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44563U - 柔性布线基板 - Google Patents

柔性布线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44563U
CN204244563U CN201420485409.2U CN201420485409U CN204244563U CN 204244563 U CN204244563 U CN 204244563U CN 201420485409 U CN201420485409 U CN 201420485409U CN 204244563 U CN204244563 U CN 204244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tern
bending
form trait
coil
bending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8540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用水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44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4456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ed Print Wiring Board (AREA)

Abstract

柔性布线基板包括:进行了层叠的多个柔性基材层(11a~11c);以及配置在柔性基材层(11a~11c)上的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线圈元件(10)在折弯线(L1)进行折弯来使用。线圈元件(10)还具备形状保持图案(21)及折弯导向图案(22a~22f),这些图案在折弯线附近配置成电气独立的岛状,从而辅助线圈元件(10)的折弯。布线图案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横跨折弯线。形状保持图案(21)及折弯导向图案(22a~22f)配置在层叠方向上不与布线图案在多处相对的位置上。

Description

柔性布线基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多个柔性基材层进行层叠而成的柔性布线基板。
背景技术
作为柔性布线基板,例如,存在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柔性印刷基板。该柔性印刷基板包括:基底片材;导体图案;第1绝缘体覆盖层;金属板;以及第2绝缘体覆盖层。基底片材、第1绝缘体覆盖层及第2绝缘体覆盖层按此顺序进行层叠。在基底片材与第1绝缘体覆盖层之间设有导体图案。在第1绝缘体覆盖层与第2绝缘体覆盖层之间,以与柔性印刷基板的折弯线交叉的方式设有辅助柔性印刷基板折弯的金属板。在该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通过将柔性印刷基板在上述折弯线进行折弯来使金属板产生塑性变形,因此,能使柔性印刷基板保持折弯的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16507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柔性印刷基板中,考虑到有时在导体图案与金属板之间会形成寄生电容,在此情况下,柔性印刷基板的电特性有可能会偏离所希望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布线基板,即使在设有用于折弯的辅助构件的情况下,也能抑制电特性偏离所希望的特性。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1)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布线基板包括:多个柔性基材层,该多个柔性基材层被层叠;以及布线图案,该布线图案配置在柔性基材层上并具有导电性,所述柔性布线基板在折弯线进行折弯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布线基板还具备辅助图案,该辅助图案在折弯线附近配置成电气独立的岛状,具有导电性,并辅助柔性布线基板的折弯。布线图案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与折弯线交叉。在折弯的状态下,辅助图案配置在在多个柔性基材层的层叠方向上不与布线图案在多处相对的位置上。另外,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折弯线既包含能观察到的折弯线,也包含无法观察到的折弯线(假想折弯线)
在该结构中,不易在布线图案与辅助图案之间形成寄生电容。由此,即使在设置了辅助图案的情况下,也能抑制柔性布线基板的电特性偏离所希望的特性。与之不同的是,若辅助图案与布线图案在多处相对,则会经由辅助图案进行电容耦合。在此情况下,例如,若布线图案形成线圈,则与其电感分量并联地形成电容分量,自谐振频率会偏离(低于)所希望的值。此外,通过辅助图案来辅助柔性布线基板的折弯,能可靠地折弯柔性布线基板。
(2)优选为布线图案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螺旋状。
在该结构中,在柔性布线基板上形成线圈。于是,由于能抑制在线圈形成寄生电容,因此,能抑制线圈的自谐振频率的下降,其结果是,能抑制线圈的特性偏离所希望的特性。此外,在将线圈进行折弯来安装,并将线圈用作天线的情况下,能在较宽的角度范围内进行通信。
(3)优选为辅助图案包含形状保持图案,该形状保持图案形成为与折弯线交叉。
在该结构中,利用形状保持图案的塑性变形,能容易地保持柔性布线基板的折弯状态。
(4)优选为辅助图案包含折弯导向图案,该折弯导向图案沿着折弯线形成。
在该结构中,能容易地将柔性布线基板沿着折弯导向图案在折弯线进行折弯。此外,能使折弯位置处于所希望的位置(折弯线)上,因此,能抑制 因折弯位置的位置偏差所引起的电特性的偏差。
(5)优选为辅助图案包含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该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的一部分形成为与折弯线交叉,其它部分沿着折弯线形成。
