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24404U - 台式切割机 - Google Patents

台式切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24404U
CN204524404U CN201420869450.XU CN201420869450U CN204524404U CN 204524404 U CN204524404 U CN 204524404U CN 201420869450 U CN201420869450 U CN 201420869450U CN 204524404 U CN204524404 U CN 2045244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cinate
bearing parts
side bearing
operating portion
table s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694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青山修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244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2440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45/0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or with friction saw discs
    • B23D45/04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or with friction saw discs with a circular saw blade or the stock carried by a pivoted lever
    • B23D45/042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or with friction saw discs with a circular saw blade or the stock carried by a pivoted lever with the saw blade carried by a pivoted lever
    • B23D45/046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or with friction saw discs with a circular saw blade or the stock carried by a pivoted lever with the saw blade carried by a pivoted lever the pivoted lever being mounted on a carriage
    • B23D45/048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or with friction saw discs with a circular saw blade or the stock carried by a pivoted lever with the saw blade carried by a pivoted lever the pivoted lever being mounted on a carriage the saw blade being adjustable according to angle of c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BSAWS FOR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7B5/00Sawing machines working with circular or cylindrical saw blades; Components or equipment therefor
    • B27B5/29Details; Component parts; Accessori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台式切割机,该台式切割机能够使使用者进行斜切加工时的操作变得方便。该台式切割机具有放置部、切割机主体、倾动侧支承部件及操作部,其中,放置部具有用于放置被切割件的放置面;切割机主体具有切割刀具,该切割刀具能够切割放置于放置面上的被切割件;倾动侧支承部件用于使放置部与切割机主体在上下方向上相离,该倾动侧支承部件与放置部相连接且相对于该放置部能够倾动;操作部在固定放置部和倾动侧支承部件的角度时,由作业者进行操作,在该台式切割机中,所述操作部配置于比倾动侧支承部件的前侧端面更靠前方的位置上,且配置于比放置面更靠上方的位置上。

Description

台式切割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割加工例如木材或金属时使用的台式切割机,该台式切割机能够进行斜切加工。
背景技术
