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09654U - 拉尾套结机 - Google Patents

拉尾套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09654U
CN204509654U CN201520131822.3U CN201520131822U CN204509654U CN 204509654 U CN204509654 U CN 204509654U CN 201520131822 U CN201520131822 U CN 201520131822U CN 204509654 U CN204509654 U CN 204509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estring
eyelet
assembly
plates
eyelet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318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炳权
黄楚生
黄楚稿
蒋志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AOYIDA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AOYIDA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AOYIDA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AOYIDA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3182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09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09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096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尾套结机,其能够将一带状体(3000)与一孔眼片状体(4000)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带状体的一部分被穿过所述孔眼片状体上的第一孔眼,被与所述第一孔眼片状体套结缝制在一起,所述带状体和所述第一孔眼片状体由此形成缝合拉尾组合件;所述拉尾套结机包括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插折组合装置(300)、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电子控制系统(2000)、缝纫装置(100)。本实用新型的拉尾套结机的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拉链头-拉尾组合件能节省大量人工劳动力成本。

Description

拉尾套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技术领域,更特别涉及电脑花样机,尤其涉及拉尾套结机,更特别涉及拉链头织带把手缝纫成型的拉尾套结机,其能够将一带状体与一孔眼片状体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带状体的一部分被穿过所述孔眼片状体上的孔眼,被与所述孔眼片状体套结缝制在一起,所述带状体和所述孔眼片状体由此形成缝合拉尾组合件;所述拉尾套结机包括缝纫装置,其中,所述缝纫装置能够将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和所述带状体的第二部分缝合在一起,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由此组合成为缝合拉尾组合件,其中,所述缝纫装置包括机头、工作台板、机架,其中,所述工作台板被支承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机头被安装在所述工作台板上。
背景技术
拉链头拉尾或拉链头织带把手对于制衣以及箱包代工行业来说在熟悉不过了,在国内一直都采用传统的缝纫机人手缝纫,还有就是利用夹具来配合的半自动机器,目前所谓的半自动机器和传统的人工一样也还是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传统的人工缝制需要两个人:一个人:切织带。另一个人:穿.折.摆.按.缝.取。而半自动机器同样需要两个人:一个人:切织带。另一个人:穿.折.摆.缝,即可。比传统人工少了(按)和(取)两个步骤。工序尤为繁琐,切织带,目前市面上很多都是用,冷切,要么就是热切,首先冷切本身就是单单靠上下刀的利口在加上气缸的推动来实现切断的,用冷切,切出来的断口会出现散口,很多毛边,影响质量与外观。而热切是利用上刀与下模发热夹具在加上气缸的推动来实现切断的,但同时由于是靠热压来熔断的,断口会出现熔点大小不齐摸起来很凹凸和有点刺手的感觉。传统手工加工还会出现织带长短脚织带与织带对折边不齐,缝纫是针线偏中歪斜等问题,两个人手一天3到5千个下来手都麻了,而且在按住跟缝的过程中稍微不注意都有可能导致手受伤等危险,最主要的还是传统的人工还需要熟手才能做得出。而随着工资的增长,人力资源的缺少,导致了制衣以及箱包代工行业陷入两难。
专利文献CN201588071U公开一种新型特种套结机,由固定布压脚杆、针、固定布压脚、甩线器、甩线器连杆、电磁铁、电磁铁安装板、机壳、弹簧、针杆、后盖、触摸屏、台板、机架、脚踏板、机座等组成。压脚结构由压脚和压脚杆组成,压脚杆为圆柱型,垂直安装在机壳里,上端头装复位弹簧,中间与导向块连接,压脚装在压脚杆的下端;整个压脚结构与针杆结构平行,连接整机传动轴,针穿过压脚圆柱头中心孔。甩线装置由甩线器连杆、电磁铁、电磁铁安装板组成,电磁铁圆柱形,电磁铁安装板“L”型,电磁铁前端为甩线器连杆,固定在电磁铁传动轴上,带弯钩形状,甩线器连杆连接甩线器。
专利文献CN203429379U公开一种三折花样套结机,包括位于工作台面上的套结机、输出夹紧机构、裁剪机构、压紧机构、送料机构、旋转机构和取料机构;所述工作台面上设有输出夹紧机构;所述输出夹紧机构一侧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裁剪机构、压紧机构、送料机构、旋转机构和取料机构;所述输出夹紧机构、裁剪机构、压紧机构、送料机构、旋转机构和取料机构处于同一操作平面上。
专利文献CN103774350A公开套结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实现套结和锁眼功能快速切换的一体机,包括机台以及安装于机台上的机座,机台上设置有针板,所述机座的上侧设有套结机构,所述机座上的且位于套结结构的一侧设有由控制器控制的自动切锁眼装置以及设于机台上的自动对料机构,自动对料机构位于自动切锁眼装置的下侧。
上述套结机并不能直接用于拉链头织带把手的缝纫成型,因此,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开发出新的用于拉链头织带把手的缝纫成型的拉尾套结机依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努力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新颖的拉尾套结机,其能够以全自动的方式缝制拉链头的拉尾,提高拉链头-拉尾组合件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新颖的拉尾套结机,其拉链头与拉尾的套合步骤和缝合步骤都能够自动实现。
为了解决整个制衣以及箱包行业传统工艺的繁琐,人工技术的限制,以及一不小心可能导致人工受伤,织带对折边不齐,长短脚,切口松散凹凸不齐,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新颖的拉尾套结机,其能够将一带状体与一孔眼片状体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带状体的一部分被穿过所述孔眼片状体上的第一孔眼,被与所述第一孔眼片状体套结缝制在一起,所述带状体和所述第一孔眼片状体由此形成缝合拉尾组合件;
所述拉尾套结机包括缝纫装置,其中,所述缝纫装置能够将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和所述带状体的第二部分缝合在一起,由此组合成为缝合拉尾组合件,其中,所述缝纫装置包括机头、工作台板、机架,其中,所述工作台板被支承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机头被安装在所述工作台板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尾套结机还包括带状体输送装置、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插折组合装置、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电子控制系统;
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能够将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中;
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能够将所述带状体输送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中;
所述插折组合装置能够将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穿过所述孔眼片状体上的第一孔眼,并能够将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围绕所述第一孔眼片状体与所述带状体的第二部分叠合在一起,所述带状体因而包围所述第一孔眼片状体的一部分,所述带状体和所述孔眼片状体由此形成折合拉尾组合件;
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能够将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从所述插折组合装置移动到所述缝纫装置中;
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被安设在所述插折组合装置的上游,并且与所述插折组合装置相连接,从而,所述孔眼片状体能够从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被传送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中;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被安设在所述插折组合装置的上游,从而,所述带状体能够从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被传送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中;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被安设在所述插折组合装置的下游,所述缝纫装置被安设在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的下游,从而,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能够从所述插折组合装置被传送到所述缝纫装置中;
所述电子控制系统这样控制各装置的运动:
控制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的运动,将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中,
控制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的运动,将所述带状体输送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中,
控制所述插折组合装置的运动,将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穿过所述孔眼片状体上的第一孔眼,并将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围绕所述第一孔眼与所述带状体的第二部分叠合在一起,形成折合拉尾组合件,
控制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的运动,将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从所述插折组合装置中的第一折合位置移动到所述缝纫装置中的第二缝合位置,