在该结构中,利用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的塑性变形,能容易地保持柔性布线基板的折弯状态,并且,能容易地将柔性布线基板沿着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在折弯线进行折弯,因此,无需单独设置形状保持图案和折弯导向图案。
(6)优选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布线基板具有如下的结构。辅助图案包含:形状保持图案,该形状保持图案形成为与折弯线交叉;以及两个折弯导向图案,该两个折弯导向图案以将折弯线夹在中间的方式沿着折弯线形成。俯视时,在与折弯线正交的方向上,两个折弯导向图案之间的间隙比形状保持图案的宽度要狭窄。
在该结构中,相对于俯视时通过形状保持图案上的折弯线,能抑制在偏离形状保持图案上的位置处进行折弯。即,能在所希望的折弯线可靠地进行折弯。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即使在设置了用于折弯的辅助构件的情况下,也能实现一种能抑制电特性偏离所希望的特性的柔性布线基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分解俯视图。
图2(A)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A-A剖视图。图2(B)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B-B剖视图。图2(C)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C-C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5(A)、图5(B)、图5(C)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分解俯视图。
图7(A)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A-A剖视图。图7(B)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B-B剖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分解俯视图。
图10(A)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A-A剖视图。图10(B)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B-B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13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分解俯视图。
图14(A)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A-A剖视图。图14(B)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B-B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16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17是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分解俯视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线圈元件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线圈元件10进行说明。线圈元件10是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布线基板的一个示例。图1是线圈元件10的分解俯视图。图2(A)是线圈元件10的A-A剖视图。图2(B)是线圈元件10的B-B剖视图。图2(C)是线圈元件10的C-C剖视图。图3是表示线圈元件10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在图3中,图示了线圈图案12(实线)与形状保持图案21及多个折弯导向图案22a~22f(虚线)的位置关系。
线圈元件10包括:柔性基材层11a~11c;线圈图案12;线状图案13;安装用电极14a、14b;形状保持图案21;以及多个折弯导向图案22a~22f。线圈元件10呈矩形平板状。在线圈元件10上设定了与短边方向平行(在短边方向 上延伸)的折弯线L1。另外,折弯线L1既包含操作者能观察到的折弯线,也包含作为无法观察到的要折弯的线的折弯线(假想折弯线)。线圈元件10在折弯线L1进行折弯,并安装在规定的安装面上。线圈图案12、线状图案13、安装用电极14a、14b、形状保持图案21及折弯导向图案22a~22f例如是由铜箔等金属膜构成的导体图案。形状保持图案21及折弯导向图案22a~22f是用于辅助线圈元件10的折弯而设置的。具体而言,形状保持图案21是为了利用塑性变形来可靠地保持线圈元件10的折弯状态而设置的。折弯导向图案22a~22f是为了使线圈元件10在折弯线L1的折弯变得容易而设置的。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是本实用新型的布线图案的一个示例。形状保持图案21及折弯导向图案22a~22f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图案的一个示例。
柔性基材层11a~11c呈矩形平板状,并按此顺序进行层叠。柔性基材层11a为最上层,柔性基材层11c为最下层。柔性基材层11a~11c例如由液晶聚合物(LCP)等热塑性树脂构成。另外,在图1中,对于柔性基材层11a、11b,图示了表面(上表面),对于柔性基材层11c,图示了背面(下表面)。此外,在其它分解俯视图中,对最下层的柔性基材层也图示了背面(下表面)。
在柔性基材层11a的主面(表面、上表面)上,线圈图案12形成为螺旋状。线圈图案12配置成横跨折弯线L1。在柔性基材层11b的主面(表面、上表面)上形成有形状保持图案21、折弯导向图案22a~22f及线状图案13。形状保持图案21及折弯导向图案22a~22f呈矩形平板状,并在折弯线L1附近与其它导体图案独立地进行配置。即,形状保持图案21及折弯导向图案22a~22f分别与其它导体隔开规定距离来进行配置,并配置成电气独立的岛状。电气独立的岛状的导体图案(例如,形状保持图案21及折弯导向图案22a~22f)不直接与构成电路的其它导体图案相连接,是所谓的虚拟图案。
