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63564U - 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63564U
CN204663564U CN201520112055.1U CN201520112055U CN204663564U CN 204663564 U CN204663564 U CN 204663564U CN 201520112055 U CN201520112055 U CN 201520112055U CN 204663564 U CN204663564 U CN 2046635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exhaust hood
outlet
exhausting duct
heat ext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120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党书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chinery Institut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chinery Institut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chinery Institut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chinery Institut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1205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635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635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635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包括排风道、设置在排风道内的若干排风罩、设置在各个排风罩内的排风口调节单元、以及设置在排风道出风口附近的排风机;所述排风罩设有与排风道的排风口对应的排风口,所述排风罩靠近其出风口处设置挡板、支杆以及锁定件,所述挡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排风罩上,所述支杆通过锁定件上下可调地固定在排风道底部;所述排风口调节单元包括调节板以及用于控制调节板相对于排风罩的排风口位置从而控制排风罩的排风口通风面积的控制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排风均匀,气流躁动小。

Description

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通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通风系统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可分为降温除湿、补给新风、排除污染物等。地铁车站、隧道等也需要进行降温除湿,其主要为了是满足车站隧道内均匀排风,以保持隧道内湿热空气的及时排除。
车轮与铁轨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热,特别是在列车停靠车站时。通常,列车顶部设置空调散热器,空调散发的热直接排入隧道内。由于隧道内阴暗潮湿,使得隧道内空气湿热污浊。隧道内的湿热空气积聚,一方面会降低空调冷凝器的散热效率,增加隧道通过屏蔽门等向站台区传热,另一方面列车停靠车站时由于站台区屏蔽门和列车门的开启,隧道内湿热污浊空气通过渗风方式影响车站和列车内的空气品质与空调负荷。为避免车站、隧道内高温空气的不利影响,地铁车站环控系统设置车站隧道排热通风系统。地铁车站隧道排热通风系统的服务范围主要是屏蔽门外侧的隧道区域,一般在列车停靠车站时的发热部位设置排热风口:轨顶上排热风口(上下对应列车空调系统散热器),轨底侧排热风口(水平对应列车车轮与车轨接触发热部位)。
在地铁环控系统设计中,轨顶排热风道较长,而建筑设计时排热风道的各个排风口尺寸相同,靠近风机的排风口排风量很大,远离风机的排风口排风量很小,不能实现排热风道内均匀排风。目前相关隧道均匀排风的技术仅停留在对于风口通风面积调节,但由于风道长、排风口多,当调节至均匀排风时部分排风口面积过小,不适合安装调试且排风口面积过小气动噪声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排风均匀、气流躁动小的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包括排风道、设置在排风道内的若干排风罩、设置在各个排风罩内的排风口调节单元、以及设置在排风道出风口附近的排风机;所述排风罩设有与排风道的排风口对应的排风口,所述排风罩靠近其出风口处设置挡板、支杆以及锁定件,所述挡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排风罩上,所述支杆通过锁定件上下可调地固定在排风道底部;所述排风口调节单元包括调节板以及用于控制调节板相对于排风罩的排风口位置从而控制排风罩的排风口通风面积的控制件。
进一步地,每一排风罩内的排风口相互间隔、形状大小相同且位置相近。
进一步地,所述排风口可沿着轨道中心线布置,也可不沿着轨道中心线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罩还包括侧壁、顶板和后壁,所述侧壁、顶板、后壁以及挡板围设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罩截面面积与排风道横截面面积比约为1:2;所述排风罩出风口距最近的排风口边缘的距离约为5倍排风罩横截面当量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罩的后壁与远离该排风罩出风口的那个排风口的边缘对齐。
进一步地,所述支杆的一端位于隧道内,而另一端伸入排风罩内并支抵挡板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杆可分节组合,避免单根支杆过长时其下端伸出隧道过长;所述支杆上附带长度标识,以便定量支杆的伸缩调节并确定排风罩的出风口面积。
进一步地,同一排风道内各个排风罩的出风口面积与排风罩距离排风道出风口的距离成正比。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为平板或弧形板,并在控制件的控制下可滑动或绕预 定转轴可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排风罩内设置挡板和调节挡板转角的支杆来调节出风口的大小,并通过调节板及其控制件来控制排风口的通风面积,从而实现排风道内均匀排风。由于采用前述结构,排风罩内排风口之间的排风特性相互影响,不同排风罩内排风口的排风特性相对独立,排风罩内实现均匀排风时排风口最小通风面积不会过小,不会产生过大的气动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时车站排热风道平面图。
