹走,从而确保了该处供风孔隙的畅通性。炉排风力的畅通,也就保证了整个焚烧系统内焚烧温度的恒定和可控性,进而也就提升了其实际焚烧效能;
加强筋的具体布局,以整道的纵向加强筋配合夹设的横向加强筋配合构成,以形成加强筋的总的网栅式结构,以对各子炉排形成底部托撑,保证及提升其实际工作强度和使用寿命。
7)、固定炉排组件处的顶杆孔是以多个的密布于子炉排上的。换句话说,按照正常的矩阵排列,此处的顶杆应当形成各行各列进行横纵布置的长方矩阵结构,以实现对于遍布炉排焚烧面上的垃圾的无死角穿孔效果。为进一步的提升上述效果,子炉排上的相邻的两排顶杆孔应当彼此位置错开设置。这样,垃圾层在沿焚烧面行进过程中,其各个部位均可受到由顶杆孔处穿出的顶杆的顶动和打穿效果,最终实现整个垃圾层的高透气性和高焚烧效率需求;顶杆孔的套筒式结构,更为符合对于外部的顶杆的套插及两者间的稳定滑动动作需要。而顶杆孔上开设的配合孔,不仅实现了子炉排在整个焚烧炉内的可靠固定,也能为顶杆孔内的顶杆衬套安装提供了保证。
8)、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结构中,位于首端炉排组件处的,也即首先接受进料斗处落料的一定是活动炉排组件。这样,利用活动炉排组件的接料速度可控性,可实现整段排潮及燃烧段垃圾的可控焚烧。相应的,由于活动炉排组件的活动炉排单元和固定炉排单元间隔式结构,可能会存在焚烧死角和焚烧剩料。此时再交由位于其出料端的固定炉排组件接手。从而利用其自身的无死角通风焚烧功能,来最终确保垃圾的最大化焚烧目的。考虑到活动炉排组件在接料时可能产生的焚烧面相对垃圾的打滑现象,此处在其进料端增设有推杆机构,以辅助推压进料,以最终确保其进料操作的稳定性。
9)、各子风室的布置,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重点部分,其在每个炉排组件下的布置数目可为2~4段甚至更多,实际也可视现场情况酌情增减。利用在固定炉排组件下方独立划分的各子风室,可实现对于其焚烧面处垃圾层燃烧效果的逐段控制能力。当位于上述焚烧面处的垃圾层的某段出现焚烧过剩现象时,控制该处下方的子风室关闭,也即关闭其供风管,该段垃圾层也即因供风不足而逐渐降低爆燃效果;反之,如相应段垃圾层出现焚烧效果不理想时,即开启该处子风室,进行高强度供风,配合该处的活动顶杆,以最终确保该段垃圾层的快速爆燃效果。而位于活动炉排单元下方的热风室,则直接连通回料斗,从而保证对于活动炉排单元处下漏的灰渣的及时排出及回料焚烧目的。其结构操作灵活性强,可控性高,可有效避免传统自动组件因过度翻搅物料而导致的焚烧过盛和热能浪费现象,以确保其每一分燃烧热值均能物尽其用,最终保证了物料焚烧效率和其热能利用率间能够达到其最佳平衡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简图;
图2为活动炉排单元的焚烧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固定炉排单元的焚烧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5为固定炉排单元处子炉排的两种实施例的排面结构图;
图6为缝盖板于两相邻子炉排间的横截面的结构配合示意图;
图7为固定炉排单元处子炉排的侧视图。
图中各标号与本实用新型各部位名称的对应关系如下:
a-顶杆孔 b-排渣斗 c-进料斗
d-子炉排 e-缝盖板 f-回料斗
10-活动炉排组件 11-固定炉排单元 12-活动炉排单元
20-固定炉排组件 21-炉排板 22-加强筋
30-活动顶杆 40-动力部 50-推杆机构
60-热风室 61-子风室 62-供风管 63-风阀 70-横档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7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结构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际结构如图1-7所示,其包括于炉体内布置的主燃烧室,主燃烧室内以炉排组件划分为上方的燃烧腔和下方的热风室60。视情况而使热风室60以沿物料行进方向布置的若干个横档板70而分割为若干的子风室61,各子风室61均独立供风,并以布置在炉排组件上的通风孔隙连通燃烧腔,以实现炉排组件焚烧面处垃圾的可控燃烧效果。