形状保持图案21形成为横跨折弯线L1。由此,能保持线圈元件10的折弯状态。此外,如图2(A)、图2(C)、图3所示,形状保持图案21在层叠方向上经由一个柔性基材层11a与线圈图案12仅在一处相对。即,形状保持图案21设置成在层叠方向上不与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在多处相对。此处,形状保持图案21与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仅在一处相 对是指,如图3所示,布线图案中的与形状保持图案21相对的部分俯视时在形状保持图案21的配置区域内为连续的状态。换言之,布线图案中的与形状保持图案21相对的部分俯视时在形状保持图案21的配置区域内为未分离(未配置成岛状)的状态。即,形状保持图案21与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在多处相对是指,布线图案中的与形状保持图案21相对的部分俯视时在形状保持图案21的配置区域内为分离的(配置成岛状的)状态。此外,线圈图案12与形状保持图案21相对的部分俯视时(从层叠方向观察时)与折弯线L1重合。由此,在对线圈元件10折弯时,线圈图案12与形状保持图案21成为一体进行塑性变形,因此,能增大形状保持效果。形状保持图案21配置在柔性基材层11b的短边方向的大致中心部。换言之,形状保持图案21设置在折弯线L1的大致中央部。形状保持图案21在与折弯线L1正交的方向(柔性基材层11b的长边方向)上具有宽度a。
折弯导向图案22a~22f沿着折弯线L1形成。具体而言,折弯导向图案22a~22f分别具有矩形形状,并将一条边(边缘部)沿着折弯线L1配置。以折弯线L1为界,折弯导向图案22a、22c、22e配置在一侧,折弯导向图案22b、22d、22f配置在另一侧。折弯导向图案22a、22b配置在柔性基材层11b的短边方向的一端。折弯导向图案22a与折弯导向图案22b以将折弯线L1夹在彼此之间的方式隔开间隙b进行配置。折弯导向图案22e、22f配置在柔性基材层11b的短边方向的另一端。折弯导向图案22e与折弯导向图案22f以将折弯线L1夹在彼此之间的方式隔开间隙b进行配置。折弯导向图案22c与折弯导向图案22a相邻配置。折弯导向图案22d与折弯导向图案22b相邻配置。折弯导向图案22c与折弯导向图案22d以将折弯线L1夹在彼此之间的方式隔开间隙b进行配置。通过折弯导向图案22a~22f沿着折弯线L1所形成的间隙b比形状保持图案21的宽度a要狭窄。由此,能在通过形状保持图案21上的折弯线L1可靠地对线圈元件10进行折弯。
如图2(B)、图3所示,折弯导向图案22a在层叠方向上经由一个柔性基材层11a与线圈图案12仅在一处相对。即,折弯导向图案22a设置成在层叠方向上不与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在多处相对。此处,折弯导 向图案22a与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仅在一处相对是指,与上述形状保持图案21的情况相同,如图3所示,布线图案中的与折弯导向图案22a相对的部分俯视时在折弯导向图案22a的配置区域内为连续的状态。对于折弯导向图案22b~22f,也与折弯导向图案22a相同,分别在层叠方向上,经由一个柔性基材层11a与线圈图案12仅在一处相对。
在柔性基材层11c的主面(背面、下表面)形成有安装用电极14a、14b。安装用电极14a配置在柔性基材层11c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安装用电极14b配置在柔性基材层11c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安装用电极14a经由通孔导体15与线圈图案12的端部中的螺旋的外侧的端部相连接。安装用电极14b经由线状图案13及通孔导体15与线圈图案12的端部中的螺旋的中心侧的端部相连接。
图4是线圈元件10的分解立体图。线圈元件10在折弯线L1处近似直角地进行折弯来安装。线圈元件10的表面(配置有线圈图案12的面)成为凸侧(山侧),线圈元件10的背面成为凹侧(谷侧)。线圈元件10的表面中,以折弯线L1为界,将一侧设为线圈面S1,将另一侧设为线圈面S2。线圈面S1朝着第1方向,线圈面S2朝着第2方向(与第1方向垂直的方向)。因此,在将线圈元件10用作天线时,能在较宽的角度范围内进行通信。
在实施方式1中,形状保持图案21及折弯导向图案22a~22f分别在层叠方向上经由一个柔性基材层11a与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仅在一处相对。此外,形状保持图案21及折弯导向图案22a~22f未与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电连接。因此,能抑制在形状保持图案21及折弯导向图案22a~22f与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之间形成寄生电容。在线圈元件中形成寄生电容的情况下,线圈元件的自谐振频率下降,线圈元件的特性会偏离所希望的特性,因此,该效果对线圈元件特别有用。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形状保持图案21及折弯导向图案22a~22f分别在层叠方向上与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仅在一处相对的示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形状保持图案21及折弯导向图案22a~22f也可以不与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在层叠方向上相对。由此,能进一步抑制寄生电容的形成。
图5是表示线圈元件10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首先,如图5(A)所示,利用光刻及蚀刻技术,在柔性片材16a~16c的合适的位置形成导体图案(线圈图案12、形状保持图案21、折弯导向图案22a~22f(参照图1)、安装用电极14a、14b)。例如,柔性片材16a~16c由液晶聚合物等热塑性树脂构成,导体图案由铜箔等金属膜构成。此外,利用激光加工等,在柔性片材16a~16c上形成通孔导体用的孔,并将导电性糊料17填充到该通孔导体用的孔中。例如,导电性糊料17由以锡、银为主要成分的导电性材料构成。
