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24321U - 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24321U
CN204224321U CN201420624091.1U CN201420624091U CN204224321U CN 204224321 U CN204224321 U CN 204224321U CN 201420624091 U CN201420624091 U CN 201420624091U CN 204224321 U CN204224321 U CN 2042243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water
water separation
separation district
floating stuff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2409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波
司佑鹏
刘启东
唐利波
傅善祝
周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chongqing) Water Assets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chongqing) Water Assets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chongqing) Water Assets Op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ntral (chongqing) Water Assets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2409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243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243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2432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污水处理装置,曝气区内设有横向硝化悬浮填料,泥水分离区内的中部设有横向悬浮填料,在横向悬浮填料的下方铺设有清洗气管,清洗气管的上侧壁上分布有喷气口,清洗气管与空气支管相连,进水槽和泥水分离区的底部的通道上设有污泥回流泵。本实用新型在泥水分离区的设有污泥回流泵,避免进水槽的进水流到泥水分离区中。将进水槽加宽,有利于进水与泥水分离区回流的混合液充分混合,提高了系统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在曝气区设有横向硝化悬浮填料,大大提高脱氮效率及COD去除效率。使用横向悬浮填料滤池代替斜板沉淀池,运营操作简单,出水水质好,并设置横向悬浮填料清洗用的清洗气管,方便清洗。

Description

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成分日渐复杂,这些污染物若得不到有效治理,排入地面水系后造成水体污染。最初的污水处理采用的是极其简单的物理、化学处理设施,水中的杂物经过格栅等构筑物被截流,再经絮凝沉淀等工艺,污水得到初步处理,但水中有机物等得不到有效处理,处理效果极差。
科学技术进步使污水处理技术不断得到发展,现在生化处理由于其良好的处理效果和较强的实用性被普遍应用于废水处理。由于微生物具有来源广、易培养、繁殖快、对环境适应性强、易变异等特征,在生产上较容易地采集菌种进行培养繁殖,并在特定条件下进行驯化,使之适应各种不同水质条件,从而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使有机物无机化。加之微生物的生存条件温和,新陈代谢过程中不需要高温高压,它是不需投加催化剂和催化反应,用生化法促使污染物的转化工程与一般化学法相比优越得多,其处理废水的费用低廉,运行管理较为方便,所以生化处理是废水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目前,这种方法已广泛用于生活污水及工业有机废水的二级处理。
按照微生物的生长方式,生化处理法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的反应机理是,由厌氧池出来的废水与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时进入曝气池,通过曝气,活性污泥呈悬浮状态,并与废水充分接触。废水中的悬浮固体和胶状物质被活性污泥吸附,非溶解性有机物需先转化成溶解性有机物,而后才被代谢和利用;而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质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用作自身繁殖的营养,代谢转化为生物细胞,大部分有机物氧化成为最终产物(主要是CO2和H2O),废水由此得到净化。
(1)优点:①处理效果好,适用于处理净化程度和稳定程度较高的污水。②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灵活调整污水处理程度的高低。③进水负荷升高时,可通过提高污泥回流比的方法予以解决。
(2)缺点:①曝气池容积大,占地面积多,基建投资多。②为避免曝气池首端混合液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进水有机负荷不能过高,因此曝气池容积负荷一般较低。③曝气池末端有可能出现供氧速率大于需氧速率的现象,动力消耗较大。④对冲击负荷适应能力较差。
针对于活性污泥法上述问题,很多研究员开发一体化生物处理设备,其中公开号为201338965的专利《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将生物处理与泥水分离区集中在一起,依靠空气提升装置实现泥水混合液在设备系统内的自动循环。但该专利具有以下缺陷:
(1)进水槽与泥水分离区液面存在压差,而空气推流系统产生的推动力在泥水分离区中较小,泥水分离区中泥水混合液很少回流到进水槽,不易实现混合液的往复循环;相反,进水槽中的进水容易进入泥水分离区,导致污水没有经过生化处理直接通过斜板流出生物污水处理设备。
(2)进水槽混合液流动状态采用推流式,进水端负荷较高,耐冲击负荷能力较低。
(3)在曝气区,溶解氧(DO)维持在0.1—0.5mg/L范围之间,COD去除效率很低,同时活性污泥法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造成设备容积较大。
(4)泥水分离区中,生化污泥容易在斜板表面粘结,给运行维护带来困难,生化池后的泥水分离区一般不宜采用斜板沉淀方式。
