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08056U - 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08056U
CN204308056U CN201420805866.5U CN201420805866U CN204308056U CN 204308056 U CN204308056 U CN 204308056U CN 201420805866 U CN201420805866 U CN 201420805866U CN 204308056 U CN204308056 U CN 2043080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mould
bolt
limited block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058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迎年
张先进
张一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LIYUAN CNC BLADE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LIYUAN CNC BLADE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LIYUAN CNC BLADE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LIYUAN CNC BLADE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0586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080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08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080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属于折弯机领域。其解决了现有折弯机模具折弯工件工序较多,加工时间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包括上模刀头;下模具包括下主模、下副模、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下主模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凹槽;第一限位块位于第二凹槽内;下主模下表面还设有滑动凸起;下副模上表面设有第三凹槽;滑动凸起位于第三凹槽内;第二限位块安装在下副模的侧面,其与下副模相接触的侧面的上方设有台阶形缺口。本实用新型能将折弯长度定位、折弯成型等几道工序合并到一起,大大减少了生产时间,对提高生产效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折弯机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电器产品越来越普及,对生产电器产品的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包括各种电器产品外壳的冲压成型;折弯机在电器外壳生产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生产流水线上,冲压工序要求快速、精准和安全,而一种金属外壳经常需要经过几道折弯冲压工序才能到达要求,如何减少折弯冲压工序,加快折弯冲压速度,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和精度,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改进模具的形状和功能,可以将几道折弯工序合并到一起,在一个折弯机模具上即可完成几次不同要求的折弯,达到减少加工工序,加快加工速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例如,现在很多企业需要加工一种特殊形状的工件,其形状如图9所示,由于该工件有两个不同方向的折弯,一般需要两个不同的模具进行折弯才能完成,如若改进模具,将如图9所示的工件一次折弯成型,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中国专利号ZL201120567940.0,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折弯Z型工件的折弯机模具,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它包括上模具、下模具,还包括中模具、垫片,所述的上模具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和向上的两个折角,所述的中模具的上表面设有两个与上模具相配合的向下和向上的折角,中模具的一侧下方有一直角台阶,垫片位于直角台阶处,所述的中模具与下模具通过方槽定位,方槽内有弹簧,所述的下模具有一凹槽,中模具的下半部分可以插入凹槽内。该实用新型的模具不需要更换模具就可以完成一个Z型工件的加工,并且可以调节加工的Z型工件中间层和工件上表层之间的距离;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但该实用新型在实际运用时,往往不能控制工件折弯边角的长度,从而带来对长度过长边角进行裁剪的加工工序,增加了生产时间,尤其是在折弯边较短的情况下,折弯成型后再去裁剪非常不方便,而且容易造成原来折弯成型的角度发生变形,影响产品的质量,甚至需要二次折弯加工,产生了极大的浪费,严重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中国专利号ZL201320311290.2,公开日2013年11月6日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防偏摆的折弯机复合模具,属于折弯机技术领域。该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偏摆的折弯机复合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下模座、复位机构和防偏摆机构,上模上部设有模柄,上模的下部设有V形模尖;下模的上部设有V形槽,下模的下部设有导向槽,导向槽的底部设有螺栓孔;下模座上部设有导向柱,导向柱下部设有压边工作台,下模座的内部设有穿过压边工作台和导向柱的竖直方向的阶梯式通孔;复位机构包括螺栓和弹簧,螺栓穿过阶梯式通孔并通过螺栓孔与下模相连接,弹簧套合于螺栓的螺杆上;防偏摆机构包括导柱和导套,导柱与下模下部相固连,导套与下模座相固连。该实用新型提高了折弯机的生产效率,并能有效防止偏摆的发生。但该实用新型不能对工件折弯长度定位,从而一次性加工成型;而如果在加工前画好折弯线,则增加了划线工序,且在折弯操作时需不断进行划线对准工作,产生极大的附加劳动输出,浪费了生产时间,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
