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97744U - 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 - Google Patents

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97744U
CN207297744U CN201721114693.2U CN201721114693U CN207297744U CN 207297744 U CN207297744 U CN 207297744U CN 201721114693 U CN201721114693 U CN 201721114693U CN 207297744 U CN207297744 U CN 2072977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thread worm
axle housing
accommodating chamber
out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1469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杰
马服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FENGHE SLEW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FENGHE SLEW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FENGHE SLEW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FENGHE SLEW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1469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977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977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977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回转减速器与驱动装置相连,包括:第一轴壳,第一轴壳内部限定出第一容纳腔;双头蜗杆,双头蜗杆安装于第一容纳腔内,且与驱动装置相连;第二轴壳,第二轴壳内部限定出第二容纳腔,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相互导通;以及回转组件,回转组件安装于第二容纳腔内,包括回转内圈、回转外圈、滚动体和外齿轮,回转内圈与第二轴壳固定连接,滚动体位于回转内圈与回转外圈之间,外齿轮与回转外圈固定相连,外齿轮与双头蜗杆相啮合。该减速器结构简单,传递效率高,疲劳强度高,耐磨性好,不易发生胶合现象。

Description

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
背景技术
蜗杆减速器是一种应用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部件,具有坚固耐用,传动比大,传动平稳和噪音低等优点。但是,现有技术中,蜗杆减速器中蜗杆的头数大多为单头,传递效率低,疲劳强度和耐磨性差,而且容易发生胶合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该减速器结构简单,传递效率高,疲劳强度高,耐磨性好,不易发生胶合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所述回转减速器与驱动装置相连,包括:第一轴壳,所述第一轴壳内部限定出第一容纳腔;双头蜗杆,所述双头蜗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第二轴壳,所述第二轴壳内部限定出第二容纳腔,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相互导通;以及回转组件,所述回转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包括回转内圈、回转外圈、滚动体和外齿轮,所述回转内圈与所述第二轴壳固定连接,所述滚动体位于所述回转内圈与回转外圈之间,所述外齿轮与回转外圈固定相连,所述外齿轮与所述双头蜗杆相啮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双头蜗杆和回转组件分别安装在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双头蜗杆与回转组件的外齿轮在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的相互导通处相互啮合,而外齿轮与回转外圈之间固定连接,可以在保证双头蜗杆与回转组件正常工作情况下,使外齿轮与回转外圈采用不同的材质,这样可以避免回转组件与双头蜗杆之间发生胶合现象,从而使双头蜗杆的动力传递给相互啮合的外齿轮,而与外齿轮固定连接的回转外圈同步与之运动,动力再由回转外圈传递出去,采用双头蜗杆的传递效率高,而且这种结构能提高蜗杆的疲劳强度和耐磨强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外齿轮与所述回转外圈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齿轮与所述回转外圈的连接处设有螺纹孔,螺柱旋拧于所述螺纹孔内。
优选地,所述螺纹孔为多个,且沿着所述连接处的周向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双头蜗杆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双头蜗杆的两端对称设有轴肩,所述轴承的内圈抵压在所述轴肩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壳的两端分别设有端盖,且所述端盖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双头蜗杆的两端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的内侧设有环形凸起,所述凸起抵压在所述轴承的外圈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轴壳与所述第二轴壳为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该减速器结构简单,传递效率高,疲劳强度高,耐磨性好,不易发生胶合现象,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和附加技术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的主视结构图。
附图标记:
回转减速器10;
第一轴壳1;第一容纳腔11;端盖12;环形凸起121;
双头蜗杆2;轴肩21;
第二轴壳3;第二容纳腔31;
回转组件4;回转内圈41;回转外圈42;滚动体43;外齿轮44;
轴承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10,回转减速器10与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相连,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轴壳1、双头蜗杆2、第二轴壳3和回转组件4。
第一轴壳1和双头蜗杆2,第一轴壳1内部限定出第一容纳腔11,双头蜗杆2安装于第一容纳腔11内,且与驱动装置相连,具体地,第一轴壳1的内部限定的第一容纳腔11室能够适于装配双头蜗杆2的结构,对双头蜗杆2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而驱动装置可以通过联轴器与双头蜗杆2的一端相连,这样在驱动器的驱动下双头蜗杆2在第一容纳腔11内作旋转运动,而且采用双头蜗杆2有利于提高传动效率。
