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53345U - 外壳以及送风机 - Google Patents

外壳以及送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53345U
CN204553345U CN201520117054.6U CN201520117054U CN204553345U CN 204553345 U CN204553345 U CN 204553345U CN 201520117054 U CN201520117054 U CN 201520117054U CN 204553345 U CN204553345 U CN 204553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law
pillar
axial direct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1705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本田武
藤永祥明
道下治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53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5334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 F04D25/0613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of the inside-out type, i.e. the rotor is arranged radially outside a central st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2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04D29/023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1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axial pumps
    • F04D29/64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axi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46Mounting or removal of f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30/00Manufacture
    • F05D2230/50Building or constructing in particular ways
    • F05D2230/54Building or constructing in particular ways by sheet metal manufactu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60/00Function
    • F05D2260/30Retaining components in desired mutual pos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300/00Materials; Properties thereof
    • F05D2300/40Organic materials
    • F05D2300/43Synthetic polymers, e.g. plastics; Rub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外壳以及送风机,所述外壳包括金属制成的第一板部、从第一板部延伸的树脂制成的支柱以及固定于支柱的第二板部。第一板部包括平板部、贯通平板部的贯通孔以及从平板部的构成贯通孔的边缘立起的爪部。支柱的一部分配置在贯通孔内。并且,支柱覆盖爪部的至少一部分。由此,能够防止支柱旋转并且能够防止支柱朝向上方脱落。并且,俯视观察时,在贯通孔的内侧沿最长的线段方向延伸的第一板部的一部分从平板部立起,成为爪部。因此,即使在第一板部的狭小的部位,也能够将爪部形成得较长。因此,能够将支柱牢固地固定于第一板部。

Description

外壳以及送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壳以及送风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中装设有内部冷却用送风机。该送风机包括离心型的叶轮、使叶轮旋转的马达以及收纳叶轮以及马达的外壳。若使送风机的马达驱动,则通过叶轮旋转,在电子设备的内部产生气流。由此,送风机将装设于电子设备内部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等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排出。
这种送风机的外壳包括一对板部和连接这些板部的支柱。为了轻量化和缩短制造工序,有时通过树脂的外部嵌件成型在一方的板部上形成支柱。此时,需要将支柱牢固地固定于板部。
例如在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H07-036586号公报中记载了通过外部嵌件成型在板部上形成树脂制成的部件的情况下,提高板部与树脂制成的部件的固定强度的技术。在该公报中,从定子基底翻起多个突起,这些突起与轴承保持架通过树脂一体化(参照权利要求1,图1至图3)。
但是,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非常需要小型化,且需要在送风机的外壳内设置较大的风洞。在该要求下,由于板部上能够配置支柱的面积较窄,因此难以从板部翻起所述多个突起。并且,也很难将从板部翻起的各个突起的长度设置得较长。
在能够配置支柱的面积较窄的情况下,不仅是用于送风机的外壳,其他用途的外壳也面对同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一方面的外壳包括:金属制成的第一板部;树脂制成的支柱,所述树脂制成的支柱具有螺丝孔,固定于第一板部并向离开第一板部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二板部,所述第二板部通过插入于螺丝孔的螺丝固定于支柱。所述外壳的特征在于,在将沿螺丝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作为中心轴线方向,相对于第一板部将第二板部侧作为中心轴线方向上侧,相对于第二板部将第一板部侧作为中心轴线方向下侧时,第一板部包括:平板部,所述平板部相对于中心轴线方向垂直地扩展;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贯通平板部;以及爪部,所述爪部从平板部的构成贯通孔的边缘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立起。俯视观察时,在贯通孔的内侧沿最长的线段方向延伸的第一板部的一部分从平板部立起,成为爪部。支柱的一部分配置在贯通孔内。支柱覆盖爪部的至少一部分。
