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44259U - 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44259U CN204344259U CN201420766756.2U CN201420766756U CN204344259U CN 204344259 U CN204344259 U CN 204344259U CN 201420766756 U CN201420766756 U CN 201420766756U CN 204344259 U CN204344259 U CN 2043442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plate
- connecting piece
- connecting body
- water chamber
- elastic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60 cold rolled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车辆。其中,散热装置包括上水室、下水室和芯体,上水室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还包括:第一侧板、第一连接件、第二侧板和第二连接件;其中,第一侧板的端部向内折设有第一折弯部,第一折弯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斜面相连接;第二侧板的端部向内折设有第二折弯部,第二折弯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斜面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由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折弯部,使上水室具有向上运动的空间,吸收或缓冲了大部分因散热管膨胀产生的作用力,下水室的受力也因此减少,解决了上水室和下水室的运动因受到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限制而破损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通常设置有散热装置。参见图1,散热装置通常包括上水室3’、下水室4’、芯体5’、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21’;其中,芯体5’设置在上水室3’与下水室4’之间,芯体5’中设置有散热管28’,散热管28’连通上水室3’和下水室4’;第一侧板11’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件(图中未示出)与上水室3’的第一侧壁(图1所示的左端)相连接,第一侧板11’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下端)通过第三连接件(图中未示出)与下水室4’第一侧壁(图1所示的左端)相连接;第二侧板21’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接件22’连接上水室3’第二侧壁(图1所示的右端),第二侧板22’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连接件25’连接下水室4’的第二侧壁(图1所示的右端)。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气缸水道中的高温水在水泵作用下先流入上水室3’,然后流入散热管(图中未示出),高温水在散热管28’中通过风冷降温,降温后的液体又经过下水室4’流入发动机汽缸的冷却水道进行再循环。
当高温水进入散热管28’后,会使散热管28’产生热膨胀,向上挤压上水室3’,向下挤压下水室4’,由于上水室3’的第一侧壁与下水室4’的第一侧壁均与第一侧板11’相连接,并且上水室3’的第二侧壁与下水室4’的第二侧壁均与第二侧板22’相连接,所以第一侧板11’会受到上下方向上的拉力,同样第二侧板22’也会受到上下方向上的拉力,由于侧板通常为冷轧钢板,在上下方向上受力也不易发生形变(上下方向相对于图1所示位置而言),所以会限制上水室3’向上的运动以及下水室4’向下的运动,而水室又通常为尼龙材料注塑而成,受限后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22’的连接部位容易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散热装置,旨在解决上水室与侧板连接的部位容易破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散热装置的车辆。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上水室、下水室和芯体,上水室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还包括:第一侧板、第一连接件、第二侧板和第二连接件;其中,第一侧板的端部向内折设有第一折弯部,第一折弯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斜面相连接;第二侧板的端部向内折设有第二折弯部,第二折弯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斜面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其中,第一弹性部件套设于第一连接件且置于第一斜面与第一侧板的第一弯折部之间;第二弹性部件套设于第二连接件且置于第二斜面与第二侧板的第二弯折部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三弹性部件和第四弹性部件;其中,第三弹性部件套设于第一连接件且置于第一连接件的头部与第一侧板之间;第四弹性部件套设于第二连接件且置于第二连接件的头部与第二侧板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件、第五弹性部件、第四连接件和第六弹性部件;其中,第一侧板通过第三连接件与下水室的第一侧壁相连接;第五弹性部件套设于第三连接件且置于第一侧板与第一侧壁之间;第二侧板通过第四连接件与下水室的第二侧壁相连接;第六弹性部件套设于第四连接件且置于第二侧板与第二侧壁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七弹性部件和第八弹性部件;其中,第七弹性部件套设于第三连接件且置于第三连接件的头部与第一侧板之间;第八弹性部件套设于第四连接件且置于