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45057U - 一种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45057U
CN204645057U CN201420864186.0U CN201420864186U CN204645057U CN 204645057 U CN204645057 U CN 204645057U CN 201420864186 U CN201420864186 U CN 201420864186U CN 204645057 U CN204645057 U CN 2046450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stake
pipe
row
bui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6418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利东
王晓曙
涂伟
曹慧
郑云刚
王向敏
余琨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6418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450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450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4505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公开一种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属建筑基坑工程领域。本实用前排桩和后排桩的顶端分别设有冠梁Ⅰ和冠梁Ⅱ,并通过连系梁连接。在前排桩和后排桩的施工过程中,分别在其钢筋笼上同一深度位置预埋相同直径的预埋管Ⅰ和预埋管Ⅱ,成桩施工结束后,待基坑开挖到预埋管深度位置,沿着前后排桩桩身中的预埋管施工水平旋喷桩。旋喷桩采取分段旋喷施工,前后排桩桩间位置全部旋喷固结,其末端位置的旋喷直径相应增大,形成扩大头的锚固体。旋喷桩施工结束后,在其桩体质量稳定前,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插入其中,从而形成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一种双排桩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属于建筑基坑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各类基坑支护方式随之涌现。双排桩支护结构因其变形控制效果好,支护结构稳定性强,适用性强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国内深基坑工程领域。但随着超深基坑的出现,常规双排桩结构(如门式双排桩结构或者h型双排桩结构)在超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有时会面临桩体位移过大和抗倾覆能力较弱的问题。本实用为一种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即是在这种工程背景下应运而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的目的在于克服常规双排桩结构在超深基坑工程中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增加双排桩结构的抗倾覆能力和刚度,有效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桩体位移,同时还能适当减少后排桩的桩长,节约工程造价的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
本实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由前排桩(1)、后排桩(2)、旋喷桩(3)、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4)、预埋管Ⅰ(5)、预埋管Ⅱ(6)、冠梁Ⅰ(7)、冠梁Ⅱ(8)、连系梁(9)、扩大头锚固体(10)和腰梁(11)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施工过程中,分别在其钢筋笼上同一深度位置预埋相同直径的预埋管Ⅰ(5)和预埋管Ⅱ(6),前排桩(1)和后排桩(2)成桩施工结束后,待基坑开挖到预埋管深度位置,沿着前排桩(1)和后排桩(2)桩身中的预埋管施工水平旋喷桩(3),旋喷桩(3)采取分段旋喷施工,前排桩(1)和后排桩(2)桩间位置全部旋喷固结,其末端位置的旋喷直径相应增大,形成扩大头的锚固体(10),旋喷桩(3)施工结束后,在其桩体质量稳定前,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4)插入旋喷桩(3)中。
所述前排桩(1)和后排桩(2)为钻孔灌注桩,桩体平面布置呈矩形阵列排布。
所述旋喷桩(3)采用二重管法进行分段旋喷施工,直径为0.6~1.2m,施工角度为45°~75°,分段间距为1~2m,桩长不小于6m。
所述旋喷桩(3)的注浆材料为水泥水玻璃浆液,水灰比为0.75:1~1:1,水玻璃掺入量为2%~4%,重量百分比。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4)为实心桩,截面为方形,截面尺寸为200×200mm~600×600mm,桩长与旋喷桩(3)相同。
所述旋喷桩(3)在分段固结体之间位置的直径应大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3)截面长度至少20mm。
所述预埋管Ⅰ(5)和预埋管Ⅱ(6)为PVC管或PE管,直径为160mm~250mm。
所述双排桩结构可为任意形式的双排桩结构。
本实用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前后排桩桩身同一深度位置设置分段旋喷施工的加芯水平旋喷桩,能很好的将前后排桩以及桩后土体连接在一起,可有效增加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抗倾覆能力和刚度,提供较大的抗力,有效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桩体位移。同时还能适当减少后排桩的桩长,节约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
