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58027U - 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stt-ram读取电路 - Google Patents

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stt-ram读取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58027U
CN204558027U CN201520242482.1U CN201520242482U CN204558027U CN 204558027 U CN204558027 U CN 204558027U CN 201520242482 U CN201520242482 U CN 201520242482U CN 204558027 U CN204558027 U CN 204558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ide
semiconductor
metal
circuit
drain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424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榕山
于静
王珏
钟美庆
张泽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202424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58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58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580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02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 G11C11/16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using elements in which the storage effect is based on magnetic spin effect
    • G11C11/165Auxiliary circuits
    • G11C11/1673Reading or sensing circuits or metho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02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 G11C11/16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using elements in which the storage effect is based on magnetic spin effect
    • G11C11/165Auxiliary circuits
    • G11C11/1693Timing circuits or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ipulation Of Pul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STT-RAM读取电路,包括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及与该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连接的控制电路、并行磁隧道结、控制逻辑电路和反相器,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并行磁隧道结连接,所述反相器还连接有第一D触发器和第二D触发器,还包括一时钟输出模块,所述时钟输出模块的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和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D触发器和第二D触发器的时钟控制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读取电路可以有效的提高读取速度,同时通过增加控制电路,节省了待机时工作电路的功耗,增大了输出摆幅和增益,提高了与数字系统对接时整个读取电路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STT-RAM读取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STT-RAM读取电路。
背景技术
传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具有比较低廉的价格,但是存取速度较慢、耐久性较差并且数据只能保存很短的一段时间。由于必须隔一段时间刷新一次数据,这又导致了功耗较大。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具有存取速度较快、功耗较低,非易失性等优点,但是价格昂贵、集成度较低。
近年来新兴的自旋转移力矩随机存取存储器(STT-RAM)由于其高密度、低漏电流、非易失性、超长的耐久性以及快速读写等优点,有望成为未来高速缓存的首选产品。
本专利基于一种新颖的树型读取电路方案,提出了可以有效降低该读取电路总体功耗的改进结构。这种新颖的树型读取方案采用开环放大器作为读取电路的比较器,开环放大器不需要重启时间,可以进行连续比较,故采用开环放大器可以提高电路的读取速度,具有读取时间短的优点。为了使开环放大器与数字系统对接时的可靠性更高,该读取方案采用输出电压摆幅更大的折叠式共源共栅电路作为开环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可以进行连续比较,故采用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可以提高电路的读取速度,具有读取时间短的优点。然而单独采用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会在不工作的时候产生额外的静态功耗,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个读取电路的总功耗。为了控制开环放大器只在比较输出数据的时候产生功耗,在待机状态时没有电能消耗,本专利在这种新颖的树型读取放案所采用的开环放大器的基础之上,引入了控制电路,使得待机状态时整个工作电路不会造成电能消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STT-RAM读取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STT-RAM读取电路,包括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及与该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连接的控制电路、并行磁隧道结、控制逻辑电路和反相器,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并行磁隧道结连接,所述反相器还连接有第一D触发器和第二D触发器,还包括一时钟输出模块,所述时钟输出模块的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和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D触发器和第二D触发器的时钟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包括第一至第十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第二MOS管的源极均连接至VDD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和第二MOS管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三MOS管的源极和第四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和第四MOS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第五MOS管的漏极相连接至第七MOS管的栅极及第八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和第六MOS管的漏极相连接至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和第六MOS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