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92205U - 差速器及具有该差速器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差速器及具有该差速器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92205U CN204592205U CN201520082469.4U CN201520082469U CN204592205U CN 204592205 U CN204592205 U CN 204592205U CN 201520082469 U CN201520082469 U CN 201520082469U CN 204592205 U CN204592205 U CN 2045922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planet
- gear
- differential mechanism
- ax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差速器和具有该差速器的车辆,所述差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口;端盖,所述端盖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封闭所述开口;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设置成适于从所述开口安装入所述壳体内,所述齿轮组件包括:左半轴齿轮、右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组,所述左半轴齿轮和所述右半轴齿轮均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壳体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转动时跳动小、摩擦小,且结构简单,组装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差速器及具有该差速器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四齿差速器(两个个行星齿轮、两个半轴齿轮)以及六齿差速器(四个行星速齿、两个半轴齿轮)采用的是分体式壳体。用于支承两个半轴齿轮分别支承在左、右壳体上,这样由于加工和安装误差,差速器转动时跳动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转动时跳动小、摩擦小,且结构简单,组装效率高的差速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差速器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差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口;端盖,所述端盖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封闭所述开口;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设置成适于从所述开口安装入所述壳体内,所述齿轮组件包括:左半轴齿轮、右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组,所述左半轴齿轮和所述右半轴齿轮均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壳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差速器,壳体和端盖共同构成了齿轮组件的安装载体,且齿轮组件的各部件均可从壳体的开口安装入壳体内,简化了壳体的结构,且提升了组装效率,同时左半轴齿轮和右半轴齿轮均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上,同轴度高,有利于减少转动过程中的跳动,且磨损小,有利于延长差速器的使用寿命。
所述行星齿轮组包括:第一行星轴,所述第一行星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端盖上;第一对行星齿轮,所述第一对行星齿轮均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行星轴上且沿所述第一行星轴的轴向间隔开,所述第一对行星齿轮中的任意一个均与所述左半轴齿轮和所述右半轴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行星轴上设有通孔;所述行星齿轮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行星轴垂直的第二行星轴,所述第二行星轴穿设在所述通孔内且两端均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第二对行星齿轮,所述第二对行星齿轮均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行星轴上且沿所述第二行星轴的轴向间隔开,所述第二对行星齿轮中的任意一个均与所述左半轴齿轮和所述右半轴齿轮啮合。
所述第一行星轴包括中间部,所述中间部构造为长方体状,所述通孔设在所述中间部上。
有利地,所述中间部上设有加强结构。
所述第二行星轴的一端设有沿所述第二行星轴的径向贯穿所述第二行星轴的行星轴销孔;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行星轴销孔对应的壳体销孔;所述差速器还包括:弹性销,所述弹性销穿设在所述行星轴销孔和所述壳体销孔内以将所述第二行星轴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弹性销构造为具有缺口的管状,所述缺口沿所述弹性销的轴向延伸。
