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86996U - 焊钳 - Google Patents

焊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86996U
CN204486996U CN201520185159.5U CN201520185159U CN204486996U CN 204486996 U CN204486996 U CN 204486996U CN 201520185159 U CN201520185159 U CN 201520185159U CN 204486996 U CN204486996 U CN 204486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ip
setting unit
handle
shape
soldering turr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851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瑞
汪小霞
袁浩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1851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86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86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8699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焊钳,包括上电极(21)、下电极(22)、设置于所述上电极(21)的末端的第一手柄(23),以及设置于所述下电极(22)的末端的第二手柄(24),所述下电极(22)与所述上电极(21)铰接,所述下电极(22)包括L形下本体以及与所述L形下本体形成L形结构的下电极头设置部,所述下电极头设置部上固定下电极头(25),所述上电极(21)包括上本体以及与所述上本体的端部形成L形结构的上电极头设置部,所述上电极头设置部上固定上电极头(26),所述上电极头(26)位于所述L形下本体与所述下电极头设置部围成的空间内。该焊钳使得操作人员使用焊钳时能够保持更舒服的姿势,以提高焊接时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焊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焊钳。
背景技术
汽车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常常使用焊接的连接方式,而在焊接过程中使用比较频繁的则是点焊形式,点焊的主要工作设备是点焊机和焊钳,而焊钳直接由操作人员握持,因此焊钳的结构将直接影响操作便利性。
如图1所示,传统技术中比较常用的焊钳主要包括上电极11、下电极12以及设置于上电极11和下电极12上的手柄,上电极11和下电极12相铰接,且两者端部分别设置上电极头和下电极头,上电极头和下电极头与零部件相接触后即可实现零部件的焊接操作。
然而,上述焊钳的上电极11为直线状结构,而下电极12为L形结构,当零部件上需要进行焊接的部位与操作人员的站立位置距离较远,且上电极头和下电极头需要沿着操作人员站立时的上下方向摆放时,操作人员需手持焊钳,且保证焊钳处于直立状态才能实现零部件的焊接操作。此时,整个焊钳的手柄大致位于焊接位置的上方,而焊接位置与操作人员的站立位置之间被零部件隔开,使得两位置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且手柄相对于操作人员具有较大的高度,导致操作人员执行焊接操作时存在较大的不便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焊钳,以提高操作人员进行焊接操作时的便利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焊钳,包括上电极、下电极、设置于所述上电极的末端的第一手柄,以及设置于所述下电极的末端的第二手柄,所述下电极与所述上电极铰接,所述下电极包括L形下本体以及与所述L形下本体形成L形结构的下电极头设置部,所述下电极头设置部上固定下电极头,所述上电极包括上本体以及与所述上本体的端部形成L形结构的上电极头设置部,所述上电极头设置部上固定上电极头,所述上电极头位于所述L形下本体与所述下电极头设置部围成的空间内。
优选地,在上述焊钳中,所述上电极头设置部为直杆结构,所述L形下本体上与所述下电极头设置部相连的一端为第一直线型端,在焊钳闭合位置处,所述上电极头设置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直线型端的延伸方向。
优选地,在上述焊钳中,所述上本体包括与所述第一手柄相连的第一直线段、与所述L形下本体铰接的第二直线段,以及与所述上电极头设置部相连的第三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所述第二直线段和所述第三直线段依次相连,相对于所述第一直线段,所述第三直线段向靠近所述L形下本体的方向突出设置。
优选地,在上述焊钳中,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上电极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手柄的拧入方向为:自操作人员的站立位置指向零部件的焊接位置所形成的方向。
优选地,在上述焊钳中,所述第二手柄与所述下电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手柄的拧入方向为:自操作人员的站立位置指向零部件的焊接位置所形成的方向。
