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98687U -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98687U
CN204898687U CN201520645062.8U CN201520645062U CN204898687U CN 204898687 U CN204898687 U CN 204898687U CN 201520645062 U CN201520645062 U CN 201520645062U CN 204898687 U CN204898687 U CN 204898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jet grouting
pressure rotary
rotary jet
grouting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4506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文云
李光慧
张可军
杨翔
罗云飞
殷洪波
罗胜利
郭永发
张红勇
肖勇刚
刘正初
曹伟
李贵民
袁云洪
田鲁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EEC Kunm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EEC Kunm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EEC Kunm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EEC Kunm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4506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98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98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9868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由高压旋喷桩、钻孔灌注桩和冠梁组成,将相互咬合的大直径高压旋喷桩作为基坑隔水帷幕,将钻孔灌注桩作为基坑支护桩,其中,先进行高压旋喷桩施工形成止水帷幕,待高压旋喷桩质量基本稳定后,在其相同桩位处再次进行较小直径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并保证钻孔灌注桩施工在不侵占相邻高压旋喷桩咬合部分桩体的前提下,在靠近基坑一侧与高压旋喷桩内切,最后在桩顶位置施工冠梁,以此共同达到基坑的支护目的及止水目的;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节约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空间,尤其适用于用地紧凑的基坑支护工程,通过将较小直径的钻孔灌注桩内切于较大直径的高压旋喷桩,可充分发挥两种桩体的联合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支护桩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属于建筑基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排桩支护结构是目前最常用的基坑支护体系之一,其基本思想是: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基坑支护桩,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通常还会在钻孔灌注桩桩间或是桩后加设高压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其中,若选择在钻孔灌注桩桩间加设高压旋喷桩彼此咬合形成止水帷幕,由于施工空间紧凑且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在纵向深度范围内往往达不到精确的咬合效果,止水效果较差;若选择在钻孔灌注桩桩后加设一排或多排相互咬合的高压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虽然能取得较好的止水效果,但这种方法会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济效益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排桩支护结构止水效果差和经济效益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充分发挥两种桩体的支护作用及止水作用,并能保证施工质量及经济效益的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本实用新型在常规排桩支护结构的基础上,将钻孔灌注桩置于较大直径的高压旋喷桩内,并保证两桩在靠近基坑一侧内切,这种组合式支护桩结构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桩体的支护作用及止水作用,相比已有结构形式不仅能有效节约工程材料及施工空间,而且能保证施工质量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由高压旋喷桩、钻孔灌注桩和冠梁组成,若干相互咬合的高压旋喷桩为基坑隔水帷幕,钻孔灌注桩为基坑支护桩,所述钻孔灌注桩在不侵占相邻高压旋喷桩咬合部分桩体的前提下,在靠近基坑一侧与高压旋喷桩内切,在高压旋喷桩和钻孔灌注桩的桩顶位置连接有冠梁。将相互咬合的大直径高压旋喷桩作为基坑隔水帷幕,将钻孔灌注桩作为基坑支护桩,其中,先进行高压旋喷桩施工形成止水帷幕,待高压旋喷桩质量基本稳定后,在其相同桩位处再次进行较小直径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并保证钻孔灌注桩施工在不侵占相邻高压旋喷桩咬合部分桩体的前提下,在靠近基坑一侧与高压旋喷桩内切,最后在桩顶位置施工冠梁,以此共同达到基坑的支护目的及止水目的。
