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14743U - 制版装置及具有该制版装置的孔版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制版装置及具有该制版装置的孔版印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14743U
CN204414743U CN201420822130.9U CN201420822130U CN204414743U CN 204414743 U CN204414743 U CN 204414743U CN 201420822130 U CN201420822130 U CN 201420822130U CN 204414743 U CN204414743 U CN 204414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mother matrix
conveying
conveying roller
automatic platem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2213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上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so Kaga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so Kaga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so Kagaku Corp filed Critical Riso Kagaku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82213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14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14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147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制版装置及具有该制版装置的孔版印刷机。制版装置包括:母版供给部、制版部、设于与该制版部相对位置的压版辊、和位于所述压版辊的输送下游侧并由驱动侧输送辊和从动侧输送辊构成的一对输送辊,在一边驱动该压版辊使其旋转而输送来自所述母版供给部的母版,一边利用所述制版部对该母版进行制版而形成所希望的图案后,将该母版送入所述一对输送辊之间,其特征在于,具有加压机构,其与所述一对输送辊中的一个辊相对设置,用于对所述一个辊朝向所述一对输送辊中的另一个辊施加压力来调整所述一对输送辊之间的对所述母版的夹紧力,从而提高对所述母版向下游侧输送的输送力。该制版装置能够不发生输送卡纸地输送母版。

Description

制版装置及具有该制版装置的孔版印刷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版装置和孔版印刷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母版剥离装置的制版装置和具有该制版装置的孔版印刷机。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孔版印刷机中,从将母版(制版原纸)卷绕成为辊状的母版辊放出的母版沿输送方向送入制版装置所具有的压版辊、热头之间,利用热头的能量对母版进行穿孔制版而在母版上形成预定图案。利用切割机构将制版后的母版切割成预定长度的印版(后面统称母版)而卷绕至印刷滚筒的外周面,并在转印位置利用刮墨辊使墨从印刷滚筒的栅网渗出而经过印版的穿孔,从而在从供纸装置供给来而经过印刷滚筒和加压辊之间的印刷用纸上形成所希望的图像。
由于在用于输送母版的压版辊表面使用的橡胶件的老化、自该橡胶件渗出的油分、添加物,会使母版向压版辊粘附导致发生输送卡纸。
在日本特开平1997-263032号公报中提出了,为了防止油分、添加物的渗出,在压版辊的橡胶件上涂敷油分、添加物不能通过的非透液性的材料。
记录介质在被按压于热头的状态放置时,会导致发生记录介质向热头的粘附。在日本特开2010-12730号公报中提出了,根据放置的条件设计多个使记录介质自热头移动的动作模式来进行控制,从而解除粘附。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即使像日本特开平1997-263032号公报那样涂敷了非透液性的材料,若在使用者能够接触的部位配置有辊,则有可能因污染的外界因素而发生粘附从而产生输送卡纸。另外,通过压版辊向热头按压而实现穿孔的均匀性,但在这样的辊使用日本特开平1997-263032号公报那样卷绕了非透液性管的辊的情况下,因其表面的凹凸、摩擦而难以实现穿孔的均匀性。另外,为了实现穿孔的均匀性,对于辊的表面的凹凸、摩擦性需要较高的精度,辊制造时的工序增加,因此导致成本大幅上升。
另外,如日本特开平1997-263032号公报那样,还提出了进行根据放置的条件而改变动作模式的控制,从而解除粘附,但为了可靠地进行剥离而需要精细地设定动作模式,导致控制变得复杂。并且,在记录介质牢固地固着的情况下,仅进行粘附部位的移动动作,用于解除粘附的张力不充分,不能有效地解除粘附。
鉴于所述情况,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提出如下一种技术,不会对辊的输送性等产生任何影响,并且不会搭载复杂的输送控制,仅使用简单的机构,即使在发生母版牢固地粘附于辊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引起输送卡纸而可靠地进行母版输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的制版装置包括:母版供给部、制版部、设于与该制版部相对位置的压版辊、和位于所述压版辊的输送下游侧并由驱动侧输送辊和从动侧输送辊构成的一对输送辊,在一边驱动该压版辊使其旋转而输送来自所述母版供给部的母版,一边利用所述制版部对该母版进行制版而形成所希望的图案后,将该母版送入所述一对输送辊之间,其特征在于,具有加压机构,其与所述一对输送辊中的一个辊相对设置,用于对所述一个辊朝向所述一对输送辊中的另一个辊施加压力来调整所述一对输送辊之间的对所述母版的夹紧力,从而提高对所述母版向下游侧输送的输送力。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所述驱动侧输送辊,使得所述驱动侧输送辊对所述母版的输送速度大于所述压版辊对所述母版的输送速度。