控制所述缝纫装置的运动,将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和所述带状体的第二部分缝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拉尾套结机的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拉链头-拉尾组合件能节省大量人工劳动力成本。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优点和特性通过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得以更好的理解,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拉尾套结机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缝纫装置100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缝纫装置100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第一输送部件200的主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第一输送部件200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主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后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左视图;
图9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右视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切割装置400的前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切割装置400的后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的前立体示意图;
图14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的后视图;
图15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的后立体示意图;
图16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超声波热熔装置600的主视图;
图17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超声波热熔装置600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带卷引导架700的侧视图;
图19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带卷引导架700的立体示意图;
图20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人机对话操作界面800的主视图;
图21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人机对话操作界面800的左视图;
图22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人机对话操作界面800的立体示意图;
图23为图1所示的拉尾套结机的安全防护罩1000的立体示意图;
图24为图6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的主视图;
图25为图6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的俯视图;
图26为图6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的仰视图;
图27为图6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的左视图;
图28为图6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的右视图;
图29为图6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的A-A剖视图;
图30为图6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的I部放大视图;
图31为图6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的立体示意图;
图32为图6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孔眼片状体推动组件的推动构件308的主视图;
图33为图6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孔眼片状体推动组件的推动构件308的仰视图;
图34为图6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孔眼片状体推动组件的推动构件308的左视图;
图35为图6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孔眼片状体推动组件的推动构件308的右视图;
图36为图6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孔眼片状体推动组件的推动构件308的立体示意图;
图37为图6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孔眼片状体推动组件的推动构件308的II部放大示意图;
图38为图6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孔眼片状体推动组件的推动构件308的I部放大示意图;
图39为图6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带状体导道326的主视图;
图40为图6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带状体导道326的仰视图;
图41为图6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带状体导道326的右视图;
图42为图6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带状体导道326的立体示意图;
图43为图6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329的立体示意图;
图44为图43所示的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的主导入板3291的主视图;
图45为图43所示的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的主导入板3291的俯视图;
图46为图43所示的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的第一调节板3293的主视图;
图47为图43所示的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的第一调节板3293的右视图;
图48为图43所示的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的第二调节板3295的主视图;
图49为图43所示的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的第二调节板3295的右视图;
图50为图43所示的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的第一压板3292的右视图;
图51为图43所示的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的第一压板3292的右视图;
图52为图43所示的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的顶挡板3296的右视图;
图53为图43所示的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的顶挡板3296的俯视图;
图54为图43所示的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的第二压板3294的主视图;
图55为图43所示的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的第二压板3294的右视图;
图56为图8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折转块319的主视图;
图57为图8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折转块319的仰视图;
图58为图8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折转块319的左视图;
图59为图8所示的插折组合装置300的折转块319的立体示意图;
图60为拉链头-拉尾组合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1为拉链头的立体示意图。
在图中,同一的或类似的元件使用同一数字标记,不同的元件使用不同的数字标记,其中:
10    全自动拉尾套结 3297          U型凹口
      机
100   缝纫装置       3298          第一固定孔
1000  安全防护罩     3299          第二固定孔
101   机架           330           光钎头
102   工作台板       331           第一导轨
103   花样机电箱     331、307、314 第一运动组件
1031  第二缝合位置   3400          拉尾组合件
1032  第一折合位置   3401          折合拉尾组合件
104       花样机操作面板 3402 缝合拉尾组合件
105       车头垫高底板   3601 插合组装台
106       压脚           3602 尾部盖
107       花样机头       3603 第一分支
108       第一压脚       3604 第二分支
109       第二压脚       3605 第一纵向凹槽
110       控制箱         3606 第二凹槽
111       插折组合装置响 3607 第一止挡体
          应检测传感器
112       底线检测传感器 3608 第二止挡体
113       空气过滤器     3609 第三凹槽
114       气动缸         3611 分支结合部
114、119  第十一运动组件 3612 第一支承面
114、119  第十一运动组件 3802 第三分支
115       超声波机箱     3803 第四支分
116       针车线架       3804 第一部分
117       光钎传感器固定 3805 第二部分
          板
118       二代车头感应支 3806 第四凹槽
          架
119       车头推料气缸固 3807 第一长条形通孔
          定块
120       推料杆         3808 U型腔体
12000     车头推料杆     3938 第一长形孔
121       第三行程开关   3939 第二长形孔
12100     FSNY02-N方形   400  切割装置
          接近开关
122       针车开关       4000 孔眼片状体
1301      第二缝合位置   4001 第一孔眼
1302      第一折合位置   4002 锁合块
131       机头           4003 拉把片
200       第一输送部件   401  第二固定板
200、700 带状体输送装置  402           第三侧加强筋
2000     电子控制系统    403           刀具
201      侧板            404           刀座
202      22轴承          405           垫条
203      第一感应器      406           导向件
204      调节导拄        407           第二侧加强筋
205      电马达          408           第六运动组件
206      第一感应器座    500           拉尾组合件移位装
                                      置
207      长侧板          501           下机械臂
207、208 第一机架        501、502      机械手
2071     第二凹口        502           上机械臂
208      电机固定L板     503           第九运动组件
209      第一辊轴        504           机械手横推托板
210      第二辊轴        504           第一托板
211      第一送料导道盖  504、505、516 第二机械手托架
         板
212      第一送料导道    505           机械手横推固定板
213      第二送料导道    506           第一导向块
214      第二送料导道盖  507           机械手托板
