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01265U - 一种用于高层救护的半自动上车担架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高层救护的半自动上车担架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01265U CN204501265U CN201420842291.4U CN201420842291U CN204501265U CN 204501265 U CN204501265 U CN 204501265U CN 201420842291 U CN201420842291 U CN 201420842291U CN 204501265 U CN204501265 U CN 2045012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etcher
- assembly pipe
- moving spring
- assembly
- vehicle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层救护的半自动上车担架车。是为高层快速救护而设计。主要由担架、车架及折腿上车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与车架联接有可调节倾角的支撑机构,作为优选,可调节倾角的支撑机构为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滑块机构的连杆至少由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移动联接构成,曲柄滑块机构的滑块为主动件,与曲柄/连杆还联接有脚轮,在折腿机构与车架枢接处设置有阻尼弹簧。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可调节倾角的支撑机构调节担架车的水平向尺寸以适应不同建筑电梯轿厢,使具有足够几何尺寸承载救护病人的担架车能进出电梯,为高层快速救护提供了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自动上车担架车,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高层救护的半自动上车担架车。
背景技术
目前,半自动上车担架车用于医疗救护,可以直接把半自动上车担架车推上救护车,减少了搬移病人的次数,防止了多次搬移病人对病人病情的负面影响,并且可以节减救护人员,提升了救护速度和质量,很受医患欢迎。随着社会发展,高层救护成为了医疗救护的难题,其难度在于普通住宅楼电梯轿箱空间有限,一般情况630kg(8人)轿厢尺寸1100x1400mm,800kg(10人)轿厢尺寸1350x1400mm,1000kg(13人)轿厢尺寸1600x1400mm,而一般救护担架车长边尺寸为1900mm,所以一般住宅楼电梯难以容纳救护担架车,因而为快速救护带来了难度甚至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为高层快速救护的高层救护的半自动上车担架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高层救护的半自动上车担架车,该担架车包括车架、担架、及折腿上车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车架联接的可调节倾角的支撑机构。
进一步,所述可调节倾角的支撑机构为曲柄滑块机构。
进一步,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包括2个滑块、2个曲柄、2个连杆、2个脚轮、2个滑槽、2个齿轮变向装置、2个第一梯形丝杆、2个U型连接件和一个摇把;
其中,2个所述滑槽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的底部,2个所述梯形丝杆分别设置在2个所述滑槽的内部,2个所述滑块分别与2个所述梯形丝杆的一端传动联接,2个所述第一梯形丝杆的另一端分别与2个所述齿轮变向装置的输出轴联接,2个齿轮变向装置的输入轴均与所述摇把联接,2个所述滑块分别与2个连杆的一端枢接,2个U连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底部,2个U连接件的侧壁之间均设有连接杆,2个所述曲柄的一端分别与2个所述连接杆枢接,2个所述曲柄的另一端的端部均固定联接有脚轮,2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2个所述曲柄的另一端枢接。
进一步,该担架车还包括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展开扳手、第二梯形丝杆、正牙螺母和反牙螺母,所述正牙螺母和反牙螺母分别固定设置2个连杆上,所述第二梯形丝杆的两端分别与正牙螺母和反牙螺母啮合,所述展开扳手设置在所述第二梯形丝杆上。
进一步,所述连杆包括第一组件圆管、第二组件圆管和第一销孔,所述第一组件圆管的一端与所述滑块枢接,所述第一组件圆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组件圆管一端移动套接,所述销孔设置在第一组件圆管与第二组件圆管的套接处的管壁上。