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侧输送辊包括输送轴和隔开间隔设置于该输送轴的多个输送辊体,多个所述加压机构分别从所述多个输送辊体之间的间隔部位对所述输送轴施加所述压力。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体经由轴承而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输送轴上,所述从动侧输送辊的所述输送轴支承于所述制版装置的机体框架。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机构包括:与所述输送轴的所述间隔部位相对应地设置的施压部,该施压部在所述加压机构施压时与所述输送轴的所述间隔部位相抵接;和用于对各施压部施力的弹性构件。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所述加压机构安装于该安装板,和位置调整机构,其用于调整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从动侧输送辊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力大小。
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母版引导板,其包括位于紧靠所述压版辊下游侧位置并沿所述母版的输送方向延伸的引导部,该引导部将经过所述压版辊的母版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引导。
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制版装置的整体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和与该控制部相连接的用于检测使用条件的检测部,该使用条件包括所述制版装置中的温湿度和/或所述制版装置的放置时间,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到的使用条件而判断是否执行所述加压机构的加压动作。
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机构始终对所述一对输送辊中的一个辊朝向另一个辊施加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孔版印刷机的特征在于:具有技术方案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版装置。
实用新型的效果
即使因长期放置等而使母版粘附于压版辊和热头的夹持部,也能够在制版开始时从压版辊剥离母版,能够不发生输送卡纸地输送母版。
通过在压版辊下游侧配置母版引导板,不沿水平方向拉拽粘附于压版辊的母版,而是沿剥离角度θ方向拉拽该母版来进行剥离,从而能够以比沿水平方向拉拽母版而进行剥离的输送力小的输送力进行剥离。
另外,针对在母版输送一版长度的量后进行裁切、之后进行着版动作的制版装置,母版卷绕不良时,母版卷绕后进行裁切、着版,从而有可能产生一版长度变短、冲裁辊污染这样的不良,但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成中,不会卷绕于压版辊,作为所述不良的对策也是有效手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孔版印刷机的制版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2是对应于图1结构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辊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加压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输送力作用下的剥离角度θ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制版装置;M、母版;1、母版辊(母版卷);2、热头;3、压版辊;4、驱动侧输送辊;5、从动侧输送辊;6、安装板;7、加压机构;8、母版引导板;9、压版辊驱动马达;51、输送轴;52、输送轴承;53、输送辊体;71、引导轴承;72、从动辊加压构件;73、从动辊加压弹簧;711、引导部;712、安装部;713、嵌入部;7b、贯通孔;7a、安装孔;721、引导杆部;722、凸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各个示意性附图说明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的设有母版剥离装置的制版装置。另外,在各附图中,对共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制版装置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孔版印刷机的制版装置10包括母版辊1(母版供给部)、热头2(制版部)、压版辊3、压版辊驱动马达9、一对输送辊4、5、安装板6、多个加压机构7和母版引导板8。
在制版装置10中,从将母版M(制版原纸)卷绕成为辊状的母版辊1放出的母版M沿输送方向(图1中右侧为上游侧)送入下游侧,利用沿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横向延伸、并且相对设置的压版辊3、热头2进行制版。该压版辊3由压版辊驱动马达9驱动旋转而输送母版M。