从现有技术来看,各种模具都无法加工我们所说的工件,所以急需解决该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折弯机模具折弯工件工序较多,操作复杂,加工时间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将折弯长度定位、折弯成型等几道工序合并到一起,尤其是应用到流水生产线上时,大大减少了生产时间,节省了劳动力,对提高生产效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的上模具包括上模刀头;所述的下模具包括下主模、下副模、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的第一限位块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下表面设有第一弹簧腔,其截面为类似“H”形,其上表面为斜面;所述的下主模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成型V型槽、成型斜面和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弹簧腔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的第一限位块位于第二凹槽内,且其上表面最高点的高度高于下主模上表面的高度;所述的第一弹簧的自然长度大于第一弹簧腔的深度;所述的下主模下表面还设有滑动凸起;所述的滑动凸起内设有第二弹簧腔;所述的第二弹簧腔内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二弹簧自然长度大于第二弹簧腔的深度;所述的下副模上表面设有第三凹槽,下表面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的滑动凸起位于第三凹槽内;所述的滑动凸起的长度小于等于第三凹槽的深度;所述的第二限位块安装在下副模的侧面,其上表面与下副模的上表面平齐,其与下副模相接触的侧面的上方设有台阶形缺口;所述的上模刀头下表面的形状与成型V型槽、成型斜面的形状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限位块还包括第一螺栓滑动孔和第一螺栓;所述的第一螺栓滑动孔位于第一凹槽和第一弹簧腔之间;所述的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凹槽、第一螺栓滑动孔、第一弹簧后与下主模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下副模还包括第二螺栓滑动孔和第二螺栓;所述的第二螺栓滑动孔位于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之间;所述的第二螺栓从第四凹槽依次穿过第二螺栓滑动孔和第二弹簧后与滑动凸起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限位块上设有第三螺栓,第二限位块通过第三螺栓与下副模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限位块的上表面的斜面角度与成型斜面的角度相同;所述的成型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8°。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螺栓滑动孔和第一螺栓的数量为1-4个。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螺栓滑动孔和第二螺栓的数量为1-3个。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包括上模刀头;下模具包括下主模、下副模、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别起到对待加工工件位置定位的作用,使加工精度提高;第一限位块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下表面设有第一弹簧腔,其截面为类似“H”形,其上表面为斜面;下主模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成型V型槽、成型斜面和第二凹槽;第一弹簧腔内设有第一弹簧;第一限位块位于第二凹槽内,且其上表面最高点的高度高于下主模上表面的高度,第一限位块高出下主模上表面的部分即起到对待加工工件限位作用的部分;第一弹簧的自然长度大于第一弹簧腔的深度,确保了第一限位块高出下主模上表面;下主模下表面还设有滑动凸起;滑动凸起内设有第二弹簧腔;第二弹簧腔内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自然长度大于第二弹簧腔的深度,确保了下主模下表面与下副模上表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下副模上表面设有第三凹槽,下表面设有第四凹槽;滑动凸起位于第三凹槽内;滑动凸起的长度小于等于第三凹槽的深度;第二限位块安装在下副模的侧面,其上表面与下副模的上表面平齐,其与下副模相接触的侧面的上方设有台阶形缺口,该缺口起到夹持待加工工件一端的作用;上模刀头下表面的形状与成型V型槽、成型斜面的形状相对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起到对待加工工件折弯长度定位的作用,使折弯工序中折弯长度定位、折弯成型等几道工序合并到一起,减少了生产工序,大大缩短了生产时间,节省了劳动力,对提高生产效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第一限位块还包括第一螺栓滑动孔和第一螺栓;第一螺栓滑动孔位于第一凹槽和第一弹簧腔之间;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凹槽、第一螺栓滑动孔、第一弹簧后与下主模连接,通过第一螺栓将第一弹簧、第一限位块和下主模三者连接在一条直线上,提高了第一限位块的稳定性和精度;
