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52876U - 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发动机润滑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发动机润滑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52876U
CN204552876U CN201520243914.0U CN201520243914U CN204552876U CN 204552876 U CN204552876 U CN 204552876U CN 201520243914 U CN201520243914 U CN 201520243914U CN 204552876 U CN204552876 U CN 204552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filter
oil pump
oil filter
switch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4391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瀚鹤
狄志慧
耿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ton Cummins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ton Cummins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ton Cummins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ton Cummins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4391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52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52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528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公开了一种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发动机润滑系统和车辆,该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包括机油泵侧转接部(20)、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10)以及连接在所述机油泵侧转接部(20)和所述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之间的进油管(3)和出油管(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远程机油滤清器过滤,进而使机油滤清器能够位于远离机油泵的位置,例如位于便于操作人员更换的位置。这样,既降低了更换机油滤清器的操作难度,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使机油滤清器的选择不再受到原有固定安装位置的限制,而能够选择过滤效率更高尺寸更大的机油滤清器,从而能够为售后车辆维护提供升级换型的可能性,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Description

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发动机润滑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以及包括该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的发动机润滑系统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为减小发动机中相对运动部件之间的摩擦阻力,减轻零件的磨损,需要将机油输送到各运动机件的摩擦表面,以形成润滑油膜进行润滑。
而由于机油中本身含有一定量的胶质、杂质、水分和添加剂,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后,机油中的上述含有物容易附着在运动副的表面,而使零件之间发生磨损。同时,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金属磨屑的带入、空气中杂物的进入、机油氧化物的产生,会增加机油中的杂质。因此,需要在发动机中设置机油滤清器对机油进行滤清,防止机油中的杂质被带到运动副的摩擦表面,以减少对零部件的磨损,延长发动机的寿命和提高其工作可靠性。同时,机油滤清器还用来保证密封良好以及润滑系统油路的畅通。
通常情况下,发动机要求例如每5000公里更换一次机油滤清器。而对于经常行走于沙漠,建筑工地等恶劣环境的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则要求更短的更换周期。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机油滤清器都是直接固定在发动机上,并处于发动机舱内。这样,不但使机油滤清器的尺寸选择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更换机油滤清器的操作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通过该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能够降低更换机油滤清器的操作难度,并使机油滤清器的选择不再受到原有固定安装位置的限制,从而能够选择过滤效率更高尺寸更大的机油滤清器,进而为车辆的维护升级提供了便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该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包括机油泵侧转接部、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机油泵侧转接部和所述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之间的进油管和出油管,其中,所述机油泵侧转接部具有相互不连通的机油泵回流通道和机油泵出油通道,所述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具有相互不连通的滤清器送油通道和滤清器回油通道,所述进油管连接在所述机油泵回流通道的入油口和所述滤清器送油通道的送油口之间,所述出油管连接在所述机油泵出油通道的回油出口和所述滤清器回油通道的回油入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包括能够设置在机油滤清器上的机油滤清器盖部,该机油滤清器盖部中设置有与所述机油滤清器的污油进口连通的所述滤清器回油通道和与所述机油滤清器的清油进口连通的所述滤清器送油通道。
优选地,所述滤清器回油通道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与所述污油进口形状相应的扇形开口。
