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22731U - 一种转向开关及转向灯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开关及转向灯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22731U
CN204222731U CN201420689656.4U CN201420689656U CN204222731U CN 204222731 U CN204222731 U CN 204222731U CN 201420689656 U CN201420689656 U CN 201420689656U CN 204222731 U CN204222731 U CN 204222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indicating ligh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erminal
der b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896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勇
周利民
蒋蓓
于波
赵志星
伍祥龙
李攀
林国干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6896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22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22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227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开关及转向灯控制电路,前者包括左、右转向静触点和与拨杆连接的动触点,及第一、第二二极管和用于接收低电平有效的双闪回应控制信号的双闪回应控制端子,左、右转向静触点分别与左、右转向连接端子连接,动触点与公共接地端子连接;第一、二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左、右转向静触点连接,第一、二二极管的负极均与双闪回应控制端子连接。本实用新型转向开关除原有功能外还可以实现在双闪回应控制端子接收到低电平的双闪回应控制信号时通过闪光器控制左、右转向灯双闪的功能。这使得基于上述转向开关设计的转向灯控制电路无需采用防盗继电器即可实现使转向灯在设定情况下进行双闪回应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转向开关及转向灯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开关及转向灯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转向开关K1包括左转向静触点、右转向静触点和与拨杆KD连接的动触点,该左转向静触点与转向开关的左转向连接端子KL电性连接,右转向静触点与转向开关的右转向连接端子KR电性连接,而动触点则与转向开关的公共接地端子KG电性连接;当拨杆KD被拨动至左转向挡时,动触点与左转向静触点电性接触,当拨杆被拨动至右转向挡时,动触点与右转向静触点电性接触,当拨杆KD自复位至初始位置时,动触点处于如图1所示的断开与左转向静触点和右转向静触点间的电性接触关系的状态。
如图2所示,基于该转向开关K1的最基本的转向灯控制电路为:闪光器F的电源端子与蓄电池B的正极连接;转向开关K1的左转向连接端子KL与闪光器F的左转向接地端子FGL电性连接;转向开关K1的右转向连接端子KR与闪光器F的右转向接地端子FGR电性连接;转向开关K1的公共接地端子KG与搭铁连接;左转向灯LL连接于闪光器F的左转向灯接线端子FL与搭铁之间,右转向灯LR连接于闪光器F的右转向灯接线端子FR与搭铁之间,其中,蓄电池B的正极、闪光器F的电源端子、左转向接地端子FGL、左转向连接端子KL、公共接地端子KG、搭铁、蓄电池的负极形成左转向灯控制回路,而蓄电池B的正极、闪光器F的电源端子、右转向接地端子FGR、右转向连接端子KR、公共接地端子KG、搭铁、蓄电池的负极形成右转向灯控制回路。如图2所示的转向灯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为:当驾驶员将拨杆KD拨至左转向挡时,闪光器F的左转向接地端子FGL经转向开关K1的左转向静触点和动触点与搭铁连接,左转向灯控制回路导通,进而使得闪光器F通过左转向灯接线端子FL控制左转向灯LL闪烁;当驾驶员将拨杆KD拨至右转向挡时,闪光器F的右转向接地端子FGR经转向开关K1的右转向静触点和动触点与搭铁连接,右转向灯控制回路导通,进而使得闪光器F通过右转向灯接线端子FR控制右转向灯LR闪烁;当拨杆KD复位至初始位置时,因左转向灯控制回路和右转向灯控制回路均处于断开状态,所以,左转向灯LL和右转向灯LR均保持在熄灭状态。
现在的车辆均需要设计在通过遥控钥匙进行遥控闭锁或者遥控解锁操作时,使转向灯闪烁回应的功能,为了实现该功能,如图2所示,转向灯控制电路需要在上述最基本的转向灯控制电路的基础上需要在增加单独的防盗继电器Re来实现遥控闭锁或者遥控解锁时使左转向灯LL和右转向灯LR同时闪烁回应的功能,具体为在车身控制模块(BCM)接收到遥控闭锁信号或者遥控解锁信号时,输出转向灯回应控制信号使防盗继电器Re的线圈得电,进而使防盗继电器Re的连接于闪光器F的左转向接地端子FGL和右转向接地端子FGR与搭铁之间的常开触点闭合,实现通过闪光器F控制左转向灯LL和右转向灯LR双闪回应的目的。