(3)本实用新型下副模还包括第二螺栓滑动孔和第二螺栓;第二螺栓滑动孔位于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之间;第二螺栓从第四凹槽依次穿过第二螺栓滑动孔和第二弹簧后与滑动凸起连接,通过第二螺栓将下副模、第二弹簧和滑动凸起连接,提高了模具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第二限位块上设有第三螺栓,第二限位块通过第三螺栓与下副模连接,通过第三螺栓安装第二限位块,方便第二限位块拆卸维护和更换;
(5)本实用新型第一限位块的上表面的斜面角度与成型斜面的角度相同;成型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8°,第一限位块的上表面设置和成型斜面相同角度的斜面是为了使上模刀头能完全与下主模上表面相贴合,使加工精度更高;成型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使得成型斜面与成型V型槽内表面形成(90-3)°的夹角,该夹角为工件加工完成后回弹变形提供了3°的回弹余量,进一步提高了加工精度;
(6)本实用新型第一螺栓滑动孔和第一螺栓的数量为1-4个,第二螺栓滑动孔和第二螺栓的数量为1-3个,由于待加工工件的宽度不同,所以要求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长度有所不同,为了满足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能力,可以增加起支撑作用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主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主模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主模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副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下副模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加工成型工件示意图。
图中:1、上模刀头;2、第一限位块;3、下主模;4、下副模;5、第二螺栓;6、第三螺栓;7、第二限位块;8、第一螺栓;201、第一凹槽;202、第一螺栓滑动孔;203、第一弹簧腔;301、成型V型槽;302、成型斜面;303、第二凹槽;304、滑动凸起;305、第二弹簧腔;401、第三凹槽;402、第四凹槽;403、第二螺栓滑动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7所示,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包括上模刀头1;下模具包括下主模3、下副模4、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7,第一限位块2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201,下表面设有第一弹簧腔203,第一凹槽201和第一弹簧腔203之间设有第一螺栓滑动孔202和第一螺栓8,第一螺栓滑动孔202和第一螺栓8的数量为4个,第一螺栓8依次穿过第一凹槽201、第一螺栓滑动孔202、第一弹簧后与下主模3连接,第一限位块2截面为类似“H”形,其上表面为斜面;下主模3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成型V型槽301、成型斜面302和第二凹槽303,V型槽301的开口角度为30°;第一弹簧腔203内设有第一弹簧;第一限位块2位于第二凹槽303内,第一限位块2的最高点到第二凹槽303底面的距离为41.5mm,第二凹槽303底面到下主模3上表面的距离为40.7mm,第一限位块2的上表面、成型斜面30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8°;第一弹簧的自然长度为20mm,第一弹簧腔203的深度为15mm;下主模3下表面还设有滑动凸起304;滑动凸起304内设有第二弹簧腔305;第二弹簧腔305内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自然长度为35mm,第二弹簧腔305的深度为25mm;下副模4上表面设有第三凹槽401,下表面设有第四凹槽402,第三凹槽401和第四凹槽402之间设有第二螺栓滑动孔403和第二螺栓5,第二螺栓滑动孔403和第二螺栓5的数量为2个,第二螺栓5从第四凹槽402依次穿过第二螺栓滑动孔403和第二弹簧后与滑动凸起304连接;滑动凸起304位于第三凹槽401内;滑动凸起304的长度为30mm,第三凹槽401的深度为30mm;第二限位块7上设有第三螺栓6,第二限位块7通过第三螺栓6安装在下副模4的侧面,其上表面与下副模4的上表面平齐,其与下副模4相接触的侧面的上方设有台阶形缺口;上模刀头1下表面的形状与成型V型槽301、成型斜面302的形状相对应。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装模时,将下副模4安装在折弯机模具底座上,通过螺栓紧固;
B.调整第一螺栓,使第一限位块2上表面最高点的高度高于下主模3上表面高度2mm,调整第二螺栓,使下主模3下表面与下副模4上表面间距15mm;
C.将上模具安装在折弯机滑块上,使上模刀头1下端对准成型V型槽301和成型斜面302,装模完成;
D.工件加工时,先将需要折弯的工件放置在下主模3上表面,使工件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2的侧面对齐,通过第一限位块2限制工件折弯线与边线的距离为3mm;