(5)空气推流系统及曝气区产生的推动力在泥水分离区末端被大大削弱,泥水分离区底部容易堆积污泥,由于整个设备系统没有排泥装置,泥水分离区底部污泥得不到及时去除,运营效果将会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不仅在降低曝气区容积的同时提高了脱氮的效果,避免进水短流,提高了装置处理效率,而且解决了生化污泥在斜板上粘结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槽、空气推流系统、曝气区和泥水分离区,所述进水槽与泥水分离区的底部相通,所述进水槽的出水口与空气推流系统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空气推流系统的出水口与曝气区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曝气区内设有曝气软管,所述曝气区的出水口与泥水分离区下部的进水口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区内设有附着有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横向硝化悬浮填料,所述泥水分离区内的中部设有横向悬浮填料,所述横向悬浮填料的上方设有清水收集槽,所述清水收集槽与出水槽相连,在横向悬浮填料的下方铺设有清洗气管,所述清洗气管的上侧壁上分布有喷气口,所述清洗气管与空气支管相连,所述泥水分离区与进水槽相连的通道上设有污泥回流泵。
采用上述方案,在曝气区内设置横向硝化悬浮填料,其上附着有大量的硝化菌、反硝化菌等脱氮菌,大大提高了脱氮的效果。仅在曝气区内就能完成脱氮过程,也不需要缺氧池,因而工艺流程简单,效率高,可以降低曝气区的容积。
在泥水分离区与进水槽共用的池壁上的水流通道上设有污泥回流泵,从而将部分泥水混合液回流到进水槽。避免进水槽的水进入泥水分离区。
使用悬浮填料滤池代替斜板,污泥易沉淀,污泥粘接少,出水水质好。停产后,通过清洗气管能方便的对横向悬浮填料进行清洗。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空气推流系统的左侧设有缓冲池,所述进水槽的宽度与空气推流系统和缓冲池的宽度和相同,所述进水槽与缓冲池连通,所述缓冲池与空气推流系统连通。与公开号为201338965的专利相比,相当于我们将进水槽的宽度加宽,有利于进水与泥水分离区回流的混合液充分混合,提高了系统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泥水分离区的底部设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与污泥泵相连。这样泥水分离区底部污泥得到及时去除,大大提高沉淀池出水水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横向硝化悬浮填料通过位于其上下侧的不锈钢丝网固定在曝气区内。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原泥水分离区的出水口上设有污泥回流泵,从而将部分泥水混合液回流到进水槽,避免进水槽的进水流到泥水分离区中,也有利于泥水分离区的水充分回流到进水槽。
(2)将进水槽加宽,使得进水槽长宽较接近,有利于进水与泥水分离区回流的混合液充分混合,提高了系统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3)在曝气区设有横向硝化悬浮填料,横向硝化悬浮填料上易附着硝化菌、反硝化菌等细菌,大大提高脱氮效率及COD去除效率。
(4)使用横向悬浮填料滤池代替斜板沉淀池,运营操作简单,出水水质好,并设置横向悬浮清洗用的清洗气管,方便横向悬浮污泥的清洗。
(5)设置污泥泵,将泥水分离区底部污泥及时去除,大大提高沉淀池出水水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俯视);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污水处理装置由进水槽1、空气推流系统2、曝气区3、泥水分离区4、曝气软管6、横向硝化悬浮填料7、横向悬浮填料8、清水收集槽9、出水槽10、清洗气管11、空气支管12、污泥回流泵13、排泥管14、污泥泵15、溶氧仪16、鼓风机17等部件组成。
该装置的左侧为进水槽1和空气推流系统2,右侧为曝气区3和泥水分离区4。
本实用新型增加进水槽1的宽度。空气推流系统2的左侧设有缓冲池5,进水槽1的宽度与空气推流系统2和缓冲池5的宽度和相同,进水槽1与缓冲池5连通,缓冲池5与空气推流系统2连通。使得进水槽1的长宽比减小,有利于进水与泥水分离区4回流的混合液充分混合,提高了系统的耐冲击负荷能力。泥水分离区4和进水槽1相连的壁的下部的通道上设有污泥回流泵13,污泥回流泵13将泥水分离区4内的污泥抽到进水槽1内,避免进水槽1内的进水直接流到泥水分离区4内。经过预处理的污水由泵或其他方式送至进水槽1内,与泥水分离区4底部回流的泥水混合液混合后,进入缓冲池5,再进入空气推流系统2,空气推流系统2的结构与CN201338965Y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循环液从空气推流系统2的上部流出,进入曝气区3,曝气区3的结构与CN201338965Y相同,包括曝气软管6的布置方式,曝气软管6通过空气支管与鼓风机17相连,曝气软管6上开有微孔,空气通过微孔进入曝气区3,曝气区3内也设有溶氧仪16,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不同的是我们在曝气区3内设置横向硝化悬浮填料7。横向硝化悬浮填料7的高度为3000mm,横向硝化悬浮填料7具有比表面积大、微生物附着能力强的特点,其上附着有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脱氮菌,大大提高脱氮效率及COD去除效率。横向硝化悬浮填料7通过位于其上下侧的不锈钢丝网7a固定在曝气区3内。
曝气区3与泥水分离区4的下部相连,泥水分离区4内的中部设有横向悬浮填料8,横向悬浮填料8通过位于其上下侧的不锈钢丝网7a固定在泥水分离区4内。横向悬浮填料8的上方设有清水收集槽9,清水收集槽9与出水槽10相连,在横向悬浮填料8的下方铺设有清洗气管11,清洗气管11上侧壁上分布有喷气口,清洗气管11与空气支管12相连,空气支管12与鼓风机相连。泥水分离区4的底部设有排泥管14,排泥管14与污泥泵15相连。污泥去污泥干化池。经过曝气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泥水分离区4,污泥沉淀,上清液经过横向悬浮填料8后清水进入清水收集槽9,从清水收集槽9溢流到出水槽10。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槽(1)、空气推流系统(2)、曝气区(3)和泥水分离区(4),所述进水槽(1)与泥水分离区(4)的底部相通,所述进水槽(1)的出水口与空气推流系统(2)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空气推流系统(2)的出水口与曝气区(3)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曝气区(3)内设有曝气软管(6),所述曝气区(3)的出水口与泥水分离区(4)下部的进水口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区(3)内设有附着有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横向硝化悬浮填料(7),所述泥水分离区(4)内的中部设有横向悬浮填料(8),所述横向悬浮填料(8)的上方设有清水收集槽(9),所述清水收集槽(9)与出水槽(10)相连,在横向悬浮填料(8)的下方铺设有清洗气管(11),所述清洗气管(11)的上侧壁上分布有喷气口,所述清洗气管(11)与空气支管(12)相连,所述泥水分离区(4)与进水槽(1)相连的通道上设有污泥回流泵(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推流系统(2)的左侧设有缓冲池(5),所述进水槽(1)的宽度与空气推流系统(2)和缓冲池(5)的宽度和相同,所述进水槽(1)与缓冲池(5)连通,所述缓冲池(5)与空气推流系统(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分离区(4)的底部设有排泥管(14),所述排泥管(14)与污泥泵(15)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硝化悬浮填料(7)通过位于其上下侧的不锈钢丝网(7a)固定在曝气区(3)内。
