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26767U - 一种汽车遮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遮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26767U CN204526767U CN201520038205.9U CN201520038205U CN204526767U CN 204526767 U CN204526767 U CN 204526767U CN 201520038205 U CN201520038205 U CN 201520038205U CN 204526767 U CN204526767 U CN 2045267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ombone slide
- shell
- reel
- attaching parts
- sunshade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遮阳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车顶遮阳帘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汽车遮阳装置包括铰接在一起的外壳一和外壳二,外壳一和外壳二的同一侧设有拉管一和拉管二,外壳一内和外壳二内分别轴向固连有卷筒一和卷筒二,卷筒一和卷筒二上均卷设有遮阳布,每块遮阳布分别与拉管一和拉管二固连,拉管一和拉管二铰接在一起,拉管一和拉管二之间的铰接点与外壳一和外壳二之间的铰接点位于同一侧,拉管一和拉管二之间的铰接轴线和外壳一和外壳二之间的铰接轴线相平行但不在一条直线上,拉管一和拉管二之间设有当外壳一和外壳二展开成一直线时使拉管一和拉管二固定在一起的插接结构。本汽车遮阳装置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遮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与普及,室内车位远远不能满足停车需要,大部分汽车只能在露天停放。而夏天高温、酸雨、工业落尘、阳光暴晒的影响,很容易使汽车钣金与漆面在日照下膨胀,产生漆面的微细裂纹,造成漆面褪色和开裂。同时当驾驶员刚进入被暴晒过的汽车的驾驶室内时,驾驶室的高温、高热,使驾驶员很不舒服,而长期高温还会导致车内电器及饰材的老化变形,影响汽车使用寿命。为此,人们发明了汽车遮阳装置。
对于这种情况,人们已经意识到这种不足,并进行过改进,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提出的一种车顶遮阳帘[申请号:200720173920.9;授权公告号:CN 201109364 Y],主要具有可置设于车顶部位的收纳筒,并设有可分别向前、后拉伸并钩设于车体前、后保险杆之间的遮阳帘,所述收纳筒的一侧横设一切缝,以供遮阳帘穿出拉伸,收纳筒两端分别以封盖和传动箱封阻,收纳筒中穿置一卷轴以衔组卷收遮阳帘,该卷轴两端分别藉轴承套合限位于封盖与传动箱间,其中该卷轴穿出传动箱的一端乃键结组设有一从动齿轮,在从动齿轮一侧乃啮合一大尺径的传动齿轮,在该传动齿轮的轴部又结合一轴座,轴座上嵌组绕置一涡卷弹簧,该涡卷弹簧的一端固定于该轴座,而另端则卡设于传动箱侧边,并以一侧盖封合传动箱,藉该遮阳帘的拉伸得以卷缩该涡卷弹簧以蓄积传动齿轮及从动齿轮的回复力,而在释放遮阳帘时,则可藉涡卷弹簧的回复掣控传动齿轮啮合连动从动齿轮回转,以控制卷轴对遮阳帘的卷收。
使用时,先将位于同一侧的收纳筒对齐,接着通过若干根轴栓将位于同一侧的收纳筒固定在一起,然后再将位于同一侧的拉杆插接起来,接着用力克服涡卷弹簧的弹力将遮阳帘拉出并钩设于车体前、后保险杆之间,对车体起隔离遮阳作用,避免车内温度升高。但上述的车顶遮阳帘的使用步骤较多,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方便的汽车遮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遮阳装置,包括均呈长条状的外壳一和外壳二且外壳一和外壳二上相邻的两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的外壳一和外壳二的同一侧设有拉管一和拉管二,所述的外壳一内和外壳二内分别轴向固连有卷筒一和卷筒二,且卷筒一和卷筒二分别与拉管一和拉管二并列设置,所述的卷筒一和卷筒二的外侧壁上均卷设有遮阳布,每块所述的遮阳布分别与拉管一和拉管二对应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管一和拉管二上相邻的两端铰接在一起,拉管一和拉管二之间的铰接点与外壳一和外壳二之间的铰接点位于同一侧,所述的拉管一和拉管二之间的铰接轴线和外壳一和外壳二之间的铰接轴线相平行但不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的拉管一和拉管二之间设有当外壳一和外壳二展开成一直线时使拉管一和拉管二固定在一起的插接结构。