由于基于如图1所示的现有转向开关设计的如图2所示的转向灯控制电路需要通过单独的防盗继电器Re实现使转向灯在设定情况下进行双闪回应的功能,这就增加了设计成本和故障点,不利于车辆生产成本和维修成本的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转向开关及基于该转向开关设计的转向灯控制电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无需采用防盗继电器即可实现使转向灯在设定情况下进行双闪回应的功能的转向开关及基于本实用新型转向开关设计的转向灯控制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转向开关,包括左转向静触点、右转向静触点和与拨杆连接的动触点,及左转向连接端子、右转向连接端子和公共接地端子,所述左转向静触点与所述左转向连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右转向静触点与所述右转向连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动触点与所述公共接地端子电性连接;所述转向开关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用于接收低电平有效的双闪回应控制信号的双闪回应控制端子,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左转向静触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右转向静触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均与所述双闪回应控制端子电性连接。
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转向开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灯控制电路包括闪光器,上述转向开关和车身控制模块,所述闪光器的电源端子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与搭铁连接;所述闪光器的左转向接地端子与所述左转向连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闪光器的右转向接地端子与所述右转向连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公共接地端子与搭铁连接;左转向灯连接于所述闪光器的左转向灯接线端子与搭铁之间,右转向灯连接于所述闪光器的右转向灯接线端子与搭铁之间;所述车身控制模块的双闪控制信号输出端口与所述双闪回应控制端子电性连接,以向所述双闪回应控制端子输出低电平有效的双闪回应控制信号。
优选的是,各左转向灯并联连接于所述闪光器的左转向灯接线端子与搭铁之间。
优选的是,各右转向灯并联连接于所述闪光器的右转向灯接线端子与搭铁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蓄电池的正极经保险丝与所述闪光器的电源端子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开关通过设置双闪回应控制端子,及通过将左转向静触点和右转向静触点通过二极管连接至该双闪回应控制端子,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开关既可以实现在将拨杆拨至左转向挡或右转向挡时通过闪光器控制对应向转向灯闪烁的功能,又可以实现在双闪回应控制端子接收到低电平的双闪回应控制信号时通过闪光器控制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双闪的功能。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开关设计的转向灯控制电路只需将车身控制模块的双闪控制信号输出端口与双闪回应控制端子电性连接,即可实现使转向灯在设定情况下进行双闪回应的功能,而无需通过单独的防盗继电器实现,这不仅可以降低转向灯控制电路的设计成本,而且还可以简化转向灯控制电路的结构及减少现场连线,进而可以减少可能出现故障的故障点,有利于降低后期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转向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基于图1所示的转向开关设计的转向灯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向开关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基于图3所示转向开关设计的转向灯控制电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B-蓄电池;                     F-闪光器;
K1、K-转向开关;               LL-左转向灯;
LR-右转向灯;                  FR-右转向灯接线端子;
FL-左转向灯接线端子;          FGL-左转向接地端子;
FGR-右转向接地端子;           KL-左转向连接端子;
KR-右转向连接端子;            KG-公共接地端子;
KD-拨杆;                      KC-双闪回应控制端子;
D1-第一二极管;                D2-第二二极管;
Re-防盗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解决现有转向开关需要通过单独的防盗继电器才能实现使转向灯在设定情况下进行双闪回应的功能,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经改进的转向开关,该转向开关K如图3所示同样包括如图1所示的现有转向开关K1的左转向静触点、右转向静触点和与拨杆KD连接的动触点,及左转向连接端子KL、右转向连接端子KR和公共接地端子KG,并且该左转向静触点与左转向连接端子KL电性连接,右转向静触点与右转向连接端子KR电性连接,动触点与公共接地端子KG电性连接;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开关K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用于接收低电平有效的双闪回应控制信号的双闪回应控制端子KC,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左转向静触点电性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右转向静触点电性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均与双闪回应控制端子KC