人们公知一种台式切割机,该台式切割机能够选择用于放置被切割件的放置面和切割机主体所形成的角度来切割被切割件。像这样的台式切割机具有放置部、倾动侧支承部件及切割机主体,其中,放置部用于放置被切割件;倾动侧支承部件能够相对于放置部倾动;切割机主体具有切割刀具,通过使倾动侧支承部件倾斜,能够设定切割机主体与放置部所形成的角度。如果使用像这样的台式切割机的话,由于例如通过使倾动侧支承部件倾斜,能够将切割机主体与放置面所形成的角度设置为45度,因而能够将被切割件的长度方向与切割面所形成的角度设置为45度。
虽然倾动侧支承部件与放置面所形成的角度必须能够变更,但是在切割时需要使倾动侧支承部件与放置面所形成的角度固定下来。因此,通过操作操作部,能够在放置面与倾动侧支承部件所形成的角度被固定下来的不可倾动状态,以及放置面与倾动侧支承部件所形成的角度可发生变更的可倾动状态之间选择。
多数情况下像这样的操作部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配置于倾动侧支承部件的后表面一侧。另外,如专利文献2所示,也提出有一种通过使操作部从放置部的侧表面突出出来的方式配置操作部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41999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第3922476号
但是,如果采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的话,由于操作部位于倾动侧支承部件的后侧,因而使用者必须将手由倾动侧支承部件的前侧移至后侧,或改变使用者的站立位置来操作操作部,这样可能会使使用者感到麻烦。另外,如果采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的话,在放置面上配置较宽的被切割件的情况下,操作部隐藏到被切割件的下方,在保持被切割件放置于放置面上不变的情况下,可能会无法操作操作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使使用者进行斜切加工时的操作变得方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如下结构的切割工具。首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为:一种台式切割机,该台式切割机具有放置部、切割机主体、倾动侧支承部件及操作部,其中,放置部具有用于放置被切割件的放置面;切割机主体具有切割刀具,该切割刀具能够切割放置于放置面上的被切割件;倾动侧支承部件使放置部与切割机主体在上下方向上相离,该倾动侧支承部件与放置部相连接且相对于该放置部能够倾动;操作部在固定放置部与倾动侧支承部件所形成的角度时,由使用者操作,在该台式切割机中,所述操作部配置于比倾动侧支承部件的前侧端面更靠前方的位置上,且配置于比放置面更靠上方的位置上。
根据该技术方案1,由于操作部配置于比倾动支承部件的前端侧面更靠前方的位置上,且配置于比放置面更靠上方的位置上,因此即使在前后左右方向上配置较长的被切割件,操作部也不会位于比被切割件更靠下方的位置上。另外,由于操作部配置于比倾动支承部件的前侧端面更靠前方的位置上,因此不需要将手移至倾动侧支承部件的后侧。因此,在进行斜切加工时,能够成为对使用者来说操作比较方便的台式切割机。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2为:在台式切割机中,操作部能够配置在比导向挡板的导向面更靠前方的位置上。
根据该技术方案2,由于操作部能够配置于比导向挡板的挡板面更靠前方的位置上,因此,通常情况下,使用者在作业时,能够在手所伸展的范围内操作操作部,从而使操作变得方便。
在技术方案1或2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3为:在台式切割机中,通过转动操作所述操作部,能够在所述倾动支承部件的可倾动状态和不可倾动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该技术方案3,由于通过转动操作操作部,能够使所述倾动侧支承部件在可倾动状态和不可倾动状态之间切换,因此能够得到对于使用者来说操作比较方便的台式切割机。
在技术方案1~3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4为:在台式切割机中,所述倾动侧支承部件以主体倾动轴为中心倾动,通过使与所述主体倾动轴平行配置的转动操作轴转动,能够在所述倾动侧支承部件的可倾动状态和不可倾动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该技术方案4,由于转动操作轴相对于主体倾动轴平行配置,因此当转动倾动侧支承部件时,能够使转动操作轴能够转动的区域变得比较小。
在技术方案1~4中的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5为:在台式切割机中,连接操作部和主体倾动轴的动力传递部中包含齿轮。
根据该技术方案5,通过使该动力传递部中所使用的齿轮与邻近该齿轮的部件的凹凸形状相啮合,能够将动力传递给邻近该齿轮的部件,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动力的传递。
在技术方案1~5中的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6为:在台式切割机中,在连接操作部和主体倾动轴的动力传递部中包含封闭式带状部件。
根据该技术方案6,即使想要向较远的位置传递动力,也能够形成比较简单的结构。