使用时,先将外壳一和外壳二展成一条直线,接着拉管一和拉管二均绕铰接点转动并通过插接结构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然后通过拉动拉管将卷设在卷筒上的遮阳布拉出对汽车进行遮阳。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要先将位于同一侧的收纳筒对齐,接着通过若干根轴栓固定在一起,然后再将位于同一侧的拉杆插接起来,本汽车遮阳装置的使用步骤及使用难度均明显要少于现有技术,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折叠时,通过拉动遮阳布使得拉管一和拉管二之间的铰接轴线和外壳一和外壳二之间的铰接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从而在折叠外壳一和外壳二时拉管一和拉管二同时被折叠,相对于拉管一和拉管二之间的铰接轴线和外壳一和外壳二之间的铰接轴线始终处于同一直线上这种方案,在保证本汽车遮阳装置使用方便的同时,具有体积小、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在上述的汽车遮阳装置中,所述的拉管一和拉管二上相邻的两端内分别固连有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所述的插接结构包括连接件一上凸出的凸起部和连接件二上与凸起部形状相匹配的插口,所述的凸起部卡接在所述的插口内。
通过相匹配的凸起部和插口插接在一起使得拉管一和拉管二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具有连接牢靠的优点,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拉管一和拉管二相互脱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汽车遮阳装置使用时的方便性。
作为另一种方案,在上述的汽车遮阳装置中,所述的拉管一和拉管二上相邻的两端内分别固连有均呈圆柱状的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所述的插接结构包括连接件一端面上沿周向均布的若干限位柱和连接件二端面上与限位柱相匹配的限位孔,所述的限位孔的数量与所述的限位柱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每根所述的限位柱均卡接在对应的限位孔内。
通过限位柱插接在限位孔内使卷筒一和卷筒二周向固定在一起,同样具有连接牢靠的优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汽车遮阳装置使用时的方便性。
在上述的汽车遮阳装置中,所述的拉管一和拉管二分别位于外壳一和外壳二外侧,所述的外壳一包括位于拉管一和卷筒一之间的限位件一,所述的拉管一外侧壁与所述的限位件一相抵。
通过设置限位件一,防止在卷收遮阳布时拉管进入到外壳内影响下次使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汽车遮阳装置使用时的方便性。其中,限位件一可以为支撑板、支撑片等。
在上述的汽车遮阳装置中,述的拉管一和拉管二均呈直管状,所述的凸起部包括呈柱状的插接部和位于插接部外侧壁上的凸棱,所述的插接部与所述的拉管一同轴。
通过上述的结构,增加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的接触面积,使拉管一和拉管二在工作时能够牢靠地连接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汽车遮阳装置使用时的方便性。
在上述的汽车遮阳装置中,所述的凸棱呈条状且该凸棱的两端分别位于插接部端面和连接件一上,所述的凸起部穿设在所述的插口内。
即凸棱的长度大于连接件二的轴向长度,增加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的接触面积,使拉管一和拉管二在工作时能够牢靠地连接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汽车遮阳装置使用时的方便性。
在上述的汽车遮阳装置中,所述的凸棱与所述的拉管二相邻的端部侧壁上具有倾斜的导向面。
通过设置倾斜的导向面,对凸起部插入到插口内起到导向作用,使凸起部被稳定定位,拉管一和拉管二在工作时能够牢靠地连接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汽车遮阳装置使用时的方便性。
在上述的汽车遮阳装置中,所述的连接件一的材料为橡胶,所述连接件二的材料为塑料。
连接件一的硬度低于连接件二的硬度,使得凸起部能够更加顺畅地插入到插口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汽车遮阳装置使用时的方便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遮阳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拉管一和拉管二上相邻的两端铰接在一起且当外壳一和外壳二展开成一直线时拉管一和拉管二通过插接结构形成一个整体,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2、折叠时,通过拉动遮阳布使得拉管一和拉管二之间的铰接轴线和外壳一和外壳二之间的铰接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从而在折叠外壳一和外壳二时拉管一和拉管二同时被折叠,相对于拉管一和拉管二之间的铰接轴线和外壳一和外壳二之间的铰接轴线始终处于同一直线上这种方案,在保证本汽车遮阳装置使用方便的同时,具有体积小、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3、通过相匹配的凸起部和插口插接在一起使得拉管一和拉管二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具有连接牢靠的优点,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拉管一和拉管二相互脱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汽车遮阳装置使用时的方便性。
