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83318U - 具有除霜功能的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具有除霜功能的后视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83318U CN204383318U CN201420836199.7U CN201420836199U CN204383318U CN 204383318 U CN204383318 U CN 204383318U CN 201420836199 U CN201420836199 U CN 201420836199U CN 204383318 U CN204383318 U CN 2043833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film
- flexible base
- adhesive layer
- resistive layer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后视镜,包括镜片主体、柔性基膜和位于柔性基膜上表面的电阻层,此电阻层从内向外为依次分布若干个具有开口的矩形圈,相邻矩形圈在开口处首尾串联地连接,所述电阻层中的一个输入端来自位于中心的最内侧矩形圈,电阻层中另一个输入端来自位于边缘的最外侧矩形圈,2个输入端分别连接到铆接到柔性基膜的2个电极端上,所述柔性基膜下表面涂覆有第一胶黏剂层,一石墨层粘贴于第一胶黏剂层与柔性基膜相背的表面;所述镜片主体的背面通过第三胶黏剂层与石墨层粘合。本实用新型具有除霜功能的后视镜对镜片所有部分的加热非常均匀,将线热源迅速转变到面热源,也有利于提高热量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胶粘剂制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后视镜。
背景技术
汽车在雨、雪、雾等天气行驶时,尤其是在秋冬季节,特别是冷热交替的气候及雾天,汽车的后视镜极易上霜、上雾水,变得十分模糊,严重影响汽车司机对后方的观察视野,且不方便清洁、影响行车安全,是交通事故的隐患。为解决此问题,一般在后视镜内安装一个加热片或加热膜,驾驶员打开后视镜电加热开关,加热片就会加热镜片,使凝结在镜片表面的霜雾蒸发,从而起到除霜除雾的效果。这种方案成本降低,被多数整车厂采用。但是,此普通的加热片达到恒定的温度需要1min左右,加热温度不均匀,除雾除霜效率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后视镜,此后视镜既在布局上非常合理,对镜片所有部分的加热非常均匀,将线热源迅速转变到面热源,也有利于提高热量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后视镜,包括镜片主体、柔性基膜和位于柔性基膜上表面的电阻层,此电阻层从内向外为依次分布若干个具有开口的矩形圈,相邻矩形圈在开口处首尾串联地连接,所述电阻层中的一个输入端来自位于中心的最内侧矩形圈,电阻层中另一个输入端来自位于边缘的最外侧矩形圈,2个输入端分别连接到铆接到柔性基膜的2个电极端上,所述柔性基膜下表面涂覆有第一胶黏剂层,一石墨层粘贴于第一胶黏剂层与柔性基膜相背的表面;
所述镜片主体的背面通过第三胶黏剂层与石墨层粘合,一隔热层通过第二胶黏剂层粘贴于电阻层表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若干个具有开口的矩形圈为同心的矩形圈。
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胶黏剂层、第二胶黏剂层的厚度均为10μm~30μm。
3、上述方案中,所述石墨层的厚度均为12μm~30μ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除霜功能的后视镜,其电阻层在布局上非常合理,对镜片所有部分的加热非常均匀,可将线热源迅速转变到面热源,有效的提高了除雾去霜效果和热利用率,另外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适合广泛生产使用;且其隔热层通过第二胶黏剂层粘贴于电阻层表面,有利于提高热量利用率,从而减少能耗;其次,由于柔性基膜的电阻层位于与胶黏剂层相背的表面,避免了胶黏剂制品粘结金属发热电阻层时,通电后,其胶黏剂对金属表面会有腐蚀性,大大改变其电阻性能,影响其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除霜功能的后视镜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除霜功能的后视镜中电阻层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柔性基膜;2、电阻层;3、矩形圈;31、最内侧矩形圈;32、最外侧矩形圈;4、开口;5、电极端;6、第一胶黏剂层;7、镜片主体;8、隔热层;9、第二胶黏剂层;10、石墨层;11、第三胶黏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后视镜,包括镜片主体7、柔性基膜1和位于柔性基膜1上表面的电阻层2,此电阻层2从内向为依次分布若干个具有开口4的矩形圈3,相邻矩形圈3在开口处首尾串联地连接,所述电阻层2中的一个输入端来自位于中心的最内侧矩形圈31,电阻层中另一个输入端来自位于边缘的最外侧矩形圈32,2个输入端分别连接到铆接到柔性基膜1的2个电极端5上,所述柔性基膜1下表面涂覆有第一胶黏剂层6,一石墨层10粘贴于第一胶黏剂层6与柔性基膜1相背的表面;
所述镜片主体7的背面通过第三胶黏剂层11与石墨层10粘合,一隔热层8通过第二胶黏剂层9粘贴于电阻层2表面。
上述若干个具有开口4的矩形圈3为同心的矩形圈,所述石墨层10的厚度均为12μm~13μm。
上述第一胶黏剂层6、第二胶黏剂层9的厚度均为20μm~22μm。
实施例2: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后视镜,包括镜片主体7、柔性基膜1和位于柔性基膜1上表面的电阻层2,此电阻层2从内向为依次分布若干个具有开口4的矩形圈3,相邻矩形圈3在开口处首尾串联地连接,所述电阻层2中的一个输入端来自位于中心的最内侧矩形圈31,电阻层中另一个输入端来自位于边缘的最外侧矩形圈32,2个输入端分别连接到铆接到柔性基膜1的2个电极端5上,所述柔性基膜1下表面涂覆有第一胶黏剂层6,一石墨层10粘贴于第一胶黏剂层6与柔性基膜1相背的表面;
所述镜片主体7的背面通过第三胶黏剂层11与石墨层10粘合,一隔热层8通过第二胶黏剂层9粘贴于电阻层2表面。
上述若干个具有开口4的矩形圈3为同心的矩形圈,所述石墨层10的厚度均为25μm~26μm。
上述第一胶黏剂层6、第二胶黏剂层9的厚度均为12μm~14μm。