通过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一实用新型,通过支柱与爪部卡合,能够防止支柱旋转以及支柱朝向上方脱落。并且,即使外壳中能够配置支柱的面积较窄,也能够将爪部形成得较长。因此,能够将支柱牢固地固定到第一板部。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螺丝孔的至少一部分与爪部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三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支柱是通过注塑成型而获得的,支柱的下表面位于贯通孔内,作为注塑成型时的浇口的痕迹的浇口痕配置在支柱的下表面。
在第三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四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浇口痕的至少一部分与爪部在中心轴线方向上重叠。
在第三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五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浇口痕包括环状的凹部以及位于凹部的内侧的折断痕,所述折断痕位于比所述平板部的下表面靠上侧的位置。
在第五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六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浇口痕的至少一部分与爪部在中心轴线方向上重叠。
在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七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爪部从平板部的构成贯通孔的边缘,在贯通孔侧且相对于平板部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倾斜地延伸。
在第七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八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爪部相对于平板部以大于45°的角度立起。
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九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爪部从平板部的构成贯通孔的边缘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大致垂直地延伸。
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爪部包括:窄幅部,所述窄幅部具有第一宽度尺寸;以及至少一个宽幅部,所述至少一个宽幅部位于比窄幅部靠中心轴线方向上侧的位置,并具有比第一宽度尺寸大的第二宽度尺寸。
在第十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一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爪部从平板部的构成贯通孔的边缘,在贯通孔侧且相对于平板部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倾斜地延伸。
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二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支柱的至少一部分呈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爪部的末端部具有与支柱的一部分大致同心的圆弧状。
在第十二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三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爪部整体具有与支柱的一部分大致同轴的圆弧状。
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四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贯通孔的形状呈大致等腰三角形,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朝向对置的顶点侧延伸的金属片从平板部的构成贯通孔的边缘立起,成为爪部。
在第十四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五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爪部从平板部的构成贯通孔的边缘,在贯通孔侧且相对于平板部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倾斜地延伸。
在第十五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六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爪部相对于平板部以大于45°的角度立起。
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七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贯通孔的形状呈大致长方形,从长方形的一侧的短边向另一侧的短边延伸的金属片从平板部的构成贯通孔的边缘立起,成为爪部。
在第十七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八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爪部从平板部的构成贯通孔的边缘,在贯通孔侧且相对于平板部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倾斜地延伸。
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九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贯通孔的形状呈大致椭圆,沿椭圆的长轴方向延伸的金属片从平板部的构成贯通孔的边缘立起,成为爪部。
在第十九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十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爪部从平板部的构成贯通孔的边缘,在贯通孔侧且相对于平板部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倾斜地延伸。
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十一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贯通孔配置在第一板部的端部附近,从贯通孔的靠平板部的中央侧的边缘向端部侧延伸的金属片从边缘立起,成为爪部。
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十二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贯通孔在爪部的两侧具有一对缺口,所述一对缺口比爪部的基端部向离开贯通孔的中心的方向凹陷。
