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52254U - 一种第四象限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第四象限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52254U
CN204652254U CN201520320030.0U CN201520320030U CN204652254U CN 204652254 U CN204652254 U CN 204652254U CN 201520320030 U CN201520320030 U CN 201520320030U CN 204652254 U CN204652254 U CN 2046522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able silicon
diode
rectifier circuit
controlled rectifier
bidirectional tr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2003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玉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Fenglong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Beasin Machinery &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Beasin Machinery &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Beasin Machinery &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2003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522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522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522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第四象限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包括触发电路、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稳压电路。触发电路包括三个二极管、一个双向可控硅,三个二极管并联且它们的正极均与双向可控硅的阳极端相连。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包括三个可控硅和三个二极管。三个可控硅的阳极端均与PNP三极管的发射极端相连且接地。三个可控硅的控制极端均分别与三个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三个可控硅的阴极端分别与三个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稳压电路与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端相连。本实用新型用正脉冲控制,无需负电源,将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接成共阳极结构,由于功率可控硅的阳极是和外壳相连,可控硅与散热片连接时,不用采取绝缘措施,提高了散热效果,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第四象限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第四象限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
背景技术
双向可控硅是在普通可控硅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不仅能代替两只反极性并联的可控硅,而且仅需一个触发电路,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交流开关器件。其英文名称TRIAC即三端双向交流开关之意。尽管从形式上可将双向可控硅看成两只普通可控硅的组合,但实际上它是由7只晶体管和多只电阻构成的功率集成器件。小功率双向可控硅一般采用塑料封装,有的还带散热板。大功率双向可控硅大多采用RD91型封装。从双向可控硅的结构看它属于NPNPN五层器件。三个电极分别是T1、T2、G。因该器件可以双向导通,故除门极G以外的两个电极统称为主端子,用T1、T2表示,不再划分成阳极或阴极。其特点是:当G极和T2极相对于T1的电压均为正时,T2是阳极,T1是阴极。反之,当G极和T2极相对于T1的电压均为负时,T1变成阳极,T2为阴极。
双向可控硅不管门极加正向电压还是反向电压,只要所加的门极电压和门极驱动电流足够大,双向可控硅均会被触发导通。根据双向可控硅的主回路电压及门极电压的正负,可将双向可控硅的触发情况分为四种情况。用坐标系来表示则可分为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触发方式:工作电压为T2正T1负,触发电压为G正T1负。导通电流的方向是T2流向T1。我们称这种方式为第一象限的正向触发方式。
第二象限触发方式:工作电压为T2正T1负,触发电压为G负T1正。导通电流的方向是T2流向T1。我们称这种方式为第二象限的负向触发方式。
第三象限触发方式:工作电压为T1正T2负,触发电压为G负T1正。导通电流的方向是T1流向T2。我们称这种方式为第三象限的负向触发方式。
第四象限触发方式:工作电压为T1正T2负,触发电压为G正T1负。导通电流的方向是T1流向T2。我们称这种方式为第四象限的正向触发方式。
现有技术中的逆变发电机控制电路中,三相半控整流都是共阴极结构。如图2所示,这种共阴极的触发电路较为简单,缺点是需要一个比高压输出端(V+)还要高的电源(V+15)为触发电路供电。而且因为功率可控硅的阳极都是和外壳相连,这种连接方法共阴极的接法在可控硅与散热片连接时,需要采取绝缘措施,散热效果不好,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可控硅的散热效果且不需要高端电源,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的第四象限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第四象限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包括触发电路、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稳压电路;
所述触发电路包括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双向可控硅Q4,所述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并联且它们的正极均与双向可控硅Q4的阳极A端相连;
所述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包括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和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所述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的阳极A端均与双向可控硅Q4的阴极K端相连且接地;所述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的控制极G端均分别与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所述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的阴极K端分别与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
所述稳压电路与双向可控硅Q4的控制极G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稳压电路还设有输入控制电源VCC端、接地端和高压输出端V+,所述高压输出端V+与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的控制极G端与阴极K端之间还分别连接有电阻R1、电阻R2、电阻R3。
进一步的,所述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的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的阴极K端均还连接有交流电源。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接成共阳极结构,并为此专门设计了本实用新型中的触发电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无需高端电源为触发电路供电,并利用双向可控硅Q4的第四象限的特性进行工作。当稳压电路向双向可控硅Q4提供触发电流Ig时,该双向可控硅Q4导通,产生双向可控硅Q4的阴极K端向阳极A端方向的电流Ic,经过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去触发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由于功率可控硅的阳极都是和外壳相连,这种连接方法保证了可控硅的外壳都接在了一起,并接地。这样在可控硅与散热片连接时,可以不采取绝缘措施,提高了可控硅的散热效果。同时无需使用少见的PNP型耐高压三极管,而且该电路用正脉冲控制,输入控制电源也不需要提供负电源,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原理图。
图2为现有的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第四象限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包括触发电路、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稳压电路。
触发电路包括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双向可控硅Q4,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并联且它们的正极均与双向可控硅Q4的阳极A端相连。
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包括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和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的阳极A端均与双向可控硅Q4的阴极K端相连且接地。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的控制极G端均分别与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的阴极K端分别与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
稳压电路与双向可控硅Q4的控制极G端相连。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稳压电路还设有输入控制电源VCC端、接地端和高压输出端V+,高压输出端V+与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的控制极G端与阴极K端之间还分别连接有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的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的阴极K端均还连接有交流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工作时,无需高端电源为触发电路供电,利用双向可控硅Q4的第四象限的特性进行工作。当稳压电路向双向可控硅Q4提供触发电流Ig时,该双向可控硅Q4导通,产生双向可控硅Q4的阴极K端向阳极A端方向的电流Ic,经过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去触发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
本实用新型将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接成共阳极结构,并为此专门设计了本实用新型中的触发电路。本实用新型用正脉冲控制,无需负电源,由于功率可控硅的阳极都是和外壳相连,这种连接方法保证了可控硅的外壳都接在了一起,并接地。这样在可控硅与散热片连接时,可以不采取绝缘措施,提高了可控硅的散热效果。同时无需使用少见的PNP型耐高压三极管,而且该电路用正脉冲控制,输入控制电源也不需要提供负电源,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Claims (4)

