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17751U - 一种面条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17751U
CN204217751U CN201420666940.XU CN201420666940U CN204217751U CN 204217751 U CN204217751 U CN 204217751U CN 201420666940 U CN201420666940 U CN 201420666940U CN 204217751 U CN204217751 U CN 204217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er gear
tangent plane
bar
contrate
plane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6694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苏荣清
刘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6694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17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17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177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ing Devices For Doug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条机,属于小家电领域,解决了面团不易进面而残留在搅拌杯中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在搅拌杯的底面或搅拌杯盖的内壁设有切面杆,切面杆在和面阶段与搅拌杆配合将面粉和水混合搅拌成面团,切面杆在挤面阶段与搅拌杆配合将面团剪切成比进面口小的面团。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家庭制作面食。

Description

一种面条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特别是一种面条机。
背景技术
现有面条机的工作方式通常包括和面阶段和挤面阶段,挤面筒和搅拌杯同轴装配,在搅拌杯中设置有一个搅拌杆,在挤面筒中设置有一个挤面螺杆,机器工作时,搅拌杆与挤面螺杆同轴转动,且搅拌杆的运动半径比挤面螺杆的运动半径大,其工作原理为:和面阶段时,搅拌杆正向旋转并将面粉和水混合好;挤面筒后端设置一个进面口,挤面阶段时,搅拌杆反向旋转,同时搅拌齿将混合好的面絮/团推到挤面筒中,并经过挤面螺杆揉和、挤压成型,搅拌杆的运动轨迹与挤面筒之间有缝隙,而面团的体积较大,不容易通过进面口,因此搅拌杯中的面絮/团不可能全部进入到挤面筒中,即会导致部分面团残留在搅拌杯中,造成原料浪费以及搅拌杯清洗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易进面且无残留的面条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面条机,包括机座和设于机座的搅拌容器、挤面筒,搅拌容器包括搅拌杯和搅拌杯盖,搅拌杯位于挤面筒的上方,搅拌杯的底部设有与挤面筒的内腔连通的进面口,搅拌杯内设有搅拌杆,搅拌杆包括杆体和设于杆体的搅拌齿,所述搅拌杯的底面设有向上延伸的切面杆,切面杆位于进面口上游侧,切面杆在和面阶段与搅拌杆配合将面粉和水混合搅拌成面团,切面杆在挤面阶段与搅拌杆配合将面团剪切成比进面口小的面团。
进一步的,所述杆体垂直于搅拌杯的底面,搅拌齿包括第一搅拌齿和第二搅拌齿,两个搅拌齿的旋转轨迹均与切面杆相互错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齿由横齿和纵齿连接形成,第二搅拌齿由横齿和纵齿连接形成,第一搅拌齿的横齿的内端连接于杆体,第一搅拌齿的横齿的外端连接于第一搅拌齿的纵齿,第二搅拌齿的横齿的内端连接于杆体,第二搅拌齿的横齿的外端连接于第二搅拌齿的纵齿,切面杆与第一搅拌齿的纵齿和/或第二搅拌齿的纵齿在垂直方向的投影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5mm≤L4≤20mm。