在压版辊3的下游侧设有用于对由热头2穿孔制版后的母版M进行输送的一对输送辊4、5、即驱动侧输送辊4和从动侧输送辊5。该一对输送辊4、5的轴线与压版辊3的轴线平行。
在设于孔版印刷机内部机体框架的安装板6上,在与从动侧输送辊5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加压机构7,用于对从动侧输送辊5朝向驱动侧输送辊4方向施压,通过对该从动侧输送辊5赋予压力载荷,从而增大一对输送辊4、5之间的对母版M的输送力。
参照图2,在压版辊3与一对输送辊4、5之间在母版M的下方设有母版引导板8,该母版引导板8向上方延伸并在其上方侧的一端向压版辊3弯折而形成有沿母版M的输送方向延伸的引导面(引导部)。该母版引导板8用于将从上游侧的压版辊3输送来的母版M引导至下游侧的一对输送辊4、5。
驱动侧输送辊和从动侧输送辊
从动侧输送辊5可以使用通常的辊,在驱动侧输送辊4的驱动作用下相对于驱动侧输送辊4旋转。也可以采用图3所示那样的从动侧输送辊5。
使用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对输送辊的结构例。如图3所示,从动侧输送辊5包括输送轴51和输送轴承52。该输送轴51相对于孔版印刷机内部机体框架固定并且不能旋转。在输送轴51上隔有间隔地设有多个输送轴承52(在本实施例中为3个),在各个输送轴承52外周一体地套设有筒状的输送辊体53,由此各个输送辊体53能够经由各输送轴承52相对于输送轴51旋转。在对驱动侧输送辊4进行驱动而使其旋转时,从动侧输送辊5的输送辊体53随着驱动侧输送辊4的旋转而旋转,从而将母版M向下游侧输送。
优选地,输送轴承52等间隔地配置于输送轴51。
下述加压机构7在安装板6上的安装位置与输送轴51上的未设有输送轴承52的部位相对应,加压机构7通过作用于不旋转的输送轴51而对从动侧输送辊5施压。
与通常的将筒状的输送辊体固定设置于旋转的输送轴的从动侧输送辊相比,采用图3所示的从动侧输送辊5,能够避免加压机构7施压时与旋转着的从动侧输送辊5之间的摩擦,能够减少构件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因此较为优选。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输送轴51也可以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机体框架转动。
加压机构
下面,参照图4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加压机构的一个结构例。
如图4所示,加压机构7包括引导轴承71、从动辊加压构件72和从动辊加压弹簧73。
引导轴承71包括引导部711、安装部712和嵌入部713。引导部711和嵌入部713分别位于安装部712的两侧。以贯穿引导部711、安装部712和嵌入部713这三者的方式设有贯通孔7b。在安装部712上设有安装孔7a,利用螺栓等连接构件穿过该安装孔7a,能够将引导轴承71固定于安装板6。
从动辊加压构件72包括引导杆部721和设于引导杆部721一端的凸缘部722。在对从动侧输送辊5施压时,该凸缘部722成为与从动侧输送辊5抵接并施力的部分。
从动辊加压弹簧73外套于从动辊加压构件72的引导杆部721,在该状态下,引导杆部721穿过贯通孔7b并自引导轴承71的引导部711突出而使从动辊加压弹簧73保持于安装板6与输送轴51之间。从动辊加压弹簧73的一端抵接于凸缘部722的与从动侧输送辊5相反的一侧,另一端抵接于引导轴承71。此时,引导轴承71的嵌入部713嵌入从动辊加压弹簧73的该另一端的内部。
在将加压机构7安装于安装板6的状态下,从动辊加压构件72的凸缘部722抵接于从动侧输送辊5且从动辊加压弹簧73始终被压缩。由此,能够保持始终对从动侧输送辊5施压。
能够通过预先设计好从动辊加压弹簧73的弹性常数、安装板6与从动侧输送辊5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设定对从动侧输送辊5施压的大小。优选地,将各加压机构7设置为彼此相同,以提供彼此相等的输送力增量,但并不限于此。此外,加压机构7不限于附图所示的4个,为一个以上即可。
剥离动作
下面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剥离动作。
在正常输送母版M的情况下,母版M在绕过压版辊3而向下游侧输送时在图5中所示的切线上的P点与压版辊3的外周面相切。。母版M沿着由压版辊3、母版引导板8的所述引导面与一对输送辊4、5之间形成的输送平面被输送。
而在发生了母版M在P点附近粘附于压版辊3的情况下,为防止输送卡纸并确保制版质量,在制版之前需要先对母版M进行将其从压版辊3剥离的剥离动作。否则,在使压版辊3向输送下游侧旋转一定角度时,在粘附力的作用下P点处的母版M会随着压版辊3一起向输送下游侧旋转至图5所示的P,点的位置,导致母版M在压版辊3上卷绕而非离开压版辊3向下游侧输送。此时,位于一对输送辊4、5和压版辊3、热头2之间的母版逐渐张紧,使得P,点下游侧的母版勾挂在母版引导板8的端缘上。如此,母版M的介于母版引导板8的端缘与P,点之间的部分相对于压版辊3在P,点处的切线成一个角度θ。这样,如图2、5所示,不再是像正常输送时那样沿水平方向向下游侧拉拽母版M,而是沿剥离角度θ方向拉拽粘附于压版辊3的母版M来进行剥离,如此能够使剥离容易进行。该剥离角度θ优选为30°-150°,更优选为约90°。但该角度范围并不限于此。
并且,由于加压机构7对从动侧输送辊5的施压而提高了一对输送辊4、5之间对母版输送时所赋予的载荷。这样,确保使得一对输送辊4、5对母版M的向下游侧的输送力大于母版M在P点附近粘附于压版辊3的粘附力,从而能够容易地将粘附于压版辊3的母版M自压版辊3剥离。
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始终对从动侧输送辊5施压的加压机构7的例子,但本实用新型的加压机构7不限定于此。