图1-2所示的炉排组件为沿物料行进方向布置的2个,且下一炉排组件的进料端位于上一炉排组件的出料端下方,以实现其物料衔接输送及焚烧功能。由图1可知,其优选首端炉排组件为具备复合结构的活动炉排组件10,而末端炉排组件为可拆卸拼接结构的固定炉排组件20。当首端炉排组件为上述活动炉排组件10时,在其进料端处增设推杆机构50,以实现其辅助进料功能。实际使用时,其炉排组件的布置数目甚至方位可酌情改变。首端炉排组件的进料端为整个炉排的物料输入端,末端炉排组件的出料端则衔接排渣斗70,以保证其燃尽灰渣的排除效果。
对于活动炉排组件10,如图2所示的示意结构,其均由沿其排面的垂直物料行进方向并列布置的各固定炉排单元11和活动炉排单元12并排构成。其中,上述两类型单元是彼此间隔均布设置的,也即每两个固定炉排单元11间夹设一个活动炉排单元12,换句话说,也可如图2所示,每两个活动炉排单元12间夹设一个固定炉排单元11。上述通风孔隙可单独开设在预设的固定炉排单元11和/或活动炉排单元12上形成独立的通风孔,也可仅利用活动炉排单元12和固定炉排单元11之间的配合间隙构成通风孔的孔隙,甚至可以依靠活动顶杆30与顶杆孔a间间隙来构成前述孔隙,只需确保热风由各子风室61对燃烧腔处的供风助燃效果即可。换言之,各固定炉排单元11上开设顶杆孔a,该顶杆孔a可以是通风孔,也可独立开设。各顶杆孔a内对应布置两者间构成滑动往复配合的活动顶杆30,从而利用位于活动顶杆30下方的配重梁和动力部40,来实现各活动顶杆30对于焚烧面上垃圾层的强制顶动打穿效果。
对于固定炉排组件20,如图3-7所示,其整体呈现阶梯式的等角度面倾斜结构,其倾斜结构的排面构成其焚烧面。在焚烧面平行以及垂直垃圾的行进方向上,本实用新型由若干依次排布的子炉排d首尾及旁侧衔接,并在其衔接处设置螺栓配合或间隙拼靠。而每个子炉排d,则是由若干的长方板状炉排板21彼此并列并依次沉降而形成前述水平阶梯面式结构。构成各子炉排d的炉排板21之间,以加强筋22加以横向及纵向固定,以保证子炉排d自身的工作强度需求。各炉排板21的配合处存在出风方向与垃圾行进方向同向的供风孔隙,以保证对于垃圾的部分推送以及持续高效供风效果。
固定炉排组件20实际使用时,每个子炉排均可做成一体式的铸造件,并依靠后期的螺栓固接和拼靠组装,来形成整体的面倾斜式固定炉排结构。视每个焚烧炉内所应用的固定炉排组件的长度不等,可使用不同数目的子炉排并现场组装。由于子炉排本身作为单元部件,甚至依靠单模具即可实现批量生产,其自身的标准化和互换性也都能得到保证。
活动顶杆30,其杆体贯穿热风室60和相应的炉排组件,并直接通入燃烧腔内。活动顶杆30的具体形状,可以是方杆,也可以是圆柱杆甚至是空心腔管等结构,满足其杆体顶升需求即可;位于各顶杆孔a内的顶杆衬套同理变化,以方便的实现其对于垃圾层的顶动功能。一方面,活动顶杆30具备对于燃烧腔处垃圾层的顶动和搅翻功能,可在必要时通过人力或软件操控,实现其指定的加速物料燃烧的功能。另一方面,活动顶杆30的铅垂向动作,使其每次杆身进入燃烧腔的时间都极短,并可在其回程时部分杆体适时的返回热风室处实现杆身的相对冷却,从而避免了因杆身热膨胀过量而导致的相对炉排衬套的动作抱死现象,以提升其装置工作的可靠性。
独立动作的活动顶杆30,搭配各子风室61的独立供风,可实现整个垃圾焚烧过程的可控操作目的。具体来说,利用观测设备,每次炉排组件焚烧面处的物料焚烧的全部燃烧细节,均可得以观测到。一旦发现某处物料焚烧不畅,即可适时的通过操控该处的活动顶杆30进行独立的顶动动作,并适时开启该处下方的对应子风室61及供风管62以引入外部供热源,从而确保其垃圾层位于该段处物料的高效透气和焚烧性能。相应的,如若炉排组件的某段物料焚烧过剩而需要扼制时,则可通过控制部件来停止该处活动顶杆30动作,并关闭该处的子风室61处供风管62,从而利用垃圾层不受顶动干涉后的自身压力,来降低该处的压制焚烧效果,最终达到可控目的。由于固定炉排组件20的出料端搭在排渣斗b处,因此,也可依靠排渣斗b的排灰高度,来间接的控制固定炉排组件20处的垃圾行进速率,以提升垃圾焚烧程度。通过上述调整操作,厂家可自控的获得最合适的物料焚烧效果,从而寻求到物料行进速度和燃尽速度之间的最终平衡,这对降低厂家焚烧成本,提升厂家厂能效益,显然均可起到有利影响。