优选地,在上述焊钳中,所述L形下本体上固定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伸缩端与所述上本体铰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焊钳,其包括上电极、下电极、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下电极与上电极铰接,下电极包括L形下本体以及与该L形下本体形成L形结构的下电极头设置部,下电极头设置部上固定下电极头,上电极包括上本体以及与该上本体的端部形成L形结构的上电极头设置部,上电极头设置部上固定上电极头,且上电极头位于L形下本体与下电极头设置部围成的空间内。如此设置后,当零部件的焊接位置同样需要上电极头和下电极头处于操作人员站立位置的上下方向时,L形下本体和上本体均可沿着水平方向布置,因此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上述焊钳的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可处于零部件的焊接位置与操作人员的站立位置之间,因此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与操作人员之间的距离有所减小,且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相对于操作人员的高度也有所降低,以此使得操作人员使用焊钳时能够保持比较舒服的姿势,以提高焊接操作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技术中的焊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焊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上电极,12-下电极;
21-上电极,22-下电极,23-第一手柄,24-第二手柄,25-下电极头,26-上电极头,27-伸缩缸,28-第一连接板,29-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焊钳,其包括上电极21、下电极22、设置于上电极21的末端的第一手柄23,以及设置于下电极22的末端的第二手柄24,下电极22与上电极21铰接,下电极22包括L形下本体以及与L形下本体形成L形结构的下电极头设置部,下电极头设置部上固定下电极头25,上电极21包括上本体以及与该上本体的端部形成L形结构的上电极头设置部,上电极头设置部上固定上电极头26,上电极头26位于L形下本体与下电极头设置部围成的空间内。
第一手柄23与上本体、第二手柄24与L形下本体可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下电极22的中部可与上电极21的中部铰接;上电极头设置部上固定上电极头26,上电极头位于L形下本体与下电极头设置部围成的空间内,即相对于操作人员的站立位置,上电极头26位于下电极头25的上方。
采用上述焊钳后,当零部件的焊接位置同样需要上电极头26和下电极头25处于操作人员站立位置的上下方向时,L形下本体和上本体均可沿着水平方向布置,因此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上述焊钳的第一手柄23和第二手柄24可处于零部件的焊接位置与操作人员的站立位置之间,因此第一手柄23和第二手柄24与操作人员的距离有所减小,且第一手柄23和第二手柄24相对于操作人员的高度也有所降低,以此使得操作人员使用焊钳时能够保持比较舒服的姿势,以提高焊接操作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上电极头设置部可采用直杆结构,L形下本体上与下电极头设置部相连的一端为第一直线型端,在焊钳闭合位置处,上电极头设置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直线型端的延伸方向。如此设置后,可使得上电极头设置部与L形下本体之间的距离更加合理,以防上电极头设置部转动时容易与L形下本体干涉,同时便于焊钳的加工。
前述上本体可整体为直线型结构,另一种实施例中,上本体可包括与第一手柄23相连的第一直线段、与L形下本体铰接的第二直线段,以及与上电极头设置部相连的第三直线段,相对于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向靠近L形下本体的方向突出设置。此方案中,上本体为弯折结构,使得第一直线段与L形下本体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以保证两者相对转动时具有较大的幅度;而第三直线段与L形下本体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可使得L形下本体上与下电极头设置部相连的部分的长度可以减小,从而适当减小焊钳的尺寸。
为了进一步便于操作人员握持焊钳,第一手柄23可与上电极21螺纹连接,第一手柄23的拧入方向为:自操作人员的站立位置指向零部件的焊接位置所形成的方向。当操作人员握持第一手柄23时,如果零部件的焊接位置距离操作人员稍远,可以拧动第一手柄23,使得第一手柄23相对于上电极21拧出一定的长度,进而使得第一手柄23和上电极21的总长度增加,操作人员与零部件的焊接位置之间的距离即可缩小,从而达到前述目的。
与上述技术方案同理地,第二手柄24与下电极22也可螺纹连接,第二手柄24的拧入方向为:自操作人员的站立位置指向零部件的焊接位置所形成的方向。当单独拧动第一手柄23或者第二手柄24时,操作人员可仅握持被拧动的第一手柄23或者第二手柄24,但为了提高握持的可靠性,可优选第一手柄23与上电极21螺纹连接,同时第二手柄24与下电极22也螺纹连接,即可同时改变第一手柄23和第二手柄24的位置,以使操作人员同时握持第一手柄23和第二手柄24。
为了实现自动化操作,L形下本体上可固定伸缩缸27,该伸缩缸27的伸缩端与上本体铰接。具体地,伸缩缸27的伸缩端可与第一连接板28的一侧固定,第一连接板28的另一侧与上本体铰接。通过伸缩缸27的伸缩运动即可带动上本体相对于L形下本体转动。同时,通过控制上述伸缩缸27的伸缩量,即可精确地控制上电极头26的位置。