4、通过设置限位件,防止在卷收遮阳布时拉管进入到外壳内影响下次使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汽车遮阳装置使用时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遮阳布拉出时汽车遮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遮阳布卷收回时汽车遮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汽车遮阳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汽车遮阳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弹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拉管一和拉管二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拉管一和拉管二连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连接件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连接件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一;1a、限位件一;2、外壳二;2a、限位件二;3、拉管一;4、拉管二;5、拉管三;6、拉管四;7、卷筒一;8、卷筒二;9、卷筒三;10、卷筒四;11、遮阳布;12、连接件一;12a、凸起部;12a1、插接部;12a2、凸棱;13、连接件二;13a、插口;14、弹簧组件;14a、定位杆;14b、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汽车遮阳装置由外壳一1、外壳二2、拉管一3、拉管二4、拉管三5、拉管四6、卷筒一7、卷筒二8、卷筒三9、卷筒四10等组成。
其中,外壳一1和外壳二2均呈长条状且外壳一1和外壳二2上相邻的两端铰接在一起。卷筒一7、卷筒二8、卷筒三9和卷筒四10四者均呈直管状,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卷筒一7和卷筒三9均轴向固定在外壳一1内且两者并列设置,即卷筒一7和卷筒三9均能够在外壳一1内周向转动;卷筒二8和卷筒四10均轴向固定在外壳二2内且两者并列设置,即卷筒二8和卷筒四10均能够在外壳二2内周向转动。其中,卷筒一7和卷筒三9位于同一侧;卷筒二8和卷筒四10位于同一侧。
如图1和图2所示,拉管一3、拉管二4、拉管三5和拉管四6四者均呈直管状,其中,拉管一3和拉管二4分别位于外壳一1和外壳二2的前侧;拉管三5和拉管四6分别位于外壳一1和外壳二2的后侧。进一步说明,拉管一3和拉管三5均与卷筒一7并列设置;拉管二4和拉管四6均与卷筒二8并列设置。
如图2所示,卷筒一7和卷筒二8的外侧壁上均卷设有遮阳布11,每块遮阳布11一端分别与拉管一3和拉管二4固连;卷筒三9和卷筒四10的外侧壁上也都卷设有相同的遮阳布11,每块遮阳布11一端分别与拉管三5和拉管四6固连。
如图3和图6所示,拉管一3和拉管二4上相邻的两端铰接在一起;拉管三5和拉管四6上相邻的两端也铰接在一起。当外壳一1和外壳二2展开成一直线时,拉管一3和拉管二4之间通过插接结构固定在一起,拉管三5和拉管四6之间也通过相同的插接结构固定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拉管一3和拉管二4上相邻的两端内分别固连有连接件一12和连接件二13,插接结构包括连接件一12上凸出的凸起部12a和连接件二13上与凸起部12a形状相匹配的插口13a,且凸起部12a卡接在插口13a内使拉管一3和拉管二4周向固定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说明,凸起部12a包括呈柱状的插接部12a1和位于插接部12a1外侧壁上的凸棱12a2,以增加连接件一12和连接件二13的接触面积,使拉管一3和拉管二4在工作时能够牢靠地连接在一起。进一步优化,插接部12a1与拉管一3同轴设置且凸棱12a2位于拉管一3外侧。
凸棱12a2有若干个且沿周向均布,进一步提高拉管一3和拉管二4在工作时连接地牢靠性。如图6所示,凸棱12a2呈条状且该凸棱12a2的两端分别位于插接部12a1端面和连接件一12上,且当拉管一3和拉管二4固定在一起时,凸起部12a穿设在插口13a内,即凸棱12a2的长度大于连接件二13的轴向长度,增加连接件一12和连接件二13的接触面积,使拉管一3和拉管二4在工作时能够牢靠地连接在一起。
