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杆式制冷系统及其螺杆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杆式制冷系统中螺杆式压缩机容量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杆式制冷系统及其螺杆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螺杆式制冷系统通常包括沿图中箭头“→”所示制冷工质流向依次连通的蒸发器1、螺杆式压缩机2、油分离器3、冷凝器4和节流阀5。该螺杆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为: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1内吸热蒸发形成制冷剂蒸汽,该制冷剂蒸汽被吸入螺杆式压缩机内,在其压缩腔内将低压的制冷剂蒸汽压缩至较高压力后进入油分离器3,油分离器3将制冷剂蒸汽和润滑油分离后,制冷剂蒸汽流入冷凝器4进行冷凝,而润滑油在蒸发器1和冷凝器4间的压差作用下回流至螺杆式压缩机2内,以对轴承、转子等进行润滑、密封、冷却、降噪,然后再随制冷剂蒸汽回流至油分离器3完成润滑循环。在冷凝器4内冷凝后形成的液态制冷剂被分流,一部分经节流阀5减压后回流至蒸发器1内进入下一个制冷循环,另一部分则流入螺杆式压缩机2内,用于为其驱动电机进行冷却,冷却电机后再回流至蒸发器1内参与下一个制冷循环。
其中,螺杆式压缩机2包括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的转子壳体21和吐出壳体22,和可转动的连接于转子壳体21内的一对轴线平行且相互啮合的阴转子和阳转子,以及驱动阳转子转动的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还包括用于调节螺杆式压缩机2压缩腔容积的滑阀式容量调节机构。
该滑阀式容量调节机构包括滑阀23和驱动滑阀23沿阴阳转子轴向往复运动的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包括活塞24、连接杆25和复位弹簧26,其中,活塞24可在吐出壳体22内壁滑动并形成液压腔O,该液压腔O与系统压力油路或系统回油油路连通,连接杆25的一端与活塞24螺纹联接, 另一段与滑阀23螺纹连接;该复位弹簧26套装于连接杆25并其一端与吐出壳体22相抵,另一端与活塞24端面相抵,以在液压腔O卸载时驱动活塞24复位。
当液压腔O与系统压力油路连通时,活塞24在压力油液作用下克服复位弹簧26的弹性力和压缩腔内制冷剂蒸汽施加的压力,推动滑阀23向靠近压缩腔方向移动(向左);当液压腔O与系统回油油路连通时,滑阀23在复位弹簧26的弹性力以及制冷剂蒸汽的压力作用下,复位至初始位置。
为了避免滑阀23与转子的滑动摩擦,滑阀23和转子间始终保持一定的间隙量,但是由于滑阀23自重较大,并且滑阀23、连接杆25和活塞24三者间形成以活塞24为固定支点的悬臂结构,连接杆25在自重及滑阀23作用下极易发生弯曲变形,致使滑阀23与转子接触后滑动摩擦而产生大量铁粉,一旦这些铁粉进入轴承和转子间,将会造成轴承损坏、转子卡死等问题。
有鉴于此,在滑阀式容量调节机构工作时,如何避免滑阀与转子接触后的滑动摩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杆式压缩机,解决滑阀式容量调节机构工作过程中,滑阀与转子间接触后的滑动摩擦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螺杆式压缩机的螺杆式制冷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螺杆式压缩机,包括固定连接的转子壳体和吐出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于转子壳体内的一对轴线平行且相互啮合的阴阳转子,以及安装于吐出壳体内用于调节压缩腔容积的滑阀式容量调节机构;
容量调节机构包括滑阀和驱动滑阀沿阴阳转子轴向往复运动的驱动单 元,驱动单元包括可在吐出壳体的内壁滑动并形成液压腔的活塞,和用于连接活塞和滑阀的连接杆,以及在液压腔卸载时驱动活塞复位的复位弹簧,该滑阀式容量调节机构还包括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固定连接于吐出壳体内并用于支撑连接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通过该支撑部件可对连接杆产生支撑力,滑阀的部分重量由吐出壳体承担,减少了连接杆的负载,可防止因连接杆弯曲变形造成滑阀和转子接触后滑动摩擦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螺杆式压缩机的运转平稳性和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件具体为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套装于所述连接杆。
优选地,所述支撑套包括套筒和由所述套筒的一端外缘沿其径向向外侧延伸形成的翻边,所述翻边通过螺栓组件连接于所述吐出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耐磨性大于所述支撑部件的耐磨性。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件为铜支撑部件,所述连接杆为钢连接杆。
除上述螺杆式压缩机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螺杆式制冷系统,包括沿制冷工质流向依次连通形成制冷循环的蒸发器、螺杆式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和节流阀,所述螺杆式压缩机具体为如上所述的螺杆式压缩机。