在技术方案1~6中的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7为:在台式切割机中,在所述倾动侧支承部件和切割机主体之间配置有筒状部件,该筒状部件用于规定切割机主体在前后方向上的行进路径,连接所述操作部和主体倾动轴的动力传递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该筒状部件的内侧。
根据该技术方案7,由于动力传递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用于规定切割机主体在前后方向上的行进路径的筒状部件的内侧,因此能够形成结构比较紧凑的台式切割机。
在技术方案1~7中的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8为:在台式切割机中,切割机主体能够沿固定于倾动侧支承部件上的滑动杆的长度方向移动。
根据该技术方案8,由于切割机主体能够相对于固定于倾动侧支承部件上的滑动杆移动,因而,与用于支承切割机主体的滑动杆相对于倾动侧支承部件滑动的情况相比,不需要在倾动侧支承部件的后方侧确保一定的空间,因此能够减少使用环境的限制。
在技术方案1~8中的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9为:在台式切割机中,当所述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止点时,所述操作部位于使用者能够握持的手柄部位的下方。
根据该技术方案9,当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止点时,操作部能够位于手柄部位的下方,并且在进行倾动操作时,在紧握手柄部位和操作部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倾动操作,因而能够使倾动操作时的操作性得到提高。
在技术方案1~9中的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0为:在台式切割机中,当所述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时,所述操作部位于使用者能够握持的手柄部位的下方。
根据该技术方案10,当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时,操作部能够位于手柄部位的下方,并且在进行倾动操作时,在紧握手柄部位和操作部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倾动操作,因而能够使倾动操作时操作性得到提高。
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1为:在台式切割机中,所述齿轮中具有惰齿轮。
根据该技术方案11,能够形成紧凑的结构。
在技术方案5或1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2为:在台式切割机中,所述齿轮个数为偶数。
根据该技术方案12,由于从使用者一侧的操作部的转动方向和从背面侧的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同,因而使用者能够自然地在可倾动状态和不可倾动状态之间选择。
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使使用者进行斜切加工时的操作变得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台式切割机的立体图。其中,表示的是倾动侧支承部件的后表面一侧的内部结构。
图2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台式切割机的侧视图。其中,表示的是转动操作轴周围的内部构造。
图3是处于通过使倾动侧支承部件倾动,能够进行斜切加工的状态下的台式切割机的后视图。
图4是处于通过使倾动侧支承部件倾动,能够进行斜切加工的状态下的台式切割机的主视图。
图5是处于通过使倾动侧支承部件竖立,能够进行直切加工的状态下的台式切割机的主视图。
图6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台式切割机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止点,且位于前端侧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止点,且位于后端侧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且位于前端侧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且位于后端侧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从沿图1中的Ⅺ-Ⅺ线剖切而成的剖面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12是在动力传递机构中使用皮带轮和皮带的变形图。
图13是在动力传递机构中使用链齿轮和链条的变形图。
图14是在动力传递机构中使用小齿轮和齿条的变形图。