优选地,所述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油滤清器盖部上的送油接头以及回油接头,所述送油接头的一端插接到所述滤清器回油通道的所述回油入口中,另一端连接有所述进油管,所述回油接头的一端插接到所述滤清器送油通道的送油口中,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出油管。
优选地,所述机油泵侧转接部20包括贯通有所述机油泵回流通道的机油泵侧转接头和套接在所述机油泵侧转接头外以形成所述机油泵出油通道的转接套。
优选地,所述机油泵侧转接头包括能够连接到机油泵上的机油泵连接部、与所述进油管连接的进油管连接部和连接在所述机油泵连接部和所述进油管连接部之间的机油泵承接部,所述机油泵回流通道依次贯通所述机油泵连接部、机油泵承接部和所述进油管连接部,所述机油泵连接部中形成有位于所述机油泵回流通道外侧的转接套连通通道,该转接套连通通道与设置在所述转接套中的所述回油出口连通以形成所述机油泵出油通道。
优选地,所述机油泵侧转接头和所述转接套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该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机油泵和与所述机油泵连通进行过滤的机油滤清器,所述机油泵和所述机油滤清器之间通过进油管和出油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该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机油泵和与所述机油泵连通进行过滤的机油滤清器,所述机油泵和所述机油滤清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中安装有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机油泵侧转接部和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之间的通过进油管和出油管连接,从而实现了远程机油滤清器过滤,进而使机油滤清器能够位于远离机油泵的位置,例如位于便于操作人员更换的位置。这样,既降低了更换机油滤清器的操作难度,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使机油滤清器的选择不再受到原有固定安装位置的限制,而能够选择过滤效率更高尺寸更大的机油滤清器,从而能够为售后车辆维护提供升级换型的可能性,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进油管或出油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安装到机油滤清器后)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机油泵                     2  机油滤清器
3  进油管                     4  出油管
5  空心管锁紧螺母             6  软管
10 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        11  滤清器送油通道
12 滤清器回油通道            13  送油口
14 回油入口                  15  机油滤清器盖部
16 送油接头                  17  回油接头
20 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        21  机油泵回流通道
22 机油泵出油通道            23  入油口
24 回油出口                  25  转接套
26 机油泵连接部              27  机油泵承接部
28 进油管连接部              29  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如图1所示,该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包括机油泵侧转接部20、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10以及连接在机油泵侧转接部20和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10之间的进油管3和出油管4,其中,机油泵侧转接部20具有相互不连通的机油泵回流通道21和机油泵出油通道22,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10具有相互不连通的滤清器送油通道11和滤清器回油通道12,进油管3连接在机油泵回流通道21的入油口23和滤清器送油通道11的送油口13之间,出油管4连接在机油泵出油通道22的回油出口24和滤清器回油通道12的回油入口14之间。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油泵侧转接部20能够安装到机油泵1上的机油滤清器连接接口,而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10也能够安装到机油滤清器2上,从而能够利用连接在机油泵侧转接部20和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10之间的进油管3和出油管4实现远程机油滤清器过滤,从而使机油滤清器2能够位于远离机油泵1的位置,例如位于便于操作人员更换的位置。这样,既降低了更换机油滤清器2的操作难度,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使机油滤清器2的选择不再受到原有固定安装位置的限制,而能够选择过滤效率更高尺寸更大的机油滤清器2,从而能够为售后车辆维护提供升级换型的可能性,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另外,机油泵侧转接部20、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10中均形成有相互不连通的两个油道,从而使滤清后的机油和未滤机油相互隔离而不会混合,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机油滤清器2的功能实现。
具体地,该进油管3和出油管4能够为现有技术中各种连接软管,优选为如图2所示的结构,该连接软管包括软管6和分别设置在该软管6两端的空心管锁紧螺母5。通过该空心管锁紧螺母5能够可靠地将软管6连接在机油泵侧转接部20和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10,而且安装简单,便于操作。该软管6能够为现有技术中的各种软管,例如橡胶复合软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4所示,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10包括能够设置在机油滤清器2上的机油滤清器盖部15,该机油滤清器盖部15中设置有与机油滤清器2的污油进口连通的滤清器回油通道12和与机油滤清器2的清油进口连通的滤清器送油通道11。可见,该机油滤清器盖部15能够容易地安装在机油滤清器2上,并使设置在机油滤清器盖部15中的滤清器回油通道12和滤清器送油通道11能够分别对应于机油滤清器2的污油进口和清油进口。