E.开启折弯机,上模具在折弯机动力推动下快速靠近工件表面,当接触到工件时,上模具开始缓慢工进,上模刀头1与工件紧紧压合,直至下主模3下表面和下副模4上表面结合,停止工进,保持压力30秒,快速退刀;
F.取下工件,将工件长度为3mm的一端插入第二限位块7与下副模4相接触的侧面的上方的台阶形缺口中;
G.重复步骤C和步骤D;
H.取下工件,工件成型完成。
本实施例中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上模刀头的加工方法,其步骤为:
1)上模刀头1原材料准备:
上模刀头1采用锻造毛坯制得,该锻造毛坯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51%,Si:0.16%,Mn:2.0%,Cr:1.40%;S≤0.03%,P≤0.03%,其余为Fe;
2)锻造毛坯预热处理:
将步骤1)中的锻造毛坯采用退火处理,即加热到800℃,保温2.5小时,空冷;
3)锻造毛坯的初加工:
将经步骤2)预热处理后的锻造毛坯用刨床初加工成上模刀头1的整体形状;
4)上模刀头1的热处理:
将经步骤3)初加工后的上模刀头1进行调质处理,加热至温度为880℃,保温1.5小时,淬火,淬火采用淬火液淬火,淬火液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三乙醇胺:6%、苯甲酸钠:0.7%、5-苄基海因:1.6%、磷苯妥英钠:0.9%、柠檬酸钠2.2%,余量为水;
5)上模刀头1的深加工:
将经过步骤4)淬火处理后的上模刀头1进行深加工,精铣上模刀头1外表面,得到上模刀头1。
通过本实施方法制造的模具部件结构稳定,耐磨性好,抗冲击强度高,通使用本模具制造的工件精度高,产品生产速度快,能节省大量生产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模具与实施例1的模具相同,所不同的是第一螺栓滑动孔202和第一螺栓8的数量为1个;第二螺栓滑动孔403和第二螺栓5的数量为1个;滑动凸起304的长度为25mm,第三凹槽401的深度为28mm;
本实施例中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上模刀头的加工方法,其步骤为
1)上模刀头1原材料准备:
上模刀头1采用锻造毛坯制得,该锻造毛坯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50%,Si:0.17%,Mn:1.5%,Cr:1.60%;S≤0.03%,P≤0.03%,其余为Fe;
2)锻造毛坯预热处理:
将步骤1)中的锻造毛坯采用退火处理,即加热到780℃,保温2小时,空冷;
3)锻造毛坯的初加工:
将经步骤2)预热处理后的锻造毛坯用刨床初加工成上模刀头1的整体形状;
4)上模刀头1的热处理:
将经步骤3)初加工后的上模刀头1进行调质处理,加热至温度为870℃,保温1小时,淬火,淬火采用淬火液淬火,淬火液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三乙醇胺:3%、苯甲酸钠:0.8%、5-苄基海因:1.2%、磷苯妥英钠:1.3%、柠檬酸钠1.9%,余量为水;
5)上模刀头1的深加工:
将经过步骤4)淬火处理后的上模刀头1进行深加工,精铣上模刀头1外表面,得到上模刀头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模具与实施例1的模具相同,所不同的是第一螺栓滑动孔202和第一螺栓8的数量为3个;第二螺栓滑动孔403和第二螺栓5的数量为3个
本实施例中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上模刀头的加工方法,其步骤为
1)上模刀头1原材料准备:
上模刀头1采用锻造毛坯制得,该锻造毛坯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53%,Si:0.14%,Mn:2.5%,Cr:1.10;S≤0.03%,P≤0.03%,其余为Fe;
2)锻造毛坯预热处理:
将步骤1)中的锻造毛坯采用退火处理,即加热到820℃,保温3小时,空冷;
3)锻造毛坯的初加工:
将经步骤2)预热处理后的锻造毛坯用刨床初加工成上模刀头1的整体形状;
4)上模刀头1的热处理:
将经步骤3)初加工后的上模刀头1进行调质处理,加热至温度为890℃,保温2小时,淬火,淬火采用淬火液淬火,淬火液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三乙醇胺:8%、苯甲酸钠:0.5%、5-苄基海因:1.8%、磷苯妥英钠:0.7%、柠檬酸钠2.6%,余量为水;
5)上模刀头1的深加工:
将经过步骤4)淬火处理后的上模刀头1进行深加工,精铣上模刀头1外表面,得到上模刀头1。

Claims (7)

1.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的上模具包括上模刀头(1);所述的下模具包括下主模(3)和下副模(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7),所述的第一限位块(2)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201),下表面设有第一弹簧腔(203),其截面为类似“H”形,其上表面为斜面;所述的下主模(3)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成型V型槽(301)、成型斜面(302)和第二凹槽(303);所述的第一弹簧腔(203)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的第一限位块(2)位于第二凹槽(303)内,且其上表面最高点的高度高于下主模(3)上表面的高度;所述的第一弹簧的自然长度大于第一弹簧腔(203)的深度;所述的下主模(3)下表面还设有滑动凸起(304);所述的滑动凸起(304)内设有第二弹簧腔(305);所述的第二弹簧腔(305)内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二弹簧自然长度大于第二弹簧腔(305)的深度;所述的下副模(4)上表面设有第三凹槽(401),下表面设有第四凹槽(402);所述的滑动凸起(304)位于第三凹槽(401)内;所述的滑动凸起(304)的长度小于等于第三凹槽(401)的深度;所述的第二限位块(7)安装在下副模(4)的侧面,其上表面与下副模(4)的上表面平齐,其与下副模(4)相接触的侧面的上方设有台阶形缺口;所述的上模刀头(1)下表面的形状与成型V型槽(301)、成型斜面(302)的形状