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外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十三方面的外壳的特征在于,爪部整体位于支柱内。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十四方面所述的送风机的特征在于,送风机包括:外壳,其为第一方面至第二十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外壳;离心型的叶轮,所述离心型的叶轮配置在第一板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侧且第二板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下侧;以及马达,所述马达使所述叶轮旋转。
有以下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送风机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支柱附近的外壳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支柱附近的基底板的示意立体图。
图4是支柱附近的基底板的示意俯视图。
图5是支柱附近的壳体的示意仰视图。
图6是示出支柱的外部嵌件成型时的状况的示意图。
图7是简单示出俯视观察时的等腰三角形的第二贯通孔的示意图。
图8是简单示出俯视观察时的长方形的第二贯通孔的示意图。
图9是简单示出俯视观察时的椭圆形的第二贯通孔的示意图。
图10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基底板的示意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将与马达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作“旋转轴线方向”,将与马达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作“径向”,将沿以马达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作“周向”。但是,上述“平行的方向”还包括大致平行的方向。并且,上述“正交的方向”还包括大致正交的方向。
并且,在本申请中,将沿支柱的螺丝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称作“中心轴线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旋转轴线方向”与“中心轴线方向”大致相互平行。并且,相对于第一板部,将第二板部侧作为中心轴线方向上侧,相对于第二板部,将第一板部侧作为中心轴线方向下侧。但是,该上侧以及下侧的定义并不是意图限定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外壳以及送风机时的朝向。并且,旋转轴线方向与中心轴线方向也可以相互不平行。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1的示意剖视图。该送风机1装设于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用于产生内部冷却用气流。但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送风机除了冷却以外的目的,还可以用于产生气流的用途。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送风机也可以用于电脑之外的家电产品、汽车等运输设备以及医疗设备等。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送风机1包括外壳10、马达20以及叶轮50。
外壳10是将马达20的旋转部40和叶轮50收纳于内部的壳体。外壳10包括作为第一板部的一例的基底板11、作为第二板部的一例的盖部12、侧壁13以及支柱14。支柱14具有螺丝孔,支柱14固定于基底板11并向离开基底板11的方向延伸。基底板11以及盖部12例如通过对平坦的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或冲压加工而形成。基底板11相对于旋转轴线91垂直配置。盖部12在比基底板11靠上侧的位置与基底板11大致平行地配置。基底板11的上表面与盖部12的下表面相互对置。基底板11以及盖部12的材料使用例如铝合金或镀锌钢板。
盖部12包括用于向外壳10内吸入气体的通气孔121。通气孔121在马达20以及叶轮50的上方沿旋转轴线方向贯通盖部12。并且,俯视观察时,通气孔121呈圆形,且与马达20的旋转轴线91大致同轴配置。
侧壁13以及支柱14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型而形成于基底板11上。侧壁13从基底板11向上侧延伸,且沿着基底板11的端缘部扩展。支柱14在基底板11的端缘部附近从基底板11的上表面向上侧延伸。侧壁13以及支柱14的上表面与盖部12的下表面接触。并且,支柱14通过螺丝15固定于盖部12。
马达20与驱动电流对应地产生转矩,从而使叶轮50旋转。马达20包括静止部30和旋转部40。静止部30相对于外壳10相对静止。旋转部40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30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静止部30包括保持架31、定子32以及静止轴承部33。
保持架31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型而形成于基底板11上。基底板11包括与旋转轴线91同轴配置的第一贯通孔61。保持架31包括从第一贯通孔61的周缘部附近向上侧延伸的筒状部71和在第一贯通孔61内呈环状扩展的底板部72。筒状部71以及底板部72呈圆环状包围旋转轴线91。
定子32包括定子铁芯81和多个线圈82。定子铁芯81例如使用层叠钢板。定子铁芯81包括圆环状的铁芯背部811和多个齿812。铁芯背部811例如通过粘接剂固定于保持架31的筒状部71的外周面。多个齿812从铁芯背部811向径向外侧呈放射状延伸。线圈82由缠绕于齿812的导线构成。多个齿812以及多个线圈82在旋转轴线91的周围,沿周向以大致相等的间隔排列。
静止轴承部33被保持架31支承。静止轴承部33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套筒331。在套筒331的内侧收纳有沿旋转轴线91上下延伸的轴部41的一部分。套筒331的内周面与轴部41的外周面在径向上隔着微小的间隙对置。并且,在套筒331的内周面与轴部41的外周面之间存在有润滑液。由此构成流体动压轴承。旋转部40被静止轴承部33支承为能够旋转。润滑液例如使用多元醇酯类油或二元酸酯类油。但是也可以使用滑动轴承等其他方式的轴承代替流体动压轴承。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部40包括上述轴部41、转子部42以及离心型的叶轮部50。
转子部42包括转子保持架422、轭43以及磁铁44。转子保持架422从轴部41的上部向径向外侧扩展。并且,转子部42包括轭保持部423,所述轭保持部423在比定子3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与转子保持架422连接,并且朝向旋转轴线方向下侧呈大致圆筒状延伸。轭43是圆环状的磁体。轭43在定子32的径向外侧固定于轭保持部423。磁铁44固定于轭43的内周面。
