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02637U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02637U
CN204302637U CN201520009653.6U CN201520009653U CN204302637U CN 204302637 U CN204302637 U CN 204302637U CN 201520009653 U CN201520009653 U CN 201520009653U CN 204302637 U CN204302637 U CN 204302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ion
substrate
public electrode
display devic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096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波
吴新银
程鸿飞
李盼
先建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096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02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02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02637U/zh
Priority to US14/893,621 priority patent/US10185187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5/080194 priority patent/WO2016110044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简化显示装置整体的制作步骤。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基板的显示区内具有公共电极,边框区内具有多个第一突起,第一突起包括第一突起主体及位于第一突起主体顶端的第一接触电极,第一接触电极与公共电极电连接;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第二基板的边框区内具有第一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第一接触电极与第一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电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通常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及封装于二者之间的液晶,其中彩膜基板上设置有公共电极,阵列基板上设置有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线,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对应边框区域的位置设置有导电金球等导电元件,导电元件的一端与彩膜基板上的公共电极连接,另一端与阵列基板上的公共电极线连接,从而外部的公共电极电压信号能够通过公共电极线和导电元件传导至公共电极上。
为了实现公共电极与公共电极线之间的电连接,需要额外增加制备导电元件的步骤,如:丝网印刷或点导电银胶的步骤,这无疑造成显示面板制作过程的复杂化。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制作过程较为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的显示区内具有公共电极,边框区内具有多个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包括第一突起主体及位于所述第一突起主体顶端的第一接触电极,所述第一接触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电连接;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的边框区内具有第一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所述第一接触电极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的边框区还具有多个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突起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第一突起主体同层形成。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的至少一条边所对应的边框区内具有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
可选的,一条边所对应的边框区内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突起之间分布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突起。
可选的,一条边所对应的边框区内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等间隔分布。
可选的,所述第二基板的边框区内具有数量小于所述第一突起的多个第三突起,每个所述第三突起均与一个所述第一突起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突起包括第三突起主体及位于所述第三突起主体顶端的第二接触电极,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电连接,且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与所述第一接触电极相接触。
可选的,所述第二基板的边框区内还具有多个第四突起,所述第四突起与所述第三突起的数量之和等于所述第一突起的数量,每个所述第四突起均与一个所述第一突起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四突起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突起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第四突起包括第四突起主体及位于所述第四突起主体顶端的第三接触电极,所述第四突起主体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突起主体的高度,且所述第三接触电极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同层形成。
可选的,所述第二基板上具有多层薄膜,所述第三突起主体由多层薄膜中的至少两层层叠形成,所述第四突起主体由多层薄膜中的至少一层层叠形成,且形成所述第三突起主体的薄膜的层数大于形成所述第四突起主体的薄膜的层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接触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同层形成。
