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悬挂式脚手架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结构、装修施工阶段外防护的可升降悬挂式脚手架体系,属于脚手架领域。
背景技术
扣件式脚手架主要有落地式脚手架、悬挑脚手架,其中,落地式脚手架又可分为单排、双排落地式脚手架。扣件式脚手架主要是由大横杆、小横杆、立杆、斜撑、连墙件及各种支撑用扣件连接搭建起来的一种多层多跨空间框架结构,其中的大横杆、小横杆、立杆、斜撑普遍采用φ48.3mm×3.6mm的钢管制成,由于扣件式脚手架具有装拆方便、成本低廉、通用性强等优点,因而其在我国一直都被广泛应用。
但是从实际应用中可以看到,已有扣件式脚手架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受钢管、扣件质量及现场管理水平的影响,扣件式脚手架自从应用以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第二,落地式脚手架所使用的钢管数量巨大,费时费力,但搭设高度十分有限;第三,悬挑脚手架虽然可解决落地式脚手架关于搭设高度的问题,但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拆除、重复搭设,存在劳动力严重浪费的问题,且增大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虽然扣件式脚手架存在上述缺陷,但目前我国φ48.3mm×3.6mm的钢管及扣件的存量巨大且价格低廉,因此在我国还是一直广泛使用着扣件式脚手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本较高但安全性较好的盘销式、盘扣式脚手架的应用及发展。
由此可见,基于扣件式脚手架设计出一种安全性高、成本低、无需重复搭设、可提升的脚手架体系,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悬挂式脚手架体系,该可升降悬挂式脚手架体系一次搭设完毕后可重复使用,无需重复搭设,工程造价低,安全性能好,可广泛用于建筑物结构、装修施工阶段的外防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升降悬挂式脚手架体系,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提升体系,提升体系包括骨架和双排扣件式脚手架,骨架的外周搭设有双排扣件式脚手架而使得骨架位于双排扣件式脚手架形成的框架内部,且双排扣件式脚手架与骨架之间经由扣件固定连接,骨架上安装有若干挂钩,各挂钩分别挂接在建筑物的框架柱上安装的相应抱柱构件上,以实现提升体系与建筑物之间的固定连接。
所述双排扣件式脚手架包括两排立杆,各排立杆经由大横杆、斜撑实现连接,两排立杆之间经由小横杆实现连接,并且通过相应小横杆与固定在所述建筑物的所述框架柱上的连墙件之间的搭接而实现所述双排扣件式脚手架与所述建筑物之间的固定。
所述骨架由若干骨架单元拼接构成,骨架单元由若干标准节拼接构成,其中,相邻的两个标准节之间螺接。较佳地,所述骨架单元呈“日”字型。
所述标准节包括两个矩形的连接法兰,两个连接法兰经由四个立柱相连,以使所述标准节呈矩形体。较佳地,在所述连接法兰与所述立柱的连接部位焊接有护角板。较佳地,所述标准节上设有斜撑杆。
所述立柱、所述斜撑杆为φ48.3mm×3.6mm的钢管制成。
在实际设计中,所述抱柱构件包括U型螺栓,U型螺栓由两个直部和一个弯曲部形成U状,U型螺栓的两个直部分别螺接一柱前螺母后共同穿设一柱前钢板,而后U型螺栓的两个直部共同穿设一柱后钢板后分别螺接一柱后螺母,经由柱前螺母和柱后螺母在U型螺栓的直部上的旋紧而使所述建筑物的所述框架柱在柱前钢板与柱后钢板之间被紧固住,U型螺栓的弯曲部用于挂接所述挂钩。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在扣件式脚手架的基础上设计有骨架,大大提升了安全性。
2、在一次施工中,本实用新型一次搭设完毕后便可通过提升的方式来重复使用,无需重复搭设,同时大大降低了钢管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
3、本实用新型使用了存量巨大且价格低廉的φ48.3mm×3.6mm的钢管及扣件,因而极大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4、除了钢管用量少外,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预埋件少,且提升时不需使用电动装置,因而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从图1右侧看去,提升体系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未示出建筑物及抱柱构件)。
图3是图2中提升体系的骨架单元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骨架的标准节的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骨架的标准节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未示出框架柱)。
图7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未示出楼板)。