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式炉排焚烧系统,包括位于炉体内的主燃烧室以及设置于主燃烧室内的炉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组件为两个以上且沿物料的行进方向依序设置,下一炉排组件的进料端衔接与其相邻的上一炉排组件的出料端,首端炉排组件的进料端构成物料输入端,末端炉排组件的出料端构成燃尽垃圾的灰渣输出端;各炉排组件上相应开设贯穿其排面的连通外部供风源的通风孔隙;上述炉排组件至少分别包括辊轮输送式的活动炉排组件(10)和具备固定炉排板面的固定炉排组件(20);固定炉排组件(20)的焚烧面呈面倾斜布置,且其底端搭设于活动炉排组件(10)的进料端和/或构成上述灰渣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炉排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炉排组件(10)为复合式炉排结构;以炉排组件排面的垂直物料行进方向为其横向方向,所述活动炉排组件(10)由多个沿上述横向方向依次并列布置的炉排单元彼此紧密贴靠拼合构成,各炉排单元的炉排面共同构成供物料行进及焚烧的焚烧面;所述炉排单元包含活动炉排单元(12)和固定炉排单元(11),所述活动炉排单元(12)为滚筒轴线平行上述炉排组件横向方向的滚筒式活动炉排,所述固定炉排单元(11)为长方板状结构,且其长度至少与各活动炉排单元(12)的炉排实际运料长度等同布置;每两个活动炉排单元之间夹设多个固定炉排单元或每两个固定炉排单元(11)之间夹设一个以上的活动炉排单元(12);本焚烧系统还包括用于翻顶上述焚烧面处物料的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包括活动顶杆(30)以及位于活动顶杆(30)杆身处的提供其顶升动力的动力部(40);各固定炉排单元(11)的排面上开设贯穿其排面的顶杆孔(a),活动顶杆(30)穿过上述顶杆孔(a)且其最大升程贯穿固定炉排单元上的垃圾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式炉排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炉排组件的横向方向上,各固定炉排单元(11)与活动炉排单元(12)逐个依次间隔均布;活动顶杆(30)与固定炉排单元(11)上的各顶杆孔(a)间构成套接式的往复运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式炉排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顶杆(30)为轴线铅垂布置的多个且沿上述炉排组件的横向方向于各固定炉排单元(11)上依次均布;以上述沿炉排组件的横向方向均布的活动顶杆(30)为一组横向活动顶杆,所述横向活动顶杆为多组且呈纵向均布的沿固定炉排单元(11)的物料预定行进方向依次布置;各横向活动顶杆均独立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复合式炉排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炉排组件(20)由多个可彼此拼接以共同形成供垃圾行进及焚烧的焚烧面的子炉排(d)构成,该焚烧面呈便于垃圾行进的倾斜面结构,各子炉排(d)均为一体件且其拼接方向平行和/或垂直垃圾行进方向设置;在垃圾的行进方向上,每相邻的两个彼此拼接的子炉排(d)构成螺栓固接配合,在焚烧面的垂直垃圾行进方向上,每相邻的两个彼此拼接的子炉排(d)间存有配合间隙;子炉排(d)上设有用于避免焚烧面处灰渣沿上述配合间隙落入排面以下的缝盖板(e),该缝盖板(e)板长方向平行垃圾行进方向,所述缝盖板(e)外形呈“L”字板状或开口朝下的凹槽状,其一侧直板或槽边固接于子炉排(d)的用于构成配合间隙的一侧侧边处,其另一侧直板或槽边呈悬置状的延伸至旁侧的所配合子炉排的侧边上方处且在铅垂方向上两者存有配合高度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式炉排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各子炉排(d)包括沿垃圾行进方向依次布置的四方板状的各炉排板(21),炉排板(21)的上、下板沿均垂直垃圾行进方向,各炉排板(21)的板面与焚烧面倾斜方向同向倾斜以共同形成上述焚烧面;各炉排板(21)的布置高度逐次降低以构成子炉排(d)的台阶式焚烧面结构;在铅垂方向的投影上,上一炉排板的下板沿相邻的下一炉排板的上板边板沿位于同一投影线上,或上一炉排板的下板沿位于下一炉排板的板面投影内;各相邻炉排板(21)板体配合处存在贯穿炉排排体的供风孔隙;构成各子炉排(d)的炉排板背面设置用于连接及固定彼此的加强筋(22),所述加强筋(22)包括沿垃圾行进方向同向布置的纵向加强筋以及沿子炉排(d)横向水平布置的横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夹设于各相邻的纵向加强筋间且彼此固接设置,所述