所述壳体和所述端盖朝向彼此的表面为平面,所述端盖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与所述壳体相连。
所述壳体上一体形成有安装轴颈;所述差速器还包括:主减速从动齿轮,所述主减速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安装轴颈上且通过第二螺纹紧固件紧固至所述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发明的车辆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差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的壳体的主视图;
图4是图3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的第一行星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的第二行星轴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的第二行星轴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差速器100、壳体1、安装轴颈10、开口11、壳体销孔12、第一行星轴壳体安装孔13、第二行星轴安装孔14、第一螺纹紧固件壳体螺纹孔15、第二螺纹紧固件壳体螺纹孔16、端盖2、第一行星轴端盖安装孔21、第一螺纹紧固件端盖安装孔22、左半轴齿轮31、右半轴齿轮32、第一行星轴33、中间部331、通孔3311、第一行星齿轮34、第二行星齿轮35、第二行星轴36、行星轴销孔361、第三行星齿轮37、第四行星齿轮38、弹性销4、主减速从动齿轮5、第二螺纹紧固件安装过孔51、第一螺纹紧固件6、第二螺纹紧固件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差速器是一种能使旋转运动自一根轴传至两根轴,并使所述两根轴相互间能以不同转速旋转的差动机构。当差速器用于车辆时,作为车辆的驱动桥的主要部件,差速器可以在向两边半轴传递动力的同时,允许两边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两边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驶,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
下面参照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100。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100包括壳体1、端盖2和齿轮组件。
如图1所示,壳体1具有开口11,端盖2安装在壳体1上以封闭开口11,从而在壳体1与端盖2之间限定出安装腔,齿轮组件设置成适于从开口11安装入壳体1内,即齿轮组件可从开口11安装入安装腔内。
有利地,如图1所示,壳体1和端盖2朝向彼此的表面为平面,换言之,壳体1朝向端盖2的表面为平面,且端盖2朝向壳体1的表面也为平面,这样端盖2与壳体1连接时接触面积大,摩擦力大,从而使端盖2更牢固地安装在壳体1上,使差速器100的密封性好,避免灰尘进入齿轮组件影响齿轮组件的运动。
端盖2可以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6与壳体1相连,有利地,第一螺纹紧固件6可以为多个,如图1所示,第一螺纹紧固件6可以为两个。在如图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端盖2上设有第一螺纹紧固件端盖安装孔22,壳体1上设有第一螺纹紧固件壳体螺纹孔15,第一螺纹紧固件端盖安装孔22和第一螺纹紧固件壳体螺纹孔15相对,第一螺纹紧固件6可以为螺栓,螺栓穿过第一螺纹紧固件端盖安装孔22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紧固件壳体螺纹孔15内,从而将端盖2安装在壳体1上。
齿轮组件包括左半轴齿轮31、右半轴齿轮32和行星齿轮组,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左半轴齿轮31、右半轴齿轮32与行星齿轮组的配合可实现左半轴齿轮31和右半轴齿轮32的差速运动。
左半轴齿轮31和右半轴齿轮32均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1上,从而保证了左半轴齿轮31和右半轴齿轮32同轴度。具体而言,左半轴齿轮31可以通过左轴承支承在壳体1上,左半轴齿轮31可以通过花键结构与左半轴相连,右半轴齿轮32可以通过右轴承支承在壳体1上,右半轴齿轮32可以通过花键结构与右半轴相连。
左轴承和右轴承都安装在壳体1上,仅需保证壳体1的加工精度,就可以保证左半轴齿轮31和右半轴齿轮32同轴度。由此差速器100工作时,左半轴齿轮31和右半轴齿轮32的跳动小,因而磨损小,间接延长了差速器100的使用寿命。
组装差速器100时,齿轮组件中的各部件可以从开口11依次放入壳体1内,即放置在安装腔内,然后将端盖2安装在壳体1的开口11处封闭开口11,完成差速器100的组装。