采用上述具有除霜功能的后视镜时,其双面胶带的电阻层在布局上非常合理,对镜片所有部分的加热非常均匀,有效的提高了除雾去霜效果和热利用率,另外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适合广泛生产使用;且其隔热层通过第二胶黏剂层粘贴于电阻层表面,有利于提高热量利用率,从而减少能耗;其次,由于柔性基膜的电阻层位于与胶黏剂层相背的表面,避免了胶黏剂制品粘结金属发热电阻层时,通电后,其胶黏剂对金属表面会有腐蚀性,大大改变其电阻性能,影响其加热效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 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主体(7)、柔性基膜(1)和位于柔性基膜(1)上表面的电阻层(2),此电阻层(2)从内向外依次分布若干个具有开口(4)的矩形圈(3),相邻矩形圈(3)在开口处首尾串联地连接,所述电阻层(2)中的一个输入端来自位于中心的最内侧矩形圈(31),电阻层中另一个输入端来自位于边缘的最外侧矩形圈(32),2个输入端分别连接到铆接到柔性基膜(1)的2个电极端(5)上,所述柔性基膜(1)下表面涂覆有第一胶黏剂层(6),一石墨层(10)粘贴于第一胶黏剂层(6)与柔性基膜(1)相背的表面;
所述镜片主体(7)的背面通过第三胶黏剂层(11)与石墨层(10)粘合,一隔热层(8)通过第二胶黏剂层(9)粘贴于电阻层(2)表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霜功能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具有开口(4)的矩形圈(3)为同心的矩形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霜功能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黏剂层(6)、第二胶黏剂层(9)的厚度均为10μm~30μ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霜功能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层(10)的厚度均为12μm~30μ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36199.7U CN204383318U (zh) | 2014-12-25 | 2014-12-25 | 具有除霜功能的后视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36199.7U CN204383318U (zh) | 2014-12-25 | 2014-12-25 | 具有除霜功能的后视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83318U true CN204383318U (zh) | 2015-06-10 |
Family
ID=53356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836199.7U Active CN204383318U (zh) | 2014-12-25 | 2014-12-25 | 具有除霜功能的后视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8331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32811A (zh) * | 2017-12-27 | 2018-05-15 | 重庆精高金属结构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除霜汽车后视镜 |
-
2014
- 2014-12-25 CN CN201420836199.7U patent/CN20438331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32811A (zh) * | 2017-12-27 | 2018-05-15 | 重庆精高金属结构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除霜汽车后视镜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222593U (zh) | 电加热汽车风挡玻璃 | |
WO2018133577A1 (zh) | 电加热车用风挡玻璃 | |
CN204383318U (zh) | 具有除霜功能的后视镜 | |
CN103747548B (zh) | 一种含透明石墨烯电路的发热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202728172U (zh) | 电加热汽车雨刮器 | |
CN204385123U (zh) | 薄膜加热用低腐蚀性双面胶带 | |
CN204383307U (zh) | 电加热汽车后视镜 | |
CN204383314U (zh) | 快速除雾型后视镜 | |
CN203504782U (zh) | 电加热汽车前风挡玻璃 | |
CN204586673U (zh) | 均热型加热后视镜 | |
CN203819201U (zh) | 一种挡风玻璃除霜器及汽车 | |
CN204385125U (zh) | 用于除雾的加热贴膜 | |
CN204383422U (zh) | 具有防霜功能的后视镜 | |
CN204385126U (zh) | 均热型加热贴膜 | |
CN204385124U (zh) | 用于汽车观后镜的除雾胶带 | |
CN204383313U (zh) | 快速升温型后视镜 | |
CN207875344U (zh) | 一种安全高透的电加热汽车后风窗玻璃 | |
CN204415093U (zh) | 双夹层镀膜真空汽车玻璃 | |
CN203199044U (zh) | 一种汽车引擎盖 | |
CN206749170U (zh) | 一种可防雾除冰的车载复合玻璃 | |
CN206579607U (zh) | 一种用石墨烯加热的汽车雪挡 | |
CN209534895U (zh) |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镜面玻璃及汽车后视镜 | |
CN203485717U (zh) | 可加热的车窗玻璃 | |
CN203716774U (zh) | 一种发热式中空玻璃 | |
CN207579958U (zh) | 带有散热引擎盖的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23900 Sihong Provi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qian, West Ocean West Road, No. 6 Patentee after: Jiangsu Stick new materials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215400 Taicang, Suzhou, Taic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Qingdao West Road, No. 11, No. Patentee before: Suzhou Sidike New Mate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