在这里,“和/或”的表述方式是包含了三种方案,一是仅由切面杆与第一搅拌齿的纵齿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二是仅由切面杆与第二搅拌齿的纵齿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三是切面杆与第一搅拌齿的纵齿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同时切面杆与第二搅拌齿的纵齿也是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由于第一搅拌齿的纵齿尺寸可能与第二搅拌齿的纵齿尺寸不同,也就意味着切面杆与第一搅拌齿的纵齿相互交叠的交叠长度L4可能不等于切面杆与第二搅拌齿的纵齿相互交叠的交叠长度L4,尽管两者采用相同的标记符号“L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齿的纵齿的旋转半径为R1,第二搅拌齿的纵齿的旋转半径为R2,切面杆的中心到杆体中心的距离为D,R1>D>R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齿为横齿,第二搅拌齿为横齿,所述切面杆的端部设有横切杆,横切杆位于第一搅拌齿和第二搅拌齿之间,横切杆与第一搅拌齿和/或第二搅拌齿在水平方向的投影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5mm≤L4≤20mm。在这里,“和/或”的表述方式是包含了三种方案,一是仅由横切杆与第一搅拌齿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二是仅由横切杆与第二搅拌齿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三是横切杆与第一搅拌齿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同时横切杆与第二搅拌齿也是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由于第一搅拌齿的尺寸可能与第二搅拌齿的尺寸不同,也就意味着横切杆与第一搅拌齿相互交叠的交叠长度L4可能不等于横切杆与第二搅拌齿相互交叠的交叠长度L4,尽管两者采用相同的标记符号“L4”。
一种面条机,包括机座和设于机座的搅拌容器、挤面筒,搅拌容器包括搅拌杯和搅拌杯盖,搅拌杯位于挤面筒的上方,搅拌杯的底部设有与挤面筒的内腔连通的进面口,搅拌杯内设有搅拌杆,搅拌杆包括杆体和设于杆体的搅拌齿,所述搅拌杯盖的内壁设有向下延伸的切面杆,切面杆位于进面口的上游侧,切面杆在和面阶段与搅拌杆配合将面粉和水混合搅拌成面团,切面杆在挤面阶段与搅拌杆配合将面团剪切成比进面口小的面团。
进一步的,所述杆体垂直于搅拌杯的底面,搅拌齿包括第一搅拌齿和第二搅拌齿,两个搅拌齿的旋转轨迹均与切面杆相互错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齿由横齿和纵齿连接形成,第二搅拌齿由横齿和纵齿连接形成,第一搅拌齿的横齿的内端连接于杆体,第一搅拌齿的横齿的外端连接于第一搅拌齿的纵齿,第二搅拌齿的横齿的内端连接于杆体,第二搅拌齿的横齿的外端连接于第二搅拌齿的纵齿,切面杆与第一搅拌齿的纵齿和/或第二搅拌齿的纵齿在垂直方向的投影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5mm≤L4≤20mm。在这里,“和/或”的表述方式是包含了三种方案,一是仅由切面杆与第一搅拌齿的纵齿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二是仅由切面杆与第二搅拌齿的纵齿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三是切面杆与第一搅拌齿的纵齿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同时切面杆与第二搅拌齿的纵齿也是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由于第一搅拌齿的纵齿尺寸可能与第二搅拌齿的纵齿尺寸不同,也就意味着切面杆与第一搅拌齿的纵齿相互交叠的交叠长度L4可能不等于切面杆与第二搅拌齿的纵齿相互交叠的交叠长度L4,尽管两者采用相同的标记符号“L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齿的纵齿的旋转半径为R1,第二搅拌齿的纵齿的旋转半径为R2,切面杆的中心到杆体中心的距离为D,R1>D>R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齿为横齿,第二搅拌齿为横齿,所述切面杆的端部设有横切杆,横切杆位于第一搅拌齿和第二搅拌齿之间,横切杆与第一搅拌齿和/或第二搅拌齿在水平方向的投影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5mm≤L4≤20mm。