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32678U - 一种单断点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断点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32678U
CN204632678U CN201520284625.5U CN201520284625U CN204632678U CN 204632678 U CN204632678 U CN 204632678U CN 201520284625 U CN201520284625 U CN 201520284625U CN 204632678 U CN204632678 U CN 204632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rc
moving contact
fixed
strik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8462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寅
汪从礼
张明亮
孟令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URUI (BEIJING) INVESTEMENT ADMINISTRA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URUI (BEIJING) INVESTEMENT ADMINISTRA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URUI (BEIJING) INVESTEMENT ADMINISTRA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URUI (BEIJING) INVESTEMENT ADMINISTRA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8462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32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32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3267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单断点接触器,其中,动触头、静触头位于触头支持的空腔中,当动触头在触头支持的导向槽内运动,从而减小接触器体积,与传统单断点接触器和双断点接触器相比体积更小,减少了制造成本。动、静触头闭合时,与传统接触器相比,其接触位置更加接近理论设计的接触中心区域,减小动、静触头的中心偏差,保证最大触头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接触电阻,降低使用过程中接触温升,节省电能损耗。本实用新型为确保动触头3、静触头10分断时产生的方向不确定电弧能快速、有效的进入灭弧室内冷却、熄灭,采用了双侧引弧片、双侧灭弧室的结构。相比传统单侧灭弧方案,减少对动触头、静触头,及动接线端子、静接线端子的烧损,从而增加接触器电气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单断点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尤其是涉及一种单断点接触器,专注于操作频率较低、操作次数较少的使用场所用的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作为一种量大、面广的控制电器,主要用于在控制电路中,远距离接通、分断电路及控制电动机起动、停止、运转中分断等,并可与适当的热继电器或电子式保护装置组合成电动机起动器,保护可能发生过载的电路,广泛用于轻工、冶金、化工、煤矿、机械、起重、铁路、船舶、通信等行业。
目前,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大部分接触器的动触头结构普遍采用双断点(桥式)、直动式等方式,触头的闭合、断开通过动触头的上、下运动来完成,每个动、静触头距离触头支持有较大的距离,通常采用进出线端各设置一个引弧板、灭弧室的结构,即为:每极触头、灭弧系统设计成由两个动触头、两个静触头、两个引弧板、两个灭弧室组成的结构。此结构动作灵活,在操作频率高的情况下,具有可靠性高,接通、分断能力高等优势。但同时存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负面因素。
专利CN2091028U披露一种真空双断点接触器,其外部空腔结构作用是为触头提供真空环境,且为一固定空腔。
而本实用新型的空腔设置在触头支持中(内部),并随着触头支持运动,且单断点动、静触头放置在此空腔中,具有缩小体积,降低成本的优点。
