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57944U - 一种排气消声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气消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57944U
CN204457944U CN201520098708.5U CN201520098708U CN204457944U CN 204457944 U CN204457944 U CN 204457944U CN 201520098708 U CN201520098708 U CN 201520098708U CN 204457944 U CN204457944 U CN 204457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phunculus
pipeline section
bloop
exhaust silencer
rea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987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鹤
杨凯
杨德银
黄进
何延刚
吴孟兵
朱帅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0987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57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57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579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声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排气消声器,包括壳体、分别位于所述壳体两端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上设有进气口,所述后端盖上设有排气口,所述壳体、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形成内腔,所述内腔中还设有第一通管,所述第一通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且所述第一管段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管径,所述第一管段的端口焊接在所述前端盖上,并与所述进气口配合相通。此结构中,第一通管与其后的内腔构成了Helmholtz谐振结构,能够对各个频段的噪声均具有较好的消声效果,从而有效减小排气噪声,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排气消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气消声器。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中的排气消声器,多为阻抗复合型被动消声器,包括具有进气口、出气口的壳体和由所述壳体包裹形成的内腔,利用气流进出内腔时截面的变化,对排气进行降噪。在整车加速时,二阶噪声在45Hz~60Hz频段下会存在较大峰值,同时四阶噪声在330Hz~360Hz频段也存在较大峰值,这种消声器对于上述频段的噪声不能进行较好的消声处理,由于二阶噪声及四阶噪声能量较高,会严重影响整车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消声器,对于各频段的噪声均具有较强的消声作用,有效降低整车造成,利于提高整车的舒适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手段:
一种排气消声器,包括壳体、分别位于所述壳体两端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上设有进气口,所述后端盖上设有排气口,所述壳体、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形成内腔,所述内腔中还设有第一通管,所述第一通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且所述第一管段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管径,所述第一管段的端口焊接在所述前端盖上,并与所述进气口配合相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段上设有若干组第一消音孔,所述第一消音孔沿管路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内腔中垂直于轴线方向固定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上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管依次穿过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二消音孔,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三 消音孔。
优选地,所述内腔中还设有第二通管,所述第二通管的一侧端口焊接在所述后端盖上,并与所述排气口配合相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管远离所述后端盖的一端设有多组第四消音孔,所述第四消音孔沿管路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上还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管依次穿过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通管点焊连接;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通管点焊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消音孔的孔径为4mm,数量为30~50个;所述第三消音孔的孔径为4mm,数量为190~210个。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双层壳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汽车排气消声器结构,在原有消声器的内腔中,增设了与前端盖进气口处配合固定的第一通管,并且第一通管包括管径不同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和第一通管之后的内腔部分,构成了三个容积不同的谐振腔,符合Helmholtz谐振结构,能够对各个频段的噪声均具有较好的消声效果,从而有效减小排气噪声,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排气消声器的主视图(去除前侧壳体);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隔板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隔板的主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1-壳体,2-前端盖,3-后端盖,4-内腔,5-第一通管,6-第二通管,7- 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
a-第一通孔,b-第二通孔; 
A1-第一消音孔,A2-第二消音孔,A3-第三消音孔,A4-第四消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消声器,包括壳体1、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两端的前端盖2和后端盖3,所述前端盖2上设有进气口,所述后端盖3上设有排气口,所述壳体1、所述前端盖2和所述后端盖3形成内腔4,在此基础上,所述内腔4中还设有第一通管5,所述第一通管5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且所述第一管段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管径,所述第一管段的端口焊接在所述前端盖2上,并与所述进气口配合相通。
所述第一通管5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位于所述第一通管5之后的内腔部分,为三个容积不同的腔体,形成了Helmholtz谐振结构,管径较小的第二管段形成了喉口,喉口处的气体在声波压力的作用下往复运动,由于喉口中的气体具有一定的质量,它会抗拒由于声波作用引起的速度变化;摩擦和阻尼作用会把部分声能变为热能而消耗掉,而充满气体的内腔具有阻碍喉口压力变化的性能。利用上述Helmholtz谐振原理,该消声器能够对各种频段的噪声具有较好的消声作用,有效降低排气噪声,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管段上还设有若干组第一消音孔A1,所述第一消音孔A1沿管路的周向均匀分布,以增强消音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消音孔A1的孔径为5mm,个数可为120~140个,优选130个,孔间间隙为5mm。