在这里,“和/或”的表述方式是包含了三种方案,一是仅由横切杆与第一搅拌齿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二是仅由横切杆与第二搅拌齿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三是横切杆与第一搅拌齿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同时横切杆与第二搅拌齿也是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由于第一搅拌齿的尺寸可能与第二搅拌齿的尺寸不同,也就意味着横切杆与第一搅拌齿相互交叠的交叠长度L4可能不等于横切杆与第二搅拌齿相互交叠的交叠长度L4,尽管两者采用相同的标记符号“L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设置切面杆后,在和面阶段,切面杆与搅拌杆配合将面粉和水混合搅拌成面团,从而提高和团效率,揉面充分,面条劲道,而且可以实现宽幅面水比(32%—45%),适合更多人的口味,在挤面阶段,切面杆与搅拌杆配合将面团剪切成比进面口小的面团,因此使得和好的面团能够很容易地通过进面口落入挤面筒的内腔中,使得搅拌杯内无面团残留,易清洗;另外,整个搅拌杯内壁除了切面杆外,表面光滑,同样易清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一搅拌齿从外端向内端看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第二搅拌齿从外端向内端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条机,包括机座1和设于机座1的搅拌容器、挤面筒3,搅拌容器包括搅拌杯21和搅拌杯盖22,搅拌杯21位于挤面筒3的上方,搅拌杯21的底部设有与挤面筒3的内腔连通的进面口20,搅拌杯21内设有搅拌杆,搅拌杆包括杆体41和设于杆体41的搅拌齿42,机座1中设置有带动搅拌杆旋转的搅拌电机,由于进面口20位于搅拌杯21的底部,因此可以利用面团的重力让其自动落入挤面筒3的内腔中,当然要求面团的大小要比进面口20小,因此在搅拌容器内设置切面杆5,切面杆5位于进面口20上游侧,切面杆5在和面阶段与搅拌杆配合将面粉和水混合搅拌成面团,从而提高和团效率,揉面充分,面条劲道,而且可以实现宽幅面水比(32%—45%),适合更多人的口味,切面杆5在挤面阶段与搅拌杆配合将面团剪切成比进面口20小的面团,因此使得和好的面团能够很容易地通过进面口20落入挤面筒3的内腔中,使得搅拌杯21内无面团残留,易清洗。整个搅拌杯内壁除了切面杆外,表面光滑,同样易清洗。
在本实用新型中,搅拌杯21的底面是一个平面,搅拌杆的旋转轴线选择垂直或接近垂直于搅拌杯21的底面。接近垂直的含义是指搅拌杆的旋转轴线相对搅拌杯21的底面具有一定角度的倾斜(接近于90度),可能是零部件制造安装过程的误差造成,也可能是设计要求如此,只要不影响搅拌杆的安装及旋转,不影响搅拌工作即可。
说明一下,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内端、外端均是以杆体的径向为参照的,靠近杆体的中心则为内,远离杆体的中心则为外。横齿的延伸方向水平或接近水平,纵齿的延伸方向竖直或接近竖直,因此横齿不一定是水平的,纵齿不一定是垂直的,而且横齿和纵齿之间不一定是相互垂直的。所述“上游侧”指在挤面阶段时,搅拌杆先经过的一侧,例如切面杆位于进面口的上游侧,是指搅拌杆经过切面杆后马上到达进面口。
具体结构参考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一:
结合图2和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切面杆5设于搅拌杯21的底面且向上延伸。杆体41垂直于搅拌杯21的底面,搅拌齿设有两个,分别是第一搅拌齿42a和第二搅拌齿42b,第一搅拌齿42a和第二搅拌齿42b分别位于杆体41径向的两端,两个搅拌齿都由横齿和纵齿连接形成,第一搅拌齿的横齿的内端连接于杆体,第一搅拌齿的横齿的外端连接于第一搅拌齿的纵齿,第二搅拌齿的横齿的内端连接于杆体,第二搅拌齿的横齿的外端连接于第二搅拌齿的纵齿,两个纵齿均向下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横齿沿杆体41的径向延伸设置,纵齿沿杆体41的轴向延伸设置。
