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32858U - 直梁摩托车的燃油蒸发系统的配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直梁摩托车的燃油蒸发系统的配置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432858U CN204432858U CN201520040058.9U CN201520040058U CN204432858U CN 204432858 U CN204432858 U CN 204432858U CN 201520040058 U CN201520040058 U CN 201520040058U CN 204432858 U CN204432858 U CN 2044328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charcoal tank
- tank
- charcoal
- configuration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直梁摩托车的燃油蒸发系统的配置结构,包括车架、空滤器、摇架、后挡泥板及炭罐,车架具有主梁管、左侧管、右侧管、左车座管、右车座管、左支撑管和右支撑管,左侧管、左车座管及左支撑管,右侧管、右车座管及右支撑管均围合形成三角形区域,炭罐配置在空滤器下方、摇架上方并位于两个三角形区域之间,后挡泥板在后轮与炭罐之间设有炭罐防护部,炭罐防护部的下端与左侧管、右侧管之间形成有空隙,摇架至少有一部分位于两个三角形区域之间。该结构通过车架、空滤器、摇架、发动机及炭罐防护部包围在炭罐周围,对炭罐形成有效的保护,有效避免石块撞击炭罐、泥水塞住炭罐的通大气管进口而引起不能正常骑行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梁摩托车技术领域,特别是直梁摩托车的燃油蒸发系统的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具备有炭罐的直梁摩托车一般将炭罐配置在车架靠下的位置,如专利号为ZL200910146190.7、名称为“两轮摩托车的滤罐配置结构”的中国发明专利,将滤罐(即炭罐)配置在摇臂(又称摇架)的下方、中央支架的上方并固定在车架上,所述中央支架由两根支脚构件和架设在这两根支脚构件之间的中央支架横梁构成,中央支架能够摆动地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下部,在行驶时与路面保持大致平行,中央支架上的中央支架横梁可在车辆行驶时保护滤罐的下部。但该结构由于炭罐配置在车架靠下的位置,且炭罐的后部直接面向后轮,其隐蔽性较差,依然存在由于路况的差异而引起石块撞击炭罐、由后轮运转带起的泥水塞住炭罐的通大气管进口而引起不能正常骑行的问题,无法对炭罐形成有效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可对炭罐进行有效防护的直梁摩托车的燃油蒸发系统的配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直梁摩托车的燃油蒸发系统的配置结构,其包括:
车架,具有主梁管,从主梁管后部向下延伸的左侧管和右侧管,分别从左侧管、右侧管上部向后延伸设置的用于支撑车座的左车座管和右车座管,及分别从左侧管、右侧管下部向后上方延伸设置的左支撑管和右支撑管,所述左侧管、左车座管及左支撑管,右侧管、右车座管及右支撑管均围合形成三角形区域;
空滤器,布设在两个三角形区域之间;
摇架,通过枢轴可上下摆动地被支撑在车架上,并支撑后轮;
炭罐,通过吸附管吸附在燃油箱内产生的蒸发燃料,并经由脱附管将所吸附的蒸发燃料导入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中;
所述炭罐配置在空滤器下方、摇架上方并位于两个三角形区域之间,后挡泥板在后轮与炭罐之间设有炭罐防护部,所述炭罐防护部的下端与左侧管、右侧管之间形成有空隙,所述摇架至少有一部分位于两个三角形区域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摇架设有沿车宽方向布设的用于遮挡空隙的遮挡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炭罐位于摇架的摆动区域外。
进一步,所述炭罐与进气系统在同一侧连接管道。
进一步,所述炭罐套装有具有弹性的缓冲套,炭罐通过该缓冲套安装在与空滤器连接的炭罐支架上。
进一步,所述炭罐支架呈C形,其下端设有用于承托炭罐的支撑臂,上端设有插臂,所述缓冲套设有依靠弹性力套紧在所述插臂上的套接部。
进一步,所述炭罐支架设有用于固定炭罐防护部的固定柱。
进一步,所述炭罐连接有通大气管,所述车架设有可通入外部空气的车架管,所述通大气管插入到车架管内。
进一步,所述炭罐连接有通大气管,所述通大气管设有斜切口且该斜切口朝下。
