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93722U - 对撑部件 - Google Patents
对撑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393722U CN203393722U CN201320453602.3U CN201320453602U CN203393722U CN 203393722 U CN203393722 U CN 203393722U CN 201320453602 U CN201320453602 U CN 201320453602U CN 203393722 U CN203393722 U CN 2033937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ped steel
- flange
- holes
- sides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对撑部件,包括H型钢,H型钢的两侧翼板上均开有多个连接孔,六个连接孔为一组,每组的六个连接孔均分成上下两排并且上下一一对应设置,H型钢的两端面为横切面并焊接固定有矩形法兰板,矩形法兰板上开有四个法兰孔,四个法兰孔呈正方形分布,在H型钢的两侧凹槽内设有法兰加强撑角,法兰加强撑角分别与H型钢的腹板和矩形法兰板垂直并焊接固定;所述H型钢的两侧凹槽内各设有两个吊耳板,吊耳板与H型钢的腹板和两侧翼板垂直并焊接固定,吊耳板上开有吊孔,所述H型钢的侧面凹槽被吊耳板分割成多段,每段的H型钢的腹板上都开有至少一个排水孔。本技术方案吊装装配方便,能够重复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刚度整体预应力装配式基坑支护内支撑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对撑部件。
背景技术
在软土深基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或钢管支撑支护结构,为了减少基坑的变形,增加稳定性,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增加钢筋混凝土围檩街面尺寸、增加钢管支撑的数量,减少间距等。但这将大大增加建筑材料的用量,也减少了基坑内有效的施工空间。由于目前采用的钢支撑结构,主要以单根型钢或钢管作为支撑梁,每根型钢或钢管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连接,不能作为组合结构工作,所以他们的支护刚度是较低的,所能承受的力相对有限,对于跨度较大的基坑,采用现行的钢支撑支护难以控制其变形。这些支撑件由于很多都是按现场施工要求制作,没有规范的连接尺寸,无法达到各个部件之间互换及通用的目的,造成基坑施工完成后,大多数支撑部件都成为了一次性消耗品,不能重复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撑部件,适合与其他支撑部件组合拼装,能够重复使用。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对撑部件,包括H型钢,H型钢的两侧翼板上均开有多个连接孔,六个连接孔为一组,每组的六个连接孔均分成上下两排并且上下一一对应设置,H型钢的两端面为横切面并焊接固定有矩形法兰板,矩形法兰板上开有四个法兰孔,四个法兰孔呈正方形分布,在H型钢的两侧凹槽内设有法兰加强撑角,法兰加强撑角分别与H型钢的腹板和矩形法兰板垂直并焊接固定;所述H型钢的两侧凹槽内各设有两个吊耳板,吊耳板与H型钢的腹板和两侧翼板垂直并焊接固定,吊耳板上开有吊孔,所述H型钢的侧面凹槽被吊耳板分割成多段,每段的H型钢的腹板上都开有至少一个排水孔。
作为优选,每组的六个连接孔中,上下相邻的两个连接孔的孔间距为180mm至220mm,左右相邻的两个连接孔的孔间距为90mm至110mm,连接孔的直径为25mm至30mm。
作为优选,所述矩形法兰板的四个法兰孔中,上下相邻和左右相邻的两个法兰孔的孔间距均为180mm至220mm,所述法兰孔的直径为25mm至30mm。
作为优选,所述吊耳板到最近的法兰板的距离为H型钢总长的1/6至1/4。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为一焊接结构,以H型钢为主材,两端焊接有法兰板,法兰板上打有标准装配尺寸的通孔,与其他标准件连接装配,实现内支撑系统的组装装配或延长总长的目的,法兰内侧有法兰加强撑角,H型钢两侧面上各有两排间标准孔,以此标准尺寸与其他标准件装配并达到灵活通用的目的。在H型钢中间腹板上设有排水孔,以便在有雨水天气或者带水施工环境中达到排水的目的,减少该部件的腐蚀。因该部件重量较重,无法用人工来实现装配,必须使用起重机械,为确保吊装过程中保证吊装的安全性,吊耳板在H型钢侧面凹槽内与三面焊接,保证其强度。该标准部件可用于内支撑系统的围檩、对撑、角撑等多个部位,该部件有多种型号,可实现多种规格基坑的装配要求。因该部件为标准尺寸部件,拆装方便,可多次重复利用,达到节省施工成本的目的。使用该套标准件以特定方式装配出的内支撑系统,在满足预应力的情况下,可节省出较大的施工空间,方便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对撑部件,包括H型钢1,H型钢1的两侧翼板上均开有多个连接孔11,六个连接孔11为一组,每组的六个连接孔11均分成上下两排并且上下一一对应设置,H型钢1的两端面为横切面并焊接固定有矩形法兰板3,矩形法兰板3上开有四个法兰孔31,四个法兰孔31呈正方形分布,在H型钢1的两侧凹槽内设有法兰加强撑角4,法兰加强撑角4分别与H型钢1的腹板和矩形法兰板3垂直并焊接固定;所述H型钢1的两侧凹槽内各设有两个吊耳板2,吊耳板2与H型钢1的腹板和两侧翼板垂直并焊接固定,吊耳板2上开有吊孔,所述H型钢1的侧面凹槽被吊耳板2分割成多段,每段的H型钢1的腹板上都开有至少一个排水孔12。
本实施例中,每组的六个连接孔11中,上下相邻的两个连接孔11的孔间距为180mm至220mm,左右相邻的两个连接孔11的孔间距为90mm至110mm,连接孔11的直径为25mm至30mm。所述矩形法兰板3的四个法兰孔31中,上下相邻和左右相邻的两个法兰孔31的孔间距均为180mm至220mm,所述法兰孔31的直径为25mm至30mm。所述吊耳板2到最近的法兰板3的距离为H型钢1总长的1/6至1/4。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4)