优选该滤清器回油通道12和滤清器送油通道11的端口面积能够设置为与污油进口和清油进口的流通面积相应,从而能够使机油通过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顺利地流入到机油泵1中,进而能够较好地控制由流通面积的变化而产生的阻力,尽可能地保证通过机油滤清器2的机油流量和流速能够维持机油滤清器2与机油泵1之间直接相连时的原有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滤清器回油通道12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与污油进口形状相应的扇形开口。利用该扇形开口,不但能够使滤清器回油通道12的端口面积与污油进口的流通面积最大程度相重合而保持原有机油流量和流速,而且能够避开设置在机油滤清器2的中央位置的滤清器送油通道11的端口,合理有效地利用了机油滤清器盖部15中有限的空间,而使控制机油滤清器盖部15能够形成地较小。
另外,优选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10还包括安装在机油滤清器盖部15上的送油接头16以及回油接头17,送油接头16的一端插接到滤清器回油通道12的回油入口14中,另一端连接有进油管3,回油接头17的一端插接到滤清器送油通道11的送油口13中,另一端连接有出油管4。具体地,该送油接头16以及回油接头17和所述空心管锁紧螺母5能够配套设置,而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软管6的连接,从而进一步地降低了更换机油滤清器的操作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6所示,机油泵侧转接部20包括贯通有机油泵回流通道21的机油泵侧转接头和套接在机油泵侧转接头外以形成机油泵出油通道22的转接套25。由于转接套25套装到机油泵侧转接头上,这样,机油泵侧转接部20能够进行分步安装,而使安装更容易进行,并且能够更好地确保机油泵1和机油泵侧转接部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机油泵侧转接头包括能够连接到机油泵1上的机油泵连接部26、与进油管3连接的进油管连接部28和连接在机油泵连接部26和进油管连接部28之间的机油泵承接部27,机油泵回流通道21依次贯通机油泵连接部26、机油泵承接部27和进油管连接部28,机油泵连接部26中形成有位于机油泵回流通道21外侧的转接套连通通道,该转接套连通通道与设置在转接套25中的回油出口24连通以形成机油泵出油通道22。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机油泵侧转接头和转接套25之间设置有密封件29,从而保证机油泵侧转接部20的密封可靠性。
根据表示在图1、图4和图6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机油通过下述过程进行循环。其中箭头C是指待过滤机油的流向,而箭头D是指已过滤机油的流向。
通过机油泵1将待过滤机油从发动机中的油底壳中抽出,并送至机油泵侧转接部20中的机油泵出油通道22。待过滤机油流经贯通在转接套25中的机油泵出油通道22,输送到连接在转接套25下端回油出口24上的出油管4中。出油管4的另一端连接在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10中的送油接头16上,并通过插接有该送油接头16的回油入口14将待过滤机油输入到与该回油入口14相连接的机油滤清器2的滤清器回油通道12中。
该待过滤机油在机油滤清器2中经过滤后成为已滤清机油,该已滤清机油经机油滤清器2的滤清器送油通道11被输送到送油口13中,并经由通过回油接头17连接在该送油口13上的进油管3回流到机油泵侧转接部20中的入油口23中。该已滤清机油依次流经进油管连接部28、机油泵承接部27和机油泵连接部26而送回至机油泵1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该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机油泵1和与机油泵1连通进行过滤的机油滤清器2,机油泵1和机油滤清器2之间通过进油管3和出油管4连接。通过连接在机油泵1和机油滤清器2之间的进油管3和出油管4能够实现远程机油滤清器过滤,从而使机油滤清器2能够位于远离机油泵1的位置,例如位于便于操作人员更换的位置。这样,既降低了更换机油滤清器的操作难度,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使机油滤清器的选择不再受到原有固定安装位置的限制,而能够选择过滤效率更高尺寸更大的机油滤清器,从而能够为售后车辆维护提供升级换型的可能性,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另外,进油管3和出油管4与机油泵1和机油滤清器2之间的连接装置能够根据机油泵1和机油滤清器2的具体结构相应设置。现有技术中有各种机油滤清器,例如离心式机油滤清器、全流式机油滤清器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该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机油泵1和与机油泵1连通进行过滤的机油滤清器2,机油泵1和机油滤清器2通过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连接。通过上述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能够容易地实现远程机油滤清器过滤,而且不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机油泵1和机油滤清器2进行改变,就能够拓展机油滤清器2的布置位置,满足客户升级换型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中安装有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包括机油泵侧转接部(20)、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10)以及连接在所述机油泵侧转接部(20)和所述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10)之间的进油管(3)和出油管(4),其中,所述机油泵侧转接部(20)具有相互不连通的机油泵回流通道(21)和机油泵出油通道(22),所述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10)具有相互不连通的滤清器送油通道(11)和滤清器回油通道(12),所述进油管(3)连接在所述机油泵回流通道(21)的入油口(23)和所述滤清器送油通道(11)的送油口(13)之间,所述出油管(4)连接在所述机油泵出油通道(22)的回油出口(24)和所述滤清器回油通道(12)的回油入口(1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10)包括能够设置在机油滤清器(2)上的机油滤清器盖部(15),该机油滤清器盖部(15)中设置有与所述机油滤清器(2)的污油进口连通的所述滤清器回油通道(12)和与所述机油滤清器(2)的清油进口连通的所述滤清器送油通道(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清器回油通道(12)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与所述污油