图15是在动力传递机构中使用锥齿轮的变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台式切割机;11:操作部;13:倾动侧支承部件;14:放置部;14a:放置面;15:切割机主体;16:滑动杆;18:滑动杆;19:主体倾动轴;141:工作台;142:底座;143:导向挡板;143a:挡板面;151:切割刀具;171:转动操作轴;172:第一齿轮;175:倾动轴用齿轮;W:被切割件;D: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台式切割机1的大致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前后、左右及上下方向与图1等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相一致。具体来说,以与台面D相接触的底座142为基准,配置有切割机主体15的一侧为上侧。另外,使用者站立的一侧为前侧,其相反侧为后侧。另外,在由台式切割机的前侧朝向后侧的状态下规定左右方向。因此,图1中表示的台式切割机1的侧表面的一侧为左侧。
台式切割机具有:放置部14,在其放置面14a上能够放置被切割件W;切割机主体15,其具有锯片或研磨石等能够转动的切割刀具151;倾动侧支承部件13,其与放置部14相连接且能够倾动;滑动杆16,其作为连接倾动侧支承部件13与切割机主体15的连接部件发挥作用(参照图2)。切割机主体15在被滑动杆16支承的状态下,能够以支承轴156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摆动,从而能够使切割刀具151由被切割件W的上部侧移动到下部侧。另外,在放置部14所具有的工作台141上设置槽部141a,以使切割刀具151的端部能够进入,该切割刀具151能够到达工作台141上放置的被切割件W的下部。
与放置部14相连接的倾动侧支承部件13沿上下方向延伸,使用者通过操作操作部11,能够在放置部14与倾动侧支承部件13被固定下来的固定状态(不可倾动状态),或放置部14与倾动侧支承部件13能够相对移动的可倾动状态之间选择。
台式切割机1构成为:通过使倾动侧支承部件13倾动,能够使切割机主体15倾动。通过使切割机主体15倾动,能够将切割刀具151与放置面14a所形成的角度设置为不足90度。在图3和图4中,表示了将切割刀具151与放置面14a所形成的角度设置为45度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通过切割被切割件W而产生的切割面与放置面14a所形成的角度设置为45度。如图5及图6所示,在采用作为最经常使用的切割方式的直切的情况下,切割机主体15以与放置部14垂直的方式配置,从而切割面与放置面14a所形成的角度能够呈90度。另外,通常情况下,当使用者将被切割件W放置于放置面14a上时,通过使被切割件W与导向挡板143的挡板面143a抵接,能够进行规定精度的切割。
本实施方式的切割机主体15具有:固定罩158,其罩住切割刀具151的上侧;可动罩159,其罩住切割刀具151的下侧。可动罩159能够相对于固定罩158移动,其在使用时,能够使切割刀具151处于与被切割件W抵接的状态。
切割机主体15具有使用者能够握持的手柄部152。手柄部152具有:第一手柄部位152a,其配置于手柄部152上比较靠近前侧的位置上;第二手柄部位152b,其配置于手柄部152上比较靠近后侧的位置上。在第一手柄部位152a上设置有开关操作柄153,该开关操作柄153用于操纵切割刀具151转动和停止。另外,通过按动开关操作柄153,能够使设置于切割机主体15上的电机(电动马达)154运转,从而能够使圆盘状的切割刀具151转动。
本实施方式的台式切割机1为滑动圆锯,该滑动圆锯能够沿着以上下平行的方式排列安装于倾动侧支承部件13的上部侧的2根滑动杆16,通过主体支承滑块157使切割机主体15沿前后方向滑动。另外,在切割机主体15上设置有滑动用固定螺钉157a,以使切割机主体15能够固定在倾动侧支承部件13上安装的滑动杆16上。另外,倾动侧支承部件13的下部侧通过倾斜基台部22等与左右平行排列的滑动杆18相连接,通过使该滑动杆18向后方滑动,能够使倾动侧支承部件13与工作台141离开一定的距离。
图7表示的是切割机主体15位于滑动杆16的前端侧的状态。另外,图8表示的是切割机主体15位于滑动杆16的后端侧的状态,并且表示倾动侧支承部件13位于离开工作台141等的位置的状态。在通过使切割机主体15在前后方向上滑动来切割被切割件W的情况下,例如由图7所示的状态变成图9的状态,即,使切割机主体15移动到下侧。当使切割机主体15从图9所示的状态向后侧发生位移时,能够使切割刀具151位于图10所示的位置。当使切割机主体15从图10所示的状态向上方移动时,则变为图8所示的状态。
接下来,对用于使切割机主体15在左右方向上倾动的倾动侧支承部件13进行说明。倾动侧支承部件13用于使放置部14与切割机主体15在上下方向上相离,该倾动侧支承部件13与放置部14相连接且能够倾动。本实施方式的放置部14具有在水平方向上能够转动的工作台141。在该工作台141上设置有突出部144,该突出部144具有滑动杆18及倾斜基台部22,且该突出部144能够由工作台141的后壁面向后方侧发生位移。该突出部144与倾动侧支承部件13通过连接部件24相连接,且该突出部144与倾动侧支承部件13能够相对移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连接部件24如下形成,即,通过将销钉插入并固定在螺栓24a中,从而于连接部件24的一端侧设置突部24b,而且其另一端侧与螺母24c(防松六角螺母)螺纹配合(参照图11)。另外,倾动侧支承部件13所具有的倾动轴用齿轮175与连接部件24的螺栓24a螺纹配合,从而,通过使倾动轴用齿轮175转动,能够使连接部件24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由于能够形成该结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连接部件24的一端侧的螺纹与设置于倾动轴用齿轮175的中央部的螺母部件175a的螺纹相啮合,并且,通过使突部24b与形成于倾动侧支承部件13上的凹部相卡合,从而抑制螺栓24a的转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件24的螺栓24a发挥主体倾动轴19的作用。