接下来,如图5(B)所示,对进行了层叠的柔性片材16a~16c进行热压接冲压。由此,使构成柔性片材16a~16c的热塑性树脂软化,柔性片材16a~16c相接合而成为一体。由此,形成柔性基材层11a~11c。此外,通过使填充到通孔导体用的孔内的导电性糊料17固化,从而形成通孔导体15,并且使线圈图案12等与通孔导体15相接合。
通过以上的工序,如图5(C)所示,完成线圈元件10。将线圈元件10进行折弯,如图4所示那样,安装线圈元件10。
《实施方式2》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线圈元件30进行说明。图6是线圈元件30的分解俯视图。图7(A)是线圈元件30的A-A剖视图。图7(B)是线圈元件30的B-B剖视图。图8是表示线圈元件30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在图8中,图示了线圈图案31(实线)与形状保持图案21及多个折弯导向图案32a~32d(虚线)的位置关系。
线圈元件30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结构的基础上,具备柔性基材层11d及线圈图案31。此外,线圈元件30具备折弯导向图案32a~32d,来取代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折弯导向图案22a~22f。
柔性基材层11d呈矩形平板状,并形成在柔性基材层11a与柔性基材层11b之间。在柔性基材层11d的表面(上表面),螺旋状地形成有线圈图案31。从层叠方向观察时,线圈图案31沿着线圈图案12的布线延伸,线圈图案31的宽度比线圈图案12的宽度要宽。即,从层叠方向观察时,线圈图案31形成为尽可能地与线圈图案12重合。由此,能增大线圈元件30的电感。线圈图案31的 端部中的螺旋的中心侧的端部经由通孔导体15与线圈图案12的端部中的螺旋的中心侧的端部相连接。线圈图案31的端部中的螺旋的外侧的端部与安装用电极14b相连接。另外,与实施方式1不同,线圈图案12的端部中的螺旋的中心侧的端部不是经由线状图案13,而是经由线圈图案31与安装用电极14b相连接。
在柔性基材层11b的表面(上表面)形成有折弯导向图案32a~32d。折弯导向图案32a~32d呈矩形平板状,沿着折弯线L1配置,并独立于其它导体图案。具体而言,折弯导向图案32a~32d分别具有矩形形状,一条边(边缘部)沿着折弯线L1配置。此外,折弯导向图案32a~32d分别与其它导体隔开规定距离来进行配置,并配置成电气独立的岛状。
以折弯线L1为界,折弯导向图案32a、32c配置在一侧,折弯导向图案32b、32d配置在另一侧。折弯导向图案32a、32b配置在柔性基材层11b的短边方向的一端。折弯导向图案32a和折弯导向图案32b以将折弯线L1夹在相互之间的方式进行配置。折弯导向图案32c、32d配置在柔性基材层11b的短边方向的另一端。折弯导向图案32c和折弯导向图案32d以将折弯线L1夹在相互之间的方式进行配置。如图7(B)、图8所示,折弯导向图案32a在层叠方向上经由一个柔性基材层11d与线圈图案31仅在一处相对。即,折弯导向图案32a设置成在层叠方向上不与线圈图案31在多处相对。对于折弯导向图案32b~32d,也与折弯导向图案32a相同,分别在层叠方向上经由一个柔性基材层11d与线圈图案31仅在一处相对。
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即,线圈元件30包括:进行了层叠的多个柔性基材层11a~11d;以及配置在柔性基材层11a~11d上的线圈图案12、31。线圈元件10在折弯线L1进行折弯来使用。线圈元件10还包括形状保持图案21及折弯导向图案32a~32d,这些图案在折弯线L1附近配置成电气独立的岛状,并辅助线圈元件10的折弯。线圈图案12、31配置成横跨折弯线L1。如图7(A)所示,形状保持图案21在层叠方向上经由一个柔性基材层11d与线圈图案31仅在一处(参照图7(A)中由虚线包围的部分)相对。如图7(B)所示,各折弯导向图案32a~32d在层 叠方向上经由一个柔性基材层11d与线圈图案31仅在一处(参照图7(B)中由虚线包围的部分)相对。
另外,由于在形状保持图案21及折弯导向图案32a~32d与柔性基材层11a的主面(表面、上表面)的线圈图案12之间,存在宽度比线圈图案12的宽度要宽的线圈图案31,因此,形状保持图案21及折弯导向图案32a~32d在层叠方向上不与线圈图案12相对。
根据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相同,能抑制在形状保持图案21及折弯导向图案32a~32d与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31)之间形成寄生电容。另外,由于在形状保持图案21及折弯导向图案32a~32d与线圈图案12之间存在宽度比线圈图案12要宽的线圈图案31,因此,在它们之间更加不易形成寄生电容。
《实施方式3》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线圈元件40进行说明。图9是线圈元件40的分解俯视图。图10(A)是线圈元件40的A-A剖视图。图10(B)是线圈元件40的B-B剖视图。图11是表示线圈元件40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在图11中,图示了线圈图案12(虚线)与形状保持图案41a、41b及折弯导向图案42a~42h(实线)的位置关系。线圈元件40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具备柔性基材层11d。线圈元件40具备矩形平板状的形状保持图案41a、41b。线圈元件40具备矩形平板状的折弯导向图案42a~42h。
柔性基材层11d呈矩形平板状,并形成在柔性基材层11a上。形状保持图案41a及折弯导向图案42a~42d以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形状保持图案21及折弯导向图案32a~32d相同的配置方式形成在柔性基材层11d的表面(上表面)上。形状保持图案41b及折弯导向图案42e~42h形成在柔性基材层11b的表面(上表面)上。形状保持图案41b形成为与形状保持图案41a相同的形状及相同的大小,从层叠方向观察时,配置在与形状保持图案41a相同的位置上(与形状保持图案41a重合)。折弯导向图案42e~42h分别形成为与折弯导向图案42a~42d相同的形状及相同的大小,从层叠方向观察时,配置在与折弯导向图案42a~42d相同的位置上(与折弯导向图案42a~42d重合)。由此,与实施方式1相比,能进一步增大对线圈元件折弯时的形状保持效果。此外,与实施 方式1相比,能更加可靠地将线圈元件在折弯线L1进行折弯。