第四连接件的头部与第二侧板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任一项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一主片、第五连接体和第六连接体;其中,上水室通过第一主片与芯体相连接;第五连接体和第六连接体分别包覆于第一主片的两侧,并且,第五连接体和第六连接体的一侧与第一主片相连接,第五连接体和第六连接体的另一侧与上水室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任一项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主片、第七连接体和第八连接体;其中,下水室通过第二主片与芯体相连接;第七连接体和第八连接体分别包覆于第二主片的两侧,并且,第七连接体和第八连接体的一侧与第二主片相连接,第七连接体和第八连接体的另一侧与下水室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任一项散热装置,芯体中设置有散热管;其中,散热管为扁管,扁管的上壁上设有向下凹入且沿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上凹部,扁管的下壁上设有向上凹入且沿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下凹部,上凹部与下凹部上下对应且彼此接触。
进一步地,上述散热装置,上凹部和下凹部均为圆弧形,上凹部的弧顶与下凹部的弧顶接触。
一种车辆,车辆上设置有上述任一项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第一侧板的端部向内折设有第一折弯部,第一折弯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上水室第一斜面相连接;第二侧板的端部向内折设有第二折弯部,第二折弯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斜面相连接,当在芯体内设置的散热管受热膨胀向上挤压上水室时,第一侧板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侧板的第二折弯部受到上水室施加的向上的作用力,由于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受到向上的力后会向上产生一定量的弹性形变,可以吸收和缓冲大部分因散热管膨胀产生的作用力,使上水室具有一定向上运动的空间,所以也减轻了对下水室的挤压,不易导致上水室和下水室破损。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4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散热装置实施例:
参见图2,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包括上水室3、下水室4、芯体5、第一侧板11、第一连接件12、第二侧板21和第二连接件2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水室3通过芯体5与下水室4相连通,并且,上水室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31(图1所示的右侧的斜面)和第二斜面32(图1所示左侧的斜面)。
其中,第一侧板11的端部向内侧(靠近上水室3的方向为内侧)折设有第一折弯部111,第一折弯部111与第一斜面31相对应,并且,第一折弯部111通过第一连接件12与第一斜面31相连接。具体地,第一折弯部111与第一侧板11之间呈夹角设置,以使第一折弯部111可以遮覆在第一斜面31上。优选地,第一折弯部111与第一斜面31平行设置。具体实施时,第一连接件12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连接件,例如铆钉、螺栓、带有螺母的螺柱等,并且,第一连接件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本实施例对第一连接件的类型及具体数量不作任何限定。
第二侧板21的端部向内侧(靠近上水室3的方向为内侧)折设有第二折弯部211,第二折弯部211与第二斜面32相对应,并且,第二折弯部211通过第二连接件22与第二斜面32相连接。具体地,第二折弯部211与第二侧板21之间呈夹角设置,以使第二折弯部211可以遮覆在第二斜面32上。优选地,第二折弯部211与第二斜面32平行设置。具体实施时,第二连接件22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连接件,例如铆钉、螺栓、带有螺母的螺柱等,并且,第一连接件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本实施例对第二连接件的类型及具体数量不作任何限定。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侧板11的端部向内折设有第一折弯部111,第一折弯部111通过第一连接件12与上水室3的第一斜面31相连接;第二侧板21的端部向内折设有第二折弯部211,第二折弯部211通过第二连接件22与第二斜面32相连接,当在芯体5内设置的散热管28受热膨胀向上挤压上水室3时,第一侧板11的第一折弯部111和第二侧板21的第二折弯部211受到上水室3施加的向上的作用力,由于第一折弯部111和第二折弯部211受到向上的力后会向上产生一定量的弹性形变,可以吸收和缓冲大部分因散热管28膨胀产生的作用力,使上水室3具有一定向上运动的空间,所以也减轻了对下水室4的挤压,不易导致上水室3和下水室4破损。
参见图3和图4,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弹性部件13和第二弹性部件23。其中,第一弹性部件13套设于第一连接件12且置于第一斜面31与第一侧板11的第一折弯部(111)之间;第二弹性部件23套设于第二连接件22且置于第二斜面32与第二侧板21的第二弯折部(211)之间。具体实施时,第一弹性部件13和第二弹性部件23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弹性部件,例如弹簧或橡胶垫片等。本实施例通过增设第一弹性部件13和第二弹性部件23,使第一侧板11和上水室3之间、第二侧板21与上水室3之间具有部分压缩空间,可以吸收和缓冲上水室3施加的向上的作用力,减少对上水室3向上运动的限制,减少对上水室3造成的损害。