进一步,所述曲柄所述连杆包括第三组件圆管、第二组件圆管和第二销孔,所述第三组件圆管的一端与连接件枢接,所述第三组件圆管的另一端与第四组件圆管一端移动套接,所述第二销孔设置在第三组件圆管与第四组件圆管的套接处的管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述,车架与可调节倾角的支撑机构的联接方式为球联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述,折腿上车机构有第一折腿机构和和第二折腿机构,在第二折腿机构与车架枢接处设置有阻尼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通过可调节倾角的支撑机构调节担架车的水平向尺寸以适应不同建筑电梯轿厢,使具有足够几何尺寸承载救护病人的担架车能进出电梯,为高层快速救护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曲柄滑块机构收拢状态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曲柄滑块机构展开过程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曲柄滑块机构进一步展开状态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曲柄滑块机构展开状态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腿机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折腿机构自控、手控联控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轴测示意图;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增加稳定设置的长度调节机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车架;101、第一车架组件;102、第二车架组件;103、第三车架组件;104、第四车架组件;105、第五车架组件;2、担架;3、折腿上车机构;301、第一立撑;302、第二立撑;303、第一组合斜撑组件;304、第二组合斜撑组件;305、第三组合斜撑组件;306、第四组合斜撑组件;307、第一撞杆;342、第二撞杆;308、支板;309、第一支板;316、第二支板;339、第三支板;310、第一拉杆;311、第二拉杆;320、第三拉杆;312、第九复位弹簧;318、第十复位弹簧;323、第十一复位弹簧;324、第十二复位弹簧;325、第十三复位弹簧;326、第十四复位弹簧;327、第十五复位弹簧;328、第十六复位弹簧;329、第十七复位弹簧;330、第十八复位弹簧;331、第一复位弹簧;332、第二复位弹簧;333、第三复位弹簧;334、第四复位弹簧;335、第五复位弹簧;336、第六复位弹簧;337、第七复位弹簧;338、第八复位弹簧;314、锁止组件; 315、锁止销;317、摆杆; 321、第一扳手;340、第二扳手;322、第一枢接轴;341、第二枢接轴;4、曲柄滑块机构;401、滑块;402、曲柄;403、连杆;404、脚轮;405、第一组件圆管、406、第二组件圆管、407、滑槽;408、第二销孔;409、第一销孔;410、第三组件圆管;411、第四组件圆管;412 、U型连接件; 413 、连接杆;5、摇把、6、齿轮变向装置;7、第一梯形丝杆、8、后轮;9、前轮;10、后脚轮;11、前侧轮; 13、展开扳手、14、第二梯形丝杆、15、正牙梯形螺母;16、反牙梯形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层救护的半自动上车担架车,该担架车包括担架2、车架1、折腿上车机构3、曲柄滑块机构4和调节装置,
其中,曲柄滑块机构4包括2个滑块401、2个曲柄402、2个连杆403、2个脚轮404、2个滑槽407、2个齿轮变向装置6、2个第一梯形丝杆7、2个U型连接件412和一个摇把5;
2个所述滑槽407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1的底部,2个所述梯形丝杆7分别设置在2个所述滑槽407的内部,2个所述滑块401分别与2个所述梯形丝杆7的一端传动联接,2个所述第一梯形丝杆7的另一端分别与2个所述齿轮变向装置6的输出轴联接,2个齿轮变向装置6的输入轴均与所述摇把5联接,2个所述滑块401分别与2个连杆403的一端枢接,2个U连接件412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1的底部,2个U连接件412的侧壁之间均设有连接杆413,2个所述曲柄402的一端分别与2个所述连接杆413枢接,2个所述曲柄402的另一端的端部均固定联接有脚轮404,2个所述连杆403的另一端分别与2个所述曲柄402的另一端枢接。
调节装置包括展开扳手13、第二梯形丝杆14、正牙螺母15和反牙螺母16,所述正牙螺母15和反牙螺母16分别固定设置2个连杆403上,所述第二梯形丝杆14的两端分别与正牙螺母15和反牙螺母16啮合,所述展开扳手13设置在所述第二梯形丝杆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担架车,其特征是,所述连杆403包括第一组件圆管405、第二组件圆管406和第一销孔409,所述第一组件圆管405的一端与所述滑块401枢接,所述第一组件圆管405的另一端与第二组件圆管406一端移动套接,所述销孔409设置在第一组件圆管405与第二组件圆管406的套接处的管壁上。
