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96387U - 汽车前悬架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前悬架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96387U
CN204296387U CN201420760958.6U CN201420760958U CN204296387U CN 204296387 U CN204296387 U CN 204296387U CN 201420760958 U CN201420760958 U CN 201420760958U CN 204296387 U CN204296387 U CN 204296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rail
chassis side
swing arm
lower swing
push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609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建伟
范卫萍
万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609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963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96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963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悬架总成及汽车,包括:第一车架横梁和第二车架横梁、第一车架纵梁和第二车架纵梁、第一上摆臂和第二上摆臂、第一转向节和第二转向节、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第一螺旋弹簧和第二螺旋弹簧、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以及横向稳定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悬架总成为一种双横臂的独立悬架结构形式,保证了汽车前轮运动特性,提升了舒适性及操控性。

Description

汽车前悬架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悬架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全尺寸SUV多用于越野环境,使用路面状况较差,而且需要有一定的装载能力,因此,对整车的舒适性及操控性有较高的要求,而悬架系统是车辆底盘的核心,对整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悬架总成及汽车,能够保证汽车前轮的运动特性,提高舒适性及操控性,同时使车辆在转弯时有较好的转向特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悬架总成,包括:
前后相互平行的第一车架横梁和第二车架横梁;
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车架横梁和所述第二车架横梁两侧的第一车架纵梁和第二车架纵梁;
安装于所述第一车架纵梁远离所述第一车架横梁一侧的第一上摆臂和安装于所述第二车架纵梁远离所述第一车架横梁一侧的第二上摆臂;
第一下摆臂,所述第一下摆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架横梁的一端连接;第二下摆臂,所述第二下摆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架横梁的另一端连接;
第一转向节,所述第一转向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摆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下摆臂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转向节,所述第二转向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上摆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摆臂的第一端连接;
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一减震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车架纵梁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下摆臂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架纵梁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下摆臂的第二端连接;
套设在所述第一减震器外表面的第一螺旋弹簧,所述第一螺旋弹簧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车架纵梁上,所述第一螺旋弹簧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减震器上;套设在所述第二减震器外表面的第二螺旋弹簧,所述第二螺旋弹簧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车架纵梁上,所述第二螺旋弹簧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减震器上;
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下摆臂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摆臂的第一端连接;
横向稳定杆,所述横向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杆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顶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横向稳定杆与所述第二车架横梁的同方向部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和所述第二车架纵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顶杆的长度范围为80~105mm;所述第二顶杆的长度范围为80~105mm。
优选的,所述第一顶杆的长度为100mm,所述第二顶杆的长度为100mm。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稳定杆与所述第一下摆臂的连接端到所述横向稳定杆与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的连接端的距离的范围为275~295mm,所述横向稳定杆与所述第二下摆臂的连接端到所述横向稳定杆与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的连接端的距离的范围为275~295mm。
优选的,所述横向稳定杆与所述第一下摆臂的连接端到所述横向稳定杆与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的连接端的距离为285mm,所述横向稳定杆与所述第二下摆臂的连接端到所述横向稳定杆与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的连接端的距离为28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摆臂和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的连接、所述第二上摆臂与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的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器和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的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器与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的连接、所述第一下摆臂与所述第二车架横梁的连接、所述第二下摆臂与所述第二车架横梁的连接、所述横向稳定杆与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和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的连接、所述第一上摆臂和所述第一转向节的连接、所述第二上摆臂与所述第二转向节的连接、所述第一下摆臂与所述第一转向节的连接以及所述第二下摆臂与所述第二转向节的连接均采用柔性衬套相连。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前悬架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悬架总成为一种双横臂的独立悬架结构形式,保证了汽车前轮运动特性,提升了舒适性及操控性能,同时使车辆在转弯时有较好的转向特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悬架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悬架总成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横向稳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横向稳定杆扭转角度示意图。
其中图中:1、第一车架横梁;2、第二车架横梁;3、第一车架纵梁;4、第二车架纵梁;5、第一上摆臂;6、第二上摆臂;7、第一下摆臂;8、第二下摆臂;9、第一转向节;10、第二转向节;11、第一减震器;12、第二减震器;13、第一螺旋弹簧;14、第二螺旋弹簧;15、第一顶杆;16、第二顶杆;17横向稳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悬架总成,包括:
前后相互平行的第一车架横梁1和第二车架横梁2;
分别位于第一车架横梁1和第二车架横梁2两侧的第一车架纵梁3和第二车架纵梁4;
安装于第一车架纵梁3远离第一车架横梁1一侧的第一上摆臂5和安装于第二车架纵梁4远离第一车架横梁1一侧的第二上摆臂6;
第一下摆臂7,所述第一下摆臂7的第一端与第二车架横梁2的一端连接;第二下摆臂8,所述第二下摆臂8的第一端与第二车架横梁2的另一端连接;
第一转向节9,所述第一转向节9的一端与第一上摆臂5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下摆臂7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转向节10,所述第二转向节10的一端与第二上摆臂6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下摆臂8的第一端连接;
第一减震器11,所述第一减震器11的第一端与第一车架纵梁3连接,第二端与第一下摆臂7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减震器12,所述第二减震器12的第一端与第二车架纵梁4连接,第二端与第二下摆臂8的第二端连接;