继续参见图3和图4,上述各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弹性部件14和第四弹性部件24。其中,第三弹性部件14套设于第一连接件12且置于第一连接件12的头部与第一侧板11之间;第四弹性部件24套设于第二连接件22且置于第二连接件22的头部与第二侧板21之间。其中,第一弹性部件13和第二弹性部件23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弹性部件,例如弹簧或橡胶垫片等。本实施例通过增设第三弹性部件14和第四弹性部件24,可以使第一侧板11和第一连接件12之间、第二侧板21与第二连接件22之间具有部分压缩空间,可以缓冲第一侧板11对第一连接件12的作用力,也可以进一步增加上水室3向上运动的空间,以减少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21对上水室3进行挤压造成的损害。
再继续参见图3和图4,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连接件15、第五弹性部件16、第四连接件25和第六弹性部件26。其中,第一侧板11通过第三连接件15与下水室4的第一侧壁41(图2所示的左侧壁)相连接;第五弹性部件16套设于第三连接件15且置于第一侧板11与第一侧壁41之间;第二侧板21通过第四连接件25与下水室4的第二侧壁42相连接;第六弹性部件26套设于第四连接件25且置于第二侧板21与第二侧壁42之间。
具体地,第五弹性部件16通过第三连接件15压紧在下水室4的第一侧壁41上,第六弹性部件26通过第四连接件25压紧在下水室4的第二侧壁42上。具体实施时,第三连接件15和第四连接件25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连接件,例如铆钉、螺栓、带有螺母的螺柱等,并且,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2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本实施例对连接件的类型及数量不作任何限定。第五弹性部件16和第六弹性部件26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弹性部件,例如弹簧或橡胶垫片等。本实施例通过增设五弹性部件16和第六弹性部件26,以使第一侧板11和下水室4之间具有部分压缩空间,当下水室4流入高温水并产生膨胀时,可以缓冲下水室4对第一侧板11提供的向左方向(相对于图3所示位置而言)的作用力以及下水室4对第二侧板21提供的向右方向(相对于图3所示位置而言)的作用力,增加了下水室4向左右方向膨胀的空间,减少了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21对下水室4向左右方向膨胀的限制,进而减少了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21直接挤压下水室4而造成的损害。
参见图3和图4,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第七弹性部件17和第八弹性部件27。其中,第七弹性部件17套设于第三连接件15且置于第三连接件15的头部与第一侧板11之间;第八弹性部件27套设于第四连接件25且置于第四连接件25的头部与第二侧板21之间。其中,第七弹性部件17和第八弹性部件27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弹性部件,例如弹簧或橡胶垫片等。本实施例通过增设第七弹性部件17和第八弹性部件27,以使第一侧板11和第三连接件15之间、第二侧板21和第四连接件25之间具有部分压缩空间,当下水室4流入高温水并产生膨胀挤压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21时,可以缓冲第一侧板11对第三连接件15的向左方向(相对于图3所示位置而言)的作用力以及下第二侧板21对第四连接件25的向右方向(相对于图3所示位置而言)的作用力,也增加了下水室4向左右方向膨胀的空间,减少了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21对下水室4向左右方向膨胀的限制,减少了对下水室4造成的损害。
参见图3至图5,上述各实施例还包括第一主片6、第五连接体7和第六连接体8。其中,上水室3通过第一主片6与芯体5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主片6的结构以及第一主片6与上水室3和芯体5之间的连接结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当理解,上水室3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一凸台29,第一主片6的边缘设置有包覆边,包覆边包裹在第一凸台29上并与第一凸台29相连接。
第五连接体7和第六连接体8分别包覆于第一主片6的两侧。具体地,第五连接体7和第六连接体8均可以为截面为弧形的长条状结构,并且,第五连接体7的一侧与第一主片6相连接,第五连接体7的另一侧与上水室3相连接;对应地,第六连接体8的一侧与第一主片6相连接,第六连接体8的另一侧与上水室3相连接,以使第一主片6包裹在第五连接体7和第六连接体8之间。具体实施时,第五连接体7和第六连接体8均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第五连接体7与第一主片6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五连接体7与上水室3的连接方式均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焊接、铆接或螺接等固定连接方式,本实施例对该连接方式不作任何限定。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主片6的外侧设置了第五连接体7和第六连接体8,以进一步对上水室3和第一主片6进行固定,使第一主片6的包覆边不易从上水室3的凸台上脱落。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具体实施时,为了减轻重量,第一主片6的包覆边上通常开设有齿状结构。本实施例中,为了与第一主片6的包覆边上的齿状结构相配合,第五连接体7和第六连接体8也均开设有齿状结构,并且,第五连接体7和第六连接体8上的齿状结构与第一主片6上的齿状结构交错布置均分别在一侧开设有与包覆边上开设的齿状结构互补的齿状结构,第五连接体7和第六连接体8通过压接工具压接在第一主片6的包覆边外侧,进而,第五连接体7和第六连接体8开设的齿状结构与包覆边的齿状结构互补扣合在一起。