从图2中看,第一搅拌齿42a的纵齿422a的旋转半径(即第一搅拌齿42a的纵齿422a的中心到杆体41的中心的距离)为R1,第二搅拌齿42b的纵齿422b的旋转半径(即第二搅拌齿42b的纵齿422b的中心到杆体41的中心的距离)为R2,切面杆5的中心到杆体41的中心的距离为D,则有R1>D>R2,再看图3,两个搅拌齿的横齿的高度(即横齿的下檐到搅拌杯21底面的垂直距离)相等,均为H1,切面杆5的高度(即切面杆5顶端到搅拌杯21底面的垂直距离)为H3,H1>H3,如此便使得所有搅拌齿的旋转轨迹与切面杆5相互错开,不会发生干涉,并且两个搅拌齿分别在切面杆5的内外两侧在不同时间点与切面杆5交会并形成剪切效应,在和面阶段时能够提高和面效果,使得面团更加筋道,在挤面阶段时更容易进面,最终做出的面条口感好,有韧性。
在本实施例中,在垂直方向上,两个搅拌齿的纵齿与切面杆5之间分别在垂直方向的投影相互交叠且形成交叠长度L4,纵齿与切面杆5之间相互交叠能够形成剪切效应,将较大面团剪切成比进面口20小的面团。所谓“交叠长度”是在指定方向上,两者都从同一起点面延伸到同一终点面,起点面与终点面平行,另外两者的间距应当小于进面口的宽度。例如本实施例中,指定的方向是垂直方向,如图3所示,切面杆5的顶端所在的水平面为起点面M1,第二搅拌齿42b的纵齿422b的下端所在的水平面为终点面M2,从而确定交叠长度即是M1与M2之间的垂直距离,即图3中的L4。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搅拌齿的纵齿的下端到搅拌杯21底面的距离是相等的,第一搅拌齿42a的纵齿422a与切面杆5之间的交叠长度等于第二搅拌齿42b的纵齿422b与切面杆5之间的交叠长度。5mm≤L4≤20mm,例如5mm、6mm、7mm、8mm、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或20mm,若L4的数值太小,则剪切效果不明显,若L4的数值太大,则搅拌齿和切面杆受到的剪切力非常大,不仅对搅拌齿和切面杆的强度要求非常高,而且对电机的输出扭矩要求也很高。两个搅拌齿的纵齿的下端到搅拌杯21底面的距离可以不等,即两个搅拌齿的纵齿与切面杆5之间的交叠长度L4可以不相等,或者,也可以仅由第一搅拌齿42a的纵齿422a与切面杆5相互交叠,或者仅由第二搅拌齿42b的纵齿422b与切面杆5相互交叠。
一般的,搅拌杆正转时是进行和面,反转时是进行挤面,以图2为参照,搅拌杆逆时针旋转,即正转,此时进行和面,搅拌杆顺时针旋转,即反转,此时进行挤面。为了便于切割面团,切面杆5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或梭形,切面杆5的侧壁由椭圆形的长轴端或梭形的尖端形成切割面团的刃口,同时切面杆5位于进面口20的上游侧,即在挤面阶段,顺着搅拌杆的旋转方向,面团依次经过切面杆5和进面口20。所以和面阶段时,由于面、水没有均匀混合,切面杆5配合搅拌齿快速将水、面混合成面团,且不断旋切,避免形成太大的面团;挤面阶段时,面水混合均匀,搅拌容器内不再有流体,大面团被切割成小面团后,顺势落入进面口20中。
此外,横齿和纵齿除了沿直线延伸外,也可以沿曲线延伸,而且横齿可以相对杆体41的径向倾斜,包括在水平面上倾斜或者在竖直面上倾斜或者在水平面和竖直面上均倾斜,纵齿也可以相对杆体41的轴向倾斜,同样包括在水平面上倾斜或者在竖直面上倾斜或者在水平面和竖直面上均倾斜,相应的调整切面杆5保持与搅拌齿的纵齿的旋转轨迹平行即可。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类似,切面杆5设于搅拌杯21的底面且向上延伸,第一搅拌齿42a的横齿421a的内端连接于杆体41的上端,第一搅拌齿42a的横齿421a的外端连接于第一搅拌齿42a的纵齿422a的上端,第一搅拌齿42a的纵齿422a向下延伸,区别在于,第二搅拌齿42b的横齿421b的内端连接于杆体41的下端,第二搅拌齿42b的横齿421b的外端连接于第二搅拌齿42b的纵齿422b的下端,第二搅拌齿42b的纵齿422b向上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第一搅拌齿42a的纵齿422a的旋转半径为R1,第二搅拌齿42b的纵齿422b的旋转半径为R2,切面杆5的中心到杆体41的中心的距离为D,则有R1>D>R2,另外,第一搅拌齿42a的横齿421a的高度H1要大于切面杆5的高度H3。两个搅拌齿分别在切面杆5的内外两侧在不同时间点与切面杆5交会并形成剪切效应,在和面阶段时能够提高和面效果,使得面团更加筋道,在挤面阶段时更容易进面,最终做出的面条口感好,有韧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搅拌齿42a的纵齿422a与切面杆5形成第一个交叠长度L4,第二搅拌齿42b的纵齿422b与切面杆5形成第二个交叠长度L4,两个交叠长度L4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只要满足5mm≤L4≤20mm即可。