和第六MOS管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七MOS管的漏极和第八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和第二MOS管的漏极还分别连接第十MOS管的漏极和第九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九MOS管的源极和第十MOS管的源极相连接至第十一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十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和第八MOS管的源极相连接至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第九MOS管的栅极分别连接至并行磁隧道结的两端,所述第十MOS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控制逻辑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信号控制器、第十二至第十四MOS管,所述信号控制器的控制端口与所述第十二至第十四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二MOS管的漏极与第十三MOS管的漏极相连接至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十二MOS管的源极连接至VDD端,所述第十四MOS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九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十四MOS管的源极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用于为所述控制逻辑电路提供外部参考电压的外部电压输出电路;所述控制逻辑电路包括由第一D触发器反相输出信号和第一时钟信号控制的双向开关电路,所述双向开关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双向开关和第二双向开关,所述双向开关电路用于控制第十MOS管栅极与外部电压输出电路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参考电压输出端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时钟输出模块包括第一延时电路、第二延时电路、第三双向开关和第四双向开关,所述第一延时电路和第二延时电路连接至所述信号控制器的控制端口,所述第三双向开关和第四双向开关分别用于控制第一延时电路和第二延时电路与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和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时电路的延迟时间小于第二延时电路的延迟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D触发器和第二D触发器的反相输出端分别输出所述并行磁隧道结中存储的高位数据和低位数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路采用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节省了电路的重启时间,提高了电路的读取速度;同时通过增加控制电路,节省了待机时工作电路的功耗,增大了输出摆幅和增益,提高了与数字系统对接时整个读取电路的可靠性;内置控制逻辑,降低了使用难度,和外围系统的控制成本;此外,与其他读取电路相比,本电路采用树型的读取方案,具有较快的读取速度、较小的硬件消耗、较低的成本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磁隧道结的两种结构图。
图2为折叠式共源共栅放大器电路原理图。
图3为读取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读取电路的工作流程图。
图5为控制逻辑电路原理图。
图6为时钟输出模块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读取并行磁隧道结结构的STT-RAM的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STT-RAM读取电路,包括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及与该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连接的控制电路、并行磁隧道结、控制逻辑电路和反相器,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并行磁隧道结连接,所述反相器还连接有第一D触发器和第二D触发器,还包括一时钟输出模块,所述时钟输出模块的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和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D触发器和第二D触发器的时钟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包括第一至第十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第二MOS管的源极均连接至VDD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和第二MOS管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三MOS管的源极和第四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和第四MOS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第五MOS管的漏极相连接至第七MOS管的栅极及第八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和第六MOS管的漏极相连接至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和第六MOS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和第六MOS管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七MOS管的漏极和第八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和第二MOS管的漏极还分别连接第十MOS管的漏极和第九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九MOS管的源极和第十MOS管的源极相连接至第十一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十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和第八MOS管的源极相连接至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第九MOS管的栅极分别连接至并行磁隧道结的两端,所述第十MOS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控制逻辑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信号控制器、第十二至第十四MOS管,所述信号控制器的控制端口与所述第十二至第十四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二MOS管的漏极与第十三MOS管的漏极相连接至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十二MOS管的源极连接至VDD端,所述第十四MOS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九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十四MOS管的源极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用于为所述控制逻辑电路提供外部参考电压的外部电压输出电路;所述控制逻辑电路包括由第一D触发器反相输出信号和第一时钟信号控制的双向开关电路,所述双向开关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双向开关和第二双向开关,所述双向开关电路用于控制第十MOS管栅极与外部电压输出电路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参考电压输出端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时钟输出模块包括第一延时电路、第二延时电路、第三双向开关和第四双向开关,所述第一延时电路和第二延时电路连接至所述信号控制器的控制端口,所述第三双向开关和第四双向开关分别用于控制第一延时电路和第二延时电路与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和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时电路的延迟时间小于第二延时电路的延迟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D触发器和第二D触发器的反相输出端分别输出所述并行磁隧道结中存储的高位数据和低位数据。