如图10(A)、图11所示,在层叠方向上,形状保持图案41a经由一个柔性基材层11d与线圈图案12仅在一处相对,形状保持图案41b经由一个柔性基材层11a与线圈图案12仅在一处相对。即,形状保持图案41a、41b分别设置成在层叠方向上不与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在多处相对。如图10(B)、图11所示,在层叠方向上,折弯导向图案42a~42d经由一个柔性基材层11d与线圈图案12仅在一处相对,折弯导向图案42e~42h经由一个柔性基材层11a与线圈图案12仅在一处相对。即,折弯导向图案42a~42h分别设置成在层叠方向上不与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在多处相对。
图12是线圈元件40的外观立体图。在线圈元件40的表面形成有形状保持图案41a及折弯导向图案42a~42d。
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即,线圈元件40包括:进行了层叠的多个柔性基材层11a~11d;以及配置在柔性基材层11a~11d上的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线圈元件40在折弯线L1进行折弯来使用。线圈元件40还具备形状保持图案41a、41b及折弯导向图案42a~42h,这些图案在折弯线L1附近配置成电气独立的岛状,并辅助线圈元件40的折弯。线圈图案12配置成横跨折弯线L1。形状保持图案41a、41b及折弯导向图案42a~42h分别在层叠方向上经由一个柔性基材层11a或11d与布线图案仅在一处相对。
根据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1相同,能抑制在形状保持图案41a、41b及折弯导向图案42a~42h与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之间形成寄生电容。
《实施方式4》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线圈元件50进行说明。图13是线圈元件50的分解俯视图。图14(A)是线圈元件50的A-A剖视图。图14(B)是线圈元件50的B-B剖视图。图15是表示线圈元件50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在图15中,图示了线圈图案12(实线)与形状保持图案51a~51c、折弯导向图案52及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53a、53b(虚线)的位置关系。
线圈元件50具备形状保持图案51a~51c,来取代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形状保持图案21。线圈元件50具备折弯导向图案52,来取代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折弯导向图案22a~22f。线圈元件50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结构的基础上,具备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53a、53b。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53a、53b同时具有形状保持功能及折弯导向功能。形状保持图案51a~51c、折弯导向图案52及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53a、53b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图案的一个示例。在线圈元件50上设定了与短边方向平行(在短边方向延伸)的两根折弯线L1、L2。线圈图案12配置成在多个位置横跨折弯线L1、L2。
形状保持图案51a~51c、折弯导向图案52及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53a、53b形成在柔性基材层11b的表面(上表面)上。这些导体图案与其它导体图案独立地配置在折弯线L1、L2附近。即,形状保持图案51a~51c、折弯导向图案52及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53a、53b分别与其它导体隔开规定距离来进行配置,并配置成电气独立的岛状。形状保持图案51a~51c及折弯导向图案52呈矩形平板状。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53a、53b呈近似L字形平板状。
形状保持图案51a形成为横跨折弯线L1、L2。形状保持图案51b、51c形成为横跨折弯线L1。折弯导向图案52沿着折弯线L1形成。具体而言,折弯导向图案52具有矩形形状,一条边(边缘部)沿着折弯线L1配置。形状保持图案51a~51c及折弯导向图案52分别在层叠方向上经由一个柔性基材层11a与线圈图案12仅在一处相对。即,形状保持图案51a~51c及折弯导向图案52分别设置成在层叠方向上不与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在多处相对。
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53a的一部分形成为横跨折弯线L1、L2。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53a的其它部分沿着折弯线L2形成。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53b与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53a同样地形成。由此,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53a、53b对线圈元件50在折弯线L1、L2折弯的状态进行保持。此外,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53a、53b使线圈元件50在折弯线L2的折弯变得容易。如图14(A)、图14(B)、图15所示,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53a、53b分别 在层叠方向上经由一个柔性基材层11a与线圈图案12仅在一处相对。即,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53a、53b分别设置成在层叠方向上不与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在多处相对。