专利CN2342458Y披露了一种单断点直动式接触器,其采用单断点直动式方式,触头的闭合、断开通过动触头与静触头相对运动来完成,由于每极只使用一对动、静触头,与双断点接触器相比节约成本。但其动、静触头系统偏向于触头支持的一侧,这就造成在动、静触头吸合、释放过程中,因受力不均,容易使动、静触头闭合后,接触位置不确定、且与理论设计的动、静触头中心偏差大,使得动静触头的接触电阻大,温升高,增加电能损耗,且这种结构只能设置一个引弧片、一个灭弧室,即为:每极触头、灭弧系统设计成由一个动触头、一个静触头、一个引弧片、一个灭弧室组成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在触头支持的空腔内运动,其运动轨迹更加精确,动、静触头闭合时,其接触位置更加接近理论设计的接触中心区域,减小动、静触头闭合时的中心偏差,保证最大触头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接触电阻,降低使用过程中接触温升,减少电能损耗。且采用双侧引弧双侧灭弧结构,增强灭弧效果,增加电气寿命。
专利CN101017740A披露了一种继电器,其通过利用每一对动、静触头,采用一片引弧栅片熄灭电弧。
本实用新型中单断点接触器采用左、右两片引弧片结构,能更快速熄灭电弧,减少触头烧损。其中动触头引弧片5固定在动触头接触板8上,并与动触头3形成一个整体;静触头引弧片11固定在静触头接线端子1上,并与静触头10形成一个整体,且引弧片结构上有突起、圆弧状结构及缺口,能起到导向和增强引弧效果的作用。
近年来,原材料成本提高,节能、环保概念在各行业深入,针对不同的使用类别,如何在满足不同使用场所或使用类别,在保证性能条件下减低生产成本,提高性价比,已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背景,为解决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兼顾到保证接触器电气寿命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断点直动式接触器,其节约成本更多,电气寿命更长等特点。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断点接触器,该接触器内置动铁心16、静铁心13和触头支持12,所述触头支持12与动铁心16相连,所述接触器的每一极的动触头3和静触头10位于触头支持12的中间空腔中,所述空腔随着触头支持12移动;
所述触头支持12左右两侧设置引弧结构和灭弧结构,与每一极的动触头3和静触头10对应;所述引弧结构包括动触头引弧片5和静触头引弧片11;所述灭弧结构包括左灭弧室2和右灭弧室9;
所述动触头3包括动触头接触板8,所述动触头引弧片5固定在动触头接触板8上与动触头3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所述静触头10包括静触头接线端子1,所述静触头引弧片11固定在静触头接线端子1上与静触头10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所述动触头引弧片5位于动触头3左右两侧各一片,且两动触头引弧片5在靠近触头两侧留有缺口;所述静触头引弧片11位于静触头10左右两侧各一片,且两静触头引弧片11在靠近触头两侧留有缺口。
所述触头支持12内部空腔有导向槽,使动触头3能沿导向槽运动。
所述动触头引弧片5的两侧设置有突起,该突起与所述触头支持12的导向槽配合,使得动触头3能沿导向槽运动。
所述动触头3与动触头引弧片5固定在一起,所述动触头引弧片5与触头支持12空腔中的导向槽滑动配合。
所述静触头10与静触头引弧片11固定在一起,位于触头支持12的活动空腔中。
所述左灭弧室2和右灭弧室9均设置有与动触头引弧片5、静触头引弧片11对应的引弧结构,该引弧结构形成一包围状结构,一侧设置排气开口。
所述动触头3通过软连接线6与动触头接线端子7连接一起,其中软连接线从右灭弧室9的上方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动触头、静触头位于触头支持的空腔中,与传统单断点接触器和双断点接触器相比体积更小,节约材料,减少了制造成本。
2、当动触头在触头支持的导向槽内运动,动、静触头闭合时,其接触位置更加接近理论设计的中心区域,减小动、静触头的中心偏差,保证最大触头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接触电阻,降低使用过程中接触温升,节省电能损耗。
3、为确保动触头、静触头分断时产生的方向不确定电弧的能量能快速、有效的进入灭弧室内冷却、熄灭,采用了双侧引弧片(动触头引弧片、静触头引弧片)、双侧灭弧室(左灭弧室、右灭弧室)的结构。从而减轻触头烧损,增加接触器电气寿命。
本实用新型按照接触器执行的国家标准,进行功能、性能验证,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零部件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动触头引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动、静触头接触区域示意图;
图5为传统接触器动、静触头接触区域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动触头灭弧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动、静触头处于自然状态(分断)时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动、静触头接通(闭合)时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效果图。