也可以将安装板6设置为能够在与所述输送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在将加压机构7安装于安装板6的初始状态下,从动辊加压弹簧73为未受到压力的自然伸长状态或一定程度的压缩状态。在进行剥离操作时,如所述那样使压版辊3旋转一定角度,并且利用未图示的位置调整机构例如对安装板6施压来调节安装板6的位置,以改变对各从动辊加压弹簧73的施压程度,各从动辊加压弹簧73连动地一起被压缩。在弹簧的弹性反作用力作用下,从动辊加压构件72的凸缘部722对从动侧输送辊5施加压力,从而提高一对输送辊4、5的输送力。
此外,所述位置调整机构还可以设置成能够在剥离操作结束之后解除对安装板6的施压等,从而解除对从动侧输送辊5的施压。由此,各个加压机构7能够一同与安装板6连动地对从动侧输送辊5施压或者解除该施压。此外,还能够根据粘附的程度控制位置调整机构对安装板施加的压力大小,从而控制加压机构对从动侧输送辊5施压的程度,能够更有效地剥离粘附于压版辊3的母版M,获得最佳的剥离效果。
作为位置调整机构,例如,安装板6可以采用铰接、枢支等结构连接机体框架,从而能够容易地调节安装板6的倾斜角度从而调节安装板6对其下方部件的施压程度。
以上,说明了利用弹性力对从动侧输送辊5施压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加压机构也可以不采用弹性力。也可以是,例如在安装板6上设置多个突起,该多个突起始终按压于从动侧输送辊5而对其进行施压,或者,在对安装板6施压时,该多个突起按压于从动侧输送辊5而对其进行施压。
除了采用加压机构7对从动侧输送辊5进行施压而将粘附于压版辊3的母版M剥离之外,还可以不采用加压机构,而是提高驱动侧输送辊4对母版M的输送速度,使其大于压版辊3对母版M的输送速度,利用输送的速度差增大对母版M的牵引力来剥离母版M。但在该情况下,有可能会在输送辊处产生打滑导致不能正常输送母版M。因此,也可以在提高驱动侧输送辊4输送母版M的输送速度的同时,利用所述加压机构对从动侧输送辊5进行施压,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将母版M从压版辊3上剥离。上述速度差可以通过分别采用不同驱动转速的马达对驱动侧输送辊4与压版辊3进行驱动来实现。此时,不同驱动转速的马达是驱动部的一例。也可以利用传送带而仅使用一个马达一并对驱动侧输送辊4与压版辊3进行驱动,此时,传送带和马达是驱动部的一例,只需对驱动侧输送辊4与压版辊3设置不同直径的带轮,即可实现上述速度差。
优选地,该制版装置10还可以设有未图示的计时器(检测部的一例),对母版M从经由压版辊3的输送停止起所经过的放置时间T进行检测。在欲对母版进行制版时,当所检测的放置时间T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该情况反馈至用于对制版装置的整体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控制部对该制版装置10进行控制以自动地启动剥离动作,将母版M自压版辊剥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将放置时间T的规定值设定为例如3小时、24小时或48小时等。该时间能够通过维护人员或用户的设定动作进行变更。
另外,制版装置还可以具有温湿度传感器(检测部的一例),其设置于压版辊3附近,对压版辊3附近的温度和/或湿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出的温度和/或湿度高于规定值(包括某一时间段内平均温度和/或湿度高于规定值的情况)时,由于母版M与压版辊3的接触部可能会成为粘附部,控制部对该制版装置10进行控制以自动地启动剥离动作,将母版M自压版辊剥离。
另外,在作业期间,也可以根据打印画面的品质手动地启动剥离动作。也可以设置成在孔版印刷机刚接通主电源后,就立即进行一次所述剥离动作。
另外,所述实施例中采用了母版引导板8,但即使不设置该母版引导板8也能够可靠地实现所述输送、剥离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记载,但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以及附图不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根据该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明确各个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应用技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仅根据确定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的实用新型特定事项来确定。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版装置不仅适用孔版印刷机,也可适用于其它具有制版装置的印刷机。

Claims (10)

1.一种制版装置,其包括:母版供给部、制版部、设于与该制版部相对位置的压版辊、和位于所述压版辊的输送下游侧并由驱动侧输送辊和从动侧输送辊构成的一对输送辊,在一边驱动该压版辊使其旋转而输送来自所述母版供给部的母版,一边利用所述制版部对该母版进行制版而形成所希望的图案后,将该母版送入所述一对输送辊之间,其特征在于,
具有加压机构,其与所述一对输送辊中的一个辊相对设置,用于对所述一个辊朝向所述一对输送辊中的另一个辊施加压力来调整所述一对输送辊之间的对所述母版的夹紧力,从而提高对所述母版向下游侧输送的输送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所述驱动侧输送辊,使得所述驱动侧输送辊对所述母版的输送速度大于所述压版辊对所述母版的输送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侧输送辊包括输送轴和隔开间隔设置于该输送轴的多个输送辊体,
多个所述加压机构分别从所述多个输送辊体之间的间隔部位对所述输送轴施加所述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辊体经由轴承而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输送轴上,