图1:本实用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本实用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剖面示意图(分段型)。
图3:本实用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剖面示意图(连续型)。
图中各标号为: 1——前排桩;2——后排桩;3——旋喷桩;4——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5——预埋管Ⅰ、6——预埋管Ⅱ、7——冠梁Ⅰ;8——冠梁Ⅱ;9——连系梁;10——扩大头锚固体;11——腰梁;A——地表;B——基坑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由前排桩1、后排桩2、旋喷桩3、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4、预埋管Ⅰ5、预埋管Ⅱ6、冠梁Ⅰ7、冠梁Ⅱ8、连系梁9、扩大头锚固体10和腰梁11组成。在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施工过程中,分别在其钢筋笼上同一深度位置预埋相同直径的预埋管Ⅰ5和预埋管Ⅱ6,成桩施工结束后,待基坑开挖到预埋管深度位置,沿着前后排桩桩身中的预埋管施工水平旋喷桩3。旋喷桩(3)采取分段旋喷施工,前后排桩桩间位置全部旋喷固结,其末端位置的旋喷直径相应增大,形成扩大头的锚固体(10)。旋喷桩(3)施工结束后,在其桩体质量稳定前,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4)插入其中。 
所述前排桩1和后排桩2为钻孔灌注桩,桩体平面布置呈矩形阵列排布。
所述旋喷桩3采用二重管法进行分段旋喷施工,直径为0.6~1.2m,施工角度为45°~75°,分段间距为1~2m,桩长不小于6m。
所述旋喷桩3的注浆材料为水泥水玻璃浆液,水灰比为0.75:1~1:1,水玻璃掺入量为2%~4%。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4为实心桩,截面为方形,截面尺寸为200×200mm ~600×600mm,桩长与旋喷桩3相同。
所述旋喷桩3在分段固结体之间位置的直径应大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3截面长度至少20mm。
所述预埋管Ⅰ5和预埋管Ⅱ6为PVC管或PE管,直径为160mm~250mm。
本实用使用步骤如下:(1)根据施工场区勘察报告和基坑支护稳定性验算结果,确定前、后排桩和旋喷桩的施工参数和施工工序;
(2)制作钢筋笼,在钢筋笼上设计位置设置和绑扎预埋管;
(3)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前后排桩及其冠梁施工;
(4)开始基坑开挖,开挖到预埋管深度位置后,配置水泥水玻璃浆液,进行旋喷桩成孔、分段旋喷施工;
(5)旋喷桩施工结束后,在其桩体质量稳定前,插入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
(6)水平旋喷桩质量稳定后,继续基坑开挖。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由前排桩1、后排桩2、旋喷桩3、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4、预埋管Ⅰ5、预埋管Ⅱ6、冠梁Ⅰ7、冠梁Ⅱ8、连系梁9、扩大头锚固体10和腰梁11组成。在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施工过程中,分别在其钢筋笼上同一深度位置预埋相同直径的预埋管Ⅰ5和预埋管Ⅱ6,成桩施工结束后,待基坑开挖到预埋管深度位置,沿着前后排桩桩身中的预埋管施工水平旋喷桩3。旋喷桩(3)采取分段旋喷施工,前后排桩桩间位置全部旋喷固结,其末端位置的旋喷直径相应增大,形成扩大头的锚固体(10)。旋喷桩(3)施工结束后,在其桩体质量稳定前,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4)插入其中。前排桩1和后排桩2为钻孔灌注桩,前排桩1和后排桩2桩体平面布置呈矩形阵列排布。旋喷桩3采用二重管法进行分段旋喷施工,直径为0.6~1.2m,施工角度为45°~75°,分段间距为1~2m,桩长不小于6m。旋喷桩3的注浆材料为水泥水玻璃浆液,水灰比为0.75:1~1:1,水玻璃掺入量为2%~4%。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4为实心桩,截面为方形,截面尺寸为200×200mm ~600×600mm,桩长与旋喷桩3相同。旋喷桩3在分段固结体之间位置的直径应大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3截面长度至少20mm。预埋管Ⅰ5和预埋管Ⅱ6为PVC管或PE管,直径为160mm~250mm。

Claims (7)

1.一种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由前排桩(1)、后排桩(2)、旋喷桩(3)、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4)、预埋管Ⅰ(5)、预埋管Ⅱ(6)、冠梁Ⅰ(7)、冠梁Ⅱ(8)、连系梁(9)、扩大头锚固体(10)和腰梁(11)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前排桩(1)和后排桩(2)施工过程分别在其钢筋笼上同一深度位置预埋相同直径的预埋管Ⅰ(5)和预埋管Ⅱ(6),前排桩(1)和后排桩(2)成桩待基坑开挖到预埋管深度位置,沿着前排桩(1)和后排桩(2)桩身中的预埋管施工水平旋喷桩(3),旋喷桩(3)采取分段旋喷施工,前排桩(1)和后排桩(2)桩间位置全部旋喷固结,其末端位置的旋喷直径相应增大,形成扩大头的锚固体(10),旋喷桩(3)施工结束在其桩体质量稳定前,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4)插入旋喷桩(3)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桩(1)和后排桩(2)为钻孔灌注桩,桩体平面布置呈矩形阵列排布。