叶轮部50包括叶轮杯51和多个叶片52。叶轮杯51呈与轭保持部在径向上对置的大致圆筒形状。叶轮杯51的内周面固定于轭保持部423的外周面。各叶片52从叶轮杯51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多个叶片52配置在基底板11的上侧且盖部12的下侧。并且,多个叶片52在周向上以相等的间隔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轴部41、转子部42以及叶轮部50是一体的部件。但是,轴部41、转子部42以及叶轮部50也可以分别为分体的部件。例如,转子部和轴部也可以作为分体的部件,将轴部的上部通过粘接或压入到设置于转子部的中央的贯通孔来进行固定。并且,轴部41、转子部42以及叶轮部50各自也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
若向定子32的线圈82提供驱动电流,则在定子铁芯81的多个齿812产生磁通。而且,通过齿812与磁铁44之间的磁通作用产生周向的转矩。其结果是,包括叶轮部50的旋转部40以旋转轴线91为中心旋转。若叶轮部50旋转,则气体从外壳10的上方的空间通过通气孔121被吸入到外壳10的内部。并且,被吸入到外壳10内的气体受到叶轮部50的离心力的影响,从外壳10内的风洞16向外壳10的侧方排出。
接下来对支柱14附近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2是支柱14附近的外壳10的优选的示意纵剖视图。图3是支柱14附近的基底板11的优选的示意立体图。图4是支柱14附近的基底板11的优选的示意俯视图。图5是支柱14附近的外壳10的优选的示意仰视图。另外,在图3以及图4中,用双点划线表示支柱14的形状。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基底板11包括平板部60、第二贯通孔62以及爪部63。平板部60相对于中心轴线方向垂直地扩展。如图3至图5所示,俯视观察时,在平板部60的角部存在大致角状的端缘601。第二贯通孔62在该端缘601附近沿中心轴线方向贯通平板部60。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俯视观察时,第二贯通孔62呈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在平板部60的构成第二贯通孔62的周缘部中,相当于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一对等边的边缘621分别与平板部60的夹持端缘601的两条边平行地配置。
俯视观察时,本实施方式的基底板11在第二贯通孔62的区域中只包括一个爪部63。爪部63从平板部60的构成第二贯通孔62的周缘部中的相当于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边缘622向俯视观察时的第二贯通孔62的区域内,且相对于平板部60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倾斜地延伸。在制造基底板11时,从平板部60的该边缘622向与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对置的顶点侧延伸的金属片通过冲压加工而塑性变形,并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立起。立起的该金属片成为爪部63。
如此,俯视观察时,在第二贯通孔62的区域内只形成一个爪部63,与在相同的区域内形成多个爪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扩大爪部63的宽度,且能够延长爪部63的长度。
支柱14从包括第二贯通孔62的基底板11的一部分朝向上侧呈大致圆柱状地延伸。在支柱14的内部设置有螺丝孔140。螺丝孔140的至少一部分与爪部63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配置在相同位置。本实施方式的螺丝孔140在支柱14的上端面具有开口,且从支柱14的上端面向中心轴线方向下侧延伸。螺丝孔140没有贯通至支柱14的下表面。但是,为了延长螺丝孔140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螺丝孔140也可以贯通支柱14。俯视观察时,螺丝孔140呈大致圆形。组装外壳10时,在支柱14的螺丝孔140安装有用于固定盖部12的螺丝15。
另外,支柱的形状不限于大致圆柱状。例如,支柱的外形也可以是多棱柱状。
通过将基底板11的一部分配置于模具内,并向模具内的模腔注射树脂并使树脂固化,即所谓的外部嵌件成型获得支柱14。在外部嵌件成型时,构成支柱14的树脂的一部分流入第二贯通孔62内。因此,成型的支柱14的一部分位于第二贯通孔62内。第二贯通孔62不是与螺丝孔140的中心轴线92同轴的正圆。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贯通孔62整体被树脂填满。因此,支柱14的一部分与基底板11的构成第二贯通孔62的周边部接触。如此,若支柱14的一部分配置于第二贯通孔62内,则在对支柱14施加绕中心轴线92的力时,从基底板11的构成第二贯通孔62的周缘部对支柱14作用反作用力。由此,抑制了支柱14绕中心轴线92旋转。
并且,基底板11的爪部63被构成支柱14的树脂覆盖。因此,树脂与爪部63的以中心轴线92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两端部接触。由此,进一步防止了支柱14绕中心轴线92旋转。
在将螺丝15旋入支柱14的螺丝孔140时,对支柱14施加以中心轴线92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负荷。但是,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支柱14与第二贯通孔62以及爪部63卡合。如此一来,能够提高支柱14在旋转方向上相对于基底板11的固定强度。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支柱14与螺丝15一起旋转。
并且,构成支柱14的树脂的一部分位于爪部63的中心轴线方向下侧。因此,树脂与爪部63的朝向斜下侧的面接触。由此,在对支柱14施加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的力时,支柱14的一部分受到来自爪部63的向中心轴线方向下侧的反作用力。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支柱14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脱落。由此,本实施方式的爪部63具有防止支柱14绕中心轴线92旋转的功能以及防止支柱14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脱落的功能。
特别地,本实施方式的爪部63不是从第二贯通孔62的边缘622垂直地立起,而是向斜上侧立起。如此一来,即使在爪部63自身的形状不设置凹凸,构成支柱14的树脂的一部分也会配置在爪部63的中心轴线方向下侧。因此,不必使爪部63的形状复杂化,就能够防止支柱14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脱落。
爪部63相对于平板部60立起的角度θ是大于0度且小于90度的任意角度即可。但是角度θ越接近90度,爪部63抑制支柱14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脱落的效果越小。而若角度θ变得太小,则俯视观察时,爪部63占有的面积变大。为了以狭小的空间防止支柱14脱落,优选角度θ大于45度且小于75度。并且,更优选角度θ大于50度且小于70度。