1.对撑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H型钢(1),H型钢(1)的两侧翼板上均开有多个连接孔(11),六个连接孔(11)为一组,每组的六个连接孔(11)均分成上下两排并且上下一一对应设置,H型钢(1)的两端面为横切面并焊接固定有矩形法兰板(3),矩形法兰板(3)上开有四个法兰孔(31),四个法兰孔(31)呈正方形分布,在H型钢(1)的两侧凹槽内设有法兰加强撑角(4),法兰加强撑角(4)分别与H型钢(1)的腹板和矩形法兰板(3)垂直并焊接固定;所述H型钢(1)的两侧凹槽内各设有两个吊耳板(2),吊耳板(2)与H型钢(1)的腹板和两侧翼板垂直并焊接固定,吊耳板(2)上开有吊孔,所述H型钢(1)的侧面凹槽被吊耳板(2)分割成多段,每段的H型钢(1)的腹板上都开有至少一个排水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撑部件,其特征在于,每组的六个连接孔(11)中,上下相邻的两个连接孔(11)的孔间距为180mm至220mm,左右相邻的两个连接孔(11)的孔间距为90mm至110mm,连接孔(11)的直径为25mm至3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法兰板(3)的四个法兰孔(31)中,上下相邻和左右相邻的两个法兰孔(31)的孔间距均为180mm至220mm,所述法兰孔(31)的直径为25mm至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板(2)到最近的法兰板(3)的距离为H型钢(1)总长的1/6至1/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53602.3U CN203393722U (zh) | 2013-07-26 | 2013-07-26 | 对撑部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53602.3U CN203393722U (zh) | 2013-07-26 | 2013-07-26 | 对撑部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393722U true CN203393722U (zh) | 2014-01-15 |
Family
ID=49905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453602.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393722U (zh) | 2013-07-26 | 2013-07-26 | 对撑部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39372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88335A (zh) * | 2013-07-26 | 2013-11-13 | 浙江博雷重型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 对撑部件 |
-
2013
- 2013-07-26 CN CN201320453602.3U patent/CN203393722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88335A (zh) * | 2013-07-26 | 2013-11-13 | 浙江博雷重型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 对撑部件 |
CN103388335B (zh) * | 2013-07-26 | 2015-04-15 | 浙江博雷重型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 对撑部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143305U (zh) | 一种钢结构建筑物 | |
CN103774838A (zh) | 一种电梯井施工装配式安全操作平台及使用方法 | |
CN203373751U (zh) |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内支撑系统的三角形围檩 | |
CN203393721U (zh) | 内支撑主围檩部件 | |
CN103388336B (zh) | 内支撑主围檩部件 | |
CN203393722U (zh) | 对撑部件 | |
CN103397638A (zh) | 高刚度整体预应力装配式基坑支护内支撑系统用的拉杆 | |
CN203420270U (zh) | 基坑支护内支撑系统的鱼腹梁部件 | |
CN203393723U (zh) | 整体预应力装配式基坑支护内支撑系统用连接端头 | |
CN203334290U (zh) | 一种支撑杆 | |
CN103397641B (zh) |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内支撑系统的三角形围檩 | |
CN103388335B (zh) | 对撑部件 | |
CN103437367B (zh) | 一种基坑支护内支撑系统的鱼腹梁部件 | |
CN203393726U (zh) | 连接件 | |
CN203420271U (zh) | 围檩部件 | |
CN103382721B (zh) | 连接件 | |
CN203334291U (zh) | 高刚度整体预应力装配式基坑支护内支撑系统用的拉杆 | |
CN203420276U (zh) | 一种基坑支护内支撑系统的鱼腹梁部件 | |
CN203373755U (zh) | 围檩部件 | |
CN103437362B (zh) | 基坑支护内支撑系统的鱼腹梁部件 | |
CN203420275U (zh) | 一种围檩部件 | |
CN103437368B (zh) | 一种围檩部件 | |
CN203361165U (zh) | 一种建筑基坑围护用支撑梁连接结构 | |
CN103437363B (zh) | 围檩部件 | |
CN103437365B (zh) | 基坑支护内支撑系统的钢绞线支撑部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415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