图16是线圈元件50的外观立体图。线圈元件50在折弯线L1、L2近似直角地进行折弯来安装。在折弯线L1,线圈元件50的表面(配置有线圈图案12的面)成为凸侧,线圈元件50的背面成为凹侧。在折弯线L2,线圈元件50的表面成为凹侧,线圈元件50的背面成为凸侧。即,线圈元件50台阶状地进行折弯来安装。
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即,线圈元件50包括:进行了层叠的多个柔性基材层11a~11c;以及配置在柔性基材层11a~11c上的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线圈元件50在折弯线L1、L2进行折弯来使用。线圈元件50还包括形状保持图案51a~51c、折弯导向图案52及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53a、53b,这些图案在折弯线L1、L2附近配置成电气独立的岛状,并辅助线圈元件50的折弯。线圈图案12配置成横跨折弯线L1、L2。形状保持图案51a~51c、折弯导向图案52及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53a、53b分别在层叠方向上经由一个柔性基材层11a与布线图案仅在一处相对。
根据实施方式4,与实施方式1相同,能抑制在形状保持图案51a~51c、折弯导向图案52及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53a、53b与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之间形成寄生电容。
《实施方式5》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线圈元件60进行说明。图17是线圈元件60的分解俯视图。图18是线圈元件60的示意图。图18是表示线圈元件60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在图18中,图示了线圈图案12(实线)与折弯导向图案62a~62d及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63(虚线)的位置关系。线圈元件60具备折弯导向图案62a~62d,来取代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折弯导向图案22a~22f。线圈元件60具备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63,来取代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形状保持图案21。
折弯导向图案62a~62d及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63形成在柔性基材层11b的表面(上表面)。这些导体图案与其它导体图案独立地配置在折弯线L1附近。即,折弯导向图案62a~62d及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63分别与其它导体隔开规定距离来进行配置,并配置成电气独立的岛状。折弯导向图案62a~62d呈矩形平板状。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63呈近似矩形平板状,并具有矩形形状的开口部。
折弯导向图案62a~62d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折弯导向图案32a~32d同样地进行配置。如图18所示,各折弯导向图案62a~62d在层叠方向上经由一个柔性基材层11a(参照图17)与线圈图案12仅在一处相对。即,折弯导向图案62a~62d分别设置成在层叠方向上不与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在多处相对。
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63的一部分形成为横跨折弯线L1。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63的其它部分沿着折弯线L2形成。具体而言,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63俯视时形成在折弯线L1上。详细而言,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63的开口部俯视时在与折弯线L1重合的状态下沿着折弯线L1延伸。这样,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63存在横跨折弯线L1的部分、以及沿着折弯线L1的部分。由此,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63保持线圈元件60在折弯线L1折弯的状态,并且使线圈元件60在折弯线L1的折弯变得容易。如图18所示,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63在层叠方向上经由一个柔性基材层11a(参照图17)与线圈图案12仅在一处相对。即,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63设置成在层叠方向上不与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在多处相对。