图2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时车站隧道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的排风罩沿车轨中心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主要是安装在轨道顶部的排风道内用于地铁隧道内的排热通风,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可行的隧道内进行排热通风。请参看图1至图3,该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包括排风道、设置在排风道内的若干排风罩10、设置在各个排风罩内的排风口调节单元152、以及设置在排风道出风口附近的排风机30。隧道内湿热空气从排风道的排风口进入排风罩10,然后排风罩10内的湿热空气经由排风罩10出风口进入排风道,最后由排风机30排至排风点。排风口可沿着轨道中心线布置,也可不沿着轨道 中心线布置。实际应用是,针对不同车站可根据排风道及排风口的建筑设计灵活设置排风罩10的位置及尺寸。下面以图1所示排风口沿轨道中心线布置,即排风罩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重合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和图2中箭头所示为排风方向。
图1所示各个排风罩10的尺寸相同且其排风特性相互独立,排风罩10内排风口11的位置及出风口尺寸与隧道轨顶排风道的排风口位置及出风口尺寸对应相同,实际应用时,仍需根据排热风道的建筑设计进行组装和调试,以实现均匀排风。排风罩10的尺寸及位置的确定需要根据隧道内的排风道及出风口的尺寸及位置来进行设计:排风罩10内的排风口11相互间隔、形状大小相同且位置相近,数量合理,避免排风口11过多或过少;排风罩10的横截面尺寸设计及排风罩10的定位要考虑到同一排风道内排风罩10的数量,以避免排风罩10截面面积相对于排风道截面面积过大。
排风罩10包括侧壁、顶板、后壁13、挡板15、支杆17及锁定件19。侧壁、顶板、后壁13以及挡板15围设在一起,支杆17通过锁定件19上下可调地固定在排风道底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排风罩10的顶板与排风道的顶板重合。
图1和图2所示仅显示轨道排风道内设置的四个排风罩10来对该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每一排风罩10设置两组共十个排风口11,当然,排风道内的排风口组合情况不同时,排风罩10的数量也需根据排风口的具体组合形式进行适当调整。排风罩10横截面面积与排风道横截面面积比约为1:2;排风罩10出风口距最近排风口边缘距离约为5倍排风罩10横截面当量直径。
排风罩10的两侧壁的设置需根据隧道轨顶的排风口的位置及排风道的宽度来确定,避免排风道内局部风速过大。排风罩10可独立设置顶板,也可将排风道的顶板作为顶板。
请参看图2和图3,排风罩10的后壁13与远离该排风罩10出风口的那个排风口的边缘对齐。实际应用是,排风罩10的后壁也可距离该排风口一定距离,但考虑到装置材料用量及后壁位置对其后面排风气流组织的影响,此距离不宜 过大。
请参看图2和图3,挡板15通过转轴152可转动地设置在排风罩10的前端,即排风罩10的出风口处。挡板15在转轴152上可转动,从而打开或关闭排风罩10的出风口,调节排风罩10出风口的面积。挡板15调节排风罩10出风口面积时,最大可调节至出风口面积为零。排风罩10出风口与距其最近的排风口的距离应满足以下条件:排风口实现均匀排风时,排风罩10出风口面积的改变对该排风罩10的各排风口的排风均匀性影响较小。挡板13的转轴152应满足挡板15转动角度的要求,且转副应稳定,避免气流引起剧烈震动。
支杆17通过锁定件19固定在排风道底部,其一端位于隧道内,而另一端伸入排风罩10内并支抵挡板15的后侧面,以控制挡板15转动张开的角度。支杆17伸入排风罩10内的长度越长,挡板15转动张开的角度越大,排风罩10的出风口面积越大。因此,调节支杆17伸入排风罩10的长度可以改变排风罩10出风口面积,即通过伸缩支杆17来改变挡板15的位置,控制排风罩10出风口面积,实现同一排热风道内不同排风罩10之间均匀排风。支杆17伸入排风罩10内的长度应满足挡板15的调节需求,支杆17应能够分节组合,避免支杆17下端伸出隧道过长。锁定配件19应能实现锁定支杆17的要求,且体积应尽量小,可减少其对出风口处气流组织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同一排风道内各个排风罩10的出风口面积与排风罩10距离排风道出风口的距离成正比,距离排风道的出风口的距离越小的排风罩10的出风口面积越小,距离排风道的出风口的距离越大的排风罩10的出风口面积越大,即:靠排风道的出风口即离排风机30最近的排风罩10的出风口面积最小,此处支杆17伸入排风罩10内的长度较短;靠排风道的出风口最远的排风罩10的出风口面积最大,此处支杆17伸入排风罩10内的长度最长。因此支杆17应能分节组合,以便接长或取短,避免单根支杆17过长时支杆1下端伸出隧道过长。由于看不到挡板在排风道内的位置,故支杆17上附带长度标识,以便定量支杆17的伸缩调节,且该长度标识应能够换算成排风罩10的出风口面 积。以便直观的控制排风罩10出风口面积。此外,如果排风罩10的顶板低于排风道的顶板,则通过挡板15调节后的出风口面积则可能大于排风罩10横截面面积。
实际应用时,挡板15也可以通过转轴152可转动地设置的排风道底部,而支杆17伸入排风罩10的那一端支抵挡板15的前侧面。其工作原理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此不赘述。
请参看图3,排风口调节单元152设置在排风罩10的排风口处,包括调节板22以及用于控制调节板22相对于排风口位置从而控制排风口通风面积的控制件(图未示出)。排风口调节单元152的设置可以实现排风罩10内各排风口均匀排风。调节板22的大小及安装定位应满足:可以将其调节的排风口通风面积调节至最大或者为零,且调节过程中不影响其他排风口的通风面积。也就是说,同一排风罩10内的各个调节板22之间的控制相互独立。控制件应满足能让调节板22移动和锁定的要求,且使调节板22锁定后不因气流通过而产生剧烈震动。考虑到排风口面积小阻力会变大,而且距离排风罩出风口越远的排风口面积应越大,所以距离排风罩出风口最远处的排风口面积应尽量大,即最靠近排风罩10后壁的排风口不设置调节板22,而排风罩10的其他排风口11可通过控制调节板来控制排风口10的通风面积,从而实现排风罩10内各排风口11均匀排风。
本实施例中,调节板22为平板,在控制件的控制下相对于排风口11滑动,从而调节排风口11的通风面积。具体实施时,调节板22也可以是在控制件的控制下,绕预定转轴转动一定角度,从而调节排风口11的通风面积。调节板22也可以是弧形板,在控制件的控制下绕预定转轴转动一定角度,从而调节排风口11的通风面积。可见调节板22可以为各种形态,只要其相对于排风口11滑动或者转动后能调节排风口11的通风面积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排风罩内设置挡板和调节挡板转角的支杆来调节出风口的大小,并通过调节板及其控制件来控制排风口的通风面积,从而实 现排风道内均匀排风。