         板
215      可动轴承座      508           第二导向块
2151     第四孔眼        509           第十运动组件
216      调节螺杆        510           支架行程滑块
217      调节旋钮        511           纵向行程导轨
218      第二固定块      512           感应条
219      调节板架        513           第二感应器固定架
220      电机轴套        514           第二感应器
221      第七运动组件    515           第二步进电机
222      带状体定起块    516           机械臂固定板
223      带状体升高固定  517           机械手横推气缸固
         块                            定柱
224      外挡带板       519           第八运动组件
300      插折组合装置   600           超声波热熔装置
3000     带状体         601           第一固定板
301      座板           602           螺母组合
302      第一气缸座     603           超声波焊头
303      气缸推料座     604           固定法兰
304      拔料气缸座     605           振子抱紧块
305      插片连接杆     606           振子胶抱
306      孔眼片状体支承 607           外罩支撑块
         与定位模块
307      新插料座       608           超声波振子
308      推动构件       700           带卷引导架
308、324 孔眼片状体推动 701           支承底板
         组件
309      加强筋         701、702、706 料架
310      插针气缸固定板 702           料架柱
311      插片           703           料架法兰
312      第五气动缸     703、705、    带料盘组件
                       707、708、712
312、313 第五运动组件   704           导带主轴
313      横阻气缸固定板 704、709、710 导带组件
314      第一气动缸     705           料盘主轴
315      阻料支架       706           固定角码
316      第一弹簧胶阻片 707           第一侧盘板
317      料道挡边       708           第二侧盘板
318      拔带挡平块     709           导带固定块
319      折转块         710           导带横销轴
3193     第三部分       711           第一胶盖
3194     第一拔折体     712           油封
3195     第二拔折体     800           人机对话操作界面
3197     第一侧面       801           电机箱斜盖
321      弹弓胶垫       801-808       液晶显示器
322      回退挡块       802           触摸屏
323      第二弹簧胶阻片 803           急停按钮
324      第三运动组件   804           转换开关
325      第二运动组件   805           复位按钮红
326      带状体导道     806           显示面板底框
326      带状体导道     807           带灯复位按钮黄
3263     导槽           808           复位按钮绿
3264     侧导壁         809           第二胶盖
3265     梯形扩口       810           万向节
3266     第三孔眼       810、814、815 方向调节部件
327      第四气缸固定座 811           第一显示屏支柱
327、337 第四运动组件   811、812      显示器支架
327、337 第四运动组件   812           第二显示屏支柱
328      震盘连接板     813           角码
329      孔眼片状体导入 814           显示架套
         组件
3291     主导入板       815           显示频架子固定滑
                                    套
3292     第一压板       816           显示箱固定垫块
3293     第一调节板     817           坦克线槽
3294     第二压板       818           二色警示灯
3295     第二调节板     900           孔眼片状体输送装
                                    置
3296     顶挡板         900           振动筒
按有形物体例如带状体3000、孔眼片状体4000、拉尾组合件等的运动前行方向来定义“上游”和“下游”,按图例纸页平面和正常看图方向来定义“左”、“右”、“上”、“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拉尾套结机10能够将一带状体3000与一孔眼片状体4000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带状体的一部分被穿过所述孔眼片状体上的第一孔眼,被与所述孔眼片状体套结缝制在一起,所述带状体和所述孔眼片状体由此形成缝合拉尾组合件。参照图60-61,对于拉链头-拉尾组合件这样的产品来说,拉链头就是孔眼片状体,带状拉尾就是带状体。可以理解的是,孔眼片状体可以有多种形体,例如具有孔眼的长方体、具有孔眼的圆形体、具有孔眼的椭圆形体等。带状体优选为能够由缝纫机针头扎穿的布带、尼龙带、塑料带等。
所述拉尾套结机包括缝纫装置100,其中,所述缝纫装置100能够将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和所述带状体的第二部分缝合在一起,由此组合成为缝合拉尾组合件,其中,所述缝纫装置100包括机头131、工作台板102、机架101,其中,所述工作台板102被支承在所述机架101上,所述机头131被安装在所述工作台板102上。通过所述缝纫装置100,就能够手动缝制出单个的所述缝合拉尾组合件。所述缝纫装置100可以是商品市场直接购买的缝纫机,优选为电脑花样机,例如AMS-210D型号的电脑花样机。可以理解的,所述电脑花样机的机头131、工作台板102、机架101都可以改造,如图2-3所示,机头的第一压脚108和第二压脚109例如可以按所述孔眼片状体的形状和需求进行改造,工作台板102可以加宽加长,机架101可以改造成方筒管支架,以便能支承更大的重量。
为了能够全自动地连续生产所述缝合拉尾组合件,参照图1,所述拉尾套结机还包括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插折组合装置300、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电子控制系统2000。其主要设计思想在于用机械运动能量流和电子控制信息流来代替重复的人体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其中,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插折组合装置300和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用于传递动能,电子控制系统2000用于传递信息。
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能够将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中。其设计要点在于将一个个孔眼片状体例如拉链头连续有规律地运送到指定的组装位置,因此,可选地,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可以包括循环链式输送装置,每个链节对应输送一个孔眼片状体。可选地,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是智能机器人,其通过可视化成像技术和智能芯片,能够拾取散乱放置的拉链头,一个接一个地按相同的时间间隔将其运送到指定的位置。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包括振动筒,其能够以合理的成本将散乱放置的拉链头一个接一个地有规律地运送到指定的位置。
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能够将所述带状体输送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中。可选地,对于不连续的带状体,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可以包括循环链式输送装置、循环带式输送装置、或者智能机器人。对于连续的带状体,可选地,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包括带体抽取装置,其能够将按之字折叠的连续带状体均速地抽取出来;优选地,如图19所示,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包括带料盘组件703、705、707、708、712,成卷的连续带体被安置在其中。
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能够将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穿过所述孔眼片状体上的第一孔眼,并能够将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围绕所述孔眼片状体与所述带状体的第二部分叠合在一起,所述带状体因而包围所述孔眼片状体的一部分,所述带状体和所述孔眼片状体由此形成折合拉尾组合件。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的设计要点在于:将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穿过所述孔眼片状体上的第一孔眼,卷绕折叠至与所述带状体的第二部分重叠,以便于随后的缝合操作。可选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是具有三维运动功能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其能够完成第一维度的穿插动作和第二维度的折转动作。可选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包括杠杆系统,其能够完成第一维度的穿插动作和第二维度的折转动作。优选地,如图6至图10所示,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包括孔眼片状体移动定位部件、带状体引导与定位部件、插合部件、带状体折叠部件,其特别适合拉链头-拉尾组合件的组装操作。
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能够将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从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移动到所述缝纫装置100中。可选地,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是工业智能机器人,其能够很好地实现将一个物体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可选地,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包括杠杆系统,杠杆系统也能够简单有效地实现物体的移位。优选地,如图13至图15,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包括第一纵向移动部件、第二横向运动部件、第三开合运动部件,其特别适合拉链头-拉尾组合件的夹取和移位操作。