CN201420624091.1U 2014-10-23 2014-10-23 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243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24091.1U CN204224321U (zh) 2014-10-23 2014-10-23 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24091.1U CN204224321U (zh) 2014-10-23 2014-10-23 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24321U true CN204224321U (zh) 2015-03-25

Family

ID=52922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2409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24321U (zh) 2014-10-23 2014-10-23 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2432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5636A (zh) * 2017-06-21 2017-10-20 安徽普氏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bbe生物高效处理池
CN107417040A (zh) * 2017-06-21 2017-12-01 安徽普氏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109368966A (zh) * 2018-12-24 2019-02-22 欧基(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泥水分离系统
CN114506920A (zh) * 2021-12-13 2022-05-17 江苏大学 基于生化棉填料的污水处理强化硝化装置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5636A (zh) * 2017-06-21 2017-10-20 安徽普氏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bbe生物高效处理池
CN107417040A (zh) * 2017-06-21 2017-12-01 安徽普氏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109368966A (zh) * 2018-12-24 2019-02-22 欧基(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泥水分离系统
CN114506920A (zh) * 2021-12-13 2022-05-17 江苏大学 基于生化棉填料的污水处理强化硝化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4506920B (zh) * 2021-12-13 2024-02-13 江苏大学 基于生化棉填料的污水处理强化硝化装置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28932B (zh)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反硝化生物滤池装置系统及处理工艺
CN202297322U (zh) 一种生物强化高效活性污泥原位减量化装置
CN101817615A (zh) 厌氧-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人工湿地处理猪场废水的方法
CN203613071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04224321U (zh) 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CN106865890A (zh) A/o‑sbbr‑氧化塘‑人工湿地处理猪场沼液系统
CN105967435A (zh) 一种双循环的脱氮除磷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CN201932988U (zh) 厌氧/好氧接触氧化膜生物反应器
CN209098459U (zh) 一种高浓度发酵类抗生素废水处理系统
CN104591392A (zh) 一种高氨氮低碳氮比养猪废水缓释碳源生化脱氮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养猪废水的方法
CN109704470A (zh) 云罐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及其水处理方法
CN210945013U (zh) 低曝气上流式生物床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CN102863075A (zh) 自吸式射流喷头曝气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
CN202063766U (zh) 顶端级配式颗粒污泥净化床
CN101941778A (zh) 自吸式射流曝气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
CN201395543Y (zh) 曝气沉淀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09412011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系统
CN208500690U (zh) 一种具有多重处理工艺的焦化废水处理装置
CN206645971U (zh) A/o‑sbbr‑氧化塘‑人工湿地处理猪场沼液系统
CN205710299U (zh) 一种流动式膜泥耦合池型脱氮除磷废水处理装置
CN205856269U (zh) 治理污染水体的生物反应池
CN101538085A (zh) 旋流曝气沉淀污水处理池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CN212770323U (zh) 一种罐式污水生物深度净化装置
CN103819062A (zh) 一体式流化池mbr污水处理设备
CN205222939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组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