其它内容参考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切面杆5设于搅拌杯21的底面且向上延伸,两个搅拌齿均由横齿构成,切面杆5的端部设有横切杆51,横切杆51的延伸方向与横齿平行,在垂直方向上,第一搅拌齿42a高于横切杆51,横切杆51高于第二搅拌齿42b,即横切杆51位于第一搅拌齿42a与第二搅拌齿42b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切面杆5的侧壁到杆体41的侧壁的距离为L3,第二搅拌齿42b的长度(即第二搅拌齿42b的外端到杆体41侧壁的距离)为L2,L3>L2,防止切面杆5与搅拌齿干涉。两个搅拌齿分别在切面杆5的上下两侧在不同时间点与切面杆5交会并形成剪切效应,在和面阶段时能够提高和面效果,使得面团更加筋道,在挤面阶段时更容易进面,最终做出的面条口感好,有韧性。
在本实施例中,由横切杆51与横齿形成剪切效应,横切杆51与第一搅拌齿42a之间在水平方向的投影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横切杆51与第二搅拌齿42b之间在水平方向的投影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两个交叠长度L4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只要满足5mm≤L4≤20mm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为确定交叠长度而指定的方向是杆体41的水平方向,由横切杆51的内端所在的竖直圆柱面为起点面M1,第二搅拌齿42b的外端所在的竖直圆柱面为终点面M2,M1到M2的径向距离即本实施例中的交叠长度L4。
在本实施例中,从第一搅拌齿的外端向内端看去,第一搅拌齿的上、下表面为中间高两侧低的曲面,如图6所示;从第二搅拌齿的外端向内端看去,第二搅拌齿的上、下表面为一侧高另一侧低的倾斜面,并且倾斜方向相同,具体是第二搅拌齿的上、下表面上较高的一侧在搅拌杆正转时迎着搅拌杆的旋转方向,而第二搅拌齿的上、下表面上较低的一侧在搅拌杆正转时背着搅拌杆的旋转方向,如图7所示。在和面阶段时,搅拌杆逆时针旋转(即正转),第二搅拌齿将面粉向上扬起,而面粉本身具有重力,因此面粉受到这两个力的作用不断地上下运动,可以达到快速和面的效果;在挤面阶段时,搅拌杆顺时针旋转(即反转),第二搅拌齿将和好的面团向下挤压,可以快速将混合好的面团、面絮向下推进到挤面筒内,提高进面效率。而无论在搅拌杆正转或反转的时候,第一搅拌齿都是将面粉或面团向下压的,使面粉/面团向上运动的最高高度不超过第一搅拌齿,避免了面团在搅拌杯内打转而不进入到挤面筒内。
实施例四: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切面杆5设于搅拌杯盖22的下表面且向下延伸,切面杆5位于进面口20上游侧,搅拌齿由横齿和纵齿连接形成,横齿的内端固定在杆体41的下端,横齿的外端固定在纵齿的下端,纵齿向上延伸。本实施例中防止搅拌齿与切面杆5发生干涉,可以借鉴实施例一,第一搅拌齿42a的纵齿422a的旋转半径为R1,第二搅拌齿42b的纵齿422b的旋转半径为R2,切面杆5的中心到杆体41的中心的距离为D,则有R1>D>R2。两个搅拌齿分别在切面杆5的内外两侧在不同时间点与切面杆5交会并形成剪切效应,在和面阶段时能够提高和面效果,使得面团更加筋道,在挤面阶段时更容易进面,最终做出的面条口感好,有韧性。
在本实施例中,交叠长度L4的确定参考实施例一,指定的方向是垂直方向,切面杆5下端所在的水平面为起点面M1,第二搅拌齿42b的纵齿422b上端所在的水平面为终点面M2,由此确定交叠长度L4,两个搅拌齿的纵齿的高度可以相等或不等,因此两个交叠长度L4相等或不等,控制交叠长度L4满足5mm≤L4≤20mm即可。
实施例五: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类似,将切面杆5设于搅拌杯盖22的下表面且向下延伸,第一搅拌齿42a的横齿421a的内端连接于杆体41的下端,第一搅拌齿42a的横齿421a的外端连接于第一搅拌齿42a的纵齿422a的下端,第一搅拌齿42a的纵齿422a向上延伸,区别在于,第二搅拌齿42b的横齿421b的内端连接于杆体41的上端,第二搅拌齿42b的横齿421b的外端连接于第二搅拌齿42b的纵齿422b的上端,第二搅拌齿42b的纵齿422b向下延伸。其它内容参考实施例四。