所述曲柄402包括第三组件圆管410、第二组件圆管411和第二销孔408,所述第三组件圆管410的一端与连接件枢接,所述第三组件圆管410的另一端与第四组件圆管411一端移动套接,所述第二销孔408设置在第三组件圆管410与第四组件圆管411的套接处的管壁上。
折腿上车机构3包括第一折腿机构和和第二折腿机构,第一折腿机构包括第一立撑301、第二立撑302,第一组合斜撑组件303、第二组合斜撑组件304、第三组合斜撑组件305、第四组合斜撑组件306,撞杆307、第一支板308、第二支板309、第三支板339,第一拉杆310、第二拉杆311,第九复位弹簧312,第一拉线313、第二拉线319,锁止组件314,锁止销315,第三支板316,摆杆317,第十复位弹簧318,第三拉杆320,扳手321,第一铰接轴322等组成,第一立撑301、第二立撑302与车架1的组件103铰接处设置第十一复位弹簧323、第十二复位弹簧324、第十三复位弹簧325、第十四复位弹簧326,第二组合斜撑组件304、第四组合斜撑组件306与车架1铰接处设置第十五复位弹簧327、第十六复位弹簧328、第十七复位弹簧329、第十八复位弹簧330。第十复位弹簧318、第十一复位弹簧323、第十二复位弹簧324、第十三复位弹簧325、第十四复位弹簧326、第十五复位弹簧327、第十六复位弹簧328、第十七复位弹簧329、第十八复位弹簧330一端与车架1固定,另一端分别与摆杆317、第一立撑301、第二立撑302、第二组合斜撑组件304、第四组合斜撑组件306固定,第一支板308、第二支板309、第三支板339、第四支板316分固于第三车架组件103、第四车架组件104、第五车架组件105上,摆杆317枢接于车架1的第四车架组件104,锁止组件314固接于第三支板339上,第一拉杆310与摆杆317枢接于枢接轴322,摆杆317的传动弧面与支板316传动平面相切,撞杆307铰接于支板308,其一端与第二拉线319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拉杆311一端枢接于第二枢接轴341,第二拉杆311另一端与一端固定在第一拉杆310上的第九复位弹簧312一端相联,第二支板309限位第二拉线319为撞杆307提供合适方向的力,第二拉线319另一端与第三拉杆320相连,第三拉杆320另一端与扳手321相联,第一拉线313一端与撞杆307及第二拉杆311的第二铰接轴341相连,另一端与锁止销315相连,锁止销315受设置在锁止组件314内的弹簧弹性支撑。撞杆307在与拉线联接端受力时,逆时针旋转拉动第一拉线313使锁止销315脱出第三支板316的销孔,第一组合斜撑组件303、第二组合斜撑组件304、第三组合斜撑组件305、第四组合斜撑组件306解除与车架1的锁定,此时第九复位弹簧312的弹力不足以克服第十复位弹簧318的反作用力,所以第一拉杆310保持不动状态,继续逆时针旋转,第二枢接轴341到第一拉杆310长孔最大位置时开始刚性强制拖动第一拉杆310并传动于摆杆317,摆杆317的旋转推动第三支板316给处于死点位置的第一组合斜撑组件303、第二组合斜撑组件304、第三组合斜撑组件305和第四组合斜撑组件306一推动力使第一组合斜撑组件303、第二组合斜撑组件304、第三组合斜撑组件305和第四组合斜撑组件306折叠从而完成折腿过程,因第三拉杆320经第二拉线319与撞杆307相连,所以操控第一扳手321同样可使折腿上车机构完成折腿过程;第二折腿机构与第一折腿机构结构和原理相同,第一复位弹簧331、第二复位弹簧332、第三复位弹簧333、第四复位弹簧334、第五复位弹簧335、第六复位弹簧336、第七复位弹簧337和第八复位弹簧338同时兼具阻尼弹簧功用。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由房间推出来的并承载需救护人员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担架车在进入电梯前搬动第二扳手340,第二折腿上车机构开始折腿动作,因第一复位弹簧331、第二复位弹簧332、第三复位弹簧333、第四复位弹簧334、第五复位弹簧335、第六复位弹簧336、第七复位弹簧337、第八复位弹簧338的阻尼作用,用手稍用力把住车架1的第一车架组件101、第二车架组件102端,后脚轮10及前侧轮11就会逐渐缓慢落地并操作锁定两车轮,见图3,这时第一折腿机构仍保持折腿前状态,直接摇动摇把5,齿轮变向装置6便拖动滑块401在滑槽407内直线运动,曲柄滑块机构4从收拢状态逐渐变形为打开状态,见图4,2个脚轮404开始与地板接触,继续摇动摇把5,2个前轮9离地后手动使第一折腿机构折腿并用插销锁定,曲柄滑块机构4变形到所需角度后停止摇动摇把5,搬动扳手,因第一梯形丝杆7与滑块401的自锁,曲柄滑块机构4锁定到该位置,接着解锁后脚轮10及前侧轮11,此时可推担架车进电梯,推担架车出电梯,解除第一折腿机构的锁定,其在第十一复位弹簧323、第十二复位弹簧324、第十三复位弹簧325、第十四复位弹簧326,第二组合斜撑组件304、第四组合斜撑组件306与车架1铰接处设置第十五复位弹簧327、第十六复位弹簧328、第十七复位弹簧