进一步,所述吸附管一端连接在燃油箱内的油气分离器上,并通过装配于燃油箱内侧的倾倒截止阀接入炭罐的吸附口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炭罐配置在空滤器下方、摇架上方并位于车架的两个三角形区域之间,在后挡泥板上设置其下端与左侧管、右侧管之间形成空隙的炭罐防护部,并使摇架至少有一部分位于两个三角形区域之间,从而使车架、空滤器、摇架、发动机及炭罐防护部包围在炭罐周围,对炭罐形成有效的保护,有效避免石块撞击炭罐、由后轮运转带起的泥水塞住炭罐的通大气管进口而引起不能正常骑行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炭罐与进气系统、空滤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炭罐与进气系统、空滤器、燃油箱及炭罐防护部的安装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炭罐与进气系统、空滤器、燃油箱及炭罐防护部的安装结构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通大气管插入到车架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炭罐与进气系统、空滤器的安装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中,左右方向指车宽方向,前、后是沿车辆行驶方向得到的相对位置关系。
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直梁摩托车的燃油蒸发系统的配置结构,包括车架、空滤器21、摇架31、发动机22、后挡泥板34及炭罐41,所述车架具有主梁管11,从主梁管11后部向下延伸的左侧管12a和右侧管12b,分别从左侧管12a、右侧管12b上部向后延伸设置的用于支撑车座的左车座管13a和右车座管13b,及分别从左侧管12a、右侧管12b下部向后上方延伸设置的左支撑管14a和右支撑管14b,所述左侧管12a、左车座管13a及左支撑管14a,右侧管12b、右车座管13b及右支撑管14b均围合形成三角形区域;所述空滤器21安装在车架上并布设在两个三角形区域之间;所述摇架31通过枢轴32可上下摆动地被支撑在车架上,并支撑后轮33;所述炭罐41通过吸附管401吸附在燃油箱24内产生的蒸发燃料,并经由脱附管402将所吸附的蒸发燃料导入到发动机22的进气系统中。优选地,所述吸附管401一端连接在燃油箱24内的油气分离器241上,并通过装配于燃油箱24内侧的倾倒截止阀242接入炭罐41的吸附口上。油气分离器241将燃油箱24内的燃料分离成蒸发燃料和液体燃料,蒸发燃料通过吸附管401进入炭罐41内,由于吸附管401上设有倾倒截止阀242,倾倒截止阀242可在车辆发生倾倒时关闭吸附管401,从而防止液体燃料进入炭罐41。
所述炭罐41配置在空滤器21下方、摇架31上方并位于两个三角形区域之间,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空滤器21的防尘性,一般会在车架上设置覆盖三角形区域的侧罩(图未示),该侧罩可对炭罐41的左右两侧进行保护;设于左侧管12a和右侧管12b前方的发动机22防护在炭罐41的前方;后挡泥板34在后轮33与炭罐41之间设有炭罐防护部35,对炭罐41的后部进行保护;所述炭罐防护部35的下端与左侧管12a、右侧管12b之间形成有空隙,所述摇架31至少有一部分位于两个三角形区域之间。在此,为了对炭罐41的下部形成更有效的保护,所述摇架31设有沿车宽方向布设的用于遮挡空隙的遮挡部3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炭罐防护部35可以跟后挡泥板34一体成型,或者为连接在后挡泥板34上的胶皮。当炭罐防护部35为胶皮时,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由于胶皮具有较大的弹性,可使炭罐防护部35抵接在遮挡部311的后端,对炭罐41形成更好的保护,并可避免炭罐防护部35在摇架31上下摆动过程中与摇架31干涉而造成炭罐防护部35损坏。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炭罐41配置在空滤器21下方、摇架31上方并位于车架的两个三角形区域之间,在后挡泥板34上设置其下端与左侧管12a、右侧管12b之间形成空隙的炭罐防护部35,并使摇架31至少有一部分位于两个三角形区域之间,从而使车架、空滤器21、摇架31、发动机22及后挡泥板34的炭罐防护部35包围在炭罐41周围,对炭罐41形成有效的保护,有效避免石块撞击炭罐41、由后轮33运转带起的泥水塞住炭罐41的通大气管进口而引起不能正常骑行的问题。
参照图1,图中的两条虚线分别表示摇架31摆动的两个极限位置,所述炭罐41位于摇架31的摆动区域外,使得摇架31的枢轴32无论是靠近发动机22设置,还是靠近左侧管12a与左支撑管14a的相接处或右侧管12b与右支撑管14b的相接处设置,均可避免摇架31在上下摆动过程中与炭罐41产生干涉。
进一步,所述炭罐41与进气系统在同一侧连接管道。现有技术中有两种炭罐41,一种不带负压口,另一种带负压口,且该负压口通过负压管403与进气系统的进气口232连接。此处,连接在炭罐41与进气系统之间的管道应包括,连接炭罐41的脱附口和进气系统的化油器231的脱附管402;当炭罐41设有负压口时,还应包括连接炭罐41的负压口和进气系统的进气口232的负压管403(参照图7)。上述结构由于炭罐41与进气系统在同一侧连接管道,方便管路整理和固定,管路布置合理,避免管路布设杂乱而影响整车的美观。
参照图3至图7,所述炭罐41套装有具有弹性的缓冲套42,炭罐41通过该缓冲套42安装在与空滤器21连接的炭罐支架43上。所述缓冲套42可有效吸收车体振动,防止车体振动由车架直接传向炭罐41而引起炭罐41失效。优选地,所述炭罐支架43通过螺钉44固定在空滤器21上,炭罐支架43设有供螺钉44穿过的螺钉过孔,空滤器21下端设有与螺钉44配合的螺柱211。当然,上述只是优选实施例,所述炭罐支架43也可采用焊接、铆接、卡扣连接等方式与空滤器21固定。更进一步,所述螺钉44设置有3个,3个螺钉44呈三角形布设,不仅使得炭罐支架43与空滤器21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而且可分散炭罐支架43与空滤器21之间的作用力,防止炭罐支架43局部受力过大而变形或断裂。