参照图1,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被安设在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的上游,并且与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相连接,从而,所述孔眼片状体能够从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被传送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中;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被安设在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的上游,从而,所述带状体能够从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被传送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中;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被安设在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的下游,所述缝纫装置100被安设在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的下游,从而,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能够从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被传送到所述缝纫装置100中。这种按能量流动方向布置机械装置的设计既节省空间也节省能量。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和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可以并列地设置在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的上游。
对物体的形状、结构和位置进行改变需要机械动能的作用,拉尾套结机的上述各机械装置能够较好地实现所述带状体和所述孔眼片状体到缝合拉尾组合件的结构变化和位置变化。
上述各机械装置的控制信息以光电信号的形式表现,由于光电信号的传递速度对于拉尾套结机的尺度来说,是数量级的巨大差别,因此,所述电子控制系统2000可以安设在所述拉尾套结机中的任何合适位置,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控制系统2000被安设缝纫装置100的机架101中。
所述电子控制系统2000按时序发送控制信号,有序地控制上述机械装置的运动、动能的流向、物体形状结构的变化:
控制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的运动,将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中,这一步骤可称之为孔眼片状体输送操作;
控制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的运动,将所述带状体输送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中,这一步骤可称之为带状体输送操作;
可选地,上述两操作可以按先后次序进行,所述孔眼片状体首先到达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中的第一折合位置1302,接着,所述带状体到达所述第一折合位置,反之亦然。优选地,上述两操作可以按同步的方式进行,所述孔眼片状体和所述带状体可以同时到达所述第一折合位置,例如所述带状体位于所述孔眼片状体的上方。
控制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的运动,将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穿过所述孔眼片状体上的第一孔眼,并将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围绕所述孔眼片状体与所述带状体的第二部分叠合在一起,形成折合拉尾组合件。在该插折组合操作包括两个主要动作:穿插动作和折转动作。对于所述带状体在所述孔眼片状体下方的情形,穿插动作由下而上进行,折转动作在所述孔眼片状体上方进行;对于所述带状体在所述孔眼片状体上方的情形,穿插动作由上而下进行,折转动作在所述孔眼片状体下方进行。所述带状体的实相与所述孔眼片状体的空相即第一孔眼结合,实现了物体形状和结构的变化:分开的带状体和孔眼片状体变成折合拉尾组合件。
控制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的运动,将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从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中的第一折合位置1302移动到所述缝纫装置100中的第二缝合位置1301。优选地,该移位操作包括夹持动作、移动动作、松开动作,在第一折合位置1302夹持住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接着移动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然后在第二缝合位置1301松开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
控制所述缝纫装置100的运动,将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和所述带状体的第二部分缝合在一起。优选地,该缝合操作由电脑花样机来实现,使用已经商品化的电脑花样机,可以极大降低所述电子控制系统2000的成本。可以理解的是,普通的缝纫机也是可选的,但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改造。
对于不连续的分段的带状体,上述拉尾套结机能够较好地代替重复的人力劳动,有效地提高拉尾组合件的生产效率。对于连续的带状体,上述拉尾套结机还需要切割装置,这将在下文的优选实施例中描述。
参照图6-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包括孔眼片状体移动定位部件、带状体引导与定位部件、插合部件、带状体折叠部件。
如图1所示,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被安装在所述工作台板102上,靠近所述机头131的位置。
如图10所示,所述孔眼片状体移动定位部件能够将来自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的孔眼片状体移动到所述插合部件中,并能够将所述孔眼片状体的第一孔眼4001与所述插合部件的插片311对正,其中,所述孔眼片状体移动定位部件包括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329、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孔眼片状体推动组件308、324。
所述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329能够将来自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的孔眼片状体4000引导到所述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上。所述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329完成孔眼片状体的导入操作,是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接口,其实相的形状的结构就是为了建构一个能够让所述孔眼片状体通过的空相——通道或空腔,因此,根据所述孔眼片状体的形状和尺寸的不同,所述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329的空相具有相应的互补的形状。例如,对于简单的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的孔眼片状体,所述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329的空相可以是简单的长方形孔口;对于拉链头这样的复杂的孔眼片状体,如图44所示,所述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329的空相主要是U型凹口3297。
如图10所示,所述孔眼片状体推动组件308、324能够将所述孔眼片状体4000推动到所述插片311的下方,也就是第一折合位置1302。可选地,所述孔眼片状体推动组件308、324可以包括推杆或推板,动力来源可以是气动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拉装置。为了适当地推动复杂的孔眼片状体例如拉链头,优选地,所述孔眼片状体推动组件包括如图36所示的推动构件308。
如图10所示,所述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能够支承所述孔眼片状体4000,并且能够通过所述孔眼片状体推动组件308、324的推动作用,将所述孔眼片状体的第一孔眼4001对齐于所述插片311的正下方,使得所述插片311能够穿插到所述第一孔眼4001中。对于简单的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的孔眼片状体,所述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可以是一具有止挡块的平板,孔眼片状体支承在所述平板上,所述止挡块确定所述第一折合位置。对于拉链头这样的复杂的孔眼片状体,如图31所示,所述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包括插合组装台3601,其空相适合支承、容纳、定位拉链头这样的实体。
如图10所示,所述带状体引导与定位部件能够将来自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的带状体3000的第一部分引导到所述孔眼片状体移动定位部件中,并使所述带状体3000的第一部分定位于所述孔眼片状体的第一孔眼4001之上,优选地,所述带状体引导与定位部件包括带状体导道326,其中,所述带状体导道326能够将所述带状体3000引导到位于所述孔眼片状体移动定位部件中的孔眼片状体4000之上。可选地,所述带状体引导与定位部件是一平板,所述带状体在所述平板上得以支承,并引导所述带状体到达第一折合位置1032;可选地,所述带状体引导与定位部件是一具有U形凹槽的板体,所述带状体在所述U形凹槽中得以支承,并引导所述带状体到达第一折合位置1032。
如图10所示,所述插合部件包括所述插片311和第一运动组件331、307、314,其中,所述插片311能够借助于所述第一运动组件331、307、314产生的推动力将位于所述孔眼片状体的第一孔眼4001之上的所述带状体3000的第一部分插进到所述第一孔眼4001中。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一孔眼的形状,所述插片可以是圆柱体、棱柱体或扁平长方体等。第一运动组件可以包括气动缸、液压缸、电动位移装置等。
如图8和图10所示,所述带状体折叠部件包括折转块319和第二运动组件325,其中,所述折转块319能够借助于所述第二运动组件325产生的推动力将所述带状体3000的第一部分在所述孔眼片状体4000的下方折转向所述带状体3000的第二部分,从而所述带状体3000围绕着所述第一孔眼4001的一部分叠合在一起,形成折合拉尾组合件。可选地,所述折转块319可以是简单的“1”型或L字型。优选地,如图59所示,所述折转块319具有阶梯形。第二运动组件可以包括气动缸、液压缸、电动位移装置等。
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没有使用成本高的智能机器人,因而上述拉尾套结机以合理的成本达到较高的自动化生产效率。
作为变型,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还包括第四运动组件327、337,其中,所述带状体导道326与所述第四运动组件327、337相连接,在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夹取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时,所述第四运动组件327、337移动所述带状体导道326,让出空间,使得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能够夹取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可选地,所述第四运动组件可以包括气动缸、液压缸、电动位移装置等。所述带状体导道326例如直接与所述第四运动组件327、337的活动杆例如气动缸的活塞杆连接。这样的配置使得拉尾套结机更加紧凑,而且所述带状体导道326的位置可以根据所述带状体的厚度进行适应性调节。
作为另一变型,如图6、8、10所示,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还包括回退挡块322和第五运动组件312、313。第五运动组件312、313控制回退挡块322的进与退,从而使用所述插片311产生附加的动作。
根据拉尾套结机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孔眼片状体4000是拉链头,其中,所述拉链头包括锁合块4002和拉把片4003,所述第一孔眼4001位于所述拉把片4003的自由端部中;并且,所述带状体3000是带状拉尾。这是一台专门用于生产拉链头-拉尾组合件的全自动拉尾套结机。