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即,线圈元件60包括:进行了层叠的多个柔性基材层11a~11c;以及配置在柔性基材层11a~11c上的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线圈元件60在折弯线L1进行折弯来使用。线圈元件60还包括折弯导向图案62a~62d及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63,这些图案在折弯线L1附近配置成电气独立的岛状,并辅助线圈元件60的折弯。线圈图案12配置成横跨折弯线L1。折弯导向图案62a~62d及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63分别在层叠方向上经由一个柔 性基材层11a与布线图案仅在一处相对。
根据实施方式5,与实施方式1相同,能抑制在折弯导向图案62a~62d及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63与布线图案(线圈图案12及线状图案13)之间形成寄生电容。
另外,在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结构中,也可以省略折弯导向图案62a~62d。即使在此情况下,由于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63也同时具有形状保持功能及折弯导向功能,因此,能可靠地将线圈元件在折弯线进行折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线圈元件的示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仅能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上述那样的线圈元件,还能应用于形成有所希望的布线的柔性布线基板。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图案的一个示例,示出了形状保持图案、折弯导向图案及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只要具备形状保持图案、折弯导向图案及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中的任一个即可。
此外,在将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线圈元件用作天线的情况下,安装有图4、图12、图16所示的线圈元件的物体可以是电介质(绝缘体)或磁性体。通过折弯成所希望的形状来粘贴于该电介质、磁性体上,能调节天线的方向性。另外,电介质、磁性体也可以是安装有线圈元件的电子设备的壳体或安装基板。
标号说明
L1、L2…折弯线
S1、S2…线圈面
10、30、40、50、60…线圈元件(柔性布线基板)
11a~11d…柔性基材层
12、31…线圈图案(布线图案)
13…线状图案(布线图案)
14a、14b…安装用电极
15…通孔导体 
16a~16c…柔性片材
17…导电性糊料 
21、41a、41b、51a~51c…形状保持图案(辅助图案)
22a~22f、32a~32d、42a~42h、52、62a~62d…折弯导向图案(辅助图案)
53a、53b、63…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辅助图案)

Claims (9)

1.一种柔性布线基板,该柔性布线基板包括:
多个柔性基材层,该多个柔性基材层被层叠;以及布线图案,该布线图案配置在所述柔性基材层上并具有导电性,所述柔性布线基板在折弯线进行折弯来使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辅助图案,该辅助图案在所述折弯线附近配置成电气独立的状态,具有导电性,并辅助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折弯,
所述布线图案配置成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折弯线交叉,
在折弯的状态下,所述辅助图案配置在所述多个柔性基材层的层叠方向上不与所述布线图案在多处相对的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布线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图案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螺旋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布线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图案包含形状保持图案,该形状保持图案形成为与所述折弯线交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布线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图案包含形状保持图案,该形状保持图案形成为与所述折弯线交叉。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布线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图案包含折弯导向图案,该折弯导向图案沿着所述折弯线形成。
6.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布线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图案包含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该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的一部分形成为与所述折弯线交叉,其它部分沿着所述折弯线形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布线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图案包含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该带导向部的形状保持图案的一部分形成为与所述折弯线交叉,其它部分沿着所述折弯线形成。