套设在第一减震器11外表面的第一螺旋弹簧13,第一螺旋弹簧13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车架纵梁3上,第一螺旋弹簧13的第二端固定在第一减震器11上;套设在第二减震器12外表面的第二螺旋弹簧14,第二螺旋弹簧14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二车架纵梁4上,第二螺旋弹簧14的第二端固定在第二减震器12上;
第一顶杆15,所述第一顶杆15的第一端与第一下摆臂7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顶杆16,所述第二顶杆16的第一端与第二下摆臂8的第一端连接;
横向稳定杆17,所述横向稳定杆17的一端与第一顶杆15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顶杆16的第二端连接,横向稳定杆17与第二车架横梁2的同方向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车架纵梁3和第二车架纵梁4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悬架总成为一种左右对称的双横臂的独立悬架结构形式,保证了汽车前轮运动特性,提升了舒适性及操控性能,同时使车辆在转弯时有较好的转向特性,解决了全尺寸SUV对整车的舒适性及操控性的要求。
进一步的,如图1和3所示,由于顶杆为受压杆,越野路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损坏,所以顶杆的长度越小稳定性越好,承载能力越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顶杆15和第二顶杆16的长度范围均为80~105mm,其中第一顶杆15和第二顶杆16的最佳长度均为100mm,与现有技术中顶杆的长度为110mm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顶杆15和第二顶杆16在长度缩短后,承载能力和受力状况有所改善,增加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4所示,横向稳定杆17与第一下摆臂7的连接端到横向稳定杆17与第一车架纵梁3的连接端的距离的范围和横向稳定杆17与第二下摆臂8的连接端到横向稳定杆17与所第二车架纵梁4的连接端的距离的范围均为275~295mm,最佳距离均为285mm,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横向稳定杆17车架纵梁固定端到顶杆固定端的距离(即图4中的X向跨距),使得相同车轮跳动行程下,横向稳定杆17的扭转角度较小,这样就可以改善横向稳定杆17的受力状况,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横向稳定杆17扭转角度过大而发生损坏的问题。
如图5所示,L1为现有技术中横向稳定杆17的车架纵梁固定端到顶杆固定端的距离,L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向稳定杆17的车架纵梁固定端到顶杆固定端的距离,其中L2大于L1,则在车轮跳动行程不变的情况下,角2大于角1。
在顶杆长度减小的同时,增大横向稳定杆17的车架纵梁固定端到顶杆固定端的距离,使得两者受力状况同时得到改善,解决了原设计中由于越野路工况恶劣,横向稳定杆17及顶杆易发生损坏的问题,提高了两者寿命。
进一步的,第一上摆臂5和第一车架纵梁3的连接、第二上摆臂6与第二车架纵梁4的连接、第一减震器11和第一车架纵梁3的连接、第二减震器12与第二车架纵梁4的连接、第一下摆臂7与第二车架横梁2的连接、第二下摆臂8与第二车架横梁2的连接、横向稳定杆17与第一车架纵梁3和第二车架纵梁4的连接、第一上摆臂5和第一转向节9的连接、第二上摆臂6与第二转向节10的连接、第一下摆臂7与第一转向节9的连接以及第二下摆臂8与第二转向节10的连接均采用柔性衬套相连,采用柔性衬套相连可以消除运动干涉,增加每个器件连接处的柔韧性,防止运动过程中造成器件连接处因发生较大变形而造成损坏。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前悬架总成。
以上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汽车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后相互平行的第一车架横梁和第二车架横梁;
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车架横梁和所述第二车架横梁两侧的第一车架纵梁和第二车架纵梁;
安装于所述第一车架纵梁远离所述第一车架横梁一侧的第一上摆臂和安装于所述第二车架纵梁远离所述第一车架横梁一侧的第二上摆臂;
第一下摆臂,所述第一下摆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架横梁的一端连接;第二下摆臂,所述第二下摆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架横梁的另一端连接;
第一转向节,所述第一转向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摆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下摆臂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转向节,所述第二转向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上摆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摆臂的第一端连接;
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一减震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车架纵梁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下摆臂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架纵梁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下摆臂的第二端连接;
套设在所述第一减震器外表面的第一螺旋弹簧,所述第一螺旋弹簧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车架纵梁上,所述第一螺旋弹簧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减震器上;套设在所述第二减震器外表面的第二螺旋弹簧,所述第二螺旋弹簧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车架纵梁上,所述第二螺旋弹簧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减震器上;
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下摆臂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摆臂的第一端连接;
横向稳定杆,所述横向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杆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顶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横向稳定杆与所述第二车架横梁的同方向部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和所述第二车架纵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杆的长度范围为80~105mm;所述第二顶杆的长度范围为80~105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杆的长度为100mm,所述第二顶杆的长度为10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稳定杆与所述第一下摆臂的连接端到所述横向稳定杆与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的连接端的距离的范围为275~295mm,所述横向稳定杆与所述第二下摆臂的连接端到所述横向稳定杆与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的连接端的距离的范围为275~295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稳定杆与所述第一下摆臂的连接端到所述横向稳定杆与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的连接端的距离为285mm,所述横向稳定杆与所述第二下摆臂的连接端到所述横向稳定杆与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的连接端的距离为28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摆臂和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的连接、所述第二上摆臂与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的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器和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的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器与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的连接、所述第一下摆臂与所述第二车架横梁的连接、所述第二下摆臂与所述第二车架横梁的连接、所述横向稳定杆与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和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的连接、所述第一上摆臂和所述第一转向节的连接、所述第二上摆臂与所述第二转向节的连接、所述第一下摆臂与所述第一转向节的连接以及所述第二下摆臂与所述第二转向节的连接均采用柔性衬套相连。
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前悬架总成。
CN201420760958.6U 2014-12-04 2014-12-04 汽车前悬架总成及汽车 Active CN2042963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60958.6U CN204296387U (zh) 2014-12-04 2014-12-04 汽车前悬架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60958.6U CN204296387U (zh) 2014-12-04 2014-12-04 汽车前悬架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96387U true CN204296387U (zh) 2015-04-29