连接部件24的一端与突出部144的端部相连接。另外,连接部件24的另一端位于倾动侧支承部件13的后表面侧,且与倾动轴用齿轮175螺纹配合。因此,通过转动倾动轴用齿轮175,能够增长或缩短倾动轴用齿轮175与突出部144相离的距离,进而增长或缩短倾动侧支承部件13与突出部144相离的距离。通过利用这种转动,能够使突出部144与倾动侧支承部件13处于不可倾动状态或处于可倾动状态而进行选择。更加具体来说,当使倾动轴用齿轮175在从后侧面看时向右侧转动时,突出部144与倾动侧支承部件13紧密连接,能够处于无法相对移动的不可倾动状态。反之,当使倾动轴用齿轮175向左转动时,突出部144与倾动侧支承部件13紧密连接的状态被解除,能够进行相对移动。
当突出部144与倾动侧支承部件13的紧密连接的状态被解除时,倾动侧支承部件13能够以主体倾动轴19为中心倾动。因此,通过改变倾动侧支承部件13的倾斜程度,能够改变放置面14a与切割机主体15所形成的角度。在放置面14a与切割机主体15所形成的角度处于理想的角度的状态下,通过使倾动轴用齿轮175转动,而使突出部144与倾动侧支承部件13紧密连接,变为无法相对移动的状态,从而,使用者能够在规定好理想的角度的状态下进行切割作业。
下面对用于在切换倾动侧支承部件13的可倾动状态及不可倾动状态时而被操作的操作部11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11大致呈圆锥台状。操作部11的一端侧设置有由操作部11延伸出来的转动操作轴171,且该转动操作轴171的顶端设置有小型的第一齿轮172。当转动该操作部11时,该第一齿轮172能够通过支承于轴承179上的转动操作轴171被带动转动。第一齿轮172以与第二齿轮173相啮合的方式配置,第二齿轮173以与第三齿轮174相啮合的方式配置,第三齿轮174以与倾动轴用齿轮175相啮合的方式配置。
由于倾动轴用齿轮175与连接部件24螺纹配合,因此通过转动操作部11能够使倾动轴用齿轮175相对于连接部件24转动。由于连接部件24贯穿倾动侧支承部件13,相对于突出部144不能转动,因此通过使倾动轴用齿轮175向右转动,能够由倾动轴用齿轮175与突出部144夹持倾动侧支承部件13,从而变为不可倾动状态。反之,通过使倾动轴用齿轮175向左转动,解除突出部144与倾动侧支承部件13紧密连接的不可倾动状态,倾动侧支承部件13能够变成能够转动的可倾动状态。另外,如图11所示,由于在连接部件24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突出的突部24b,因此即使连接部件24自由转动,该突部24b的移动也能够被倾动侧支承部件13抑制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台式切割机1,由于操作部11配置于比倾动侧支承部件13的前侧端面更靠前方的位置上,且配置于比放置面14a更靠上方的位置上,因此即使在前后左右方向上配置较长的被切割件W,操作部11也不会位于切割件W的下方的位置上。另外,由于操作部11配置于比倾动侧支承部件13更靠前方的位置上,因此使用者不需要将手移至倾动侧支承部件13的后侧。因此,在进行斜切加工时,对于使用者来说操作变得方便。进一步来说,由于操作部11配置于比导向挡板143的挡板面143a更靠前方的位置上,因此,通常情况下,使用者在作业时能够在手所伸展的范围内操作操作部11,从而能够使操作变得方便。
另外,由于通过转动操作操作部11,能够使倾动侧支承部件13在可倾动状态和不可倾动状态之间切换,因此对于使用者来说操作变得方便。另外,由于倾动侧支承部件13以主体倾动轴19为转动中心倾动,通过使与所述主体倾动轴19平行配置的转动操作轴171转动,能够使所述倾动侧支承部件13在可倾动状态和不可倾动状态之间切换,因此当转动倾动侧支承部件13时,能够使转动操作轴171能够转动的区域变得比较小。
另外,由于连接操作部11与主体倾动轴19的动力传递部是具有齿轮的部件,因此通过使该动力传递部的齿轮与邻近该齿轮的部件的凹凸形状相啮合,能够将动力传递给邻近该齿轮的部件,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动力的传递。特别是,由于齿轮是具有惰齿轮的部件,因此能够确保齿轮结构的紧凑性,并且,由于齿轮的个数为偶数,因此从使用者一侧看时的操作部11的转动方向与从背面侧看时的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同,从而,使用者能够自然地在可倾动状态和不可倾动状态之间进行选择。
另外,由于在倾动侧支承部件13和切割机主体15之间,使用筒状部件构成滑动杆16,该滑动杆16用于规定切割机主体15在前后方向上的行进路径,并且连接所述操作部11与主体倾动轴19的动力传递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筒状部件的内侧,因此能够形成结构比较紧凑的台式切割机1。
另外,由于切割机主体15能够沿固定于倾动侧支承部件13上的滑动杆16的长度方向移动,与用于支承切割机主体15的支承部件相对于倾动侧支承部件13滑动的情况相比,不需要在倾动侧支承部件13的后方侧确保一定的空间,因而能够减少使用环境的限制。