为此,众多的零部件要为拉链头而专门设计。
优选地,如图43-55所示,所述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329包括主导入板3291、第一压板3292、第一调节板3293、第二压板3294、第二调节板3295、顶挡板3296;
所述主导入板3291包括U型凹口3297、至少两个第一固定孔3298、至少两个第二固定孔3299;
所述第一调节板329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长形孔3938,其中,借助于所述第一压板3292、所述第一长形孔3938、所述第一固定孔3298和螺钉,所述第一调节板3293被可调节地固定在所述主导入板3291上;
所述第二调节板3295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长形孔3939,其中,借助于所述第二压板3294、所述第二长形孔3939、所述第二固定孔3299和螺钉,所述第二调节板3295被可调节地固定在所述主导入板3291上;
所述第一调节板3293和所述第二调节板3295被固定在所述主导入板3291的同一侧面上,并且所述第一调节板3293的长边和所述第二调节板3295的长边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调节板3293位于所述U型凹口3297的底部侧,所述第二调节板3295位于所述U型凹口3297的第一分支侧;
所述第一调节板3293和所述第二调节板3295之间的相对间距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长形孔3938和所述第二长形孔3939来调节。
这样设计的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的空相能够更好地适应拉链头这样的实体。
优选地,如图24-31所示,所述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包括插合组装台3601和尾部盖3602,其中,所述插合组装台3601整体具有L形状,具有第一分支3603、第二分支3604和将所述两分支连接在一起的分支结合部3611,所述尾部盖3602通过螺钉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插合组装台3601的第一分支3603的第一端部;
所述插合组装台3601在所述第一分支3603中具有一第一纵向凹槽3605、第一支承面3612,其中,所述第一纵向凹槽3605贯穿整个所述第一分支3603,所述拉链头的锁合块4002能够被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一纵向凹槽3605中,所述拉链头的拉把片4003能够被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承面3612上;
所述插合组装台3601在所述分支结合部3611中具有第二凹槽3606、第一止挡体3607、第二止挡体3608、第三凹槽3609,其中,所述第一止挡体3607和所述第二止挡体3608用于确定所述拉链头的最终插合位置,在该插合位置中,所述拉链头的拉把片的第一孔眼4001与所述第三凹槽3609对齐,从而,所述插片311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孔眼4001与所述第三凹槽3609;
所述插合组装台3601在所述第二分支3604上具有第二孔眼3610,用于将所述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固定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上。
这样设计的所述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的空相能够更好地支承、容纳和定位拉链头这样的实体。
优选地,如图32-38所示,所述孔眼片状体推动组件308、324包括推动构件308和第三运动组件324,其中,所述推动构件308整体上具有大致的T形状,并具有第三分支3802和第四支分3803;
所述第三分支3802在第一部分3804中具有第四凹槽3806,因而,所述第三分支3802的第一部分3804具有大致U形的形体,称之为U型腔体3808;
所述第三分支3802的第二部分3805具有大致平板的形体,其中,所述拉链头的锁合块4002能够部分地被容纳在所述第四凹槽3806中;
所述第三分支3802的U型腔体3808的宽度W1小于所述插合组装台3601的所述第一纵向凹槽3605的宽度W2,使得所述U型腔体3808能够在所述第一纵向凹槽3605中滑动,其中,宽度W1一般大于拉链头的宽度;
所述第四支分3803具有第一长条形通孔3807,其中,所述推动构件308借助于所述长条形通孔3807连接到所述第三运动组件324,从而,所述第三运动组件324能够推动推动构件308的所述U型腔体3808在所述插合组装台3601的所述第一纵向凹槽3605中滑动;
所述第四支分3803相对于所述第三分支3802的U型腔体3808的位置设置成使得:所述孔眼片状体推动组件308、324与所述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安装就位后,所述U型腔体3808能够所述第一纵向凹槽3605中滑动。
这样设计的推动构件308特别适合操作拉链头这样的实体。
优选地,如图56-59所示,所述折转块319整体上为阶梯状,并具有第一部分3191、第二部分3192、第三部分3193、第一拔折体3194、第二拔折体3195;
所述折转块的第二部分3192连接着所述第一部分3191和所述第三部分3193;
所述折转块的第三部分3193连接有第一拔折体3194和第二拔折体3195;
所述第一拔折体3194和第二拔折体3195与所述折转块的第三部分3193的第一侧面3197平齐;或者,第二拔折体3195与所述折转块的第三部分3193的第一侧面3197平齐,所述第一拔折体3194相对于所述折转块的第三部分3193的第一侧面3197偏离第一距离H1,其中,H1取值较小,例如1mm到5mm;
所述折转块的第一部分3191具有第二长条形通孔3196,所述第二长条形通孔3196用于将所述折转块319连接到所述第二运动组件325,从而,所述折转块在所述第二运动组件325的推动作用下,能够折转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所述带状体和所述孔眼片状体由此能够形成折合拉尾组合件。
这样设计的所述折转块有利于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各部件布置得更加紧凑,也特别适合操作拉链头这样的实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如图39-42所示,所述带状体导道326整体上为T形体,并具有第一分支3261和第二分支3262;
所述带状体导道326的第二分支3262具有导槽3263和梯形扩口3265、侧导壁3264,其中,所述梯形扩口3265能够让来自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的带状体3000顺利进入所述导槽3263,所述侧导壁3264能够保证运动中的带状体3000的第一部分准确定位到所述孔眼片状体4000的第一孔眼4001之上;
所述带状体导道326的第一分支3261具有第三孔眼3266,所述带状体导道326借助于所述第三孔眼3266连接到所述第四运动组件327、337上。
这样设计的带状体导道326有利于正确定位带状体到第一折合位置,并且便于根据不同的带状体厚度进行适应性调节。
优选地,所述带状体3000由热塑性高子材料制成;或者所述带状体3000的材料成份中含有热塑性高子材料。这样的带状体有利于缝纫针头进行缝合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拉尾套结机还包括热熔装置,其中,所述热熔装置能够使所述带状体3000的端部在短时间内熔结,从而避免所述带状体3000的端部开线起毛。
作为优选实施例,如图16-17所示,所述热熔装置是超声波热熔装置600;
所述超声波热熔装置600包括第一固定板601、超声波焊头603、固定法兰604、振子抱紧块605、超声波振子608;
所述超声波焊头603具有扁平的形体,其宽度大于所述带状体3000的宽度,从而能够在所述带状体3000的端部的整个宽度上进行热熔结;
所述超声波焊头603与所述超声波振子608相连在一起;
所述超声波振子608借助于所述振子抱紧块605、所述固定法兰604固定到所述第一固定板601上;
所述超声波热熔装置600借助于所述第一固定板601被固定到所述工作台板102上。
所述超声波热熔装置比较安全,在服装行业尤其突出,防火安全性提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带状体3000是连续的带状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切割装置是必需的。
所述的拉尾套结机还包括切割装置400,用于按预定的长度切断所述连续的带状体3000,所述切割装置400被安置在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的下游,且位于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的上游。
作为优选实施例,如图11-12所示,所述切割装置400包括第二固定板401、刀具403、刀座404、导向件406和第六运动组件408;
所述刀具403被固定在所述刀座404上;
所述第六运动组件408被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401上;
所述第六运动组件408与所述刀座404相连接,从而能够驱动所述刀具403切割所述带状体3000;
所述导向件406引导所述刀具403的运动,保证平整地切割所述带状体3000;
所述切割装置400被固定安装在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的上游和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的下游。
这样设计的切割装置使得全自动拉尾套结机的结构更加紧凑。
作为变型,如图1所示,所述切割装置400被这样安设在所述的拉尾套结机:在所述刀具403进行切割运动时,所述刀具403的刀刃正好与所述超声波焊头603相对,从而,所述带状体3000在所述超声波焊头603的顶平面上被所述刀具403的刀刃切断。
这样设计的切割装置使得切割操作与熔结操作几乎同时进行,更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如图1、4、5、18、19所示,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包括第一输送部件200和带卷引导架700,其中,所述带卷引导架700用于安放所述连续的带状体3000的带卷,并将其引导到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中,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每次按一预定的长度将所述连续的带状体3000引导到所述切割装置400中,从而能够按预定的长度切割所述连续的带状体3000。所述“预定的长度”一般是最终缝合的拉尾带的长度的两倍,也就是说,带状体段对折后形成拉尾带。当然,所述“预定的长度”小于两倍的最终缝合的拉尾带的长度也是可以的。
这样的分体设计便于快速安装新的带状体卷。
优选地,如图4-5所示,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包括驱动单元,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马达205、第一辊轴209、第二辊轴210、第一机架207、208,电马达205例如是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
所述电马达205被固定安装到所述第一机架207、208上;
所述第一辊轴209和所述第二辊轴210可旋转地被安装到所述第一机架207、208上,并且,所述第一辊轴209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辊轴210的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连续的带状体3000能够在所述第一辊轴209和所述第二辊轴210之间穿行;
所述第二辊轴210与所述电马达205的旋转轴相连接,从而,所述电马达205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辊轴210旋转;
所述第一辊轴209和所述第二辊轴210之间的间距被设置成使得:在所述电马达205驱动所述第二辊轴210旋转时,所述连续的带状体3000与所述第一辊轴209和所述第二辊轴210之间的滚动摩擦力能够驱动所述连续的带状体3000向前行进;
所述第一机架207、208被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板102上
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被安设在所述切割装置400的上游和所述带卷引导架700的下游。
这样设计的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有利于按预定的长度间歇地有规律地输送带状体。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还包括间距调节单元,其中,所述间距调节单元包括调节旋钮217、调节螺杆216、第二固定块218、调节板架219、可动轴承座215;