图中,静触头接线端子1、左灭弧室2、动触头3、动触头弹簧4、动触头引弧片5、软连接线6、动触头接线端子7、动触头接触板8、右灭弧室9、静触头10、静触头引弧片11、触头支持12,静铁心13、线圈14、反力弹簧15、动铁心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断点接触器,其具有节约成本更多,电气寿命更长等特点。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单断点动触头本体、静触头本体、触头支持、软连接线、双侧引弧片、双侧灭弧室等组成。其相互连接及运动关系为:
1、动触头引弧片5固定在动触头接触板8上,并与动触头3形成一个整体。软连接线6将动触头接触板8和动触头接线端子7连接在一起。
2、静触头引弧片11固定在静触头接线端子1上,并与静触头10形成一个整体。
3、动触头引弧片5位于动触头3左右两侧各一片,且两动触头引弧片5未将动触头完全环绕包围,即动触头引弧片5在靠近触头支持12两侧留有缺口;静触头引弧片11位于静触头10左右两侧各一片,且两静触头引弧片11没有将静触头完全环绕包围,即静触头引弧片11在靠近触头支持12两侧留有缺口。
4、将前述已经成为一个整体的动触头本体装入接触器中,并将动触头本体穿入触头支持12空腔中,接线端子7固定在接触器中。
5、将前述静触头本体装入接触器中,并处于触头支持12空腔中,其接线端子1固定。并使动触头3位于静触头10上方,接触器分断时,存在一定距离(触头开距)。
6、将左灭弧室2、右灭弧室9固定动、静触头两侧,与动引弧片5、静引弧片11保持一定间距,形成单断点双侧引弧、双侧灭弧结构。
7、触头支持12与动铁心16连接在一起,当动铁心16运动时,便带动触头支持12运动,动触头3在触头支持12空腔的导向槽中相对静触头10运动,使得反力弹簧发15生弹性变形、弹性恢复,完成动触头3与静触头10的闭合、分断功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图描述的是触头系统的零部件的构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由一个静触头接线端子1、一个左灭弧室2、一个动触头3、一个动触头弹簧4、一个动触头引弧片5、一个软连接线6、一个动触头接线端子7、一个动触头接触板8、一个右灭弧室9、一个静触头10、一个静触头引弧片11。
如图2所示,本图描述的是接触器结构组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组合方式是将动触头3、动触头接触板8和动触头引弧片5叠放并固定在一起(如:铆接、焊接、卡箍等);将静触头10、静触头引弧片11和静触头接线端子1叠放并固定在一起(如:铆接、焊接、卡箍等);左灭弧室2、右灭弧室9分别固定在动触头引弧片5、静触头引弧片11的两侧。
为了保证动触头3与动触头接线端子7之间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且动触头3能随触头支持顺畅往复运动,用软连接线6作为电流流经通路,软连接线6一端焊接或铆接在动触头接触板8一端上,另一端焊接或铆接在动触头接线端子7上。
动触头5放置在触头支持12空腔中,且空腔设置的导向槽能保障动触头5在触头支持12中运动。为使电弧能顺利进入左灭弧室2、右灭弧室9内,特设计一种双向引弧片(动触头引弧片5、静触头引弧片11),通过动触头引弧片5、静触头引弧片11将动触头3、静触头10分断时产生的电弧引入左灭弧室2、右灭弧室9内进行灭弧。
如图3所示,本图描述的是动触头引弧片5结构,动触头引弧片5有一处折弯51,在平直部分有左右两个突起52和53,与触头支持12中导向槽配合,使动触头3沿导向槽运动。动触头引弧片5还设置有圆弧状结构54,将其动触头3放置在一起。
如图4所示,动触头灭弧系统结构,动触头引弧片5位于动触头3左右两侧各一片且两动触头引弧片5未将动触头完全环绕包围,即引弧片在靠近触头支持两侧留有缺口。其中动触头引弧片5固定在动触头接触板8上,并与动触头3形成一个整体。此结构在动、静触头接触位置在如图3中①、②、③、④的任意区域时,都能利用安培力、电磁原理,电弧会向距离动触头引弧片5近(磁阻小)的方向运动,减少在动、静触头上停留时间,引入灭弧室内冷却、熄灭。因动触头引弧片5采用了导磁性材料,动触头3与动触头引弧片5间磁阻比缺口处小的多,动、静触头分断时产生的电弧,在安培力的作用下,向磁阻小的动触头引弧片5运动,设置动触头引弧片5的缺口位置能有效避免电弧向触头支持12的引导,减轻对触头支持12的烧损,且双侧引弧结构对应双侧灭弧室(左灭弧室2、右灭弧室9)的结构,通过引弧片将电弧快速、有效的引入灭弧室内冷却、熄灭。同理,静触头引弧片11也有类似结构。
如图5所示,本图描述的是当动触头如图2中放置在触头支持空腔中,随着触头支持在导向槽内运动,与传统的单断点接触器相比,动、静触头闭合时,其接触位置更加接近中心区域,即接触点多位于理论设计位置范围,减小动静触头的中心偏差,保证最大触头接触面积,降低接触电阻、温升、功耗。
如图6所示,本图描述是传统接触器动、静触头闭合时,与附图3中比较其动、静触头接触区域发散,远离动、静触头中心位置,会导致动、静触头的中心偏差大,造成触头接触面积减小,使得接触接触电阻大,温升、功耗高。