1.一种第四象限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发电路、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稳压电路;
所述触发电路包括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双向可控硅Q4,所述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并联且它们的正极均与双向可控硅Q4的阳极A端相连;
所述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包括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和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所述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的阳极A端均与双向可控硅Q4的阴极K端相连且接地;所述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的控制极G端均分别与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所述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的阴极K端分别与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
所述稳压电路与双向可控硅Q4的控制极G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第四象限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电路还设有输入控制电源VCC端、接地端和高压输出端V+,所述高压输出端V+与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第四象限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的控制极G端与阴极K端之间还分别连接有电阻R1、电阻R2、电阻R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第四象限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的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的阴极K端均还连接有交流电源。
CN201520320030.0U 2015-05-18 2015-05-18 一种第四象限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 Active CN2046522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20030.0U CN204652254U (zh) 2015-05-18 2015-05-18 一种第四象限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20030.0U CN204652254U (zh) 2015-05-18 2015-05-18 一种第四象限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52254U true CN204652254U (zh) 2015-09-16

Family

ID=54104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20030.0U Active CN204652254U (zh) 2015-05-18 2015-05-18 一种第四象限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522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1578A (zh) * 2019-07-23 2019-10-08 重庆和诚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磁电机输出电压分段整流方法及调压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1578A (zh) * 2019-07-23 2019-10-08 重庆和诚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磁电机输出电压分段整流方法及调压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2895B (zh) 一种用交流电直接驱动led的电路
CN204652254U (zh) 一种第四象限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
CN103630128A (zh) 一种单变压器实现激光陀螺高压电源起辉维持功能的电路
CN103458547A (zh) 电源极性转换电路及灯具
CN103427659A (zh) 电能转换系统、dc-dc变换器及其电压尖峰抑制电路
CN203368305U (zh) Igbt模块功率开关的驱动电路
CN202916554U (zh) 用于对不规则液晶显示器均匀加热的加热器
CN104600690A (zh) 一种led灯具及其输入极性自动转换电路
CN202840966U (zh) 电源辅助电路
CN203167360U (zh) 高效环保的led高压线性恒流驱动电路
CN204652253U (zh) 一种共阳极可控硅半控整流电路
CN203151827U (zh) 超长寿命大电流led驱动电源电路
CN203788205U (zh) 无外加驱动电源的驱动电路
CN201878025U (zh) 一种辅助电源的输入整流电路
CN102593911B (zh) 一种具有同步反向隔离功能的光伏充电电路
CN204652210U (zh) 一种逆变发电机可控硅驱动自举供电电路
CN206221326U (zh) 一种基于mos管反接保护的风机负极三挡电路
CN205453512U (zh) 一种高电压整流逆变电路
CN203574537U (zh) 一种交流开关电源启动电路
CN204835978U (zh) 一种感应型电子加速器主磁极电源装置
CN203562797U (zh) 一种太阳能控制器的太阳能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
CN203387428U (zh) 一种用于汇流箱的开关电源
TWI481179B (zh) 自我供電單向導通元件裝置
CN203788150U (zh) 一种开关式双端直流变换器的驱动电路
CN207304997U (zh) 一种led照明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19

Address after: 312300 No. 5 Ni Lu Road, Lianghu Industrial Park, Shangyu District,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Fenglong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2000 Building 2, No. 51 Yuedongnan Road, Doumen Town, Yuecheng District,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OXING BEASIN MACHINERY & 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