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09658U - 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 - Google Patents

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09658U
CN204309658U CN201420680896.8U CN201420680896U CN204309658U CN 204309658 U CN204309658 U CN 204309658U CN 201420680896 U CN201420680896 U CN 201420680896U CN 204309658 U CN204309658 U CN 204309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ning
supply vehicle
noise reduction
power supply
type hig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808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晓杰
王斯毅
郑伟
谷振学
李新坡
殷永臣
陈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i Tianha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i Tianha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i Tianha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i Tianha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808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096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09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096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包括电源车主体和防雷系统,电源车主体包括汽车底盘和通风降噪方舱,通风降噪方舱设置在汽车底盘上,所述防雷系统为引雷站或防雷站;引雷站主要由升降杆、提前放电针、引下线、防雷接地装置组成,所述升降杆设置在通风降噪方舱顶部,提前放电针设置在升降杆上,提前放电针通过引下线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解决发电机组通风散热及排烟消声,使得发电机组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大大降低,将车厢内发电机舱的噪音由原来的75分贝以上降低到50分贝以下,完全符合电源车的环保要求,也改善了工作人员在操作间工作时的噪音环境。

Description

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车,尤其是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该电源车是一种高机动、大功率静音型电站的中大发电设备车辆,并具有区域防雷功能、能适用高原高寒地区使用。
背景技术
电源车主要是以大机组电站方舱为主,底盘多采用重型越野车,以服务于大功率的野外作业为主,整车装备质量较大,机动性、灵活性相对较差;同时装车的设备多为低海拔环境要求,在高原地区因空气稀薄,含氧量下降易导致汽车和机组发动机燃烧恶化、功率下降、油耗上升和热负荷增加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又因高寒气候的影响,发电机组起动困难,电器设备性能下降,使整车的可靠性大大的降低。
并且电源车大多对噪声要求不高,或直接开放式工作,现有的移动电源车均是由发动机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发动机的工作噪音是电源车噪音的主要来源,当发电机组工作时,噪音为100db-110db之高,目前因内所能提供的移动静音车辆其吸音隔音结构不够理想,也只能达到70db-83db,对于大型移动电源车,其车外噪音更高,对周围环境形成的噪声污染,车辆的隐蔽性能不高。
另外,现有的电源车不具有防雷功能,不能有效保证车内电器设备,周边建筑及人身的安全要求,面对青藏高原变化多端的恶劣天气,尤其雷电(滚地雷)特别频繁,易对周边建筑、车内电器设备及人身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机动、大功率静音型电站的中大发电设备车辆,并具有区域防雷功能、能适用高原高寒地区使用的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