如图7所示,本图描述的是动触头3、静触头10处于自然状态(分断)时的工作原理。接触器的动触头3、静触头10都放置在触头支持12的空腔中。当接触器控制线圈14未通电,在反力弹簧15作用下,触头支持12使动触头3与静触头10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此距离为接触器的触头开距。
如图8所示,本图描述的是接触器完成动触头3、静触头10的闭合、分断的工作原理。
1、闭合(吸合)过程:当接触器的控制线圈14通电时,依据麦克斯韦电磁原理,在控制线圈14产生的激磁作用下,在动铁心16、静铁心13间产生电磁吸力,动铁心16克服反力弹簧15的反力向下运动,带动触头支持12下行,触头支持12带动动触头3向下运动,使动触头3与静触头10接触,触头支持12继续下行,动触头3在触头支持12空腔中沿导向槽特定轨道相对滑动,直到动铁心16、静铁心13完全闭合为止。
由于动触头弹簧4在动触头3、静触头10接通后发生弹性变形,使得动触头3、静触头10之间产生一定的压力(终压力)和超行程。
以上过程实现了接触器接通电路,使电气设备(如:电动机等)实现通电运转的功能。
2、分断(释放)过程:当控制线圈14失电时,依据麦克斯韦电磁原理,控制线圈14的激磁消失,动铁心16、静铁心13间的电磁吸力消失,动铁心16在反力弹簧15作用下,推动触头支持12向上运动,,动触头3在触头支持12空腔中沿导向槽特定轨道相对滑动,使得动触头3与静触头10分断向上运动一定距离(触头开距)后处于图4所示的分断限位的位置。
采用单断点双侧灭弧方式,动触头3、静触头10分断时,产生电弧,该电弧通过动触头引弧片5、静触头引弧片11分别快速引入左灭弧室2、右灭弧室9中,进行冷却、熄灭。
灭弧效果比对验证:
针对此单断点接触器熄灭分断电弧的效果、电气寿命值,本实用新型研究了引弧片、灭弧室的结构组合的充分性,共进行6种灭弧方案验证,在额定电压、电流、功率因数、频率下,进行电气寿命验证,其电气寿命值、灭弧效果的结果如下:
①左右双侧引弧片双侧灭弧室,试验50万次以上,动触点3、静触点7表面轻微烧损。触头支持12轻微烧损,软连接线6、动触头接线端子7、静触头接线端子1无烧损。
②单侧引弧单侧弧室,试验6万次,动触点3、静触点7表面烧损严重,无超行程。触头支持12、软连接线6、动触头接线端子7烧损、静触头接线端子1无烧损,不可继续使用。
③双侧引弧单侧弧室,试验4万次,动触点3、静触点7表面烧损严重、粘连,无超行程。软连接线6严重烧损、触头支持12、动触头接线端子7有烧损、静触头接线端子1无烧损,不可继续使用。
④双侧引弧无灭弧室,试验1万次,动触点3、静触点7表面烧损严重、粘连,软连接线6烧损严重,触头支持12、动触头接线端子7、静触头接线端子1有烧损,不可继续使用。
⑤无引弧片双侧灭弧室,试验0.8万次,动触点3、静触点7表面烧损严重,磨损2/3以上,无超行程,触头支持12、软连接线6烧损严重,动触头接线端子7、静触头接线端子1无烧损,不可继续使用。
⑥无引弧片无灭弧室,试验0.5万次,动触点3、静触点7表面烧损严重、粘连,触头支持12、软连接线6烧损,动触头接线端子7、静触头接线端子1轻微烧损,不可继续使用。
从以上试验表明,对于此结构的单断点接触器灭弧方案,采用左右双侧引弧片双侧灭弧室在电气寿命、灭弧效果方面最为有效的,所以本实用新型采用此灭弧方案。
以上过程实现了接触器分断电路,使电气设备(如:电动机等)实现断电停止的功能。
如图9所示,为接触器整体外观图。
本单断点接触器的动触头、静触头位于触头支持的空腔中,空腔随触头支持运动。与传统单断点接触器和双断点接触器相比体积更小,节约材料,减少了制造成本。
当动触头在触头支持的空腔内运动,其运动轨迹更加精确,动、静触头闭合时,其接触位置更加接近理论设计的接触中心区域,减小动、静触头闭合时的中心偏差,保证最大触头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接触电阻,降低使用过程中接触温升,减少电能损耗。
由于传统接触器触头支持和基座设计成间隙配合、使用过程的磨损(不可避免),使得此间隙会随着动作次数的增加而变大,再加上重力及反力弹簧等因素影响,导致动、静触头闭合时,接触位置的不确定性,即动、静触头分断过程产生起始电弧的弧根位置、电弧运动方向的不确定。
为确保动触头、静触头分断时产生的方向不确定的电弧,其能量能快速、有效的进入灭弧室内冷却、熄灭,采用了双侧引弧片(动触头引弧片、静触头引弧片),动触头引弧片位于动触头左右两侧各一片,且两动触头引弧片未将动触头完全环绕包围,即在靠近触头支持两侧留有缺口,动触头引弧片固定在动触头接触板上,并与动触头形成一个整体结构;静触头引弧片位于静触头左右两侧各一片,且两静触头引弧片未将静触头完全环绕包围,即在靠近触头支持两侧留有缺口,静触头引弧片固定在静触头接线端子上,并与静触头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引弧片缺口(动触头引弧片、静触头引弧片)的作用:因引弧片采用了导磁性材料,动、静触头与引弧片间磁阻比缺口处小的多(相差3000倍以上),利用安培力、电磁原理,当动、静触头分断产生电弧时,在安培力的作用下,电弧向磁阻小的引弧片运动,将其引向引弧片方向,减少电弧在动、静触头上停留的时间,设置引弧片的缺口位置能有效避免电弧向触头支持的引导,减轻对触头支持烧损,且双侧引弧结构对应双侧灭弧室(左灭弧室、右灭弧室)的结构,通过引弧片将电弧快速、有效的引入灭弧室内冷却、熄灭。