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共同构成网栅状筋板结构;各相邻子炉排(d)的相配合炉排板以及每个子炉排(d)的各相邻炉排板(21)的上、下板边间彼此上下叠合搭靠布置,所述上一子炉排(d)的末端炉排板处开设有螺纹孔,下一子炉排(d)的首端炉排板处相应开设贯穿其板面的螺栓孔,两者彼此搭接以构成螺栓固接配合;所述缝盖板(e)呈板面与子炉排(d)的上述台阶式焚烧面吻合布置的阶梯板体状构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式炉排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子炉排(d)上同样开设有供顶杆通行以顶升和打穿焚烧面处垃圾层的顶杆孔(a),所述顶杆孔(a)轴线铅垂并贯穿子炉排(d)的相应炉排板,顶杆孔(a)为与顶杆形状适配的多边形或圆形或扁圆形结构;所述各顶杆孔(a)的开设位置均位于相应子炉排的首端炉排板处;在垃圾的行进方向上,相邻子炉排(d)上的顶杆孔(a)彼此位置错开设置;所述顶杆孔(a)外形呈沿铅垂方向由相应炉排板处向下顺延的套筒状结构,顶杆孔(a)的上述顺延段的外壁处开设有贯穿其壁体的用于与顶杆衬套及外部支撑结构间固接的配合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复合式炉排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端炉排组件为活动炉排组件(10),本系统还包括位于主燃烧室的进料斗(c)所在侧布置的辅助活动炉排组件进料的推杆机构(50),推送机构(50)的推送路径与活动顶杆(30)的运动路径彼此空间避让;所述推杆机构(50)的推送高度与活动炉排组件(10)的焚烧面处垃圾行进高度等高度,推杆机构(50)的推送方向与活动炉排组件(10)的焚烧面处垃圾行进方向同向布置;所述推杆机构(50)为推进小车,推进小车以外部推送装置驱动,且以位于小车上方的密封轴承和位于小车底部的导引辊协助推进。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复合式炉排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炉排组件以各滚筒及支撑轴固接于主燃烧室内,炉排组件下端与主燃烧室底面之间区域构成连通外部供风源的热风室(60),所述热风室(60)连通上述通风孔隙;位于活动炉排单元(12)处的热风室(60)处设置用于接收排面处下漏灰渣的回料斗(f),所述位于固定炉排单元(11)处的热风室(60)以沿各炉排组件横向方向布置的横档板(70)隔离成若干子风室(61),各子风室(61)彼此隔离并沿炉排组件的物料预定运行方向依次布置,每个子风室(61)均以独立的供风管(62)连通外部供风源,且每个供风管(62)上均设置用于启闭该供风管(62)的风阀(6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复合式炉排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固定炉排组件(20)下方的各横档板(70)则顶端铅垂向上延伸,并抵靠或靠近于相应的子炉排所处板体的底端板面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21214.9U CN204693429U (zh) | 2015-05-18 | 2015-05-18 | 一种复合式炉排焚烧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21214.9U CN204693429U (zh) | 2015-05-18 | 2015-05-18 | 一种复合式炉排焚烧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693429U true CN204693429U (zh) | 2015-10-07 |
Family
ID=54233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2121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93429U (zh) | 2015-05-18 | 2015-05-18 | 一种复合式炉排焚烧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69342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42133A (zh) * | 2017-01-06 | 2017-05-10 | 舟山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垃圾综合利用系统 |