本实用新型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包括电源车主体和防雷系统,电源车主体包括汽车底盘和通风降噪方舱,通风降噪方舱设置在汽车底盘上,所述防雷系统为引雷站或防雷站;引雷站包括升降杆、提前放电针、引下线和防雷接地装置,所述升降杆设置在通风降噪方舱顶部,提前放电针设置在升降杆上,提前放电针通过引下线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防雷站包括升降杆、避雷装置、引下线、防雷接地装置和接地网,所述升降杆设置在通风降噪方舱顶部,避雷装置设置固定在升降杆上,避雷装置与引下线连接,引下线通过防雷接地装置与接地网连接。通过设置防雷系统,可按一定布局架设升降杆、避雷装置和接地装置(同时可增设防雷网和接地网),形成防雷网和防护区,可对网内区域进行有效的雷电防护,为供电系统提供雷电保护屏障。通过设置引雷站用于优先形成对来临雷电的泄放,使指定区域遭遇直击雷袭击时的机率大大降低。通过设置防雷站,避雷装置可在四周形成一定的防护范围,避雷装置接闪电压较提前放电针提高了0.5倍以上或不接闪,使防护范围内遇直击雷袭击的几率大大降低。当所保护范围意外遭遇直击雷袭击时,雷电能量从防雷针泄放,不对防护范围内的车辆和设备造成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提前放电针为引雷针,避雷装置为双极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升降杆为20米手动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为轻型碳素升降杆,以满足电源车的高原使用要求,同时对升降杆的各接触点进行了严格要求,拉绳与升降杆接触位禁止涂覆,拉绳与地桩接触位禁止涂覆,尽可能的降低升降杆体的电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通风降噪方舱分为前部操作控制舱、中部机组舱和后部消音隔热舱,各舱体通过隔墙隔开,所述前部操作控制舱内设置有配电控制柜和设备机柜,前部操作控制舱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附件门和操作监视门;所述中部机组舱内设置有两台发电机组,中部机组舱的右侧壁上设置有机组对开门,左侧壁外部设置有电源壁盒,后壁上设置有发电机组排风口和排烟口,前部操作控制舱和中部机组舱之间设置有进风风道;所述后部消音隔热舱内设置有排烟管、消音器和消音立柱,消音器设置在排烟管中部,后部消音隔热舱的左右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后壁上设置有舱体排风口,排烟管前部穿过隔墙与发电机组连接,后部露出于后部消音隔热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各舱体的内壁、进风口、出风口、排烟口和隔墙上均铺设有吸音棉,吸音棉上设置有多孔板。多孔板具有吸音作用,可对发电机运作时产生的噪音进行降噪吸音,通过在多孔板下设置吸音棉,可以进一步吸收舱内的一部分反射声,减弱室内总的噪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吸音棉为环保吸声棉或超细环保吸声棉。环保吸声棉,尤其是超细环保吸声棉不仅吸声系数高,而且频带范围宽,同时还具有易加工、无污染、耐尘、耐潮湿和良好的装饰效果等特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出风口为活动百叶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在中部机组舱后壁上的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的数量有三台。通过设置轴流风机,在室外温度过高或机组长时间满负荷工作时,可打开轴流风机进行通风散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排烟管和消声器外表面缠绕一层石棉布,并通过玻璃纤维带和不锈钢金属丝进行紧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舱内排烟管对舱内的热辐射,并且经过实际测量机组舱和消音隔热舱的排烟管和消声器附近温度和舱内其他部位温度相差不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在通风降噪方舱内的车载蓄电池维护设备、集中式锂电池充电机和夜间行车红外成像仪设备。通过设置车载蓄电池维护设备、集中式锂电池充电机和夜间行车红外成像仪设备可以对电源车的功能进行完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解决发电机组通风散热及排烟消声,使得发电机组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大大降低,将车厢内发电机舱的噪音由原来的75分贝以上降低到50分贝以下,完全符合电源车的环保要求,也改善了工作人员在操作间工作时的噪音环境。
