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07896U - 一种全自动智能垃圾中转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智能垃圾中转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07896U
CN204507896U CN201520192196.9U CN201520192196U CN204507896U CN 204507896 U CN204507896 U CN 204507896U CN 201520192196 U CN201520192196 U CN 201520192196U CN 204507896 U CN204507896 U CN 204507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switch
motor
control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9219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益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Huamei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mited company
Original Assignee
彭益民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彭益民 filed Critical 彭益民
Priority to CN20152019219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07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07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078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智能垃圾中转系统,它包括有箱状的垃圾屋,垃圾屋外周设有外固定架及内外提升机构,垃圾屋前侧壁上设有入料斗,入料斗一侧设有控制器,垃圾屋内侧设有与入料斗相配合的运输斗,运输斗底部设有触板和磁敏开关,垃圾屋入口内侧设有自动门,运输斗后侧设有固定滑轮,固定滑轮安装在升降链条上,升降链条一端装配在垃圾屋底部,另一端向上延伸至储存斗顶部,储存斗两端分别安装有储存转向轮,储存转向轮由两条纵向平行的链条带动,链条上活动扣装有齿形耙,垃圾屋底部设有出料口。本方案的结构紧凑、使用效果好、环保、节能。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智能垃圾中转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全自动智能垃圾中转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需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破坏生产生活安全,破坏社会和谐。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当今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垃圾处理的目的是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垃圾在进行集中处理前需要统一收集,现有大多都是采用敞开式垃圾堆,垃圾堆周边异味大,影响环境,一旦下雨,到处污水横流,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效果好、环保的全自动智能垃圾中转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自动智能垃圾中转系统,它包括有箱状的垃圾屋,垃圾屋外周设有外固定架,外固定架上设有提升垃圾屋用的内外提升机构,垃圾屋前侧壁上设有入料斗,外固定架上设有控制器,入料斗由相应的入料电机带动翻转,垃圾屋内侧设有与入料斗相配合的运输斗,运输斗底部设有座簧式托架,托架的吊杆上装有触板,触板上装有磁铁,触板常态位置下方安装有常开的磁敏开关,垃圾屋入口内侧设有自动门,自动门顶部连接有自动门连接钢丝,自动门连接钢丝另一端向上绕过自动门转向轮后向下与控制杆挂勾顶部相连接,控制杆挂勾底部设有挂勾,运输斗两侧设有与挂勾相配合的卡块,运输斗后侧设有固定滑槽,固定滑槽内安装有运输斗连接轴,连接轴两端安装在升降链条上,升降链条装配在上、下转轴上的链轮滑轮组上,储存斗顶部设有带动升降链条运转的升降电机,储存斗两端分别安装有储存转向轮,储存转向轮由两条纵向平行的链条带动,链条上活动扣装有齿形耙,齿形耙通过相应的钢丝绳及转向轮与升降链条连接,储存斗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两侧设有双开闸门滑轨,双开闸门通过轴承活动装配在双开闸门滑轨上,并由双开闸门钢丝绳和放料电机带动运行。