所述第一辊轴209被支承在所述可动轴承座215的第四孔眼2151中;
所述可动轴承座215被固定到所述调节板架219上;
所述调节板架219与所述调节螺杆216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所述调节螺杆216与所述第二固定块218通过螺旋配合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二固定块218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207上;
所述调节旋钮217被固定安装在所述调节螺杆216的第一端部;
所述可动轴承座215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架207的第二凹口2071中;
通过旋转所述调节旋钮217,所述可动轴承座215能够在所述第二凹口2071中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辊轴209上下移动,进而调节所述第一辊轴209和所述第二辊轴210之间的间距。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适应不同厚度的带状体。
有利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还包括高度调节单元,其中,所述高度调节单元包括带状体定起块222和第七运动组件221;
所述带状体3000能够被支承在所述带状体定起块222上;
所述带状体定起块222与所述第七运动组件221相连接;
所述第七运动组件221能够驱动所述带状体定起块222上升或下降,从而能够调节运行中的所述带状体3000的高度。
有利地,所述第七运动组件221可以包括气动缸、液压缸、电动位移装置等
这样设计的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增强了全自动拉尾套结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调整带状体与孔眼片状体的相对高度位置。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还包括第一感应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包括第一感应器203和第一感应器座206。这样的配置使得能够实时检测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是否有带状体,从而及时作出反应。,当第一感应器203检测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中有带状体时,那么所述拉尾套结机将正常运行;当第一感应器203检测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中没有带状体时,那么所述拉尾套结机将会等其余动作做完后立即停止工作,并提示带状体缺料,以免造成没有带状体空运行。
可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还包括导道单元,其中,所述导道单元包括第一送料导道盖板211、第一送料导道212、外挡带板224、第二送料导道213、第二送料导道盖板214。这样的配置有利于带状体平稳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如图18-19所示,所述带卷引导架700包括料架701、702、706、导带组件704、709、710、带料盘组件703、705、707、708、712;
所述料架包括支承底板701、料架柱702、固定角码706;
所述导带组件包括导带主轴704、导带固定块709、导带横销轴710;
所述带料盘组件包括料架法兰703、料盘主轴705、第一侧盘板707、第二侧盘板708、油封712;
所述连续的带状体3000盘绕在所述带料盘组件中;
所述带料盘组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料架上;
所述导带组件被安装在所述料架上,位于所述带料盘组件的下方,来自所述带料盘组件的所述连续的带状体3000通过所述导带组件导向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
这样设计的带卷引导架特别适合引导成卷的连续带状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3-15所示,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包括第一纵向移动部件、第二横向运动部件、第三开合运动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纵向移动部件能够将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从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中移动到所述缝纫装置100中,所述第三开合运动部件能够在所述第一折合位置夹持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并且能够在所述第二缝合位置松开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所述第二横向运动部件能够使所述第三开合运动部件进入或出离所述第一折合位置或第二缝合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纵向移动部件、所述第二横向运动部件、所述第三开合运动部件都可以借助于工业智能机器人或杠杆系统来实现。
优选地,所述第一纵向移动部件包括支架行程滑块510、纵向行程导轨511、第二步进电机515;
所述支架行程滑块510被支承在所述纵向行程导轨511上,并且与所述第二步进电机515连接,从而,所述第二步进电机515能够使所述支架行程滑块510从第一起始位置移动到第二终止位置;
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的第一纵向移动部件的纵向行程导轨511被固定到所述工作台板102上。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弹性元件6的结构和位置可以有更多的变型,只要这样的变型达到了消除衔铁3与导柱底座8之间产生的工作噪音,都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设计思想之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横向运动部件包括第一托板504和第八运动组件519;
所述第一托板504与所述第八运动组件519可活动地连接;
所述第八运动组件519被固定到所述支架行程滑块510上;
在所述第一纵向移动部件的第一起始位置,所述第一托板504能够在第一出离位置和第二进入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纵向移动部件的第二缝合位置,所述第一托板504能够在第三出离位置和第四进入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第二横向运动部件被安装到所述第一纵向移动部件的支架行程滑块510上,并且能够随所述支架行程滑块510在所述第一折合位置与所述第二缝合位置之间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三开合运动部件包括机械手501、502、第二机械手托架504、505、516、第九运动组件503,其中,所述机械手包括上机械臂502、下机械臂501;
所述第二机械手托架504、505、516与所述第一托板504相连接;
所述第九运动组件503与所述第二机械手托架504、505、516相连接;
所述上机械臂502和所述下机械臂501可活动地连接到所述第九运动组件503;
在所述第二横向运动部件的第二进入位置,所述上机械臂502和所述下机械臂501能够在第一松开位置与第二夹紧位置之间活动,在所述第一松开位置,所述上机械臂502位于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的上方,所述下机械臂501位于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的下方,在所述第二夹紧位置,所述上机械臂502和所述下机械臂501夹紧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其中,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位于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中的第一折合位置;
在所述第二横向运动部件的第四进入位置,所述上机械臂502和所述下机械臂501能够在第三松开位置与第四夹紧位置之间活动,在所述第四夹紧位置,所述上机械臂502和所述下机械臂501夹紧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在所述第三松开位置,所述上机械臂502位于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的上方,所述下机械臂501位于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的下方,其中,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位于所述缝纫装置100中的第二缝合位置;
作为变型,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还包括第二高度调节部件,在所述第二进入位置和所述第四进入位置处在不同高度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高度调节部件能够调节所述第二横向运动部件或所述第三开合运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工作台板102的高度;
所述第二高度调节部件包括调节引导块和第十运动组件509;
所述调节引导块与所述第十运动组件509可活动地连接;
所述第十运动组件509被固定在所述支架行程滑块510上;
所述调节引导块与所述第二横向运动部件或所述第三开合运动部件相连接;
所述第十运动组件509能够驱动所述调节引导块上下运动,并且,所述第二横向运动部件或所述第三开合运动部件随之上下运动,从而,调节所述机械手的高度位置。
对于第一折合位置1032与第二缝合位置1031不在同一水平面内的情形,上述第二高度调节部件是必要的。
作为变型,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还包括位置感应部件;所述位置感应部件包括感应器514、感应条512和感应器固定架513。位置感应部件能够为电子控制系统2000提供控制参数信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缝纫装置100还包括推料装置,其中,所述推料装置能够将所述缝合拉尾组合件从所述第二缝合位置推出到产品收纳箱中;
所述推料装置包括推料杆120和第十一运动组件114、119;
所述推料杆120可活动地连接到所述第十一运动组件114、119;
所述第十一运动组件114、119被固定连接到所述工作台板102上;
所述第十一运动组件114、119能够驱动所述推料杆120,从而,所述推料杆120能够推动所述缝合拉尾组合件从所述第二缝合位置弹出到产品收纳箱中。
所述推料装置进一步提高了拉尾套结机的自动化程度。
有利地,如图2-3所示,所述缝纫装置100还包括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三行程开关121、底线检测传感器112、插折组合装置响应检测传感器111。所述检测装置为电子控制系统2000提供控制参数信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如图1、20-23所示,所述电子控制系统2000包括人机对话操作界面800、控制箱110和位于所述控制箱110的控制电路板;
所述人机对话操作界面800包括液晶显示器801-808、显示器支架811、812和方向调节部件810、814、815;
所述控制电路板能够控制各运动部件或组件按预定的时序、方向和行程运动。所述“预定的时序”一般在控制电路板设计时预先确定,或者在设备初始化之前,通过软件编程来设定。
这样设计的所述电子控制系统2000具有易操作性、人机互动友好的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包括振动筒900,其中,所述振动筒900包括螺旋状导引道;
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输出口与所述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329相连接;
所述振动筒900能够通过振动,将其底部中的所述孔眼片状体安置到所述螺旋状导引道中,并且,在所述螺旋状导引道中一个接一个地运动到所述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329中。