连接件一12和连接件二13均呈圆柱状且分别通过胶水固定在拉管一3和拉管二4内。自然,连接件一12和连接件二13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圆筒状、板状等。每条凸棱12a2与拉管二4相邻的端部侧壁上均具有倾斜的导向面,使得凸起部12a能够较为顺畅地插入到插口13a内。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一12的材料为橡胶,连接件二13的材料为塑料。即连接件一12的硬度低于连接件二13的硬度,使得凸起部12a能够更加顺畅地插入到插口13a内,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如图4和图5所示,卷筒一7内设有使卷筒一7具有将遮阳布11卷收起趋势的弹簧组件14,卷筒四10内设有相同的弹簧组件且该弹簧组件能使卷筒四10具有将遮阳布11卷收起的趋势。卷筒二8和卷筒三9内均没有上述的弹簧组件。当外壳一1和外壳二2展开成一直线时,卷筒一7和卷筒二8通过第一插接结构周向固定在一起;卷筒三9和卷筒四10也通过相同的第一插接结构周向固定在一起,且第一插接结构与拉管一3和拉管二4之间的插接结构完全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弹簧组件14包括固定在外壳一1内的定位杆14a和套设在定位杆14a上的扭簧14b,定位杆14a与卷筒一7同轴设置,扭簧14b一端与定位杆14a相固连且该扭簧14b另一端与卷筒一7相固连,使得卷筒一7始终具有将遮阳布11卷收起的趋势。
进一步优化,如图3所示,拉管一3和拉管二4之间的铰接点与外壳一1和外壳二2之间的铰接点位于同一侧,且拉管一3和拉管二4之间的铰接轴线和外壳一1和外壳二2之间的铰接轴线平行但不在一条直线上。折叠时,通过拉动遮阳布11使得拉管一3和拉管二4之间的铰接轴线和外壳一1和外壳二2之间的铰接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从而在折叠外壳一1和外壳二2时拉管一3和拉管二4同时被折叠,相对于拉管一3和拉管二4之间的铰接轴线和外壳一1和外壳二2之间的铰接轴线始终处于同一直线上这种方案,在保证本汽车遮阳装置使用方便的同时,具有体积小、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拉管一3和拉管二4分别位于外壳一1和外壳二2外侧,外壳一1包括位于拉管一3和卷筒一7之间的限位件一1a,外壳二2包括位于拉管二4和卷筒二8之间的限位件二2a,且在弹簧组件14的作用下,拉管一3外侧壁与限位件一1a相抵;拉管二4的外侧壁与限位件二2a相抵。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汽车遮阳装置使用时,先将外壳一1和外壳二2展成一条直线,接着拉管一3和拉管二4均绕铰接点转动并通过插接结构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拉管三5和拉管四6均绕铰接点转动并通过相同的插接结构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然后通过拉动拉管将卷设在卷筒上的遮阳布11拉出对汽车前部和后部进行遮阳。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拉管一3和拉管二4上相邻的两端内分别固连有均呈圆柱状的连接件一12和连接件二13,插接结构包括连接件一12端面上沿周向均布的若干限位柱和连接件二13端面上与限位柱相匹配的限位孔,限位孔的数量与限位柱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每根限位柱均卡接在对应的限位孔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汽车遮阳装置,包括均呈长条状的外壳一(1)和外壳二(2)且外壳一(1)和外壳二(2)上相邻的两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的外壳一(1)和外壳二(2)的同一侧设有拉管一(3)和拉管二(4),所述的外壳一(1)内和外壳二(2)内分别轴向固连有卷筒一(7)和卷筒二(8),且卷筒一(7)和卷筒二(8)分别与拉管一(3)和拉管二(4)并列设置,所述的卷筒一(7)和卷筒二(8)的外侧壁上均卷设有遮阳布(11),两块所述的遮阳布(11)分别与拉管一(3)和拉管二(4)对应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管一(3)和拉管二(4)上相邻的两端铰接在一起,拉管一(3)和拉管二(4)之间的铰接点与外壳一(1)和外壳二(2)之间的铰接点位于同一侧,所述的拉管一(3)和拉管二(4)之间的铰接轴线和外壳一(1)和外壳二(2)之间的铰接轴线相平行但不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的拉管一(3)和拉管二(4)之间设有当外壳一(1)和外壳二(2)展开成一直线时使拉管一(3)和拉管二(4)固定在一起的插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管一(3)和拉管二(4)上相邻的两端内分别固连有连接件一(12)和连接件二(13),所述的插接结构包括连接件一(12)上凸出的凸起部(12a)和连接件二(13)上与凸起部(12a)形状相匹配的插口(13a),所述的凸起部(12a)卡接在所述的插口(13a)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管一(3)和拉管二(4)上相邻的两端内分别固连有均呈圆柱状的连接件一