另外,当切割机主体15位于上止点时,所述操作部11能够位于使用者能够握持的第一手柄部位152a的下方(参照图8),并且,当进行倾动操作时,在紧握第一手柄部位152a和操作部11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倾动操作,因而能够使倾动操作时的操作性得到提高。
另外,当切割机主体15位于下止点时,所述操作部11能够位于使用者能够握持的第二手柄部位152b的下方(参照图10),并且,当进行倾动操作时,在紧握第二手柄部位152a和操作部11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倾动操作,因而能够使倾动操作时的操作性得到提高。
另外,由于使用者不需要从进行切割作业的站立位置移动便能够操作操作部11,因此能够边确认被切割件W与切割刀具15的位置关系,边操作操作部11,从而对于使用者来说操作能够变得方便。另外,由于操作部11不位于背面侧,因此能够缩短台式切割机1的整体长度。另外,由于滑动杆16不是突出到倾动侧支承部件13的后侧的结构,因此能够使台式切割机1的后侧沿着壁面使用,降低台式切割机1的配置的限制,从而变成对使用者来说容易使用的台式切割机1。
另外,由于在动力传递部中齿轮是以偶数个齿轮相连接的方式配置的,因而从使用者一侧看时的操作部11的转动方向与从背面侧看时的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同,从而,使用者能够自然地在可倾动状态和不可倾动状态之间选择。另外,由于通过握持着与配置于支承部件13的上部的滑动杆16相连接的操作部11来进行操作,能够在可倾动状态和不可倾动状态之间选择,因而,在由不可倾动状态变为可倾动状态的情况下,用于握持操作部11的力也是用于支承倾动侧支承部件13的力,因此能够抑制在变为可倾动状态时倾动侧支承部件13意外的摆动。
另外,由于用于传递动力的齿轮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具有所谓的“惰齿轮”的结构),因此能够形成紧凑的结构。另外,在切割机主体15位于上止点位置上时,操作部11配置于比切割机主体15的下端更靠上方的位置上,因而能够抑制操作部11与被切割件W抵接。
另外,在切割机主体15位于下止点的位置上时,该操作部11配置于比切割机主体15的上端更靠下方的位置上,因而能够确保台式切割机1结构的紧凑性。另外,由于设置于切割机主体15上的手柄部152配置在切割刀具151的右侧,操作部11配置在切割刀具151的左侧,因而切割刀具151位于使用者的两手之间,使用者能够容易地握持手柄部152和操作部11。因此,在选择不可倾动状态和可倾动状态时,能够在倾动侧支承部件13难以转动的稳定状态下进行作业。
另外,为了选择可倾动状态和不可倾动状态,不需要将电气结构要素,因而可以从插座上拔下设置于台式切割机1上的插头,也可以从台式切割机1上拆下台式切割机1上所使用的电池,在目视确认这些状态之后,调整切割机主体15的位置,从而,使用者能够安心地进行作业。
下面对动力传递机构的变形例进行简单的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动力传递机构与所谓的正齿轮的齿轮相啮合来使倾动轴用齿轮175转动,但是也可以通过将轮形的封闭式带状部件安装到皮带轮或链轮上来传递动力。例如,如图12所示,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将内周侧设置有凹凸形状的带部件176安装在设置有啮合槽的皮带轮191上。另外,如图13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通过链轮形成第一齿轮172和倾动轴用齿轮175,将链条177安装在该链轮上。这样,通过使连接操作部11和主体倾动轴19的动力传递部形成包含封闭式带状部件的结构,即使想要向较远的位置传递动力,也能够形成比较简单的结构。
另外,如图14所示,可以采用如下结构:通过将棒状部件179上形成有齿的齿条178安装在第一齿轮172和倾动轴用齿轮175上,从而可以利用平行移动的齿条178将第一齿轮172的力传递给倾动轴用齿轮175。另外,如图15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利用锥齿轮将第一齿轮172的力传递给倾动轴用齿轮175。在采用如图15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第一齿轮172与倾动轴用齿轮175均为锥齿轮,设置于连接第一齿轮172与倾动轴用齿轮175的圆柱状部件179上的齿轮也为锥齿轮。当采用该结构时,设置有锥齿轮的圆柱状部件179以其转动中心轴线的方向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式进行转动。
以上说明了一种实施方式和几种变形例,但是本实用新型除上述实施方式以外,还可以在其他多种实施方式中实施。例如,台式切割机可以不构成为切割机主体沿前后方向滑动的圆锯,而构成为切割机主体被支承在倾动侧支承部件上且能够摆动的台式切割机。
另外,放置部不用同时具有底座和工作台两部分,其中,工作台可以不转动。另外,可以不由连接部件形成主体倾动轴,而是另外设置与主体倾动轴不同的连接部件,通过该连接部件能够选择倾动侧支承部件和放置部之间的不可倾动状态及可倾动状态。