并且该电源车适用于各种区域开设应急电站,广泛用于机场、医院、银行、学校、大型商场、移动基站等各类用户应急供电。该项目在地震、防洪、火灾抢险等突发事件的恶劣条件下能快速、机动、安全、可靠地开展工作,极具实用性。既可在普通地区使用,也可在高原高寒地区使用,整车留有一定的载重余量,能够更好的适应高原高寒地区,而且能够为供电区域提供直击雷电综合防护的功能。填补了我国对于大功率供电及对供电用户直击雷防护需求的空白,并且具有高机动、静音、大功率发电机组、防雷并适用地域范围广阔的特点。因此,该电源车辆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市场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的通风降噪方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的通风降噪方舱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的通风降噪方舱的中部机组舱的后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防雷系统的引雷站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防雷系统的引雷站A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防雷系统的防雷站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防雷系统的防雷站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11所示,本实用新型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包括电源车主体和防雷系统。
电源车主体包括汽车底盘1和通风降噪方舱2,通风降噪方舱2设置在汽车底盘1上。汽车底盘1是通风降噪方舱2的载体,优选为越野汽车,越野汽车作为载体,具有高机动性、高越野性。在副车架下安装一个附件箱,该附件箱用于千斤顶垫木、汽车工具的取放。在底盘大梁前、后部安装四个千斤顶。
通风降噪方舱2分为前部操作控制舱2-1、中部机组舱2-2和后部消音隔热舱2-3,各舱体通过隔墙9隔开。
前部操作控制舱2-1内设置有附件柜10和设备机柜11,设备机柜11用于安装设备,所述设备机柜11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一体化车载蓄电池维护设备,发电机组控制箱,配电控制柜。因电源车采用机组舱进行降噪,发电机组结构控制箱与发电机固定为一体,不便于机组的操作、控制和监测,因此设计通过转接电缆将发电机组控制箱从机组舱内引出,安装在设备机柜11中。设备机柜11中的配电控制柜主要用于车内用电设备和外部用户的供电分配、控制和电源转换,并具有电源指示功能,短路、过流保护和供电缺相保护告警功能。配电控制柜共有三路交流380V输出,四路交流230V输出和两路直流24V输出。所述附件柜10用于存放备附件,在前部操作控制舱2-1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附件门12和操作监视门13。附件门12用于取放附件和机柜设备维修,操作监视门13用于操作和观察设备。
中部机组舱2-2内设置有两台发电机组14,优选为柴油发电机组,两台发电机组14用于对外供电,可并机工作,满足输出大功率需求。大功率发电机组各项指标高,海拔适应性、工作环境温度、噪声指标、外形尺寸、重量、可靠性、维修性、发电机组绝缘等级均采用最佳性能要求。中部机组舱2-2的右侧壁上设置有机组对开门15,左侧壁上设有侧门28,侧门28用于取左侧机组的加油和维修,在左侧壁外部设置有电源壁盒16,电源壁盒16用于整车电源的输出连接。
由于发电机组14在运行时均散发出热量,尤其是排出烟雾的温度约为600℃左右,使工作室温度急剧升高,为了不使舱内温度过高而影响发电机组14的输出功率、使发电机组14的正常工作,必须对整车通风和散热综合分析。又由于本车使用的发电机组为水冷方式,因此机房的需要进风量应为柴油机燃烧所需的新风量和维持工作室温所需的新风量。所以在前部操作控制舱2-1和中部机组舱2-2之间设置有进风风道19,进风风道19的进风口向下进风,用于机组进风。
    在中部机组舱2-2的后壁上设置有两个排烟口18,两个发电机组排风口17和三台轴流风机27。排烟口18供排烟管20穿过,发电机组排风口17用于对发电机工作14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发电机组14在机组舱内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采用轴流风机27进行排风,当在室外温度过高或机组长时间满负荷工作时,也可打开轴流风机27进行通风散热。车辆发电机组工作时所需的换气量、噪声指标要求和工作的环境温度,轴流风机27的选择主要从轴流风机27的排风量、工作噪声、功率、重量、耐环境温度等几个方面考虑,结合以往通信车机组舱轴流风机选型使用效果,选用三个大风量的轴流风机27可满足机组舱换气量使用要求。单台大风量轴流风机的换气量为:3250m3/h;考虑进风口和出风口采取降噪措施,使出风口形成一定的风阻,三台轴流风机27的换气量为9750m3/h,轴流风机换气量是两台机组所需的风量的1.2倍,方案配置3台轴流风机,可满足发电机组工作时所需要的换气量。根据车辆内部可装载区域和布局设计,机组舱前部下侧为进风口,后部为出风口;工作时,打开进风门和三台轴流风机27,可形成有效的空气对流渠道。