参见图3至图5,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主片9、第七连接体10和第八连接体18。其中,下水室4通过第二主片9与芯体5相连接,第二主片9的结构以及第二主片9与下水室4和芯体5之间的连接结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当理解,下水室4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凸台30,第二主片9的边缘设置有包覆边,包覆边包裹在凸台30上并与凸台30相连接。
第七连接体10和第八连接体18分别包覆于第二主片9的两侧。具体地,第七连接体10和第八连接体18均可以为截面为弧形的长条状结构。并且,第七连接体10的一侧与第二主片9相连接,第七连接体10的另一侧与下水室4相连接;对应地,第八连接体18的一侧与第二主片9相连接,第八连接体18的另一侧与下水室4相连接,以使第二主片9包裹在第七连接体10和第八连接体18之间。具体实施时,第七连接体10和第八连接体18均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第七连接体10与第二主片9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七连接体10与下水室4的连接方式均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铆接或螺接等固定连接方式,本实施例对该连接方式不作任何限定。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在第二主片9的外侧设置了第七连接体10和第八连接体18,以进一步对下水室4和第二主片9进行固定,使第二主片9的包覆边不易从下水室4的凸台上脱落。
第八连接体18的一端与第二主片9相连接,第八连接体18的另一端与下水室4相连接,第八连接体18与第二主片9的连接方式以及第八连接体18与下水室4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铆接或螺接等,本实施例对该连接方式不作任何限定。
参见图3和图6,上述各实施例中,芯体5中设置有散热管28。其中,散热管28可以为扁管,扁管的上壁281上设有向下凹入且沿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上凹部,扁管的下壁282上设有向上凹入且沿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下凹部,上凹部与下凹部上下对应且彼此接触。优选地,扁管的上凹部和下凹部均为多个,且多个上凹部与多个下凹部一一对应,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加散热管28的散热表面积,进而可以使散热管28的散热性能更高。
继续参见图6,上述实施例中,上凹部和下凹部的截面均为圆弧形,上凹部的弧顶与下凹部的弧顶接触。圆弧形的上凹部和下凹部可以使散热管28的内壁圆润,同时从流体力学角度出发有利于冷却水或冷却液在散热管28内的顺利流动。
综上,本实施例由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折弯部,使上水室具有向上运动的空间,吸收或缓冲了大部分因散热管膨胀产生的作用力,下水室的受力也因此减少,解决了上水室和下水室的运动因受到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限制而破损的问题。
车辆实施例: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设置有上述任一种散热装置。其中,散热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散热装置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散热装置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上水室(3)、下水室(4)和芯体(5),所述上水室(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31)和第二斜面(3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侧板(11)、第一连接件(12)、第二侧板(21)和第二连接件(22);其中,
所述第一侧板(11)的端部向内折设有第一折弯部(111),所述第一折弯部(11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2)与所述第一斜面(31)相连接;
所述第二侧板(21)的端部向内折设有第二折弯部(211),所述第二折弯部(21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22)与所述第二斜面(32)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部件(13)和第二弹性部件(23);其中,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3)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2)且置于所述第一斜面(31)与所述第一侧板(11)的第一折弯部(111)之间;
所述第二弹性部件(23)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2)且置于所述第二斜面(32)与所述第二侧板(21)的第二折弯部(211)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弹性部件(14)和第四弹性部件(24);其中,
所述第三弹性部件(14)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2)且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2)的头部与所述第一侧板(11)之间;
所述第四弹性部件(24)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2)且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头部与所述第二侧板(21)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连接件(15)、第五弹性部件(16)、第四连接件(25)和第六弹性部件(26);其中,
所述第一侧板(11)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15)与所述下水室(4)的第一侧壁(41)相连接;所述第五弹性部件(16)套设于所述第三连接件(15)且置于所述第一侧板(11)与所述第一侧壁(41)之间;