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支柱14包括螺丝孔140,因此支柱14呈局部向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而且,如图3以及图4所示,爪部63的末端部沿螺丝孔140的周围呈大致圆弧状形成。即,爪部63的末端部包括与支柱14的圆筒状的部分大致同心的圆弧状。如此一来,能够抑制爪部63的末端部向螺丝孔140的内侧或支柱14的外侧露出,且能够扩大爪部63的末端部的宽度。因此,能够增加爪部63与支柱14的接触面积。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利用爪部63防止支柱14旋转以及防止支柱14脱落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并非仅仅是爪部63的末端部,而是爪部63整体沿螺丝孔140的周围呈大致圆弧状形成。即,爪部63整体包括与支柱14的圆筒状的部分大致同轴的圆弧状。如此一来,能够抑制爪部63向螺丝孔140的内侧以及支柱14的外侧露出,且能够扩大爪部63的整体宽度。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大爪部63与支柱14的接触面积。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利用爪部63防止支柱14旋转以及防止支柱14脱落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螺丝孔140的中心轴线92设置在比支柱14的中心稍微偏向端缘601侧的位置。即,螺丝孔140的中心轴线92偏向爪部63的相反侧。如此一来,能够在支柱14内扩大配置爪部63的区域。因此,能够抑制爪部63向螺丝孔140的内侧或向支柱14的外侧露出,且能够进一步扩大爪部63的宽度。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大爪部63与支柱14的接触面积。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利用爪部63防止支柱14旋转以及防止支柱14脱落的效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螺丝孔140的下端部附近的一部分与爪部63的末端附近的一部分配置在相同的高度位置上。即,螺丝孔140的至少一部分与爪部63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中心轴线方向的相同的位置上。若将螺丝15旋入螺丝孔140,则螺丝孔140扩张,因此螺丝孔140周围的树脂被压缩。由于安装螺丝15,因此位于螺丝孔140与爪部63之间的树脂被作用有朝向爪部63侧的应力。由此,支柱14的螺丝孔140周围的树脂被按向爪部63。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利用爪部63防止支柱14旋转以及防止支柱14脱落的效果。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自攻螺丝。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螺丝孔140没有形成内螺纹。若将螺丝15安装于螺丝孔140,则螺丝孔140周围的树脂被进一步按向爪部63。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利用爪部63防止支柱14旋转以及防止支柱14脱落的效果。但是,也可以在螺丝孔140形成内螺纹,且使螺丝15沿该内螺纹旋入。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贯通孔62在爪部63的基端部的两侧包括一对缺口623。一对缺口623分别比爪部63的基端部向离开中心轴线92的方向凹陷且沿中心轴线方向贯通平板部60。如此,若在爪部63的两侧设置一对缺口623,则在爪部63从基底板11立起时,能够减少爪部63的基端部附近的基底板11的歪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贯通孔62配置在基底板11的端缘601附近。因此,在基底板11中,若比较比第二贯通孔62靠端缘601侧的部分与比第二贯通孔62靠中央侧的部分的刚性,则后者的刚性高。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平板部60的构成第二贯通孔62的周缘部中,从刚性高的中央侧的边缘622延伸的金属片从边缘622立起而成为爪部63。因此,与爪部63从第二贯通孔62的靠端缘601侧的边缘621延伸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爪部63的强度。并且,能够减少由于爪部63立起而产生的基底板11的歪斜。
图6是示出支柱14的外部嵌件成型时的状况的优选的示意图。在通过外部嵌件成型制作支柱14时,首先准备固定模具101、可动模具102以及基底板11。通过预先进行冲压加工等,在基底板11形成第二贯通孔62以及爪部63。
接着,在固定模具101上配置基底板11,且使可动模具102与基底板11的上表面接触。固定模具101与可动模具102夹持基底板11的第二贯通孔62上下配置。其结果是,通过固定模具101、可动模具102以及基底板11形成作为封闭的内部空间的模腔103。
接着,向模腔103注射熔融树脂。从设置于固定模具101的浇口104向模腔103注射熔融树脂。浇口104的开口位于基底板11的第二贯通孔62内。注射的熔融树脂从第二贯通孔62向上方扩展,并遍及整个模腔103。
若熔融树脂遍及模腔103,则接下来冷却并固化熔融树脂。通过使模腔103的熔融树脂固化而形成支柱14。并且,熔融树脂固化的同时,基底板11与支柱14相互固定。之后,折断浇口104内的树脂且使可动模具102向上方移动,并打开固定模具101和可动模具102。然后,使基底板11以及支柱14脱模。
如图2所示,成型后的支柱14的下表面位于基底板11的第二贯通孔62内。并且,如图2以及图5所示,支柱14的该下表面包括作为注塑成型时的浇口104的痕迹的浇口痕141。浇口痕141包括环状的凹部142以及位于凹部142内侧的折断痕143。凹部142以及折断痕143位于比基底板11的平板部60的下表面靠上侧的位置。因此,树脂没有突出到比平板部60的下表面靠下侧的位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浇口痕141的一部分与爪部63的一部分在中心轴线方向上重叠。如此,若浇口痕141的至少一部分与爪部63在中心轴线方向上重叠,则能够减少俯视观察时浇口痕141以及爪部63所占的面积。因此,能够在狭小的第二贯通孔62的区域内配置浇口痕141和爪部63这两者。
图7是简单示出俯视观察时的等腰三角形的第二贯通孔62A的优选的示意图。上述实施方式与该图7的例子接近。如图7所示,第二贯通孔62A呈大致等腰三角形时,将通过第二贯通孔62A的内缘切断从相当于一对等边的边缘621A向第二贯通孔62A的内侧延伸的垂直平分线而获得的线段作为L1。将通过第二贯通孔62A的内缘切断从相当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边缘622A朝向对置的顶点侧延伸的垂直平分线而获得的线段作为L2。在大致等腰三角形的第二贯通孔62A中,线段L2比线段L1长。
即,在图7的例子中,在第二贯通孔62A的内侧,长径方向为从相当于底边的边缘622A朝向对置的顶点的方向。即,线段L2的方向是长径方向。此时,若使向该方向延伸的金属片630A从平板部60A的构成第二贯通孔62A的边缘622A立起成为爪部,则能够将爪部形成得较长。因此,即使在基底板的狭小部位中,也能够提高利用爪部防止支柱旋转以及防止支柱脱落的效果。另外,俯视观察时,“长径”指的是通过第二贯通孔的内缘切断从第二贯通孔的边缘延伸的垂直平分线而获得的线段中最长的线段。在俯视观察时,爪部包括长径的一部分。
