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41178U - 转向管柱的中间轴、转向管柱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转向管柱的中间轴、转向管柱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41178U
CN204341178U CN201420735760.2U CN201420735760U CN204341178U CN 204341178 U CN204341178 U CN 204341178U CN 201420735760 U CN201420735760 U CN 201420735760U CN 204341178 U CN204341178 U CN 204341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shaft
shaft part
tween drive
lining
steering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3576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3576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41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41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4117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的中间轴、转向管柱以及车辆,该中间轴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轴段(1)和第二轴段(2),所述衬套(3)设置在所述管结构和所述轴结构之间并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轴段(1)和所述第二轴段(2)相对转动,其中,所述衬套(3)设置有弹性伸缩结构(32),该弹性伸缩结构(32)以收缩状态抵压在所述第一轴段(1)和所述第二轴段(2)之间。通过在衬套上设置弹性结构,可以保证衬套在磨损之后通过弹性结构的弹性形变力恢复弹性形变以与中间轴的彼此连接的两个轴段始终紧密贴合,防止中间轴的两个轴段连接松动,并且可以防止两个轴段在松动时产生异响。

Description

转向管柱的中间轴、转向管柱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中间轴、转向管柱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转向管柱是用来连接方向盘和转向器的转向传动机构,用于将驾驶员的输入力矩传递到转向执行机构-转向器上,是安全驾驶车辆的重要转向系统部件。
中间轴是转向管柱的其中一个轴件,中间轴的两端均连接于万向节。目前国内生产的转向管柱中间轴,一般可分为两种型式:固定式和滑动式。固定式为单根轴的形式,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两个万向节,该结构不能沿轴线方向伸缩,并且容易产生振动,降低万向节的使用寿命;另一种为滑动式结构,该结构包括组成中间轴的上段和下段,其中一者的连接端形成为管,另一者的连接端形成为轴,采用滑动套管套在轴上后插入管结构中,上段和下段之间可以在轴线方向相对滑动,但不能相对地旋转。其中,滑动套管采用工程塑料、尼龙等材料制成,长时间使用后容易磨损,造成连接处松动或产生异响。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因磨损造成中间轴连接松动和产生异响的中间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管柱的中间轴,该中间轴的衬套能够避免因磨损造成中间轴连接松动和产生异响。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转向管柱,该转向管柱的中间轴的衬套能够避免因磨损造成中间轴连接松动和产生异响。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的转向管柱的中间轴的衬套能够避免因磨损造成中间轴连接松动和产生异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管柱的中间轴,该中间轴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的连接端形成为管结构,所述第二轴段的连接端形成为轴结构,所述轴结构插入所述管结构中并且能够沿所述中间轴的轴线方向相对地滑动,所述中间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管结构和所述轴结构之间并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轴段和所述第二轴段相对转动的衬套,其中,所述衬套设置有弹性伸缩结构,该弹性伸缩结构以收缩状态抵压在所述第一轴段和所述第二轴段之间。
优选地,所述弹性伸缩结构包括缺口,该缺口的两侧部分以收缩状态抵压在所述第一轴段和/或第二轴段上。
优选地,所述弹性伸缩结构的横截面为C形,该C形的开口径向向外或径向向内设置。
优选地,所述衬套上形成有周向卡止部,该周向卡止部包括分别形成在所述衬套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的突出部,所述轴结构的外表面以及所述管结构的内表面分别形成有与所述衬套配合的周向限位部。
优选地,形成在所述衬套外表面的所述突出部嵌入有能够相对于所述周向卡止部滚动的滚珠。
所述弹性伸缩结构和所述周向卡止部沿所述衬套的周向设置并均沿所述衬套的纵向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段的与所述管结构相对的一端形成为第一万向节叉,所述第二轴段的与所述轴结构相对的一端形成为第二万向节叉。
优选地,所述衬套通过压铆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轴结构或所述管结构。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转向管柱,其中,该转向管柱包括根据以上任意一项方案所述的中间轴,该中间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转向管柱的转向管柱上节以及下传动轴。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该车辆安装有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的转向管柱。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衬套上设置弹性结构,可以保证衬套在磨损之后通过弹性结构的弹性形变力恢复弹性形变以与中间轴的彼此连接的两个轴段始终紧密贴合,防止中间轴的两个轴段连接松动,并且可以防止两个轴段在松动时产生异响。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衬套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衬套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中间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中间轴安装在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之间状态下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轴段        2   第二轴段
3   衬套            31  周向卡止部
32  弹性伸缩结构    33  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转向管柱的中间轴,该中间轴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轴段1和第二轴段2,第一轴段1的连接端形成为管结构,第二轴段2的连接端形成为轴结构,所述轴结构插入所述管结构中并且可以沿所述中间轴的轴线方向相对地滑动,所述中间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管结构和所述轴结构之间并用于防止第一轴段1和第二轴段2相对转动的衬套3,其中,衬套3设置有弹性伸缩结构32,该弹性伸缩结构32以收缩状态抵压在所述第一轴段1和所述第二轴段2之间。