所述高压旋喷桩可采用单管法、二重管法或三重管法进行施工,直径为900~1500mm,注浆材料选择水泥黏土浆液、水泥粉煤灰浆液或水泥水玻璃浆液。
所述高压旋喷桩相邻桩体的咬合、搭接长度为150mm。
所述钻孔灌注桩的直径等于相同桩位处的高压旋喷桩直径减去300m,相应地,钻孔灌注桩直径为600~1200mm。
所述钻孔灌注桩可对应高压旋喷桩连续布置或间隔布置,若选择间隔布置,可以在相邻钻孔灌注桩之间的高压旋喷桩上加设锚杆或索进行基坑支护,共同形成桩锚支护体系。
所述冠梁高度为500~1000mm,其宽度应大于高压旋喷桩直径20mm,且在施工时保证超出高压旋喷桩前后两侧桩体各10mm,高压旋喷桩与钻孔灌注桩嵌入冠梁深度不小于150~300mm。
本实用新型施工步骤如下:
(1)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基坑稳定性验算及止水帷幕验算结果,确定高压旋喷桩和钻孔灌注桩的桩长、桩径和桩间距,并对桩身截面尺寸和配筋进行设计;
(2)按设计和施工要求进行高压旋喷桩施工,保证相邻桩体的搭接咬合长度为150mm;
(3)待高压旋喷桩质量基本稳定后,按设计和施工要求在相同桩位处连续或间隔施工钻孔灌注桩,并保证钻孔灌注桩内切于高压旋喷桩,且不侵占相邻高压旋喷桩的咬合搭接部分;
(4)钻孔灌注桩施工结束后,在桩顶位置施工冠梁;
(5)排桩支护结构全部施工结束后,开始基坑开挖,并加设锚杆(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将钻孔灌注桩设置在靠近基坑一侧内切于较大直径的高压旋喷桩形成组合式的基坑支护桩结构,相比已有结构形式不仅能同时有效发挥两种桩体的支护作用及止水作用,而且能够有效节约施工空间、工程材料及造价,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平面图(一)。
图3: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剖面图(一)。
图4: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平面图(二)。
图5: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剖面图(二)。
图中各标号为:1-高压旋喷桩;2-钻孔灌注桩;3-冠梁;4-锚杆;5-腰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
实施例1:如图1、2、3所示,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由高压旋喷桩1、钻孔灌注桩2和冠梁3组成。将相互咬合的大直径高压旋喷桩1作为基坑隔水帷幕,将钻孔灌注桩2作为基坑支护桩,其中,先进行高压旋喷桩1施工形成止水帷幕,待高压旋喷桩1质量基本稳定后,在其相同桩位处再次进行较小直径的钻孔灌注桩2施工,并保证钻孔灌注桩2施工在不侵占相邻高压旋喷桩1咬合部分桩体的前提下,在靠近基坑一侧与高压旋喷桩1内切,最后在桩顶位置施工冠梁3,以此共同达到基坑的支护目的及止水目的。高压旋喷桩1可采用单管法、二重管法及三重管法进行施工,直径为900~1500mm,注浆材料可选择水泥黏土浆液、水泥粉煤灰浆液或水泥水玻璃浆液等复合浆液,且相邻桩体的咬合、搭接长度为150mm。钻孔灌注桩2选择连续布置,其直径等于相同桩位处的高压旋喷桩1直径减去300m,即钻孔灌注桩2直径为600~1200mm。钻孔灌注桩2施工结束后,在桩体位置加设冠梁3,冠梁3高度为500~1000mm,其宽度应大于高压旋喷桩1直径20mm,且在施工时保证超出高压旋喷桩1前后两侧桩体各10mm,高压旋喷桩1与钻孔灌注桩2嵌入冠梁3深度不小于150~300mm。
实施例2:如图1、4、5所示,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由高压旋喷桩1、钻孔灌注桩2和冠梁3组成。将相互咬合的大直径高压旋喷桩1作为基坑隔水帷幕,将钻孔灌注桩2作为基坑支护桩,其中,先进行高压旋喷桩1施工形成止水帷幕,待高压旋喷桩1质量基本稳定后,在其相同桩位处再次进行较小直径的钻孔灌注桩2施工,并保证钻孔灌注桩2施工在不侵占相邻高压旋喷桩1咬合部分桩体的前提下,在靠近基坑一侧与高压旋喷桩1内切,最后在桩顶位置施工冠梁3,以此共同达到基坑的支护目的及止水目的。高压旋喷桩1可采用单管法、二重管法及三重管法进行施工,直径为900~1500mm,注浆材料可选择水泥黏土浆液、水泥粉煤灰浆液及水泥水玻璃浆液等复合浆液,且相邻桩体的咬合与搭接长度为150mm。钻孔灌注桩2的直径等于相同桩位处的高压旋喷桩1直径减去300m,即钻孔灌注桩直径为600~1200mm。钻孔灌注桩2选择间隔布置,其施工结束后,在若干根桩的桩间位置进行锚杆4施工,并加设腰梁形成桩锚支护结构体系。冠梁3高度为500~1000mm,其宽度应大于高压旋喷桩1直径20mm,且在施工时保证超出高压旋喷桩1前后两侧桩体各10mm,高压旋喷桩1与钻孔灌注桩2嵌入冠梁3深度不小于150~30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其特征在于:由高压旋喷桩(1)、钻孔灌注桩(2)和冠梁(3)组成,若干相互咬合的高压旋喷桩(1)为基坑隔水帷幕,钻孔灌注桩(2)为基坑支护桩,所述钻孔灌注桩(2)在不侵占相邻高压旋喷桩(1)咬合部分桩体的前提下,在靠近基坑一侧与高压旋喷桩(1)内切,在高压旋喷桩(1)和钻孔灌注桩(2)的桩顶位置连接有冠梁(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旋喷桩(1)采用单管法、二重管法或三重管法进行施工,直径为900~1500mm,注浆材料选择水泥黏土浆液、水泥粉煤灰浆液或水泥水玻璃浆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旋喷桩(1)相邻桩体的搭接咬合长度为1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灌注桩(2)的直径等于相同桩位处的高压旋喷桩(1)直径减去300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灌注桩(2)直径为600~1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灌注桩(2)对应高压旋喷桩(1)连续布置或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其特征在于:选择间隔布置时,在相邻钻孔灌注桩(2)之间的高压旋喷桩(1)上加设锚杆(4)进行基坑支护,共同形成桩锚支护体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3)高度为500~1000mm,其宽度大于高压旋喷桩(1)直径20mm,且在施工时保证超出高压旋喷桩(1)前后两侧桩体各10mm,高压旋喷桩(1)与钻孔灌注桩(2)嵌入冠梁(3)深度不小于150~300mm。