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讲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STT-RAM内部用于存储数据的磁隧道结(magnetic tunnel junctions, MTJs)有两种结构:串行磁隧道结和并行磁隧道结。串行磁隧道结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它由两层铁磁层夹杂一层氧化镁氧化层组成,其中底层铁磁层为参考层(reference layer),具有固定的磁向;而另一层铁磁层为自由层(free layer),其磁向可以通过转变电流(switching current)来改变。当两层铁磁层的磁向相反时,磁隧道结处于高阻态;当两层铁磁层的磁向相同时,磁隧道结处于低阻态。并行磁隧道结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自由层由两个可以独立控制磁向的区域组成,其中软区(soft domain)只需通过一个小电流就可以改变磁向,而硬区(hard domain)则需要一个较大的电流才可以改变磁向。由于两个区域的磁向有四种组合,故并行磁隧道结具有四种电阻状态。因为并行磁隧道结具有较高的隧道磁致电阻率(Tunneling Magneto-resistance ratio(TMR))、较小的转换电流以及更高的可靠性等优点,所以本发明采用并行磁隧道结作为STT-RAM的存储结构。
本专利基于一种新颖的树型读取电路方案,提出了可以有效降低该读取电路总体功耗的改进结构,这种新颖的树型读取方案采用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作为读取电路的比较器,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不需要重启时间,可以进行连续比较,故采用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可以提高电路的读取速度,具有读取时间短的优点,为了使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与数字系统对接时的可靠性更高,该读取方案采用输出电压摆幅更大的折叠式共源共栅电路(图2所示)作为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的基本结构。然而图2所示的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结构会在不工作的时候产生额外的静态功耗,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个读取电路的总功耗。为了控制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只在比较输出数据的时候产生功耗,在待机状态时没有电能消耗,本专利在这种新颖的树型读取放案所采用的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的基础之上,引入了控制电路(图3所示),当CONT(CONT由信号控制器的控制端口输出)为高电平时,M13管导通,M1管和M2管的栅极与Vb4相连,比较器进入工作状态;当CONT为低电平时,M12管导通,M1管和M2管的栅极电压等于VDD,M1管和M2管截止,这时没有电流流过比较器,没有功耗产生。
本专利所设计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在数字系统中,常常要求电压的摆幅等于工作电压(VDD),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的摆幅不能达到这个要求。由于反相器的输出摆幅可以等于工作电压(VDD),可以对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的输出摆幅起到放大的作用,故在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的输出端Vout’串接了一个反相器,使得最终的输出电压摆幅可以达到数字系统对电压摆幅的要求,由于一个并行磁隧道结有四种阻值,阻值关系为:R11>R10>R01>R00。其中R11、R10、R01、R00分别为存储数据为11、10、01、00的 并行磁隧道结所对应的电阻阻值,故当CONT为1时,NMOS(第十四MOS管M14)进入饱和区(第十四MOS管M14应为一个长沟MOS管),产生一个固定值的读取电流,该电流流过并行磁隧道结,会产生读取电压Vin,由于并行磁隧道结中存储的数据不同,其阻值就不同,产生的读取电压Vin会有4种不同的电压值,其电压关系为:V11<V10<V01<V00,其中V11、V10、V01、V00分别为存储数据11、10、01、00的并行磁隧道结所对应的读取电压值,由此,我们仅需通过比较器判断Vin的电压值,即可准确得知在并行磁隧道结中存储的数据,为了准确甄别Vin的四种电压值,本实用新型的读取电路需要外部电压输出电路产生3个参考电压(第一参考电压Vref1、第二参考电压Vref2、第三参考电压Vref3),电压关系为:V11 < Vref3 < V10 < Vref2 <V01 < Vref1< V00。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树型的电压搜索算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整个读取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1、当CONT为1,第十四MOS管M14开启,M13管导通,M12管截止,M1管和M2管的栅极与Vb4相连,比较器进入工作状态,产生读取电压Vin,控制逻辑控制Vin与Vref2进行比较;
2、读取电路进入采用图4所示的树型方案的电压搜索模式进行两位数据的读取:
(1)当Vin>Vref2时,可知并行磁隧道结所产生的读取电压只有两种可能(V01、V00),故并行磁隧道结所存储的高位数据为0,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输出端Vout’输出低电平,反相器输出端Vout输出高电平,然后,时钟输出模块产生一个时钟脉冲信号第一时钟信号clk1,控制第一D触发器存储高位数据(由于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的输出端Vout’必须要经过反相器来增大输出摆幅,因此第一D触发器读入的数据要从第一D触发器的反相输出端输出,以得到真实的数据1st),当第一D触发器存储高位数据结束之后,控制逻辑电路控制Vin与Vref1进行下一步的比较,这时,如果Vin>Vref1,则并行磁隧道结所产生的读取电压只有V00这种可能,所存储的低位数据为0,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输出端Vout’输出低电平,反相器输出端Vout输出高电平,如果Vin<Vref1,则并行磁隧道结所产生的读取电压只有V01这种可能,所存储的低位数据为1,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输出端Vout’输出高电平,反相器输出端Vout输出低电平,当得到低位数据比较出来之后,时钟输出模块再生成一个脉冲信号第二时钟信号clk2,控制第二D触发器存储低位数据(与高位的存储方法相同,由第二D触发器的反相输出端输出所得到的低位数据2nd),这样读取电路就完成了2bit数据的读取过程,
(2)当Vin<Vref2时,并行磁隧道结所产生的读取电压只有两种可能(V11、V10),故并行磁隧道结中存储的高位数据为1,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输出端Vout’输出高电平,反相器输出端Vout输出低电平,然后,时钟输出模块产生一个时钟脉冲信号第一时钟信号clk1,控制第一D触发器存储高位数据(与Vin>Vref2的情况相同,第一D触发器读入的数据要从第一D触发器的反相输出端输出,以得到真实的数据1st),当第一D触发器存储高位数据结束之后,控制逻辑电路控制Vin与Vref3进行下一步的比较,如果Vin>Vref3,则并行磁隧道结所产生的读取电压只有V10这一种可能,所存储的低位数据为0,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输出端Vout’输出低电平,反相器输出端Vout输出高电平,如果Vin<Vref3,则并行磁隧道结所产生的读取电压只有V11这一种可能,所存储的低位数据为1,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输出端Vout’输出高电平,反相器输出端Vout输出低电平,当得到低位的数据之后,时钟输出模块再生成一个脉冲信号第二时钟信号clk2,控制第二D触发器存储低位数据(与高位的存储方法相同,由第二D触发器的反相输出端输出所得到的低位数据2nd),这样读取电路就完成了2bit数据的读取过程,