所述中间轴的第一轴段1和第二轴段2可以相对地滑动,从而可以吸收振动能量,防止或减弱转向管柱整体振动。由于所述中间轴用于传递转矩,因此第一轴段1和第二轴段2之间不能相对地转动。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轴段1和第二轴段2的相对滑动可以使弹性伸缩结构32发生磨损,由于弹性伸缩结构32以收缩状态安装在第一轴段1和第二轴段2之间,因此通过自身的弹性回复力,弹性伸缩结构32可以一定量的恢复形变以始终与第一轴段1和第二轴段2紧密贴合,防止连接处松动并产生异响。
弹性伸缩结构32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是从衬套3朝向第一轴段1或第二轴段2的突起的实体结构,该实体结构由弹性伸缩能力较强的材料制成,或者可以是以下所述的结构。
弹性伸缩结构32包括缺口,该缺口的两侧部分以收缩状态抵压在所述第一轴段1和/或第二轴段2上。
其中,弹性伸缩结构32为突出于衬套3的外表面或内表面的结构,缺口两侧的部分可以为片状结构,当衬套3安装在第一轴段1和第二轴段2之间后,所述片状结构处于压缩状态;当该片状结构受到磨损后可以通过弹性形变力恢复一定量的形变,以始终抵压在第一轴段1和第二轴段2上。
优选地,如图2所示,弹性伸缩结构32的横截面为C形,该C形的开口径向向外或径向向内设置。此处,衬套3的横截面为垂直于所述中间轴的轴线方向的截面。所述C形的结构可以仅形成为朝向第一轴段1或第二轴段2,或者也可以形成为既有朝向第一轴段1的C形结构同时也有朝向第二轴段2的C形结构。弹性伸缩结构32可以仅布置在衬套3沿所述纵向方向的一段长度上,也可以布置在衬套3沿所述纵向方向的全部长度上。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衬套3上形成有用于限制第一轴段1和第二轴段2的相对转动的周向卡止部31,例如,周向卡止部31包括分别形成在衬套3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的突出部,并且所述轴结构的外表面以及所述管结构的内表面分别形成有与衬套3配合以限制彼此相对转动的周向限位部。根据衬套3的周向卡止部31的具体设置,周向限位部可以为各种适当匹配的结构。例如,如图4所示,所述轴结构的外表面以及所述管结构的周向限位部形成为与所述突出部对应的凹陷部。衬套3外表面上的所述突出部可以容纳在所述管结构的内表面上的凹陷部中,衬套3内表面上的所述突出部可以容纳在所述轴结构的外表面上的凹陷部中,从而可以使得第一轴段1和第二轴段2不能相对地转动。
进一步的,形成在衬套3外表面的所述突出部嵌入有能够相对于周向卡止部31滚动的滚珠33。滚珠33用于减少衬套3与第一轴段1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一轴段1和第二轴段2可以更流畅地相对地滑动。
优选地,弹性伸缩结构32和周向卡止部31沿衬套3的周向设置并均沿所述衬套3的纵向方向延伸。当衬套3安装在第一轴段1和第二轴段2之间后,衬套3相对于第一轴段1或第二轴段2可以沿所述中间轴的轴线方向滑动,因此弹性伸缩结构32和周向卡止部31需要沿衬套3的纵向方向(即所述中间轴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且第一轴段1和第二轴段2需要设计配合的结构(如下文所述的凹陷部等),以防止衬套3与第一轴段1或第二轴段2之间产生干涉。弹性伸缩结构32和周向卡止部31可以分别沿衬套3的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
根据衬套3的周向卡止部31的具体设置,周向限位部可以为各种适当匹配的结构。例如,如图4所示,周向卡止部31包括分别形成在衬套3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的突出部,所述轴结构的外表面以及所述管结构的周向限位部形成为与所述突出部对应的凹陷部。衬套3外表面上的所述突出部可以容纳在所述管结构的内表面上的凹陷部中,衬套3内表面上的所述突出部可以容纳在所述轴结构的外表面上的凹陷部中,从而可以使得第一轴段1和第二轴段2不能相对地转动。
一般地,如图3所示,第一轴段1的与所述管结构相对的一端形成为第一万向节叉,所述第二轴段2的与所述轴结构相对的一端形成为第二万向节叉。所述第一万向节叉和所述第二万向节叉可以分别连接于万向节,以安装在转向管柱中。
另外,衬套3可以固定于第一轴段1或第二轴段2,以防止衬套3脱离所述轴结构和所述管结构之间的空间,导致第一轴段1与第二轴段2之间的连接失效。例如,衬套3通过压铆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轴结构或管结构,即可以在衬套3上沿径向方向向内冲压,使衬套3固定在所述轴结构或管结构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转向管柱,其中,该转向管柱包括根据以上任意一项方案所述的中间轴,该中间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转向管柱的转向管柱上节以及下传动轴。根据需要,可以选择性地将第一轴段1和第二轴段2连接至相应的转向管柱上节和下传动轴。例如,可以将第一轴段1连接于转向管柱上节,第二轴段2连接于传动轴,反之亦可。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该车辆安装有以上方案所述的转向管柱。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转向管柱的中间轴,该中间轴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轴段(1)、第二轴段(2),所述第一轴段(1)的连接端形成为管结构,所述第二轴段(2)的连接端形成为轴结构,所述轴结构插入所述管结构中并且能够沿所述中间轴的轴线方向相对地滑动,所述中间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管结构和所述轴结构之间并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轴段(1)和所述第二轴段(2)相对转动的衬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3)设置有弹性伸缩结构(32),该弹性伸缩结构(32)以收缩状态抵压在所述第一轴段(1)和所述第二轴段(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伸缩结构(32)包括缺口,该缺口的两侧部分以收缩状态抵压在所述第一轴段(1)和/或第二轴段(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伸缩结构(32)的横截面为C形,该C形的开口径向向外或径向向内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间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3)上形成有周向卡止部(31),该周向卡止部(31)包括分别形成在所述衬套(3)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的突出部,所述轴结构的外表面以及所述管结构的内表面分别形成有与所述衬套(3)配合的周向限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间轴,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衬套(3)外表面的所述突出部嵌入有能够相对于所述周向卡止部(31)滚动的滚珠(3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间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伸缩结构(32) 和所述周向卡止部(31)沿所述衬套(3)的周向设置并均沿所述衬套(3)的纵向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段(1)的与所述管结构相对的一端形成为第一万向节叉,所述第二轴段(2)的与所述轴结构相对的一端形成为第二万向节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3)通过压铆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轴结构或所述管结构。
9.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该转向管柱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间轴,该中间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转向管柱的转向管柱上节以及下传动轴。