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开关K的工作原理为:在将拨杆KD拨至左转向挡时,用于与闪光器F的左转向接地端子FGL连接的左转向连接端子KL将通过左转向静触点和动触点与公共接地端子KG电性连接,这使得闪光器F可以控制左转向灯LL闪烁,在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二极管D1可以防止在左转向静触点和动触点电性接触时,导致右转向连接端子KR经双闪回应控制端子KC、左转向静触点和动触点至公共接地端子KG之间形成通路的问题发生,进而可以解决因设置双闪回应控制端子KC而使左转向灯单独闪烁控制失效的问题;在将拨杆KD拨至右转向挡时,用于与闪光器F的右转向接地端子FGR连接的右转向连接端子KR将通过右转向静触点和动触点与公共接地端子KG电性连接,这使得闪光器F可以控制右转向灯LL闪烁,同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二极管D2可以防止在右转向静触点和动触点电性接触时,导致左转向连接端子KL经双闪回应控制端子KC、右转向静触点和动触点至公共接地端子KG之间形成通路的问题发生,进而可以解决因设置双闪回应控制端子KC而使右转向灯单向闪烁控制失效的问题;以及,在双闪回应控制端子KC接收到低电平的双闪回应控制信号,左转向连接端子KL和右转向连接端子KR将均与公共接地端子KG电性连接,进而可以使闪光器F控制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进行双闪回应。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开关通过对现有转向开关进行上述改进,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开关既可以实现在将拨杆拨至左转向挡或右转向挡时通过闪光器控制对应向转向灯闪烁的功能,又可以实现在双闪回应控制端子接收到低电平的双闪回应控制信号时通过闪光器控制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双闪的功能,而无需再借助防盗继电器实现,这将降低基于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开关设计的转向灯控制电路的复杂程度,进而可以降低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灯控制电路的设计成本及后期维修成本。
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转向开关,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灯控制电路包括闪光器F,上述转向开关K和车身控制模块(BCM),该闪光器F的电源端子与蓄电池B的正极连接,蓄电池B的负极与搭铁连接;闪光器F的左转向接地端子FGL与左转向连接端子KL电性连接;闪光器F的右转向接地端子FGR与右转向连接端子KR电性连接;公共接地端子KG与搭铁连接;左转向灯LL连接于闪光器F的左转向灯接线端子FL与搭铁之间,右转向灯LR连接于闪光器F的右转向灯接线端子FR与搭铁之间;车身控制模块(BCM)的双闪控制信号输出端口与双闪回应控制端子KC电性连接。这样,车身控制模块在接收到例如是遥控开锁或者遥控闭锁等根据预先设定需要进行双闪回应的逻辑信号时,可以通过双闪控制信号输出端口输出低电平的双闪回应控制信号,进而使闪光器F控制左转向灯LL和右转向灯LR进行双闪回应;在此,车身控制模块在未接收到根据预先设定需要进行双闪回应的逻辑信号时,会通过双闪控制信号输出端口输出高电平的双闪回应控制信号,此时,双闪回应控制信号失效,闪光器F仅受拨杆KD控制。
为了使各左转向灯之间的工作相互间不受影响,各左转向灯特别是并联连接于闪光器的左转向灯接线端子与搭铁之间。同理,各右转向灯特别是并联连接于闪光器的右转向灯接线端子与搭铁之间。
为了防止闪光器在整个控制电路出现大电流冲击时损坏,可在蓄电池B的正极经与闪光器F的电源端子之间连接一保险丝。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转向开关,包括左转向静触点、右转向静触点和与拨杆连接的动触点,及左转向连接端子、右转向连接端子和公共接地端子,所述左转向静触点与所述左转向连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右转向静触点与所述右转向连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动触点与所述公共接地端子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开关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用于接收低电平有效的双闪回应控制信号的双闪回应控制端子,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左转向静触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右转向静触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均与所述双闪回应控制端子电性连接。
2.一种转向灯控制电路,包括闪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灯控制电路还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开关和车身控制模块,所述闪光器的电源端子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与搭铁连接;所述闪光器的左转向接地端子与所述左转向连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闪光器的右转向接地端子与所述右转向连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公共接地端子与搭铁连接;左转向灯连接于所述闪光器的左转向灯接线端子与搭铁之间,右转向灯连接于所述闪光器的右转向灯接线端子与搭铁之间;所述车身控制模块的双闪控制信号输出端口与所述双闪回应控制端子电性连接,以向所述双闪回应控制端子输出低电平有效的双闪回应控制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各左转向灯并联连接于所述闪光器的左转向灯接线端子与搭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各右转向灯并联连接于所述闪光器的右转向灯接线端子与搭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转向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经保险丝与所述闪光器的电源端子电性连接。