所述的控制器包括有供电电源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接触器控制模块、按钮指示灯控制模块,其中,供电电源模块包括有主空开QF1、电源控制空开QF2、交流变压器TC1,其中,主空开QF1一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电源指示灯HL01连接后连接至电源控制空开QF2一端,电源控制空开QF2另一端与整流电源TVC2连接后与交流变压器TC1相连接;整流电源TVC2、交流变压器TC1另一端分别与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线路连接。
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包括有并联在电源输出线路上的升降电机电路、储料电机电路、放料电机电路、入料电机电路,其中,升降电机电路包括有空气断路器QF5、交流接触器KM1.2、二极管VD1,其中,空气断路器QF5一端与供电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线路连接,另一端与交流接触器KM1.2一端相连接,交流接触器KM1.2输出端分别与升降电机M1、二极管VD1相连接,二极管VD1另一端与升降电机M1连接;储料电机电路包括有第二控制开关QF6、第二交流接触器KM2.2,其中,第二控制开关QF6一端与供电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线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交流接触器KM2.2一端相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KM2.2输出端其中一脚与储料电机M2的副绕组连接,另一脚与储料运行电容C2一端连接后再与储料电机M2的主绕组连接,储料运行电容C2另一端分别与第二交流接触器KM2.2输入脚、储料起动电容C3一端相连接,储料起动电容C3另一端与储料电机M2主绕组上的离心开关相连接;放料电机电路、入料电机电路与储料电机电路的结构相同。
所述的接触器控制模块包括有依次连接在电源输出线路上升降控制电路、储料控制电路、放料控制电路、入料控制电路,其中,升降控制电路、储料控制电路、放料控制电路的结构相同,所述的升降控制电路包括有连接在电源输出线路其中一条支线上的停止按钮SB10,停止按钮SB10另一端并联有两组结构相同的控制按钮,所述的每组控制按钮均包括有的按钮SB11、第三熔断器KM1.3、行程开关SQ11;其中,按钮SB11、第三熔断器KM1.3、行程开关SQ11一端并联在停止按钮SB10上,按钮SB11、第三熔断器KM1.3、行程开关SQ11另一端并联后与第五按键开关SQ15一端连接;第五按键开关SQ15另一端与第六按键开关SQ16一端连接,第六按键开关SQ16另一端与第五熔断器KM1.5连接,第五熔断器KM1.5连接在电源输出线路的另一条支线上;入料控制电路包括有入料按键开关SB10,入料按键开关SB10一端连接在电源输出线路其中一条支线上,入料按键开关SB10一端并联有两组结构相同的控制开关,每组控制开关均包括有第七按键开关SB41、第七熔断器KM4.1;所述的第七按键开关SB41、第七熔断器KM4.1一端与入料按键开关SB10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八按键开关SQ43一端连接,第八按键开关SQ43另一端与第九开关KM4.2一端连接,第九开关KM4.2另一端与第六熔断器KM4.1连接,第六熔断器KM4.1另一端连接在电源输出线路的另一条支线上;升降控制电路、储料控制电路、放料控制电路、入料控制电路上分别设有相应的按钮指示灯控制模块。
全自动智能垃圾屋在指定位置安装调试好后,打开主控箱门,将主控箱内电机电源转换开关旋转至“自动”位置,开闭合总开关,及各个分支开关,然后锁好主控箱门,全自动智能垃圾屋正式进入自动工作状态。
 第一步:接受垃圾投放
斗车及机动车车载垃圾则先由人工启动控制入料斗的放斗按钮,开关K闭合,入料电机得电正转,入料电机动力输出轴带动钢丝绳转轮通过入料斗钢丝绳,转向轮将入料斗放下,然后再将斗车或机动车内垃圾倒入入料斗内,再启动入料斗入料按钮,是控制入料斗入料开关闭合,入料电机得电反转,入料电机动力输出轴带动入料斗钢丝绳转轮反转,通过入料斗钢丝绳带动入料斗外端上升,装有铰轴的另一端通过立柱内槽导向后下降;当入料斗旋转90°后,在行程开关的控制下入料电机断电停止工作,这时入料斗内垃圾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倒入运输斗内,进入第二部工作程序。(如果斗车与机动车内垃圾还有剩下没投放完的,再重复放下入料斗,倒入垃圾,启动入料斗入料按钮等步骤,再进入第二部工作程序)。