Family

ID=53101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60958.6U Active CN204296387U (zh) 2014-12-04 2014-12-04 汽车前悬架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9638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5618A (zh) * 2015-08-17 2015-11-04 长春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轮悬架主动回正控制系统
CN105196816A (zh) * 2015-10-27 2015-12-30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轻卡前悬架系统稳定结构
CN108274967A (zh) * 2018-02-11 2018-07-13 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皮卡车悬架总成
CN109591889A (zh) * 2017-10-03 2019-04-09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用框架构造
CN110422023A (zh) * 2019-08-30 2019-11-08 江西大乘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型前独立悬架结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5618A (zh) * 2015-08-17 2015-11-04 长春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轮悬架主动回正控制系统
CN105196816A (zh) * 2015-10-27 2015-12-30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轻卡前悬架系统稳定结构
CN109591889A (zh) * 2017-10-03 2019-04-09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用框架构造
CN109591889B (zh) * 2017-10-03 2021-12-14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用框架构造
CN108274967A (zh) * 2018-02-11 2018-07-13 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皮卡车悬架总成
CN110422023A (zh) * 2019-08-30 2019-11-08 江西大乘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型前独立悬架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96387U (zh) 汽车前悬架总成及汽车
CN203567504U (zh) 一种汽车后悬挂总成和汽车
CN204354759U (zh) 电动厢式运输车拖曳臂式后悬挂系统
CN204055961U (zh) 一种汽车后悬架总成及汽车
CN203046804U (zh) 轻型汽车用后悬挂系统
CN205033895U (zh) 后悬架用下摆臂、后悬架及汽车
CN204249767U (zh)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
CN204712807U (zh)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和转向节总成
CN104260612B (zh) 带伸缩油缸的空气悬架系统
CN203157643U (zh) 电动高尔夫球车的前车桥及其车架提升系统
CN104527360A (zh) 电动厢式运输车拖曳臂式后悬挂系统
CN204701409U (zh) 一种麦弗逊独立悬架总成
CN207433717U (zh) 一种货运电动车底盘
CN203172383U (zh) 一种电动高尔夫球车的车前桥及其车架提升系统
CN206327098U (zh) 汽车独立悬架装置
CN203485704U (zh) 一种重型工程车前稳定杆装置
CN204955973U (zh) 一种汽车悬架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03211036U (zh) 一种汽车三角臂结构
CN207825857U (zh) 一种悬挂系统的连接杆结构
CN203198655U (zh) 一种双叉臂式悬架
CN203198657U (zh) 一种汽车摆臂总成
CN205075603U (zh) 等长双纵臂式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
CN206067413U (zh) 电动轻型货车用前悬架装置
CN204222575U (zh) 重型汽车空气悬架
CN203198666U (zh) 一种加强型汽车摆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6

Address after: 100130 Zhaofe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Zhaofeng industrial base Tongxin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BAIC GROUP ORV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99, Shuanghe Avenue, Renhe Town,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UTOMOBILE RESEARCH GENERAL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