在后部消音隔热舱2-3内设置有排烟管20、消音器21和消音立柱22,消音器21设置在排烟管20中部,消音立柱22为阵列式消音立柱用于对发电机组14出风消音,消音器21安装在后部消音隔热舱2-3内上部左右侧,通过排烟管20与排烟口18连接,用于对发电机组14排烟的消音,然后将废气通过后壁排出车外。为保证发电机组14的散热效果,发电机组17排风口面积应大于机组水箱面积的1.2倍以上,出风口直接朝向消音隔热舱2-3,由阵列式的消音立柱22对出风进行消音。排烟噪声是一种高温、高速的脉动性气流噪声,是发动机噪声中能量最大,成分最多的部分,比进气噪声及机体辐射机械噪声要高得多,是发动机总噪声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排烟噪声的降噪处理是降噪设计的重点。首先,发电机组的排气管经过排烟管也就是不锈钢波纹管隔振,以避免发电机组14的振动向周围传递,排烟管20上安装消声器21,以便于有效地隔断排气振动和排气噪声的传播;同时,对排烟管20和消声器21的排气管道进行隔热隔声包扎,改善机组的运行环境和有排气管引起的噪声,具体为在排烟管21和消声器22外表面缠绕一层石棉布,并通过玻璃纤维带和不锈钢金属丝进行紧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舱内排烟管对舱内的热辐射,并且经过实际测量机组舱和消音隔热舱的排烟管和消声器附近温度和舱内其他部位温度相差不大。
在后部消音隔热舱2-3的左右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23,所述出风口23为活动百叶窗,用于消音隔热舱2-3的排风。在后壁上设置有舱体排风口24,舱体排风口24也为活动百叶窗,用于对发电机组14产生的热量进行排风。排烟管20前部穿过排烟口18与发电机组14连接,后部露于后部消音隔热舱2-3的后部。发电机组14工作时,将产生较大的振动,为保证排风接口连接可靠,发电机组排风口17和舱体排风口24的连接采用软体连接。在后部消音隔热舱2-3的后部设有后门29,用于维修消音隔热舱2-3。副车架中部位于后部消音隔热舱2-3的下部安装副油箱,在后部消音隔热舱下部安装有登顶梯30,登舱梯30供操作人员上下车。
机组舱降噪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应尽量减少车厢的门、窗、孔口,另一方面要考虑车厢隔音和通风孔的降噪措施。由于门、窗、孔口的设置一般与系统使用功能相关,因此,电源车的重点是车厢隔音和通风孔的降噪。
一般情况下舱体的内表面,是由平整金属材料构成。当机组舱内机组工作发出噪声时,除了传来的直达声以外,还有由舱内各个表面多次反射而形成的更大反射的噪声影响。在各个舱板内面上饰以某种吸声性能良好的材料或悬挂适当的空间吸声体,就可以吸收舱内的一部分反射声,减弱室内总的噪声,这种方法就是吸声处理。
吸声处理是噪声控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考虑车辆总质量,采用吸声处理的方法是现实有效的。
吸声处理只能降低从噪声源发出的声音中通过处理表面一次以上而到达接收点的反射声,而对于从声源发出的经过最短距离到达接收点的直达声没有任何作用。吸声处理的减噪效果一般为3—6dB(A),较好的为7—10dB(A);一般不会超过15dB(A),而且也不随吸声处理的面积成正比增加。
应针对声源的频谱特性选择吸声材料,吸声材料的频谱应与噪声源的频谱特性匹配。高频噪声大用高频吸声多的材料,低频噪声大用低频吸声多的材料。如使用穿孔共振吸声材料,最好使吸声频率峰值与噪声频率最大值相对应,若噪声在中高频存在峰值,这样处理的降噪效果就非常显著。
根据多孔性吸声材料的特性:有机和无机纤维材料性脆易断,受潮后吸声性能下降严重;吸声金属材料虽性能优越,但制作成本高;吸声棉,尤其是超细环保吸声棉不仅吸声系数高,而且频带范围宽,同时还具有易加工、无污染、耐尘、耐潮湿和良好的装饰效果等特点。环保吸声棉与超细环保吸声棉构成的复合吸声棉,这两种吸声棉25的吸声特性如表1所示。
表1 两种吸音棉25的吸声特性
    在通风降噪方舱内还设置有车载蓄电池维护设备、集中式锂电池充电机和夜间行车红外成像仪设备。通过设置车载蓄电池维护设备、集中式锂电池充电机和夜间行车红外成像仪设备可以对电源车的功能进行完善。夜间行车红外成像仪是针对车辆夜间、复杂气象条件下行车研发的高科技辅助驾驶系统,该系统综合被动红外前视功能和图像切换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夜视距离远、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广、使用灵活便利等优点,可有效满足全天候、全天时车辆辅助驾驶,特别是在全黑、烟雾、下雨或下雪情况下行车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的防雷系统为引雷站或防雷站。在具备条件下,利用车载的防雷系统设施对小区域范围内进行防雷,可根据气象员和当地方气象预报部门取得相应的预警信息,也可根据经验对具体环境进行预先布设,电源车根据指令和机动指挥系统分布情况,机动开设防雷系统。通过设置防雷系统,可以形成防雷网和防护区,从而对网内区域进行有效的雷电防护,为供电系统提供雷电保护屏障。
引雷站包括升降杆3、提前放电针4、引下线5和防雷接地装置6,所述升降杆3设置在通风降噪方舱2顶部,提前放电针4设置在升降杆3上,提前放电针4通过引下线5与防雷接地装置6连接。引雷站用于优先形成对来临雷电的泄放。使指定区域遭遇直击雷袭击时的机率大大降低。可以在提前放电针4也就是引雷针下安装转接杆,以方便架设。
防雷站包括升降杆3、避雷装置7、引下线5、防雷接地装置6和接地网8,所述升降杆3设置在通风降噪方舱2顶部,避雷装置7设置固定在升降杆3上,避雷装置7与引下线5连接,引下线5通过防雷接地装置6与接地网8连接。通过设置防雷站,避雷装置7可在四周形成一定的防护范围,避雷装置7接闪电压较提前放电针提高了0.5倍以上或不接闪,使防护范围内遇直击雷袭击的几率大大降低。当所保护范围意外遭遇直击雷袭击时,雷电能量从避雷装置7也就是防雷针进行泄放,不对防护范围内的车辆和设备造成损坏。