综上所述,形成了一种单断点双侧引弧、双侧灭弧室的结构。相比传统单侧灭弧方案,减少对动触头、静触头,及动接线端子、静接线端子的烧损,从而增加接触器电气寿命。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单断点接触器,该接触器内置动铁心(16)、静铁心(13)和触头支持(12),所述触头支持(12)与动铁心(16)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器的每一极的动触头(3)和静触头(10)位于触头支持(12)的中间空腔中,所述空腔随着触头支持(12)移动;
所述触头支持(12)左右两侧设置引弧结构和灭弧结构,与每一极的动触头(3)和静触头(10)对应;所述引弧结构包括动触头引弧片(5)和静触头引弧片(11);所述灭弧结构包括左灭弧室(2)和右灭弧室(9);
所述动触头(3)包括动触头接触板(8),所述动触头引弧片(5)固定在动触头接触板(8)上与动触头(3)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所述静触头(10)包括静触头接线端子(1),所述静触头引弧片(11)固定在静触头接线端子(1)上与静触头(10)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断点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引弧片(5)位于动触头(3)左右两侧各一片,且两动触头引弧片(5)在靠近触头两侧留有缺口;所述静触头引弧片(11)位于静触头(10)左右两侧各一片,且两静触头引弧片(11)在靠近触头两侧留有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断点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支持(12)内部空腔有导向槽,使动触头(3)能沿导向槽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断点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引弧片(5)的两侧设置有突起,该突起与所述触头支持(12)的导向槽配合,使得动触头(3)能沿导向槽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断点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3)与动触头引弧片(5)固定在一起,所述动触头引弧片(5)与触头支持(12)空腔中的导向槽滑动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断点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10)与静触头引弧片(11)固定在一起,位于触头支持(12)的活动空腔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断点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灭弧室(2)和右灭弧室(9)均设置有与动触头引弧片(5)、静触头引弧片(11)对应的引弧结构,该引弧结构形成一包围状结构,一侧设置排气开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断点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3)通过软连接线(6)与动触头接线端子(7)连接一起,其中软连接线从右灭弧室(9)的上方通过。
CN201520284625.5U 2015-05-05 2015-05-05 一种单断点接触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32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84625.5U CN204632678U (zh) 2015-05-05 2015-05-05 一种单断点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84625.5U CN204632678U (zh) 2015-05-05 2015-05-05 一种单断点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32678U true CN204632678U (zh) 2015-09-09

Family

ID=54051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84625.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32678U (zh) 2015-05-05 2015-05-05 一种单断点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3267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9120A (zh) * 2015-05-05 2015-07-15 首瑞(北京)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单断点接触器