第二步:垃圾的自动储存
在接受垃圾投入过程中,随着运输斗内垃圾的不断增加,运输斗的负重质量也不断增加,并且压着吊装在四个座簧上的托架不断向下慢慢运动,连接托架与座簧的其中一根吊杆上装有触板,触板上装有磁铁,触板常态位置下方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有常开的磁敏开关,当运输斗向下运动时,通过托架,吊杆,触板,也带着磁铁慢慢向下运动,当磁铁运动到磁敏开关相对应的位置时,磁敏开关在磁场力作用下闭合,电机电源接通正转,经动力输出链轮,链条带动上转轴正转,上转轴经安装在上转轴上的链轮滑轮组带动输送链条正转,输送链条经装在输送链条上的中连接轴带动垃圾运输斗沿平衡轨道上升。当垃圾运输斗上转轴时,垃圾运输斗方向沿链轮运转方向而改变,当运输斗斗口由上逐渐向下方倾倒,在缓冲杆的作用下,斗口慢慢变成垂直向下,此时,运输斗内的垃圾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全部倒入垃圾储存斗内,同时缓冲壁上的触头压住行程开关上触头,行程开关正转电路断开,反转电路闭合,因此入料电机由正转停止后立即变为反转带动运输斗原路返回,回归原位,再次接受将垃圾从入料斗自动运送至储存斗的任务。
第三步:在运输斗运动垃圾时间段的垃圾投放
在垃圾运输斗运送垃圾进行储存斗和回归原位的过程中,当运输斗起机上升时,因压在运输斗压板下的入口自动门控制杆挂勾,失去压力,自动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渐渐向下运动,当自动门全部关到位时与入料斗之间形成一个临时储料斗,此时垃圾仍可从临时储料斗顶部投入,但是它没有直接落入输送斗,而存放在临时储料斗内,待输送斗复位时,自动门通过钢丝绳,转向轮和链接在钢丝绳末端的自动门控制杆挂勾,在运输斗向下的压力作用下慢慢向上打开,存储在临时储料斗内的垃圾则自动落入到输送斗内。
第四步:储存斗内的垃圾平整
在储存斗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转向轮,在运输斗壳壁上与上转轴和下转轴,链轮滑轮组滑轮槽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装有转向定滑轮,在定滑轮上通过储存斗装有两根纵向平行的钢丝绳,钢丝绳的两个端点通过转向滑轮,上转轴上链轮滑轮组合挂在升降链条上的下平衡轴的两端,钢丝绳的另两个端点则通过转向滑轮,下转轴上链轮滑轮组合挂在升降链条上的同一根平衡轴的两端,在运输斗内作来回运动的下层部分钢丝绳的两个平行点(以钢丝绳自动停止时离储存斗端均有200mm间隙为宜)上通过活动连接扣装有横向齿形耙,在活动连接扣下耙齿下端与离活动扣(储存斗末端方向)150mm之间连接有链条(控制齿形耙往储存斗末端方向运行时,齿形耙刮着垃圾走,而往储存斗前端方向运行时,齿行耙卧着走)在垃圾输送斗上升的过程中,齿形耙通过连接扣,钢丝绳,转向滑轮,在升降链条的带动下,从储存斗的末端向前端运行,当输送斗向储存斗倾倒垃圾时,齿形耙正好运行至储存斗最前端,在运输斗反转回位时,齿形耙则通过钢丝绳,转向轮在升降链条的带动下推着港倒入的垃圾向储存斗的末端运行,如此周而复始,直至垃圾被刮平储满至设置的容积位置而进入第五部工作程序。
第五步:垃圾储满后的整机自动提升
整机提升装置是在整个垃圾屋的外围装有外固定架,外固定架由四个“7”字型的空心立柱,三根“U”字型横梁,卷扬机支架及卷扬机组成的内外结构提升装置。四个“7”字型空心立柱与垃圾屋四角下面动滑轮轴相对应的那个面从下(离底板70mm)至上(离顶板200mm)开有40mm宽的槽,以供垃圾屋四角下面的动滑轮轴插入其内并能上下移动;四个“7”字型空心立柱的顶部分别装有定滑轮组,在外架末端上方装有卷扬机支架和卷扬机,卷扬机双向输出轴通过靠背轮与两根万向节轴连接,万向节轴再通过靠背轮与两个“7”字型空心立柱里的钢丝绳卷轮连接,钢丝绳一端固定在钢丝绳卷子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组,定滑轮组固定在“7”字型空心立柱上固装的钢丝绳调节器上(此调节器起调节垃圾屋水平的作用),在垃圾储存斗内部末端的上部装有整机起动装置,“整机起动装置”与储存斗外面的“整机起动开关”,“仓满报警开关”相接。
当储存斗内垃圾达到设定位置之后,齿形耙再次运动之储存斗末端终点时,因齿形耙与整机起动装置之间的间隙,已有垃圾填充,齿形耙通过垃圾介质触动“整机起动装置”,“整机起动装置”触动“整机起动开关”及“仓满报警开关”。
当整机启动开关被启动闭合后,升降电机得电启动,是卷扬机进入工作状态,卷扬机双输出轴通过万向节轴带动钢丝绳卷轮运转将钢丝绳整齐的绕在钢丝绳卷轮上,钢丝绳通过定滑轮组,动滑轮组带着整个垃圾屋慢慢向上提升,当垃圾屋上升至设定高度时,在“7“字型空心立柱上方所装的磁敏感应行程开关在来自垃圾屋角下方的磁场力作用下断开,卷扬电机失电停止工作。