329和第十八复位弹簧330作用下变折腿状态为展开状态,逆向摇动摇把5曲柄滑块机构4从打开状态逐渐变形为收拢状态,后轮8和前轮9落地后抬起车架1的第一扳手321、第二扳手340端,第二折腿机构在第一复位弹簧331、第二复位弹簧332、第三复位弹簧333、第四复位弹簧334、第五复位弹簧335、第六复位弹簧336、第七复位弹簧337和第八复位弹簧338的作用下变折腿状态为展开状态,推担架车到救护车上车位置2个前侧轮12进入救护车担架车轨道,撞杆307触碰到救护车时,第一折腿机构折腿进入救护车,继续推动担架车撞杆342碰到救护车后第二折腿机构折腿进入救护车,到达救护地点拉担架车出救护车,第二折腿机构最先在第一复位弹簧331、第二复位弹簧332、第三复位弹簧333、第四复位弹簧334、第五复位弹簧335、第六复位弹簧336、第七复位弹簧337和第八复位弹簧338作用下变折腿状态为展开状态,继续展开第二折腿机构后完成下车。其实,担架车进入电梯前第一折腿机构变展开状态为折腿状态也可不必手动,可以在曲柄滑块机构4变形到所需角度握下扳手321后直接推担架车进电梯,2个前轮9触碰到电梯轿厢壁后折腿,出电梯后在第一复位弹簧331、第二复位弹簧332、第三复位弹簧333、第四复位弹簧334、第五复位弹簧335、第六复位弹簧336、第七复位弹簧337和第八复位弹簧338作用下自动打开,如电梯做相应加强,此方法为首选。当然,根据需要担架车进出电梯应对被救护者加安全带防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杆403由2个第一组件圆管405和第二组件圆管406套接移动联接而成,是为进入更小的电梯轿厢时而设置,首先拉大2个第一组件圆管405和第二组件圆管406的相对位置,用担架车自带的销钉穿入销孔409锁定2个第一组件圆管405和第二组件圆管406使两者稳定。通过改变曲柄滑块机构的连杆403的长度增加担架车的倾斜角度以进入更小尺寸的电梯。
为更好的调整担架车倾斜时的稳定性及更佳的角度,曲柄402至少由第一组件圆管410和第二组件圆管411移动套接联接构成。
为使担架车在进入电梯前倾角大时处于更稳定的状态,曲柄滑块机构4的曲柄402与车架1为球联接,曲柄滑块机构4的连杆403与滑块401球联接,该种联接方式是曲柄滑块机构4与车架1球联接的一种变形。展开展开扳手13并顺时针旋转,第二梯形丝杆14顺时针旋转,正牙梯形螺母15和反牙梯形螺母16相反向运动并推动两侧的曲柄滑块机构外展,这样的车体稳定性增加,反向操作展开扳手13外展回收,这个过程需在进入电梯脚轮404未与地板接触时进行。
担架车的曲柄滑块机构4与车架联接的设置不仅解决了进如狭小空间电梯的问题,同时也为被救护人员提供了更大的舒适姿态调整空间。把该设计思路应用于护理床同样会带来很多便利。
Claims (6)
1.一种用于高层救护的半自动上车担架车,该担架车包括车架(1)、担架(2)、及折腿上车机构(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车架(1)联接的可调节倾角的支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车,其特征是,所述可调节倾角的支撑机构为曲柄滑块机构(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担架车,其特征是,所述曲柄滑块机构(4)包括2个滑块(401)、2个曲柄(402)、2个连杆(403)、2个脚轮(404)、2个滑槽(407)、2个齿轮变向装置(6)、2个第一梯形丝杆(7)、2个U型连接件(412)和一个摇把(5);
其中,2个所述滑槽(407)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1)的底部,2个所述梯形丝杆(7)分别设置在2个所述滑槽(407)的内部,2个所述滑块(401)分别与2个所述梯形丝杆(7)的一端传动联接,2个所述第一梯形丝杆(7)的另一端分别与2个所述齿轮变向装置(6)的输出轴联接,2个齿轮变向装置(6)的输入轴均与所述摇把(5)联接,2个所述滑块(401)分别与2个连杆(403)的一端枢接,2个U连接件(412)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1)的底部,2个U连接件(412)的侧壁之间均设有连接杆(413),2个所述曲柄(402)的一端分别与2个所述连接杆(413)枢接,2个所述曲柄(402)的另一端的端部均固定联接有脚轮(404),2个所述连杆(403)的另一端分别与2个所述曲柄(402)的另一端枢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担架车,其特征是,该担架车还包括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展开扳手(13)、第二梯形丝杆(14)、正牙螺母(15)和反牙螺母(16),所述正牙螺母(15)和反牙螺母(16)分别固定设置2个连杆(403)上,所述第二梯形丝杆(14)的两端分别与正牙螺母(15)和反牙螺母(16)啮合,所述展开扳手(13)设置在所述第二梯形丝杆(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担架车,其特征是,所述连杆(403)包括第一组件圆管(405)、第二组件圆管(406)和第一销孔(409),所述第一组件圆管(406)的一端与所述滑块(401)枢接,所述第一组件圆管(405)的另一端与第二组件圆管(406)一端移动套接,所述销孔(409)设置在第一组件圆管(405)与第二组件圆管(406)的套接处的管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担架车,其特征是,所述曲柄(402)包括第三组件圆管(410)、第二组件圆管(411)和第二销孔(408),所述第三组件圆管(410)的一端与连接件枢接,所述第三组件圆管(410)的另一端与第四组件圆管(411)一端移动套接,所述第二销孔(408)设置在第三组件圆管(410)与第四组件圆管(411)的套接处的管壁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42291.4U