另外,操作部并不局限于可被转动操作,还可以通过推拉操作等在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之间切换。另外,可以不需要将第二齿轮或第三齿轮设置在第一齿轮和倾动轴用齿轮之间,而是使第一齿轮和倾动轴用齿轮直接啮合。反之,也可以将更多的齿轮设置在第一齿轮和倾动轴用齿轮之间。
另外,作为齿轮可以使用蜗轮、斜齿轮及冠状齿轮等各种齿轮。另外,还可以采用仅通过皮带轮与封闭式带状部件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动力的结构,代替使具有凹凸形状的封闭式带状部件与通过设置槽而形成齿的皮带轮相啮合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使用于规定切割机主体在前后方向上的行进路径的滑动杆具有连接所述操作部和主体倾动轴的动力传递部的至少一部分功能。另外,使用者不需要采用按压形式操作开关,可以采用滑动等各种形式的操作开关,只要能够进行通电操作即可。

Claims (14)

1.一种台式切割机,具有放置部、切割机主体、倾动侧支承部件及操作部,其中,
所述放置部具有用于放置被切割件的放置面;
所述切割机主体具有切割刀具,该切割刀具能够切割放置于放置面上的被切割件;
所述倾动侧支承部件与放置部相连接且能够相对于该放置部倾动,用于支承能够相对于放置部摆动的切割机主体;
所述操作部在固定放置部与倾动侧支承部件所形成的角度时,由使用者操作,
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配置于比倾动侧支承部件的前侧端面更靠前方的位置上,且配置于比放置面更靠上方的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能够配置于比导向挡板的挡板面更靠前方的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转动操作所述操作部,能够在所述倾动侧支承部件的可倾动状态和不可倾动状态之间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转动操作所述操作部,能够在所述倾动侧支承部件的可倾动状态和不可倾动状态之间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动侧支承部件以主体倾动轴为中心倾动,通过使与所述主体倾动轴平行配置的转动操作轴转动,能够在所述倾动侧支承部件的可倾动状态和不可倾动状态之间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连接所述操作部和主体倾动轴的动力传递部中包含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连接所述操作部和主体倾动轴的动力传递部中包含封闭式带状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倾动侧支承部件和切割机主体之间配置有用于规定切割机主体在前后方向上的行进路径的筒状部件,连接所述操作部和主体倾动轴的动力传递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筒状部件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割机主体能够沿固定于倾动侧支承部件上的滑动杆的长度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止点时,所述操作部能够位于使用者能够握持的手柄部位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时,所述操作部能够位于使用者能够握持的手柄部位的下方。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中具有惰齿轮。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的个数为偶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的个数为偶数。
CN201420869450.XU 2014-02-13 2014-12-31 台式切割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2440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5417 2014-02-13
JP2014025417A JP2015150633A (ja) 2014-02-13 2014-02-13 卓上切断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24404U true CN204524404U (zh) 2015-08-05

Family

ID=52580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6945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24404U (zh) 2014-02-13 2014-12-31 台式切割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50633A (zh)
CN (1) CN204524404U (zh)
DE (1) DE202015000495U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3128A (zh) * 2017-06-12 2017-10-17 芜湖天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角度切割机的切割方法