CN201420689656.4U 2014-11-17 2014-11-17 一种转向开关及转向灯控制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22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89656.4U CN204222731U (zh) 2014-11-17 2014-11-17 一种转向开关及转向灯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89656.4U CN204222731U (zh) 2014-11-17 2014-11-17 一种转向开关及转向灯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22731U true CN204222731U (zh) 2015-03-25

Family

ID=52920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8965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22731U (zh) 2014-11-17 2014-11-17 一种转向开关及转向灯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227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5490A (zh) * 2018-01-10 2018-06-12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接地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09795404A (zh) * 2019-03-27 2019-05-24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灯开关及包括上述转向灯开关的车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5490A (zh) * 2018-01-10 2018-06-12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接地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08155490B (zh) * 2018-01-10 2023-05-3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接地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09795404A (zh) * 2019-03-27 2019-05-24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灯开关及包括上述转向灯开关的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43730U (zh) 智能功率模块的过流保护电路及空调器
CN204222731U (zh) 一种转向开关及转向灯控制电路
CN204309721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打火电源切换电路总成
CN103715013B (zh) 一种继电器防粘连电路
CN204037424U (zh) 一种汽车昼间行车灯控制装置
CN106300644A (zh)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及自动分合闸智能断路器
CN203588939U (zh) 一种继电器防粘连电路
CN107891756B (zh) 开关驱动电路及方法、驱动器、电池装置、运载工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2125390U (zh) 发动机的过压保护电路
JP2021505107A (ja) 車両装置、及び、車両装置を動作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CN208673106U (zh) 一种车辆电源控制装置及车辆
CN204870839U (zh) 一种防止汽车在未发动时过度用电的装置
CN202703296U (zh) 一种电动车辆急停开关的连接结构
CN204506787U (zh) 一种发动机预热和后视镜加热电路
CN203839933U (zh) 一种汽车底盘电路保护系统
CN205755004U (zh) 继电器与mos管复合控制的闪光控制器
CN205210621U (zh) 一种具有总线型智能开关的控制系统
CN109301897B (zh) 装甲车防外部电源极性反接并实现可控输出的电路
CN201209808Y (zh) 一种车用闪光器
CN204334537U (zh) 新型防爆开关量隔离电路
CN203651600U (zh) 一种校车及其停车指示牌控制系统
CN204279300U (zh) 一种汽车天窗控制电路
CN203793264U (zh) 一种汽车电源的安全保护电路
CN203289086U (zh) 蓄电池保护系统
CN102616207A (zh) 多功能车辆电瓶防盗报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Termination date: 2019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