10.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安装有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管柱。
CN201420735760.2U 2014-11-28 2014-11-28 转向管柱的中间轴、转向管柱以及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41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35760.2U CN204341178U (zh) 2014-11-28 2014-11-28 转向管柱的中间轴、转向管柱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35760.2U CN204341178U (zh) 2014-11-28 2014-11-28 转向管柱的中间轴、转向管柱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41178U true CN204341178U (zh) 2015-05-20

Family

ID=53224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3576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41178U (zh) 2014-11-28 2014-11-28 转向管柱的中间轴、转向管柱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4117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7561A (zh) * 2018-02-12 2018-08-0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长度可调的转向传动轴组件
CN108791486A (zh) * 2018-07-27 2018-11-13 天津华伟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系统的一体化连体叉结构
CN109533006A (zh) * 2018-12-12 2019-03-2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中间轴滑移机构
CN110509977A (zh) * 2019-09-23 2019-11-29 恒大新能源汽车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转向管柱连接装置及车辆
CN113677588A (zh) * 2019-03-14 2021-11-19 株式会社万都 车辆转向柱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7561A (zh) * 2018-02-12 2018-08-0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长度可调的转向传动轴组件
CN108791486A (zh) * 2018-07-27 2018-11-13 天津华伟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系统的一体化连体叉结构
CN109533006A (zh) * 2018-12-12 2019-03-2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中间轴滑移机构
CN113677588A (zh) * 2019-03-14 2021-11-19 株式会社万都 车辆转向柱
CN113677588B (zh) * 2019-03-14 2024-05-28 汉拿万都株式会社 车辆转向柱
CN110509977A (zh) * 2019-09-23 2019-11-29 恒大新能源汽车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转向管柱连接装置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41178U (zh) 转向管柱的中间轴、转向管柱以及车辆
CN103912570B (zh) 高弹性花键伸缩传动轴
CN206130299U (zh) 一种万向节式阀杆加长结构
CN204061514U (zh) 一种中间伸长轴
CN204061513U (zh) 连接万向节的伸缩轴
CN204755639U (zh) 膜片联轴器
KR101626392B1 (ko) 신축성 플랜지를 지닌 풍력발전기 구동축
CN203395042U (zh) 一种胀紧联接装置
WO2008136445A1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03009625U (zh) 花键式蛇形弹簧联轴器
CN107035814A (zh) 一种传动轴减震伸缩套
JP2007040531A (ja) 自動車に用いられる、駆動ジョイントを備えた駆動軸
CA2809796A1 (en) Lubr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203926474U (zh) 可快速拆解的齿式联轴器
CN203500315U (zh) 新型联轴器装置
CN203868161U (zh) 十字轴
CN204099445U (zh) 一种压路机振动轮的马达花键联轴器
CN205154019U (zh) 一种钻井导液式万向联轴器
CN203413085U (zh) 驱动齿轮
CN207750399U (zh) 一种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式超越离合器
CN204004049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发动机的传动机构
CN210088033U (zh) 防火阀叶片与转轴的装配结构
CN206874750U (zh) 一种传动轴减震伸缩套
CN202360920U (zh) 汽车转向动力管
CN209743224U (zh) 联轴器轮毂组件及离心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11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Beijing, Shahe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Road, sand Ya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Intermediate shaft of steering column, steering column and vehicl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Pledge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9000097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1050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Pledge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9000097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Intermediate shaft of steering column, steering column and vehicl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Pledge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90000644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112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Pledge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90000644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