可选的,所述第二基板的显示区内具有多条公共电极线;所述公共电极线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二基板的边框区内还具有第二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所述公共电极线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的显示区内具有公共电极,第二基板的边框区内具有用于向公共电极输送公共电极电压的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通过在第一基板的边框区内形成多个第一突起,第一突起包括第一突起主体及位于第一突起主体顶端的第一接触电极,使公共电极能够通过该第一接触电极实现与第一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的电连接,从而省略了为实现第一接触电极与第一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电连接而丝网印刷导电金球或点导电银胶的步骤,简化了显示装置整体的制作步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2为图1所示出的显示装置沿虚线AA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4为图3所示出的显示装置沿虚线BB的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7~图9为图6所示出的显示装置沿虚线CC的三种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突起;11-第一突起主体;12第一接触电极;2-第二突起;3-第三突起;31-第三突起主体;32-第二接触电极;311-栅极金属;312-源漏极金属;4-第四突起;5-第一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Area1-显示区;Area2-边框区;S1-第一基板;S2-第二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例进行具体、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和2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S1,第一基板S1的显示区Area1内具有公共电极,边框区Area2内具有多个第一突起1,第一突起1包括第一突起主体11及位于第一突起主体11顶端的第一接触电极12,第一接触电极12与公共电极电连接;与第一基板S1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S2,第二基板S2的边框区Area2内具有第一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5,第一接触电极12与第一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5电连接。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第一基板S1的边框区Area2内设置第一突起1,第一突起1的结构包括第一突起主体11及位于第一突起主体11顶端的第一接触电极12,使得第二基板S2上的第一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5能够通过第一接触电极12与第一基板S1上的公共电极电连接,这种结构的显示装置无需为电连接第一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与第一接触电极额外进行丝网印刷导电金球或点导电银胶的步骤,有利于简化显示装置的制作步骤。
由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区Area1内具有用于支撑显示屏盒厚的隔垫物,因此优选的可使第一突起主体11与显示区Area1内的隔垫物在相同的步骤中形成,从而无需额外增加制备第一突起主体11的步骤,进一步的简化了装置的制作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小显示屏显示区Area1所受的应力,可将显示区Area1内的隔垫物进行这样的设计:显示区rea1内的隔垫物包括第一隔垫物和第二隔垫物,第一隔垫物的高度大于第二隔垫物的高度,从而二者之间形成段差,在显示屏受到按压时,第二隔垫物的存在能够给予显示屏一定的支撑力。基于前述结构,优选的可使第一突起1的高度与第一隔垫物的高度相同,第一突起主体11与第二隔垫物的高度相同,制备时可采用灰阶掩膜工艺在一次构图中形成第一突起主体11、第一隔垫物和第二隔垫物,使第一隔垫物与第二隔垫物之间形成段差。
由于第一基板S1上具有公共电极,因此优选的可使第一接触电极12与公共电极同层形成,从而将第一接触电极12与公共电极的制备步骤合二为一,进一步简化了制作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触电极12可仅包括位于第一突起主体11顶端的部分,也可包覆整个第一突起主体11除与第一基板S接触的一面外的其余表面(如图2中所示)。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可在显示装置至少一边对应的边框区内设置第一突起1,例如:若需要在四条边均构成电连接,则可在这四条边对应的边框区内设置第一突起1;在一条边所对应的边框区中优选的可使第一突起1均匀分布,使公共电极各部分的信号延迟保持一致;可使相对的两条对边所对应的边框区内第一突起的分布情况对称,以减少信号的损耗。
第一突起主体11的形成材料优选的可为绝缘材料,如:树脂,以避免传导至第一接触电极12上的电信号通过第一突起主体11传导至其下方的膜层中,造成信号的损耗。
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S1可为一彩膜基板,则在第一突起1的下方还可具有黑矩阵层、彩膜层和光学胶层。
第二基板S2可为一阵列基板,其显示区Area1内可具有多条公共电极线,该些公共电极线优选的可与第一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5电连接,从而可利用第一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5向第一基板S1上的公共电极和第二基板S2上的公共电极线同时供电,有利于减少外围布线的数量;或者,可在第二基板S2的边框区Area2内单独设置第二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使公共电极线与第二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电连接,即利用第二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向公共电极线供电,从而可实现分别单独的向第一基板S1上的公共电极和第二基板S2上的公共电极线供电,使公共电极和公共电极线能够具有不同的电位。
实施例二
为减小边框区的应力,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边框区内设置第二突起,与第一突起形成段差。
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装置的第一基板S1的边框区Area2内既具有第一突起1,又具有第二突起2,第二突起2的高度小于第一突起1的高度,从而使第一突起1与第二突起2之间形成段差,减小显示屏在受到按压时的应力,消除显示屏局部应力过大造成的显示质量下降的问题。
第一突起1包括第一突起主体11和第一接触电极12,第二突起2顶端不具有接触电极,优选的第二突起2可与第一突起主体11同层形成,将制备第一突起主体11和第二突起2的步骤合二为一,进一步的简化制作步骤。进一步的,可在相同的步骤下同时制备第一突起主体11、第二突起2、显示区Area1中的第一隔垫物和第二隔垫物,进一步简化制作步骤。
如图3和5所示,可在第一基板S1的至少一条边所对应的边框区内同时设置第一突起1和第二突起2,例如:若需要在四条边均构成电连接,则可在这四条边对应的边框区内设置第一突起1,并设置第二突起2;进一步的,在一条边所对应的边框区内,可在相邻两个第一突起1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突起2,以进一步减少边框区Area2的应力,使边框区Area2各部分的应力均匀;更进一步的是,在一条边所对应的边框区内,可使第一突起1和第二突起2等间隔分布,以保持使公共电极各部分信号延迟的一致性和显示屏各部分受力的均匀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其第一基板S1边框区Area2内的突起高度一致,通过在第二基板S2的边框区Area2内设置第三突起形成段差。