本电源车共装载四套升降杆3、两套提前放电针4、四套新型避雷装置7、六套防雷接地装置6,并配备跨接线、两套接地网8。所述提前放电针4为引雷针,避雷装置7为双极针。升降杆3为20m手动升降杆,由轻型碳素材料制成,升降杆3的拉线盒装放于内附件柜中,以满足电源车的高原使用要求。产生时需对升降杆3的各接触点严格要求,拉绳与升降杆接触位禁止涂覆,拉绳与地桩接触位禁止涂覆,尽可能的降低升降杆体的电阻。也可在指定区域,按一定布局架设多套升降杆3、避雷装置7和防雷接地装置(同时可增设防雷网和接地网),形成防雷网和防护区,可对网内区域进行有效的雷电防护。
为了满足防雷接地要求,本实用新型电源车的接地装置采用新型防雷接地装置,保证接地装置的快速开设、撤收,并提高接地性能,在多种土壤条件下,接地电阻通常可达到≤10Ω,为雷电泄放提供良好通道。
本实用新型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的防雷系统实现功能方案如下:
避雷装置7的移动装载平台,可根据指挥所指令,为指定区域提供边界引雷防护;为指定区域提供避雷装置,架设防雷网,开辟防护区。
通过车辆移动,在各指定点(预设保护区周边地势较高点)利用升降杆3、提前放电针4和防雷接地装置6,可开辟多个防雷站点,最多可开辟多个引雷点;
可在四处指定点,架设单支升降杆、避雷装置和防雷接地装置,共可开辟四个防雷站;可在指定区域,按一定布局架设两至四套升降杆3、避雷装置7和防雷接地装置6(同时增设接地网),可形成较大区域防雷网和防护区。
单支引雷点:在需防护区域边沿或外围高架提前放电针,用于形成对来临雷电的优先泄放。(单支引雷点间增设跨接连线,可增大接闪几率。)使指定区域遭遇直击雷袭击时的机率大大降低。高架引雷针也可在四周形成一定的防护范围,在遭遇直击雷袭击时,雷电能量从防雷针泄放,防护范围内的普通建筑和物资,不直接遭受雷电能量的破坏,起到对防护范围内的普通建筑和物资的保护。(引雷针保护范围内,为防止跨步电压、感应电压引起的意外发生,不得有人员活动和存放电子设备车辆。)
单支防雷站:防雷系统架设到指定位置,将避雷装置7固定在升降杆3上,接好引下线5和防雷接地装置6,防雷接地装置6(双极针)接闪电压较富兰克林针提高了0.5倍以上或不接闪,使防护范围内遭遇直击雷袭击时的几率大大降低(几率≤5%);同时,避雷装置7可在四周形成一定的防护范围(其防护范围较富兰克林针有明显提高),当所保护范围意外遭遇直击雷袭击时,雷电能量优先从避雷装置和引下线接地网泄放至大地,防护范围内的车辆和设备不直接遭受雷电能量的袭击,不造成损坏,起到保护周围车辆、设备和人员安全的目的。
小尺度防护:二至三支避雷装置7,按一定距离架设,形成一定连续的保护范围,还可在避雷装置间增设防雷跨接连线(接闪几率较单支增大),扩大保护范围。当所保护范围意外遭遇直击雷袭击时,雷电能量从避雷装置直接泄放到地,不对防护范围内的车辆和设备造成损坏。
区域防护:供电区域,利用高架四支以上避雷装置7形成一个矩阵,还可增设防雷网、接地网,形成雷电保护区域,(周边应布置有引雷针,以减小防雷网目标遭雷电直击的机率,以满足保护多用户不受雷电的危害。)在意外遭遇直击雷袭击时,雷电能量从防雷针和防雷网直接泄放到地,车辆、通信设备、生命和产财不直接遭受雷电能量的袭击,起到保护作用。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包括电源车主体和防雷系统,电源车主体包括汽车底盘(1)和通风降噪方舱(2),通风降噪方舱(2)设置在汽车底盘(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系统为引雷站或防雷站;引雷站包括升降杆(3)、提前放电针(4)、引下线(5)和防雷接地装置(6),所述升降杆(3)设置在通风降噪方舱(2)顶部,提前放电针(4)设置在升降杆(3)上,提前放电针(4)通过引下线(5)与防雷接地装置(6)连接;防雷站包括升降杆(3)、避雷装置(7)、引下线(5)、防雷接地装置(6)和接地网(8),所述升降杆(3)设置在通风降噪方舱(2)顶部,避雷装置(7)设置在升降杆(3)上,避雷装置(7)与引下线(5)连接,引下线(5)通过防雷接地装置(6)与接地网(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前放电针(4)为引雷针,避雷装置(7)为双极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3)为20米手动升降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降噪方舱(2)分为前部操作控制舱(2-1)、中部机组舱(2-2)和后部消音隔热舱(2-3),各舱体通过隔墙(9)隔开,所述前部操作控制舱(2-1)内设置有附件柜(10)和设备机柜(11),前部操作控制舱(2-1)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附件门(12)和操作监视门(13);所述中部机组舱(2-2)内设置有两台发电机组(14),中部机组舱(2-2)的右侧壁上设置有机组对开门(15),左侧壁上设置有侧门(28),左侧壁外部设置有电源壁盒(16),后壁上设置有发电机组排风口(17)和排烟口(18),前部操作控制舱(2-1)和中部机组舱(2-2)之间设置有进风风道(19);所述后部消音隔热舱(2-3)内设置有排烟管(20)、消音器(21)和消音立柱(22),消音器(21)设置在排烟管(20)中部,后部消音隔热舱(2-3)的左右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23),后壁上设置有舱体排风口(24),排烟管(20)前部与发电机组(14)连接,后部露出于后部消音隔热舱(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