8.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布线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图案包含:形状保持图案,该形状保持图案形成为与所述折弯线交叉;以及两个折弯导向图案,该两个折弯导向图案以将所述折弯线夹在中间的方式沿着所述折弯线形成,
俯视时,在与所述折弯线正交的方向上,所述两个折弯导向图案之间的间隙比所述形状保持图案的宽度要狭窄。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布线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图案包含:形状保持图案,该形状保持图案形成为与所述折弯线交叉;以及两个折弯导向图案,该两个折弯导向图案以将所述折弯线夹在中间的方式沿着所述折弯线形成,
俯视时,在与所述折弯线正交的方向上,所述两个折弯导向图案之间的间隙比所述形状保持图案的宽度要狭窄。
CN201420485409.2U 2013-08-28 2014-08-26 柔性布线基板 Expired - Lifetime CN20424456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6393A JP2015046463A (ja) 2013-08-28 2013-08-28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
JP2013-176393 2013-08-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44563U true CN204244563U (zh) 2015-04-01

Family

ID=52671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85409.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244563U (zh) 2013-08-28 2014-08-26 柔性布线基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046463A (zh)
CN (1) CN20424456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045772U (zh) * 2016-07-20 2019-06-2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多频带天线以及电子设备
EP3757354B1 (en) * 2019-06-26 2022-01-05 Jaquet Technology Group AG Ferrite core coil device, sensor device for determining rotational speed of a rotatable object with such a ferrite core coil device and turbocharger with such a sensor device
US11770897B2 (en) * 2020-11-10 2023-09-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20063629A (ko) * 2020-11-10 2022-05-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회로 기판 및 상기 회로 기판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46463A (ja) 2015-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40572B2 (en) Antenn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7063355B2 (ja) インダクタブリッジ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0424432B2 (en) Inductor brid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102960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US8810340B2 (en) Signal line disposed in a flexible insulating main body, where the main body includes a connector portion which is wider than a signal portion
CN102577646B (zh) 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7165744U (zh) 电子设备以及天线元件
US8325002B2 (en) Power inductor structure
CN104145536B (zh) 立体层叠布线基板
CN204244563U (zh) 柔性布线基板
CN205428702U (zh) 电容器内置电子器件
CN205830137U (zh) 柔性基板及电子设备
CN208797911U (zh) 带有esd保护功能的安装型复合部件
CN205584642U (zh) 树脂多层基板
US1138047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201324548A (zh) 可撓性扁平電纜
EP1280103A1 (en) Non-contact type IC card and flat coil used therein
CN104051124A (zh) 层压电感器及其阵列
CN210403404U (zh) 电感器桥以及电子设备
CN204425772U (zh) 多层基板
CN103246399A (zh) 印制电路板及包含该印制电路板的触摸屏感应模组
CN204191015U (zh) 树脂多层基板
US11515069B2 (en) Multilayer substrat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5211905U (zh) 传输线路
KR101942721B1 (ko) 칩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