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喷桩(3)采用二重管法进行分段旋喷施工,直径为0.6~1.2m,施工角度为45°~75°,分段间距为1~2m,桩长不小于6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4)为实心桩,截面为方形,截面尺寸为200×200mm~600×600mm,桩长与旋喷桩(3)相同。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喷桩(3)在分段固结体之间位置的直径应大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3)截面长度至少20mm。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管Ⅰ(5)和预埋管Ⅱ(6)为PVC管或PE管,直径为160mm~250mm。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排桩结构可为任意形式的双排桩结构。
CN201420864186.0U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450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64186.0U CN204645057U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64186.0U CN204645057U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45057U true CN204645057U (zh) 2015-09-16

Family

ID=54097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64186.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45057U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450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3129A (zh) * 2014-12-31 2015-04-29 云南建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
CN110835917A (zh) * 2019-10-23 2020-02-25 江苏兴厦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向旋喷搅拌直斜交替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3129A (zh) * 2014-12-31 2015-04-29 云南建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
CN110835917A (zh) * 2019-10-23 2020-02-25 江苏兴厦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向旋喷搅拌直斜交替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3129B (zh) 一种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
CN204023501U (zh) 一种用于土石坝的除险加固防渗处理结构
CN203768912U (zh) 一种双排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矩形桩基坑支护结构
CN202689008U (zh) 一种双排预制高强混凝土薄壁钢管桩基坑支护结构
CN203684230U (zh) 一种预制双排桩结构
CN103422511A (zh) 一种复合式软土地基下输电杆塔浅埋基础地基加固方法
CN102691302B (zh) 一种用于深基坑支护的混凝土结构
CN204023578U (zh) 双排桩支护结构
CN102864780A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支护方法
CN105155548A (zh) 一种拉索式双排桩(墙)支护结构
CN104863177A (zh) 一种复合式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594360A (zh) 一种复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CN104532855B (zh) 一种深厚泥炭质土层中的组合桩支护结构
CN104131566B (zh) 一种地下室无水平支撑基坑的施工方法
CN204645057U (zh) 一种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
CN102140798A (zh) 一种钢板桩管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支护方法
CN102116031A (zh) 一种钢板桩管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支护方法
CN204645058U (zh) 一种设有加芯旋喷桩的h型双排桩结构
CN201924365U (zh) 一种钢板桩管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
CN204780990U (zh) 一种复合式挡土墙结构
CN104074183A (zh) 一种钻孔及根部注入砼的组合桩植桩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064377A (zh)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
CN207525758U (zh) 一种加强型基坑排桩支护结构
CN204898687U (zh)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
CN204875811U (zh) 一种复合式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525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