CN108436467A (zh) * 2017-12-06 2018-08-24 安徽维力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零部件加工装置
CN109922913A (zh) * 2016-11-11 2019-06-21 株式会社牧田 台式切割装置
CN112404549A (zh) * 2019-08-23 2021-02-26 株式会社牧田 台式切割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43542B2 (en) * 2016-07-27 2020-01-28 Tti (Macao Commercial Offshore) Limited Miter saw
JP6768458B2 (ja) 2016-11-11 2020-10-14 株式会社マキタ 卓上切断機
JP6830797B2 (ja) * 2016-11-11 2021-02-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卓上切断機
US10898960B2 (en) * 2018-03-28 2021-01-26 Black & Decker Inc. Miter saw
US11383311B2 (en) 2019-08-23 2022-07-12 Makita Corporation Compound miter saw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22476B2 (ja) 1997-08-01 2007-05-30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卓上切断機
JP5313081B2 (ja) 2009-08-20 2013-10-09 株式会社マキタ 卓上切断機における切断機本体の傾斜位置決め機構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2913A (zh) * 2016-11-11 2019-06-21 株式会社牧田 台式切割装置
CN107253128A (zh) * 2017-06-12 2017-10-17 芜湖天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角度切割机的切割方法
CN107253128B (zh) * 2017-06-12 2018-10-19 芜湖天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角度切割机的切割方法
CN108436467A (zh) * 2017-12-06 2018-08-24 安徽维力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零部件加工装置
CN112404549A (zh) * 2019-08-23 2021-02-26 株式会社牧田 台式切割机
CN112404549B (zh) * 2019-08-23 2023-08-25 株式会社牧田 台式切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15000495U1 (de) 2015-02-06
JP2015150633A (ja) 2015-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24404U (zh) 台式切割机
CN203973401U (zh) 切割工具
US9231386B2 (en) Electric cable cutter
JP5010116B2 (ja) 丸鋸
CN102371524A (zh) 手持工具
CA2951807C (en) An improved wall or floor saw
CN109849113A (zh) 一种木材加工用的刨床
US20230219151A1 (en) Electric working machine
JP2012148394A (ja) ヘッド部を縮小可能なラチェットレンチ
JP5303600B2 (ja) 手持ち式ベルトサンダ
CN110273031A (zh) 一种动物原料的处理装置
AU2017201345B2 (en) Improvements to router apparatus
CN111529284B (zh) 骨科治疗台
CN203092511U (zh) 附件夹紧机构及带有该附件夹紧机构的动力工具
CN101653953B (zh) 刨床
CN1593095A (zh) 用于电动工具枢轴旋转把手组件的联锁机构
CN108080683A (zh) 一种汽车换挡拨叉叉口端面修整机
TWM459959U (zh) 活動板手
CN101653954B (zh) 刨床
CN203804854U (zh) 拨轮扳手
CN213054204U (zh) 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打磨装置
US20150101457A1 (en) Adjustable wrench
CN103170955A (zh) 附件夹紧机构及带有该附件夹紧机构的动力工具
CN216146737U (zh) 一种作业机高度调节机构
CN210361307U (zh) 一种数控机械抓取手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