(12)和连接件二(13),所述的插接结构包括连接件一(12)端面上沿周向均布的若干限位柱和连接件二(13)端面上与限位柱相匹配的限位孔,所述的限位孔的数量与所述的限位柱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每根所述的限位柱均卡接在对应的限位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管一(3)和拉管二(4)分别位于外壳一(1)和外壳二(2)外侧,所述的外壳一(1)包括位于拉管一(3)和卷筒一(7)之间的限位件一(1a),所述的拉管一(3)外侧壁与所述的限位件一(1a)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管一(3)和拉管二(4)均呈直管状,所述的凸起部(12a)包括呈柱状的插接部(12a1)和位于插接部(12a1)外侧壁上的凸棱(12a2),所述的插接部(12a1)与所述的拉管一(3)同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棱(12a2)呈条状且该凸棱(12a2)的两端分别位于插接部(12a1)端面和连接件一(12)上,所述的凸起部(12a)穿设在所述的插口(13a)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棱(12a2)与所述的拉管二(4)相邻的端部侧壁上具有倾斜的导向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一(12)的材料为橡胶,所述连接件二(13)的材料为塑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38205.9U CN204526767U (zh) | 2015-01-20 | 2015-01-20 | 一种汽车遮阳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38205.9U CN204526767U (zh) | 2015-01-20 | 2015-01-20 | 一种汽车遮阳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26767U true CN204526767U (zh) | 2015-08-05 |
Family
ID=53740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3820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26767U (zh) | 2015-01-20 | 2015-01-20 | 一种汽车遮阳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26767U (zh) |
-
2015
- 2015-01-20 CN CN201520038205.9U patent/CN20452676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27388A (zh) | 一种汽车遮阳装置的卷筒机构 | |
CN202986780U (zh) | 一种整车覆盖式自动车衣 | |
CN216805256U (zh) | 一种越野房车 | |
CN201011160Y (zh) | 一种汽车遮阳篷 | |
CN204526767U (zh) | 一种汽车遮阳装置 | |
CN204526771U (zh) | 一种汽车遮阳装置的卷筒机构 | |
CN201133112Y (zh) | 一种汽车遮阳篷 | |
CN202806611U (zh) | 用于车载宣传旗的固定装置 | |
CN104626952B (zh) | 一种车载式半自动太阳能充电车衣 | |
CN204895053U (zh) | 汽车电动遮阳帘 | |
CN204526766U (zh) | 一种汽车遮阳装置中的挂钩结构 | |
CN116080586A (zh) | 一种汽车前风挡除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6475714U (zh) | 一种车内用伸缩式汽车遮阳帘 | |
CN201457004U (zh) | 一种汽车遮阳罩 | |
CN102452306A (zh) | 汽车车载隐形全自动遥控伸缩车罩装置 | |
CN206049324U (zh) | 一种汽车遮阳机构 | |
CN201086626Y (zh) | 一种可安装于车顶或车尾箱的汽车遮阳篷 | |
CN204526777U (zh) | 一种车载式半自动太阳能充电车衣 | |
CN201169251Y (zh) | 一种雨刷连接器 | |
CN203331801U (zh) | 便携式汽车防晒转帘 | |
CN204641335U (zh) | 一种轿车前玻璃窗防晒遮阳器 | |
CN201056156Y (zh) | 汽车遮阳罩 | |
CN202439545U (zh) | 汽车与郊游两用遮阳棚骨架 | |
CN203543610U (zh) | 一种安装于机动车辆上的电动遮阳挡 | |
CN204526768U (zh) | 汽车遮阳装置中拉管的拉绳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Termination date: 2017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