3、当两位的数据读取结束之后,CONT变为低电平,M14关断,M13关断,M12开启, M1管和M2管的栅极电压等于VDD,M1管和M2管截止,这时没有电流流过比较器,没有功耗产生,整个读取电路不产生读取电流和比较器电流,进入待机的状态。
本专利所采用的控制逻辑电路由图5所示。第一双向开关S1,第二S2分别为受高位数据1st和第一时钟信号clk1控制的双向开关电路(双向开关的结构如图5中圆圈内所示),首先, CONT最先跳变为高电平,图3所示NMOS管(第十四MOS管M14)进入开启状态,产生读取电压Vin,这时第一时钟信号clk1还为低电平,控制双向开关S2使得Vref与Vref2相连,令Vin与Vref2进行比较,反相器输出比较结果,当反相器输出比较结果之后,第一时钟信号clk1跳变到高电平,控制第一D触发器存储高位数据,并由反相输出端输出高位数据1st,同时,第一时钟信号clk1控制第二双向开关S2使得Vref与Vref’相连,这时,高位数据1st就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双向开关S1来选择相对应的参考电压(Vref1或者Vref3)与Vref’相连,当高位数据1st为高电平1时,第一双向开关S1的输出Vref’与Vref3相连;当高位数据1st为低电平时,第一双向开关S1使得Vref’与Vref1相连,由此,本专利所设计的控制逻辑电路就实现了读取电路的控制功能。
为了减少读取电路的时钟输入端口,本专利采用如图6所示的时钟产生模块,图中第三双向开关S3、第四双向开关S4与图5所示开关的结构相同,只需要提供CONT即可产生第一时钟信号clk1与第二时钟信号clk2,当CONT为低电平时, CONT控制第三双向开关S3和第四双向开关S4使得第一时钟信号clk1和第二时钟信号clk2与GND相连,这样当CONT为低电平时,第一时钟信号clk1和第二时钟信号clk2可以迅速置为低电平,当CONT为高电平时,控制第三双向开关S3和第四双向开关S4使得clk1和clk2分别与clk1’和clk2’相连,第一延时电路Buffer1Buffer1的延迟时间小于第二延时电路Buffer2的延迟时间,且第一延时电路Buffer1和第二延时电路Buffer2的延迟时间设置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当CONT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时,整个电路开始进行高位数据的比较,等高位数据的比较结果Vout输出稳定后,第一延时电路Buffer1的延迟时间使得clk1’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clk1也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控制第一D触发器存储高位数据;然后电路开始进行低位数据的比较,只有等低位数据的比较结果Vout输出稳定后,第二延时电路Buffer2的延迟作用使得clk2’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clk2也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控制第二D触发器存储低位数据,这样,图6所示的电路就可以完成降低时钟输入端口数量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所有电路都经过Cadence软件的仿真验证,采用Global Foundries 0.18um的工艺进行设计,以一组典型的STT-RAM参数指标为例,采用60μA的读取电流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验证,四种状态的阻值和读取的电压值如表1所示。
选取的参考电压值如表2所示。
以读取存储数据为11的并行磁隧道结的数据为例,来验证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读取电路的可行性,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读取STT-RAM数据的仿真图,由该图可知,流过比较器的总电流Itot在CONT为低电平时,基本为0A,在CONT为高电平时,为15μA左右,故所设计的比较器改进电路达到了设计目的,通过观察其他的工作信号可知,输入电压Vin首先与Vref2(Vref=1.67V)进行了比较,反相器输出端Vout的输出电压为0V,clk1读取高位的数据进入第一D触发器中,再由第一D触发器的反相输出端输出真实的高位数据(1st)为高电平1.8V(代表高位数据为1),然后控制逻辑根据读取出的高位数据结果,选择Vref3(Vref=1.64V)与输入电压Vin进行比较,反相器输出端Vout的输出电压为0V,clk2读取低位的数据进入D触发器中,再由D触发器的反相输出端输出真实的低位数据(2nd)为高电平1.8V(代表低位数据为1)。故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改进电路在节省了功耗的基础之上依然可以正确的读取出STT-RAM所存储的数据。
本实用新型中图3电路所采用的关键MOS管尺寸如表3所示。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STT-RAM读取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及与该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连接的控制电路、并行磁隧道结、控制逻辑电路和反相器,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并行磁隧道结连接,所述反相器还连接有第一D触发器和第二D触发器,还包括一时钟输出模块,所述时钟输出模块的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和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D触发器和第二D触发器的时钟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折叠式共源共栅比较器包括第一至第十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第二MOS管的源极均连接至VDD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和第二MOS管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三MOS管的源极和第四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和第四MOS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第五MOS管的漏极相连接至第七MOS管的栅极及第八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和第六MOS管的漏极相连接至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和第六MOS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和第六MOS管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七MOS管的漏极和第八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和第二MOS管的漏极还分别连接第十MOS管的漏极和第九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九MOS管的源极和第十MOS管的源极相连接至第十一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十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和第八MOS管的源极相连接至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第九MOS管的栅极分别连接至并行磁隧道结的两端,所述第十MOS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控制逻辑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信号控制器、第十二至第十四MOS管,所述信号控制器的控制端口与所述第十二