这样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100,壳体1和端盖2共同构成了齿轮组件的安装载体,且齿轮组件的各部件均可从壳体1的开口11安装入壳体1内,简化了壳体1的结构,且提升了组装效率,同时左半轴齿轮31和右半轴齿轮32均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1上,同轴度高,有利于减少转动过程中的跳动,且磨损小,有利于延长差速器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差速器100可以包括壳体1、端盖2、齿轮组件和主减速从动齿轮5。端盖2安装在壳体1的开口11处,齿轮组件包括左半轴齿轮31、右半轴齿轮32和行星齿轮组,其中行星齿轮组可以包括第一行星轴33、第一对行星齿轮、第二行星轴36和第二对行星齿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对行星齿轮可以包括第一行星齿轮34和第二行星齿轮35两个行星齿轮,第二对行星齿轮可以包括第三行星齿轮37和第四行星齿轮38两个行星齿轮。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行星轴33的一端(如图1中的下端)固定在壳体1上,且第一行星轴33的另一端(如图1中的上端)固定在端盖2上。
具体而言,壳体1上设有第一行星轴壳体安装孔13,端盖2上设有第一行星轴端盖安装孔21,其中第一行星轴壳体安装孔13和第一行星轴端盖安装孔21同轴设置,第一行星轴33的下端固定在第一行星轴壳体安装孔13内,第一行星轴33的上端固定在第一行星轴端盖安装孔21内。
第一行星齿轮34和第二行星齿轮35均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一行星轴33上,且第一行星齿轮34和第二行星齿轮35沿第一行星轴33的轴向间隔开,其中第一行星齿轮34与左半轴齿轮31啮合,且第一行星齿轮34还与右半轴齿轮32啮合,第二行星齿轮35与左半轴齿轮31啮合,且第二行星齿轮35还与右半轴齿轮32啮合。
进一步地,第一行星轴33上设有通孔3311,第二行星轴36穿设在通孔3311内,且第二行星轴36与第一行星轴33垂直,则以差速器100安装在车辆上为例,第二行星轴36可以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即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
具体地,如图5所示的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行星轴33包括中间部331,中间部331构造为长方体状,其中通孔3311设在中间部331上,为了使第一行星轴33和第二行星轴36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更高,中间部331上还可以设有加强结构。可选地,加强结构可以是设置在中间部331上的加强筋,当然也可以通过增大中间部331的体积来实现增强中间部331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第二行星轴36的两端均固定在壳体1上。由此第一行星轴33和第二行星轴36均可随壳体1一起转动。如图1所示,壳体1上设有第二行星轴安装孔14,其中第二行星轴安装孔14沿前后方向贯穿壳体1,第二行星轴36固定在第二行星轴安装孔14内。
在如图1所示的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二行星轴36是通过弹性销4固定在第二行星轴安装孔14内的,由此第二行星轴36可以方便快捷地安装到壳体1上并且与第一行星轴33相连。
具体而言,第二行星轴36的一端可以设有沿第二行星轴36的径向贯穿第二行星轴36的行星轴销孔361,相应地,壳体1上可以设有与行星轴销孔361对应的壳体销孔12,弹性销4可以穿设在行星轴销孔361和壳体销孔12内以将第二行星轴36固定在壳体1上。可选地,如图1所示,弹性销4可以构造为具有缺口的管状,该缺口沿弹性销4的轴向延伸。弹性销4的轴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第三行星齿轮37和第四行星齿轮38均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二行星轴36上,且第三行星齿轮37和第四行星齿轮38沿第二行星轴36的轴向间隔开,其中第三行星齿轮37与左半轴齿轮31啮合,且第三行星齿轮37还与右半轴齿轮32啮合,第四行星齿轮38与左半轴齿轮31啮合,且第四行星齿轮38还与右半轴齿轮32啮合。
以差速器100安装在车辆上为例,第一行星轴33可以沿车辆的纵向(即车辆的高度方向,也就是上下方向)延伸,第二行星轴36可以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即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壳体1的开口11设在壳体1的上端,端盖2封闭壳体1的上端开口11,第一行星齿轮34和第二行星齿轮35沿上下方向间隔开且均可转动地设在第一行星轴33上,第三行星齿轮37和第四行星齿轮38沿前后方向间隔开且均可转动地设在第二行星轴36上。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该实施例的差速器100为六齿差速器100,即包括两个半轴齿轮和四个差速行星齿轮,这种差速器100的承载能力强,且通过第一行星轴33和第二行星轴36这种分体式结构设计,可以方便地将第一行星轴33和第二行星轴36依次从开口11装入壳体1内。六齿差速器100可以用于大转矩的设备上,例如平衡重叉车。
进一步地,壳体1上一体形成有安装轴颈10,主减速从动齿轮5可以套设在安装轴颈10上,且主减速从动齿轮5可以通过第二螺纹紧固件7紧固至壳体1。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壳体1的右侧的一部分可以形成为安装轴颈10,主减速从动齿轮5上设有第二螺纹紧固件安装过孔51,且壳体1的右端面上设有第二螺纹紧固件壳体螺纹孔16,第二螺纹紧固件安装过孔51与第二螺纹紧固件壳体螺纹孔16对应,第二螺纹紧固件7可以为螺栓,螺栓穿过第二螺纹紧固件安装过孔51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紧固件壳体螺纹孔16内以将主减速从动齿轮5固定在壳体1上。