以下,在图8以及图9的例子中也相同,在各种形状的第二贯通孔中,都能够在使爪部的尺寸最长的方向上制作金属片。第二贯通孔的形状不限于四边形以及圆形,也可以是多边形或多个圆形重叠的形状。即,能够根据基底板的形状,选择第二贯通孔的形状。
图8是简单示出俯视观察时的长方形的第二贯通孔62B的优选的模式图。如图8所示,第二贯通孔62B是大致长方形时,将通过第二贯通孔62B的内缘切断从相当于一侧的长边的边缘621B朝向相当于另一侧的长边的边缘621B延伸的垂直平分线而获得的线段作为L3。将通过第二贯通孔62B的内缘切断从相当于一侧的短边的边缘622B朝向相当于另一侧的短边的边缘622B延伸的垂直平分线而获得的线段作为L4。在大致长方形的第二贯通孔62B中,线段L4比线段L3长。
即,在图8的例子中,在第二贯通孔62B的内侧的长径方向为从相当于一侧的短边的边缘622B朝向相当于另一侧的短边的边缘622B的方向。即,线段L4的方向为长径方向。此时,若使向该方向延伸的金属片630B从平板部60B的构成第二贯通孔62B的边缘622B立起成为爪部,则能够将爪部形成得较长。因此,即使在基底板的狭小部位中,也能够提高利用爪部防止支柱旋转以及支柱脱落的效果。
图9是简单示出俯视观察时的椭圆形的第二贯通孔的优选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第二贯通孔62C呈大致椭圆形的情况下,能够将该椭圆形的边缘看作细边的集合。通过第二贯通孔62C的内缘切断从这些各边向第二贯通孔62C的内侧延伸的垂直等分线而获得的线段中最长的线段,是沿长轴方向延伸的线段L5。
即,在图9的例子中,在第二贯通孔62C的内侧的长径方向为椭圆的长轴方向。即,线段L5的方向为长径方向。此时,若使沿该方向延伸的金属片630C从平板部60C的构成第二贯通孔62C的边缘立起成为爪部,则能够将爪部形成得较长。因此,即使在基底板的狭小的部位中,也能够提高利用爪部防止支柱旋转以及支柱脱落的效果。
特别地,用于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离心型送风机非常需要小型化,且需要在送风机的外壳内形成较大的风洞。如上述各例,若在第二贯通孔的内侧沿最长的线段方向设置金属片,且通过使该金属片立起而形成爪部,则在俯视观察时,在狭小的第二贯通孔的区域内,能够将爪部形成得较长。因此,能够通过爪部提高支柱的固定强度且能够在外壳内形成较大的风洞。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图10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基底板11D的优选的示意俯视图。在图10的例子中,通过使从平板部60D的构成第二贯通孔62D的边缘向第二贯通孔62D的内侧延伸的金属片630D垂直地立起,形成爪部63D。因此,图10中的爪部63D相对于平板部60D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大致垂直地延伸。如此,若使爪部63D垂直地立起,则能够进一步减少俯视观察时的爪部63D的面积。因此,即使在支柱的与中心轴线正交的截面尺寸变小、支柱内收纳爪部63D的空间变得更窄的情况下,也能够处理。
并且,在图10的例子中,成为爪部63D的金属片630D包括窄幅部631D和宽幅部632D。在立起后的爪部63D中,宽幅部632D位于比窄幅部631D靠轴向上侧的位置。并且,若将窄幅部631D的宽度尺寸作为第一宽度尺寸,将宽幅部632D的宽度尺寸作为第二宽度尺寸,则第二宽度尺寸比第一宽度尺寸大。如此一来,在使金属片630D立起时,支柱的至少一部分会配置在宽幅部632D的比窄幅部631D突出的部分的下侧。由此,能够防止支柱朝向上方脱落。
若在爪部设置这样的窄幅部和宽幅部,则即使使爪部垂直地立起,也能够防止支柱朝向上方脱落。另外,图10中的爪部63D成为宽幅部632D相对于窄幅部631D向宽度方向的两侧突出的双翼的形状。但是,爪部也可以成为宽幅部相对于窄幅部只向宽度方向的一侧突出的单翼的形状。并且,宽幅部的位置不必一定要在爪部的末端部附近。并且,也可以在一个爪部设置两个以上的窄幅部或宽幅部。并且,也可以在倾斜立起的爪部设置这样的窄幅部和宽幅部。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爪部整体位于支柱内。但是,爪部也可以局部向支柱外探出。即,支柱只要覆盖爪部的至少一部分即可。
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也可以用于除送风机以外的设备。例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用于硬盘驱动的外壳。
并且,外壳以及送风机的细节部分的形状也可以与本申请的各图所示的形状不同。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组合。
根据上述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可认为,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变形和变更是明显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唯一地由本权利要求书决定。

Claims (24)

1.一种外壳,包括:
金属制成的第一板部;
树脂制成的支柱,所述树脂制成的支柱具有螺丝孔,固定于所述第一板部并向离开所述第一板部的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板部,所述第二板部通过配置于所述螺丝孔的螺丝固定于所述支柱,
所述外壳的特征在于,
在将沿所述螺丝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作为中心轴线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板部将所述第二板部侧作为中心轴线方向上侧,相对于所述第二板部将所述第一板部侧作为中心轴线方向下侧时,
所述第一板部包括:
平板部,所述平板部相对于中心轴线方向垂直地扩展;
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贯通所述平板部;以及
爪部,所述爪部从所述平板部的构成所述贯通孔的边缘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立起,
俯视观察时,在所述贯通孔的内侧沿最长的线段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板部的一部分从所述平板部立起,成为所述爪部,
所述支柱的一部分配置在所述贯通孔内,
所述支柱覆盖所述爪部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丝孔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爪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轴向的相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柱是通过注塑成型而获得的,
所述支柱的下表面位于所述贯通孔内,
作为注塑成型时的浇口的痕迹的浇口痕配置在所述支柱的所述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浇口痕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爪部在中心轴线方向上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浇口痕包括:
环状的凹部;以及
折断痕,所述折断痕位于所述凹部的内侧,