CN204501265U (zh) | 2014-12-25 | 2014-12-25 | 一种用于高层救护的半自动上车担架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42291.4U CN204501265U (zh) | 2014-12-25 | 2014-12-25 | 一种用于高层救护的半自动上车担架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01265U true CN204501265U (zh) | 2015-07-29 |
Family
ID=53699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842291.4U Active CN204501265U (zh) | 2014-12-25 | 2014-12-25 | 一种用于高层救护的半自动上车担架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0126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50978A (zh) * | 2020-11-23 | 2021-03-26 | 湖南利美防爆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危险品运输转运架 |
CN114432050A (zh) * | 2022-01-24 | 2022-05-06 | 李迎红 | 一种急救科可方便运输的担架 |
-
2014
- 2014-12-25 CN CN201420842291.4U patent/CN20450126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50978A (zh) * | 2020-11-23 | 2021-03-26 | 湖南利美防爆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危险品运输转运架 |
CN114432050A (zh) * | 2022-01-24 | 2022-05-06 | 李迎红 | 一种急救科可方便运输的担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40878B (zh) | 多方位理疗床 | |
CN201384633Y (zh) | 可折叠式多功能病床与担架两用车 | |
CN104352311A (zh) | 心内科临床手术推车 | |
CN106389018A (zh) | 医用铲式担架转运车 | |
CN101716114B (zh) | 自动起吊病员转运车 | |
CN201727661U (zh) | 可上下楼梯的担架车 | |
CN204501265U (zh) | 一种用于高层救护的半自动上车担架车 | |
CN103800161A (zh) | 用于运输手术台的病人支承面和/或手术台支柱的运输车 | |
CN101327159A (zh) | 运送病人用活动床 | |
CN110179602A (zh) | 可折叠轮椅 | |
CN107049653A (zh) | 自助型患者病床 | |
CN110840668A (zh) | 一种多功能便捷上下楼梯轮椅 | |
CN104188771B (zh) | 一种多功能可变形医用床 | |
CN103767846A (zh) | 一种自动翻身护理床 | |
CN203970756U (zh) | 病员身体转移装置 | |
US20030205883A1 (en) | Wheelchair with seat height adjustment, arm articulation and seat translation | |
CN104814837B (zh) | 医用电动转运车 | |
CN104434419B (zh) | 快速安装拆卸结构及具有快速安装拆卸结构的急救小推车 | |
CN201091644Y (zh) | 一种折叠式担架车 | |
CN103126828A (zh) | 便携式折叠轮椅 | |
CN110179603A (zh) | 一种可折叠轮椅 | |
CN206086834U (zh) | 一种可折叠车架 | |
CN211433751U (zh) | 一种多功能便捷上下楼梯轮椅 | |
CN112618183A (zh) | 一种能够辅助上厕所的电动轮椅 | |
CN202154808U (zh) | 可自行上下楼的椅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