第六步:仓满自动报警
当整机起动装置触动“仓满报警开关”时,仓满报警开关闭合,发出报警信号,是仓满报警系统主机自动向监控中心拨打电话并发出电脑语音通知:“XXX号垃圾屋已满,请速派车”,监控调度员根据报警信息,发出派车指令。
第七步:自动装车
当所派垃圾车达到现场时,直接倒车进入已经升起的垃圾屋储存斗下面限定位置,垃圾屋下方的自动开门磁敏感应开关与齿形耙自动起机复位磁敏感应开关,在来自垃圾车后上方的磁场力作用下同时闭合,放料电机与储料电机均得电运行,当储料电机得电运行时,齿形耙从垃圾储存斗末端向前端运行,整机起动装置与齿形耙之间的垃圾介质失去齿形耙的压力,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落下。(放料电机将下面闸门打开后,垃圾自动卸入垃圾车),整机起动装置因垃圾介质已落下而失去压力恢复原位,因起动装置恢复原位而对整机起动开关失去压力,所以整机启动开关也自动断开,以便垃圾车开出时整机复位开关闭合而不受影响。
当放料电机得电正转时,垃圾储存斗下方的双开闸门通过钢丝绳定滑轮组,动滑轮组、钢丝绳卷轮、链条、传动链轮在放料电机(交变直智能减速电机)工作下慢慢想两端打开,在闸门打开至限定行程时,在电机所装行程开关的控制下自动停机,储存斗内的垃圾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落入垃圾车内。
第八步:整机自动复位
当储存斗内垃圾全部卸进垃圾车内后,垃圾沿进来时方向开出,在垃圾车后上方经过垃圾屋下面“自动关门”与“整机复位”磁敏感应开关时,两个磁敏感应开关在垃圾车后上方的磁场力作用下闭合,放料电机得电反转,垃圾储存斗下面双开闸门在闸门自身重力和放料电机的配合下自动关闭,升降电机得电反转,垃圾屋在自身重力作用与升降电机及卷扬机的配合下慢慢降落,直至垃圾屋下方所装磁铁到达“7”字型立柱下方所装磁敏感应开关位置时,磁敏开关在磁场力作用下断开,升降电机失电停止工作,至此垃圾屋全部自动复位。
在整机自动启动上升至垃圾屋复位的这一段时间内,入料斗在原地接受市民继续投放垃圾,待整机复位后,再启动垃圾入料斗“入料按钮”,将入料斗内垃圾倒入运输斗,重新开始执行下一轮垃圾中转任务。
本方案通过垃圾屋对垃圾进行收集,整理,然后再装车进行统一处理,本方案通过控制器内的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可以大大减轻垃圾堆放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使垃圾站周边环境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屋升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电电源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驱动模块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控制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按钮指示灯控制模块。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至附图7,本实施例所述的全自动智能垃圾中转系统包括有箱状的垃圾屋18,垃圾屋18外周设有外固定架19,外固定架19上设有提升垃圾屋18用的内外提升机构17,垃圾屋18通过内外提升机构17内的卷扬机带动作上下运动,卷扬机安装在外固定架19后侧,垃圾屋18前侧壁上设有入料斗1,外固定架19上设有控制器,入料斗1由相应的入料电机带动翻转,垃圾屋18内侧设有与入料斗1相配合的运输斗5,运输斗5底部设有座簧式托架6,托架6的吊杆上装有触板7,触板7上装有磁铁,触板7常态位置下方安装有常开的磁敏开关8,垃圾屋18入口内侧设有自动门14,自动门14顶部连接有自动门连接钢丝,自动门连接钢丝另一端向上绕过自动门转向轮3后向下与控制杆挂勾13顶部相连接,控制杆挂勾13底部设有挂勾,运输斗5两侧设有与挂勾相配合的卡块,运输斗5后侧设有固定滑槽,固定滑槽内安装有运输斗连接轴,连接轴两端安装在升降链条10上,升降链条10装配在上、下转轴上的链轮滑轮组上,储存斗12顶部设有带动升降链条10运转的升降电机9,储存斗12两端分别安装有储存转向轮4,储存转向轮4由两条纵向平行的转向轮钢丝绳15带动,转向轮钢丝绳15上活动扣装有齿形耙16,齿形耙16通过相应的钢丝绳及转向轮与升降链条10连接,储存斗12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两侧设有双开闸门滑轨2,双开闸门20通过轴承活动装配在双开闸门滑轨2上,并由双开闸门钢丝绳21控制运行。