所述折断痕位于比所述平板部的下表面靠上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浇口痕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爪部在中心轴线方向上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部从所述平板部的构成所述贯通孔的边缘,在所述贯通孔侧且相对于所述平板部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倾斜地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部相对于所述平板部以大于45度的角度立起。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部从所述平板部的构成所述贯通孔的边缘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大致垂直地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部包括:
窄幅部,所述窄幅部具有第一宽度尺寸;以及
至少一个宽幅部,所述至少一个宽幅部位于比所述窄幅部靠中心轴线方向上侧的位置,并具有比所述第一宽度尺寸大的第二宽度尺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部从所述平板部的构成所述贯通孔的边缘,在所述贯通孔侧且相对于所述平板部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倾斜地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柱的至少一部分呈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圆筒状,
所述爪部的末端部具有与所述支柱的所述一部分大致同心的圆弧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部整体具有与所述支柱的所述一部分大致同轴的圆弧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的形状呈大致等腰三角形,
从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向对置的顶点侧延伸的金属片从所述平板部的构成所述贯通孔的边缘立起,成为所述爪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部从所述平板部的构成所述贯通孔的边缘,在所述贯通孔侧且相对于所述平板部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倾斜地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部相对于所述平板部以大于45度的角度立起。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的形状呈大致长方形,
从所述长方形的一侧的短边向另一侧的短边延伸的金属片从所述平板部的构成所述贯通孔的边缘立起,成为所述爪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部从所述平板部的构成所述贯通孔的边缘,在所述贯通孔侧且相对于所述平板部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倾斜地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的形状呈大致椭圆,
沿所述椭圆的长轴方向延伸的金属片从所述平板部的构成所述贯通孔的边缘立起,成为爪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部从所述平板部的构成所述贯通孔的边缘,在所述贯通孔侧且相对于所述平板部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倾斜地延伸。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配置在所述第一板部的端部附近,
从所述贯通孔的靠所述平板部的中央侧的边缘向所述端部侧延伸的金属片从所述边缘立起,成为所述爪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在所述爪部的两侧具有一对缺口,所述一对缺口比所述爪部的基端部向离开所述贯通孔的中心的方向凹陷。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部整体位于所述支柱内。
24.一种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为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
离心型的叶轮,所述离心型的叶轮配置在所述第一板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侧且所述第二板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下侧;以及
马达,所述马达使所述叶轮旋转。
CN201520117054.6U 2014-05-07 2015-02-26 外壳以及送风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5334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6357A JP6519985B2 (ja) 2014-05-07 2014-05-07 ケーシングおよび送風機
JP2014-096357 2014-05-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53345U true CN204553345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2846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17054.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53345U (zh) 2014-05-07 2015-02-26 外壳以及送风机
CN201510088531.5A Withdrawn CN105090116A (zh) 2014-05-07 2015-02-26 外壳以及送风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8531.5A Withdrawn CN105090116A (zh) 2014-05-07 2015-02-26 外壳以及送风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54126B2 (zh)
JP (1) JP6519985B2 (zh)
CN (2) CN204553345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79644B2 (ja) * 2014-05-07 2018-08-2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19116848A (ja) * 2017-12-26 2019-07-1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遠心ファン