所述炭罐支架43呈C形,其下端设有用于承托炭罐41的支撑臂432,上端设有插臂431,所述缓冲套42设有依靠弹性力套紧在所述插臂431上的套接部421。C形的炭罐支架43,能减小本实用新型的重量,方便炭罐41拆装,同时支撑臂432和插臂431对炭罐41形成上下支撑,使得炭罐支架43与炭罐41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避免插臂431承受炭罐41的全部重力而产生变形甚至断裂。
所述炭罐支架43设有用于固定炭罐防护部35的固定柱433。由于炭罐防护部35下部被安装在固定柱433上,可避免炭罐防护部35下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摆动,因而可对炭罐41的后部形成较好的保护。
实施例1:具体参见图2至图6,所述炭罐41连接有通大气管400,所述车架设有可通入外部空气的车架管,所述通大气管400插入到车架管内,防止通大气管400的进口进入灰尘,有效保护炭罐41。优选地,上述的车架管为左支撑管14a或右支撑管14b,由于左支撑管14a或右支撑管14b靠近炭罐41,可缩短通大气管400的长度,并方便通大气管400的布设。当然,所述的车架管也可以为左侧管12a或右侧管12b。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炭罐支架43设有用于固定通大气管400的弯钩434,可有效防止通大气管400从车架管内脱出。
实施例2:具体参见图7,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炭罐41连接有通大气管400,所述通大气管400设有斜切口4001且该斜切口4001朝下。该结构简单,斜切口4001朝下设置,可增加通大气管400的进气面积,并防止雨水进入通大气管400内。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直梁摩托车的燃油蒸发系统的配置结构,其包括
车架,具有主梁管,从主梁管后部向下延伸的左侧管和右侧管,分别从左侧管、右侧管上部向后延伸设置的用于支撑车座的左车座管和右车座管,及分别从左侧管、右侧管下部向后上方延伸设置的左支撑管和右支撑管,所述左侧管、左车座管及左支撑管,右侧管、右车座管及右支撑管均围合形成三角形区域;
空滤器,布设在两个三角形区域之间;
摇架,通过枢轴可上下摆动地被支撑在车架上,并支撑后轮;
炭罐,通过吸附管吸附在燃油箱内产生的蒸发燃料,并经由脱附管将所吸附的蒸发燃料导入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炭罐配置在空滤器下方、摇架上方并位于两个三角形区域之间,后挡泥板在后轮与炭罐之间设有炭罐防护部,所述炭罐防护部的下端与左侧管、右侧管之间形成有空隙,所述摇架至少有一部分位于两个三角形区域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梁摩托车的燃油蒸发系统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架设有沿车宽方向布设的用于遮挡所述空隙的遮挡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梁摩托车的燃油蒸发系统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罐位于摇架的摆动区域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梁摩托车的燃油蒸发系统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罐与进气系统在同一侧连接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梁摩托车的燃油蒸发系统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罐套装有具有弹性的缓冲套,炭罐通过该缓冲套安装在与空滤器连接的炭罐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梁摩托车的燃油蒸发系统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罐支架呈C形,其下端设有用于承托炭罐的支撑臂,上端设有插臂,所述缓冲套设有依靠弹性力套紧在所述插臂上的套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梁摩托车的燃油蒸发系统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罐支架设有用于固定炭罐防护部的固定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梁摩托车的燃油蒸发系统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罐连接有通大气管,所述车架设有可通入外部空气的车架管,所述通大气管插入到车架管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梁摩托车的燃油蒸发系统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罐连接有通大气管,所述通大气管设有斜切口且该斜切口朝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直梁摩托车的燃油蒸发系统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管一端连接在燃油箱内的油气分离器上,并通过装配于燃油箱内侧的倾倒截止阀接入炭罐的吸附口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40058.9U CN204432858U (zh) | 2015-01-16 | 2015-01-20 | 直梁摩托车的燃油蒸发系统的配置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337903 | 2015-01-16 | ||