为了保证结构的可靠性,所述内腔4中垂直于轴线方向还固定有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所述第一隔板7和所述第二隔板8沿轴向相隔一定的距离设置,可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第一隔板7和所述第二隔板8上均开设有第一通孔a,所述第一通管5依次穿过两个所述第一通 孔a固定,所述第一隔板7和所述第二隔板8对所述壳体1、对所述第一通管5均具有支撑的作用,利于保证结构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7上还设有第二消音孔A2,所述第二隔板8上设有第三消音孔A3,对排气进行进一步的消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消音孔A2的孔径为4mm,数量为30~50个;所述第三消音孔A3的孔径为4mm,数量为190~210个。
在本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腔4中还设有第二通管6,所述第二通管6的一侧端口焊接在所述后端盖3上,并与所述排气口配合相通,排气经所述第一通管5进入所述内腔4中,再穿过所述第一隔板7和所述第二隔板8,经由所述第二通管6排出,此过程中排气依次经过Helmholtz谐振腔、消音孔、截面缩扩等结构进行消音,可增强消音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管6远离所述后端盖3的一端还设有多组第四消音孔A4,所述第四消音孔A4沿管路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消音孔A4孔径为4mm,空间间隙为5mm,孔的数量26~46个,优选36个。
所述第一隔板7和所述第二隔板8上还均开设有第二通孔b,所述第二通管6依次穿过两个所述第二通孔b固定,防止所述第二通管6晃动。
参考图2和图3,在所述第一隔板7和所述第二隔板8优选椭圆形,并设有周向的翻边,方便与壳体1的焊接,并能够保证隔板的强度。在所述第一隔板7和所述第二隔板8上,所述第一通孔a的边缘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通管5点焊连接;所述第二通孔b的边缘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通管6点焊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优选为双层壳体,采用双层卷板点焊而成,有效降低辐射噪声,每层卷板的参考厚度可为0.6m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汽车排气消声器使用的材料优选为SUS436不锈钢材料,具有较好的消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排气消声器能够将发动机燃烧后的废气安全导出,并满足发动机功率扭矩,同时降低发动机传递噪声及流体噪声,提升整车舒适性。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排气消声器,包括壳体(1)、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两端的前端盖(2)和后端盖(3),所述前端盖(2)上设有进气口,所述后端盖(3)上设有排气口,所述壳体(1)、所述前端盖(2)和所述后端盖(3)形成内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4)中设有第一通管(5),所述第一通管(5)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且所述第一管段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管径,所述第一管段的端口焊接在所述前端盖(2)上,并与所述进气口配合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上设有若干组第一消音孔(A1),所述第一消音孔(A1)沿管路的周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4)中垂直于轴线方向固定有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所述第一隔板(7)和所述第二隔板(8)上均开设有第一通孔(a),所述第一通管(5)依次穿过两个所述第一通孔(a)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7)上设有第二消音孔(A2),所述第二隔板(8)上设有第三消音孔(A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4)中还设有第二通管(6),所述第二通管(6)的一侧端口焊接在所述后端盖(3)上,并与所述排气口配合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管(6)远离所述后端盖(3)的一端设有多组第四消音孔(A4),所述第四消音孔(A4)沿管路的周向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7)和所述第二隔板(8)上还均开设有第二通孔(b),所述第二通管(6)依次穿过两个所述第二通孔(b)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a)的边缘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通管(5)点焊连接;所述 第二通孔(b)的边缘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通管(6)点焊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音孔(A2)的孔径为4mm,数量为30~50个;所述第三消音孔(A3)的孔径为4mm,数量为190~210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双层壳体。
CN201520098708.5U 2015-02-10 2015-02-10 一种排气消声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57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98708.5U CN204457944U (zh) 2015-02-10 2015-02-10 一种排气消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98708.5U CN204457944U (zh) 2015-02-10 2015-02-10 一种排气消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57944U true CN204457944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64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9870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57944U (zh) 2015-02-10 2015-02-10 一种排气消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579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4258A (zh) * 2021-07-30 2021-10-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排气消声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4258A (zh) * 2021-07-30 2021-10-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排气消声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67931Y (zh) 阻抗复合型高效发动机消声器
CN202431336U (zh) 一种车用排气消声器
CN107165697A (zh) 一种汽车消声器装置
CN204457944U (zh) 一种排气消声器
CN204082266U (zh) 一种汽车消声器总成
CN205101084U (zh) 汽车排气消声器及汽车
CN204703984U (zh) 阻抗复合型消声器
CN204716362U (zh) 工程机械用降噪消声器
CN206487543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用排气消声器系统
CN206785449U (zh) 一种汽车消声器装置
CN201502421U (zh) 柴油发电机组中发动机防噪音结构
CN204436527U (zh) 微型货车内燃机用消音器
CN208154786U (zh) 一种汽车空调管路消音器
CN203594488U (zh) 一种通用型抗性消音器
CN208149004U (zh) 一种复合型汽车空调管路消音器
CN207776932U (zh) 一种同轴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Shah et al. Air intake system optimization for acoustic advantage on automotive vehicles
CN210239805U (zh) 一种汽车排气管用消音器
CN106782485B (zh) 一种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CN216407089U (zh) 一种抗性消音器
CN204591406U (zh) 一种乘用车用前置消声器
CN220748486U (zh) 一种螺旋式多级降噪汽车空调消音器
CN212563384U (zh) 消声器
CN201412207Y (zh) 漫反射消声器
CN103603708A (zh) 一种汽车消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2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