舱体的内壁、进风口、出风口、排烟口和隔墙上均铺设有吸音棉(25),吸音棉(25)上设置有多孔板(2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棉(25)为环保吸声棉或超细环保吸声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为活动百叶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中部机组舱(2-2)后壁上的轴流风机(27),所述轴流风机(27)的数量有三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其特征在于:在排烟管(20)和消声器(21)外表面缠绕一层石棉布,并通过玻璃纤维带和不锈钢金属丝进行紧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通风降噪方舱(2)内的车载蓄电池维护设备、集中式锂电池充电机和夜间行车红外成像仪设备。
CN201420680896.8U 2014-11-14 2014-11-14 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 Active CN2043096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80896.8U CN204309658U (zh) 2014-11-14 2014-11-14 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80896.8U CN204309658U (zh) 2014-11-14 2014-11-14 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09658U true CN204309658U (zh) 2015-05-06

Family

ID=53131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80896.8U Active CN204309658U (zh) 2014-11-14 2014-11-14 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096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8063A (zh) * 2021-06-11 2021-09-2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一种适应分体式小型化电源车的模块方舱和底盘改装方法
CN113696811A (zh) * 2021-07-22 2021-11-26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对外供电的电源车及工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8063A (zh) * 2021-06-11 2021-09-2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一种适应分体式小型化电源车的模块方舱和底盘改装方法
CN113696811A (zh) * 2021-07-22 2021-11-26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对外供电的电源车及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55915U (zh) 环保超静音型柴油发电机组
CN101480934B (zh) 一种低噪声车载电站
CN202746004U (zh) 一种集装箱式发电机组
CN204012303U (zh) 户外落地式配电箱
CN107178419A (zh) 一种静音移动电源车
CN101144481A (zh) 快速抢险救灾排涝车
CN205377114U (zh) 方舱电站电源车
CN204309658U (zh) 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
CN105256981A (zh) 地下立体停车库通风排烟方法
CN202117734U (zh) 一种大风量阻抗复合消声器
CN206124717U (zh) 环保型电动公交车
CN201818370U (zh) 集装箱式静音电站
CN205589060U (zh) 电源车式柴油发电机组
CN205744132U (zh) 一种防风沙发电机组
CN206561795U (zh) 一种热电联供应急电源车
CN211924222U (zh) 一种用于长距离隧道的通风系统
CN101767619B (zh) 100kW低噪声应急柴油发电车
CN205592014U (zh) 拖车式防雨棚柴油发电机组
CN201721373U (zh) 100kW低噪声应急柴油发电车
CN212583819U (zh) 一种超静音低噪声发电机组
CN210405154U (zh) 一种光伏储能微电站
CN203808947U (zh) 皮带抽油机降噪装置
CN209025750U (zh) 一种车载式静音发电机组
CN207889611U (zh) 一种多功能救险车
CN101832173A (zh) 进风降噪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