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第一基板S1的边框区Area2内仅具有第一突起1,即突起的高度一致,第二基板S2的边框区Area2内具有数量小于第一突起1的多个第三突起3,每个第三突起3均与一个第一突起1的位置相对应,第三突起3包括第三突起主体31及位于第三突起主体31顶端的第二接触电极32,第二接触电极32与第一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电连接,且第二接触电极32与第一接触电极12相接触。由于第三突起3的数量小于第一突起1,因此在垂直于显示屏的方向上,第一突起1和第三突起3均存在的位置处显示屏盒厚会大于其余位置处的显示屏盒厚,从而在显示屏中形成段差,有利于减小显示屏在受到按压时的应力。
具体的,如图7所示,可通过对应一部分第一突起1设置第三突起3,对应其余第一突起1不设置突起,实现段差的形成。
如图8和图9所示,可在第二基板S2的边框区Area2内设置多个第四突起4,使第四突起4与第三突起3的数量之和等于第一突起1的数量,每个第四突起4均与一个第一突起1的位置相对应,第四突起4的高度小于第三突起3的高度,实现段差的形成。通过设置第四突起4可使边框区Area2内的段差不至于过大,进一步减小应力。
第四突起4的结构可如图8所示,包括第四突起主体41及位于第四突起主体41顶端的第三接触电极42,在第四突起4对应的位置受到挤压后,第三接触电极42能够与第一接触电极12接触,从而使第四突起4对应的位置处的公共电极能够直接通过第三接触电极42和第一接触电极12得到电压,减少了电信号的损耗。可使第四突起主体41的高度小于第三突起主体31的高度,且第三接触电极42与第二接触电极32同层形成,从而将第二接触电极32与第三接触电极42的制备步骤合二为一,有利于简化制作步骤。
第四突起4的结构还可如图9所示,其整体可与第三突起主体31同步形成,顶端不具有电极。
第二基板S2上具有多层薄膜,第三突起主体31可由多层薄膜中的至少两层层叠形成,从而在形成第二基板S2上的多层薄膜的同时形成了第三突起主体31,节省了制作步骤。基于此,对于图8所示出的结构,第四突起主体4可由多层薄膜中的至少一层层叠形成,且形成第三突起主体31的薄膜的层数大于形成第四突起主体41的薄膜的层数,从而使第四突起主体41的高度小于第三突起主体31的高度,第四突起主体41的形成步骤同样也可兼容于形成多层薄膜的步骤中;对于图8所示出的结构,第三突起主体31和第四突起4均由多层薄膜中的至少一层层叠形成,且形成第三突起主体31的薄膜与形成第四突起4的薄膜相同,但是第四突起4的顶端不具有电极,从而也可使第四突起4的高度小于第三突起3的高低,且使形成第四突起4的步骤与形成多层薄膜的步骤合并。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S2可为一阵列基板,其所包括的多层薄膜可包括栅极金属层、栅极绝缘层、有源层、源漏金属层、钝化层、平坦化层和像素电极层等,构成第三突起主体31的薄膜可为前述各薄膜中的至少两种。优选的可利用栅极金属311和源漏极金属312形成第三突起主体31,从而第三突起3的电阻为第二接触电极32、栅极金属311和源漏极金属312并联的电阻,减小了第三突起3的电阻,即减小了从第一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到公共电极的传输电阻,减少了电信号在传导过程中的损失;其中第二接触电极32、栅极金属311和源漏极金属312之间可通过过孔或直接接触进行电连接。进一步的,对于图8所示出的结构,第四突起主体41的形成材料优选的可为栅极金属或源漏源极金属,以减小第四突起4整体的电阻;对于图9所示出的结构,第四突起4优选的可由栅极金属311和源漏极金属312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栅极金属311并不与阵列基板上的栅极和栅线电连接,源漏极金属312并不与阵列基板上的源极、漏极和数据线电连接。
第二接触电极32和第三接触电极42优选的可与像素电极同层形成,但不与像素电极电连接,从而将第二接触电极32、第三接触电极42和像素电极的制备步骤合并,简化了制作工艺。此外,第二基板S2上的公共电极线可与栅极金属同层形成,因此第二接触电极32和第三接触电极42可通过过孔与公共电极线电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的显示区内具有公共电极,边框区内具有多个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包括第一突起主体及位于所述第一突起主体顶端的第一接触电极,所述第一接触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电连接;
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的边框区内具有第一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所述第一接触电极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的边框区还具有多个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突起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第一突起主体同层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的至少一条边所对应的边框区内具有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条边所对应的边框区内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突起之间分布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条边所对应的边框区内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等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的边框区内具有数量小于所述第一突起的多个第三突起,每个所述第三突起均与一个所述第一突起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突起包括第三突起主体及位于所述第三突起主体顶端的第二接触电极,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电连接,且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与所述第一接触电极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的边框区内还具有多个第四突起,所述第四突起与所述第三突起的数量之和等于所述第一突起的数量,每个所述第四突起均与一个所述第一突起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四突起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突起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突起包括第四突起主体及位于所述第四突起主体顶端的第三接触电极,所述第四突起主体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突起主体的高度,且所述第三接触电极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同层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上具有多层薄膜,所述第三突起主体由多层薄膜中的至少两层层叠形成,所述第四突起主体由多层薄膜中的至少一层层叠形成,且形成所述第三突起主体的薄膜的层数大于形成所述第四突起主体的薄膜的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同层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的显示区内具有多条公共电极线;