CN107940443A (zh) * | 2017-12-20 | 2018-04-20 | 常州联合锅炉容器有限公司 | 生物质燃烧炉 |
CN110925767A (zh) * | 2019-12-13 | 2020-03-27 | 重庆科技学院 | 一种多箱式复合搓动炉排组系统 |
-
2015
- 2015-05-18 CN CN201520321214.9U patent/CN20469342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42133A (zh) * | 2017-01-06 | 2017-05-10 | 舟山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垃圾综合利用系统 |
CN106642133B (zh) * | 2017-01-06 | 2019-08-09 | 舟山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垃圾综合利用系统 |
CN107940443A (zh) * | 2017-12-20 | 2018-04-20 | 常州联合锅炉容器有限公司 | 生物质燃烧炉 |
CN107940443B (zh) * | 2017-12-20 | 2023-10-20 | 常州联合锅炉容器有限公司 | 生物质燃烧炉 |
CN110925767A (zh) * | 2019-12-13 | 2020-03-27 | 重庆科技学院 | 一种多箱式复合搓动炉排组系统 |
CN110925767B (zh) * | 2019-12-13 | 2024-03-22 | 重庆科技学院 | 一种多箱式复合搓动炉排组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22715B (zh) | 两段式垃圾焚烧炉 | |
CN204693429U (zh) | 一种复合式炉排焚烧系统 | |
CN102878563B (zh) | 一种多驱动高压损炉排式生活垃圾焚烧装置 | |
CN104949133B (zh) | 一种交错式顺推的生活垃圾焚烧炉排结构 | |
CN201672810U (zh) | 一种废钢预热输送装置 | |
CN204786438U (zh) | 一种交错式顺推的生活垃圾焚烧炉排结构 | |
CN104296148B (zh) | 固定炉排焚烧炉 | |
CN102888507B (zh) | 一种斜底步进式综合加热炉 | |
CN202581285U (zh) | 节能型生物质锅炉炉膛 | |
CN203771383U (zh) | 一种新型的一体式生物质冶炼节能炉 | |
CN107120662A (zh) | 一种顺推垃圾焚烧炉的多级可调落差式炉排 | |
CN204693428U (zh) | 一种上拱盖焚烧炉 | |
CN105003910A (zh) | 一种生物质成型燃料集中供热装置 | |
CN104595907A (zh) | 一种固定炉排以及应用该炉排的焚烧系统 | |
CN106524180A (zh) | 垃圾焚烧炉给料系统 | |
CN202849506U (zh) | 一种斜底步进式综合加热炉 | |
CN204693430U (zh) | 一种带有活动顶杆的顶挑炉排焚烧系统 | |
CN104848222B (zh) | 一种上拱盖焚烧炉 | |
CN201155771Y (zh) | 用于焚烧炉或加热炉的耐高温炉篦 | |
CN209622815U (zh) | 一种炉排片及基于该炉排片的垃圾焚烧炉炉排 | |
CN206449654U (zh) | 一种焚烧炉炉排结构 | |
CN209084794U (zh) | 一种自走式翻料炉排装置 | |
CN208108122U (zh) | 一种垃圾焚烧炉排炉拨火装置 | |
CN202350008U (zh) | 一种生物质锅炉防回火燃烧器 | |
CN207378807U (zh) | 一种锅炉二次风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 Termination date: 201805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