由于该螺杆式压缩机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可以理解,包括该螺杆式压缩机的螺杆式制冷系统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故而本文再次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螺杆式制冷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图2示出了现有螺杆式压缩机的滑阀式容量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螺杆式压缩机的滑阀式容量调节机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3中附图标记与各个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
1蒸发器、2螺杆式压缩机、21转子壳体、22吐出壳体、23滑阀、24 活塞、25连接杆、26复位弹簧、O液压腔、27支撑部件、3油分离器、4冷凝器、5节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螺杆式压缩机,解决滑阀与转子接触引起滑动摩擦而产生铁粉的问题,以提高螺杆式压缩机运转平稳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螺杆式压缩机的螺杆式制冷系统。
接下来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螺杆式制冷系统以及螺杆式压缩机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螺杆式制冷系统的构成元件及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现有技术完全可实现,故而本文在此仅对其发明点螺杆式压缩机的滑阀式容量调节机构技术加以详述。此外,为了便于理解,说明书附图中图1至图3中对同一部件名称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请参见图3,该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螺杆式压缩机的滑阀式容量调节机构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螺杆式压缩机2包括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的转子壳体21和吐出壳体22,和可转动的连接于转子壳体21内的一对轴线平行且相互啮合的阴转子和阳转子,以及驱动阳转子转动的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还包括用于调节螺杆式压缩机2压缩腔容积的滑阀式容量调节机构,该滑阀式容量调节机构包括滑阀23和驱动滑阀沿阴阳转子轴向往复运动的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包括活塞24、连接杆25和复位弹簧26,其中,活塞24可在吐出壳体22内壁滑动并形成液压腔O,该液压腔O与系统压力油路或系统回油油路连通,连接杆25的一端与活塞24螺纹联接,另一端与滑阀23螺纹连接;该复位弹簧26套装于连接杆25并其一端与吐出壳体22相抵,另一端与活塞24端面相抵,以在液压腔O卸载时驱动活塞24复位。
当液压腔O与系统压力油路连通时,活塞24在压力油液作用下克服复位弹簧26的弹性力和压缩腔内制冷剂蒸汽施加的压力,推动滑阀23向靠近压缩腔方向移动(向左);当液压腔O与系统回油油路连通时,滑阀23在复位弹簧26的弹性力以及制冷剂蒸汽的压力作用下,复位至初始位置。
此外,该容量调节机构还包括支撑部件27,该支撑部件27固定连接于吐出壳体22内并用于支撑连接杆25,该支撑部件27可对连接杆25产生支撑力,将滑阀23的部分重量由吐出壳体22承担,减少了连接杆25的负载,可防止连接杆25弯曲变形造成滑阀23与转子接触后滑动摩擦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螺杆式压缩机2的工作平稳性和安全性。
具体地,该支撑部件27具体为支撑套,该支撑套的外周壁通过焊接或粘接方式固定连接于吐出壳体22上,连接杆25可滑动地套装于该支撑套内。如此设置,不仅可支撑连接杆25,还可限定连接杆25偏离于阴阳转子轴向的位移,提高滑阀式容量调节机构的工作平稳性。此外,固连的吐出壳体22和支撑套可将螺杆式压缩机2的转子腔和液压腔O完全隔离,这样可消除转子腔内润滑油进入液压腔O而引起的污染。
进一步,该支撑套包括套筒和由该套筒一端边缘沿其径向向外侧延伸形成的翻边,该翻边开设有螺栓安装孔,支撑套通过螺栓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吐出机壳22上。显然,支撑套和吐出壳体间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支撑套,可简化了其更换过程。
在容量调节机构工作过程中,连接杆25随滑阀23在支撑套内往复滑动,两者极易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磨损,可以理解,与支撑套相比连接杆25制造成本高,为此本方案中连接杆25的耐磨性大于支撑套的耐磨性,这样两者长期滑动摩擦配合后,支撑套先于连接杆25磨损,维修时只需简单更换支撑套即可,而连接杆25还可继续使用,从而降低了螺杆式连接杆25的维护成本。优选地,该支撑套为铜支撑套,而连接杆25为钢连接杆。当然,在满足连接杆25耐磨性大于支撑套耐磨性、加工及装配工艺要求的 基础上,两者亦可采用其他材质制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