图8是图7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升降悬挂式脚手架体系包括提升体系,提升体系包括骨架20和双排扣件式脚手架10,骨架20的外周搭设有双排扣件式脚手架10而使得骨架20位于双排扣件式脚手架10形成的框架内部,且双排扣件式脚手架10与骨架20之间经由扣件(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骨架20上安装有若干挂钩40,在实际中,挂钩40可与骨架20的标准节21焊接,各挂钩40分别挂接在建筑物的框架柱50上安装的相应抱柱构件30上,以实现提升体系与建筑物之间的固定连接。
双排扣件式脚手架10包括两排立杆12,各排立杆12经由大横杆11、斜撑13实现连接,两排立杆12之间经由小横杆14实现连接,立杆12、小横杆14、大横杆11、斜撑13之间通过扣件(图中未示出,如直角扣件、对接扣件、旋转扣件等)连接,并且通过相应小横杆14与固定在建筑物的框架柱50上的连墙件80之间的搭接而实现双排扣件式脚手架10与建筑物之间的固定,如图1和图7所示。双排扣件式脚手架10为本领域的熟知脚手架,其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
如图2和图3所示,骨架20由若干骨架单元200拼接构成,骨架单元200由若干标准节21拼接构成,其中,相邻的两个标准节21之间螺接,如图4和图5所示,在实际中,两个标准节21之间可经由螺栓22配合螺母来实现连接。
如图3,较佳地,骨架单元200呈“日”字型,即由若干标准节21排列构成“日”字型。当然,骨架单元20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其还可设计为其它形状。一般地,根据实际建筑物设计要求,骨架20可设计成:宽为6m、高为建筑物楼层高的若干倍、厚为80cm。
在实际设计时,如图4所示,标准节21可包括两个矩形的连接法兰202,两个连接法兰202经由四个立柱201相连,以使标准节21呈矩形体,在实际中,矩形体可为正方体或长方体。
为保证坚固性,如图4,在连接法兰202与立柱201的连接部位可焊接有护角板203。
另外,如图5,还可在标准节21上设有斜撑杆204。
在本实用新型中,双排扣件式脚手架10的立杆12、小横杆14、大横杆11、斜撑13可由φ48.3mm×3.6mm的钢管制成。对于标准节21,其立柱201、斜撑杆204可为φ48.3mm×3.6mm的钢管制成,具体地说,可由φ48.3mm×3.6mm的钢管二次加工制成。
如图6至图8所示,抱柱构件30可包括U型螺栓31,U型螺栓31由两个直部和一个弯曲部形成U状,U型螺栓31的开口大小、深度应与建筑物的框架柱50的尺寸相适配,U型螺栓31的两个直部分别螺接一柱前螺母34后共同穿设一柱前钢板35,而后U型螺栓31的两个直部共同穿设一柱后钢板33后分别螺接一柱后螺母32,经由柱前螺母34和柱后螺母32在U型螺栓31的直部上的旋紧而使建筑物的框架柱50在柱前钢板35与柱后钢板33之间被紧固住,U型螺栓31的弯曲部用于挂接挂钩40。在实际设计中,抱柱构件30的构成并不局限于上述,其还可有其它的构成形式。
在实际设计时,如图,本实用新型中的提升体系的高度可设计为若干楼层的高度,例如可为3~4个楼层的高度。
使用时,例如当第1~3楼层的结构施工完毕后,即第1~3楼层的楼板60、框架柱50等施工完成后,在第1~3楼层上搭设提升体系并通过挂钩40与第1~3楼层上安装的抱柱构件30之间的挂接,完成提升体系与建筑物第1~3楼层之间的悬挂固定,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构建,于是工人便可在构建出的本实用新型上对第1~3楼层进行其它结构施工以及装修施工等。
当第1~3楼层施工完毕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完成第4楼层的楼板60、框架柱50等的施工。此时,摘下挂接在抱柱构件30上的挂钩40,并通过塔吊(图中未示出)使提升体系提升一楼层的高度。当提升到位后,完成提升体系在第2~4楼层上的搭设,并通过挂钩40与第2~4楼层上安装的抱柱构件30之间的挂接,完成提升体系与建筑物第2~4楼层之间的悬挂固定,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构建,于是工人便可在构建出的本实用新型上对第4楼层进行其它结构施工以及装修施工等。
以此类推,通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逐层提升以及悬挂,便可依次完成其余更高楼层的结构施工与装修施工等,从而完成对整个建筑物的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在扣件式脚手架的基础上设计有骨架,大大提升了安全性。
2、在一次施工中,本实用新型一次搭设完毕后便可通过提升的方式来重复使用,无需重复搭设,同时大大降低了钢管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
3、本实用新型使用了存量巨大且价格低廉的φ48.3mm×3.6mm的钢管及扣件,因而极大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4、除了钢管用量少外,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预埋件少,且提升时不需使用电动装置,因而成本较低。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