实施例六: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类似,搅拌齿由横齿构成,切面杆5的端部设有横切杆51,在垂直方向上,第一搅拌齿42a高于第二搅拌齿42b,横切杆51位于第一搅拌齿42a和第二搅拌齿42b之间,区别就在于,切面杆5设于搅拌杯盖22的下表面且向下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搅拌齿42a的长度(即第一搅拌齿42a的外端到杆体41侧壁的距离)为L1,切面杆5的侧壁到杆体41的侧壁的距离为L3,L3>L1,防止切面杆5与搅拌齿干涉。其它内容参考实施例三。
上述所有实施例中,切面杆5仅设置一根,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增加切面杆5的数量,搅拌齿设置两个,同样可以根据需要来变化搅拌齿的数量。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面条机,包括机座和设于机座的搅拌容器、挤面筒,搅拌容器包括搅拌杯和搅拌杯盖,搅拌杯位于挤面筒的上方,搅拌杯的底部设有与挤面筒的内腔连通的进面口,搅拌杯内设有搅拌杆,搅拌杆包括杆体和设于杆体的搅拌齿,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杯的底面设有向上延伸的切面杆,切面杆位于进面口上游侧,切面杆在和面阶段与搅拌杆配合将面粉和水混合搅拌成面团,切面杆在挤面阶段与搅拌杆配合将面团剪切成比进面口小的面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垂直于搅拌杯的底面,搅拌齿包括第一搅拌齿和第二搅拌齿,两个搅拌齿的旋转轨迹均与切面杆相互错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齿由横齿和纵齿连接形成,第二搅拌齿由横齿和纵齿连接形成,第一搅拌齿的横齿的内端连接于杆体,第一搅拌齿的横齿的外端连接于第一搅拌齿的纵齿,第二搅拌齿的横齿的内端连接于杆体,第二搅拌齿的横齿的外端连接于第二搅拌齿的纵齿,切面杆与第一搅拌齿的纵齿和/或第二搅拌齿的纵齿在垂直方向的投影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5mm≤L4≤2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齿的纵齿的旋转半径为R1,第二搅拌齿的纵齿的旋转半径为R2,切面杆的中心到杆体中心的距离为D,R1>D>R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齿为横齿,第二搅拌齿为横齿,所述切面杆的端部设有横切杆,横切杆位于第一搅拌齿和第二搅拌齿之间,横切杆与第一搅拌齿和/或第二搅拌齿在水平方向的投影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5mm≤L4≤20mm。
6.一种面条机,包括机座和设于机座的搅拌容器、挤面筒,搅拌容器包括搅拌杯和搅拌杯盖,搅拌杯位于挤面筒的上方,搅拌杯的底部设有与挤面筒的内腔连通的进面口,搅拌杯内设有搅拌杆,搅拌杆包括杆体和设于杆体的搅拌齿,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杯盖的内壁设有向下延伸的切面杆,切面杆位于进面口上游侧,切面杆在和面阶段与搅拌杆配合将面粉和水混合搅拌成面团,切面杆在挤面阶段与搅拌杆配合将面团剪切成比进面口小的面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垂直于搅拌杯的底面,搅拌齿包括第一搅拌齿和第二搅拌齿,两个搅拌齿的旋转轨迹均与切面杆相互错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齿由横齿和纵齿连接形成,第二搅拌齿由横齿和纵齿连接形成,切面杆与第一搅拌齿的纵齿和/或第二搅拌齿的纵齿在垂直方向的投影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5mm≤L4≤2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齿的纵齿的旋转半径为R1,第二搅拌齿的纵齿的旋转半径为R2,切面杆的中心到杆体中心的距离为D,R1>D>R2。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齿为横齿,第二搅拌齿为横齿,所述切面杆的端部设有横切杆,横切杆位于第一搅拌齿和第二搅拌齿之间,横切杆与第一搅拌齿和/或第二搅拌齿在水平方向的投影相互交叠且交叠长度为L4,5mm≤L4≤20mm。