EP4037149A1 (en) * 2021-02-01 2022-08-03 BSH Hausgeräte GmbH Ec motor, fan with ec motor, and household applian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49853Y2 (ja) 1992-06-03 1997-10-08 株式会社貝印刃物開発センター 緩み止めナット
JP2605609Y2 (ja) * 1993-11-30 2000-07-31 東京パーツ工業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軸受け装置
JPH11215764A (ja) 1998-01-29 1999-08-06 Tokyo Parts Ind Co Ltd 樹脂軸受を備えた扁平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4015754B2 (ja) * 1998-06-23 2007-11-28 株式会社東芝 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3530037B2 (ja) 1998-09-11 2004-05-24 東京パーツ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製ターンテーブルを備えた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1266473A (ja) 2000-03-23 2001-09-28 Tokyo Parts Ind Co Ltd ディスク載置部を備えた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JP3706016B2 (ja) 2000-11-10 2005-10-12 東京パーツ工業株式会社 扁平な小形ブラシレス振動モータ
JP3472761B2 (ja) 2000-11-10 2003-12-02 東京パーツ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ブラシレス振動モータ
JP3745975B2 (ja) 2001-04-24 2006-02-15 東京パーツ工業株式会社 扁平な回転ヨーク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3665755B2 (ja) 2001-09-28 2005-06-29 東京パーツ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支持機構とこのステータ支持機構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のステータ支持機構を備えた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4236390A (ja) 2003-01-29 2004-08-19 Tokyo Parts Ind Co Ltd 小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3665786B2 (ja) 2003-09-10 2005-06-29 東京パーツ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と同ステータを備えた小形ブラシレス振動モータ
JP2004146056A (ja) 2003-12-05 2004-05-20 Tokyo Parts Ind Co Ltd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用ターンテーブル
CN1969137B (zh) * 2004-09-27 2010-12-01 Ntn株式会社 流体润滑轴承装置
JP2009027821A (ja) 2007-07-18 2009-02-05 Nippon Densan Corp モータ、送風ファ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0907181A (en) 2007-08-15 2009-02-16 Delta Electronics Inc Fan and its bearing bracket
JP5716951B2 (ja) * 2010-06-30 2015-05-13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送風ファンおよび送風ファンの製造方法
TWI440285B (zh) * 2011-03-18 2014-06-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風扇及其馬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0116A (zh) 2015-11-25
JP6519985B2 (ja) 2019-05-29
US10054126B2 (en) 2018-08-21
JP2015214890A (ja) 2015-12-03
US20150322963A1 (en) 2015-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53345U (zh) 外壳以及送风机
US9885367B2 (en) Centrifugal fan
CN103161744B (zh) 风扇
US9546667B2 (en) Fan with metallic hub and plastic impell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fan
CN105247766A (zh) 具有传感器磁铁的电机
CN203548365U (zh) 送风风扇
US20150176587A1 (en) Fan
JP2003317677A (ja) 鉛蓄電池
US20160126793A1 (en)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Scattering of Magnet and Retaining Magnet for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US9022754B2 (en) Fan impeller structure
JP2007312576A (ja) ロータシャフト
JP5695625B2 (ja) レーザ溶接を利用した絶縁フレーム及び軸筒の結合構造及びその方法
JP3999566B2 (ja) ターンテーブル一体型の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US9990959B1 (en) Disk drive base with decreased thickness portion angle being less than increased thickness portion angle
CN203516202U (zh) 离心风扇以及机壳部件铸造体
CN204442072U (zh) 马达以及送风机
US9470237B2 (en) Electric fluid pump
JP2010057300A (ja) モータ及びファン
US20220268296A1 (en) Fan impeller
JP2005168074A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JP2006233812A (ja) ファンモータ
JP2021156245A (ja) ファンモータ
US8382437B2 (en) Fan structure
US20230101359A1 (en) Motor
EP4007129A1 (en) Electric motor and wash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