至第十四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二MOS管的漏极与第十三MOS管的漏极相连接至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十二MOS管的源极连接至VDD端,所述第十四MOS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九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十四MOS管的源极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STT-RAM读取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用于为所述控制逻辑电路提供外部参考电压的外部电压输出电路;所述控制逻辑电路包括由第一D触发器反相输出信号和第一时钟信号控制的双向开关电路,所述双向开关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双向开关和第二双向开关,所述双向开关电路用于控制第十MOS管栅极与外部电压输出电路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参考电压输出端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STT-RAM读取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钟输出模块包括第一延时电路、第二延时电路、第三双向开关和第四双向开关,所述第一延时电路和第二延时电路连接至所述信号控制器的控制端口,所述第三双向开关和第四双向开关分别用于控制第一延时电路和第二延时电路与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和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STT-RAM读取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时电路的延迟时间小于第二延时电路的延迟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STT-RAM读取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触发器和第二D触发器的反相输出端分别输出所述并行磁隧道结中存储的高位数据和低位数据。
CN201520242482.1U 2015-04-21 2015-04-21 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stt-ram读取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58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42482.1U CN204558027U (zh) 2015-04-21 2015-04-21 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stt-ram读取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42482.1U CN204558027U (zh) 2015-04-21 2015-04-21 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stt-ram读取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58027U true CN204558027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33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4248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58027U (zh) 2015-04-21 2015-04-21 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stt-ram读取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580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5093A (zh) * 2015-04-21 2015-07-22 福州大学 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读取电路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5093A (zh) * 2015-04-21 2015-07-22 福州大学 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读取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4795093B (zh) * 2015-04-21 2017-07-04 福州大学 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读取电路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72886B2 (en) Fast and low-power sense amplifier and writing circuit for high-speed MRAM
Kang et al. Variation-tolerant and disturbance-free sensing circuit for deep nanometer STT-MRAM
US9640257B2 (en) Method and circuit for programming non-volatile memory cells of a volatile/non-volatile memory array
KR20170028395A (ko) 초전도 게이트 시스템
CN103811046B (zh) 一种高可靠性读取电路
US9620212B2 (en) Memory provided with associated volatile and non-volatile memory cells
CN102148055A (zh) 使用自旋mos晶体管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
CN110532222B (zh) 一种基于stt-mram的fpga开关单元
TW201528264A (zh) 存儲器單元和存儲裝置
CN104795093A (zh) 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读取电路及控制方法
US20130182497A1 (en)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CN204558019U (zh) 基于两级放大器的stt-ram读取电路
CN105006244A (zh) 一种信号放大器、磁存储器的读取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CN204558027U (zh) 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低功耗stt-ram读取电路
CN104134461A (zh) 一种混合存储单元的读取电路结构
CN104795095B (zh) 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stt‑ram读取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4795089B (zh) 低功耗两级放大器stt‑ram读取电路的控制方法
CN204558028U (zh) 基于折叠式比较器的stt-ram读取电路
CN204632340U (zh) 基于两级放大器的低功耗stt-ram读取电路
CN104795094A (zh) 基于两级放大器的stt-ram读取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3113062B (zh) 一种基于3t-3mtj存储单元的磁性随机存储器及其读取方法
KR101704933B1 (ko) 오프셋 전압 상쇄를 이용한 메모리 셀 읽기 회로
US7092285B1 (en) State save-on-power-down using GMR non-volatile elements
CN113284530B (zh) 一种磁性随机存储器及其读写方法
KR101704929B1 (ko) 센싱 마진을 향상시키는 메모리 셀 읽기 회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