CN112309775A (zh) * 2020-09-17 2021-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接触器、配电盒、动力电池总成与车辆
EP4030458A4 (en) * 2019-09-29 2022-11-16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DC AND AUTOMOTIVE CONTACTOR
WO2023050961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接触器、直流电路和用电设备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9120A (zh) * 2015-05-05 2015-07-15 首瑞(北京)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单断点接触器
WO2016177009A1 (zh) * 2015-05-05 2016-11-10 首瑞(北京)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接触器和接触器系统
US10453629B2 (en) 2015-05-05 2019-10-22 Sooar (Beiji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Group Co., Ltd. Contactor and contactor system
EP4030458A4 (en) * 2019-09-29 2022-11-16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DC AND AUTOMOTIVE CONTACTOR
JP2022550139A (ja) * 2019-09-29 2022-11-30 ファーウェイ デジタル パワ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直流接触器及び車両
JP7386336B2 (ja) 2019-09-29 2023-11-24 ファーウェイ デジタル パワ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直流接触器及び車両
US12057281B2 (en) 2019-09-29 2024-08-06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Direct current contactor and vehicle
CN112309775A (zh) * 2020-09-17 2021-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接触器、配电盒、动力电池总成与车辆
WO2023050961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接触器、直流电路和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9120A (zh) 一种单断点接触器
CN204632678U (zh) 一种单断点接触器
CN202111008U (zh) 直流接触器
CN109192622B (zh) 双桥结构的直动式继电器
CN204155859U (zh) 一种并联双路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01549396U (zh) 用于电联接的双触点结构及其继电器
CN208433350U (zh) 单断点直动式接触器
CN201663112U (zh) 转换型磁保持继电器
CN204809068U (zh) 一种双断点直流电磁接触器
CN201247739Y (zh) 一种双触点继电器
CN203536311U (zh) 轨道式传动电磁继电器
CN207883424U (zh) 一种恒推力双推电磁铁
CN205900457U (zh) 复式接触器
CN205828279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电磁式开关
CN205810623U (zh) 导弧微动开关
CN201868348U (zh) 直流接触器
CN206516574U (zh)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用大功率高绝缘性能继电器
CN205595279U (zh) 一种汽车用继电器陶瓷外壳
CN202003911U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伸出脚保护罩
CN203312193U (zh) 一种交流接触器
CN204424177U (zh) 接触器触头机构及采用该触头机构的交流接触器
CN203434108U (zh) 一种断路器
CN201663028U (zh) 一种斜面结构的电磁铁
CN202111004U (zh) 模块组合式接触器
CN203312088U (zh) 一种带v型引弧角触头的引弧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928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