CN201520033790 | 2015-01-16 | ||
CN201520040058.9U CN204432858U (zh) | 2015-01-16 | 2015-01-20 | 直梁摩托车的燃油蒸发系统的配置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432858U true CN204432858U (zh) | 2015-07-01 |
Family
ID=53600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40058.9U Active CN204432858U (zh) | 2015-01-16 | 2015-01-20 | 直梁摩托车的燃油蒸发系统的配置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43285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8079703A (ja) * | 2016-11-14 | 2018-05-24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ー配置構造 |
CN113460210A (zh) * | 2021-07-01 | 2021-10-01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摩托车炭罐防护配置结构和摩托车 |
-
2015
- 2015-01-20 CN CN201520040058.9U patent/CN20443285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8079703A (ja) * | 2016-11-14 | 2018-05-24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ー配置構造 |
CN113460210A (zh) * | 2021-07-01 | 2021-10-01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摩托车炭罐防护配置结构和摩托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31302B (zh) | 鞍乘式车辆的护罩结构 | |
US8061468B2 (en) | Vehicle | |
JP5753046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 |
CN101659297A (zh) | 两轮摩托车的滤罐配置结构 | |
CN102963472B (zh) | 机动二轮车 | |
US20190329647A1 (en) | Straddled vehicle | |
EP2860385B1 (en) |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 |
CN102770332A (zh) | 骑乘型车辆的蒸发燃料控制装置 | |
CN102691597B (zh) | 机动两轮车中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 |
AU2004233475B2 (en) | Intake system structure for vehicle | |
CN204432858U (zh) | 直梁摩托车的燃油蒸发系统的配置结构 | |
CN101172503A (zh) | 机动二轮车 | |
US9181908B2 (en) | Saddle ride type vehicle | |
CN103010354B (zh) | 骑乘型车辆的碳罐配置构造 | |
EP2711275B1 (en) | Straddle-type vehicle | |
BR102014024930A2 (pt) | estrutura de corpo de veículo, e um veículo tipo de montar possuindo a mesma | |
JP3873646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供給装置 | |
JP2006076570A (ja) |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供給装置 | |
BR102014023980A2 (pt) | veículo do tipo para montar em selim | |
JP2015112948A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6309406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CN201703508U (zh) | 炭罐在骑式摩托车上的安装结构 | |
CN104743015A (zh) | 跨骑型车辆的碳罐配置结构 | |
CN2923504Y (zh) | 双后减震踏板摩托车的车架 | |
JP6245970B2 (ja) | 自動二輪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