所述第二侧板(21)通过所述第四连接件(25)与所述下水室(4)的第二侧壁(42)相连接;所述第六弹性部件(26)套设于所述第四连接件(25)且置于所述第二侧板(21)与所述第二侧壁(42)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七弹性部件(17)和第八弹性部件(27);其中,
所述第七弹性部件(17)套设于所述第三连接件(15)且置于所述第三连接件(15)的头部与所述第一侧板(11)之间;
所述第八弹性部件(27)套设于所述第四连接件(25)且置于所述第四连接件(25)的头部与所述第二侧板(21)之间。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主片(6)、第五连接体(7)和第六连接体(8);其中,
所述上水室(3)通过所述第一主片(6)与所述芯体(5)相连接;
所述第五连接体(7)和所述第六连接体(8)分别包覆于所述第一主片(6)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五连接体(7)和所述第六连接体(8)的一侧与第一主片(6)相连接,所述第五连接体(7)和所述第六连接体(8)的另一侧与所述上水室(3)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主片(9)、第七连接体(10)和第八连接体(18);其中,
所述下水室(4)通过所述第二主片(9)与所述芯体(5)相连接;
所述第七连接体(10)和所述第八连接体(18)分别包覆于所述第二主片(9)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七连接体(10)和所述第八连接体(18)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主片(9)相连接,所述第七连接体(10)和所述第八连接体(18)的另一侧与所述下水室(4)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5)中设置有散热管(28);其中,所述散热管(28)为扁管,所述扁管的上壁(281)上设有向下凹入且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上凹部,所述扁管的下壁(282)上设有向上凹入且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下凹部,所述上凹部与所述下凹部上下对应且彼此接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部和所述下凹部均为圆弧形,所述上凹部的弧顶与所述下凹部的弧顶接触。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66756.2U CN204344259U (zh) | 2014-12-08 | 2014-12-08 | 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66756.2U CN204344259U (zh) | 2014-12-08 | 2014-12-08 | 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44259U true CN204344259U (zh) | 2015-05-20 |
Family
ID=53227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766756.2U Active CN204344259U (zh) | 2014-12-08 | 2014-12-08 | 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4425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02291A (zh) * | 2021-03-16 | 2021-06-22 | 安徽工程大学 | 一种汽车前端集成散热装置 |
-
2014
- 2014-12-08 CN CN201420766756.2U patent/CN20434425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02291A (zh) * | 2021-03-16 | 2021-06-22 | 安徽工程大学 | 一种汽车前端集成散热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68109B2 (en) | Header plate for a heat exchanger, header box and heat exchanger | |
FR2791764B1 (fr) | Echangeur de chaleur avec collecteur de tete | |
KR101766723B1 (ko) | 콤팩트형 방열기 | |
JP2008513716A (ja) | クーラー用の側板 | |
CN204344259U (zh) | 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车辆 | |
KR101361044B1 (ko) | 자동차용 열전 발전장치 | |
CN203798229U (zh) | 一种内置翅片的冷却圆管结构 | |
JP2013142454A5 (zh) | ||
CN203148116U (zh) | 一体斜插式翅片蒸发器 | |
CN201611235U (zh) | 一种重型发动机冷却水箱散热管 | |
CN202393514U (zh) | 感温包固定装置及采用该固定装置的固定结构 | |
CN201298982Y (zh) | 具有导风罩的散热器 | |
CN204006816U (zh) | 热泵热水器的微通道冷凝器安装结构 | |
CN204006692U (zh) | 一种热泵热水器的冷凝器安装结构 | |
CN110979249A (zh) | 一种行人保护横梁焊接总成 | |
CN201497397U (zh) | 一种汽车上用的散热器 | |
CN204279038U (zh) | 散热器和车辆 | |
CN203037102U (zh) | 管片式水散热器 | |
CN204421713U (zh) | 水气分离器内部翅片安装夹片 | |
CN220242973U (zh) | 一种汽车散热器护板 | |
CN202792407U (zh) | 一种汽车空调波纹板 | |
CN104748600A (zh) | 一种散热器挡板结构 | |
CN103615925A (zh) | 一种散热器防护连接结构 | |
CN203148292U (zh) | 用于整体钎焊全铝质模块散热器的边板 | |
CN203165623U (zh) | 一种变压器油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