控制器包括有供电电源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接触器控制模块、按钮指示灯控制模块,其中,供电电源模块包括有主空开(QF1)、电源控制空开(QF2)、交流变压器(TC1)、整流电源(TVC2),其中,主空开(QF1)一端与三相交流50Hz,380V电源供电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电源指示灯(HL01)和电源控制空开(QF2)连接,合上主空开(QF1),接通主电源,这时电源指示灯(HL01)亮,电源控制空开(QF2)另一端与整流电源(TVC2)和交流变压器(TC1)相连接;交流控制回路为交流110V,由交流变压器TC1供电(380/110V),按钮指示灯电源由整流电源TVC2供电(380/DC24V)。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包括有并联在电源输出线路上的升降电机控制、储料电机控制、放料电机控制、入料电机控制,其中,升降电机控制包括有空气断路器(QF5)、交流接触器(KM1.1、KM1.2),其中,空气断路器(QF5)一端与主空开(QF1)连接,另一端与交流接触器(KM1.1、KM1.2)主触点连接,交流接触器(KM1.1、KM1.2)主触点另一端连接到升降电机和抱闸,交流接触器(KM1.1)控制电机上升,交流接触器(KM1.2)控制电机下降;储料电机电路包括有空气断路器(QF6)、交流接触器(KM2.1、KM2.2),其中,空气断路器(QF6)一端与主空开(QF1)连接,另一端与交流接触器(KM2.1、KM2.2)主触点连接,交流接触器(KM1.1、KM1.2)主触点另一端连接到储料电机,交流接触器(KM2.1)主触点1和交流接触器(KM2.2)主触点1并联后与储料电机(M2)的副绕组连接,电势是2B1,交流接触器(KM2.1)主触点2和交流接触器(KM2.2)主触点2并联后与储料运行电容(C2)和主绕组连接,电势是2A1,主绕组另一端连接到空气断路器(QF6),交流接触器(KM2.1)主触点3和交流接触器(KM2.2)主触点3并联后与储料电机(M2)的副绕组连接,电势是2B2,交流接触器(KM2.1)主触点3另一端和交流接触器(KM2.2)主触点1另一端并联后连接到运行电容和起动电容,储料起动电容另一端与储料电机(M2)主绕组上的离心开关相连接;放料电机电路、入料电机电路与储料电机控制的结构相同。接触器控制模块包括有依次连接在电源输出线路上升降控制电路、储料控制电路、放料控制电路、入料控制电路,急停按钮SB1控制110V电源回路,紧急情况按下SB1,切断交流接触器供电,所有电机停止运转,排除故障后,旋起急停按钮,注:急停按钮不能当做停止按钮。其中,升降控制电路、储料控制电路、放料控制电路的结构相同,所述的升降控制电路包括有连接在电源输出线路其中一条支线上的停止按钮(SB10),停止按钮(SB10)另一端并联有上升手动控制及自动启动控制回路和下降手动控制及自动启动控制,上升手动启动通过按钮(SB11)控制,自动启动通过行程开关SQ11触发,交流接触器KM1.1辅助触点起自锁作用,回路串联行程开关SQ12、SQ13 和交流接触器KM1.2辅助触点(电机正反转互锁)到交流接触器KM1.1线圈,下降手动启动通过按钮(SB12)控制,自动启动通过行程开关SQ12触发,交流接触器KM1.2辅助触电起自锁作用。回路串联上下限开关SQ11、SQ14 和交流接触器KM1.1辅助触点(电机正反转互锁)到交流接触器KM1.2线圈。停止升降控制电路,请按下停止按钮(SB10)。储料控制电路、放料控制电路与升降控制电路相同。入料控制电路在升降控制电路基础上去掉自动启动控制。升降控制电路、储料控制电路、放料控制电路、入料控制电路上分别设有相应的按钮指示灯指示运行状态。

Claims (4)

1.一种全自动智能垃圾中转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箱状的垃圾屋(18),垃圾屋(18)外周设有外固定架(19),外固定架(19)上设有提升垃圾屋(18)用的内外提升机构(17),垃圾屋(18)前侧壁上设有入料斗(1),外固定架(19)上设有控制器,入料斗(1)由相应的入料电机带动翻转,垃圾屋(18)内侧设有与入料斗(1)相配合的运输斗(5),运输斗(5)底部设有座簧式托架(6),托架(6)的吊杆上装有触板(7),触板(7)上装有磁铁,触板(7)常态位置下方安装有常开的磁敏开关(8),垃圾屋(18)入口内侧设有自动门(14),自动门(14)顶部连接有自动门连接钢丝,自动门连接钢丝另一端向上绕过自动门转向轮(3)后向下与控制杆挂勾(13)顶部相连接,控制杆挂勾(13)底部设有挂勾,运输斗(5)两侧设有与挂勾相配合的卡块,运输斗(5)后侧设有固定滑槽,固定滑槽内安装有运输斗连接轴,连接轴两端安装在升降链条(10)上,升降链条(10)装配在上、下转轴上的链轮滑轮组上,储存斗(12)顶部设有带动升降链条(10)运转的升降电机(9),储存斗(12)两端分别安装有储存转向轮(4),储存转向轮(4)由两条纵向平行的转向轮钢丝绳(15)带动,转向轮钢丝绳(15)上活动扣装有齿形耙(16),齿形耙(16)通过相应的钢丝绳及转向轮与升降链条(10)连接,储存斗(12)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