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限位块(2)还包括第一螺栓滑动孔(202)和第一螺栓(8);所述的第一螺栓滑动孔(202)位于第一凹槽(201)和第一弹簧腔(203)之间;所述的第一螺栓(8)依次穿过第一凹槽(201)、第一螺栓滑动孔(202)、第一弹簧后与下主模(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副模(4)还包括第二螺栓滑动孔(403)和第二螺栓(5);所述的第二螺栓滑动孔(403)位于第三凹槽(401)和第四凹槽(402)之间;所述的第二螺栓(5)从第四凹槽(402)依次穿过第二螺栓滑动孔(403)和第二弹簧后与滑动凸起(30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限位块(7)上设有第三螺栓(6),第二限位块(7)通过第三螺栓(6)与下副模(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限位块(2)的上表面的斜面角度与成型斜面(302)的角度相同;所述的成型斜面(30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8°。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螺栓滑动孔(202)和第一螺栓(8)的数量为1-4个。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螺栓滑动孔(403)和第二螺栓(5)的数量为1-3个。
CN201420805866.5U 2014-12-18 2014-12-18 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 Active CN2043080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05866.5U CN204308056U (zh) 2014-12-18 2014-12-18 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05866.5U CN204308056U (zh) 2014-12-18 2014-12-18 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08056U true CN204308056U (zh) 2015-05-06

Family

ID=53130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05866.5U Active CN204308056U (zh) 2014-12-18 2014-12-18 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0805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2963A (zh) * 2014-12-18 2015-04-08 安徽力源数控刃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及其使用、上模刀头加工的方法
CN106424377A (zh) * 2016-12-25 2017-02-22 安徽力源数控刃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体式多工位折边模具及其折边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2963A (zh) * 2014-12-18 2015-04-08 安徽力源数控刃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及其使用、上模刀头加工的方法
CN106424377A (zh) * 2016-12-25 2017-02-22 安徽力源数控刃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体式多工位折边模具及其折边方法和应用
CN106424377B (zh) * 2016-12-25 2018-09-25 安徽力源数控刃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体式多工位折边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52523U (zh) 汽车转向节多向模锻精密锻造成形模具
CN104525729B (zh) 一种u型工件折弯模具的使用方法
CN103419002B (zh) 大模数高凸台伞齿轮的温冷精密成形方法
CN104259797A (zh) 一种高铁用铁座的锻造方法
CN204308056U (zh) 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
CN104492963B (zh) 一种带限位功能折弯模具
CN202185551U (zh) 一种生产道钉的终锻坯模具
CN204308055U (zh) 一种u型工件折弯模具
CN203578539U (zh) 一种隔热罩落料冲孔复合模具
CN103464614A (zh) 一种接线盒的生产专用模具组
CN205324588U (zh) 一种斗齿的剖分式锻造模具
CN203578514U (zh) 一种锥体工件落料模具
CN209407318U (zh) 一种驱动齿块的热锻模具
CN203578540U (zh) 一种管夹落料冲孔复合模具
CN203578541U (zh) 一种接线盒的生产专用模具组
CN207272071U (zh) 一种钻杆接头一模两件锻造模具
CN106140941A (zh) 一种齿轮幅板孔精密热冲孔模具
CN201969876U (zh) 一种组合式台阶孔绳锯串珠刀头模具
CN105458136B (zh) 一种斗齿的剖分式锻造方法及其模具
CN103495658A (zh) 一种隔热罩落料冲孔复合模具
CN203711597U (zh) 适用于生产端联器热冲异型孔的模具
CN107186149A (zh) 一种钻杆接头一模两件锻造模具及方法
CN203578546U (zh) 一种风扇罩拉伸切边复合模具
CN203030810U (zh) 钻杆吊卡主体毛坯件锻造工装
CN206633299U (zh) 一模多腔一腔多件的摩擦片热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