第二轴壳3和回转组件4,第二轴壳3内部限定出第二容纳腔31,且第一容纳腔11和第二容纳腔31相互导通,回转组件4安装于第二容纳腔31内,包括回转内圈41、回转外圈42、滚动体43和外齿轮44,回转内圈41与第二轴壳3固定连接,滚动体43位于回转内圈41与回转外圈42之间,外齿轮44与回转外圈42固定相连,外齿轮44与双头蜗杆2相啮合,也就是说,回转内圈41固定不动,在回转内圈41与回转外圈42之间设置滚动体43可以使外齿轮44与回转外圈42相对于回转内圈41同步旋转运动,这种将外齿轮44与回转外圈42设置成固定相连的结构,进而可以使外齿轮44与回转外圈42采用不同的材质,例如可以分别采用球墨铸铁和50Mn,这样可以避免与与之相啮合的双头蜗杆2,例如可以采用42CrMo,发生胶合现象;这是由于一般双头蜗杆2和外齿轮44所采用的材质硬度相当,当在高速重载的环境下容易发生胶合现象,例如42CrMo的双头蜗杆2和50Mn的外齿轮44,而采用与之硬度差别较大的外齿轮44例如可以为球墨铸铁件,球墨铸铁可以避免发生胶合现象,而且采用球墨铸铁的外齿轮44可以降低了生产成本,对于相互啮合外齿轮44与双头蜗杆2之间的啮合还起到润滑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双头蜗杆2和回转组件4分别安装在第一容纳腔11和第二容纳腔31内,双头蜗杆2与回转组件4的外齿轮44在第一容纳腔11与第二容纳腔31的相互导通处相互啮合,而外齿轮44与回转外圈42之间固定连接,可以在保证双头蜗杆2与回转组件4正常工作情况下,使外齿轮44与回转外圈42采用不同的材质,这样可以避免回转组件4与双头蜗杆2之间发生胶合现象,从而使双头蜗杆2的动力传递给相互啮合的外齿轮44,而与外齿轮44固定连接的回转外圈42同步与之运动,动力再由回转外圈42传递出去,采用双头蜗杆2的传递效率高,而且这种结构能提高蜗杆的疲劳强度和耐磨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外齿轮44与回转外圈42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过盈配合可以使外齿轮44与回转外圈42之间连接结构更加简单,而且对中性好、承载能力大、承受冲击性能好、对回转外圈42的削弱少。
进一步地,外齿轮44与回转外圈42的连接处设有螺纹孔,螺柱旋拧于螺纹孔内,具体地,在外齿圈与回转外圈42的环形连接处设置螺纹孔,使螺纹孔的中心在外齿轮44与回转外圈42的配合线上,将螺柱旋拧于螺纹孔内可以使外齿轮44与回转外圈42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在承受较大承载力时不会发生相对滑动。优选地,螺纹孔为多个,且沿着连接处的周向设置,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外齿轮44与回转外圈42之间连接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轴承5,轴承5安装在双头蜗杆2的两端。也就是说,在双头蜗杆2的两端设置轴承5可以有效地支撑双头蜗杆2,降低双头蜗杆2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且能够保证双头蜗杆2在旋转过程中的回转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双头蜗杆2的两端设有轴肩21,轴承5的内圈抵压在轴肩21处,设置轴肩21可以对轴承5起到定位的作用,防止轴承5在双头蜗杆2上发生蹿动,从而影响双头蜗杆2的旋转稳定性和回转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壳1的两端分别设有端盖12,且端盖12上设有安装孔,双头蜗杆2的两端与安装孔相配合,也就是说,通过在第一轴壳1的两端安装端盖12,可以将双头蜗杆2支撑在两个端盖12上,而且设置端盖12可以方便双头蜗杆2的安装与拆卸,便于后期的维修与维护。
进一步地,端盖12的内侧设有环形凸起121,凸起抵压在轴承5的外圈上,这样可以使轴承5与端盖12留有一定空间,避免轴承5与端盖12相接触发生磨损,不易散热等问题,而且环形凸起121与轴肩21分别对轴承5的外圈与内圈分别在轴向方向上固定,使轴承5固定的更加稳固和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轴壳1与第二轴壳3为一体成型件,具体地,第一轴壳1和第二轴壳3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可以通过铸造的方式一体成型,这样可以使第一轴壳1与第二轴壳3的整体结构更加可靠,而且避免了装配的麻烦,减少了生产工艺的流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上端”、“下”、“下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示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者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者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者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者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所述回转减速器与驱动装置相连,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轴壳(1),所述第一轴壳(1)内部限定出第一容纳腔(11);
双头蜗杆(2),所述双头蜗杆(2)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内,且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
第二轴壳(3),所述第二轴壳(3)内部限定出第二容纳腔(31),且所述第一容纳腔(11)和所述第二容纳腔(31)相互导通;以及
回转组件(4),所述回转组件(4)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纳腔(31)内,包括回转内圈(41)、回转外圈(42)、滚动体(43)和外齿轮(44),所述回转内圈(41)与所述第二轴壳(3)固定连接,所述滚动体(43)位于所述回转内圈(41)与回转外圈(42)之间,所述外齿轮(44)与回转外圈(42)固定相连,所述外齿轮(44)与所述双头蜗杆(2)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轮(44)与所述回转外圈(42)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轮(44)与所述回转外圈(42)的连接处设有螺纹孔,螺柱旋拧于所述螺纹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为多个,且沿着所述连接处的周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5),所述轴承(5)安装在所述双头蜗杆(2)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蜗杆(2)的两端对称设有轴肩(21),所述轴承(5)的内圈抵压在所述轴肩(21)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壳(1)的两端分别设有端盖(12),且所述端盖(12)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双头蜗杆(2)的两端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2)的内侧设有环形凸起(121),所述凸起抵压在所述轴承(5)的外圈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壳(1)与所述第二轴壳(3)为一体成型件。
CN201721114693.2U 2017-08-31 2017-08-31 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 Active CN2072977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14693.2U CN207297744U (zh) 2017-08-31 2017-08-31 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14693.2U CN207297744U (zh) 2017-08-31 2017-08-31 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97744U true CN207297744U (zh) 2018-05-01