两侧设有双开闸门滑轨(2),双开闸门(20)通过轴承活动装配在双开闸门滑轨(2)上,并由双开闸门钢丝绳(21)和放料电机带动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智能垃圾中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器包括有供电电源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接触器控制模块、按钮指示灯控制模块,其中,供电电源模块包括有主空开(QF1)、电源控制空开(QF2)、交流变压器(TC1),其中,主空开(QF1)一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电源指示灯(HL01)连接后连接至电源控制空开(QF2)一端,电源控制空开(QF2)另一端与整流电源(TVC2)连接后与交流变压器(TC1)相连接;整流电源(TVC2)、交流变压器(TC1)另一端分别与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线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智能垃圾中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包括有并联在电源输出线路上的升降电机电路、储料电机电路、放料电机电路、入料电机电路,其中,升降电机电路包括有空气断路器(QF5)、交流接触器(KM1.2)、二极管(VD1),其中,空气断路器(QF5)一端与供电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线路连接,另一端与交流接触器(KM1.2)一端相连接,交流接触器(KM1.2)输出端分别与升降电机(M1)、二极管(VD1)相连接,二极管(VD1)另一端与升降电机(M1)连接;储料电机电路包括有第二控制开关(QF6)、第二交流接触器(KM2.2),其中,第二控制开关(QF6)一端与供电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线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交流接触器(KM2.2)一端相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KM2.2)输出端其中一脚与储料电机(M2)的副绕组连接,另一脚与储料运行电容(C2)一端连接后再与储料电机(M2)的主绕组连接,储料运行电容(C2)另一端分别与第二交流接触器(KM2.2)输入脚、储料起动电容(C3)一端相连接,储料起动电容(C3)另一端与储料电机(M2)主绕组上的离心开关相连接;放料电机电路、入料电机电路与储料电机电路的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智能垃圾中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接触器控制模块包括有依次连接在电源输出线路上升降控制电路、储料控制电路、放料控制电路、入料控制电路,其中,升降控制电路、储料控制电路、放料控制电路的结构相同,所述的升降控制电路包括有连接在电源输出线路其中一条支线上的停止按钮(SB10),停止按钮(SB10)另一端并联有两组结构相同的控制按钮,所述的每组控制按钮均包括有的按钮(SB11)、第三熔断器(KM1.3)、行程开关(SQ11);其中,按钮(SB11)、第三熔断器(KM1.3)、行程开关(SQ11)一端并联在停止按钮(SB10)上,按钮(SB11)、第三熔断器(KM1.3)、行程开关(SQ11)另一端并联后与第五按键开关(SQ15)一端连接;第五按键开关(SQ15)另一端与第六按键开关(SQ16)一端连接,第六按键开关(SQ16)另一端与第五熔断器(KM1.5)连接,第五熔断器(KM1.5)连接在电源输出线路的另一条支线上;入料控制电路包括有入料按键开关(SB10),入料按键开关(SB10)一端连接在电源输出线路其中一条支线上,入料按键开关(SB10)一端并联有两组结构相同的控制开关,每组控制开关均包括有第七按键开关(SB41)、第七熔断器(KM4.1);所述的第七按键开关(SB41)、第七熔断器(KM4.1)一端与入料按键开关(SB10)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八按键开关(SQ43)一端连接,第八按键开关(SQ43)另一端与第九开关(KM4.2)一端连接,第九开关(KM4.2)另一端与第六熔断器(KM4.1)连接,第六熔断器(KM4.1)另一端连接在电源输出线路的另一条支线上;升降控制电路、储料控制电路、放料控制电路、入料控制电路上分别设有相应的按钮指示灯控制模块。