CN201420666940.XU 2014-11-07 2014-11-07 一种面条机 Active CN204217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66940.XU CN204217751U (zh) 2014-11-07 2014-11-07 一种面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66940.XU CN204217751U (zh) 2014-11-07 2014-11-07 一种面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17751U true CN204217751U (zh) 2015-03-25

Family

ID=52915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66940.XU Active CN204217751U (zh) 2014-11-07 2014-11-07 一种面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1775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8807A (zh) * 2016-03-31 2016-06-08 济南少得利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制作火烧原料的混合加工系统
CN107484788A (zh) * 2017-09-27 2017-12-19 王晓杰 一种制面机的拌面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8807A (zh) * 2016-03-31 2016-06-08 济南少得利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制作火烧原料的混合加工系统
CN107484788A (zh) * 2017-09-27 2017-12-19 王晓杰 一种制面机的拌面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48820U (zh) 一种搅拌效果好的面条机
JP6375057B2 (ja) 家庭用製麺機
CN204217751U (zh) 一种面条机
CN204800845U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换料搅拌装置
CN106665725A (zh) 一种揉面效果好的面条机
CN112806409A (zh) 一种卧式面食机
CN103125539B (zh) 搅压式和面机
CN206507132U (zh) 一种搅拌充分的面条机
CN208375653U (zh) 一种平行双螺杆挤出机
CN206687035U (zh) 一种搅拌效果好的面条机
CN204292073U (zh) 一种高效的面食加工机
CN105454345A (zh) 一种面条机
CN204090879U (zh) 一种面皮成型模头及面条机
CN206561574U (zh) 硅胶注射机筒螺杆
CN104542787A (zh) 一种无残留立式家用面条机
CN104722224A (zh) 一种新型搅拌釜
CN204090884U (zh) 一种易清洗立式家用面条机
CN204090885U (zh) 一种无残留立式家用面条机
CN205095677U (zh) 一种德国咸猪手搅拌装置
CN211932293U (zh) 一种翻腾式和面兼洗面筋机
CN204634913U (zh) 一种面条机
CN107185438A (zh) 一种装潢材料搅拌装置
CN205082577U (zh) 一种家用面条机
CN205109438U (zh) 一种具有s型桨叶的捏合机
CN218921430U (zh) 一种多功能面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50118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Joyoung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Xinsha Road, Huaiyin District of Ji'nan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No. 12 250118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mpany Limited