Family

ID=62438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14693.2U Active CN207297744U (zh) 2017-08-31 2017-08-31 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9774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9264A (zh) * 2021-11-08 2022-03-01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锚钻固定架、钻机和调控方法
CN114151076A (zh) * 2021-11-08 2022-03-08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截割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9264A (zh) * 2021-11-08 2022-03-01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锚钻固定架、钻机和调控方法
CN114151076A (zh) * 2021-11-08 2022-03-08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截割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70437B (zh) 一种低背隙机器人减速机
CN107366716B (zh) 一种三级减速行星减速器、工业机器人
CN203130928U (zh) Rv双摆线针轮减速器
EP2351947B1 (en) Gear transmitting device
CN207297744U (zh) 双头蜗杆回转减速器
CN103016634A (zh) Rv双摆线针轮减速器
CN106838138A (zh) 一种具有弹性支撑行星架的星型齿轮减速器
CN105972162A (zh) 一种二级齿轮传动减速装置
CN100427801C (zh) 星轮减速机
CN111075891A (zh) 偏心式摆线针轮减速器
CN106499774B (zh) 一种传动减速装置
CN207297750U (zh) 用于工程机械的回转减速器
WO2015039611A1 (zh) 同轴电机变矩差速器总成
CN104595424B (zh) 行星齿轮边减速器总成
CN106374719A (zh) 一种具有2k‑h型少极差磁性齿轮的减速器
CN108050211A (zh) Nn型内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
CN207661072U (zh) Nn型内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
CN206217508U (zh) 一种新型末端传动结构拖拉机前驱动桥
CN209146232U (zh) 减速器、减速电机和机器人
CN208021539U (zh) 一种用于重型卡车的方向机结构
CN209195858U (zh) 一种叶片式摆动油缸结构
CN207364192U (zh) 回转式摆线针轮减速器
CN104265635B (zh) 一种涡旋流体机械的防自转机构
CN202597594U (zh) 用于微型减速电机上的齿轮箱
CN217108133U (zh) 一种行星轮轴定位结构及齿轮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