所述从动侧输送辊的所述输送轴支承于所述制版装置的机体框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机构包括:
与所述输送轴的所述间隔部位相对应地设置的施压部,该施压部在所述加压机构施压时与所述输送轴的所述间隔部位相抵接;和
用于对各施压部施力的弹性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板,所述加压机构安装于该安装板,和
位置调整机构,其用于调整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从动侧输送辊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力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母版引导板,其包括位于紧靠所述压版辊下游侧位置并沿所述母版的输送方向延伸的引导部,该引导部将经过所述压版辊的母版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引导。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制版装置的整体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和
与该控制部相连接的用于检测使用条件的检测部,该使用条件包括所述制版装置中的温湿度和/或所述制版装置的放置时间,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到的使用条件而判断是否执行所述加压机构的加压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机构始终对所述一对输送辊中的一个辊朝向另一个辊施加压力。
10.一种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版装置。
CN201420822130.9U 2014-12-22 2014-12-22 制版装置及具有该制版装置的孔版印刷机 Active CN204414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22130.9U CN204414743U (zh) 2014-12-22 2014-12-22 制版装置及具有该制版装置的孔版印刷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22130.9U CN204414743U (zh) 2014-12-22 2014-12-22 制版装置及具有该制版装置的孔版印刷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14743U true CN204414743U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65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22130.9U Active CN204414743U (zh) 2014-12-22 2014-12-22 制版装置及具有该制版装置的孔版印刷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147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34262B2 (ja) デジタル印刷システムのための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US8136473B2 (en) Gluing mechanism and gluing method for tissue paper winding machine
JP6831571B2 (ja) 連続ラベル用紙の抜き粕巻取り装置および抜き粕巻取り方法
JPH05201170A (ja) 本構造体
JP5116542B2 (ja) 布帛用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装置
KR101289953B1 (ko) 점착성 테이프 절단 와인딩장치
CN101969018A (zh) 保护胶带的剥离装置
KR102559475B1 (ko) 연속 라벨 용지의 타발 스크랩 권취장치
KR20080088372A (ko) 필름 반송 장치 및 필름 반송 방법
JP2014159146A (ja) 段ボールシートの糊付装置及び糊付方法並びに段ボールシート製造装置
EP2754559B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KR101410335B1 (ko) 적층체 필름의 부착 방법
JP2011212919A (ja) 段ボール製造装置の糊付方法及び装置
JP4674142B2 (ja) 感光性積層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204414743U (zh) 制版装置及具有该制版装置的孔版印刷机
JP201402422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処理液塗布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361873B2 (ja) 記録装置
JP2009280316A (ja) 張力付与装置及びシート貼付装置
JP2022088510A (ja) 印刷装置
JP2006327628A (ja) ラベル貼付装置
CN109230707B (zh) 一种包装膜的接膜装置
JP5076297B2 (ja) インキトラップ装置
JP2005060197A (ja) 養生膜貼付け装置及び養生膜貼付け方法
KR20100005031A (ko) 잉크 트랩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2015139941A (ja) 潤滑剤塗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