这样设计的拉链头输送装置有利于节省机器制造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技术方案中存在下列一个或多个运动组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运动组件、所述第二运动组件、所述第三运动组件、所述第四运动组件、所述第五运动组件、所述第六运动组件、所述第七运动组件、所述第八运动组件、所述第九运动组件、所述第十运动组件、所述第十一运动组件各包括气动缸、或者液压缸。可选地,所述运动组件或部件还可以包括相应的连接零件,以便所述运动组件或部件与拉尾套结机的其它零部件安装在一起。
参照图1所示的专门用于拉链头-拉尾组合件生产的全自动拉尾套结机,其操作步骤如下:
1、将拉链头倾倒入振动筒900,并在所述带卷引导架700上安装好成卷的连续织物带,并将织物带的自由端导入到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的两辊轴之间;
2、打开电源开关,电子控制系统2000初始化;
3、启动全自动拉尾套结机;
4、拉链头由振动筒900被输送到插折组合装置300的第一折合位置1032,同时,织物带由第一输送部件200输送到插折组合装置300的第一折合位置1032;
5、织物带在切割装置400中按预定的长度被切断,同时织物带的端部在超声波热熔装置600中被熔结;
6、第一输送部件200在第一折合位置1032将所述织物带的第一部分穿过所述拉链头上的第一孔眼,并将所述织物带的第一部分围绕所述孔眼片状体与所述织物带的第二部分叠合在一起;
7、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将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从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中的第一折合位置1302移动到所述缝纫装置100中的第二缝合位置1301;
8、所述缝纫装置100在第二缝合位置将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和所述带状体的第二部分缝合在一起,形成缝合拉尾组合件;
9、所述缝纫装置100的推料装置将所述缝合拉尾组合件从所述第二缝合位置推出到产品收纳箱中。
专利文献CN2730192Y,CN201424560Y,CN201588071U,CN202482617U,CN202913213U,CN202913215U,CN103774350A,CN203429379U,CN204080382U公开了与本发明创造相关的零件、元件、部件或装置,因此,在本文中没有提及的零件、元件和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位置关系、作用力关系、运动关系、能量关系、动量关系等都可参照上述引用的专利文献来理解。本文引用的所述专利文献的技术内容因而成为本专利申请文件的一部分。在需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所有的已公布的专利文献都可对本专利申请提供现有技术参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优选的或具体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创造的设计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创造的设计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本发明创造的范围之内和/或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拉尾套结机,其能够将一带状体(3000)与一孔眼片状体(4000)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带状体的一部分被穿过所述孔眼片状体上的第一孔眼,被与所述第一孔眼片状体套结缝制在一起,所述带状体和所述第一孔眼片状体由此形成缝合拉尾组合件;
所述拉尾套结机包括缝纫装置(100),其中,所述缝纫装置(100)能够将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和所述带状体的第二部分缝合在一起,由此组合成为缝合拉尾组合件,其中,所述缝纫装置(100)包括机头(131)、工作台板(102)、机架(101),其中,所述工作台板(102)被支承在所述机架(101)上,所述机头(131)被安装在所述工作台板(102)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尾套结机还包括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插折组合装置(300)、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电子控制系统(2000);
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能够将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中;
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能够将所述带状体输送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中;
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能够将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穿过所述孔眼片状体上的第一孔眼,并能够将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围绕所述第一孔眼片状体与所述带状体的第二部分叠合在一起,所述带状体因而包围所述第一孔眼片状体的一部分,所述带状体和所述孔眼片状体由此形成折合拉尾组合件;
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能够将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从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移动到所述缝纫装置(100)中;
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被安设在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的上游,并且与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相连接,从而,所述孔眼片状体能够从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被传送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中;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被安设在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的上游,从而,所述带状体能够从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被传送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中;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被安设在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的下游,所述缝纫装置(100)被安设在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的下游,从而,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能够从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被传送到所述缝纫装置(100)中;
所述电子控制系统(2000)这样控制各装置的运动:
控制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的运动,将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中,
控制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的运动,将所述带状体输送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中,
控制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的运动,将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穿过所述孔眼片状体上的第一孔眼,并将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围绕所述第一孔眼与所述带状体的第二部分叠合在一起,形成折合拉尾组合件,
控制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的运动,将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从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中的第一折合位置(1302)移动到所述缝纫装置(100)中的第二缝合位置(1301),
控制所述缝纫装置(100)的运动,将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和所述带状体的第二部分缝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尾套结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包括孔眼片状体移动定位部件、带状体引导与定位部件、插合部件、带状体折叠部件;
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被安装在所述工作台板(102)上,靠近所述机头(131)的位置;
所述孔眼片状体移动定位部件能够将来自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的孔眼片状体移动到所述插合部件中,并能够将所述孔眼片状体的第一孔眼(4001)与所述插合部件的插片(311)对正,其中,所述孔眼片状体移动定位部件包括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329)、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孔眼片状体推动组件(308、324),其中,所述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329)能够将来自所述孔眼片状体输送装置(900)的孔眼片状体(4000)引导到所述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上,所述孔眼片状体推动组件(308、324)能够将所述孔眼片状体(4000)推动到所述插片(311)的下方,所述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能够支承所述孔眼片状体(4000),并且能够通过所述孔眼片状体推动组件(308、324)的推动作用,将所述孔眼片状体的第一孔眼(4001)对齐于所述插片(311)的正下方,使得所述插片(311)能够穿插到所述第一孔眼(4001)中;
所述带状体引导与定位部件能够将来自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的带状体(3000)的第一部分引导到所述孔眼片状体移动定位部件中,并使所述带状体(3000)的第一部分定位于所述孔眼片状体的第一孔眼(4001)之上,其中,所述带状体引导与定位部件包括带状体导道(326)其中,所述带状体导道(326)能够将所述带状体(3000)引导到位于所述孔眼片状体移动定位部件中的孔眼片状体(4000)之上;
所述插合部件包括所述插片(311)和第一运动组件(331、307、314),其中,所述插片(311)能够借助于所述第一运动组件(331、307、314)产生的推动力将位于所述孔眼片状体的第一孔眼(4001)之上的所述带状体(3000)的第一部分插进到所述第一孔眼(4001)中;
所述带状体折叠部件包括折转块(319)和第二运动组件(325),其中,所述折转块(319)能够借助于所述第二运动组件(325)产生的推动力将所述带状体(3000)的第一部分在所述孔眼片状体(4000)的下方折转向所述带状体(3000)的第二部分,从而所述带状体(3000)围绕着所述第一孔眼(4001)的一部分叠合在一起,形成折合拉尾组合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尾套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眼片状体(4000)是拉链头,其中,所述拉链头包括锁合块(4002)和拉把片(4003),所述第一孔眼(4001)位于所述拉把片(4003)的自由端部中;并且,所述带状体(3000)是带状拉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尾套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眼片状体导入组件(329)包括主导入板(3291)、第一压板(3292)、第一调节板(3293)、第二压板(3294)、第二调节板(3295)、顶挡板(3296);