进口形状相应的扇形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滤清器侧转接部(10)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油滤清器盖部(15)上的送油接头(16)以及回油接头(17),所述送油接头(16)的一端插接到所述滤清器回油通道(12)的所述回油入口(14)中,另一端连接有所述进油管(3),所述回油接头(17)的一端插接到所述滤清器送油通道(11)的送油口(13)中,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出油管(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侧转接部(20)包括贯通有所述机油泵回流通道(21)的机油泵侧转接头和套接在所述机油泵侧转接头外以形成所述机油泵出油通道(22)的转接套(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侧转接头包括能够连接到机油泵(1)上的机油泵连接部(26)、与所述进油管(3)连接的进油管连接部(28)和连接在所述机油泵连接部(26)和所述进油管连接部(28)之间的机油泵承接部(27),所述机油泵回流通道(21)依次贯通所述机油泵连接部(26)、机油泵承接部(27)和所述进油管连接部(28),所述机油泵连接部(26)中形成有位于所述机油泵回流通道(21)外侧的转接套连通通道,该转接套连通通道与设置在所述转接套(25)中的所述回油出口(24)连通以形成所述机油泵出油通道(2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侧转接头和所述转接套(25)之间设置有密封件(29)。
8.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该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机油泵(1)和与所述机油泵(1)连通进行过滤的机油滤清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1)和所述机油滤清器(2)之间通过进油管(3)和出油管(4)连接。
9.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该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机油泵(1)和与所述机油泵(1)连通进行过滤的机油滤清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1)和所述机油滤清器(2)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中安装有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
CN201520243914.0U 2015-04-21 2015-04-21 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发动机润滑系统和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52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43914.0U CN204552876U (zh) 2015-04-21 2015-04-21 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发动机润滑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43914.0U CN204552876U (zh) 2015-04-21 2015-04-21 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发动机润滑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52876U true CN204552876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28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4391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52876U (zh) 2015-04-21 2015-04-21 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发动机润滑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528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4715A (zh) * 2017-12-21 2019-06-28 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lpg蒸发器防结冰方法和lpg蒸发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4715A (zh) * 2017-12-21 2019-06-28 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lpg蒸发器防结冰方法和lpg蒸发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2890B (zh) 一种变速器润滑系统及变速器
CN204552876U (zh) 机油滤清器转接装置、发动机润滑系统和车辆
CN105422526A (zh) 液压系统、清扫车液压系统及具有其的清扫车
CN203948922U (zh) 减速机用压力润滑系统
CN109072730A (zh) 发动机缸体和具有发动机缸体的发动机
CN105333115A (zh) 减速机用压力润滑系统
CN202946092U (zh) 井口电缆防喷装置的刮油接油装置
CN202746554U (zh) 减速箱引流自密封装置
CN203516692U (zh) 变速箱的润滑系统
CN203050834U (zh) 工程机械及其发动机的油底壳
CN204371981U (zh) 一种摩托车用发动机离合器盖
CN202281022U (zh) 一种给油分配器
CN201632446U (zh) 变压器散热器冲洗装置
CN203948923U (zh) 一种减速机用压力润滑系统
CN204877587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油底壳补油装置的油管连接结构
CN205287730U (zh) 一种用于油罐自动脱水器的后视装置
CN110318839A (zh) 一种双机油滤清器过滤系统
CN102943951B (zh) 润滑装置及包括该润滑装置的混凝土机械设备
CN203948251U (zh) 带集中润滑系统的电动空压机
CN203614161U (zh) 一种机油冷却滤清装置
CN204002990U (zh) 防漏油旋转机油滤清器
CN202326527U (zh) 闭式液压回路和混凝土泵送设备
CN211039632U (zh) 润滑组件以及齿轮减速箱
CN206055176U (zh) 自动变速箱清洗换油机
CN203892535U (zh) 矿用自卸车驱动桥润滑油外循环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