CN201520192196.9U 2015-04-01 2015-04-01 一种全自动智能垃圾中转系统 Active CN204507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92196.9U CN204507896U (zh) 2015-04-01 2015-04-01 一种全自动智能垃圾中转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92196.9U CN204507896U (zh) 2015-04-01 2015-04-01 一种全自动智能垃圾中转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07896U true CN204507896U (zh) 2015-07-29

Family

ID=53705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92196.9U Active CN204507896U (zh) 2015-04-01 2015-04-01 一种全自动智能垃圾中转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078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3315A (zh) * 2015-04-01 2015-07-01 彭益民 一种全自动智能垃圾中转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3315A (zh) * 2015-04-01 2015-07-01 彭益民 一种全自动智能垃圾中转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26667U (zh) 一种变容节能预装式变电站智能控制装置
CN106185734B (zh) 一种运输建材的升降装置
CN110773297A (zh) 一种建筑废料中金属物质的高效分离回收装置
CN110294434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安全型升降装置
CN104743315A (zh) 一种全自动智能垃圾中转系统
CN204507896U (zh) 一种全自动智能垃圾中转系统
CN210041266U (zh) 一种用于电缆沟检修的自动升降式盖板
CN207810386U (zh) 一种无线遥控控制的刮板移动式垃圾压缩站
CN201801273U (zh) 重型连续升降机
CN106930578A (zh) 一种升降摆移式立体车库
CN215368607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升降工作台
CN207658972U (zh) 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的吊机
CN207484415U (zh) 一种闸门的自动锁定控制系统
CN206803679U (zh) 一种土木建筑用废料烘干装置
CN205497875U (zh) 一种水口料粉碎机的供料系统
CN204873377U (zh) 矿用罐笼自动罐帘门
CN206856563U (zh) 一种电力调度用应急工作车
CN210333639U (zh) 一种高效筒仓清污装置
CN207684508U (zh) 一种倒桶器
CN203436884U (zh) 一种压滤机洗布车喷水管升降保护机构
CN207209445U (zh) 一种自动投料系统
CN220492808U (zh) 一种升降机势能回收装置
CN202529595U (zh) 移动伸缩式上料机
CN202358790U (zh) 无机房电梯救援装置
CN207290534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机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105

Address after: 417000 Hunan city of Loudi Provinc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Furnace Chong Road East Building 0004

Patentee after: Hunan Huamei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mited company

Address before: 417000 Hunan city of Loudi Provinc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of Guangxi public house 12 building 702

Patentee before: Peng Yi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