所述主导入板(3291)包括U型凹口(3297)、至少两个第一固定孔(3298)、至少两个第二固定孔(3299);
所述第一调节板(329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长形孔(3938),其中,借助于所述第一压板(3292)、所述第一长形孔(3938)、所述第一固定孔(3298)和螺钉,所述第一调节板(3293)被可调节地固定在所述主导入板(3291)上;
所述第二调节板(3295)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长形孔(3939),其中,借助于所述第二压板(3294)、所述第二长形孔(3939)、所述第二固定孔(3299)和螺钉,所述第二调节板(3295)被可调节地固定在所述主导入板(3291)上;
所述第一调节板(3293)和所述第二调节板(3295)被固定在所述主导入板(3291)的同一侧面上,并且所述第一调节板(3293)的长边和所述第二调节板(3295)的长边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调节板(3293)位于所述U型凹口(3297)的底部侧,所述第二调节板(3295)位于所述U型凹口(3297)的第一分支侧;
所述第一调节板(3293)和所述第二调节板(3295)之间的相对间距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长形孔(3938)和所述第二长形孔(3939)来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尾套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包括插合组装台(3601)和尾部盖(3602),其中,所述插合组装台(3601)整体具有L形状,具有第一分支(3603)、第二分支(3604)和将所述两分支连接在一起的分支结合部(3611),所述尾部盖(3602)通过螺钉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插合组装台(3601)的第一分支(3603)的第一端部;
所述插合组装台(3601)在所述第一分支(3603)中具有一第一纵向凹槽(3605)、第一支承面(3612),其中,所述第一纵向凹槽(3605)贯穿整个所述第一分支(3603),所述拉链头的锁合块(4002)能够被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一纵向凹槽(3605)中,所述拉链头的拉把片(4003)能够被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承面(3612)上;
所述插合组装台(3601)在所述分支结合部(3611)中具有第二凹槽(3606)、第一止挡体(3607)、第二止挡体(3608)、第三凹槽(3609),其中,所述第一止挡体(3607)和所述第二止挡体(3608)用于确定所述拉链头的最终插合位置,在该插合位置中,所述拉链头的拉把片的第一孔眼(4001)与所述第三凹槽(3609)对齐,从而,所述插片(311)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孔眼(4001)与所述第三凹槽(3609);
所述插合组装台(3601)在所述第二分支(3604)上具有第二孔眼(3610),用于将所述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固定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尾套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眼片状体推动组件(308、324)包括推动构件(308)和第三运动组件(324),其中,所述推动构件(308)整体上具有大致的T形状,并具有第三分支(3802)和第四支分(3803);
所述第三分支(3802)在第一部分(3804)中具有第四凹槽(3806),因而,所述第三分支(3802)的第一部分(3804)具有大致U形的形体,称之为U型腔体(3808);
所述第三分支(3802)的第二部分(3805)具有大致平板的形体,其中,所述拉链头的锁合块(4002)能够部分地被容纳在所述第四凹槽(3806)中;
所述第三分支(3802)的U型腔体(3808)的宽度W1小于所述插合组装台(3601)的所述第一纵向凹槽(3605)的宽度W2,使得所述U型腔体(3808)能够在所述第一纵向凹槽(3605)中滑动;
所述第四支分(3803)具有第一长条形通孔(3807),其中,所述推动构件(308)借助于所述第一长条形通孔(3807)连接到所述第三运动组件(324),从而,所述第三运动组件(324)能够推动推动构件(308)的所述U型腔体(3808)在所述插合组装台(3601)的所述第一纵向凹槽(3605)中滑动;
所述第四支分(3803)相对于所述第三分支(3802)的U型腔体(3808)的位置设置成使得:所述孔眼片状体推动组件(308、324)与所述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安装就位后,所述U型腔体(3808)能够所述第一纵向凹槽(3605)中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尾套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转块(319)整体上为阶梯状,并具有第一部分(3191)、第二部分(3192)、第三部分(3193)、第一拔折体(3194)、第二拔折体(3195);
所述折转块的第二部分(3192)连接着所述第一部分(3191)和所述第三部分(3193);
所述折转块的第三部分(3193)连接有第一拔折体(3194)和第二拔折体(3195);
所述第一拔折体(3194)和第二拔折体(3195)与所述折转块的第三部分(3193)的第一侧面(3197)平齐;或者,第二拔折体(3195)与所述折转块的第三部分(3193)的第一侧面(3197)平齐,所述第一拔折体(3194)相对于所述折转块的第三部分(3193)的第一侧面(3197)偏离第一距离H1;
所述折转块的第一部分(3191)具有第二长条形通孔(3196),所述第二长条形通孔(3196)用于将所述折转块(319)连接到所述第二运动组件(325),从而,所述折转块在所述第二运动组件(325)的推动作用下,能够折转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所述带状体和所述孔眼片状体由此能够形成折合拉尾组合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尾套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体导道(326)整体上为T形体,并具有第一分支(3261)和第二分支(3262);
所述带状体导道(326)的第二分支(3262)具有导槽(3263)和梯形扩口(3265)、侧导壁(3264),其中,所述梯形扩口(3265)能够让来自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的带状体(3000)顺利进入所述导槽(3263),所述侧导壁(3264)能够保证运动中的带状体(3000)的第一部分准确定位到所述孔眼片状体(4000)的第一孔眼(4001)之上;
所述带状体导道(326)的第一分支(3261)具有第三孔眼(3266),所述带状体导道(326)借助于所述第三孔眼(3266)连接到所述第四运动组件(327、337)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尾套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尾组合件移位装置(500)包括第一纵向移动部件、第二横向运动部件、第三开合运动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纵向移动部件能够将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从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中移动到所述缝纫装置(100)中,所述第三开合运动部件能够在所述第一折合位置夹持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并且能够在所述第二缝合位置松开所述折合拉尾组合件,所述第二横向运动部件能够使所述第三开合运动部件进入或出离所述第一折合位置或第二缝合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尾套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组件、所述第二运动组件、所述第三运动组件各包括气动缸、或者液压缸。
CN201520131822.3U 2015-02-23 2015-03-08 拉尾套结机 Active CN204509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31822.3U CN204509654U (zh) 2015-02-23 2015-03-08 拉尾套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5278 2015-02-23
CN2015201152783 2015-02-23
CN201520131822.3U CN204509654U (zh) 2015-02-23 2015-03-08 拉尾套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09654U true CN204509654U (zh) 2015-07-29

Family

ID=53707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31822.3U Active CN204509654U (zh) 2015-02-23 2015-03-08 拉尾套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096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6056A (zh) * 2016-11-21 2017-02-22 远东服装(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腰绳卷封头机的卷绳机构
CN106946445A (zh) * 2017-04-07 2017-07-14 南昌市五江实业有限公司 自动拉尾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6056A (zh) * 2016-11-21 2017-02-22 远东服装(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腰绳卷封头机的卷绳机构
CN106946445A (zh) * 2017-04-07 2017-07-14 南昌市五江实业有限公司 自动拉尾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37061A (zh) 一种用于缝纫裤脚的锁式、链式两用自动辘脚机
CN102535034B (zh) 带环缝制装置以及带环缝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4509654U (zh) 拉尾套结机
US4601249A (en) Cloth stitc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5974983U (zh) 一种自动衬衫袖叉机
CN100540779C (zh) 缠线脚钉扣缝纫机
CN201620260U (zh) 平头锁眼机的送布齿轮自动控制装置
US2845885A (en) Sewing machine for burlap bags
CN206011764U (zh) 全自动超声波折圈机
CN203653943U (zh) 一种条带状布自动包边机构
CN209276778U (zh) 切线装置
CN208379302U (zh) 全自动服饰商标裁切折边机
CN209381506U (zh) 一种纸塑袋的封底设备
CN209114134U (zh) 一种地垫包边机
CN203293592U (zh) 无纺布尿片袋制袋机
CN208762682U (zh) 一种地垫包边设备
CN212223287U (zh) 布料贴条带流水线
ITTO990688A1 (it) Macchina per la cucitura di anellidi nastro.
CN204199000U (zh) 多功能缝边机
CN101956301B (zh) 暗明缝打条蝴蝶装置
CN207331236U (zh) 全自动切被包边机
CN213739982U (zh) 一种用于车缝的废料回收装置
CN206266821U (zh) 一种边料加工机
CN205711307U (zh) 可控化精确定位织物自动切边机构
CN204753088U (zh) 一种能够开袋缝和折边缝的多功能缝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