有利地,第二螺纹紧固件7可以为多个,且多个第二螺纹紧固件7可以绕安装轴颈10的轴向均匀间隔设置,由此主减速从动齿轮5可以更牢固地固定在壳体1上,相应地,第二螺纹紧固件安装过孔51为多个,且第二螺纹紧固件壳体螺纹孔16也为多个,第二螺纹紧固件7的数量与第二螺纹紧固件安装过孔51的数量相等,且第二螺纹紧固件7的数量与第二螺纹紧固件壳体螺纹孔16的数量相等。
下面参考图2-图7并接合图1描述该实施例的差速器100的组装过程:
首先从开口11处将第二行星齿轮35放入壳体1的底部,然后从开口11处将第三行星齿轮37和第四行星齿轮38分别转入至壳体1内的前侧和后侧,从开口11处将左半轴齿轮31和右半轴齿轮32分别转入至壳体1内的左侧和右侧。
随后从开口11处装入第一行星轴33,使第一行星轴33的下端插入第一行星轴壳体安装孔13,然后将第二行星轴36依次穿过第二行星轴安装孔14位于壳体1前侧的部分、第一行星轴33的通孔3311以及第二行星轴安装孔14位于壳体1后侧的部分,弹性销4依次穿过壳体1和第二行星轴36将第二行星轴36与壳体1的相对位置固定。
接着装入顶端的第一行星齿轮34,再将端盖2安装至开口11处,使第一行星轴33的上端插入第一行星轴端盖安装孔21,端盖2与壳体1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6紧固,最后将主减速从动齿轮5套在安装轴颈10上,并通过第二螺纹紧固件7将主减速从动齿轮5与壳体1紧固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差速器100可以包括壳体1、端盖2、齿轮组件和主减速从动齿轮5。端盖2安装在壳体1的开口11处,齿轮组件包括左半轴齿轮31、右半轴齿轮32和行星齿轮组,其中行星齿轮组可以包括第一行星轴33和第一对行星齿轮。也就是说,这个实施例中,差速器100为四齿差速器100,即包括两个半轴齿轮和两个差速行星齿轮,上述同一壳体1承载两个半轴齿轮,且齿轮组件均可从壳体1的开口11处安装如壳体1内的结构同样适用四齿差速器10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该四齿差速器100的组装过程可通过上面对六齿差速器100的组装过程推导出,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简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100,两个半轴齿轮同时可转动地支承在一个壳体1上,简化了差速器100的壳体1的结构,且保证了两个半轴齿轮的同轴度,减少了两个半轴齿轮在转动过程中的跳动,减少了壳体1的磨损,延长了差速器100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行星轴33和第二行星轴36的可拆卸的连接结构,使齿轮组件均可从壳体1的开口11处放置入壳体1内,差速器100的组装效率高,结构简单。
下面简单描述一下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差速器100,从而具有差速器100结构简单且运行过程中跳动小,磨损小,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口;
端盖,所述端盖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封闭所述开口;
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设置成适于从所述开口安装入所述壳体内,所述齿轮组件包括:左半轴齿轮、右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组,所述左半轴齿轮和所述右半轴齿轮均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壳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组包括:
第一行星轴,所述第一行星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端盖上;
第一对行星齿轮,所述第一对行星齿轮均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行星轴上且沿所述第一行星轴的轴向间隔开,所述第一对行星齿轮中的任意一个均与所述左半轴齿轮和所述右半轴齿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轴上设有通孔;
所述行星齿轮组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行星轴垂直的第二行星轴,所述第二行星轴穿设在所述通孔内且两端均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第二对行星齿轮,所述第二对行星齿轮均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行星轴上且沿所述第二行星轴的轴向间隔开,所述第二对行星齿轮中的任意一个均与所述左半轴齿轮和所述右半轴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轴包括中间部,所述中间部构造为长方体状,所述通孔设在所述中间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上设有加强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轴的一端设有沿所述第二行星轴的径向贯穿所述第二行星轴的行星轴销孔;