所述公共电极线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二基板的边框区内还具有第二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所述公共电极线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电压信号线电连接。
CN201520009653.6U 2015-01-07 2015-01-07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204302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09653.6U CN204302637U (zh) 2015-01-07 2015-01-07 一种显示装置
US14/893,621 US10185187B2 (en) 2015-01-07 2015-05-29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PCT/CN2015/080194 WO2016110044A1 (zh) 2015-01-07 2015-05-29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09653.6U CN204302637U (zh) 2015-01-07 2015-01-07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02637U true CN204302637U (zh) 2015-04-29

Family

ID=53108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09653.6U Active CN204302637U (zh) 2015-01-07 2015-01-07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02637U (zh)
WO (1) WO201611004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10044A1 (zh) * 2015-01-07 2016-07-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10185187B2 (en) 2015-01-07 2019-01-2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9206023A1 (zh) * 2018-04-28 2019-10-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01042A (ja) * 1993-04-12 1994-10-28 Hosiden Corp 液晶表示素子
KR101892710B1 (ko) * 2011-05-26 2018-08-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707504B (zh) * 2011-11-21 2016-04-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03433244U (zh) * 2013-08-06 2014-02-12 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具共用电极传导结构的电子装置
CN204302637U (zh) * 2015-01-07 2015-04-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10044A1 (zh) * 2015-01-07 2016-07-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10185187B2 (en) 2015-01-07 2019-01-2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9206023A1 (zh) * 2018-04-28 2019-10-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10044A1 (zh) 2016-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21536B (zh) 阵列基板、异形显示器及显示装置
US971154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n array substrate of a display panel
CN106200162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4557445U (zh) 一种自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
CN106940497A (zh) 宽窄视角双向可控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4302637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518259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447883B (zh) 微型发光装置
CN102360143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353695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3698948A (zh) 一种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08958523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7991796A (zh) 阵列基板及其修复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018756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US20190332198A1 (en)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CN108183095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覆晶薄膜结构
CN11020897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7966861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29037B (zh) 阵列基板、液晶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64539B (zh) 显示面板及装置
CN204315573U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1403837B (zh) 液晶显示设备
CN106647066A (zh) 显示面板
CN100504561C (zh) 像素结构、其制作方法及多域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装置
US1018518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