另外,L形下本体可与第二连接板29的一侧固定,而第二连接板29的另一侧与上本体铰接,以此实现两者的铰接。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焊钳,包括上电极(21)、下电极(22)、设置于所述上电极(21)的末端的第一手柄(23),以及设置于所述下电极(22)的末端的第二手柄(24),所述下电极(22)与所述上电极(21)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极(22)包括L形下本体以及与所述L形下本体形成L形结构的下电极头设置部,所述下电极头设置部上固定下电极头(25),所述上电极(21)包括上本体以及与所述上本体的端部形成L形结构的上电极头设置部,所述上电极头设置部上固定上电极头(26),所述上电极头(26)位于所述L形下本体与所述下电极头设置部围成的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头设置部为直杆结构,所述L形下本体上与所述下电极头设置部相连的一端为第一直线型端,在焊钳闭合位置处,所述上电极头设置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直线型端的延伸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本体包括与所述第一手柄(23)相连的第一直线段、与所述L形下本体铰接的第二直线段,以及与所述上电极头设置部相连的第三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所述第二直线段和所述第三直线段依次相连,相对于所述第一直线段,所述第三直线段向靠近所述L形下本体的方向突出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23)与所述上电极(2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手柄(23)的拧入方向为:自操作人员的站立位置指向零部件的焊接位置所形成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手柄(24)与所述下电极(2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手柄(24)的拧入方向为:自操作人员的站立位置指向零部件的焊接位置所形成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焊钳,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下本体上固定伸缩缸(27),所述伸缩缸(27)的伸缩端与所述上本体铰接。
CN201520185159.5U 2015-03-30 2015-03-30 焊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86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85159.5U CN204486996U (zh) 2015-03-30 2015-03-30 焊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85159.5U CN204486996U (zh) 2015-03-30 2015-03-30 焊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86996U true CN204486996U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66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8515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86996U (zh) 2015-03-30 2015-03-30 焊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869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4484A (zh) * 2021-06-08 2021-09-2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横向操作的异型手工焊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4484A (zh) * 2021-06-08 2021-09-2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横向操作的异型手工焊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65612U (zh) 码垛机器人单驱动回旋抓手
CN204235197U (zh) 一种球体固定夹紧装置
CN204486996U (zh) 焊钳
CN204397114U (zh) 双烙铁焊锡机构
CN107914162A (zh) 导向驱动外部浮动夹紧工装
CN204430605U (zh) 一种焊接用角度可调的进给式机械手
CN206048240U (zh) 一种机械手
CN206153802U (zh) 一种焊接机械手
CN205552556U (zh) 一种高效率电动机械手
CN103659669A (zh) 万力夹
CN207326370U (zh) 一种用于机械手的夹具
CN207087218U (zh) 一种凸焊机的工件夹具
CN104772547A (zh) 一种焊接教学用的支撑装置
CN203493753U (zh) 单臂可调式手术托盘
CN104209944A (zh) 一种机器人手臂装置
CN208358087U (zh) 一种防护性高的焊条
CN203636693U (zh) 万力夹
CN106514357B (zh) 一种可调式组合夹具
CN207693135U (zh) 一种伸缩把手
CN206544124U (zh) 一种吉他配件加工设备
CN206998672U (zh) 一种吸附夹和吉他配件加工设备
CN104384986A (zh) 一种球体固定夹紧装置
CN205835403U (zh) 一种夹持型机械手
CN206194993U (zh) 埋弧焊机接地线滑动连接器
CN206882955U (zh) 一种自动焊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