CN201520645062.8U 2015-08-25 2015-08-25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98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45062.8U CN204898687U (zh) 2015-08-25 2015-08-25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45062.8U CN204898687U (zh) 2015-08-25 2015-08-25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98687U true CN204898687U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20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45062.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98687U (zh) 2015-08-25 2015-08-25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9868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4377A (zh) * 2015-08-25 2015-11-18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
CN105845019A (zh) * 2016-05-19 2016-08-10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强降雨工况下桩锚支护基坑稳定性的试验装置
CN110820762A (zh) * 2019-11-28 2020-02-2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劲芯帷幕桩与护壁桩锚联合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4377A (zh) * 2015-08-25 2015-11-18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
CN105845019A (zh) * 2016-05-19 2016-08-10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强降雨工况下桩锚支护基坑稳定性的试验装置
CN110820762A (zh) * 2019-11-28 2020-02-2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劲芯帷幕桩与护壁桩锚联合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2511B (zh) 一种复合式软土地基下输电杆塔浅埋基础地基加固方法
CN103422501B (zh) 砂层地质中的抗浮锚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4530720U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CN204023501U (zh) 一种用于土石坝的除险加固防渗处理结构
CN201412163Y (zh) 一种敞开式隧道掘进机施工的圆形隧道衬砌结构
CN105587320B (zh) 富水砂卵石地层异型深竖井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05314116U (zh) 一种复合式连续型钻孔抗滑结构
CN204898687U (zh)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
CN105064377A (zh)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
CN203161244U (zh) 既有地铁暗挖区间隧道保护结构
CN104532855B (zh) 一种深厚泥炭质土层中的组合桩支护结构
CN104594360A (zh) 一种复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CN104563129A (zh) 一种桩身设有加芯水平旋喷桩的双排桩结构
CN207176700U (zh) 一种复杂环境下的密排灌注桩内支撑基坑永久支护结构
CN215593908U (zh) 土石坝坝体防渗和坝基防渗有效连接结构
CN202644591U (zh) 在富水流砂地质条件隧道施工中被加固的桥桩基
CN204780990U (zh) 一种复合式挡土墙结构
CN112523171A (zh) 土石坝坝体防渗和坝基防渗有效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164895A (zh) 一种不产生水浮力的地下室
CN204703175U (zh) 组合双排板桩支护体系
CN206035045U (zh) 一种内包塑料预制装配式地下粮仓
CN204645058U (zh) 一种设有加芯旋喷桩的h型双排桩结构
CN109487793A (zh) 一种复杂环境下的密排灌注桩内支撑基坑永久支护结构
CN205088686U (zh) 基坑支护结构
CN204001705U (zh) 基于地锚桁架的地下室外墙单面支模施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