由于采用前述结构,排风罩内排风口之间的排风特性相互影响,不同排风罩内排风口的排风特性相对独立,排风罩内实现均匀排风时排风口最小通风面积不会过小,不会产生过大的气动噪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包括排风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排风道内的若干排风罩、设置在各个排风罩内的排风口调节单元、以及设置在排风道出风口附近的排风机;所述排风罩设有与排风道的排风口对应的排风口,所述排风罩靠近其出风口处设置挡板、支杆以及锁定件,所述挡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排风罩上,所述支杆通过锁定件上下可调地固定在排风道底部;所述排风口调节单元包括调节板以及用于控制调节板相对于排风罩的排风口位置从而控制排风罩的排风口通风面积的控制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排风罩内的排风口相互间隔、形状大小相同且位置相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可沿着轨道中心线布置,也可不沿着轨道中心线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罩还包括侧壁、顶板和后壁,所述侧壁、顶板、后壁以及挡板围设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罩截面面积与排风道横截面面积比约为1:2;所述排风罩出风口距最近的排风口边缘的距离为5倍排风罩横截面当量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罩的后壁与远离该排风罩出风口的那个排风口的边缘对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的一端位于隧道内,而另一端伸入排风罩内并支抵挡板的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可分 节组合,避免单根支杆过长时其下端伸出隧道过长;所述支杆上附带长度标识,以便定量支杆的伸缩调节并确定排风罩的出风口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排风道内各个排风罩的出风口面积与排风罩距离排风道出风口的距离成正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为平板或弧形板,并在控制件的控制下可滑动或绕预定转轴可转动。
CN201520112055.1U 2015-02-14 2015-02-14 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635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2055.1U CN204663564U (zh) 2015-02-14 2015-02-14 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2055.1U CN204663564U (zh) 2015-02-14 2015-02-14 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63564U true CN204663564U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33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12055.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63564U (zh) 2015-02-14 2015-02-14 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6356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8832A (zh) * 2017-05-31 2017-09-15 盐城市成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除尘器均匀喷吹装置
CN112354969A (zh) * 2020-09-25 2021-02-12 昆山市生力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纸张除尘装置
CN112373498A (zh) * 2020-11-03 2021-02-19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45°嵌装式可调地铁轨顶排风阀装置及排风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8832A (zh) * 2017-05-31 2017-09-15 盐城市成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除尘器均匀喷吹装置
CN112354969A (zh) * 2020-09-25 2021-02-12 昆山市生力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纸张除尘装置
CN112373498A (zh) * 2020-11-03 2021-02-19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45°嵌装式可调地铁轨顶排风阀装置及排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28962U (zh) 空调器出风口调节装置及空调器
US9605861B2 (en) ERV global pressure demand control ventilation mode
CN204663564U (zh) 隧道顶排热通风装置
CN104456891A (zh) 空调器出风口调节装置、空调器及出风量调节方法
CN107388370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80268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203083071U (zh) 一种均流送风管道
CN105180267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4596064A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KR20100038571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203395997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CN203592877U (zh) 车辆空气循环系统
CN204095824U (zh) 轨道车辆空调风道结构
CN105202629A (zh) 空调器及其出风结构
CN205273114U (zh) 一种汽车空调风道
CN105546160B (zh) 核电厂空气处理机组
CN211032111U (zh) 一种车辆空调风门、车辆空调装置及车辆
CN103148302A (zh) 一种轿厢吊顶直侧吹风相互转换的导风管结构
CN104723842A (zh) 车辆的多功能hvac空调系统
CN20799079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SE0802117L (sv) Avfuktare
CN204404408U (zh) 车载空调的除湿升温系统
CN105180269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205174722U (zh) 压路机用空调系统风道
CN212962115U (zh) 一种可控风量的风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