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行星轴销孔对应的壳体销孔;
所述差速器还包括:弹性销,所述弹性销穿设在所述行星轴销孔和所述壳体销孔内以将所述第二行星轴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销构造为具有缺口的管状,所述缺口沿所述弹性销的轴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端盖朝向彼此的表面为平面,所述端盖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与所述壳体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一体形成有安装轴颈;
所述差速器还包括:
主减速从动齿轮,所述主减速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安装轴颈上且通过第二螺纹紧固件紧固至所述壳体。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差速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82469.4U CN204592205U (zh) | 2015-02-05 | 2015-02-05 | 差速器及具有该差速器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82469.4U CN204592205U (zh) | 2015-02-05 | 2015-02-05 | 差速器及具有该差速器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92205U true CN204592205U (zh) | 2015-08-26 |
Family
ID=53928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82469.4U Active CN204592205U (zh) | 2015-02-05 | 2015-02-05 | 差速器及具有该差速器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9220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48340A1 (zh) * | 2018-01-31 | 2019-08-08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差速器及其组装方法 |
-
2015
- 2015-02-05 CN CN201520082469.4U patent/CN20459220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48340A1 (zh) * | 2018-01-31 | 2019-08-08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差速器及其组装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36681A (zh) | 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的旋转轴密封结构 | |
ITMI961052A1 (it) | Assale motore per un veicolo per trasporti interni. | |
US6902026B2 (en) | Wheel type traveling and operating vehicle | |
CN205891045U (zh) | 全向移动平台及其动力万向轮 | |
CN105570422A (zh) | 电动汽车后桥减速机差速器总成 | |
CN204592205U (zh) | 差速器及具有该差速器的车辆 | |
CN102774239B (zh) | 前转向驱动桥总成 | |
CN215435961U (zh) | 电驱动总成、四轮驱动系统及汽车 | |
CN205417165U (zh) | 电动汽车驱动后桥总成 | |
CN207297744U (zh) | 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 | |
CN205423737U (zh) | 电动汽车后桥减速机差速器总成 | |
CN104709077A (zh) | 一种电动叉车及其桥箱 | |
CN211901515U (zh) | 变速箱及其输出结构 | |
CN104913024B (zh) | 齿轮支撑结构、轮边电机驱动系统及轮边电机驱动桥 | |
CN204572997U (zh) | 电动车辆及其减速箱 | |
CN211009792U (zh) | 一种半同轴式电驱桥总成 | |
SE1250544A1 (sv) | Driven axelväxel för ett motorfordon | |
CN207617436U (zh) | 电动车后桥驱动箱及电动车后桥 | |
CN102080708A (zh) | 一种微耕机传动箱 | |
KR20120095605A (ko) | 전기자동차용 인휠모터 구동장치 | |
CN204572935U (zh) | 电动车辆、减速箱、差速器总成和锥形齿轮 | |
CN201723686U (zh) | 带整球形内腔的差速器壳体 | |
CN104742650A (zh) | 电动叉车及其桥箱 | |
CN221145241U (zh) | 一种用于中置电机集成的减速器 | |
CN219452788U (zh) | 一种新型底盘传动系统减速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